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讯(记者王萍)近日费大厨北京首店开始试营业。6月23日,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进入北京市场的同时,费大厨还分别在上海、深圳和长沙地区共开设了6家新店,加速在全国市场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费大厨创建于“中国正宗小炒之乡”湖南衡阳,原名为同新餐饮。2016年,费大厨品牌全面升级,创新辣椒炒肉带火上桌。2017年,同新餐饮正式更名为费大厨辣椒炒肉,将辣椒炒肉作为品牌的主推产品。2019年至2020年,费大厨分别荣获“长沙地标美食名片”与“全国小炒肉大王”荣誉称号。目前,费大厨共有60余家门店,分布于上海、深圳和湖南。品牌采用直营模式。
据介绍,费大厨一年销售辣椒炒肉达239万份,且“坚持只用大厨炒”。费大厨方面称,因为品牌基因是大厨,所以费大厨一直以来坚持以大厨为本,培养了多位湘菜大师和湘菜名师。“费大厨的‘辣椒炒肉’必须由最资深的大厨现炒。费大厨内部对大厨设有严格的培养体系和晋升体系,内部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炒肉大学’,内部评选的‘金牌大厨’很多都能通过‘湘菜名师’的考评。”
根据费大厨官网,该品牌于2018年1月落户深圳,2021年6月开出上海首店。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此番北京首店开出的同时,费大厨还分别在上海、深圳和长沙共开设了6家新门店,其中上海1家、深圳2家、长沙3家。
业内人士认为,费大厨选址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原因在于当地消费者接受程度高,同时显示出品牌正在加速全国市场布局,而作为区域性餐饮品牌,也可以借机建设品牌形象及用户心智。
编辑 王琳
校对 柳宝庆
<>< class="pgc-img">>丨职业餐饮网 焦逸梦
什么火做什么,是餐饮人做生意的常态!
但有个人却向内求,从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出发,愣是把一道普普通通的家常菜,做成了全国知名的“大菜”。
它就是费大厨辣椒炒肉,一道辣椒炒肉,卖出了50元的价格,年销售量在100万份以上!
如今,它已连续两年登上大众点评长沙必吃菜第一的位置,开出了36家直营店!
近日,职业餐饮网在长沙出差期间,就专访了费大厨辣椒炒肉的创始人费良慧,一起来看看它的品牌经营秘籍吧。
一
聚焦辣椒炒肉,从价格战中突围
费良慧,一位来自衡阳的80后小伙,江湖人称“费大厨”,从小便跟着当厨师的父亲学做菜,在他心中,辣椒炒肉代表了与父亲弥足珍贵的相处时光和独一无二的家乡情怀。
长大后,费良慧将这份情怀变成了事业,他先后创立了“原汁原味”“渔家故事”“布衣食代”等品牌,均把辣椒炒肉作为店内主打招牌。
2017年,费良慧把经营多年的连锁品牌“同新餐饮”更名为“费大厨辣椒炒肉”,并亲自出镜当代言人为品牌宣传背书。
费良慧1996年进入厨师行业,2003年开始创业,在费大厨之前,曾先后开了4个主打湘菜的餐饮品牌,都曾做到过区域第一,但2014年长沙的餐饮环境发生了变化,餐饮进入了低价竞争的价格战中,一道辣椒炒肉,“今天你卖3块,明天我卖5块”,当时费良慧做的正餐品牌被逼到了人均30元。
“这样继续下去肯定不行,那我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什么赚钱就做什么,餐饮人都这么干,那我能不能做一个长久的餐饮事业,代代相传呢!”费良慧不断地问自己。
一、选辣椒炒肉为招牌,刚需高频
费良慧开始思考,自己最擅长什么?什么最能代表湘菜?店里点击率最高的菜品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辣椒炒肉。
从做厨师到自己开餐厅,自己炒的辣椒炒肉点单率一直名列前茅,有时一年研发上百道菜,但辣椒炒肉一直存在。
而且辣椒炒肉是湘菜的代表,是湖南家喻户晓的一道菜,每餐都可以吃,每家都可以吃,受众群很广:顾客去店里吃饭,会说来个辣椒炒肉!人们聚餐,也会点个辣椒炒肉喝下酒!
费良慧以“唤醒湖南招牌菜”为初心,决定将辣椒炒肉定为餐厅招牌菜。
辣椒炒肉是有根的菜品,就像面条、米饭存在了几千年一样,辣椒炒肉在湖南,也存活了很多年,所以它的生命周期也可以很长。
二、聚焦辣椒炒肉,全方位升级为爆品
当时,长沙大大小小的餐饮店都卖湘菜,既卖辣椒炒肉、又卖小龙虾、又卖腊肉,都是大而全的模式;
这证明了湘菜市场很大,但都是大而全的模式,可湘菜馆的同质化也很严重,怎么突破呢?
