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者的微信朋友圈出现一则“红汤火锅温泉等你来泡”的信息,微信朋友纷纷评论,红汤锅底里面泡温泉,重庆人爱吃火锅已经着魔了。今(12)日下午,这个位于重庆融汇温泉的“奇妙的红汤池”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到现场一探究竟。
△“泡红汤锅”现场
下午,记者在融汇温泉现场看到真有一口温泉火锅,直径6.7米的圆形汤池和其他温泉汤池差不多大小,不一样的是它被改造成一口4格“铁锅”,汤色火红火红的,像极了正在沸腾的巨型麻辣火锅。而且在汤池周边陈列展示着盐罐、油碟、午餐肉、啤酒瓶等巨型装置,水上还漂浮着大量的辣椒、大葱、藕片、青菜等。
最重要的不是摆设,锅底里还真有几位年轻人在“泡汤锅”,“跑汤锅”的游客拿着“辣椒”和巨型筷子互相嬉戏,并没表现出什么异样,旁边的小朋友都忍不住去打捞锅里的“青菜叶”。在“泡汤锅”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也是在网上看到融汇温泉推出“红汤火锅温泉”,今天就和朋友约过来试一试。
△温泉里的“辣椒”“青菜”“土豆”何浩 摄
“汤池没有什么异样,而且还有淡淡的红酒香味。”刘先生说,来泡温泉的价格也和原来一样,不过这个红汤池很新鲜,“重庆人天天吃火锅不算什么,红汤锅里泡温泉又成一绝了。”
融汇温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火锅是重庆的美食名片,冬天温泉热气腾腾的样子,和沸腾的火锅形象很类似。我们把温泉池打造成真正重庆火锅的样子,为游客提供更好玩有趣的温泉互动体验。
△泡温泉的游客在红汤锅里各种“摆造型”
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温泉呈红色,是因为“锅底”用了鸡血藤、红花、首乌等6,7种中药材加上红色熬制而成,这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而池子里面的辣椒、蔬菜都是供游客玩耍的塑料玩具。“你从空中俯瞰,泡在火红火红汤池中的游客,仿佛是煮进火锅里的 ‘肉丸’。”
负责人表示,将重庆美食名片火锅和重庆旅游名片温泉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创意有趣的火锅汤池,希望能推动重庆温泉品牌知名度。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何浩 受访者供图
和记:粥底火锅。
别人店都没有什么生意,就只有他才有一点生意,真的是气不气人。你说这个位置非常非常的偏,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在排队?这个老板以前是在这里开了一个店,坐不下后来又在这边开了一个店,是凭什么这么火,到底有什么诀窍呢?来看看他火爆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又能从中学到什么?我会把这个总结写在片尾,还是大众点评的第四款。
< class="pgc-img">>这里有个海鲜池,品类是粥底火锅或者是毋米粥也可以叫做海鲜粥底火锅,是广东的非常好的一个品类。先来看看餐厅的设计,灯光的氛围非常好,有霓虹灯还有各种的装饰灯,感觉就像在街边一样非常的接地气。所有的菜品都上墙,感觉是个大排档,这个非常的重要。
现在的餐饮设计千万不要高大上,接地气才是主流。我打开了大众点评,我发现光两人套餐就卖了9000份,如果是188那一个月至少要卖28万以上,这个还不算其他的平台的推广,比如抖音对不对?加上某堂和抖音上的团购,另外还有达人探店等等。我猜仅仅是线上每个月的销量至少有60万以上。
< class="pgc-img">>看看人气和餐位数,我非常保守的估计这家店最少的营业额每个月是80万以上,这个是小桌的66号。不管大家是做什么品类的出品好,餐谋长认为他只是一个标配,会卖的要比会做的生意会好很多。因为必须要给顾客一个选择你而不去选择竞争对手的理由。
< class="pgc-img">>不管是好吃还是环境或者是服务,总要给顾客心智当中留下一个真正的关键词,这个才是真正的品牌定位。我是深圳参谋长,我的目标是服务99个以上的品类前三名品牌。
< class="pgc-img">>现在的顾客外出就餐,首先要上点评上看看评分,看看销量,看看有没有什么优惠的活动。顾客选择品牌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别人选什么我也就选了什么,这个就是羊群效应,必吃榜当然成为了顾客的首选品牌。餐谋长认为,这个才是这家店的真正火爆的。主要原因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1.打造接地气的感觉。
2.设计年轻人喜欢的份围。
3.线上2人套餐引流。
4.每月定期抖音探店。
5.大众必吃榜是背书。
欢迎补充。
< class="pgc-img">>职业餐饮网 王春玲
“越吸睛的产品,今年售卖反而越好!”
