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酒店电影院等场所
多多少少都有着隐藏式收费
你应该有所耳闻
但是
点“不加冰”的奶茶
也要被额外收费!
你可能闻所未闻.......
01
不加冰No Ice
竟要额外收费??
近日,一位网友在华人论坛上分享一项闻所未闻的费用——
去冰费No ice fee,一杯加收五毛钱。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买珍珠奶茶,要去去冰,竟然发现收据上多了每杯要多花0.5刀。
网友评论也是很吐槽了:
#“真是巧立名目”
#“好夸张啊,这不乱收费”
#“有时候买饮料咖啡啥的一杯里面有半杯冰,我就在想他们是故意加这么多冰的吗”
#“一杯奶茶半杯都是冰 no ice才加一块钱是不是还赚了”
#“不加冰的话,奶茶量就要多一些啊,这个店家精明”
#“二十年前,在国内的论坛看到过在麦当劳点饮料的一种玩法:点一杯饮料,不要冰(这是允许的);然后另外要一杯冰(这也是允许的)。这样饮料的量几乎翻倍。”
< class="pgc-img">>老美也有同样的经历,一位网友在Reddit上分享了自己的这段奇葩经历。
“我看了《如何在星巴克获得去冰咖啡》视频,还说‘直说要去冰的就行’。
结果几个人回复我说,他们都因为在星巴克点了“去冰”的饮品,而被额外收费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根据网友爆料,事实上,在美国一些高档的餐厅,普遍会对不加冰的酒水,多收1.5美元左右的“去冰费No ice fee”。
理由也很“冠冕堂皇”:
因为酒保要往杯子里倒更多的饮料或酒,才能让杯子看起来和加了冰的一样,是满满当当的效果。
< class="pgc-img">>而我们支付的这"去冰费"就是付的这多半盎司的酒水钱。
杰瑞德·霍尔(Jared Hall)在各大知名酒吧里,当了六年酒保,他说:“这相当于多喝了半盎司到一盎司的酒。不论是多名贵的酒水,都只要多花一美元左右的价格,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通常这种费用只是包含在总价中,所以很多消费者并不知道。
只是个别餐厅比较"人性化"的,在收据上标出了“去冰费No ice fee”。
这里也提醒一下小伙伴们,在买单的时候,不妨对比着菜单看一下价格,就一目了然啦~
当然,也并不是每家高档餐厅都这么做。
更不可思议的是,甚至在美国有些餐厅的做法正好相反——
加冰的酒收费更高,他们的理由是如果杯子里有冰块,倒酒的时间实际上更长。
除了去冰费,近日还有网友爆料了一项“巧立名目”的新收费。
02
新冠税
又是什么鬼?
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你是否被收取过新冠税呢?
到底谁该为新冠税买单?
由于疫情的流行,一些消费场所正悄悄给顾客增加附加费。
有不少网友爆料,支付账单时,莫名在账单上发现了一行“新冠税”:
叫“Covid Fee”、"Covid 19 Surcharge"都有
美国的一些中餐馆也“悄悄”增加了这项收费,
一般是总菜价的5%左右
还有网友爆料,有些地方的新冠税,可能会高达17%。
< class="pgc-img">>除了按照百分比收费外,每一单都额外再收取5美元作为“新冠税”,是不少美容美发美甲店的做法。
< class="pgc-img">>去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受新冠影响,发廊和餐馆等开始向消费者收取少量额外费用,来支付个人防护及消毒设备的费用。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老年公寓居民发现了新的隐性费用,有大约1200美元附加费被用于支付额外食物成本和清洁费用。
许多企业可能都试图通过在账单上动手脚,增加额外费用来挽回疫情带来的财政损失,这些额外开支被称为“新冠税”。
然而,客户通常在收到账单后才知道有这些费用。
< class="pgc-img">>为什么会出现新冠税?
疫情之下企业运营成本可能更高。例如,企业主可能需要支付员工口罩的费用,或者为顾客提供口罩,作为进入条件,毕竟全美很多地方也都是强制性要求口罩。对常接触表面定期消毒的费用也可以转嫁给顾客。
可以想象额外费用为一种危险津贴,用来吸引担心长期暴露在工作岗位上的员工,或者作为一种让企业主收回连续数月封锁成本的方式。
怎么知道,自己被收了新冠税?
