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款泰式柠檬茶
凭借“绿油油”的颜值成为新一代网红
也正因为它如此浓绿
不由得让人好奇
这种饮料到底是用什么做的?
就在去年,一批“泰式柠檬茶”被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曝光,就因其绿色大有猫腻,违规添加了人工色素“日落黄”等成分,长期食用有损健康。
3·15前夕,记者收到消费者爆料,对广州本地网红茶饮店调查发现,也存在类似情况,而且问题远不止“违规添加”这么简单。
泰式柠檬茶有多火?
记者在广州天河区、越秀区、荔湾区走访了三十多家茶饮店发现,一半以上都在销售柠檬茶、泰式茶的单品。
来自红餐品牌研究院数据表明,水果茶产品已替代奶茶,成为当下茶饮店的主要品类,在对1000家新式茶饮品牌问卷中,水果茶产品的占比达到约40%,明显高于奶茶31.6%的比例。
一位茶饮店老板表示,水果茶品类中,柠檬茶热度明显高涨,而具有鲜明颜色的“泰绿”(泰国绿茶),正好又丰富了柠檬茶的视觉和风味,一杯“绿水”顿时在网上迅速火起来,成为年轻人微信朋友圈的“新宠”。
但正是泰式柠檬茶如此特别的颜色,引起了一些消费者的警惕,及监管部门的注意。
去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对“泰式茶饮”等网红饮品进行专项抽检时发现,20批次样品中有15批次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日落黄”,检测不合格的15家茶饮单位被立案调查。
同样在去年,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在对243批次“网红饮品”抽样时,也发现4批次产品添加了“日落黄”。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在常用的人工合成着色剂中,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不能在茶饮料中使用。长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色素含量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过敏、腹泻等症状。当摄入量过大、超过肝脏负荷时,会在体内蓄积,对肾脏、肝脏产生一定的伤害。
据了解,因茶饮店多是现场人工制作,“日落黄”等人工色素的用量不能严格把控,为避免引发健康风险,故不允许添加。
“日落黄”超标最高的一杯,月销超5000份
根据消费者爆料,记者选取了广州天河区、荔湾区芳村的5家茶饮店,于3·15前夕展开深入暗访,并购买了4杯泰绿柠檬茶、1杯泰红奶茶,进行“日落黄”成分检测。
对此次暗访购买的5杯茶饮,公证人员进行取样、封存并送检。
结果显示
5杯当中有3杯检测出“日落黄”成分,其中泰红奶茶的“日落黄”含量最高,为51mg/kg,它来自广州天河区体育西横街的一家茶饮店。
记者从外卖平台看到,这家店的泰红奶茶系列为热销款,外卖月售量高达近5000杯。
而在暗访中编号为芳村3店的,店员透露,泰式柠檬茶的颜色之所以这绿,全是原料中的“泰国绿茶”泡出来的,不用添加其他成分。当记者询问,泰国绿茶中是否添加色素等成分?店员表示不置可否。不过随后的送检结果揭开了谜底。在这家芳村3店购买的一杯泰绿柠檬茶,“日落黄”含量为35.798mg/kg。
此次送检的5杯茶饮中,有3杯违规添加。(点击图片可放大看得更清晰↑)
没有招牌的柠檬茶店一杯成本4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暗访中,部分店员直言不讳自家是“山寨品牌店”,记者在外卖平台上也看,消费者吐槽这几家店口味有异、疑似假冒品牌。
其中暗访编号为芳村3店的,外卖平台上店名为“邻里手打柠檬茶”,但根据显示的地址,记者找到的却是一家甜品店。看到店员正在制作柠檬茶,才确认没走错。
店员解释,之所以没挂上柠檬茶店招牌,因为这是一家山寨品牌店,为免纠纷,不挂牌。“2020年、2021年开始,泰式柠檬茶火起来,老板找人花3800元买到真鄰里(现在改名:LINLEE)的泰式柠檬茶配方”,然后通过某宝、某多多电商平台等渠道,购置原料、设备、包装材料,开始在外卖平台开卖茶饮。“从带logo的杯子,到周边产品等,在网上都可以很容易找到全套。”
店员透露,本店一杯泰绿茶,茶加包装材料等成本共计4元,外卖售价为八九元,而正牌品牌的同款柠檬茶售价为18元。店员强调,原料配方不能和正牌一样,否则亏死,用的是口味接近的更便宜的原料,“我们卖得便宜才能竞争过其他店,吸引人来喝。”
对此,已于2021年6月2日改为英文名LINLEE的企业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饱受山寨店的困扰,我们已更名为英文名LINLEE,不再使用“鄰里”这一旧名,公司委托律师对品牌进行全面保护,现在已有约50起侵权在诉讼中。
山寨成新茶饮行业五大典型问题之一
实际上,饱受山寨困扰的不止LINLEE这一家。
山寨与正牌店柠檬茶,有多少消费者能分得清?
