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率的多少,由餐厅的定位、运营效率、客流量变化等综合因素决定。
有调查显示,香港餐饮品牌的翻台率远超内地,同样的品牌,如太兴茶餐厅,其香港门店的翻台率甚至是内地门店的三倍。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本文转载自亿欧网(ID:i-yiou )
近期,又一家颇具潜力的餐饮企业太兴集团宣布在港交所主板IPO(首次公开募股)。
太兴集团2016财年、2017财年和2018财年分别实现收益25.1亿港元、27.7亿港元和31.3亿港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1.5%;分别实现净利润1.97亿港元、2.10亿港元和3.05亿港元,年复合增长率24.5%。
作为香港茶餐厅代表品牌,太兴茶餐厅将就餐时间、就餐空间高效利用,以超高的翻台率及稳定的出品,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
香港茶餐厅代表:太兴与翠华
太兴集团成立于2017年12月,但其主品牌太兴茶餐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9年。
太兴集团采用多品牌战略,旗下品牌包括茶餐厅“太兴”、台湾菜品牌“茶木”、主打鲜鱼汤粥的“靠得住”、香港传统冰室品牌“敏华冰厅”、越南牛肉粉品牌“锦丽”、日料品牌“东京筑地食堂”、京川菜品牌“渔牧”、快餐食堂品牌“饭规”等。
截至2018年9月,太兴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拥有185家餐厅,其中122家位于香港,62家位于内地,1家位于澳门。此外,2019年太兴集团在香港开设了一个全新品牌,主要供应台式麻辣火锅。
同为茶餐厅,太兴不可避免要被拿来与誉为“茶餐厅第一股”的翠华控股做对比。
2009年翠华进入内地市场,截至2018年3月31日,翠华在港有31家餐厅、内地34家、澳门3家,另在香港有2个副牌“廿一堂”及“BEAT Bakery”,合计共有70家门店。
2018年,翠华拥有70家门店,实现收益18.4亿港元;太兴拥有185家门店,实现收益31.3亿港元。
另据弗若斯沙利文报告,太兴在2017年于香港自营休闲餐饮市场的收益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4.0%,在内地自营休闲餐饮市场收益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0.1%。
另据太兴招股书显示,太兴集团净利率从2016财年的7.8%提升至2018财年的9.7%,提升1.9个百分点,集团利润率保持理想,反映出集团不光产品附加值在提升,成本也在逐步优化,整个集团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翠华近几年在内地的营收增长能力和拓店速度并不亮眼,跟其定位有很大关系。
在香港定位为大众消费的翠华,在内地则升级为“知名精致港式茶餐厅”,客单价增加,餐厅面积扩大,定位不再大众,但餐品仍为粉面、烧味、甜品为主,在性价比方面并无优势,很难延续翠华在港的受欢迎程度。
相比翠华,太兴更能适应内地市场,其门店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快速进行本地化扩张和复制,战略布局清晰。
同时,太兴不断开发新品牌,既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菜品选择,吸纳更多不同客户群,使得太兴集团业绩稳步增长,并有更多未来发展增长点。
太兴的竞争力:翻座率
无论是集团收益、门店数,还是市场占有率,太兴已经超过翠华,占据了香港茶餐厅的老大地位。太兴的竞争力,还体现在多个管理指标上。
在太兴的招股书中,让人无法忽视的关键数据是翻座率。
2018年,太兴茶餐厅香港、澳门门店的平均翻座率为8.4,内地店的翻座率则为2.5,香港门店的翻座率是内地门店的3.36倍;靠得住港澳店翻座率7.5,内地店为4.7;敏华冰厅的翻座率则高达17.1。
平均8.4的翻座率在业内是什么水平呢?
