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公共厕所,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这样的?
< class="pgc-img">>这样的?
< class="pgc-img">>还是这样的?
< class="pgc-img">>随着过去几十年中国等国掀起「厕所革命」,公共厕所的环境已经大有改观,但很多人依然不得不忍受「脏乱差」的厕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全球还有 42 亿人缺乏安全、卫生的厕所,6.73 亿人还在露天便溺。
< class="pgc-img">>在印度电影《厕所英雄》里,很多印度家庭因为宗教和传统习俗不在家中安装厕所,都是在露天环境中如厕,无数女性因此遭遇性侵,就此掀起了一场社会变革。
< class="pgc-img">>公厕不仅是急人之需的基础设施,还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
最近慈善机构「日本财团」(The Nippon Foundation)就发起了 「东京厕所」「The Tokyo Toilet」计划,邀请安藤忠雄等 16 位知名建筑设计大师在东京涩谷设计 17 座公厕,以改变人们对公厕的刻板印象。
< class="pgc-img">>目前已经有 5 座厕所完工了,其中东京街头的一个透明公厕,甚至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
普利兹克奖设计大师操刀,让这些公厕变成了网红景点
在介绍这些网红公厕之前,不得不先介绍一下设计师的阵容。
16 位设计师中,除了大名鼎鼎的安藤忠雄,还有伊东丰雄、槇文彦、坂茂等多位获得过有「建筑界奥斯卡」之称的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大师。
< class="pgc-img">>▲ 安藤忠雄。图片来自:Pinterest
此外,号称「设计魔术师」的优衣库艺术总监佐藤可士和、三宅一生第一位女性手表设计师田村奈穗 、连「侃爷」都视为偶像的潮流教父 NIGO ,也都参与到「东京厕所」项目的设计中。
< class="pgc-img">>▲NIGO. 图片来自:Highsnobiety
这样一个设计界的全明星组合来打造的公厕,实在不能不让人期待。
透明公厕
这些厕所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两座透明公厕,由普利兹克奖得主坂茂操刀,外墙完全由透明玻璃组成,分别位于代代木深町小公园与春之小川公园。
< class="pgc-img">>为什么要将厕所这种注重隐私和安全的设施设计成透明?
其实这恰恰就是为了保护使用者的隐私和安全。据设计师坂茂介绍,人们对于公厕的担忧主要有两点:一是厕所是否干净清洁,二是不知道里面会不会藏着什么偷窥狂。
透明公厕可以让使用者解除这两个顾虑,同时你也不用担心自己在如厕的时候被外面的人一览无余。
< class="pgc-img">>透明公厕采用了特殊彩色的液晶玻璃,在无人使用时可以清楚看到里面的情况,一旦有人进入厕所上锁后,玻璃就会变成不透明的磨砂状态。
< class="pgc-img">>▲ 图片来自:YouTube
同时出于安全考量,当有人进入厕所后 30 分钟没出来玻璃会自动变回透明并解锁,以防止有人晕倒在厕所后失去意识不被发现。
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这种液晶玻璃内遍布着液晶分子,通电后液晶分子呈直线排列,光线可直接透过,玻璃变得透明。而在切断电源后,液晶分子的排列将变得不规则,光线被散射,玻璃则呈现不透明的状态
< class="pgc-img">>除此之外,透明公厕的玻璃到了夜晚还会亮起来,从远处看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灯笼,还能作为路灯方便路人和在夜晚使用公厕的市民。
< class="pgc-img">>这两个厕所推出以后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打卡,YouTube 上有不少博主前去拍摄了体验视频,获得了几百万的播放量。
可也有人表示担忧,如果电路发生故障,玻璃突然变透明,那不就相当于在上厕所的时候被突然踢开门吗?
