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展中心店入口处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开幕,阿里巴巴也参与到这场盛会当中。10月12日,澎湃新闻记者来到国家会展中心,发现盒马鲜生会员店已经于9月底对外试营业,面积超3000平方米。来自全球的参展嘉宾将在参加进博会的同时,也将近身感受“新零售”的魅力。
记者发现,盒马已经将各种进口生鲜商品和配送服务搬进进博会,包括帝王蟹、波士顿龙虾等生猛活鲜,还带来了首次面世的2.0版的机器人餐厅。
送餐机器人
在进博会结束后,盒马还将为馆内提供外送服务。盒马通过在会展中心设置8个“空投点”,对馆内通过盒马App下单的用户施行定点配送服务。配送同样不设消费门槛,不收取配送费,并且餐饮价格与外部的盒马鲜生会员店保持一致,不会涨价。盒马方面表示,用户在馆内下单后30分钟内就能收到商品,预计纸巾、水、盒饭等需求将较大,盒饭一次性最高产能在2000份以上。
进博会结束后,盒马将在此长期驻扎运营,成为国家会展中心的配套服务设施之一。
盒马收餐机器人将在开幕当天上线
盒马国展中心店分为超市和机器人餐厅两部分。
送餐机器人将菜品直接送到顾客桌前
10月12日,澎湃新闻记者体验了这家盒马2.0版机器人餐厅。顾客在店门口通过支付宝或盒马App通过扫码获得桌号,将个人身份与桌号绑定,入座后扫码进入餐厅点餐页面,40多种菜品引入眼帘,点餐完毕以后,等待送餐机器人送餐即可。除了扫码点餐,顾客也可以在门店现场挑选海鲜,支付后等待由餐厅帮忙加工成菜品,同样会送到对应的桌前。
随后工作人员将新鲜烹饪好的菜品放到机器人的收纳盒中,机器人自动检测菜品放置完成后,接着自动避开轨道上的障碍物,根据路径规划准确地将菜品送到顾客的餐桌前。
在用完餐后,顾客还可以让收餐机器人收取餐盘,只需要按下桌上的一个按钮,收餐机器人就会马上来到桌边,顾客将空盘放进收餐机器人的收纳箱里。这款收餐机器人由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为盒马量身打造,目前还在测试阶段,将在11月5日进博会开幕当天将投入使用。
收餐机器人
据悉,今年2月,盒马在上海南翔开出了第一家机器人餐厅,运营4个月就实现了盈亏平衡。而这家2.0版机器人餐厅,在第一家的基础上做了更新迭代,在智能升级的同时,投入成本大幅降低,远不到南翔机器人餐厅的一半成本。
盒马鲜生高级物流专家刘慜介绍,目前机器人餐厅基本实现30分钟内上菜,传菜最快仅40秒。当送餐机器人电量不足时,它们会自动移动到角落的充电区,自行进行充电。加上收餐机器人的投入使用,2.0版的机器人餐厅旨在提升用户就餐全流程的智能化水平。
据了解,机器人餐厅也支持打包外带。顾客可以选择让工作人员将制作好的菜品放到热自提柜内,之后扫码自助取餐。
此外,盒马机器人餐厅的整套数字化系统,可以实现对每一道菜的每一个加工环节,有助于对加工时长的精准把控,还可追溯到每一道菜的加工人员,在优化出餐速率的同时,用技术保障食品安全。
阿里备战进博会,“双11”晚会在上海举办
从2016年1月在上海金桥开出第一家盒马鲜生会员店至今,盒马已经在全国16个城市开出了87家门店,将过去不常见的俄罗斯帝王蟹、加拿大进口的波士顿龙虾、美国珍宝蟹、英国面包蟹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生鲜美食带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曾经的高档食材由此走入寻常百姓家,极大丰富了国人的消费选择。这次,盒马也将带着这些生猛活鲜参加进博会。
盒马国展中心店内景
盒马鲜生机器人餐厅负责人翁伟介绍,超市既有餐饮外卖、水果、酒水饮料、休闲零食等快消商品,还能看到盒马的各种进口大海鲜商品、正当季的阳澄湖大闸蟹、梭子蟹等海鲜水产。
为了支持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阿里巴巴调动生态圈内企业资源,将博览会的影响力从国展中心延伸到实体零售门店,从专业采购延伸到全民采购。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融入,新零售在提升优化消费者的消费体验的同时,还提高了商家的运营效率。消费体验在购物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机器人餐厅为例,这种体验的升级,将极大地激发消费潜力的释放,进而推动消费的升级。新零售正在成为促进消费升级的新引擎。
此外,阿里巴巴集团每年的盛事——天猫“双11”晚会也在上海举办,举办时间在11月10日。阿里表示,不仅在时间上与进博会无缝衔接,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阿里巴巴同样也在力推大进口战略。
