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徐汇区的龙湖华泾天街吸引了众多商家入驻。5月末,一家叫做“利芳打边炉”的火锅店全新开张,给周边的白领、居民带来了新的美食选择。
打边炉是广东人对吃火锅的叫法,本应写作打甂(biān)炉,甂炉是锅器的意思。打边炉,是指围坐在特别的砂锅、泥炉边吃的一种火锅,是一种经典的广式美食。
“利芳打边炉”的装潢主打怀旧风。“破破烂烂”的红砖墙用作隔断,水泥墙面上用黑色涂料刷着的广告,用红油漆涂的“拆”字以及看似随意张贴的广告画,让人梦回80年代。每张木桌上还摆了一个土黄色的三角形小泥炉。店门口还有个小窗口写着“利芳糖水铺”。
一大早,店里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准备食材,炉子上几口比脸盆还要大的砂锅,分别炖煮着萝卜、牛腩和牛杂。在利芳,有一句话:“萝卜比肉好吃”。比肉还要好吃的萝卜是用牛肉、牛腩煮出来的肉汤熬煮的,切成块的白萝卜熬煮成赤褐色,丰腴肥厚,一看就很入味。
11点刚到,已经有客人前来用餐。厨师将客人用的砂锅煲放在炉火上加热,先在锅中放入萝卜,再在周围摆放大块的油豆腐、玉米,最后按照客人的要求加牛腩或牛杂。牛腩、牛杂在出锅前,厨师要用漏勺滤掉汤汁,放在食品秤上称过,才放入煲中,再加汤汁,端到客人桌上,继续用炉火炖煮,牛肉酥烂,汤汁鲜美,吸饱了肉汁、汤汁的萝卜尤其鲜香美味。
据利芳的营运经理胡先生介绍,利芳的牛肉都选用的贵州黄牛肉,每天都是新鲜现做,牛肉牛杂要熬煮3个小时以上,萝卜也要煮2个小时以上,为了保证萝卜的口感,萝卜的皮也去得较厚,避免有苦味,口感也更加软烂,入口即化,深受老人和孩子的喜欢。大块的牛腩煮至酥烂,牛筋筋道弹滑。一口下去,能够深深体会到店家墙壁上写的那句广告语:打边炉快乐的秘密,就是大口吃肉!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有的食客在店里吃过,还要特意打包一份带回去。
虽然是以广式火锅为主,但为了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利芳也推出了西红柿牛腩煲、香辣羊蝎子煲、花雕醉鸡煲等。利芳还推出了特别的毋米粥鸡煲,用米熬汤,让米的精华都溶入米汤里,再用米汤来涮鱼片和鸡肉,口感特别滑嫩,也很养生。
打边炉还可以涮涮蔬菜、牛肉丸、蟹肉棒等配菜。喜欢吃面食的,还可以加一包广东当地产的葵树牌“珠江面”,这是一种较宽的速食面,胡先生说,小时候吃火锅,一定要加的就是“珠江面”。
利芳还推出了罐罐茶、烧烤、甜点等。网上流行的一些饮料,如东北冻梨茶,也进入了菜单,在夏季能够喝到这种冰冰凉凉、口感沙沙的饮料,别有一番风味。胡先生说,利芳的特点是“天南海北”,既有主打的广东特色,又能兼容并蓄。
约上三五好友,围坐在一口小小的砂锅旁,一边吃,一边聊聊天,这大概是“打边炉”给食客带来的惬意享受吧。
商家福利
转发此文至朋友圈,到店消费,出示转发朋友圈记录,可随机赠送饮料一杯。活动6月30日截止。
记者:殷志军、李瑾琳、陆翔
编辑:沈淑敏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 class="pgc-img">>以为潮汕人吃火锅
真的都是只吃“牛肉火锅”吗?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其实,潮汕人是这样打边炉的
虽说牛肉火锅百吃不厌,但潮汕人可是出了名的嘴刁,怎么会只满足于吃牛肉?当地适合打边炉的特色菜品可谓是数之不尽,但多数只有在潮汕地区才能吃到!
| 藏在巷子里的宝藏小店 |
前段时间,走街串巷,偶然在巷子的深处发掘出了这家店!店很小,但门口却坐满了好几桌,围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打边炉,完全不嫌弃环境的简陋...
