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轻人,不要动了餐饮的奶酪!”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湖北黄石的夏先生在点的外卖中疑似吃出淋巴肉。夏先生表示,投诉后店家主动联系自己,却是威胁的话语。
11月16日,记者了解到,涉事店家为黄石市下陆区杭州西路的大米先生。记者多次拨打该店铺电话发现已关机。下陆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已经成立专班开展调查。
据媒体报道,11月12日,夏先生在外卖“大米先生”点餐中发现疑似“淋巴肉”。在申请退款后,便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14日,夏先生接到商家“大米先生”电话威胁称:年轻人不要动餐饮的奶酪。
网传录音显示,对方问夏先生是做什么行业的,夏先生表示自己是学生。于是,对方开始“教育”起夏先生:“小年轻人,不要动了餐饮的奶酪。我可以陪你到底,我告诉你这件事情如果说你跟我深究到底,我会动用公司以及动用法律的,没有关系的啊,查没有关系。”并且,对方还提出了要求:“如果检测出来没问题你必须向我们道歉,向我们的品牌道歉,有问题我们一律承担。”
此段录音引发了不少网民的愤怒,还有媒体评论称:“消费者权益的奶酪不可撼动。”
记者了解到,夏先生所说的大米先生是位于黄石市下陆区杭州西路的一家门店。某点评网站显示,这是一家刚开业的新店。记者多次拨打该门店的电话并无人接听,随后处于关机状态。但此前店家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接到过投诉,目前门店暂时不太清楚,需要向公司反馈,公司已介入调查协助解决,使用的具体是什么肉目前无法回复。
大米先生的官方微博个人主页介绍,品牌成立已有十年,为“中式快餐领导品牌”,目前在重庆、成都、长沙、武汉等全国多个城市开出近四百家门店。记者也多次拨打大米先生背后的餐饮管理公司——重庆兴红得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但电话并未接通。
11月16日,记者从下陆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已成立专班介入调查。辖区市场监管所对记者表示:“我们会依照法律法规全面进展检查和抽检,目前已经开展了。”另据“云上黄石”的消息,网民夏先生爆料在下陆区“大米先生(杭州西路店)”外卖中疑似吃出“淋巴肉”。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已成立工作专班对该店食品安全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后续将根据检查结果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转自:潇湘晨报
来源: 浙江新闻频道
集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 题:制止餐桌浪费,餐饮企业如何“动真格”?
新华社记者王雨萧、孟含琪、龚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连日来,各地大力推进制止餐饮浪费相关行动,“对浪费说‘不’”的餐饮理念渐成风气。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各地相关行业协会和餐饮企业纷纷“动起来”,推出一系列减少餐饮浪费的有效举措,但也不乏个别企业为了蹭热度、博眼球,出现搞“花架子”等形式主义现象。
制止浪费,餐饮企业有哪些“新招”?又如何“动真格”确保把举措落到实处?
制止浪费,餐饮业“动起来”
午餐时间,在吉林长春一家中式快餐店,服务员端着几个精致的小碟,里面盛着顾客点的五花肉酸菜、丸子豆腐等菜品。“近期餐厅创新改进,推出小份菜,东北大锅炖也可以用精致的小碟盛装。”饭店老板说,小份菜不浪费,价格便宜,还能让顾客多品尝几道特色菜,一推出就受到大家喜爱。
上海富悦大酒店餐饮总监黄春东告诉记者,在食物浪费的“重灾区”自助餐厅,服务员会在醒目位置摆放提示牌,鼓励消费者勤取少拿;在酒店包厢和宴会厅,服务员也会根据就餐人数,提醒客人适度点餐,并在餐后主动提供免费打包服务。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餐饮企业纷纷行动起来,通过设置提示牌、推出半份菜、鼓励餐后打包等方式减少餐饮浪费,营造珍惜粮食、节约用餐的良好风尚。
有的餐厅还通过数字化实现精细管理,减少食材浪费。例如北京的胡大饭馆就通过供应链系统,对原材料实行精细化管理,避免库存积压而导致的食材浪费。此外,餐厅还创新边角料菜品研发,把辣椒尾部、芹菜头等腌制成泡菜,做成开胃小菜,实现“物尽其用”。
各地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也在积极行动。山西省印发通知,提出全省党政机关食堂及公务接待用餐要坚持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成都市在全市积极开展“光盘行动”,切实抵制餐桌浪费;中国饭店协会等行业协会纷纷发出倡议,倡导餐饮企业自觉将厉行节约纳入餐饮生产、加工、服务全过程,减少餐厨垃圾。
警惕形式主义,拒绝“花架子”蹭热度
制止餐饮浪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身体力行。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个别餐饮企业存在靠“奇葩”招数博眼球、蹭热点等形式主义现象。
例如,湖南长沙一餐饮店不久前推出“称体重点餐”,食客入店前先称体重,再根据食物热量配比进行点餐,网友评价“形式大于内容”。一名网友留言称,“吃顿饭还要称体重、算热量、做规划?这哪里是为了减少浪费,分明是制造话题,为了吸引流量罢了。”
