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宁夏日报】
民以食为天。不论是电瓶车上载满的外卖、当代“打工人”的标配咖啡+奶茶,还是“香”飘海内外的火锅、快餐……令人着迷的“舌尖”美食离不开一个字——“吃”。
吃,看似事小,却也实力了得。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餐饮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随着餐饮住宿等接触型、聚集型消费较快回暖,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堂食暂停、流水大减、成本上涨……多重压力一度让这个最能体现人间烟火气的行业在疫情期间遭遇困境:从2019年的4.67万亿元到2023年的5.29万亿元,餐饮收入几经波动。
餐饮业如何“挺”过来?怎样“焕”新颜?
从烘焙、茶饮、预制菜到远程选餐、在线下单;从低脂、轻食到“餐饮+旅游”“餐饮+展演”“餐饮+IP”……多变的环境下,创新的步伐不变,老百姓的美味“清单”在多元业态、智能服务、健康品类和更具创意中质感十足。
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不少省份烘焙、茶饮等新兴业态的门店营收均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
在这个以个体工商户为主力军的行业里,万千经营主体的携手前行支撑中国餐饮业迎来又一个春天。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注册餐饮单位超410万家,个体工商户占比超八成。
餐饮业一头连着“嘴巴”,一头连着“泥巴”,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里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
一块馍、一碗面、一盘菜……伴随田间地头的农副产品进城、入店、上桌,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好日子“火”起来。
餐饮业能够激发多少就业活力?
以一家餐厅为例,除了厨师、服务员,还涉及采购、运输、市场营销、策划、菜品研发等多个工种。报告显示,平均每10平方米餐厅营业面积就可以解决一个就业岗位。我国餐饮业直接就业人员已近3000万。
餐饮业的撬动力有多大?
上承原料供应、农业发展,下接社会就业、内需消费。2023年,餐饮业带动农副食材、食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约2万亿元营收,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
有人说,世间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饮食是生活必需,也是文化传承。经历风雨,让我们对饮食文化有了更深的共情。
鲁、川、粤、苏、闽、浙、湘、徽八大菜系,麻、辣、咸、鲜、香、甜应有尽有,螺蛳粉、功夫茶、潮州菜、沙县小吃等国潮美食名片……丰富多元的餐饮文化流露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一道道中华料理、一款款融合菜肴吃出了人气,也提振了消费。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024年上半年,餐饮人的日子不好过。相关数据显示,离场企业的数量几乎与新入局的一样多。
头部品牌的客单价下降,价格战蔓延至整个行业,降本增效成为每个企业的必修课。而在价格战之后,最终比的还是企业的综合实力。
增收不增利,价格战重塑价格带
“我们今年是一边开店,一边关店。今年上半年流水不少,但是‘光打雷不下雨’,利润在下降,所以我们会调整一些过去的打法。因为环境的变化,我们把今年的开店计划也调整了。”谈及今年上半年的行业情况,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在抖音平台表示。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到134.6万家,而注销、吊销量也达到惊人的105.6万家(吊销:10471家、注销:1045678家)。
中国烹饪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餐饮市场呈现恢复态势,但与此同时,餐饮行业出现了收入增长利润却不增长的现象。中国烹饪协会分析称,价格战、同质化竞争和成本压力的不断加剧,是造成目前餐饮行业“增收不增利”现象的几大因素。
当然,众多企业还是在这场“大浪淘沙”的筛选中活下来了。在这些活下来的企业中,价格战、折扣活动已经成为常态。
九毛九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最新营运数据显示,太二(中国内地门店)及怂火锅的顾客人均消费环比下降,三大主要品牌的日均销售额也有不同程度的同比下跌。
九毛九表示,2024年第二季度,太二(中国内地门店)及怂火锅的顾客人均消费下降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品牌调整发展策略从而调整菜单结构及菜品价格所致。此外,推广活动增加,以及位于低线城市的太二餐厅比例较高,也导致太二在中国内地的顾客人均消费下降。
整体来看,九毛九旗下品牌的菜品价格下调了。今年6月,怂火锅进行了新一轮菜品和价格调整,门店外贴出“认怂公告”称:“锅底8元起、荤菜9.9元起、素菜6.6元起、焖饭6元任吃”。
九毛九的数据或许是行业的缩影,今年以来,众多品牌加入了价格战。今年6月,和府捞面宣布价格下调约30%,主流产品价格带调整至16元~29元。5月中旬,呷哺呷哺对外上线新菜单,单人套餐及双人套餐的价格全面下调。巴奴火锅在今年上半年也通过会员权益回馈将高客单价进行了调整,逐渐撕掉“贵”的标签。海底捞旗下“小嗨火锅”则推出了49元单人套餐,锅底9.9元起。甚至还有部分米其林餐厅都在本地生活平台投放优惠券,推动餐饮行业高性价比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头部餐饮企业拥有供应链优势、规模优势,在采购方面有着较大的议价权,所以在打价格战方面,它们并不吃力。在行业整体低迷的时候,降价是建立护城河的重要方式。
