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江南晚报订阅
锡城热点新闻即时推送
“弘韵喜茶vs.品圣喜茶”“Hey juice vs.hey juice”“Royaltea vs.royaltea”……走在锡城街头,傻傻分不清的餐饮门头突然多了起来。餐饮界竞争激烈,同质化的门头缘何产生?其同质行为又是否合理?
餐饮现状
竟有93家差不多的皇茶
崇安寺一期步行街上,“royaltea皇茶”店门口放着大音响,重复着“芝士现泡茶原创者”的广告语。离它没几步,又有一家“Regiustea天御皇茶”,门口醒目位置挂着一个“广州天御皇茶授权店”的招牌。再走50米,又能看到一家“royaltea皇茶”。街头“皇茶”越开越多,大众点评显示共93家店。
乍看这些“皇茶”的门头装潢、饮料单等都差不多,但是仔细区分下,店名、标识却又有不同。中文名字都含有“皇茶”两个字,但有“皇茶真韵”“天御皇茶”“澳门皇茶”等等,英文名则又有“royaltea”“royalstea”以及“ Regiustea”等几个版本。所有的皇茶店都是用“皇冠”做标志,但有的是三个尖尖,有的是五个尖尖。
如此同质化的“皇茶”着实看得消费者一头雾水。对此,“royalstea皇茶”三阳店的老板孙先生表示,这家店是去年6月份营业,“严格来说,是无锡最早的一家皇茶”,他称该品牌是“中国皇茶集团”的旗下品牌,发源地在广州,在香港注册,而该品牌在前期,英文名字中也是不带“s”的,后来为了区别于其它皇茶,加了个“s”。台湾“royaltea皇茶”店的老板徐先生称自己于去年12月营业,得到了台湾皇茶的授权,“皇茶就是从台湾花莲起步的”。只因“皇茶”二字在大陆注册不了,所以其他公司便采取在“皇茶”前加前缀的方法来注册商标。
采访发现,这些“皇茶店”在面对消费者时,都号称自己是“皇茶”的开创者、原创者、第一家,除此以外都是仿的、学的,似乎急于证明“血统的纯正性”,各家的说法也很不一致。
业内答疑
无锡皇茶哪家侵权了?
对于市场上让人傻傻看不清楚的皇茶,市工商局商标处工作人员分析,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登记情况看,从餐饮类(国际分类43)中搜索商标名称为“皇茶”或“royaltea”或者“royalstea”显示,仅“皇茶真韵”为在大陆注册的商标,专用权期限从2015年01月28日至2025年01月27日。也就是说,自称在香港或者台湾注册的其他“皇茶”品牌商标都可能存在侵犯他人在大陆注册的商标权。
工作人员表示,对锡城其他同质化的品牌而言道理一样,如果他人已经注册了商标,后者在字母的大小写、排列顺序、中英文等细微上做差别,这样产生的商标属于近似商标,如果不存在并存前提和理由的话,也属于商标侵权。另外,由于商标存在地域性,所以只有在大陆注册以后才能获得保护。同时,对商标的保护有“注册在先”的规则,先注册的先获得保护。“假设台湾或者香港的皇茶商标注册在先且是正宗的皇茶,但是在大陆范围内,这个商标已经被注册了”,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存在抢注商标的话,被抢的一方需要举证自己使用在先且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的话才可以允许两者加以区别后以近似商标的形式并存,“而这种举证往往相当困难,被抢一方需要提供获得荣誉、合同、广告等一系列证据”。
延伸思考
傍名牌到底伤害了谁?