包容所有人的红色礼盒
除了透明公厕,在视觉上最具冲击力的就是田村奈穂设计的红色公厕。
< class="pgc-img">>厕所位于惠比寿车站旁狭长的三角区域,尽管空间不大,但田村奈穂红色很好利用了这个地形特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这一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日本一种传统的礼物包装方式 Origata,将公厕设计成类似包装折纸的三个空间。
< class="pgc-img">>在日本传统中,Origata 折纸包装上的皱褶表达了送礼人的心意,而田村奈穂希望这座公厕能体现涩谷对各地游客的热情款待之情。
< class="pgc-img">>同时田村奈穂也受到了纽约一些 LGBTQ 社区的启发,希望这座公厕能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的需求,成为一个保障安全、隐私和紧急需求的公共空间。
游乐园公厕
而小孩子最喜欢的,一定是建筑大师槇文彦在惠比寿东公园内设计的公厕。
< class="pgc-img">>由于公园内有一个章鱼造型的滑梯,被当地人戏称为「章鱼公园」,这座公园也被很多孩子当成游乐场,而槇文彦在把新的公厕称为「章鱼公园」内的「鱿鱼公厕」。
< class="pgc-img">>为了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让无论是在公园内玩耍的小孩还是路过休息的上班族,都拥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空间,公厕采用了分散式布局,在各个位置都保持宽阔的视野。
< class="pgc-img">>弧形的屋顶将厕所的四个空间连接在一起,既能促进空气流通和自然采光,让整个环境显得明亮清洁,同时也呈现出类似游乐场设施的外观,更契合「章鱼公园」的风格。
< class="pgc-img">>槇文彦希望希望这个公厕不仅仅是一个卫生间,还能为前来公园的民众提供一个休息的公共空间。
最「原始」的公厕
而设计师片山正通则希望公厕不那么像建筑,而是可以像树木和长凳一样与公园融为一体。
< class="pgc-img">>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日本新石器时代的厕所 kawaya,又被称为「川屋」,顾名思义,即在河川边上建立的小屋,一般由硬化的土块或绑在一起的木头制成。
借鉴了「川屋」的概念,这座公厕将 15 面混凝土墙随机排列组合,间隔出宛若迷宫的三个独立空间,不同方向都有着出入口。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片山正通表示,这种设计让使用者与公厕进行更多交互,就像在游乐场玩游戏一样,但对于十分内急的人来说可能就有点崩溃了。
不过这样的厕所大概会是日本文豪谷崎润一郎的最爱,他曾在《阴翳礼赞》以诗意的文字来描写那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厕所。
厕所极为适合于虫鸣、鸟声,也适合于月夜,是品味四季变化和万物情趣的最理想的去处。
目前这五座公厕已经面向公众开放,而剩余的 12 座公厕,也会在明年陆续完成,以迎接 2021 年东京奥运会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公厕里清洁工人的服装,是由潮流教父 NIGO 设计,日本财团会长笹川阳平认为这可以提升清洁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 class="pgc-img">>这些设计大师打造的公厕,颠覆了很多人对公厕的印象,原来公厕也是可以一个景点,一个艺术品。
如果你下一次到日本旅行,不妨到这些设计独特的公厕体验一番。
世界上颜值最高的公厕,应该是怎样的
除了「东京厕所」项目,世界各地也有着不少设计精美的公厕。
建筑设计网站 DesignCurial 每年都会对全球 1000 多个公厕进行评选,从设计、创新能力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维度,选出全球 TOP10 公厕,堪称是「公厕界的米其林指南」。
在挪威斯泰格斯坦观景台上的山顶厕所在如厕的同时可以将挪威峡湾山谷的美景尽收眼底。
< class="pgc-img">>新西兰惠灵顿 Kumutoto 公厕,已经成为一个地标,夸张的造型让你很难在街头忽略它。
< class="pgc-img">>澳大利亚街头的自动弹起式公厕 UriLift,你以为它是路上的一个井盖,可在晚上高峰期时它会自动升起变成一个公厕。
< class="pgc-img">>而南京牛首山景区内的八个公厕,也曾入选 DesignCurial 的全球 Top 10 公厕榜单。厕所廊道本身就是观景台,透过 U 型窗能看到景区内各个景点。
< class="pgc-img">>建筑师李竹表示,希望景区里的厕所,除了解决人们基本「三急」需求之外,也是旅游时候人们邂逅的一个地方,希望能跟风景一样,成为人们享受美的窗口,这就要靠设计来解决。
公厕的意义,不再只是为了方便
1932 年,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在《东方杂志》上写下了他的「新年梦想」:
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条件便是:人人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尽管中国对于公厕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周礼》,但直到 1864 年,在上海租界才建起了全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的公共厕所。