广东省食安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2024年行业消费的意愿和消费的能力是持续下探的,在此背景下,品牌如果要保持整体的体量和核心竞争力,在价格方面的调整是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也符合消费端对于高性价比的核心诉求。虽然不少头部企业整体的利润率在下降,但其实这也是行业洗牌的过程,至少从长期来看餐饮消费的红利还是客观存在的。
降本后还需增效
若要“增利”,降本增效成为每个企业的必修课。
第一财经记者从呷哺集团相关人士了解到,依赖供应链降本和调整菜单等措施,使得旗下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在降价10%的前提下还能保持利润稳定。
呷哺集团的降本工作从供应链下手,细抠每个商品的价格。集团采购部设定了全品类成本节降目标,分析哪些商品有节降空间,并根据这一目标与每个供应商、就每个SKU的成本节降进行谈判。同时,采购人员通过持续不断的市场调查、询价调研掌握了肉类和蔬菜价格行情,以此为基础与供应商的报价进行比较,必要时进行议价,确保采购价格不脱离市场行情,并始终具有优势。
此外,呷哺集团还新设立了供应链规划部。以前订货和库存是由不同职能模块分散管理,现在的供应链规划部相当于一个“中央控制塔”,将所有订单职能统一。部门成立后达到了不断缩短库存周转天数、释放库存资金占压、快速提升资金周转效率的效果。
对于如何降低成本又保障质量,巴奴供应链负责人则表示,巴奴选择与蔬菜生产基地建立合作关系,直接从源头获取食材,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另外,巴奴积极参与助农项目,支持当地农业发展,这也确保了食材供应的稳定性和成本效益。
第一财经记者还了解到,降本不只是餐饮企业供应链部门的工作。部分企业的开发部也会与物业进行租金谈判,希望通过重新装修、续租等方式,与物业方达成更长期的合作来换取租金的支持等。
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价格的搏杀都只是表象,有产品力才是最终获胜的关键。降本后,如何增效也是极其重要的。
“价格战是躲不过去的,尤其现在是存量市场。如果有强大的供应链和中央厨房,抗压能力会强一点。不过,想要在价格战中活下来,必须做出差异化,挤在一个死胡同里面是没有出路的。”汪国玉在其抖音账号上表示。
食品与餐饮产业经营者陈小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几乎每个食品饮料的子行业都经历过价格战,基本上会进行一到两年,若想要破局,不能仅仅推出低价产品,建议品牌推出新产品参加价格战,这样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前提下,还能通过产品创新吸引顾客。
他还认为,价格战在短期内可能会吸引顾客,增加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它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下降,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价格战往往伴随着成本压缩,这可能会牺牲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品牌声誉。因此,餐饮行业应该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譬如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创新和差异化、增强顾客体验、多渠道经营等。
而在价格战之后,朱丹蓬也认为,企业首先比拼的是供应链的完整度,第二是品质,第三是产品创新,第四个是服务体系,第五是客户黏性。也就是说,最终比的还是品牌的综合实力。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民日报北京2月14日电 (记者林丽鹂)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同比上升20.4%;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356亿元,同比上升20.9%。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说:“2023年餐饮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增速领跑其他类型。”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分析,2023年,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各地积极开展文旅、展演等活动,推动餐饮市场的快速回升,发展信心进一步恢复。纵观2023年全年,1—2月份餐饮市场复苏回暖,3月份以后餐饮收入增幅始终保持两位数,其中二、四季度表现尤为亮眼,餐饮收入增幅分别达到31.7%、24.3%。
2023年,我国餐饮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行业快速复苏。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餐饮市场快速复苏,节假日期间迎来餐饮消费小高峰。
营养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不少餐饮企业积极践行“减油”“减盐”“减糖”等营养健康理念,推出健康饮食菜单。
数字化趋势明显。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已成为餐饮企业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重要支撑。一些餐饮企业深耕线上线下“双主场”,挖掘餐饮消费潜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5日 01 版)
编辑:束孟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