市工商局注册处工作人员表示,饮品小铺招牌同质化是“傍名牌”的行为。餐饮界竞争已经白热化,随着网络传播能力的提升,一些品牌成为了“网红”产品,消费者对此趋之若鹜。于是,部分商家为了刺激消费就走起了模仿的路线,同质化的门头、广告、饮品,吸引了急于“拔草”的年轻人。
其实,奶茶店“傍名牌”的现象早有先例。前几年上海卞阿姨自创的“阿姨奶茶”在江浙沪爆红,没多久,锡城市面上就冒出许多家打着“阿姨奶茶”名号的店铺,例如“沪上阿姨奶茶”“阿姨奶茶专卖”“卞阿姨奶茶”等,同样以血糯米奶茶作为招牌,价格也是7元。最近,锡城很火的“一点点”奶茶店也遇到了商标被抢注的事。“一点点”在无锡的第一家店位于大成巷,其店员告诉记者,在台湾有个叫“50岚”的著名奶茶品牌,其实“一点点”就是台湾的“50岚”,因为“被傍”商标在大陆被他人抢先注册,导致真正的“50岚”不能用自己的原名,被迫改叫“一点点”。
据透露,甚至还发现一些商家利用字号库和商标库两库不共享的状况,从字号上做文章,最终导致字号和商标权冲突。例如XXX已经是一个注册商标了而且在市场上也很受喜欢,后来的企业就将其作为企业字号注册,然后经营活动中在门头贴上XXX,造成错觉。
从名字到风格、从装饰到布局、从口味到包装,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小铺让消费者认知混乱。对此,经营连锁餐饮的业内人士表示,后来“跟风”的小铺其实只是学个大概,很多精髓根本是学不到的,最终带给消费者的体验也是完全不同,因此会影响消费者的印象与口碑,使真正的品牌声誉受到伤害,也使真品牌在外地后续开店扩张过程当中受阻不小。
此外,商标处的工作人员认为,同质化对已经注册的品牌品质造成隐患。“无锡就发生过某注册品牌被投诉,其销售的产品被有关部门查出质量问题”,工作人员举例,虽然最后发现被查出质量问题的产品商标侵权,但消费者口口相传中,该著名品牌的名誉已经损伤了。
注册建议
多用臆造词,讲究显著性
同质化的餐饮店烂大街,“傍名牌”之余也不排除创业者在想名字的时候太过老套。对此,商标处工作人员也建议,注册商标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显著性。“显著性分为固有显著性和获得显著性两种”,该工作人员解释,固有显著性是指,取商标的时候要用臆造词,商标的文字含义和商品服务之间的关联性要尽可能低,最好是完全无关,这样可以减少同质化现象;而获得显著性是指商标在使用过程中加强广告等宣传,让消费者看到商标就知道商品是什么,“像‘小肥羊’也是典型,提供火锅之外其他服务的‘小肥羊’就会被消费者知道是山寨的”。
同时,商标处工作人员也提醒,即便是成功注册了商标,也要注意规范使用。“假设注册的时候是中文商标,那么使用时就不能用英文翻译版本的”,工作人员解释,还有些商家出于门店形象好看的考虑,注册在案的商标是横着排列的,结果实际使用中变成了竖向排列,“类似这种情况其实也是不合规的”。“注册商标是为了禁止别人使用,但是自己在使用已申请商标时也不能对他人造成冲突”,工作人员提醒,外地曾经发生过一起案例,当时有个人注册了“射场大米”的商标贴在大米上,而在这之前已经有著名的“射陽大米”商标,也是用在大米外包装上的,“‘射场’这个商标借用了‘射陽大米’的名气,同样属于商标侵权”。
工作人员强调,商标侵权并非小事,依据《商标法》《商标法实施细则》,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0%以下或侵权所获利润五倍以下的罚款;对侵权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晚报记者 穆穆 小麦/文、摄)
>近一款泰式柠檬茶
凭借“绿油油”的颜值成为新一代网红
也正因为它如此浓绿
不由得让人好奇
这种饮料到底是用什么做的?
就在去年,一批“泰式柠檬茶”被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曝光,就因其绿色大有猫腻,违规添加了人工色素“日落黄”等成分,长期食用有损健康。
3·15前夕,记者收到消费者爆料,对广州本地网红茶饮店调查发现,也存在类似情况,而且问题远不止“违规添加”这么简单。
泰式柠檬茶有多火?