< class="pgc-img">>清末民国时期,就连都城北京也缺乏完善的公共厕所,民众对于随地大小便习以为常。当时在北京教会医院工作的苏格兰人德贞(John H. Dudgeon)直言北京街头就是一个巨大的公厕:
北京的街道基本上就是公厕,每天都堆积着大量的人和动物的粪便。中国男人习惯天黑后就蹲在街上大解,甚至大白天在最繁忙的街道上也有人这么做。巷口及倒塌或无人居住的房屋,经常也被变为一个另类的便溺场所。
以至于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不得不下达「禁止民众随地大小便」的命令,并在北京建起了第一座公厕。
< class="pgc-img">>时至今日,中国的公厕已经基本普及,我们不必再羡慕欧美等发达国家。不过新时代对于公厕的要求也不仅仅是让人方便,还需要与城市和社区文化更紧密结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同创新生态设计中心的厕所研究与设计项目组,曾提出了厕所设计的基本原则(HEBC):
- 人本设计(Humanistic design)
- 生态优先(Ecological priority)
- 商业可持续(Businesssustainability)
- 文化塑造(Culture shaping)
他们希望借助「设计思维」,将健康、卫生、环保的设计理念与公厕结合,改变大众对于公厕的认知,构建一种新型的厕所文化。
不过高颜值的网红公厕未必就是好的公共厕所,只有将设计感和功能性相结合,给使用者带来贴心体验、给城市增添美感,才是真正的「最美公厕」,而设计始终会是其中重要的驱动力。
题图及部分配图来自:The Tokyo Toilet
<>农村、农业公园等一直是我们在提的热门话题,那么怎么经营,新农村才能真正焕然一新?今天小农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案例,咱一起看看日本“新农村”是怎么做的。
这个地方名叫水上町,是位于日本东京西北群马县最北端的小镇,群山围绕,包含根郡月夜野町、水上町、新治村等村落,是日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新农村”城镇化的代表。
水上町名片
< class="pgc-img">>交通:从东京出发,沿高速公路向西北行驶160多公里,从群马县月夜野出口下高速公路,再走4.5公里国道,就来到水上町的工匠之乡。
面积:水上町占地350公顷,共有4个村落。
资源:水上町群山围绕,各种绿色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也十分丰富。受太平洋气候的影响,夏季雨多雷频繁,但冬天几乎不下雨,刮干燥的强风,温度会降至零下10度左右。
产业:传统产业—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新兴产业—手工艺制作、旅游休闲。
特色:自从“农村公园构想”提出后,当地走上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道路,其中,尤以“工匠之乡”的建设成绩最为突出。
成就: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与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万人,24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亿日元(约合271万美元)。
背景简介
< class="pgc-img">>由于面临人口外流,老龄化的问题,当地人提出了“农村公园”构想,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以旅游休闲产业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 自从“农村公园构想”提出后,当地走上了乡村旅游规划发展的道路,其中,尤以“工匠之乡”的建设成绩最为突出。经过20多年的努力,如今这个以保存史迹、继承手工艺传统、发扬日本饮食文化为特色的“工匠之乡”已颇具规模,被日本各地游客所熟知,并成为当地标志性观光农业区。
1“农村公园构想”:大农业即大公园
< class="pgc-img">>1990年,水上町当地政府提出了“农村公园构想”,促进旅游和农业的相互融合,并借以吸引人口数量的扩增,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福利。
不同于划定区域围起来搞建设的普通公园构想,水上町的“农村公园构想”是把整个水上町看成广域的公园,将当地观光资源最大化,将农业与旅游休闲融为一体。其核心是在振兴农业的大前提下,通过与第三产业的密切结合,达到让农民丰衣足食的目的。
在农村公园构想指导下,水上町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与此同时,环境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保护,既有的接待设施也有效地利用了起来并且进行了升级改造,更多的与当下旅游趋势相结合的新设施也随着旅游市场的扩大而不断地筹划和建设。“农村公园构想”让水上町走上了“规划发展拉动旅游,旅游促进进一步发展”的良性道路。
2民俗产业多元化,盘活传统手工艺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水上町在继承发扬当地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前提下,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20多个传统手工艺作坊,形成了“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茶壶之家”“陶艺之家”等特色手工艺品牌之家。
3切入地利优势温泉养生度假
