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感觉很值得,我们这些年的功夫都没有白费。”
在位于江西南昌的省肿瘤医院旁,经营一家“一元抗癌厨房”,已经年过六旬的万佐成夫妇,为了让病患每天都能吃上一口热乎饭,他们放弃了去北京参加“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晚会,而是留在了南昌,一年365天,从不打烊。
< class="pgc-img">>别人开饭店,都是为了赚钱,但是万佐成夫妇却不是。
在物价飞涨的年代里,夫妻俩坚守了20余年,2016年之前,病人家属炒一个菜的收费只有5毛钱,而在2016年之后,因为物价实在涨得太多了,夫妻俩坚持不住了,这才有些不好意思地将价格提高到1块钱,不过若是哪个病人家属有困难,他们仍然会分文不收。
每天早上4点起床生火,9点前收拾好厨房,之后病人家属陆续提着菜来做饭,有病人家属手艺不精,或者是忙不过来,夫妻俩也会去搭把手。
< class="pgc-img">>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还会煮免费的饺子和红烧肉,每当有病人家属来做饭,他们就会送上一份。
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
那么在万佐成夫妇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令人感动的故事呢?
接下来的内容,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 class="pgc-img">>1. 21年前的一件小事
关于万佐成夫妇的故事,还要从2003年开始说起。
当时他们夫妻俩,在肿瘤医院门口摆摊卖早点,因为他们价格公道,用料也很良心,所以他们的早餐摊,每天生意都很好。
一直到那一天,一对穿着看起来有些寒酸的夫妻,站在早餐摊不远处看了好久,等到万佐成夫妇快收摊的时候,他们终于鼓起勇气走过来,询问能不能将炉灶借给他们一下。
原来这对夫妻的孩子,因为罹患癌症,正在医院里治疗,孩子一条腿刚截肢,手术后便一直说想吃妈妈做的饭,不过夫妻俩不是本地人,他们又在本地无亲无故,迫不得已之下,只好向万佐成夫妇开口,看看能不能借炉灶一用。
万佐成夫妇都是心善的人,他们听了这对夫妻的话,一边点着头,一边红了眼睛。
< class="pgc-img">>虽然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但那一天晚上,夫妻俩商量了一番,决定要为肿瘤医院的患者家属提供便利,希望利用他们微小的力量,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就这样,从第二天开始,夫妻俩便在摊位上支了一个小牌子,免费为病人家属提供便利。
很快肿瘤医院门口,有一个早餐摊能借用炉子炒菜的事情,就在医院里传开了,来这里看病的人中,很多病人的经济情况都不太好,并且有很多都不是本地人,所以在医院门口,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们炒菜煮饭,这对于病人家属来说,真的是天大的好事。
一开始,夫妻俩还是一边经营早餐摊,一边为大家提供便利。
后来来这里借炉子炒菜煮饭的人越来越多了,万佐成夫妇虽然不富裕,但他们却自掏腰包,买来了十多套厨具和煤球炉,方便更多的病人家属。
< class="pgc-img">>原本万佐成夫妇是不打算收钱的,因为他们本身也是穷苦人出身,夫妻俩在这肿瘤医院门口摆摊,也是看过了太多的人间冷暖、生离死别,他们怜悯医院里生病的人,也知道作为病人家属有多不容易,因此他们觉得,虽然自己能力有限,但是能帮一把,还是可以帮一把的。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病人家属来借用厨具,他们也都不好意思不付钱,毕竟水煤、调料等都需要钱,万佐成夫妇不过是经营早餐摊的小老百姓,他们又哪里负担得起呢?
