多奶茶店都会遇到产品销量下降的情况,经营者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从而无法下手去解决。喜欢芒奶茶店多年来一直从事于茶饮行业,对3000+茶饮门店销量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得出了奶茶店产品销量下降最常见的4个原因。
1、口感不稳定
若是我们常去一家奶茶店的话,一般也就是喝那些产品,要是口感有差异,那一尝就知道了,口感不稳定一般都只会造成负面影响,一次两次之后消费者可能就会选择放弃,不想为不稳定的产品而买单,因为不专业。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口感不稳定,如新员工不熟练、更换了原料、员工出错等,都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不然很容易造成顾客流失而导致门店销量下降。
2、形象不太好
有些奶茶店的形象不佳或者后期变旧,形象包括多个方面,如门头设计装修、店内布局氛围、店内的环境卫生等,若做不好,消费者能够轻易看到,从而严重影响二次购买,导致奶茶店产品销量下降。
3、服务不到位
由于新员工不熟练或者老员工懈怠,导致服务质量降低,会引起顾客的厌恶,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从此不再来这家奶茶店,甚至还会阻止亲朋好友到店,这也是奶茶店饮品销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所以这也是这些年来餐饮行业一直强调服务重要性的原因。
4、随意提价格
有不少奶茶店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出现涨价的情况,如人员成本上涨、原料涨价、没利润等,但消费者并不买单,认为同样的产品和服务却涨价,难以接受,从而拒绝消费,导致门店销量下降。
以上便是喜欢芒奶茶店分析3000+茶饮门店销量情况而得出的奶茶店产品销量下降最常见的4个原因。
眼查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今年新增奶茶企业超过两万家,但吊销、注销的企业共3478家,同时,奶茶行业中经营异常企业数达到2.18万家,业内盛传十家奶茶店九家亏。
近日,记者走访重庆多家奶茶店了解到,奶茶行业因高利润、回本期快等特点,吸引了不少创业者前赴后继,但随着奶茶店加盟费、租金、人工费等逐渐水涨船高,收回投资周期也从几个月延长到了一年甚至数年。从以暴利著称到如今光环消散,奶茶行业留给人们的创业空间还有多大?
奶茶店创业两年,至今未收回成本
甜甜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为了照顾家庭,她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回到重庆,不想放弃事业的她选择了当奶茶店老板娘。回忆起创业过程,甜甜说,虽然是开奶茶店,但不是都是“甜”的,也有一把辛酸泪。
2017年,通过朋友介绍,她了解到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奶茶品牌,考察一段时间后决定加盟。第一家店开在弹子石商圈的一家新兴商场,当时由于商场人气不足,她的奶茶店生意一直很冷清。经营了一年半,看到盈利无望,她选择了关店,“亏了大概6万元左右。”
后来,她反思了创业失败的原因,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出在选址上。调整思路后,她将目光投向了相对成熟的商圈。2018年,她又带着这个品牌来到了綦江万达广场,随后又入驻了巴南万达广场,“客流量稳定后,奶茶店生意确实改善了不少。”
不过,由于前后开了三家店,投入颇多,所以至今并未收回成本。她透露,当时选择加盟这一奶茶品牌,主要是看中了该品牌较为成熟,且加盟费不算太高,前期只需一次性交8万元左右。但开一家奶茶店并不是交完加盟费就完了,加上培训费、设备、装修、物料、人工等,前后花了30多万元。尤其是租金,大约占了每个月营业额的近三分之一,利润空间没有想象中大。
“从我个人的开店经历来看,奶茶行业竞争激烈,要想赚大钱已经很难了。以巴南店为例,周边奶茶店数量在不断增多,目前已经有12家了。同时租金、人工等成本还在不断上涨,也压缩了利润空间,这家店的业绩也受到了影响,上个月的营业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1%。”甜甜说。
单店净利润高达30%,盈利仍很难
2017年底,小莉(化名)成为一家外地奶茶品牌的区域总代理,投入了上百万元。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在重庆直营店和加盟店的数量发展到了12家,但她仍向记者表示,自己并未收回成本。
“其实除了知名品牌回本较快外,其他品牌目前的经营情况都算不上太好。说有九成不盈利,一成盈利,我是认可的。”她告诉记者,进入行业两年多时间,她见证不少品牌的兴衰。总体来看,奶茶行业的暴利神话已经结束了,现在迎来了消费升级,原材料已经从茶粉冲兑发展到了茶叶泡制,同时竞争加剧,各方面成本都在上升。
“从我代理的品牌来看,加盟费为6万元左右,加上装修、设备、人工费、首批物料等,开一家商场店成本在25万元左右,而街边店由于租金成本更高,大概会再多10万元左右。”她说,只要选址没有太大问题,平日营业额应该在2000到2500元左右,周末会达到3000到4000元左右,而碰到旺季,日营业额可能会上万,“一般月营业额会达到10万元左右,净利润在30%左右。”
不过从实际经营情况来看,该品牌在重庆的门店中仅有不到一半的能实现盈利。“我在2017年这个风口期进入,当时竞争并没有现在这么激烈,可以实现单店盈利。但再往后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现在还有人想进入这个行业,我是不建议的,除非他有资金和资源的支撑,能够保证加盟到大品牌并且拿到不错的点位。”