曾经以排队著称的呷哺呷哺在2016年的翻座率是3.4,2017年为3.3,2018年为2.8。
对于翻座率的下滑,呷哺呷哺CEO赵怡解释道,“我们用的并不是翻台率,是翻座率。不少人说呷哺业绩放缓了,但其实呷哺的抗敌性抵御性非常强,虽然翻座率下滑,但在整个行业内还是非常强劲的。”
对比内地最知名的火锅餐企海底捞,2018年度,海底捞服务了1.6亿顾客,全年平均翻台率为5次/天。
一般内地餐企多用翻台率考量营业指标,通常情况下,翻台率高则意味着该企业能在有限的坪数及营业时间内,提高座位的流动率,从而带来营收的成倍提升。
而翻座率的计算方式,是以年内餐厅顾客总流量除以餐厅营业总天数及平均座位数。
从实际经营中举例来说,翻台率只计算一张餐桌的使用情况,但实际上,一个四人台的桌子有可能只坐2、3个人,并不一定坐满,而翻座率则更加精准,同样数字的翻座率要比翻台率代表了更高的使用效率。
虽然上述几个品牌的业态和就餐场景不同,并不能仅以翻台率评价竞争力,但对比之后发现,作为茶餐厅的太兴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都有强劲的竞争力,非常值得内地餐饮人学习。
翻台率是运营水平的集中体现
很多业内人士一直都在关注香港餐饮业的发展。
某烧烤品牌创始人王先生认为,目前内地一线城市的餐饮经营环境正在向香港目前的状况发展。
“香港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现在都在说北上广的生活节奏快,餐饮经营的压力大,房租贵,人工贵,但跟香港比,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香港整个社会的快节奏,餐饮从业人员的专业度,最明显地体现在高翻台率上。
不光是大众消费的茶餐厅、茶饮、快餐,就连人均消费300元以上的正餐也有较高的翻台率。
据业内人士分析,唐宫酒楼在香港和内地的翻台率也有很大差别,“唐宫在上海的门店刚开业的时候,能翻五六轮,平稳后三四轮,但香港门店能达到七八轮,是内地的两倍。”
翻台率的多少由餐厅的定位、运营效率、客流量变化等综合因素决定,但总体来说,香港餐饮品牌的翻台率确实远超内地。
具体到太兴,因为其茶餐厅属性,在香港有较长的营业时间和更加丰富的就餐场景,早餐、早茶、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全品类覆盖,消费者的选择非常多。
“同一个茶餐厅,既可以解决快速吃饱饭的需求,又具有社交属性,可以谈事、喝茶,甚至还有很多学生放学后在茶餐厅写作业。这样的场景和大众消费的价格,加上高效率的运营能力,使其具有非常高的翻台率”。王先生说。
翻台率高,往往与低客单价并存,这也是很多餐厅天天排队,员工很累,但老板并不能挣大钱的原因。
商业地产已经在倒逼餐饮业主在商业模式上做调整,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几乎不可能找到只经营早餐的餐厅,低客单价的单一品类无法在高企的房租人力成本的压力下生存。
这也是为什么在香港、日本等商业地产聚集的区域,越来越少看到平价快餐店的原因。
比如日本繁华街头的拉面馆里,也就20个餐位,每天人满为患,但基本上煮面的就老板一个人,剩下的就是小时工或者老板的家人,因为在高昂的房租压力下,老板请不起更多的人来帮忙。
茶餐厅之所以能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生存下来,根本原因在于其将营业空间和营业时间利用到极致,这些都体现在高翻台率上。
为了提高翻台率,很多餐企会在动线设计、点餐流程、等位环节、服务细节等多方面精心设计,提高工作人员效率,加快翻台。
比如,设计出菜速度较快的套餐,推荐顾客选择套餐;在等位环节,鼓励顾客提前点餐,加快用餐节奏;在餐中服务中,督促员工及时清理台面,撤走空碟,提高翻台速度。
所有的服务流程和细节都指向一个目的:提高翻台率,留住顾客,提高顾客满意度。
茶餐厅模式或将成趋势
即便在香港已经非常成功,太兴、翠华等茶餐厅进入内地以来,仍面临着水土不服的状况。
“茶餐厅”市场在内地尤其是北方地区还处于培养期,在香港处于“接地气”的市井文化的茶餐厅,到了内地则“升级”为香港粤菜休闲餐厅。
以太兴为例,2018年,太兴香港餐厅人均消费65.4港元,太兴内地门店的人均消费则为84.4港元,高出29%的价格。
加上很多知名茶餐厅连锁品牌选址在商超店,受商场经营时间的限制,很难将香港的多个用餐场景搬过来,而只是白领午餐、晚餐,以及周末家庭朋友聚餐的场所。