于是病人家属都希望他们收钱,大家也都说,如果万佐成夫妇不收钱,他们就不来了。
万佐成夫妇很感动,他们没想到病人家属也会如此替他们着想。
于是后来万佐成夫妇便决定,炒一个菜收费5毛钱,炊具、调味品等都是免费的。
< class="pgc-img">>病人家属知道,这5毛钱,也不过是万佐成夫妇象征性地收费罢了,大家对他们很是感激,因此无论是谁,使用完炊具后,都会收拾干净,为万佐成夫妇减轻负担。
因为一天有好几百人来这里炒菜煮饭,所以万佐成夫妇一想自己收了钱,他们也就不再摆早餐摊了,而是每天起早贪黑地为病人家属服务,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够让所有来这里看病的人,只要有需要,随时都能吃上一口热乎饭。
过去的20余年里,每年都有一万多人来他们的“抗癌厨房”做饭,炊具也从原本的10多个,变成了如今的20多个煤球炉,以及20多口炒菜锅。
虽然调味料不要钱,但是万佐成夫妇也都是挑大品牌的购买。
< class="pgc-img">>原本他们也想要免费提供食用油,但是他们每天的成本太高了,夫妻俩为了给更多的病人家属提供方便,他们后来又租了几个房间,因此他们有的费用,实在是负担不起了,食用油便由病人家属自己带。
值得一提的是,万佐成夫妇还在厨房的楼上,租了一层房间,有一些外地的病人,他们没有地方去,又需要长期在这里看病,负担不起医院的床位费,万佐成夫妇就会免费提供床位给他们居住。
< class="pgc-img">>2016年,万佐成夫妻俩因为长期亏损,他们的“抗癌厨房”实在是有些坚持不住了,不过夫妻俩也知道,如果他们关门了,那么这些病人家属,就再也没有地方做饭了。
于是万佐成夫妇思虑许久,他们不好意思地和大家商量,能不能将价格涨五毛钱。
其实来这里做饭的病人家属,大家都知道万佐成夫妇的难处,也知道这么多年,万佐成夫妇都是亏本,所以他们便答应了下来,于是在万佐成夫妇的“抗癌厨房”里,炒一道菜的价格,便从5毛钱涨到了1块钱。
< class="pgc-img">>2. 肿瘤医院旁的温情之地
虽然医院里面也有食堂,包括医院附近,也有各式各样的餐馆,但是对于病人家属来说,来万佐成夫妇的“一元厨房”里做饭吃,一个月至少可以节省一半多的伙食费。
而节省下来的钱,虽然和昂贵的医疗费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但对于普通家庭,尤其是对于贫困家庭而言,能够省一点,自然是好的。
而且在万佐成夫妇的“一元厨房”里,这里也是病人家属们彼此聊天、彼此加油鼓励的温情之地。
已经50多岁的病人家属老李,他早已经成为了万佐成夫妇的老熟人。
早在2015年,老李的老伴查出了癌症,随后癌细胞转移,老伴便瘫痪了。
< class="pgc-img">>然而这么多年过去,老李的老伴在他的照顾下,仍然在活着,并且精神头不错,因为老伴一年大多数的时间里,都在医院里住院,所以老李便成为了“一元厨房”的常客,他经常买一条鲈鱼,然后来到“一元厨房”给妻子煲汤喝。
抗癌之路很不容易,无论是对于患者,还是对于家属而言。
尤其是老李这样的,数年如一日地照顾患癌的妻子,他的压力也很大。
所以每一次来“一元厨房”做饭,和其他的病人家属聊聊天,老李也觉得很放松,因为在聊天的过程中,老李发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的日子过得苦,很多人比他还要苦。
后来老李的妻子经过了5年多的抗癌治疗,还是去世了,老李最后一次来抗癌厨房,他告诉万佐成夫妇,“她还是丢下我走了”,一句话没说完,大家都流下了眼泪。
< class="pgc-img">>比方说陪着丈夫抗癌的中年女人阿梅,原本他们家的经济情况就很拮据,丈夫生病后,他们不仅掏空了积蓄,而且还背上了不少债务,不过担心会影响丈夫的治疗,阿梅从来不将真实情况告诉丈夫,这个瘦弱却很坚强的女人,她一个人承受着所有。
因此每一次来给丈夫做饭的时候,阿梅都会和万佐成的妻子聊聊天,释放一下自己的情绪。
之后她便擦干眼泪,将做好的饭菜装起来,调整好情绪,回去继续陪着丈夫抗癌,因为她是丈夫唯一的依靠,阿梅说:“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放弃他。”
