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资本是企业和企业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推手;但也有时候,资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吞噬企业家。
作者:享受周末的侦探君
来源:金融街侦探
近日,陈伟星通过“区块链圈大佬”的标签强势归来,俨然新经济的代表,一洗创办快的出局的过往。
和“创投金喷壶”朱啸虎怼的不亦乐乎,两者的知名度随着一浪一浪的互怼怼出新高度。
一个再三拜托,“千万别拉我进三点钟群”,一个在三点种群内大呼“区块链泡沫能有股市高?”。
两个就到底“谁割了韭菜”撕得“兴高采烈”。瓜农们吃瓜吃得不亦乐乎。
在币圈的高调出场,陈伟星一下成为炙手可热的区块链明星,而快的创始人的title似乎已经成为了遥远的过往……
还是在那个“古典互联网时代”的2014年12月,快的融资8亿美元,滴滴融资7亿美元。双方上演了一场激烈的烧钱大战。最终以滴滴与快的合并收尾,陈伟星的团队先是联席,后来逐渐“被”过渡出局。
陈伟星出局也曾经引来外界的一阵唏嘘。也被视为资本残酷的一种表现。
像陈伟星这样把公司当孩子养,辛辛苦苦把企业拉扯大,最后却被出局的创始人,说起来也不少。
那这些创始人出局都做了什么呢?侦探君找几个大佬级别的给瓜农们“品味品味”。
1
与资本的联姻,最后又出局的,俏江南张兰算一个。
张兰靠着在加拿大餐馆每天16个小时的辛苦打工攒下了2万美元的原始资金。
回国后,开始了她的餐饮之旅。
从阿兰餐厅到投资3亿,一把椅子都要18万元的兰会所,七年间,俏江南打上了中高端餐饮的烙印,在全国开出数十家分店。
2008年,张兰想借助资本发展却反被资本所伤。
在引入鼎晖创投时,张兰与其签订了所谓的对赌协议,即俏江南无法按约上市,鼎晖有权以回购方式退出俏江南。
也是这一条在俏江南资金紧张之时使张兰先丧失公司出售权,后CVC接盘后,又触发清算协议,张兰直接变成了持股百分之十几的小股东。
2017年张兰的儿子汪小菲发微博称,张兰2014年就已经退出了董事会。
之后,张兰逐渐退出大众视线,回归普通生活。
更多她的信息是出现在她儿子汪小菲的社交媒体上。
看来退出俏江南的张兰,带带孙子孙女,更多的时间用来享受天伦之乐。
2015年还参加了杨澜成立的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的公益活动,身份转换成一名公益资助人。
2017年3月,俏江南发生了后厨风波,据说当时张兰正在玉泉山附近幽静的健一景园上速度课。
到了如今这个年纪,远离商业上的刀光剑影,张兰是该“歇歇”了。
今年4月7日,张兰将迎来自己的60大寿,对于华裔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
而去年的那个时候,张兰身着红裙,和汪小菲夫妇、孙子孙女等一众亲朋好友在马来西亚度假。
2
“中国网络之王”王志东的命运则代表了出局创始人的另一种走向。
当年王志东带领新浪上市,最终却沦为“有点股份的打工仔”,难掩作为创始人的心酸。
1993年,王志东创立了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后来并购了北美最大的华人网站华渊网,正式创立了“新浪”。
2000年,还处在并购磨合期的新浪迈上了纳斯达克的台阶。股票上市当天,股价涨幅达20%。
但时运不济,不久新浪赶上了互联网泡沫时期。
到2001年,新浪股票已经跌到了1美元的边缘。面临被摘牌的危机,所有投资人和高管都忐忑难安的。这时,有人率先发难,质疑王志东的盈利模式。
之后,董事会曝出新浪将被中华网收购,王志东已经被解职。
新浪经过合并及风险资本进入,王志东的股权从30%变成了3.8%。
从新浪出来之后,王志东创业不缀,不过却相对低调。
2001年,他开始在协同软件市场发力,创立了点击科技有限公司。
开始于技术又重归于技术,王志东先后推出了“竞开协同办公系统”、“竞开协同销售系统”、“竞开协同进销存系统”等三大系列应用系统。
点击科技还和有名的白酒泸州老窖有过合作。先后获得了美国富达国际投资的1300万美元投资和联想的战略投资。
2007年6月,发布了“Lava-Lava平台”。这个跟QQ、MAN类似的通讯软件,注册用户达到4000万,活跃用户400万。不过据王志东所说,“Lava-Lava并没有给点击科技带来多少真金白银。”
2013年的时候,他又创立了校内外,还是在互联网圈子里。主打的是中小学和幼儿园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与成长记录分享平台。
3
有时候,资本的介入给企业和创始人带来是的另一种考验。
1999年,41岁的牛根生创立了蒙牛。
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投资机构开始与蒙牛接触,彼时蒙牛成立尚不足三年。
这导致牛根生和他的团队一开始在和资本的互博里就处于了被动局面。