单从午餐市场来说,太兴人均80港元的价格在内地已经是中高档消费的水准,远高于北上广白领午餐花费平均50元左右的消费预期。
多个原因导致太兴内地门店的翻座率远远小于香港。
但是,太兴内地市场的高客单价带来了利润的增长,弥补了翻座率下降带来的损失。
2016~2017财年,太兴在内地的营业利润率达到30%,而香港及澳门市场的这一数字仅为24.9%和26.5%。2018财年,由于太兴在内地开设四家餐馆、运营食品厂房以及增加员工工资的因素,营业利润率回落至22.4%。
正是看准了内地市场的高增长潜力,太兴计划在2019~2021财年在香港开设57家餐厅,在内地开设36家餐厅,主要在一线城市和大湾区拓展。
其实,翻台率也是一个地区餐饮业繁荣程度的反映,商业越发达,就餐时间和场景越不固定,翻台率越高。
在内地四五线城市,一旦过了饭点,就很难找到营业的餐厅了,比如早晨9点,几乎所有的早餐店都打烊了,中午2点,大多数餐厅的工作人员都开始午休了,没有宵夜传统的北方城市,在晚上9点以后,也很难找到夜宵的场所。
营业时间有限,翻台率必然不高。
与之相反的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就餐时间的限制几乎越来越小,很多人到了11点,才开始吃早午餐,下午4点钟,也许才开始当天的午餐,餐厅的营业时间通常会延长到晚上11点钟。
而香港的茶餐厅则将这样的就餐场景发展到极致,无论是营业时间、菜单设计、还是服务项目,都以方便顾客为核心,这样的商业模式必将成为内地餐饮发展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也在鼓励餐饮企业延长营业时间,比如北京市政府就鼓励连锁餐饮企业发展早餐、夜宵等便民业务,并鼓励24小时餐厅、深夜食堂业态的发展。
结语
对于餐饮老板来说,最理想的商业模式是鼎泰丰那样的,高客单价、高翻台率。鼎泰丰台中店最高纪录是一天翻台19次。
低客单价、高翻台率,老板不一定挣钱,客单价提高,翻台率势必下降……
像高客单价、高翻台率这样的“神话”,只存在于少数将品牌、运营、产品、服务做到极致的品牌企业中。
看似遥不可及,却是努力方向。还是那句话,做餐饮没有捷径。
· end ·
统筹|笑凡 编辑|于聪聪 视觉|张劲影 于聪聪
内参热门
点击关键词,直达历史精选
远距离引流 | 小龙虾价格大跳水| 烘焙新玩法
奈雪长红的秘密 | 换个门头营收翻7倍| 餐厅工装
西贝暂停超级肉夹馍|CoCo营销|粽子大王上市
商务合作: 杨松 13331022960(同微信)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转载联系:首席小秘书 微信 neicanmishu
课程咨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 class="pgc-img">>海人除了自家本帮菜外,最喜欢去的莫过于港式风味的茶餐厅了。无论是地道的味道,还是很有港剧感觉的环境,都能吸引大批食客前往。这家位于贵州路上的港式茶餐厅小店,离繁华的闹市区很近,就在南京路步行街后面,周边民房林立,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店。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很小的一家店,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左右各两组四人沙发位,加上各一组两人沙发位,沙发位都是极小,中间有两张四人桌,满打满算大概能容纳20来个客人吧,有点像香港街边苍蝇小馆的感觉。店铺虽小,但人气却很不错,饭点用餐高峰时间都是需要排队拼桌一起吃才行。菜品种类不多,主要以港式快餐饭和港式靚粥为主,价格中规中矩,人均大概在三四十元左右,在南京路附近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段来说,算是比较亲民了。店内空调很足,这种天气坐在里面很舒坦,直接在桌上扫码下单即可,上菜速度很快。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他家的滑蛋饭很不错,滑蛋牛肉饭39元一份,分量很足,牛肉切得很大一片,差不多有十来片,口感嫩滑,一点也不柴,牛肉味很足。滑蛋凤尾虾仁饭40元一份,里面大约有六七只凤尾虾,个头都很大,肉质新鲜弹牙,上面淋的酱汁很足,从蛋到饭一点也不寡淡,启口浓油赤酱,收口清香舒爽。滑蛋做得很有水平,层厚适中,上润下滑,清鲜可口。米饭颗粒分明,糙爽耐嚼,和滑蛋的嫩滑形成对比强烈,相得益彰!
