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的餐饮企业,海底捞最有可能被谁打败?
◎ 餐饮老板内参 孟蝶
“老大”名片:
营收超百亿,净利润超过9家上市企业
▼
海底捞,创办于1994年,截至2018年6月,共有320家直营店。
海底捞5月份递交的招股书数据显示,海底捞餐厅2017年营收106.37亿元,是国内首家营收超百亿的餐饮企业。2017年,海底捞净利润11.94亿元,超过全部9家大陆上市餐饮企业利润总和。
但我们看到的海底捞,并不是全部的海底捞。
除了门店之外,海底捞的产业还覆盖B端,旗下企业包括蜀海供应链(食材供应链)、颐海国际(底料及相关衍生品,H股上市公司)、蜀韵东方(装修工程服务)、微海咨询(人力咨询服务)、海海科技(信息技术)及在新三板挂牌的优鼎优冒菜。
在如今的中国餐饮行业,海底捞布局产业链的公司集群具备明显的先进性,已是行业毋庸置疑的领军企业。它的挑战者都有谁?
< class="pgc-img">>巴奴毛肚火锅
< class="pgc-img">>攻击力:★★★★
天赋值:巴奴创办于2001年,目前有50家直营店,主要分布在河南、江苏、河北、北京区域,客单价100元左右。
技能点:
1、直面大佬挑战
巴奴之所以被看做海底捞的头号挑战者,是因为巴奴第一版的品牌Slogan:“服务不是我们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针对性极强,巴奴对海底捞的挑战意图不言而明。
类似的还有巴奴拽面的广告语:“好面不用舞……”,直指海底捞的舞面表演。
今年巴奴进京,北京悠唐首店低调试营业,不少媒体报道称这是巴奴向海底捞发出了“正面挑战”。
2、抢占毛肚火锅风口
巴奴创始人杜中兵认为,“定位越窄越有力”。2013年,“巴奴火锅”正式更名为“巴奴毛肚火锅”。做出差异、突出优势,强调了爆品毛肚和菌汤。如今,巴奴经典毛肚250克售价65元(河南市场),点击率113%左右。
在巴奴的影响之下,毛肚成为了火锅产品中的头牌;而《中国餐饮报告》(白皮书2017)显示,毛肚火锅成为了火锅细分领域的头牌。
3、产品主义做铺路石
如今巴奴正在使用的第三版品牌Slogan是“深入原产地,精选好食材”。爆品毛肚、菌汤之余,巴奴开始用丰富的精选食材满足消费者,推出绣球菌、笨菠菜等产品。
今年进京时,巴奴创始人杜中兵就表示,“要更加把自己的特色做好。海底捞做服务非常棒,我们就要避开服务做产品,把自己的产品特色做好”。
-|战况解读|-
凭借郑州与无锡市场的赶超,巴奴成为近几年来海底捞最大的挑战者,而两者之间的相互竞争,令战场所在地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间一再被压缩。
一位前海底捞管理层员工曾告诉内参君,“原本海底捞上新菜没有固定节点,现在是巴奴上了新菜,海底捞也会开始筹备新品”。
另一位海底捞管理层则表示,经过巴奴挑战之后,海底捞获得了重生之力。产品、场景创新有力,现在也已经完成了组织结构调整。
餐饮老板内参主笔道哥曾说,巴奴来势汹汹,但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受制于门店的扩张。在已有门店覆盖的市场,巴奴有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而尚无门店覆盖的市场,消费者对巴奴的了解依然甚少。所以,刚进入北京和其他新市场时,巴奴仍然需要重新教育消费者。
< class="pgc-img">>呷哺呷哺
< class="pgc-img">>攻击力:★★★★
天赋值:呷哺呷哺1998年在北京创办,以快速高效的吧台式小火锅为特色,客单价50元左右。目前开有759家直营店(2017年财报数据显示),覆盖全国15个省份的50多个城市。2017年营收36.6亿元人民币。
技能点:
1、点单、上菜快
如果说海底捞的独门秘籍是“人”,那呷哺的必杀技就是“快”。
快速高效,快速点单、快速上菜,套餐形式推动快吃快走的模式。