< class="pgc-img">>还有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结婚后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张海萍,因为母亲患上了癌症,她陪着母亲抗癌,听人说医院门口有一家“一元厨房”可以做饭吃,于是她为了让母亲吃上一口可口的饭菜,她开始学习做饭,希望让母亲尝一尝自己的心意。
不过张海萍从来没有做过饭,刚开始的时候,她也是手忙脚乱,后来在万佐成夫妇的帮助下,她终于可以给母亲做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拿手菜”了,她高兴地告诉万佐成夫妇,母亲吃的很开心,她看着也很高兴。
< class="pgc-img">>在万佐成夫妇的“一元厨房”里,除了来做饭的病人家属,还有自己来做饭的病人。
有一位70多岁的大爷,因为患有癌症,长期在医院治疗,不过家里人都不管他,他就一个人看病,为了省钱,一个人来“一元厨房”做饭吃。
谈到自己的病,大爷很乐观:“能活一天是一天,有那一天,也不怕。”
< class="pgc-img">>3. 见证生死离别的乌托邦
万佐成说,自己的父亲在20多年前患癌去世,当时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又是在乡下,所以他觉得没有好好照顾父亲,对于这件事,万佐成说,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所以后来万佐成夫妇开了“一元厨房”,他也是尽可能地去帮助每一个人,希望这些来店里做饭的病人家属,都可以不留遗憾。
< class="pgc-img">>一转眼20多年过去,夫妻俩开着“抗癌厨房”,也是见证了太多的生死离别。
在厨房的墙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这些号码都是一些病人家属,或者是一些病人留下的,他们感谢万佐成夫妇的帮助,希望日后有机会,可以邀请万佐成夫妇去家里做客。
提到这些年的经历,万佐成夫妇也是止不住地流眼泪。
一些病人去世了,病人家属离开之前,都会来和万佐成夫妇告别,还有一些病人放弃治疗后,他们也会告诉万佐成:“我要回家了,以后恐怕再难见面了。”
< class="pgc-img">>2019年,由政府出资,万佐成夫妇的“抗癌厨房”经过了重新改造。
厨房变得更加整洁明亮了,地方也更大了,而且除了万佐成夫妇生活的房间,也增加了更多给那些困难病人免费居住的房间。
这也意味着,夫妻俩的“抗癌厨房”,将会帮助更多的人。
随着“一元厨房”的名气越来越大,万佐成夫妇说,也有不少爱心人士帮助他们。
< class="pgc-img">>尤其是在2020年,夫妻俩获得了“感动中国人物奖”之后,当地政府也帮助他们解决了房租问题,油盐酱醋等免费物资,也都获得了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捐赠,所以多年过去,夫妻俩的“抗癌厨房”,终于是能做到收支平衡,总算是不亏本了。
而且这几年,随着有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帮助,房租和一些物资方面,万佐成夫妇也不需要自掏腰包了,他们也开始帮助更多的人,比放说,他们会提供一些免费的食物,而且若是一些人过来,只是炒一两个菜,而且一看就是条件不好,他们也不收钱。
< class="pgc-img">>如今夫妻俩都已经快70岁了,但他们却还是每天在“抗癌厨房”里忙碌着,而且夫妻俩也希望,哪怕是有一天他们干不动了,这个厨房也能够延续下去,因为需要它的人,每一天都在增加。
“无论再难,也要先吃饱饭!”
20余年见证了提多的生死离别,夫妻俩每一次遇到需要安慰的病人,或者是病人家属,他们都会说这句话,这是他们这些年的肺腑之言,因为只有吃饱饭,才能够更好地活下去,才能够看到希望。
< class="pgc-img">>好了朋友们,关于“一元厨房”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 class="pgc-img">>- 发|首席商业智慧
- 作者|首席商业智慧
引言:火遍川渝的酸辣粉,即将跑出来一个全国性连锁品牌?