据了解,天猫正在加速海外热门及潜力品牌入驻,扩大海外有正品,高质量的商品丰富度,通过多种类型,多种规模的线上线下联动营销活动,让国内消费者切身感受到国家进口策略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和参与感。
盒马同样也为中国消费者不断“全球寻鲜”。通过越来越多的源头直采,为国内消费者带来吃的消费升级,比如产自挪威的大西洋三文鱼和来自新西兰牧场的鲜牛奶,最快72小时就能从海洋、牧场运到中国,进入到盒马的实体货架和上线到APP。
目前,有占比近4成的进口商品在盒马销售,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高居进口国首位,韩国、法国、德国、泰国也是盒马进口生鲜美食的主要国家。加拿大进口的波士顿龙虾高居单品第一名,菲律宾进口的超甜蕉、俄罗斯帝王蟹、延世牛奶、加拿大珍宝蟹等位列其后。盒马的海外直采团队也将参加进博会,在家门口为中国消费者继续搜罗来自全球的优质生鲜美食。
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无人咖啡店、奶茶店、自动冰激凌站、机器人餐厅,在这些网红新零售场景中,协作机器人已然成为无人售卖店里的主力。
12月2日,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论坛(东莞站)——协作机器人应用场景技术研讨会在莞举行,这也是本届“智博会”中的一场专业论坛活动。
7*24小时提供新零售服务
节卡机器人是一家聚焦于新一代协作机器人本体与智慧工厂创新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论坛现场,节卡机器人副总裁孟小波不仅展示了协作机器人在3C、汽车及零配件、机械加工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还展示了协作机器人在新零售、新商业领域的应用。
孟小波介绍,目前,该公司的协作机器人已经应用在机场、高铁站里的无人咖啡站、奶茶店、餐厅等场景。在这些新零售场景中,机器人可以提供咖啡上下料、酒吧饮品冲调、西餐烹饪等自动化服务。
与传统人工操作不同,机器人在这些新零售场景中的应用,能给消费者带来高科技及新奇的服务体验,颇受年轻人的追捧。从专业角度来看,协作机器人在新零售领域中的应用能发挥协作机器人操作灵活、柔性生产、快速部署、安全不占地等优势。而且,机器人可以7*24小时独立工作,节省了不少人力成本。
协作机器人已走进日常生活
在艾利特机器人市场总监任怡看来,协作机器人是最类人的机器臂,而且最具想象力和开放性。比如,该品牌的机器人已经能够在咖啡中拉出很漂亮的花。从取杯到加料,从按启动按钮到拉花,已经充分体现了协作机器人的柔性。
在新消费、新零售的浪潮下,无人超市、自动售卖机、人脸识别、无感支付等已不再新鲜,艾利特已经注意到新消费、新零售行业中巨大的机器人商机,促使机器人进入更多商业场景。如参与了自动咖啡小站、冰激淋站、奶茶站和无人餐厅的应用开发。在“无人看守”“人机协作”场景中,协作机器人已成主力。除了工业场景,协作机器人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为消费者带来各种新体验。
文字:冯欢
摄影:郑家雄
编辑:贾庆森
<>< class="pgc-img">>丨职业餐饮网 焦逸梦
9月底,盒马的新版机器人餐厅在上海开了!
由机器人收餐、机械臂分拣食材!
据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透露,盒马新版机器人餐厅,已实现日翻台率6次、人均消费100元!
这家机器人餐厅到底有何不一样?跟随职业餐饮网记者,来一探究竟吧!
数字化管理,提升了餐厅整体的效率
顾客进入盒马机器人餐厅,第一个要做的事是,选桌位。
< class="pgc-img">>确定了桌位,传菜机器人才知道应该把菜送到哪儿,就类似于ID的功能,有了这个“ID”才能知晓后厨的菜品制作情况,以及实时监测菜品的运送情况。
这就要说到,那个真正贯穿整个机器人餐厅的重要技术——RFID技术。
这一技术贯穿下单、菜品加工、管理等每个环节。
菜品从下单到粗加工、精加工到热加工,每一个环节(节点)都被系统记录,每一道菜是哪个客户下单,又是哪个厨师加工,它在几点几分的加工节点都是全部透明。
比如,编号001菜由顾客002下单,由厨师003加工,在19点00分,这笔订单已烹制完成,正由004号机器人往顾客002处“送”。
就像淘宝订单一样,顾客可以追溯菜品订单的整个流程,而后厨的工序因为做到了绝对的清晰数字化,人员的工作会既透明又可控。
和传统人工服务的餐厅相比,机器人餐厅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提升高峰时期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将人力从送餐服务中释放出来,让员工从事其它机器暂时无法代替的工作。
机器人,贯穿于餐前、餐中、餐后!
