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你一直以为,甜品是女孩子才会喜欢的事,那就大错特错了。
虽然一甜的粉丝中有将近80%是女孩子,但也不能忽视那21.9%的男孩的存在。——数据来自一甜公众号用户统计。
有时候男孩对甜品的热爱,并不亚于女孩。
本期“我是烘焙人”——Ray,来自湖南长沙。
七年前,我毕业于人力资源专业,在南方一家企业做HR。
那时的我未曾想象,在五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没有任何烘焙基础的小白,到如今已经开了四家甜品店,并且成为自己甜品店的主厨。
IBOXCAKE(意盒)第一家门面,如今已经开了四家。长沙市有3家门店,株洲市1家门店。
我的烘焙之路可以总结为:
烘焙小白爱好者——烘焙连锁店的学徒——五星级酒店帮厨——全球知名餐厅甜点师——成为自己的老板兼主厨。
这条路我走了五年,这条路并不简单。
IBOXCAKE(意盒)联合创始人兼主厨——甜点师Ray
从小白领到车间学徒
对美食的热爱,或许源于我出生在一帮厨子堆里:父亲、大爷开过餐馆,大伯开过火锅店,姥爷做过厨师。
从高中起,当一名厨师就成为了我的梦想。因为周围人对这个职业的偏见,我并没有走厨师职业路线,而是考了大学,学了人力资源。
成为烘焙学徒之前,我在南方一家企业做了一年的HR。虽然周围亲朋的态度、家里的经济条件等因素不允许,但面对这样一个充满甜蜜和魅力的行业,我还是辞了职,踏上了北上的火车,走上了甜点师这条路。
于我而言,初入此行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对自我心理底线的挑战。
初入行作为学徒,再脏再累的活儿也得抢着干。作为曾经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敲着键盘的小白领,遇到这种转变,要是心理出现一点点波动,都可能促使你放弃这条路。
一开始,我在一家烘焙企业做储干。从入职第一天起,每天都标准化按照SOP上的步骤来重复一样的动作——煮珍珠、闷珍珠、补珍珠、煮奶茶、补奶茶。就这样持续了21天。
因为食品卫生和车间环境的维护,每天要好几次用手拿抹布去消毒水里清洗,然后擦拭车间地面,也可能每天都要用漏勺把下水道给清理干净。这些都是刚入门的学徒需要做的事情。
而且学徒在没掌握常用技术前,1个月甚至更久都不会有休息日,更可能你每天工作时间是超12小时的。
虽然我以前对这行有所了解,知道其中艰辛,而且刚做学徒激情不断,偶尔想放弃的小想法还是输给了对蛋糕的热爱:不能忘记步入这行的初衷!
其实这段时期也是双方互相考察的时期,行业不适合你,或是你不适合这行业,这条路可能就此结束了。
不久之后,我遇到了一个瓶颈。
我发现一些烘焙连锁企业有这样的情况:做了十年裱花的师傅,并不会烤蛋糕;烤蛋糕的师傅,也不一定会裱花;打面的人不一定会造型会烤,烤的人又不一定会打面。
换句话说,你就是这台大机器上某个被打磨得非常灵泛得零件。而我和其他师傅们,就处于终端装饰的位置。
对于那时只会做装饰的我,对半成品产生是多么的渴望。但是转入工厂对于大家来讲太困难,企业也有私心,总不能让你短时间全部技术都掌握吧,干脆将一个技术划分为几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每个环节还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地狱式厨房:挑战酒店的疯狂加班
半年后,我带着在连锁企业学习到的裱花经验进入了一家五星级酒店。
我终于第一次用马斯卡朋做了提拉米苏,心碎的是,做完过后发现浆料没有搅匀有颗粒;后来做慕斯,做到最后果溶与奶油居然产生了分离现象。再后来做Truffle,熬煮奶油的时候一打马虎,奶油沸腾后噗噗往外扑出……
犯了不少错,也长了不少记性,就这样边纠错边进步,半个月后我终于能独立准备对外美食店的所有西点和蛋糕了。
当时我所在的酒店入住率很高,加之宴会、外卖多,随之而来的就是近乎疯狂的加班……
每天5点半起床,坐第一班公交转地铁,赶6点半到酒店吃早饭,七点正式上班,九点前搞定美食店的西点和蛋糕,十点搞定楼层点心,一点前准备好下午茶甜点,吃个午饭后开始准备第二天要用的甜点半成品。
下午四点该下班了吧?但是,还有宴会和第二天外卖!大家一起继续做甜点,一做就将近晚上10点11点了,赶回家差不多24点了,洗漱完睡觉。
第二天五点半继续起床,循循环环,周而复始。
面对旺季时疯狂的加班,每天5点45分坐上第一班公交车时候,我时常在心里嘀咕:“我要辞职,我要辞职,我要辞职。”