如果担心新冠病毒导致预算紧缩而支付比平时更多的服务费,建议直接提前致电询问相关消费场所是否收取额外的新冠税。
还可以要求提供明细帐单,查看具体费用包括哪些内容,例如为顾客提供的口罩和卫生用品。
毕竟,如果沙龙、牙医或餐厅收费,费用保持透明也很重要。
一些沙龙增加卫生站,以便顾客在入座前洗手。
例如肯塔基州一家沙龙以 5 美元的价格向没有口罩的顾客出售一次性口罩。
餐馆:由于关门数月,现在容量有限,仍在恢复中,需要帮助支付员工的个人防护用品费用,他们必须进行额外清洁以保持餐厅卫生。
老年生活设施:一些居民注意到他们账单上有了一项以前没有的新冠费。这是为了支付因疫情而产生的额外清洁、口罩和食物的开支。
牙医诊所: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牙医属于风险最高的专业群体之一。虽然牙医一直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但有些人还是决定用N95口罩来获得更好的防护,这比普通口罩的成本更高。而且牙医的个人防护用品成本呈指数增长。
新冠税合理吗?
对许多美国人而言,疫情封锁和失业潮已经让他们的财务状况捉襟见肘了。去年首次出现了130万人申请失业的盛况,而且连续至少17周超过100万。
马里兰州巴尔的摩从事医疗保健政策工作的Lisa Bar,i看到电子邮件说个人防护设备将额外收取8美元费用时,她犹豫了,称大多数保险计划已经涵盖了它,联邦计划将涵盖员工用品贷款。因此称之为“新的收费名目”,“我从根本上反对将短期费用转嫁给患者,不相信疫情过去费用还有收回的一天,911事件后旅游业征收的类似费用就成了永久性的”。
不过,并非也所有人都反对。芝加哥的Katie Capparelli表示,考虑到牙科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牙医收取15美元费用是合理的。“我不介意他们把钱花在消毒剂上。这让我更安心,因为他们在保护我和他们的员工”。
医疗并不是唯一涉及额外费用的行业。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包含新冠附加费的餐厅收据照片。
早在去年 6 月,包括备受欢迎法餐厅Mon Ami Gabi在内的几家拉斯维加斯餐厅增加了4%的费用,并附说明——“如果食客希望取消该费用,可以提出意见”。
Supercuts美发沙龙客户遭遇的“卫生附加费”为3.95美元。客户将收据发到Twitter,沙龙回应说,提供安全的沙龙承诺会带来额外的费用。新泽西州东汉诺威的Stephanie Fierman说,常规美发沙龙和美甲沙龙分别将价格提高了10%和20%,并解释说这是由于额外的新冠处理要求。“物品对这些收费没意见,有意见的是估计它们再也不会被撤销,我不想看到这成为提价的借口”。
甚至大学也在增加与疫情有关的附加费。
密歇根大学去年起每学期收50美元的“新冠响应费”,这激怒了一些学生,尤其去年学费已经上涨了1.9%。大学发言人Rick Fitzgerald)表示,费用将包括检测以及其他与健康和安全相关的服务,并指出个人新冠检测约为每人100美元。
03
美国的“隐藏收费”
其实随处可见
当然,对于长期抱怨酒店度假费、意外增加租车费和有线电视费的消费者来说,隐藏费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听音乐、看电影、租车、住酒店,当然还有买飞机票,都可能会遇到一些额外的费用。
根据《消费者报告》2019年对2000多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大约85%美国人在之前2年里遇到过意外或隐藏费用。
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现在支付的意外费用比5年前要多。
无论旅行费用还是有线电视、电话账单,额外费用都可以迅速增加。
坐飞机时候,从托运行李、选择座位到将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入头顶行李箱,都可能遇到附加费用。
许多行业竞争将基本价格压得很低,为保护利润,公司可能会在结账时加收费用。网购时尤其不易察觉,因为许多网站在广告价格中不显示额外费用。
这是公司的一种策略,叫“滴水定价”,即额外费用是滴出来的,换句话说,是一点一点地披露费用。
2019年,连锁酒店万豪国际集团被哥伦比亚特区起诉,指控欺骗性的“滴水定价”使酒店账单增加了隐藏费用。根据起诉书,万豪在宣传酒店房间价格时没有披露某些费用,而这些隐藏费用每天可以增加到95美元。万豪自己的网站和Expedia等旅游网站上都是如此。
根据《消费者报告》调查,酒店费用只是隐藏消费的几类开支之一。
现场娱乐和体育赛事也是重灾区。电信是罪魁祸首。报告发现,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近7个说他们在过去几年中遇到过电信供应商的隐藏费用。
想找出这些额外费用,请阅读合同细则和网购物品的最后一页。通常情况下,额外费用是与税收和其他费用写在一起的。
你有遭遇过“去冰费”和“新冠税”吗?