酸辣粉和沙县小吃一样,一直是属于“有品类、无品牌”的局面。
只不过,这个从上海跑出来的黑马——魔都三兄弟,在全国布局了超500家门店,曾连续霸占上海酸辣粉必吃榜9年,现正以上海酸辣粉排队王的身份出征其他市场,打造千城万店。
追溯这个品牌的历史,可以发现魔都三兄弟并非新晋品牌了,其早已在餐饮市场深耕了十几年。
一碗酸辣粉,一家80平米的小店,月盈利10万+,从1万元摆地摊起家,到开进了上海的商圈,魔都三兄弟创造了一个营收近10个亿的全国连锁商业创业佳话。
摆摊起家的90后CEO
2012年,在上海闵行南方商城的门口,三位小伙一起支起了一个摊位,摊位上放着几个热气腾腾的锅,其中一位小伙在沸腾的热气中娴熟的忙碌着,片刻后,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酸辣粉呈现在食客面前。
这个90后小伙就是魔都三兄弟的创始人之一朱冠兵。
他卖的酸辣粉小有名气,每天的摊位前都围满了食客,一碗6块钱的酸辣粉,在人流量最高峰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到2000份,而且还是一个面积仅为5平的地摊。
与其他”摊主”不同,朱冠兵这时候已经在摆摊这件商业活动上显现出了他独有的”商人智慧”。
他与另外两位兄弟联合创业之初,就用“三兄弟”的名字作为招牌,虽然只是一个小摊,但朱冠兵很有品牌意识。
并且三人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其中一位是“话事人大哥”,作为掌舵人统筹全局、整合资源,带领着伙伴们朝正确方向前进。
一位是“好人缘二哥”,负责洞察市场和消费者变化、维系客户关系。
还有一位是“烟火气三弟”,根据市场需求和客人口味的变化,参与菜单开发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创新和有吸引力的选择,增加客人的选择和满意度。
小吃摊位市场淘汰率相对频繁,但凭借良好的市场口碑和物美价廉的产品,三兄弟的摊位越来越红火,他们卖的酸辣粉就此在这片区域成功出圈。
靠着这个不起眼的小摊,朱冠兵和他的两个兄弟得以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站稳了脚跟。
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他的小生意在2013年后会越来越好,三兄弟也各司其职共同将品牌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2015年,朱冠兵租了一个小房间成立了威上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逐渐从个体户经营过渡到公司化管理。
2016年朱冠兵完成“魔都三兄弟”的品牌注册,开启了品牌连锁化的第一步,并对前端的门店进行了三次风格场景升级。
2017年,“魔都三兄弟”的第一家品牌形象店开启,就开在了他们创业时摆摊的商场里,吸引了众多老顾客光顾,整体营业额提升了30%左右。
凭借着多年积攒下来的口碑和经济实惠的价格,魔都三兄弟常年稳居上海闵行区菜品榜第一,被评选为上海酸辣粉必吃榜。
2019年“魔都三兄弟”品牌2.0版探索风格上线,品牌直营店超过5家,店均月盈利10万+。
2020年9月,魔都三兄弟正式开放品牌加盟,一年之后,全国门店数就突破了100家。
那个时候酸辣粉也因互联网流量加持一跃而红,成为了网红小吃品类。
在风口之上,本来是加速奔跑的阶段,但是朱冠兵在这个时候,却暂停对外招商,在开放加盟连锁扩张时显得非常谨慎。
他开始着手升级品牌VI形象,优化组织结构,完善供应链。并且对门店模型、门店产品进行不断地打磨和改良,用开设的直营门店去测试门店的盈利能力。
等到产品口味、盈利模型等都磨合得没问题了后,在2022年7月上线3.0版的全新店型,才继续放开加盟。
朱冠兵深知保护加盟商就是在保护品牌,创业不易,创建一个品牌也不易,这是他和两个兄弟,从摆地摊成立起来的品牌,他坚决不走“割韭菜”的快招模式,对加盟商负责,对自己的品牌负责,坚持细水长流,坚守初心做长远价值布局。
到了2022年底,魔都三兄弟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经有将近160余家。截至目前,魔都三兄弟在全国布局门店已超500家。
从摆地摊到搬进商场里开店,10年间,曾经那个在上海讨生活、摆地摊的落魄小伙,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蜕变成餐饮业一名成功的创业者。
年收入10亿,靠“质价比”俘获受众
魔都三兄弟的酸辣粉在消费市场火热并非偶然,品牌打出“实现千城万店计划”的口号也并非空谈,在三年疫情里,能够逆势开店100余家,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对于餐饮业来说,在这个内卷的赛道里,品牌想要开启快速增长的“阀门”,离不开“质价比”模式。
质价比,也就是好吃不贵,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
很显然,魔都三兄弟做到了这一点。
在魔都三兄弟的菜单里,一碗酸辣粉的单价保持在16-20元之间,搭配配套的小食,也就20元出头,不到30元的价格就可以饱餐一顿。
根据数独数据统计,这四家头部连锁中式快餐店,若按照一荤一素、一汤一饭的标准,在一线城市的一餐平均消费在40元以上。
被餐饮价格刺痛的大家,似乎只有魔都三兄弟还会体谅我们打工人的苦。
而且魔都三兄弟还会在产品质量可靠的基础上,应用新配方、新技术、新工艺,对酸辣粉进行“粉体、口味、配料”这三个维度的全新升级,不断保持产品的更新迭代,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诉求和新鲜感追求。
这就意味着消费者花同样的钱,还能吃到更好吃、更丰富的菜品,这性价比更高了,别提有多讨打工人喜欢了!