上个月,有媒体就报道了“网红奶茶始祖鹿角巷花1个亿打假7000家山寨店”的新闻,受到多方关注。
数据报告NCBD(餐宝典)的《2020—2021中式新茶饮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新茶饮行业的五大典型问题之一,就是假店(山寨)横行。
茶饮第一品牌“喜茶”,创立初期叫“皇茶”,但因为当时“皇茶”的商标迟迟注册不下来,市场中涌出大量山寨店。最后,创始人聂云宸不得已,花70万元高价购买了“喜茶”商标,将“皇茶”更名为“喜茶”。
去年,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管局通过摸排,发现市内有21家奶茶店在外卖平台销售假冒“COCO都可”奶茶,在店招和奶茶杯上突出使用“COCO”字样等行为。
可以说,只要是叫得上名字的茶饮品牌,都遭遇过“李鬼”。
为赚快钱的山寨店,食品问题尤其突出。
广东法丞汇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胡桂芬律师:
柠檬茶添加日落黄,显然违反了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消费者健康如果因此受到损害,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索赔,还可以拨打12315进行举报。
来源: 大洋网
天(17日)
知名奶茶店鹿角巷
回应7000多家山寨店
的消息冲上热搜
据《央视财经》报道
喜欢喝奶茶的赵羽
梦想开一家自己的奶茶店
2018年9月的一天
她点击了一个品牌加盟的弹窗
留下了联系方式
立刻有客服人员联系她
随后
赵羽交了30多万元加盟费
又投资了60多万元
开了一家奶茶店
但奶茶的口味却被很多顾客质疑
客流量也因此越来越少
一年多后
赵羽赔了130多万
2019年12月底
赵羽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被告知自己和7000多个加盟商
一样被骗了,开的是“假店”
赵羽懵了
直到去了正规品牌方公司
看了商标注册证
并品尝了产品后
才确定自己是真的被骗了
随后
赵羽更换了设备和原材料
店铺的经营也扭亏为盈
正规茶饮品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7年初开了第一家店后
品牌方在当年的9月份开始
申请注册餐饮服务类商标
在这期间山寨门店的开店速度
远远大于正版店铺
“最夸张的时候
只有114家直营店
假的店有7000多家
当取得商标以后
进行一个打假和拆除招牌的行动
经济成本
就达到了一个亿左右”
据了解,商标共有45大类,需要分类别进行注册和保护。
这家茶饮品牌企业介绍:
一开始,他们只注册了第43类餐饮服务商标,而忽略了第30类方便食品与第32类啤酒饮料的注册,导致在清理了7000多家山寨门店后,市场上却又出现了大量的山寨冲泡类奶茶。
△2021年3月12日,江苏宿迁一家超市货架上的鹿角巷奶茶
某奶茶品牌法务部经理 金文博:
这些冲泡类的产品一般都在超市里面,维权的过程跟门店类其实是相似的。诉讼维权的时间周期基本上是在半年到一年之间。
△2022年2月17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凯德精品购物中心的一家鹿角巷店已经停止营业
17日
奶茶品牌鹿角巷
官方微博发布声明:
由于品牌来自中国台湾,对大陆商标注册细则不详,在商标注册过程中让假店钻了法律空子,导致喜爱我们品牌的消费者喝到假鹿角巷,并造成市场混乱,对此我们深表歉意。
有网友表示
自己朋友也有过加盟被骗的经历
更多网友则表示
自己喝到过假的
还有部分网友反应
“假的都敢开在真的旁边”
很多地方都出现过
不少网友发出灵魂拷问:
“我到底有没有喝过真的鹿角巷?!”
也有很多网友见怪不怪了
各个品牌的山寨版都很常见
目前
鹿角巷官方已经明确给出
大陆地区所有正版店地址
上海居然
一!家!都!没!有!
△直辖市都会列出具体区域,参照北京市、天津市,但是上海市后面是空的
曾经
满大街的鹿角巷奶茶店
你又喝过多少呢
△2019年4月,上海某商场内的鹿角巷奶茶店
△2019年3月,青岛金狮广场的“鹿角巷”奶茶门店生意兴隆,然而查询鹿角巷提供的正版门店名单,这家并不在其中
现在再去大众点评网上搜
只剩下港汇恒隆广场里
可疑的一家门店了
里面营业时间、电话信息全无
不知是听到风声、匆匆离场
还是正牌入驻、但尚未开业
你喝过盗版奶茶吗?
添加评论来说说↓
综合:央视财经、《新闻夜线》、@TheAlley鹿角巷、网友评论等
来源: 东方网
<>年来,像鹿角巷、喜茶、贡茶、奈雪的茶等一系列奶茶品牌大火,我们总能看到位于城市CBD或大商场的网红奶茶店总是排起长龙般的队伍,顾客拿到饮品的第一件事就是拍照打卡,由此可见这些奶茶店的火热程度。
< class="pgc-img">>据北青报报道,近日,有网友反映不少电商平台上有卖家公然出售企业奶茶配方的全套资料,包括鹿角巷、喜茶、一点点、奈雪的茶等时兴的网红奶茶品牌。
< class="pgc-img">某网购平台上卖家打出的广告
>店家宣称网售奶茶配方系内部资料,不仅包括文字版奶茶制作方法,还附有视频以及员工手册、管理制度等。全套下来不到50元,还能享受1对1指导。
网传配方真假存疑
北青报记者咨询了一家奶茶品牌招商部的工作人员,对方称公司不会在网上售卖配方资料,网售的配方真假、来源渠道存疑。记者通过多家对比,发现了不同店铺出售的各品牌奶茶内部配方资料封皮基本相同,内容也雷同。
< class="pgc-img">卖家出售的资料,真假存疑
>小编认为做奶茶核心还是食材,即使配方再精准,制作出的味道也很难以一模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