或者还遇到过什么奇葩“隐藏收费”呢?
欢迎畅所欲言
近成都的快餐业出现了一些小变化。
以前的快餐都是按份卖,现在出现了不少的快餐店用称重的方式结账。
不仅是街边小店,甚至连锁快餐店大米先生也改用了这种模式。
事出鬼怪必有妖,一起来扒一扒背后的内幕!
< class="pgc-img">>01首要目的:赚钱!
在商言商,商人做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赚钱!
那么,按斤卖的方式是如何让商人赚更多钱的?
1.诱导消费者多拿菜
看看下面两幅图,哪张图能使你继续加菜?
< class="pgc-img">>第一张图是按斤卖;第二张图是按份卖。
很明显,第二张图,你想加菜也不行,因为托盘只有那么大,放不下更多的碗碟了。
而且从视觉上也能提醒你,已经点了两菜一汤了,够了!
但第一张图则不同,给你一个大盘子,没有空间的限制,你不知不觉就会加很多菜!
此外,由于没有“份”的概念,人们就失去了判断分量的标准,不知道到底拿了多少菜,所以会倾向于多拿菜。
当走到收银台称重的时候,如果拿多了,按图1的方式盛菜,退不回去;如果拿少了,还能再加。
这个套路是不是很深?
2.手感上制造错觉
图1就一个盘子,图2有一个托盘和4个碗碟;
端在手里,图1轻,图2重。
这就会制造出错觉,让人在按斤卖的时候,总觉得很轻,认为自己菜拿得还不够,于是不自觉地多拿!
3.变相涨价
以大米先生的这个单价来说,2.68元/两;也就是26.8元/斤。
前一种表达方式让人觉得不贵,但实际上,相当贵!
< class="pgc-img">>现在一斤猪肉才10元左右。有几个人能一顿餐吃一斤猪肉?
此外,一道菜里会搭配素菜,而且素菜用量比肉重。
不信你把一盘土豆肉丝里的土豆丝和肉丝分离开来,看看肉和土豆丝各占多少?
在素菜的选择上,商家也会尽量选择便宜的,价格在1-3元/斤。比如,白菜、土豆、洋葱等等。
至于贵的素菜,供应上肯定不多,去晚了就卖完了。
很多网友都抱怨,以前在大米先生吃饭,两道菜,15元左右就搞定了。现在随随便便就要花掉25元,甚至有网友拿菜时手抖,称重时发现花了40元!
很明显,商家让涨价化于无形!
< class="pgc-img">>大米先生采用所有菜品统一价,而一些小店则将价格按荤素的比例进行区别定价。
< class="pgc-img">>这种方式适合爱吃素菜的人。不过吃全素可一点不划算,轻而易举也要吃掉15元,而商家的利润率更高!
吃肉就划算了吗?恐怕未必!不少快餐店是用冷冻肉和边角料加工的,成本极低。
< class="pgc-img">>4.节省人工成本
称重结账属于自助模式,可以减少服务员。
像大米先生这种店面,单店很可能减少5个员工,每个员工按4000元/月算,就能节省2万元!
有些餐馆更牛,把回收餐盘的活也交给消费者,这样子又能节省至少2个人员开支。
总结一下,商家采用按斤卖的方式,可以通过让消费者拿更多的菜;制造错觉;变相涨价;节省人工开支来赚取更多的利润。
02 餐饮店的挣扎求生
这种模式其实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很多地方以前就出现过。
不过在成都,这种方式并不常见。(冒菜采用过这种方式)
为啥现在开始用这种方式了?
说到底,也是被逼出来的。
餐饮行业的闭店率高达70%,餐厅平均寿命只有1年4个月。
更气人的是,即便这么高的倒闭率,仍然有更多的人前仆后继地冲进来。
导致供应远高于需求。
随着经济增速的下行,不断增加的房贷、车贷压力,消费者越来越不愿意花钱。
最有利的证明就是,今年五一期间的旅游人均消费只有492.3元,比2019年少了100来块。
可是,咱们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却不断增加!钱又去哪里了呢?