然后,到了厨房进入工作状态后,心里又在鼓励自己:“我要坚持,我要坚持,我要坚持。”最后真的坚持下来了。
小学徒误打误撞,撞开知名餐厅的大门
从北京去了上海找工作,因为等待公司回复的时间太漫长,我开始主动寻找机会。我给Mr Mrs Bund拨了一个电话过去,询问是否招募甜点师。一位声音甜美的女生告诉我:“您下午两点就可以直接过来了。”一时没回过神,心想:原来得到这家心仪餐厅的面试如此容易。
当日下午如约抵达餐厅,告知前台我是来面试饼房的,听声音不像接我电话那位。前台MM问:“是人力资源部通知你来的吗?”我说:“没有啊,是我打电话过来,你们叫我过来面试的。”前台MM脸色一变,嘀嘀咕咕地估计犯了错,骂着不知哪位新来的小MM口误。
面试官是主厨和一位香港小女生,面试过程就如普通面试一样,规规矩矩地进行,一直没有太多的亢奋点,直到后面我突然提到了Lemon Tart,主厨和那位女生眼睛发亮,似乎大家同时找到了感兴趣的话题,面试氛围也一度变得轻松快乐。
Mr Mrs Bund的柠檬挞
柠檬塔是Mr Mrs Bund被评为CNN最佳甜点,耗时3天,工艺繁复,实在让人难以抗拒。而这都拜我一位素未谋面的微博好友Tony所赐,Tony是我在厨师之路上互相激励的朋友。因为Tony曾经跟我说过Mr Mrs Bund柠檬塔,让我对柠檬塔的背景了解得透透彻彻。
后来主厨就说:“你明天来试做一天,看看我们是否适合你吧。”天啊,我这是误打误撞就这么进了这家餐厅,回想以前面试的艰辛,我已然飘到了半空,高兴过头了。
一入烘焙深似海:“败家”大坑
“意盒”,心意满盒。生活就像一盒甜点,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对于我这样一不靠家庭背景,二没有经济实力的人来说,选择烘焙还真的需要勇气。
在北京当学徒一段时间后,我开始给自己做计划,第一周吃遍北京能搜寻到的所有甜点店的芝士蛋糕,第二周尝完北京那些出名的黑森林蛋糕,第三周去寻找全北京最打动自己的提拉米苏……
听着挺兴奋的,但是问题来了,这些甜点每块的价格在20-40元之间,每家店去探访的时候要点两三个,然后顺带买杯20-30的咖啡清清口,这样一算下来,每月在甜品上好像不开销个两千三千的还真落实不下来。
所以为何说这行要想拓宽视野需要花钱,也就是这么个原因了。吃,到处吃,吃到忘记不了每家的味道和特点。
刚开始在Mr Mrs Bund的日子是我生活上最节省的日子,但是却是开销最大的日子。
懂这行的人都知道,烘焙的书有多贵,而且我偏爱原版书,一本《so good》杂志,一期300+人民币,一本日本日文原版杂志,100+人民币,一本PH大师的书,少说也要三四百+人民币,贵得要到六七百。简直不作不死。
买买买比吃吃吃昂贵的表现不仅仅是书籍,模具、设备以及好的原料也是让烘焙发烧友又爱又恨的东西。爱是在于这些好的设备、模具以及原料可以更好的辅助你完成甜点,恨是因为这些价格望而生畏,不下点狠心真的不敢购入。
比如,最近购入5个异形模具,一个约边长15cm左右的正方形状的异形抱枕模具,实际支付价格近1500元人民币。再比如,最近把抹茶粉更换为丸久小山园抹茶,价格飙升至1000g千元左右……
所以当你觉得你吃甜点的开销只是下河,买书的时候是入江,那么买设备原料的日子就是你真正开始入海的时候。
甜点师的假期:每个节日都是劳动节
进入服务业之后,我才回过神,这个行业不就这样吗——过节和周末,别人休息时你最忙。
在烘焙企业实习时,春节不打烊,大年三十晚上,大伙儿一起煮饺子吃汤圆,回到寝室也没看春晚,各自回到床位休息去了,大概是因为怕听到12点那些鞭炮声时触景生情吧。
Ray的蛋糕手绘设计图
第一年的圣诞,那时意盒还只有我和另一位创始人,12月23日那天制作蛋糕已经到凌晨,隔天早上5点就起床开始打包蛋糕,8点送货。利用回来取货的半小时空隙烤一炉蛋糕,然后继续送货。
平安夜受邀去朋友家玩,在晚上8点送完最后一个蛋糕后打车过去,玩到凌晨12点我开始有些坐立不安,因为想到再过五六个小时又要开始装饰蛋糕送货了,但是蛋糕都还没做,甚至连戚风都还没烤。于是匆匆赶回去,到凌晨三四点才赶制出来第二天要用的蛋糕。
后来的两个圣诞,我们已经发展成为好几个伙伴的团队了,虽然再也没有熬夜到两三点的情景出现,但是因为订单逐年的增加,几个人仍然需要忙到晚上十一二点下班,然后第二天早上五六点继续开工直至又一个深夜十一二点将活儿干完。
我们的节日就是这样的:
你无法与你的伴侣一起浪漫过七夕,因为你在厨房战斗;
你无法与你的家人一起团圆过中秋,因为你在厨房战斗;
你无法与你的朋友一起狂欢过圣诞,因为你在厨房战斗。
为何我还要坚持?