海底捞有逆天服务,而呷哺是反其道而行之——不走服务属性,回归到吃火锅这件事上。少服务、小门脸,座位也只要容纳一个人就好,简化了社交属性的呷哺具备了极速规模化扩张的条件。
2、性价比超高
呷哺呷哺进入北京之后,店面多选在购物中心,即使繁华的地段,客单价也保持在50元左右,性价比超高,快速积累了大批用户。
其吧台式(也有方桌形式呈现)小火锅,减少了社交属性,这种快吃快走的极简模式,把快餐与火锅品类完美结合,大大提高了坪效和翻台率,迅速开遍全国,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呷哺呷哺也因此成为了火锅品类的标杆企业。
3、正副牌一起圈地
2016年,呷哺呷哺正式启动品牌升级计划,对品牌logo、店面形象、产品种类、顾客体验等进行全方位升级。同时,进军川式火锅市场,推出中高端品牌“湊湊”。推出中式风格的用餐场景,同时融入了流行元素——茶饮。
2017年年报中,呷哺呷哺表示预计2018年再开店100余家,届时呷哺呷哺的总店铺数将超过850家。而中高端品牌湊湊,目前已有26家店,也会朝着“百家店”的目标继续迅速扩张。
此外,呷煮呷烫、呷哺小鲜的新业务发展有待观察。
-|战况解读|-
同为遍布全国的火锅品牌,且有数据显示“2016年,海底捞和呷哺分别拥火锅市场1.52%和0.7%的占有率”,这两大火锅品牌,常被拿来相互比较。
从2014年上市至今,呷哺呷哺可以说保持了快速且稳定的增长速度,回顾2014年至2017年的财报,呷哺呷哺营收节节增高,分别为22.02亿元、24.25亿元、27.58亿元和36.64亿元,并且利润也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分别实现净利润1.41亿元、2.63亿元、3.68亿元和4.20亿元。
< class="pgc-img">>海底捞是适合聚会和宴请的传统火锅,人均消费100元左右,而呷哺呷哺是快速便捷的小火锅,人均消费50元左右。呷哺呷哺旗下的湊湊,主打中式环境和茶饮,客单价在130元以上。
差异化的用餐场景和客单价之下,两者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火锅市场的这两大品牌和模式也各有发展与侧重,但拉近与老大的距离,呷哺呷哺一直在路上。
< class="pgc-img">>小龙坎
< class="pgc-img">>攻击力:★★★
天赋值:小龙坎老火锅2014年办于成都,客单价130元左右,截至目前,小龙坎有12家直营店,全国600余家加盟店。凭借迅速扩张和自助小火锅的出色表现,火遍全国。
技能点:
1、明星效应明显
从火锅市场厮杀最为惨烈的成都起家,做到全国各地。小龙坎一夜之间火爆全国,朋友圈、公众号以及各类吃货聚集的美食圈,到处都是小龙坎的“影子”,成为了现象级的“网红”火锅。
众多明星打卡,是小龙坎成为“网红”品牌的第一次大面积曝光。林俊杰、吴秀波、林保怡、陈汉典、Selina、张靓颖、韩红等明星都曾在小龙坎吃火锅,号称有“半个娱乐圈”光顾过的火锅品牌。
如此号召下,半个粉丝圈的人都知道了小龙坎,继而成为了小龙坎的粉丝。
2、新零售发力
纵向上,面向全国扩张,初步建立品牌影响力后,小龙坎开始横向发展,着手充盈自身产业链,方便火锅是小龙坎跨出的第一步。去年“双11”小龙坎方便火锅、牛油底料两样单品全网销量第一,全渠道突破3000万元。
3、打造强IP,发展周边
被誉为“黑马”的小龙坎在4年间疯狂扩张,但“小龙坎要做的不仅仅是火锅店,而是聚焦品牌IP 的打造”,小龙坎执行董事李硕彦说。
李硕彦表示,“未来,小龙坎要实现从服务型餐饮企业转向生产销售型企业。围绕‘小龙坎’这个品牌,还会有更多的产品衍生,如小龙坎方便米饭、小龙坎独家调味料等等。”
-|战况解读|-
作为火锅餐饮的后起之秀,小龙坎在新晋火锅品牌中表现出色,产业链方面的布局与海底捞相似,可见企业在发展布局方面的规划已经完备。新零售方面的优秀战绩加强了品牌势能,旗下副牌“小龙翻大江”的推出,也展现了小龙坎对品牌发展的差异化思考。