< class="pgc-img">>快餐店为了求生,只能想尽一切办法。
“按斤卖”这种模式:
一方面,变相提高的单价,诱导客户拿更多的菜;
另一方面,减少了人工成本。
短期来看,能给商家增加利润。
但长期来看,没什么优势,因为这种模式太容易被模仿,连街边小店都可以轻松学会!
所以快餐店想活下去,就得不停地推陈出新。
03 薅羊毛大法
作为消费者,当然是尽可能的薅羊毛了。
第一,半成品不要拿,比如丸子、虾饺、鱼豆腐一类的。
因为这些半成品的成本很低,相对更重;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非常撑肚子,会导致其他食物的浪费。
第二,只拿肉,不拿配菜。
比如,回锅肉;只把五花肉挑出来,不拿炒回锅肉的配菜。
不过,你得脸皮够厚。
第三,选择贵的菜。
比如,腰花、白切鸡、红烧肉、牛肉、虾、鸡翅、西兰花、笋尖、韭黄等等。
第四,排除便宜又沉的菜。
比如,木耳、豆芽、土豆、红薯、南瓜、黄瓜、萝卜等。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注重健康的人,请忽视掉上面的建议。
合理搭配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 class="pgc-img">>04 总结
任何现象都带有时代的烙印。
快餐店用“按斤卖”的方式经营,本质上是它们面对趋势变化的一种挣扎。
短期能有一定效果,长期很难持续。
对于消费者而言,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度浪费,也不要被套路而过度消费,还要注意饮食平衡,别老想着薅羊毛。
月29日,有顾客在浙江舟山一餐厅就餐时自带两瓶酒水,餐厅要收取50元开瓶费,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顾客自带酒水,酒店收取费用合理,也有网友认为按照规定餐厅不可以收取开瓶费,否则违法。
9月30日,川来湘餐饮连锁(白泉店新新大院)工作人员回应,“我昨天的态度是有点恶劣,但也是他逼我的。收取的是服务费。最后客人加了菜,店方也未再收取客户服务费。店方的这一做法是为了避免顾客自带酒水消费。”
据网友所曝视频显示,顾客质问为何收取开瓶费,工作人员称收取的是包厢服务费,顾客则说“店家行为属于违法,吃饭已经花钱”,工作人员又说“我们开空调也花钱了,不然就关掉空调,别吃了,我有权利拒绝你,你现在还没下单。”
视频评论区,发布者称菜钱一共1500多元。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顾客自带酒水店方收取费用合理,也有网友认为按照规定餐厅不可以收取开瓶费,否则违法。
9月30日,潇湘晨报记者私信发布视频网友,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随后,记者以顾客身份联系涉事餐厅川来湘餐饮连锁(白泉店新新大院),询问自带酒水是否会收取费用,工作人员称:“我们这边自带酒水的话,白酒收费50元一瓶,红酒收费30元一瓶,但是你带两瓶白酒的话就是收费80元。”随后记者咨询该费用名称,工作人员叫来了前台经理张女士继续回复。
“我们是看情况定的,如果是只带一瓶两瓶是不收费用的,整桌带酒水的话我们多少是要收取一点费用的,昨天那个客人是带了一桌子酒水饮料,什么酒水、可乐、矿泉水杂七杂八的,一整桌开始就点了800多菜品,有十四五个人。”张女士说。
她之后向其收取服务费遭拒。“一个包厢收他50元消费,我们做服务也是够低廉的,服务费也是会给服务员分成的。我昨天的态度是有点恶劣,但也是他逼我的。”张女士说,与其发生争执的并非是请客的人,之后请客者加了400多元菜,店方也未再收取服务费。
张女士说,店方的做法是避免顾客自带酒水消费。
湖南联合创业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副主任刘研律师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刘研指出,此事件中,商家针对特定自带酒水人群收取服务费涉嫌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若商家提前告知顾客,进入包厢会收取服务费用,则可行;若仅针对自带酒水的客户,向其收取包厢服务费,消费者有权拒绝支付,且商家行为涉嫌违法。消费者用餐时,如遇到此类行为,可拨打12315投诉举报。
潇湘晨报记者武华康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