还有个别地方餐馆将适量点餐纳入服务员月度考核,一旦发现餐桌有剩菜,将按剩余情况给予负责当桌的服务员不同程度考核扣分。哈尔滨市某餐馆的一名服务员对记者说:“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提示,但不能强制顾客少点菜,把这点纳入考核,会给服务员带来很大压力。”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个别地方推出的举措确实存在形式主义、刻板教条等问题。“节俭是适度不浪费,而不是吃得越少越好。比如有的地方推出‘N-1’用餐方式,多人聚餐还比较适合,如果只有两三个人吃饭就不太适用了。制止浪费要实事求是,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
对此,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表示,商家推出的举措要具备可操作性,让老百姓乐于接受,才能长久可持续,对制止餐饮浪费中出现的形式主义要坚决反对。
建立长效机制,让“节约”深入人心
专家表示,“制止浪费”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才是关键。
加强宣传引导,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
上海松江区餐饮协会会长李聪建议,在就餐服务场所醒目位置通过张贴海报、设立宣传标语、放置提示牌等形式,营造制止餐饮浪费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公益广告、社区宣传、中小学生课堂教育等方式,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理念深入人心。
举措要实,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韩明表示,为响应厉行节约号召,大多数餐饮企业都推出了有效举措,如设计小份菜、合理安排餐台数量、通过数字化管理降低损耗等,相关主管部门要建立出台标准规范,把这些实在的举措在整个行业推广开来,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在落实中出现“走样变形”等形式主义现象。
减少“收、运、储、售”等各环节的浪费——
粮食浪费不仅在“餐桌”。从源头上杜绝浪费,就要在生产、运输、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下足功夫。专家建议,应推动整个行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减少供应链各环节的粮食浪费,例如通过中央厨房等集中初加工配送减少原材料浪费,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减少前端食物浪费等。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时,除了指向餐桌浪费,更要覆盖粮食生产的“收、运、储、售”等各环节。
责任编辑: 王頔
源:人民日报
“好久没有闻到这么熟悉的味道了,这样的餐巴,好吃又方便!”中午,福建省莆田市区和成天下小区的“90后”居民陈喜顺,特地来到国资大厦楼下的“莆田餐巴”移动篷车前购买美食。此后一个小时里,又有80多份套餐售出,随到随买、打包取走,现场不逗留,安全有序。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莆田市委市政府指导市餐饮烹饪协会推出“莆田餐巴”——“流动餐厅”载着多样美食进园区、社区、写字楼、机关,既丰富了群众的用餐选择,也为受疫情影响的商家开辟了新出路。
餐车动起来,创造上百个就业岗位
在莆田市区雅颂居,两辆“莆田餐巴”移动篷车停靠在小区门口,一辆车内摆放着荔枝肉、海苔等20多种菜肴,还有莆田红团、绿豆糕等特色糕点;另一辆车内则提供主食,厨师现场烹饪焖豆腐等,吸引附近居民前来选购。“非常时期,外出就餐不方便,家里又是双职工,平时没空做饭,在家门口就能吃到套餐,赞!”几名戴着口罩选购食品的居民说。
莆田市餐饮烹饪协会会长关玉标介绍,原来为筹备元宵节,协会筹资40万元购买了15辆美食移动篷车,计划布置在市区闹市。但一场疫情改变了所有计划。
怎么办?“人不动我动”。思路一开,资源就活。餐饮烹饪协会将15辆移动篷车打造成“莆田餐巴”,先后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厢万辉社区、荔城荔园小区等10多个地方布点试营业,既解决了企业复产工人、当地居民的用餐问题,又使得多家餐饮企业“动起来”,创造出餐巴服务点、中央厨房等上百个就业岗位,实现多赢。
个性化定制,试水行业转型之路
在莆田市餐饮烹饪协会的牵头下,莆田主要餐饮企业“抱团取暖”,各家中央厨房统一配送菜品到“莆田餐巴”上,线上订餐、线下自取,私人订制配送、现场体验,“小餐巴”愣是走出了“互联网+”的范儿,餐饮员工也从后厨走向社区。
“个性化定制是餐巴的特色所在。”莆田市餐饮烹饪协会秘书长郭文辉表示。务工人员要求低价实惠,那工业园区的餐巴则以套餐为主,每份15元;“上班族”更喜营养均衡,写字楼下餐巴则提供更多样的菜品和套餐;居民动手能力更强,供应半成品成为社区餐巴的主打,居民只把“烹饪”环节带回家……
“这是一种全新的业态发展方向,是行业转型的前哨战!”莆田老蒲鲜餐饮企业创始人陈伟军说。“餐饮企业化被动为主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减少损失、稳定客源,还为接下来传统餐饮业转型升级打下基础。”
点对点互动,新模式异军突起
两家门店,4名客服人员,10万名“粉丝”,逆势上扬的营销业绩——
近期,莆田蘑菇私房菜餐饮企业在疫情期间的“成绩单”让人眼前一亮。企业负责人黄朝琴告诉记者,“制胜法宝”就是线上线下高度一体化,点对点互动,实现无缝对接。4年多的营业历史,该企业仅有的两家门店,走的都是线上订餐、线下配送的发展模式。企业设立了多个微信号以维护“粉丝”,请了客服人员专门管理微信号,每天发送菜品资料、接受顾客下单、处理投诉等,更重要的是与顾客进行微信私聊,“点对点的互动才更暖人心”。在平时,门店网上订餐一天150单,疫情期间直接翻番,达到300多单。
“蘑菇私房菜‘新餐饮’的发展模式,就是借力互联网的典型,给莆田餐饮企业转型带来启示。”郭文辉说,“莆田餐巴”一推出就深受市民欢迎,他们下一步将组织各会员单位,在全市的各社区、园区、写字楼布置更多服务点,增设“早餐工程”,同时推出“百道名菜进社区”等活动,巩固推广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餐饮”模式。(记者 颜珂 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