试水三个品牌成功两个,行业洗牌速度加快
相比大部分还未实现盈亏平衡的创业者,菜菜(化名)可以说是幸运儿了。谈及为什么选择开奶茶店,她告诉记者:“我自己就是奶茶控,也很看好这个行业,所以就选择加盟。前后走了很多地方考察,知道这个行业并没有外面看起来那么风光。”
2017年,她加盟了一家名为“丧茶”的品牌,由于每个产品在包装上都有一条“不正经”的格言,曾在年轻人间风靡一时,“网红品牌都有生命周期,不可能一直红下去。所以看到了这个苗头,我在第5个月收回成本后,就很快将门店转让了出去。”
2018年,她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加盟了一家以烧仙草为主打的品牌,开在江北区大石坝的商圈附近。这一次,她在10个月左右收回了所有成本,有了继续开店的信心。今年10月,她又加盟了“茶百道”,在沙坪坝区的一所中学旁边开设了门店,目前还在培育期。
她透露,奶茶行业利润比较高、回本周期快,同时风险也很大。成本主要来自于两部分,一部分是交给加盟公司的钱,包括:加盟费、管理费、设备费、物料费、培训费等,普通的品牌一般在20到30万元左右。另一部分来自于店铺本身,包括租金、转让费、押金等,从几万到几十万元都有可能。
“据我观察,这个行业回本一般在8个月到一年左右,慢一点的也有可能一年半到两年。由于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的确不是所有店都能赚钱,我就看到过很多店开业没多久就关店的,洗牌速度非常快。”
菜菜说,要想尽可能实现盈利,首先是选对品牌,然后是选对店址,后期则需要把握好运营管理。“每一环都不能缺少,尤其是品牌,直接决定了消费者买不买单。”但在她看来,尽管自己能够实现盈利,也不代表行业的普遍情况。“从我看到的情况来说,九成奶茶店不盈利夸张了,但应该有八成到七成不盈利,整体上来看,没有前几年好做了。”
奶茶行业进入红海期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2019中国奶茶行业品牌感知与消费群画像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现制饮品门店数已超45万家,新中式茶饮市场规模超900亿元。
由于行业前景被看好,吸引了诸多创业者的目光。来自天眼查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为全国新增注册奶茶企业有23664家,创下历史新高。在2000年,全国的奶茶企业还不到1000家。而截至11月29日,2019年吊销、注销的企业共3478家,同时奶茶行业中经营异常的企业数达2.18万家。
实际上,自2006年前后,街客、避风塘在街边疯狂开店以来,奶茶就逐渐走入大众日常生活。之后,随着喜茶因2017年因排队7小时走红网络,奶茶品牌的曝光度不断提升,进入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也正是这一年前后,这一行业因千亿级的市场前景吸引了诸多资本的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喜茶在A轮融资时获得IDG资本上亿元的投资,当时估值约为10亿元。2018年4月份,喜茶宣布完成4亿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为龙珠资本。2018年3月,奈雪的茶完成数亿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天图资本,估值达到60亿元。2019年8月,茶颜悦色宣布完成A轮融资,而投资方元初投资的股东之一是杭州阿里巴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目前,奶茶行业已经形成了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为喜茶、奈雪的茶等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品牌,有资本加持,客单价一般在30元左右。第二梯队为一点点、都可coco、快乐柠檬等,客单价一般在15元左右,走亲民路线。第三梯队为蜜雪冰城等中低端品牌,知名度一般,客单价在15元到10元左右。
由于门店数量增多、同质化加剧、成本上升等因素,行业也从蓝海走向了红海,利润空间在逐步降低。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可持续经营超过一年的奶茶店仅为18.8%。据统计,在2017年,奶茶店的存活率不到两成,开店数为9.6万家,关店数却高达7.8万家。而到了2019年,业内开始有“九成不盈利,仅一成盈利”的评价。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奶茶行业发展到现在主要有几个趋势:第一、产品同质化加剧,第二、门店数量增多,第三、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第四、逐渐向低线级城市下沉。随着竞争加剧,不仅利润在降低,资源也逐渐向头部品牌倾斜,一些小品牌和杂牌面临着被淘汰。
他认为:“对于奶茶创业者而言,一线梯队的品牌不开放加盟,机会只能从二三梯队寻找。而目前的情况来看,头部品牌拿走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中低端品牌的机会正在不断减少。而创业者受到资金、选址、品牌等限制,再加上各项成本增高,想要赚快钱很难了。”
声音
专家:奶茶行业红海时代来临,将面临全面洗牌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记者:“由于奶茶行业进入门槛低、毛利高,进入的投资者、机构等越来越多,整体行业进入了红海期。同时,还普遍存在商业租金偏高、产品同质化等现象,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因此,无论是属于哪一梯队的品牌,都会迎来市场的全面考验,进入大浪淘沙的阶段。”