大家不是经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吗?
天将降大任于你,趁着还未丰满,好好感受这骨感般的现实吧!
参加烘焙活动的Ray(从左数第四个)
版权说明:
本文为一甜&Ray原创所有,图片来自Ray。
转载请联系一甜。
>新社香港5月22日电 (记者 刘大炜)“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底色。”22日,香港特区立法会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举行第十五次前厅交流会。会后会见媒体时,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如是说。
当天陈茂波带领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署理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张曼莉、署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陈百里等多位相关官员出席交流会。陈茂波介绍,交流会上,官员和立法会议员们既围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新能源等议题交流,也讨论了巩固金融、贸易等香港传统核心优势产业。
张曼莉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助力香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香港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打造新的先进生产力,通过科技赋能和科技创新打造新业态、新模式。未来,特区政府会聚焦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先进制造、新能源科技等领域,集中打造香港战略性新兴产业。
她说,交流中许多议员提及数字数据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关键要素之一。为此,特区政府正积极构建企业版“智方便”,这个数码企业身份平台可进一步提升多项业界功能,帮助企业签署、进行网上数码身份认证、储存文件夹等。
就商贸发展,陈百里表示,会上就5G发展、跨境电商、跨国供应链三项议题与议员作深入交流。其中在5G方面,特区政府会鼓励电讯服务商在乡郊兴建5G基站;跨境电商方面,随着在国家双循环大背景下中国内地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对高质量进口商品的需求庞大,特区政府鼓励业界朋友通过电商开拓内地市场,也会优化清关报关程序,提升物流效率。
“前厅交流会”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上任后推动设立的机制,以加强特区政府官员和立法会议员的交流。(完)
新社香港10月5日电 (记者 曾平 刘大炜)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5日带领多位财经官员赴特区立法会出席第三次“前厅交流会”。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在会后表示,香港正踏上复常之路,巿民都期望特区政府再出“连环拳”,令香港经济加快复苏。
陈茂波当天与特区政府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等6位局长,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高层共同出席“前厅交流会”,历时近一个半小时。
陈茂波会后向传媒表示,交流会围绕土地发展、房屋、交通运输及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科技、商务经济6个方面进行。交流会气氛非常好,讨论非常热烈。议员提出很多具体建议,官员亦相应解释政策背后的思路。他认为,通过这样的沟通交流,可令特区政府更了解社情民意和业界关注,从而制定政策时更贴近市民和相关行业需要。
陈茂波回应记者提问时称,香港疫情已基本受控,但不能掉以轻心。特区政府一直采取精准和实证为本的防疫措施,以科学证据为本,以最低成本在最大范围内恢复社会和经济活动,特区政府正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他称,有信心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将于11月成功在港举办。
梁君彦表示,共有70位立法会议员出席当天的交流会。行政长官两星期后将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议员都期望在交流会上提出的提升香港竞争力、解决房屋问题的建议,能够获纳入施政报告之中。“我期望议员和官员在正式会议和‘前厅交流会’,都会继续为市民关心的事项交流,一同为巿民福祉努力。”
多位与会的立法会议员表示,是次“前厅交流会”非常高效。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珮帆认为,特区政府官员和金管局、证监会负责人共同参与交流,令问答过程非常实在,议员提出的问题可即刻获充分回应,并会知道相关工作的整体方向。
“前厅交流会”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上任后设立的加强特区政府官员和立法会议员交流的机制,前两次分别于今年7月13日、8月17日举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