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去柬埔寨旅游,海边一家餐厅菜单没有价钱,要了两个海鲜炒饭,一碟烤生蚝,两杯芒果汁要了我七十美元,也就是 490块钱
?
< class="pgc-img">>?
跟我妈去泰国,吃不惯泰国菜?找了中国餐馆,一盘西红柿炒鸡蛋、一盘炒空心菜、一盘咖喱蟹390[融化]
?
< class="pgc-img">>?
2007年左右去过一个茶餐厅,里面有一款饮料叫:绝对后悔。大概是18元左右一杯吧。点了发现是一杯白开水…
?
< class="pgc-img">>?
三十八年前,姥爷工作到半夜回家,姥姥给姥爷做了一份炒鸡蛋。姥爷开吃之前,把睡的迷迷糊糊的我们哥三扒拉起来,每人嘴里寒了一口炒鸡蛋。如今四十多了,再也吃不到了[流泪]
?
< class="pgc-img">>?
当年去香港一个米其林,点单小姐说今天有松露 ,要不要尝尝?一时好奇,就点了一份。大厨夸张的拿着橡皮擦大小的一坨在我们面前用一个刨子刨了起来。当时我还在想,就这么小一块……结果那一块都是我白日做梦,只刨了几片薄薄的撒在盘子里……买单的时候,这份松露 980
?
< class="pgc-img">>?
吃过最贵的一顿饭是一条八万多的金龙,对门大哥家养的金龙早上走的时候忘了关水箱盖子,晚上回来就看躺在地上,心疼的大哥叫了几个邻居一起收拾了下做着吃了,特地找地方借了口大锅跟煤气罐,别说还真不咋好吃
?
< class="pgc-img">>?
陪我妈去她闺蜜家玩,她闺蜜刚乔迁不久,后发现周围配套设施还不错,有前景,我妈立马掏了45万首付买了隔壁小区[赞]
?
< class="pgc-img">>?
去澳门,逛街渴了,很不品眼的一个地方,看大家喝下午茶,点了一壶茶,还有一点点小吃,结账两千多[伤心][伤心]
海是海派城市,中国各大菜系以及世界各国风味的餐厅饭店都有,不过,说也奇怪,我却偏爱小小的茶餐厅。
茶餐厅也叫冰室,上世纪50年代起源于香港的食肆,改革开放以后,上海也逐渐出现了不少茶餐厅,那时候记得我去过的有竹家庄茶餐厅、避风塘茶餐厅、大马头茶餐厅、查理茶餐厅、原味茶餐厅、新旺茶餐厅、粤来记茶餐厅、董记茶餐厅等等。有些茶餐厅至今仍然十分兴旺,有些茶餐厅已经销声匿迹。后浪推前浪,与此同时又出现不少新的茶餐厅取而代之,比如新邻生活馆的拾粤冰室、凯德广场克茗冰室、瞿溪路上的华记小食香港茶餐厅等等,这些新的茶餐厅的港味更浓。
茶餐厅最大的特色就是混搭。一间小小的茶餐厅菜单内往往有数十种食品,顾客可以随意搭配,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比如烤鹅、烤肉、叉烧等可以随意拼盘,煲汤可以只点一小盅。有些茶餐厅都会供应各式各样的碟头饭,类似于上海的盖浇饭,上面的菜可以混搭。有些茶餐厅的炒河粉、炒米粉也可以混搭。如此,对于我这种胃口不大,且喜欢多尝些品种的人来说,是十分适合的。
混搭饮料也是茶餐厅的一大发明,丝袜奶茶已经享誉国际,鸳鸯奶茶或咖啡也是特色,至于红茶加奶或柠檬,这是众所周知的。
茶餐厅一般不大,但格调悠雅独特,时常播放香港歌曲,适合于三二朋友小聚,更适合一个人的午餐或者晚餐。如今,不少大商场里都有茶餐厅,周末到那里去逛商店,午饭就在茶餐厅解决了。
年前,我从故乡踏上飞往香港的旅途,开启了学业的新篇章。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一落地我急需填饱五脏六腑。当时某书还没有大行其道,某点评也尚未在香港开拓市场,寻觅美食全凭命运的指引。
< class="pgc-img">>我依稀记得,那次落地后的第一顿饭是在一家连锁餐厅享用的。我步入餐厅,目光扫过墙上花里胡哨的餐单,却不知如何选择。菜单上的花样实在太多,让我有些无从下手。
同一家餐厅,以早餐菜单为例
>我选择了一份北方从未尝过的套餐组合,以给自己带来独特的选择体验。回想起来,也许只是为了躲避后面排队的人的催促,匆忙地随手点了一份解决问题。当食物摆在面前时,我不禁感叹:啊,这香港,果然是大都市!