< class="pgc-img">>老潮汕打边炉
| 食材都是每天从汕头运来 |
原来是一家潮汕特色的打边炉店,大部分的食材,都是在汕头各家有名气的特产店采购,再由大巴车每天运到深圳来,下午5点到货才开始营业。
< class="pgc-img">>这就难怪了,来吃的大部分都是附近的潮汕老乡,对他们来说,有这样一家店,能吃到熟悉的家乡味道,已经很幸福了,环境简陋点又算得上什么呢?
< class="pgc-img">>一锅套餐238元,够3个人吃
第一次去吃,很容易犯选择困难症,老板便建议直接来个豪华套餐,一锅238元,堆得满当当的,15种菜品,根据当天到货的特色菜品搭配,很是丰富!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除了食材丰富,我们的汤底也都是提前熬制了几个小时的鸡高汤,锅底还要铺一层大白菜,而且必须是老家的白菜,这样煮出来才是老家的那个味!”看来老板为了还原最亲切的味道,也真是费了好一番功夫~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汕头当地有名气的特色涮菜
| 汕头牛肉丸 |
牛肉丸在深圳到处都能吃到,但老板却自信地说:“在深圳,还吃不到那么好吃的牛肉丸!”据说是在汕头精挑细选了十多家牛肉店,才选了这一家!
< class="pgc-img">>果然,这牛肉丸的口感确实惊艳,蘸点沙茶酱,一整颗吃进嘴里,紧实弹牙,比一般牛肉店的还要弹,牛肉的香味也更浓郁些,不愧是老板特地在汕头精挑细选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发菜丸 |
广东人过年,都会准备一种食材叫做“发菜”,寓意着“发财”的美好祝愿,潮汕人把它做成了丸子,即使是平常打边炉的时候,也必定少不了它~
| 蟹柳 |
这份蟹柳可能和大家平时吃到的不大一样,正正方方的长条,外层格外透红,口感虽然没有太特别的地方,但只要是潮汕人一吃,就知道是小时候的味道!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鱼皮饺 |
鱼皮饺当然也是让潮汕小伙伴们倍感亲切的,在深圳也不难吃到。但是个头大,肉馅饱满的,一定不太好找!所以推荐一波他家的鱼皮饺,真的差点一口塞不进嘴里~
还有陈店肉饼、鱼册、虾枣、咸肉、板筋、墨斗丸、那哥鱼丸、海霸王虾饺等等...很多都是潮汕的小伙伴才知道的,从小吃到大的家乡味,出门在外难得也能吃到...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海鲜当然也是不能少的 |
潮汕人很喜欢吃海鲜,海鲜在潮汕的做法也很多,而打边炉则是最能保留海鲜原汁原味的做法之一,所以对新鲜程度的要求也是非常之高。
海鲜打边炉
有了海鲜的加持,原本略显质朴的打边炉,瞬间变成了一桌好料,要是环境好一些,请客吃饭就非它莫属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没什么环境可言,晚上才营业
最初的时候,老板副业开这家店,只是为了自己平时能吃,并招待一下朋友,所以店很小,只有4张桌子。后来生意越来越好,才只好每天在店门口多摆几张桌子。
< class="pgc-img">>但毕竟还是接待能力有限,更建议直接电话叫外卖,锅和汤底都可以一起送到家。老板说最远还送过龙岗,直接叫滴滴送的,不过车费就得另外加钱了~
< class="pgc-img">>店家信息
< class="pgc-img">>14号老潮汕打边炉
【营业时间】18:00-03:00
【地址】福田区福安街祠堂坊42号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入黑道深似海,浪里翻腾求生存。在大陆黑帮影视剧给你的印象中,大排档才是古惑仔拉近友谊的第一场所。混混们在一起吃吃喝喝,维系着情比金坚的兄弟情义,一切言语都胜不过三杯啤酒。
< class="pgc-img">>大腰子和花毛一体最能显出豪爽,在我们的饮食观念中,火锅并不能成为彼此之间的沟通桥梁,只有成批烤串才能彰显社会气质。
< class="pgc-img">>反观上了档次的大哥,他们通常出入五星级酒店,吃什么不重要,只要档次足够,生意就能愉快达成。在这种级别大哥的眼里饭局只是个媒介,谈成生意才是目的。
< class="pgc-img">>当然,这不意味着大陆帮派影视中没有火锅,比如《征服》......刘华强在力挫封飙时,将杯中的白酒倒入了火锅中,把你干服还不行,剩下的菜也别涮了。
< class="pgc-img">>在散弹枪的威胁下,飙哥只能认怂,好不容易吃上的火锅,就这样被强哥征服了。
< class="pgc-img">>(香港称火锅为“打边炉”)
香港黑帮电影中,最常出现的食物不是TVB的面,也不是煲仔饭,而是路边摊的火锅。大哥在收小弟时吃火锅,帮派谈事情也吃,金盆洗手时也吃——透着一股比重庆人还爱火锅的渴望。