< class="pgc-img">>港式肠粉14元一份,是不太一样的特色肠粉,普通的肠粉是蒸的时候铺馅料然后堆起来,他们家是卷成了小卷,然后切开,再放上甜酱油、芝麻酱、豉油,里面没有任何蔬菜或肉类夹杂。口感上偏扎实,有点像凉米皮,不像普通肠粉那么软糯,个人感觉更喜欢普通肠粉的那种口感。但他家的酱料还可以,放了超多白芝麻,很香!
< class="pgc-img">>生滚及第粥36元一份,他家所有的粥系列都好喝,吃的时候会提醒放点桌上的胡椒粉,他家的粥是煮得糯糯的,很绵密的那种。里面有猪肝、猪肚、猪肉丸、猪粉肠、猪心等食材,料多到吓人,所有内脏下水都处理得很好,没有一点腥味的。最惊艳的是猪肝,嫩到不行,而且是熟透了的,很进味儿。
< class="pgc-img">>西多士13元一份,一上来就有很重的蛋奶和油香味,感觉应该是放了猪油来煎制了的。上面还放了一片凉的黄油,马上切开吃的话,有冰火两重天的风味!喜甜的还可以浇上桌上配的金黄糖浆一起食用,黄油片很香,不会觉得腻,但是煎法式吐司的部分感觉有点太油腻了,整个盘子都油汪汪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原汁牛腩拌牛筋汁水不是很多,萝卜炖得很酥烂,吸收了牛肉的味道后很好吃,牛腩搭牛筋比较好,牛筋超Q弹,牛腩软嫩多汁,酥烂中还带有嚼劲,但一点也不柴,不会塞牙。沙姜咸鸡腿感觉比较一般,调味很淡,只有酱油的味儿,鸡腿肉是嫩的,不是很喜欢。
者 | 卢奕贝
编辑 | 昝慧昉
在北上广深,茶冰厅正遍地开花。
顾名思义,茶冰厅是冰室与茶餐厅的结合体。冰室也叫冰厅,在粤语里早期说“饮冰”,指的就是去那些售卖红豆冰、多士、公仔面等小食的冷饮店,1950-1960年代在香港流行。后期那些1980年左右流行开的香港茶餐厅,则更偏向针对工薪阶层售卖的客饭套餐类主食。而眼下的茶冰厅既满足了饮品、甜品的需求,也满足了快餐正餐的需求,还覆盖宵夜场景。
已经有许多品牌依靠这种商业模式开始连锁化经营,并崭露头角。
在上海,小龙凤餐室、东发道茶冰厅这类餐厅的门口经常大排长龙。有些品牌甚至吸引了资本的关注。比如,2019年创始于上海的合兴发茶冰室至今已开出了36家门店,近期获得了欧游集团的天使轮投资。
老牌香港餐饮集团也在依靠茶冰厅的模式进行创新。太兴集团从2019年开始将旗下的敏华冰厅引入内地,在广州开出第一家门店时排队的食客需要等候3个小时才能入场。在2020年财报中,太兴称,受益于敏华冰厅的市场表现,其年度收益大增64.7%至4.93亿港元,敏华冰厅也一跃成为集团第二大收入来源。
港式餐饮似乎找到了一条与眼下内地的年轻人好好相处的路。
首先是情怀。无论是合兴发还是敏华冰厅,它们都试图复制香港1970年代的“冰室”风格。合兴发门店里,会1比1复刻上世纪老香港建筑,大大的旺角等香港地名牌随处可见。敏华冰厅则喜欢用香港标志性的霓虹灯牌装点门店,那些你眼下去不了的老牌药房、百货公司,这里随处可见它们的招牌。