无论是食物本身还是搭配的组合,都是我以前从未尝过的,而且份量真是相当可观。随后,我埋头大快朵颐,恰巧,一位老大爷端着盘子坐在我正对面。偷偷瞟了一眼,立刻看出食物的素质高下。用现在的说法来形容,我所点的这份餐真是白人饭啊,白人饭输得一塌糊涂啊……
却没想到,在香港这一吃就是7年。从初次踏足这片土地时的稚嫩无知,菜单上的字眼看得云里雾里;到如今的炉火纯青,可以闭目点菜,甚至开掘隐藏菜单,也算是在美食领域小有造诣。偶尔自诩为港岛的“小蔡澜”。
年初解除封关,我这在香港苦等了整整三年的人,毫不犹豫地投入深圳美食的怀抱。烤鱼、烤肉、酸菜鱼,蒸汽海鲜、粥底火锅、烧烤,并且还加入“反向代购”的大军。鲍师傅、吴酥生、阿嬷手作、霸王茶姬等统统一网打尽,势必要将三年来未曾体验的美食全部吃回来。
在深港两地的餐厅,我深切感受到了点菜方式、菜单、预约位置以及营业时间的种种不同。在深圳和其他内地城市,甚至老家,就餐就像点点点的游戏。随心所欲地选择单点或套餐,或者通过某团购或某点评使用优惠券,享受实惠。二人套餐、三人套餐或四人套餐的食物组合清晰明了,吃的喝的一目了然。预约位置通常也是方便快捷,通过微信公众号即可轻松预约。
然而,这一套操作在香港却是另一种模式。有时候并不是想吃什么就可以去餐厅吃到的,要关乎日期时间等等方面。
在香港最常见的就是茶餐厅或者冰室。这里的茶餐厅并不是主打喝茶的餐厅,冰室也不是吃冰的甜品店。而是一些大众化的餐厅选择,就像便利店一样随处可见。
简单来说,基本在香港的每一个区,都会找到很多间不同风格的茶餐厅。有一些会提供最传统港式的味道,也就是单纯提供奶茶,菠萝包等各种轻食为主。
也有一些会提供最全面的港式餐点,从早餐到午餐,下午茶到晚餐,夜宵等。餐牌在同一天内更换多次,可供选择的有菠萝包、星洲炒米、鸡扒或者炒饭等等各种不同的美食。
而在中午,大部分茶餐厅提供的都是套餐,例如碟头饭、焗饭、炒面等等,价格从40-80不等。跟餐会配送热饮和冻饮,热饮大致包括热柠水、热柠茶、热奶茶、阿华田等是最为常见的。冻饮有冻柠茶、冻柠水、冻奶茶、鸳鸯、红豆饼、冻朱古力等等。
有一说一,这柠檬给的真实惠啊
>冻饮因需要额外加冰基本需要加3-5港币,而热饮则不需要额外费用。然而,近两年由于经济萎靡,通胀严重,许多热饮也开始额外收费,通常是额外加收3港币。冻饮额外收费5或7港币也越来越常见。有些餐厅还会提供汤,有些餐厅要求选择汤或饮品其中之一,而有些餐厅则同时提供两者(主打一个饮水饱)。一般来说,汤基本上不需要额外费用。但有些餐厅会特别标明他们的汤是无添加的,因此可能会额外收取10港币。
有时候,人们可能会在网上或视频中看到别人上传的茶餐厅炒菜,那些菜看起来锅气十足,令人垂涎欲滴。然后,有些人兴冲冲地在中午直奔餐厅,希望能点一些特色菜品,尽情享受美食。但是很抱歉,老板会告诉你,中午只提供菜单上的食物,点菜等特色菜只在晚市供应。
不过烧腊店都是可以吃啥点啥的
>茶餐厅还有一个特点是ABCDE餐,这主要是为了方便点餐记录。一句“E餐跟冻柠茶”,能够比逐一念出菜单上的内容更快速地点餐。有时候,套餐中的搭配也是通过将不同食物排列组合而成的。
除了茶餐厅,香港的大多数餐厅都会提供午市套餐。这些套餐的内容在不同的餐厅中会有所不同。例如西餐厅、日料店、韩国餐厅、台湾餐厅等都会有各自的套餐供应。
在工作日的中午,西餐厅的套餐价格通常在每人100-200港元之间。并且还会额外收取10%的服务费(不管有没有服务,收就完了),俗称“加一”。套餐通常包括汤品或色拉。可选择其中一项或同时选择,具体取决于套餐的价格。主菜的选择包括牛排、鱼肉、意面、意大利饭等。最后还会提供一道甜品或咖啡,有些餐厅的咖啡可能需要额外支付费用。