前段时间小龙坎加盟店被曝光食安事件,对这个新晋火锅品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品牌的餐饮基本功和公关能力被大众热议。
“新晋火锅品牌既要跑得快,也要走得稳”,不少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品牌而言,加盟是把双刃剑,能帮品牌快速扩大影响力,但同时也带来风险,“对加盟商和所有门店的管控是保持品牌步调的关键”。
餐饮业发展到现在,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同品类,不同业态,甚至是跨界的那些“敌人”同样在虎视眈眈。
在正餐领域,西贝、外婆家,一直都不容小觑,它们同样属于中国餐饮的第一梯队,拿来比较再自然不过;而像超级物种、盒马鲜生这样来势汹汹的入侵者,同样带走了为数众多的消费者,忽视它们就等于无视危险。
< class="pgc-img">>西贝莜面村
< class="pgc-img">>攻击力:★★★★☆
天赋值:1988年,西贝餐饮创办于内蒙古。1999年,西贝莜面村进入北京。截至目前,西贝开了200多家直营门店,客单价90元左右,2017年营收43亿元。
技能点:
1、组织力强大。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说,他要通过分钱,来激活每个员工。2017年年终大会上,西贝员工们分了7000万元。
2、品牌势能,西贝品牌名称的不断更改,也是不断聚焦的过程,西贝的特色更为突出,通过定位、营销等方式,西贝的红白格子和“I love 莜” 已经成为品牌符号,深入人心。
3、探索新模式。从“杂粮小铺”到“超级肉夹馍”,到社区店、外卖专门店、盒马鲜生合作店,西贝不断进行着新模式的探索。西贝的未来图景,是“五小模式”——小吃、小喝、小贵、小店、小老板。
-|战况解读|-
海底捞已提交招股说明书,而贾国龙说西贝“不上市”;海底捞正在全球开新店,西贝在摸索一款可以与国外食物一较高下的产品。赛道不同、打法不同,他们之间的PK在于:谁能成为中国真正的“餐饮老大”。
< class="pgc-img">>盒马鲜生
< class="pgc-img">>攻击力:★★★★☆
天赋值:2016 年,盒马鲜生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店,凭借“生鲜食品超市+餐饮+APP电商+物流”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模式,被称为“新零售”模式的新风口。官网显示,目前有52家店。
技能点:
1、全新模式,商品品类围绕吃的场景构建。现选食材、现场烹饪,所有吃的产品、吃的问题都能一站解决,还可以在这里分享吃和做的过程。
2、背景和资本,有阿里做背景,盒马鲜生的资本、资源和数据,自然是不用发愁的。
3、颠覆客单价。当下的年轻消费者对品质的敏感度高于价格,盒马鲜生高品质、新鲜、小包装的产品,正合消费者心思。
-|战况解读|-
就像知名的管理专家陈春花对餐企的忠告,在如今的商业环境下,你必须不知道你的对手是谁。
事实也正是如此,现在的餐饮品牌很难看清自己的敌人到底是谁,它可能并不是“隔壁老王”,也不是那些经营相同品类的竞对,却可能是餐饮以外的业态,就像写字楼周边的快餐品牌,它们最大的敌人是便利店一样。
还有可能是一种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就像外卖、就像盒马鲜生。而未来还会诞生什么新业态、新物种,谁也说不准。
当然,突然而至的食品安全危机,或者人力系统崩溃时,对手就变成了自己。而能让一家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化。
>天一位朋友跟我探讨一个问题,想从凉皮开始创业做小吃,而他们的市场上有两家多年的老店,口味有特色,大家认可,我刚开始创业如何去战胜他们?