复古设计成为标配以外,餐品也是如此。比如敏华冰厅的招牌菜,除常见的菠萝油、鸳鸯奶茶外,还有黯然销魂饭,让你立刻联想起周星驰在电影《食神》里那些几近玄幻地制作叉烧的场景。
有些时候,人们来餐厅并不只是为了吃饭。
电影《古惑仔》或者《阿飞正传》里,港式餐厅的场景从不缺席。它与不停闪烁的霓虹灯、维多利亚港湾,错落密集的摩天大楼一样,是外界所认识的香港。在香港文化辐射力式微的当下,追本溯源式地重现黄金年代,是港式餐厅吸引内地客人的不二法宝——起码对那些有拍照打卡需求的年轻人来说是。
眼下的茶冰厅比以往的茶餐厅也更懂这些年轻人。
合兴发会在传统港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那些一起切开就会爆浆的熔岩菠萝包、洒满阿华田的港式漏奶(即西多士也就是法式吐司的进阶版),也会把避风塘这样的经典港式做法运用到牛蛙身上。配合风格显著的门店设计,这些都是非常适合在小红书、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进行传播营销的举措。
并且相比传统餐饮,茶冰厅的出品仍是能做到标准化的。
据36氪报道,合兴发创始人郑翔天认为其出品更像肯德基模式,即大多数菜品都有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快速出品程序,不依赖主厨。即使在人流量很大的情况下,也能满足需求。在这种高效率的运营模式下,客单价在100元左右的合兴达,目前单店月营收可达200万。如今,拿到融资的合兴发表示,要开启全国性门店扩张。
某种意义上,眼下这类茶冰厅的打法,是踩在内地第一代港式茶餐厅的肩膀上逐渐摸索出来的。
2003年中国内地放开赴港自由行,让一众香港本土餐厅品牌开启了黄金年代。香港当地生意红火之余,不少品牌也试图将触角延伸至内地市场。太兴自2004年开始已进军内地,稍晚的翠华也在2009年便进入内地开店。
但这些茶餐厅在进入内地市场时更趋向于走高档路线。比如,翠华会在门店中增设圆桌与单独包厢。此外,为提升效率,它们开始建立中央厨房制作半成品,冷链配送至各个餐厅,仅需要二次加工就能贩卖。在十几年前,这钟模式让港式连锁茶餐厅区别于其他地方菜餐厅,吸引了大批内地消费者。
但随着资本大量涌入,内地餐饮市场的创新被激活,人们可选择的餐厅太多了,港式茶餐厅逐渐式微。即使如太兴、翠华餐厅为适应内地市场推出了如酸菜鱼、小炒肉套餐等非粤式菜品,它们的业绩自2015年左右后也在持续下滑。
内地餐饮,已经形成了有别于香港本土餐饮的一整套逻辑,这是建立在流量时代、人人由社交平台获取最新资讯的文化基础之上的。而茶冰厅,则是港式餐饮学习适应这个市场的最新一章。
然而,从目前看,茶冰室也已经开始渐趋雷同,无论你去哪家茶冰室,似乎都能吃到爆浆的西多士与叉烧饭,走的也都是统一的1970香港风。在潮流退去后,茶冰室能继续让港式餐饮继续辉煌,或是如香港影视文化般归于寂廖,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