< class="pgc-img">>想象一下,在狭窄的巷子中,大哥领着几个小弟吃着火锅,腾云驾雾的锅中煮的是江湖辛劳。惬意喝着啤酒,讲着隔壁老板娘的荤段子是他们一天最放松的时间。
谈话间讲述着自己的辛酸历程:“当古惑仔真特么不容易”。
< class="pgc-img">>在特定的场合下,火锅折射出电影中黑帮的真实生活。总不能安排混混们在西餐厅里抽烟喝酒畅谈社团之事吧?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扎职》中的阿霆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少年,母亲经营的水果摊一直被混混骚扰,大哥实在看不下去,于是出面解围。
< class="pgc-img">>大哥打理完帮派的事务,带小弟吃火锅聊人生,这是他们学习生存的最好课堂。在晚上的一次火锅局中,阿霆与大哥推心置腹,决定踏入黑社会。
火锅见证着阿霆走进黑社会的第一步,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克制少了许多。作为道上的前辈,与小弟在一个锅中吃饭,可见大哥对新人的包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无间道2》尖沙咀老大围着火锅洽谈着业务,都是BOSS级的人物为什么还要吃火锅呢?江湖险恶,在一起吃饭难免遭暗算,吃火锅不容易被下毒,都是在一个锅里捞菜,起码不必担心这顿饭的安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甄子丹在《特殊身份》中单刀赴会,为了解除当时的困境, 在对手的威胁之下,他豪饮了兑有白酒的辣汤火锅。此种玄妙而霸气的感觉不是自罚三碗热干面能有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不管是谈事还是吃饭,黑帮中总少不了争执的场面,随手抄起桌上的瓶子干人,就像抽根烟一样简单。空旷的环境打起人来也是非常方便,电影《朱丽叶与梁山伯》林雪的突然袭击,让老吴措手不及,或许这就是黑帮的真实写照,吃火锅的时候脾气都挺暴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莫姐再美也难以掩盖九纹龙哥的忧愁。与昔日男友见面,在打边炉的场景中回忆着美好的曾经。
< class="pgc-img">>今非昔比,男友隐退黑道,守着火锅与好友感受平淡人生,她的出现打破了平静,迫使九纹龙重出江湖。黑帮的生活变幻莫测,上个礼拜可能与老大吃着火锅,这个礼拜就与前女友纠结着往日之事,复杂的心情就像锅里煮的菜,左右漂浮。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首先从电影制片角度来讲,火锅的价位要比安排一桌宴席便宜的多,而且不容易坏。如果镜头NG,可以在冰箱中任意取菜,节省剧组费用。
准备的食材比较简单,不用花费大量资金布置吃饭镜头,桌子上架一口锅,几盘菜,立马呈现出了聚餐的场景。完美兼容了香港电影时间紧,预算少的特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武侠电影中,武林中的痞子喜欢在酒馆吃饭,在饭桌上营造出“我就是大侠”的感觉。同样是为了显示混混的江湖气,香港导演塑造黑社会人物时,将场景设定在吃火锅的环境中,也是为了表现混混的“绿林”气质。
于此同时,火锅促进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口锅包容着每双伸进其中的筷子,古惑仔们常以帮派比作第二个家,家人在一起吃饭,锅中煮的是每个帮派成员的心酸与江湖。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吃顿火锅还能整出哲理?江湖规矩繁多的帮派中,各种行为都能悟出哲理。大哥节省自己的花销,街边的火锅摊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不管大哥还是小弟,他们吃饭总喜欢一起聚在一起,在一个大锅中吃饭显得亲切,而且也避免了点菜的困惑。消费廉价,菜品繁多,深得混混们的喜爱。他们大多数都是穷人出身,能吃上一顿火锅,算是对自己的慰劳。
< class="pgc-img">>夜里收工的混混们,绝对不会问彼此“饿不饿,要不要吃碗面?”而是直奔路边的火锅摊位,前者填满的是向往着美好生活的胃,后者满足的是古惑仔酸甜苦辣的舌尖,在锅中品味人生百态。
再设想一下,在香港黑帮电影中,混混们围着桌子吃云吞面盖浇饭,或者去肯德基抢鸡腿吃......甚至袒胸露乳人手一杯菊花茶。
那就不是古惑仔了,是古惑大爷......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