而且,十几年的餐饮经验也让魔都三兄弟在供应链上十分成熟和稳定,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供应,以及高效的出餐速度。
根据魔都三兄弟店员介绍,其所在门店高峰期,一般3~6分钟左右即可出一份餐,出餐效率的提高,也带动了门店的翻台率。
魔都三兄弟将80%的原料都采用中央厨房统一运送到冻品仓库,再由冷链车配送至各个门店。
中央厨房简化了工序,后厨的面积也得到了精简,所以魔都三兄弟的门店大都在60-80平米之间,从而租金成本也能得到降低。
此外,也正是因为魔都三兄弟将产品做到了高度标准化,才保证了其出品的稳定和高效率,从而为扩张打下了基础。
通过标准化、供应链压缩成本,以及减少了后厨的人力成本,才能让你吃到一份不到20元的酸辣粉。
魔都三兄弟能够从一个小地摊迈向连锁化和规模化,全国开店超500家,做到营收近10个亿,并成为年均销量超1000万碗的酸辣粉排队王,单店盈利模型是关键。
十年间来,魔都三兄弟经过多次打磨产品矩阵、优化门店模型、完善供应链等,夯实了品牌的硬实力和根基,根据餐企老板内参报道,截至2023年6月,魔都三兄弟实现了全国90%以上门店盈利。
而且魔都三兄弟入局酸辣粉早,酸辣粉的“麻、辣、酸爽”具有一定成瘾性的极致风味,容易增加复购率和用户粘性,在先发优势下,再加上品控好,魔都三兄弟靠产品征服了一众消费者,率先占领市场和建立顾客心智,在上海打出了名号。
契合消费者的迭代需求、商业模式的跑通以及供应链的深耕打磨,是魔都三兄弟的杀手锏,也是魔都三兄弟在未来开店千家目标的坚实后盾和底气。
慢下来,是为了更快
朱冠兵在创业一直践行长期主义,他认为创业路上有很多诱惑,急功近利不可取,这也是为什么做了十几年餐饮,他开店的步伐如此谨慎。
对于加盟商,他甚至不惜高薪聘请行业人才,搭建一整套高标准的运营体系,对外一站式赋能、扶持品牌加盟商。
就像近期出圈的米村拌饭,凭借着物美价廉,俘获了很多打工人,如今开出了千家门店。
但实际上米村拌饭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前期快速拓店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管理不到位,品质下降,服务被投诉等问题。
后来,米村拌饭也是暂缓了开店计划,重新做调整,内部进行整改,打磨供应链和加强管理,让全国门店品质一致,点对点对接更高效。
据了解,魔都三兄弟2024年计划开出新店1000家,未来3年则要达到5000家店,未来8年还要实现万店目标。
希望魔都三兄弟能越走越远,继续让大家吃上一份体面又平价的快餐。
您吃过“魔都三兄弟”的酸辣粉吗?您认为它的性价比高不高?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费大厨”的成功中,提炼社区餐饮的未来趋势,通过聚焦定位开一家社区餐厅!