2002年,以摩根士丹利为主的三家国际投资机构(还包括鼎晖、英联)得到蒙牛66.7%的股权。但同时双方签署了“可换股文据”。
即从2003年~2006年,蒙牛乳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不低于50%。若达不到,公司管理层将输给摩根士丹利约6000万~7000万股的上市公司股份;如果业绩增长达到目标,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就要拿出自己的相应股份奖励给蒙牛管理层。
虽然这对蒙牛来说是一场迫不得已的赌注,但所幸的是这场对赌换来了双赢的局面。
2005年,随着三家投资机构给予蒙牛管理层的股份奖励,这场对赌协议提前终止。
一月可见草长烟消,一年可见四季枯荣,十年可见人事变迁。
谁知,2008年,三聚氰胺现象被曝光,一直被“慈善家”形象被赞誉的牛根生身陷股权质押煎熬,蒙牛乳业陷入低谷。
2009年,随着中粮集团以28.09%持股比例成为蒙牛最大股东,中粮孙伊萍出任蒙牛总裁,被外界认为中粮正式全面接管蒙牛。
而后牛根生则辞去董事长职位,只留下非执行董事一职。蒙牛乳业公告称牛根生将计划将大部分时间投入慈善工作。
蒙牛的“十大元老”,邓九强、侯江斌、孙玉斌、邱连军、孙先红、卢俊等都相继淡出。
但离开蒙牛的牛根生这些年并没有闲着,天眼查显示,牛根生不仅是4家公司的股东,还在3家公司担任高管,小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根据《瞭望东方周刊》的报道,在原蒙牛副董事长邓九创立的强现代牧业,牛根生财产授予成立的恒鑫信托公司还投资了一把。
自己选择的路怎么样也要走完。钱要赚,慈善也还是要做滴。
2015年,牛根生又向他的老牛基金会捐了15.34亿。(2004年底牛根生携家人捐赠家族资产(蒙牛全部股份及部分红利)成立老牛基金,开展慈善事业,总市值高达40多亿元。)
社交也没落下,2017年5月,牛根生带着儿子还会见了比尔·盖茨,介绍了一下老牛基金会和老牛兄妹基金会。
还有传言说,2017年,牛根生给贾布斯法拉第未来的融资牵线搭桥,介绍了一个泰国的国有上市公司泰国国家石油公司。
如果说人生还有什么遗憾的话,蒙牛算是牛根生的一块心病。
2008年之后,蒙牛业绩变脸,牛根生离开之后也没有回温。尤其到了2015年前后,原本业绩遥遥领先于伊利的蒙牛被甩出一大截,伊利和蒙牛的市值一度接近2:1。
2016年9月,牛根生也以“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回归蒙牛。截止侦探君发稿,蒙牛和伊利的市值分别为1030.93亿、1889.8亿。
离开创业公司后,张兰重心回到了家庭,王志东一直创业,牛根生接着搞基金,还做起了投资。
不知各位小伙伴们对大佬们出局后的发展都怎么看?你还知道哪些出局大佬的动态呢?评论中见。
>兰
>01
张兰,1958年4月出生在北京,从小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养成了自强、独立又勇敢的性格。
< class="pgc-img">>1980年,22岁的张兰,在花季般的年纪里遇到了汪某,汪某对她可谓一见钟情,在猛追猛打之下,张兰与汪某结婚了。
1981年,也就是婚后第二年,张兰生下了儿子汪小菲。然而,张兰并没有因为结婚生子而停止对事业的追求。
1987年,张兰在她儿子6岁时,与丈夫离婚,独自抚养儿子。1988年,恰逢她在加拿大的舅舅回国,发现张兰能力不差,于是,建议她去加拿大发展。
< class="pgc-img">>1989年,张兰在舅舅的帮助下,来到加拿大打黑工。她把年仅8岁的儿子留给自己母亲照顾。她之所以如此义无反顾,就是张兰觉得自己不能做井底之蛙,她要学习,她要赚钱。
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三年里,张兰抓住一切机会努力挣钱,据说,她最高纪录是一天要打六份工,无论是餐厅洗碗,还是扛猪肉,她都咬牙坚持。
到1991年底,她决定回国的时候,她攒了2万美元;同时,她还获得了加拿大移民机会,很多亲友劝她不要回国,留在加拿大发展挺好,时机成熟再把儿子接来加拿大就行了。
但是,张兰她有自己的想法,她要凭借这2万美金回国创业,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02
1992年,回国后的张兰,在北京租下一间100多平米的粮店,把它改造成“阿兰餐厅”。
< class="pgc-img">>在餐厅的装修上,张兰费尽心思,她从湖北孝感买了一批竹子,把餐厅装修得非常有个性,还推出以蛇为特色的主打菜品。
1995年,张兰在亚运村开了家“鱼翅海鲜大酒楼”。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到1997年的时候,她的大酒楼日流水50多万元,一年的营业额就有2亿多人民币。
39岁的张兰终于实现了人生的财务自由,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最初梦想。