< class="pgc-img">>水上町立足于日本温泉沐浴文化,从养生、健康这一理念出发,把温泉的养生功能与休闲功能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建成了村营温泉中心。根据游客的需求,村营温泉中心设置了各种主题温泉,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温泉进行选择。通过温泉沐浴和接受御式服务,有效拉动了旅游消费,游人的旅游体验也得到极大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增强了水上町的旅游吸引力。
4聚合地方文化,激发游客参与感
水上町在规划建设“工匠之乡”之初制订了以保存史迹、继承手工艺传统、发扬日本饮食文化为基本方针。
< class="pgc-img">>在乡村产品的开发上,水上町始终围绕着这一基本方针,开发各种特色旅游项目。创建了“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弘扬发展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在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工匠之乡”还兴建了资料馆,将当地的历史文物和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和传承,并划定了具有怀旧风格的乡村漫步区。“工匠之乡”依然成为了水上町旅游的一张极具吸引力的名片。
乡村文化可以说是乡村旅游活动的内涵与灵魂,“体验农村文化”是“工匠之乡”向市场推出的主打概念。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游客在游览时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极大了增加了旅游的参与性,增添了旅游乐趣。比如游客可以现场观摩和体验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陶艺等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充分享受各种工艺品制作的乐趣。
5政府引导孕育工匠生态圈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政府的扶持起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在设施建设、资金支持等诸多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水上町政府在规划发展“工匠之乡”时就意识到了自己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工匠之乡”,每一间“工匠之家”建设的前3年可以按匠人的数量每人每天从町财政领取4000-5000日元补贴,此后的5年,町政府还会继续以委托管理费的名义向“工匠之家”提供补助金。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不仅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充满了积极性,也吸引了无数的外来“工匠”入驻。
来源:网络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defaultNoSetting " id="js_content" style="">提要】独湛性莹是明末临济宗黄檗派禅僧,随本师隐元东渡日本,协助本师开宗立派,曾任京都黄檗山万福禅寺第四代住持,是日本黄檗宗高僧。他继承光大本师隐元的伟业,亦具有卓然超群又博大涵容的高僧风范,同时又具有难忘故国的遗民情怀、怀念乡土的游子愁绪、永思祖德的赤子诚心。其深沉的家国之思,秉承并发扬故土文化的努力,在今日应该还具有启迪人心的丰富内涵。
一、独湛禅师的生平概略
独湛性莹(1628-1706)是明末临济宗黄檗派禅僧,东渡日本后曾任京都黄檗山万福禅寺第四代住持,也是日本黄檗宗高僧。[0]
独湛禅师出家前姓名为陈其昌,明代崇祯元年(1628)出生于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黄石里(今莆田市黄石镇)。黄石陈家乃为当地望族,世代书香门第。独湛是宋末民族英雄陈文龙(1232-1277)的后裔,其先祖可追溯到南宋孝宗时的名臣陈俊卿。[1]
(独湛性莹法像,京都黄檗山存)
(独湛性莹《劝修作福念佛图说》,京都黄檗山存)
独湛幼年丧父,早感人生无常。母亲黄氏虔诚信仰观世音菩萨,故而独湛从小受到佛教熏陶。外祖父外祖母对独湛倍加关爱,为此他一生感念不已。崇祯十六年(1643),独湛十六岁,悲痛于母亲逝世,为报亲恩,决志出家。于是在莆田梧山积云禅寺,礼衣珠和尚为剃度师,落发为僧。在隐居莆田壶公山潜修两年之后,独湛下山参学,先后拜访当时高僧,其中有泉州承天禅寺的亘信行弥(1603-1659)、福清黄檗山万福禅寺的隐元隆琦(1592-1673)、福州鼓山涌泉禅寺的永觉元贤(1578-1657)等。南明永历五年(1651),独湛再入福清黄檗山,从此随侍隐元禅师。永历八年(1654),隐元禅师应请东渡日本长崎,独湛受命伴随,五月十日离开黄檗山南下,六月二十三日从中左所(厦门)乘船航海,七月五日到达长崎。此后弘化岛国,直至逝世。
隐元禅师像
在隐元禅师住持长崎兴福寺、长崎崇福寺、大阪普门寺期间,独湛随侍左右,助师弘化。日本宽文元年(1661)闰八月,在江户德川幕府的强力支持下,隐元禅师创建京都黄檗山万福禅寺,独湛参与其成,分担众多事务。以京都黄檗山万福禅寺的创建为标志,隐元禅师在福清黄檗山开出的临济宗黄檗派在日本落地生根,发展形成了新兴禅宗流派黄檗宗。宽文三年冬(1663),独湛应请担任京都黄檗山万福禅寺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