总体而言,套餐的食物种类大致如上所述。日料店和韩国料理店的套餐相对来说更为简单,基本上都是由前菜和主菜组成的定食套餐。
台湾、越南、泰国餐厅大部分都是粉面饭的套餐,饮品需不需要额外加钱由餐厅自行决定。
大抵上香港的餐厅在中午提供的都是套餐,单点菜品选择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套餐能够快速出餐,食物已经搭配好,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相比之下,如果是单点炒菜等需要厨师重新起锅加热的菜品,就需要更多时间。不符合香港餐厅以快节奏着称的特点。
主打一个肉多实惠,5分钟内必上菜
>到了晚上,上述的餐厅策略会有所改变,有些甚至只提供单点菜品的菜单。茶餐厅可以提供锅气十足的小炒菜品,日料店可以供应烧烤,韩国餐厅可以提供糖醋肉、炸酱面、火锅等各种食物。相应地,价格也会上涨。一些西餐厅午市150港元可以品尝到的菜品,在晚上的价格可能飙升到350港元甚至更高。主打随心所欲的就餐方式。
晚市连点心都贵上几块
>然而,有羊毛不想薅是傻蛋,晚市的饭我吃不起,喝总行了吧。99%的酒吧和西餐厅每天下午3-7点都会有happy hour,每杯酒的价格一般是原价的7-8折之间。
对于爱酒的人,着实是一笔好买卖。
香港餐厅的食物质素、环境、餐牌及价位可以通过一个叫“openrice”的APP搜索到。基本每一家餐厅都可以在上面搜索到评价。
经过几年的实测,它真的很好用(不是广告,毕竟也没有其他的软件了)。香港餐厅的预约方式是通过打电话、whatsapp留言或者openrice上预定。茶餐厅基本不会预约,随到随吃。一些比较网红的店,或者火锅、烤肉店基本也要预约,不然会漫长等位。酒吧基本不可以预约,例如某亚洲第一的酒吧,从来我都没排到过,每次一问都是人满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香港的许多餐厅也提供扫码点餐的服务。不过,即使有扫码点餐的选项,餐厅通常还是会提供餐牌供顾客进行人工点餐。在香港,扫码点菜通常只需要扫描二维码然后选择菜品。相比内地的扫码点菜流程,不需要关注账号绑定手机号等一系列操作。
< class="pgc-img">>香港有些餐厅不提供免费纸巾,可以付费购买。有一次因出门精简没有带纸巾,向店员索要,店员大声且一字一句地讲:“纸巾要加3蚊哦!”过大的声音引起了周围人的一片侧目。我赶紧点头表示没问题快拿来吧,心下却嘀咕:3块就3块要讲这么大声吗!所以在香港出门必带纸巾,能省一蚊是一蚊的基础上,也防止引起类似的尴尬(e人除外)。
看到很多人也说香港不可以外卖食物到店吃。确实,在香港一般不可以堂食其他餐厅的外卖食物。而且如果过生日带蛋糕需要支付切饼费,携带自己的酒水也可能会收取开瓶费。不过结账的时候你可以申请取消,如果消费金额够多,很多店家可以取消切饼费和开瓶费的。
港人北上一直是近期非常火热的话题,无论台风还是黑雨天,都不耽误大家照样北上。毕竟用香港话讲:“样样野平靓正!重点系消费得有尊严!”在这其中,相信香港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毕竟,政府欲振兴夜经济了……#大湾区寻宝#
(本文作者:一米吧)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