“费大厨”,全名费良慧,是“费大厨辣椒炒肉”的创始人。
凭一道辣椒炒肉,全国开出70多家店面,2022年面对餐饮市场的至暗期,6月18日“费大厨”在北京朝阳大悦城七层开业。
试营业3天,即使是限号排号,顾客等位时间要超过1小时,甚至有超过4小时的情况出现,可以说是开业即巅峰,开业2天荣登北京湘菜热门第一名。
普通餐饮人都是什么火做什么,但是,“费大厨”愣是把一道家常菜做成了全国出名的大菜,一道辣椒炒肉,从30多涨到80,一年卖出200多万份,多年荣登大众点评长沙比吃菜第一的位置。
< class="pgc-img">>追寻“费大厨”的品牌之路,从中找到社区餐饮的借鉴之处!
一.坚持大厨体系,并且以“大厨现炒”作为品牌发展的理念
餐饮行业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增加,标准化,半成品,中央厨房的设立成为趋势。大厨现炒,人力成本高,品质标准难把握,真要保证顾客的需求,在厨艺,食材把控,管理各方面都需要付出更多成本。
大厨现炒的难,也是餐饮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法宝,谁做到了,谁就立足餐饮市场。
费大厨在2016年内部创建了“炒肉大学”,坚持“只用大厨炒,很香很下饭”的品牌定位,并且设立了大厨培养考评体系,通过3关考核制度,来培养辣椒炒肉大厨。
1.需要掌握费大厨菜品的操作要领和理论知识。
2.自己做出的辣椒炒肉被师傅肯定认可。
3.通过顾客的满意度和点击率,综合评估是否能够得到顾客的认同。
只有通过这三关,才可以算是费大厨辣椒炒肉的专门大厨。
现在一般城市的社区餐厅,大部分还是大厨现炒模式,需要加强的是宣传和操作标准的规范,要让顾客认知到,感觉到是哪一个大厨给炒的,增加情感互动。
二.定位聚焦
< class="pgc-img">>费大厨在2003年的第一家农家菜馆取得成功,随着发展,也陆续推出不同业态的餐饮品牌,门店开到10几家,餐饮市场竞争越来越大,为了寻求核心竞争力,经调查研究发现,辣椒炒肉是湘菜点击率最大的家常菜,有97%顾客认为辣椒炒肉可以是湘菜的代表,既然有顾客认知基础,自己有开店经验,于是,2016年把原来同新餐饮正式更名费大厨辣椒炒肉,将主打菜写进招牌,强化餐厅特色,体现品牌定位。
社区餐厅要找到当地最有代表性的一道家常菜,通过聚焦定位,打造品牌形象,例如:青岛的吕氏疙瘩汤等。
三.价值提升
同样的辣椒炒肉为什么费大厨可以卖到80元一份顾客能够接受?餐饮只有为价值消费的顾客群体才有未来,靠价格战低档次能维持生存都难,费大厨打造技艺高超的大厨,对菜品不断创造和改良,从源头选材开始打造价值,核心食材基地专供,主要原料辣椒是灵魂,猪肉是保障,原材料展示在门店门口。
在选辣椒的过程中,测试了20多种辣椒,并通过湖南农业科学院院长指导,最终选择螺丝椒。在猪肉上选择的是湖南本地宁乡土花猪肉。
为了保证口感,辣椒炒肉带火上桌,我们都知道,中餐温度对菜品的口味至关重要,下面用火持续加热,既能保证辣椒的鲜辣又能保证猪肉鲜香。
社区餐厅首先要确保原材料选品品质,让顾客感觉到的新鲜,安全比价格更重要。
< class="pgc-img">>总结:现在品牌餐饮都在向着中央厨房的方向发展,费大厨认为,没有标准化,就可以发挥每个大厨的灵感,就像汉堡10年口味还是一样,但辣椒炒肉会不断升级迭代,这就是中餐独有的魅力!
社区餐厅的餐饮人,面对当前餐饮各种新模式,新玩法,回归到餐饮本质,坚持品质,做一道简简单单的家常菜,也是一种办法!
欢迎对社区餐饮有兴趣的同仁,评论区写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