费良慧想到,定位为湘菜馆,但聚焦辣椒炒肉,进行整体升级:
1、品牌名上:从同新餐饮到费大厨辣椒炒肉
以前的费大厨叫同新餐饮,从今天的爆款思维看,以前的名字很难给人留下印象,所以即便同新餐饮已开了10几家直营店了,依旧在一夜之间集体改了名。
而费大厨辣椒炒肉,是品牌名+品类的方式,一看门头,哦卖辣椒炒肉的,是顾客认知里的东西,也很容易被吸引进店。
< class="pgc-img">>
2、产品上:一份辣椒炒肉卖50元,年卖100万份
要知道,打价格战只会让一个行业走下坡路,当时的费大厨辣椒炒肉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所以当别人的辣椒炒肉还在卖10几元一份时,它一份就敢卖50元,而且年卖100万份!
1)食材上:精选辣椒、肉,进行明档展示
辣椒炒肉有2个主食材,一个是辣椒,一个是肉。
在测试了20多种辣椒后,费大厨才选择了一款叫螺丝线椒的辣椒,并且在合适的季节去采购,因为那个时候的辣椒最好吃;在猪肉上,费大厨选择的是几十元一斤的湖南优质土猪肉,6小时左右抵达餐厅,小锅现炒,绝不隔夜。
并且,主食材辣椒和肉都是明档展示的,猪肉是现切现加工的,一排排辣椒筐、蒜筐排列着,新鲜看得见,更能体现辣椒炒肉的主菜地位。
2)出品上:首创炉火加热,让辣椒炒肉保温
传统的辣椒炒肉都是装在盘子里的,但弊端就是上桌15分钟就凉了,口感就不好吃了。
所以,费大厨就在辣椒炒肉的底部放了一个小炉子,下有火加热,盘中汤汁微沸,菜品一直保持温热,这样口感就比较好。
3)人员上:明档操作,设专门的厨师炒招牌菜
费大厨的定位是主打以辣椒炒肉为招牌的湘菜,所以,它并不是只有辣椒炒肉这一个爆款,它有几十种菜品,都是10年以上的成熟菜系。
但怎么更好地保证招牌菜的质量和地位呢?
那就是费大厨设专门的厨师炒制这道菜,从辣椒、肉的切配,到炒制,都由这名专门的厨师操作。
正是派专人做主菜,这道辣椒炒肉才能不断精益求精,比如现在的辣椒炒肉里就加入 一种口感略脆的菌,口味更丰富。
4)吃法上:肉汁拌米饭吃,下饭
前文提到,费大厨的辣椒炒肉上桌时用炉火加热,所以它的汤汁和菜一直都是温热的。
这个时候,服务员会端来一个电饭煲,并专门介绍辣椒炒肉这道菜的主要食材和品牌基因,以及吃法,将热乎乎的米饭从电饭煲里现盛出来,再添上温热的肉汁形成独有的肉汁拌饭。
一套流程下来,顾客闻到、看到并吃到了辣椒炒肉,这样,对招牌菜的印象一定是深刻的。
3、环境上:把辣椒色——深绿色,作为主色调
经过以上种种环节,辣椒炒肉的招牌地位已经很清楚了吧!但费大厨还没停止。
它的品牌主色调,采用了与辣椒颜色一致的深绿色做主色调,甚至于它的辣椒炒肉的小火炉都是绿色的!这样,就可以全方位让辣椒炒肉占据顾客心智。
没想到费大厨辣椒炒肉,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
就像现在没几个人身边没有做餐饮的朋友一样,餐饮业内人士的认可,带动了全国很多人的消费热情,从明星大V到老百姓很多人都去打卡,费大厨火了。
二
做湖南人的生意,开36家直营店
但现在很多的网红餐厅,都是短时间内爆红然后死掉,所以,火容易,长久坚持下去却很难!那费大厨又是怎么坚持下去的呢?
除了前文提到的,费大厨本身选的就是生命周期比较长的湘菜之外,更重要的是,费大厨始终知道自己的市场在哪儿。
1、做湖南人的生意,出湘后首站为深圳
知道自己的市场在哪儿,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这样才不会盲目扩张、随意配置餐企的各种有效资源。
比如,为什么麦肯的资金实力那么强大,一年却仅保持100家店的扩张速度呢?为什么麦肯并没有进入全国的所有省会城市呢?
众所周知,星巴克是围绕写字楼开店,但也不是见一个写字楼就开?