火锅店里卖甜品,茶饮店里卖“面”;
烤菠萝,烤柿子,烤榴莲,这不是水果店,而是烧烤店!;
螺蛳粉+肥肠+臭豆腐+榴莲,过去单拎一个出来都够味了,如今四兄弟却抱团取暖煮成火锅,一起臭味熏天;
……
各种看似“妖魔鬼怪”的产品,如今正在成为餐饮行业的流量密码!
它们中有人抖音20亿+次曝光,有人日排队1047桌,有人营业额蹭蹭涨,还有人生存下来就靠“奇葩”二字。
2021年,餐饮业都有哪些吸睛产品横空出世呢?
它们火热的背后,又蕴藏着哪些餐饮底层逻辑呢?
越“怪”越出圈,2021年那些“吸睛”产品的名场面!
“ 黑暗料理型”:
1、 螺蛳粉+肥肠+臭豆腐+榴莲四臭火锅
当代美食家,小宽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描述:“我评判一个人是不是吃货有一个狭隘的标准,看他爱不爱吃肥肠。如果一提肥肠就两眼冒光,口舌生津,我就会默默的把他划归到‘自己人’的阵营。”
同样,美食家蔡澜列出了人生必吃食物清单,其中的水果第一名就是猫山王(榴莲)。
大概,令两位美食家做梦都没想到的是,有生之年可以亲眼看到这两种食物的结合,还顺带了螺蛳粉,臭豆腐。
单拎出来一个都能把人香模糊,四个一起简直是王炸产品,绝对是黑暗料理中的第一名。
来自北京的点吧点儿螺蛳粉火锅,正是靠出其不意的售卖四臭产品组合,让其成为帝都年轻人必打卡的餐厅,更是引得抖音达人痞幼推荐,一家小店也能获得千万级曝光。
2、火锅味包子、火锅味蛋挞
作为网红城市,成都餐饮产品吸睛能力自然是不在话下。
前有今年最火的夜包子,不仅晚上售卖的形式让人充满好奇,火锅味的包子也是让不少食客跃跃欲试;后有小龙坎推出了火锅味的蛋挞,并在盒马售卖,可谓黑暗料理中的名场面。
点评:所谓黑暗料理型产品,就是将意想不到的食材进行组合,越是看起来奇怪的搭配,越容易形成话题,从而引发年轻人尝试购买。
“反差售卖型”:
1、 高颜值火锅冰品
你能想到,火锅店会靠冰品出圈吗?
过去,火锅虽然厮杀惨烈,但都在锅底和食材上下功夫,并未动过其它凡心,而今年的火锅行业随着内卷升级,已经将触角伸向了饮品和冰品。
前几个月,我们在成都采访了一家叫做楠火锅的企业,在高度内卷的火锅行业,它靠九宫格菜品和高颜值甜品出圈,获得了抖音20亿+次曝光,即使是在疫情下,也每日排队800桌以上,一家卖火锅的冰品却成了每桌必点。
点评:打破认知是反差售卖型产品的最突出标签,突破原有售卖思维的限制,拉高综合毛利。
“ 无边界食材组合型”:
1、柿子、栗子做成蛋糕
如果说今年甜品圈的秋冬美食C位,一定非柿子莫属。
过去只能以食柿子鲜果,或做成柿子饼的形式进行流通,鲜少会把它和餐饮或者甜品结合在一起。
今年局面彻底被改写,柿子成为甜品圈的主“咖”,在南京一个叫尼莫家N.M的蛋糕店因为柿子而成为网红,蛋糕上是模拟柿子形状做的造型,咬开蛋糕金灿灿的柿子做成的心就会淌出来,人们期盼的“柿柿如意”美好心愿就这样轻松实现了。
在北京,一家叫做隐海的咖啡店,则干脆把柿子当成甜品烤着吃,配上一杯热红酒,冬天的氛围感就别提了。
在北京郊区怀柔,也是中国十大板栗之乡之一,当地人把板栗和饮品,甜品结合售卖给游客,让这个冬天充满温度。
2、老北京爆肚+小龙虾双拼面
“生意做遍,不如做面”,今年面的赛道出奇火热,也让战火持续升级。
就在很多人都认为面的赛道,已经玩不出什么花样的时候,来自北京的虾小士却用吸睛产品回应,万事皆有可能。
它将老北京爆肚和小龙虾结合在一起,做面的浇头,并将二者结合一起做成双拼,一份面可以卖到50.9元,也一举成为抖音热门榜门店,收获大批粉丝的心。
点评:把过去不会用到的食材移植到适合的餐饮业态,从而叫好又叫座,是无边界组合食材型最大特点。
“有料内容型”:
随着喜茶、茶颜悦色等头部茶饮品牌,饮品固体占比越来越高,茶饮正式升维进入“有料”有内容的竞争。
今年,7月份七分甜率先在行业里推出杨枝甘露小笼包,上线当日就喜提微博热搜;