< class="pgc-img">韩式冷面
>刚开始创业的朋友,大多会有这么一个心结,就是周围那么多对手,我如何超越他们?怎样战胜他们?去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个问题我可以引用一位老师傅告诉我的话来解答,也是一次“酒后吐真言”,我却记忆深刻:你去做小吃,你去做餐饮,千万不要把周边的同行当做对手,去敌意地看待,而是要把那些先行者当做学习的对象,去尊敬他们。
因为人家成功了,毕竟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和勤恳地努力,而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创业者首先需要学习的。
< class="pgc-img">新鲜薯片和健康沙拉在木背景
>但这种学习并不是模仿,模仿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永远居于别人的层次之下,其中的三个关键词应该是吸取、借鉴、提升。
这一番话让我后来受益匪浅,我们总喜欢在起步的时候去考虑如何战胜别人,实际“对手”只有一个,就是自己,自己的心态,自己的觉悟,自己的层次。
例如就以做凉皮的为例子,你想用凉皮做一番事业,但你把凉皮这种小吃理解透了吗?它的历史,它的文化,它的调味,它的玩法,它的变化,它为什么能吸引人,其深层原理是什么?这些都了解吗?
如果没能了解,如果不能在这个具体的项目里做到比别人高的层次,咱有什么资格去用它成就事业?
< class="pgc-img">【冒菜】成都特色美食
>这一点我其实深有体会,当我从陕西的老人那里学了凉皮技术回来以后,同样也带回了老人的一番教诲,就是不要以“争”的心态去做市场。
而我原本也不是一个喜欢“争”的人,因为我曾经有多年市场管理的经验,见过太多的兴衰荣辱,知道市场不是“争”来的,而是靠自己“悟”出来的。
例如做小吃,通过自己的慢慢实践去解决一个个的口味环节,再通过沟通和交流等融入市场,融入人心,然后再去解决一个个的具体问题,通过这一步步去提升自己,借鉴周边同行的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自己要做的这件事情悟透!
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把我们所做的这款小吃,做出了不一样的层次,因独具特色而与众不同,无意中发现,我们已经扎下了自己的根基,生存的那个空间也已经足够大,我们已经小有所成。
这就是由一个朋友和我的对话,给大家分享的一些个人心得,有句古诗其实表达的很形象:“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当你把自己要做的事做到足够高的层次的时候,你还怕有人会阻碍你的路吗?
自然门美食e道哥 一个致力于为大家寻门道的,草根美食爱好者!
<>场如战场,特别近些年的餐饮市场,异常的竞争激烈。?为了争夺顾客,可以说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花样百出斗得你死我活的,每天都有大量的新品牌开业,同时每天也都有大批量的餐饮门店倒下。
? ??之所以那么多倒下的,他们往往就是搞错了竞争的对象,最后搞得盲目跟风模仿,不伦不类黯然离场。
? 他们觉得战斗的对象就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其实不然,“竞争意识严重的削弱了竞争力”那战斗对象应该是谁呢?知己知彼的这个“彼”是谁呢?是顾客,是我们的消费者。 ? ?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里面,华杉打了一个比方,就好比追求一个女孩。同时还有8个情敌,都在追她。那你应该把功夫下在哪儿呢?难道是把那八个家伙都打败?没有用。打败了他们,女孩也不见得嫁给你。
?? ? ? 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在女孩本人身上下功夫,完全不理那八个人。
所以咱们心里一旦起了竞争意识,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点就是竞争对手是谁?对症下药,用心做好品质、服务,体验就对了,其他的都是枉然。
? ?盯住竞争对手,只会越来越像竞争对手。盯住客户,才能对客户更为感同身受。贝索斯的亚马逊就是紧盯着为客户创造价值,奔向万亿美元市值。? ?
多数情况下,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达成这个目的时候,表面上看是打败了其他的竞争对手,实际上是自己不断进步下,把对手甩在身后。 ?
?但是多数人有一些错误认知:“我要赢,我打败对手就能赢”,带着这样错误认知去做事情必然不会把精力投入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
盯住目标,心无旁骛,不让其他的因素消耗自己的注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