为什么呢?因为纵然麦肯、星巴克有开店的能力,但有些城市、有些地段的收入水平、消费能力没达到,开了也是白开。
费大厨也是如此,它是湖南土生土长的品牌,生在湖南、长在湖南、火也是在湖南,它很清楚,它做得就是湖南人的生意。
它的选址原则也很简单,在湖南人集聚的地方开店即可。所以费大厨走出湖南的首站就是深圳,因为深圳外来人口1200万,湖南人就有350万,占了30%的比例。所以,费大厨进入深圳的首家门店在2019年荣登大众点评必吃榜餐厅。
2、36家店全部坚持大厨现炒
现在,没有中央厨房的中餐已经不多了,而费大厨还在坚持大厨手工现做,还是36家店全部坚持,这实属难得。
费良慧说,“没有标准化,就可以发挥每个大厨的灵感。就像汉堡可能过了10年口味还是一样的,但辣椒炒肉会不断升级迭代,这就是中餐最吸引人的地方!”
当然费大厨坚持大厨现炒,自然也绕不过中餐依赖大厨的千古难题,大厨难培养,为此,费大厨建立了自己的炒肉大学,一步一步培养人才,稳步前进!
小结:
费良慧说,“餐饮,可以把一个平凡的人变得不平凡。”
当下餐饮行业一方便各种新模式、新玩儿法层出不穷,一方面也有大量餐厅倒闭,其实,回归餐饮本质,一道简简单单的家常菜,也能做成大事业!
>菜品牌费大厨入京,朝阳大悦城首店开业已10日有余,消费者热情高涨,门店客流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据悉,自6月18日悄然开始试营业后,在未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该品牌于前三日便已登顶北京湘菜热门榜,试营业第五天更是成为北京全美食热门榜第一名。
不过,火爆背后,蓝鲸财经记者注意到,截至6月30日,费大厨大众点评星级评分近日却在悄然下跌,最低时曾跌破3星。从热门品牌到低分店铺,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湘品牌费大厨来京水土不服?还是另有原因?
费大厨因排位时长惹争议,店铺评分跌破3星
据了解,费大厨是湖南本土湘菜头部品牌,诞生于2003年,原名同新餐饮,后于2016年正式更名费大厨辣椒炒肉,并将特色湘菜“辣椒炒肉”作为品牌主推产品。
2017年以来,费大厨坚持以直营模式布局全国,扩张步伐以稳为主,并未太快,出湘后仅在深圳和上海两地开拓新店,而本次的北京首店,则是该品牌北上的第一站。
不过,日前,蓝鲸财经记者浏览该店铺大众点评首页时,却发现星级评分已出现连日下跌趋势,最低时甚至不足3星。究其原因,是门店产品口味问题,入京出现了不适应情况?非也。在费大厨差评区,蓝鲸财经记者发现,针对产品口味的评价尚可,反而大部分投诉问题集中在门店排队时间过长,或是部分消费者到店却取不了号等方面。
事实上,费大厨开业后,火爆现象一直持续。蓝鲸财经记者曾前往就餐,但中午十一点进行取号时,却发现当日午间排位号已被取完。次日,记者上午十点半前去,顺利取到号,但仍旧等待至十二点半之后。
在等候过程中,蓝鲸财经记者从其他顾客口中了解到,不少人是受到线上安利或朋友推荐后,特意从海淀、东城等地区前来朝悦门店体验,这其中,若未能拿到第一批号,则需要排队等候,有一部分等位时长甚至在2-4个小时。
“我之前在长沙吃过费大厨,觉得味道不错,所以这次北京开业就过来了,但确实没有想到会有排队这么久的情况,在长沙其实还好,有排队,但不至于这么夸张,可能因为是首家店吧,大家都过来(品尝)了。”一旁等候的刘女士如是说到。
不仅如此,蓝鲸财经记者还从店员口中得知,几日前,费大厨门店前曾因等候人数过多,不得已引来商场安保和执法大队前来疏散。甚至,有顾客反馈,出现了黄牛倒卖费大厨等位小票以及外卖平台上有高价代购的现象。对此,费大厨曾发布公告,称拒绝黄牛和高价代购,请各位顾客不要花冤枉钱。
而上述火爆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让消费者的用餐体验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也让费大厨陷入“饥饿营销”的质疑声中。
“这次火爆现象也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之前因为疫情防控要求,担心人流过多,所以没有敢大肆宣传,但北京顾客确实特别热情,前来支持费大厨,这让我们很感动,同时也在反思不足之处。”针对上述质疑,费大厨大悦城店店长向蓝鲸财经记者坦言:“品牌初入一个城市肯定是希望做好口碑,饥饿营销只会伤害顾客对我们的信任,所以我们不会去这样做。”
店铺火爆背后,多重因素影响用餐体验
从目前来看,费大厨门店大排长队的确是客观事实,若非饥饿营销,那么原因何在?