他建议,从创业风险的角度来看,知名品牌有品牌效应和完善链条,加盟比创立自有品牌风险更低,但需要慎重选择品牌。“优先选择是与头部品牌合作,其次是选择中低端品牌中的大品牌。创业难度在不断加大,更加考验综合能力,例如选址、管理、资金等。此外,由于消费升级趋势的到来,品质、品牌、服务将成为奶茶店生存的关键要素。”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唐小堞
运的齿轮不停转动,奶茶江湖迎来送往,曾作为中国大陆奶茶品牌标杆般存在的“快乐柠檬”,眼下也正在成批消失。近日,“快乐柠檬”的母公司宣布,已出售子公司上海仙踪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70%的股权(“快乐柠檬”由上海仙踪餐饮100%控股)。与此同时,有数据显示,曾在全球开出1000多家店的“快乐柠檬”,如今一年关店超过六成,并已陆续退出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11月28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在奶茶消费火热的成都,“快乐柠檬”目前仅剩两家门店。
为何这些老牌台式奶茶店开始逐渐消失?“它们的没落是必然的。”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这正凸显出新中式奶茶的创新升级迭代在加速。
一年关店超六成
近日,“快乐柠檬”的母公司雅茗天地宣布,已出售子公司上海仙踪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70%股权,出售金额为11.2万美元(约合80.11万元),目前“快乐柠檬”由上海仙踪餐饮100%控股。后续,“快乐柠檬”将以品牌授权模式发展,由代理人负责品牌经营及业务拓展,集团精力将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其他海外市场。
据监测数据显示,“快乐柠檬”中国门店数量由2022年的约690家,减少到目前的246家,关闭了近450家门店。
超六成门店关闭的原因,在其母公司的业绩中也能发现端倪。2022年,雅茗天地营收约合1.81亿元,同比下降45%;净亏损约6347.6万元,同比下降197%。2023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1.34亿元,同比下滑6.9%。
雅茗天地在财报中表示,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再加上行业竞争加剧,因此公司持续关闭亏损门店,缩小规模,调整战略。
记者查阅天眼查数据发现,上海快乐柠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的7家企业中已有6家公司为注销状况,仅剩下成都快乐柠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一家存续。
粉丝控诉快乐柠檬“摆烂”
创立于2006年的“快乐柠檬”,是第一个把手摇奶茶带入中国大陆的品牌,并在2009年研创岩盐芝士奶茶,备受“奶茶控”的热捧。其官网显示,“快乐柠檬”的足迹遍布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地,甚至将门店开到了歌诗达游轮上,截至2018年已开了1000多家店。
但经历17年的风雨,奶茶江湖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和COCO、一点点齐名的“快乐柠檬”,为何大家都不爱喝了?
在社交媒体上,石家庄、济南、重庆等地均有网友发帖称,当地的“快乐柠檬”门店关闭。记者在大众点评查阅网友提到的闭店门店信息看到,石家庄、济南的相关店铺均为暂停营业,重庆也仅剩下一家门店在营业。
“学生时代最喜欢喝的就是‘快乐柠檬’。”有消费者说,现在,对比其他品牌,“快乐柠檬”不仅品控不稳定,创新产品的速度也慢了下来,因此很多消费者逐渐不再光顾它了。
也有网友提到,自己家附近的“快乐柠檬”门店都变成了霸王茶姬。甚至有网友认为“快乐柠檬”在“摆烂”,“最好喝的还是十年前的菜单,想想怎么在竞争中活下来吧。”
快乐柠檬如何求生?
近年来,新式茶饮赛道异军突起,包括喜茶、奈雪、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品牌占据了消费市场的视线,加之各种联名营销层出不穷,价格战也越来越激烈。
一边,新式茶饮品牌茶百道创始人王霄锟、刘洧宏夫妇和四川书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斌,登上了今年的胡润百富榜。另一边,像“快乐柠檬”、一点点等传统台式奶茶却逐渐被“抛弃”。
“台式奶茶上世纪90年代进入市场,但如今,已远离主流消费市场。”谈及“快乐柠檬”等奶茶品牌的落寞,朱丹蓬说,从经营理念、研发团队和市场创意各方面来说,这些品牌已不能匹配消费升级,它们的创新升级、迭代速度、质量跟不上主流,这也体现出新生代消费思维和消费行为的变化。
朱丹蓬认为,整个新中式奶茶赛道已进入充分竞争的节点,也是百花齐放、高质量发展的节点。“我觉得新中式奶茶的‘玩家’,除了头部企业外,其他企业想发展,还是要把创新升级和迭代放在企业战略的最重要板块。之后整个产业链的完整、产品的创新、服务体系的升级、客户黏性的加强,都是它们未来能否基业长青的重要原因。”他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朱珠)
来源: 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