同样,从出生就标新立异的和気桃桃,用茶饮加桃的软萌形象迅速走红网络,下半年更是推出茶饮+”面条“,迅速在社交媒体疯狂传播。
点评:红海市场里找蓝海,蓝海市场里找差异,包装是内容、产品是内容,是有料内容型产品最大特质,通常见于饮品。
“新变种”重构型:
如果要颁发年度最佳吸睛奖,称盘麻辣烫一定首当其冲。
叫着麻辣烫,长的却像麻辣香锅,因为用称盘的形式呈现,业内将这个麻辣烫、麻辣香锅的近亲称为“称盘麻辣烫”。
它的出现打破了东北麻辣烫多年的统治格局,有人两年的时间做称盘麻辣烫开出400家门店,有人200平的门店最高日入7万元。
点评:将原有品类进行创新,或是器皿或是出品形式进行创新,从而重构一门生意,并享受重构所带来的时间红利。
“配角当家型”:
论内卷程度,只服茶饮。
这也使得茶饮创新、迭代的速度、跟进的速度都比其它业态要快。
相信最近你一定被“暖冬四件套”刷过屏,一个装满鲜花的盒子里错落有致的放着奶茶,烤红薯、山楂球、栗子,每一个收到的小姐姐的都会心花怒放到朋友圈里去晒。
蜜雪冰城、古茗、700CC等多个饮品品牌都相继推出暖冬四件套,一起组合成为流量CP。
点评:善于制造话题,成为流量CP,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是配角当家型产品惯用的手法,它们不追求毛利,只追求话题和现象级的刷屏。
流量成本,已成为餐饮第四成本!
今年对话了很多餐饮创始人,也走访了多个城市,隐约间一句话经常被提起:“流量成本,已经成为餐饮第四成本。”
过去,我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房租、人工、食材是我们的成本,这无可厚非。
村上一屋创始人何世元就曾说过:“当经营环境发生改变,媒体环境发生改变,我们的成本结构也就随之发生了改变,流量传播成本,成为了我们的第四成本。”
其实,在职餐网看来,餐企执着于做吸睛奇葩产品的主要原因:
增长焦虑:这一点其实不用多说了,在座的各位比我更有感受,消费升级,消费力却在下行;
供大于求:以前10个顾客去一家餐馆,现在10家餐馆抢一个顾客;
刺激顾客难:以前靠打折促销顾客就会上门,现在要看产品出片不出片,环境出片不出片,没有创新的门店已经激发不起顾客更多兴趣。
而撬动顾客进店的最直接杠杆,就是“吸睛产品”,吸睛产品是第一要素,小红书,抖音,大众点评等媒体是种草传播的重要渠道,缺一不可。
在餐饮行业,凡是做年轻人生意做的好的几乎都深谙这个道理,这里我们拿喜茶来举例。
按照我们常规理解,现在的喜茶正是如日中天,要钱有钱,有名气有名气,它没有必要为流量而焦虑了吧。
可是,这么优秀的企业,在面对流量时,面对进攻新城市的时候,也不惜放下身段用吸睛产品博得眼球,从而引发传播。
据统计,在5个月时间里,喜茶走过18个城市,做了18款吸睛的创意产品,比如在深圳推出了“煲仔椰子鸡特调”;在西安做了“甑糕羊乳茶”;在杭州做了龙井满桂燕窝包……
有名气的喜茶也需要扩大自己的流量池,借助传播成为更有流量的“喜茶”,因为它深谙吸睛产品就是手握年轻人的流量密码。
小结:
餐饮行业已经进入“做内容”时代,吸睛产品则是最好的撬动杠杆。
不可否认,流行产品、吸睛产品确实有着周期性,但无论是最终是否有幸成为招牌产品,还是只是成为引流产品,它都为我们的餐厅贡献了流量价值。
每一个现象级餐饮,深挖其背后内在逻辑,几乎都有吸睛产品帮助其打开局面,从最早陶陶居的天鹅酥,北京局气的蜂窝煤,再到今天的种种,都说明创新、吸睛推动了行业的发展,而如何把网红变成长红产品,则看每家餐企的功力。
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吸睛产品的呢?你身边有没有类似产品,欢迎您在我们评论区过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