在业内人士看来,首先与湘菜本身的火热有关。
“如今国内吃辣人群已经达到了6.8个亿,在整个中国重口味人群不断扩容之下,大家对于川湘菜在内网红餐饮品牌的尝试意愿也更高。”在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费大厨是湘菜中的一个著名品牌,也是长沙市委市政府主推的一个品牌,同时纳入了城市名片工程,已有一定品牌效应,因此,费大厨在异地拓展时,相对来说能拥有一定的热度和口碑。
除此之外,也受到疫情防控要求之下,餐饮门店的接纳空间有所控制影响。蓝鲸财经记者从店员口中了解到,在配合防疫情况下,费大厨北京首店店内总桌数为25桌、86个餐位,堂食平均翻台时长为55分钟,因此,在午、晚市的营业时间内,店内最多可接待的号数分别为120个、140个。与此同时,据介绍,费大厨的“辣椒炒肉”必须由最资深的大厨现炒,保证口感,所以中午会需要闭餐做准备工作。
最后,不可否认,费大厨自身确实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业内人士表示,在异地拓店的情况下,费大厨对于客流情况的预判不足,导致出现超预期的等位情况,以及部分服务方面的问题。
对此,费大厨方面向记者表示,公司也已注意到上述问题,目前正尽量同步门店等位相关信息,避免消费者空跑一趟。同时,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已安排第二批工作人员从长沙抵京,当前正在办理健康证,等待上岗。
对于费大厨的火热,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曾指出,现在消费者很关注新奇的体验,尤其是小红书等线上平台的兴起,让消费者接收信息的渠道变多,所以新品牌的进入会有一定关注度。就费大厨而言,其在湖南本地已经有一定知名度后才进入北京,又是作为北方市场的首家店,关注度会更高一些,消费者出于对品牌和产品的好奇,也会自发前去打卡体验、主动进行社群式的传播。
不过,赖阳也提及,对于这类企业,更多要考虑的是,如何保持品牌热度,避免消费者出现一次性体验的情况。
“若消费者体验后,反馈的口碑确实很好,那么靠口碑传播也能使热度持续相当长时间,从而支持企业开拓新店。但如果消费者体验后觉得不过如此,那么流量来的快去的也快,消费者留不住,企业生命力有限,也不益于品牌的打造。”赖阳称。
基于此,赖阳也给出了两点建议,首先是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尤其是对于连锁化的特色品牌来说,无论在哪里开店,都需要保持同样的口味和品质,才有益于口碑的持续打造。“这对于餐饮企业在供应链的把控和标准化的设定上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能将菜品制作流程规范化、标准化,那么门店的产出效率也能相应提高,口感一致性也会得到保证。”
其次是找准品牌特色,打出差异化,形成领先优势。“餐饮市场同质化情况明显,湘菜体系也是如此,所以差异化竞争不容小觑,这对餐饮品牌在特色的保持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让其在研发上有更多投入。例如花时间、花人力、花资金去研究餐品的口味,同时找到相应的技术来保持这种口味,在此基础上去考虑是否有更好更专业的设备去进行品控,解放部分人力、提升服务效率等等。”赖阳称。
朱丹蓬也曾指出,对于费大厨来说,从地方品牌成为全国品牌的过程中,还将面临不少挑战,例如如何完善自身供应链、保持口味的稳定性、产品的创新频率以及服务体系的升级等,都是其下一步要面对跟解决的问题。
“但整体来说,对于湘菜的全国化,我们还是持乐观态度。”朱丹蓬如是说。
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北京餐饮市场潜力可期
事实上,就北京餐饮市场而言,不久前刚经历过一波“小掉血”。
据悉,5月份以来,北京疫情几次来袭,堂食被按下暂停键,又恰逢上半年最后两个节假日,餐饮企业收入骤减。直至6月6日起,北京市餐饮经营单位逐步开放堂食服务,历时36天,餐饮业才总算苦尽甘来。
不过,据蓝鲸财经记者观察,堂食恢复初期并未出现报复性消费情况,在可供就餐的空间内,不少店铺满座率并不高。
彼时,在媒体报道中,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曾提到,疫情对国内消费者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消费者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储蓄,缩减了消费。另外,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消费。
不过,在他看来,随着疫情逐渐平稳,国内经济会进入新的周期,虽然(经济)想要恢复到疫情之前可能会有一个长时间周期,但一些城市推出餐饮外摆措施,可逐渐恢复消费者的信心,因为餐饮外摆的这种烟火气场景,可对人民的情绪、心理产生积极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餐饮企业也在积极“自救”,不断求变以缩短恢复周期。
现如今,费大厨的火热情况也侧面反映出北京餐饮市场正逐渐恢复消费力。一位餐饮从业者表示:“前期反复的疫情曾给了北京地区餐饮企业一记重击,但如今来看,随着疫情防控工作成效逐渐显现,人们信心提升,消费意愿也在逐渐增强,费大厨等餐饮品牌在京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也释放出积极信号,意味着北京餐饮市场‘回血’指日可待。”
本文源自蓝鲸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