记者在广州天河区、越秀区、荔湾区走访了三十多家茶饮店发现,一半以上都在销售柠檬茶、泰式茶的单品。
来自红餐品牌研究院数据表明,水果茶产品已替代奶茶,成为当下茶饮店的主要品类,在对1000家新式茶饮品牌问卷中,水果茶产品的占比达到约40%,明显高于奶茶31.6%的比例。
一位茶饮店老板表示,水果茶品类中,柠檬茶热度明显高涨,而具有鲜明颜色的“泰绿”(泰国绿茶),正好又丰富了柠檬茶的视觉和风味,一杯“绿水”顿时在网上迅速火起来,成为年轻人微信朋友圈的“新宠”。
但正是泰式柠檬茶如此特别的颜色,引起了一些消费者的警惕,及监管部门的注意。
去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对“泰式茶饮”等网红饮品进行专项抽检时发现,20批次样品中有15批次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日落黄”,检测不合格的15家茶饮单位被立案调查。
同样在去年,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在对243批次“网红饮品”抽样时,也发现4批次产品添加了“日落黄”。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在常用的人工合成着色剂中,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不能在茶饮料中使用。长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色素含量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过敏、腹泻等症状。当摄入量过大、超过肝脏负荷时,会在体内蓄积,对肾脏、肝脏产生一定的伤害。
据了解,因茶饮店多是现场人工制作,“日落黄”等人工色素的用量不能严格把控,为避免引发健康风险,故不允许添加。
“日落黄”超标最高的一杯,月销超5000份
根据消费者爆料,记者选取了广州天河区、荔湾区芳村的5家茶饮店,于3·15前夕展开深入暗访,并购买了4杯泰绿柠檬茶、1杯泰红奶茶,进行“日落黄”成分检测。
对此次暗访购买的5杯茶饮,公证人员进行取样、封存并送检。
结果显示
5杯当中有3杯检测出“日落黄”成分,其中泰红奶茶的“日落黄”含量最高,为51mg/kg,它来自广州天河区体育西横街的一家茶饮店。
记者从外卖平台看到,这家店的泰红奶茶系列为热销款,外卖月售量高达近5000杯。
而在暗访中编号为芳村3店的,店员透露,泰式柠檬茶的颜色之所以这绿,全是原料中的“泰国绿茶”泡出来的,不用添加其他成分。当记者询问,泰国绿茶中是否添加色素等成分?店员表示不置可否。不过随后的送检结果揭开了谜底。在这家芳村3店购买的一杯泰绿柠檬茶,“日落黄”含量为35.798mg/kg。
此次送检的5杯茶饮中,有3杯违规添加。(点击图片可放大看得更清晰↑)
没有招牌的柠檬茶店一杯成本4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暗访中,部分店员直言不讳自家是“山寨品牌店”,记者在外卖平台上也看,消费者吐槽这几家店口味有异、疑似假冒品牌。
其中暗访编号为芳村3店的,外卖平台上店名为“邻里手打柠檬茶”,但根据显示的地址,记者找到的却是一家甜品店。看到店员正在制作柠檬茶,才确认没走错。
店员解释,之所以没挂上柠檬茶店招牌,因为这是一家山寨品牌店,为免纠纷,不挂牌。“2020年、2021年开始,泰式柠檬茶火起来,老板找人花3800元买到真鄰里(现在改名:LINLEE)的泰式柠檬茶配方”,然后通过某宝、某多多电商平台等渠道,购置原料、设备、包装材料,开始在外卖平台开卖茶饮。“从带logo的杯子,到周边产品等,在网上都可以很容易找到全套。”
店员透露,本店一杯泰绿茶,茶加包装材料等成本共计4元,外卖售价为八九元,而正牌品牌的同款柠檬茶售价为18元。店员强调,原料配方不能和正牌一样,否则亏死,用的是口味接近的更便宜的原料,“我们卖得便宜才能竞争过其他店,吸引人来喝。”
对此,已于2021年6月2日改为英文名LINLEE的企业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饱受山寨店的困扰,我们已更名为英文名LINLEE,不再使用“鄰里”这一旧名,公司委托律师对品牌进行全面保护,现在已有约50起侵权在诉讼中。
山寨成新茶饮行业五大典型问题之一
实际上,饱受山寨困扰的不止LINLEE这一家。
山寨与正牌店柠檬茶,有多少消费者能分得清?
上个月,有媒体就报道了“网红奶茶始祖鹿角巷花1个亿打假7000家山寨店”的新闻,受到多方关注。
数据报告NCBD(餐宝典)的《2020—2021中式新茶饮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新茶饮行业的五大典型问题之一,就是假店(山寨)横行。
茶饮第一品牌“喜茶”,创立初期叫“皇茶”,但因为当时“皇茶”的商标迟迟注册不下来,市场中涌出大量山寨店。最后,创始人聂云宸不得已,花70万元高价购买了“喜茶”商标,将“皇茶”更名为“喜茶”。
去年,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管局通过摸排,发现市内有21家奶茶店在外卖平台销售假冒“COCO都可”奶茶,在店招和奶茶杯上突出使用“COCO”字样等行为。
可以说,只要是叫得上名字的茶饮品牌,都遭遇过“李鬼”。
为赚快钱的山寨店,食品问题尤其突出。
广东法丞汇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胡桂芬律师:
柠檬茶添加日落黄,显然违反了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消费者健康如果因此受到损害,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索赔,还可以拨打12315进行举报。
来源: 大洋网
猪猪:【皇茶】经过看到这家店感觉还可以,进来试了下,点了奥利奥皇芝芝抹茶和皇芝芝桃香乌龙,味道都很喜欢??,出乎意料在这边居然有这么一家味道的奶茶店,就是位置偏了些。生意好像不怎么样呢,希望下次过来再试试其他味道的
?来自微莆田?美食群,加微莆田微信公众号:PutianV,在底部菜单里点击【美食群】~【扫码进群】即可进群。
点↓↓↓“阅读原文”咨询,评论将推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