盒马机器人餐厅“Robot.HE”的首要任务是降本提效。
从顾客进入餐厅——选座——落座——点餐——等餐——机器人上菜,这一过程在视频里都有体现。
记者将从餐前、餐中、餐后这三大环节来说。
*餐前:由机械臂操控食材、机器人烹饪;*餐中:由传菜机器人传菜;*餐后:由收餐机器人收餐。
1
餐前
机器人1:机械臂
工作:承接食材—分拣食材—往厨房输送食材
顾客可在机器人餐厅扫码点餐,也可在盒马鲜生超市买完海鲜等食材,让厨房加工,在餐厅用餐。
顾客买完的食材,将由盒马的传送带,送至中央系统。
(盒马鲜生的物流传输系统——空中传送带)
食材到位,机械臂开始分拣,按系统消息,将每份食材按顺序放在一层层的货架上。
机械臂所处的位置是恒温4°的冷库,是食材暂停区,无工作人员。
在用餐高峰期,顾客挑好的食材就被存放在这里,以保存食材新鲜,之后,待顾客就位后,系统会安排机械臂自动将食材取出,送往厨房加工。
(作为食材暂停区的冷库,内设机械臂,自动分拣食材,无工作人员)
2
餐中
机器人2:传菜机器人
工作:传菜
盒马机器人餐厅的最大亮点,当属传菜机器人了。
这套设备,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混合感应技术,实现障碍物识别、躲避、菜品检测。
确保出餐后,传菜机器人的送餐速度在40秒左右内完成。
(盒马机器人餐厅的传菜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盒马机器人餐厅的传菜机器人,颜值更高,科技感更强,还加了灯光,这让菜品看着更有食欲;在智能化水平上也有提升,比如,避障、菜品检测等。)
< class="pgc-img">>(盒马机器人餐厅的传菜机器人正在排队,等候工作人员“放菜”。)
< class="pgc-img">>(盒马机器人餐厅的传菜机器人经由传输轨道,在指定餐桌停下,并转向待用餐的顾客一边。)
传菜机器人,传菜的精准度和速度,远比传统人工高,也节省了不少人工成本。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两个传菜机器人即将在同一位置相遇时,其中一个传菜机器人会给另一个传菜机器人让路,可以说,是非常智能了。
3
餐后
机器人3:收餐机器人
工作:收餐
和传菜一样,收餐也是一个机械重复的工作。
在机器人餐厅,每张桌上有两个按钮,一个是呼叫人工服务,一个是呼叫收餐机器人。
顾客用完餐后,按“呼叫收餐机器人”按钮,收餐机器人就会马上来到桌边,顾客再将空盘放进收餐机器人的收纳箱里即可。
这款收餐机器人由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为盒马量身打造,在盒马新版机器人餐厅首次投入使用。
< class="pgc-img">>一年省掉几十万人工成本,效率还赶超人工
1
减人工:一年少付几十万人工成本
其实,这家盒马新版机器人餐厅实际是2.0版的,位于上海国展中心,是盒马开的第二家机器人餐厅。
盒马第一家机器人餐厅,位于盒马鲜生的上海南翔店,在今年2月开始营业。
经过第一家机器人餐厅长达8个月的打磨,如今,2.0版的机器人餐厅投入成本远不到第一家南翔机器人餐厅的一半。
机器人餐厅的日翻台率为6次,人均消费为100元左右,门店开业4个月就实现了盈亏平衡!
因为少了很多传菜员、收餐员,餐厅的成本降低了不少。
以上海地区为例,一家中等规模的餐厅,一年下来需要花几十万,来支付所有工作人员的工资。
2
提效率:效率提高50%
传菜机器人的送餐速度在40秒左右内完成,而且送餐的精准度要远超过人工。
盒马机器人餐厅还引入了微波蒸、烤和自动化炒菜设备,比传统的设备要快50%。
也就是说,盒马的机器人餐厅因为在各环节把效率提升到了极致,同样是100个座位的餐厅,盒马的机器人餐厅能翻台更快,容纳的顾客也更多。
在探索机器人上,盒马先行一步,实际上,海底捞也一直在准备机械臂和传菜机器人,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小结:
智能化设备是餐饮行业的第一生产力,传菜机器人、收餐机器人、用来分拣食材的机械臂的出现,已经开始真正的减人工、提效率了。
机器人餐厅终于从噱头走向了实用!未来,机器人会在更多的方面,实现降本提效。
餐饮行业真正的机器人餐厅探索,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