< class="pgc-img">>然而张兰并不是那种小富即安的普通人,而是开始谋划更大的人生篇章。
后来,张兰把“鱼翅海鲜大酒楼”以6000多万的价格卖出,又转让了其他2家大排档式酒楼,凑足资金后,创办了“俏江南”餐厅。
2000年,张兰在租金昂贵的北京国贸写字楼开了第一家俏江南精品川味餐厅,她从美国聘请设计团队做餐厅的装修设计,装修风格别具一格。
< class="pgc-img">>而且,餐厅的服务也非常到位,俏江南走国际化路线,要求服务员都会背词牌、讲英语。
凭借令人耳目一新的中西合璧装修风格、制作精良的菜品以及细致入微的服务,张兰成功了,几个月后,俏江南迅速火爆起来。
于是,张兰趁热打铁,她又在北京万泰北海大厦开设了第二家分店。到2004年成都分店的开张营业,标志着俏江南全国连锁模式初具规模。
03
2006年,为了进一步提升俏江南的品牌实力,张兰耗资3亿元成立首家“兰会所”。
据说,她光是请设计师就花了1200多万。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家会所里一个水晶杯将近一万元,一把椅子大约20万元,一盏水晶灯就500万元。
凭借这番神操作,俏江南成为中国高端餐饮的代名词,甚至有消费者以在俏江南消费过为荣。
2007年,俏江南销售额高达10亿。2008年,俏江南成为奥运会唯一指定中餐厅。
< class="pgc-img">>张兰餐饮帝国的迅速发展,也吸引了投资者的贪婪的眼光。2008年,张兰结识了鼎晖投资合伙人王功权。鼎晖以相当于2亿元人民币的美元,获得了俏江南10.53%的股权。
当时,俏江南投资后估值约为19亿元。在张兰看来,俏江南被低估了,而在鼎晖看来,出价并不低。
获得风险投资,张兰变得高调起来,对外宣称,俏江南要做“要做全球餐饮业的LV(路易·威登)”,“下一个十年末进入世界500强”。
< class="pgc-img">>2009年,张兰荣登胡润餐饮富豪榜第3名,个人身家财富高达25亿。2013年,俏江南在全国开出80家直营店。
不过,俏江南引入风险投资后,由于企业发展不佳,先后在内地、香港上市不成,触发了投资协议中的某些条款,2015年6月,银行委托接管人保华公司正式接管俏江南。
2016年2月,俏江南集团官方声明,张兰不再担任董事会成员,且不再处理或参与俏江南任何事务。此刻,张兰被挤出局,最终被“净身出户”。
< class="pgc-img">>如今,64的张兰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直播间带货,为自己儿子汪小菲公司的产品做推销,看起来十分辛苦,不知道她会不会后悔当年为俏江南引入投资对赌协议呢?
朋友们,你们对张兰的财富人生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点赞不如关注,关注醒狮财经,破解财富密码,阅读更多财富人生。
者 l 二毛
原创 l 创业智库(ID:cyzk88)
转载授权联系(微信ID:cyzk88365 )
这半年来,特斯拉麻烦不断,从高管离职、多起车祸到电话会风波。
前段时间,更传出马斯克被股东“逼宫”,多家机构建议撤掉马斯克董事会职务,仅保留CEO一职的消息。
历史总是出奇的相似,33年前苹果教父乔布斯曾被赶出苹果公司;2年前万科董事长王石眼看着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被“野蛮人”夺走。
创始人被踢出局,成了商业世界里的权力游戏。
从一手创办到一无所有
1.被宣告离开
商业最残忍的地方在于,你刚上赛道就已经被宣告结束,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作为新浪网的创始人,王志东曾领导新浪网成为全球最大中文门户并于2000年在NASDAQ成功上市。
他甚至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十位最有影响力企业领袖之首。
但在巅峰之时,却不得不选择离开新浪。
< class="pgc-img">>1998年起,王志东开始担任新浪网CEO。2001年6月,段永基等新浪5名董事在董事会上突然对王志东宣布免除其在新浪的一切职务,原因在于王志东坚持认为拯救门户网站的出路是广告,但当年新浪网广告收入增长缓慢,同时他坚决反对持有4亿美元现钞的中华网与新浪网的合并计划。
结果,在没有得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他被董事会宣告要更换公司CEO,并且没有给他任何讨论和解释的机会。
最后,无论王志东如何争取,只能被迫离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产业被别人夺走。
2.股权过度稀释,最后死在资本手上
企业离不开资本的助力,但也是把双刃剑,从最初走到一起时的“你侬我侬”到最后创始人被踢出局。公司很多决策都囿于资本的插足。
说到乐百氏,大家也许不会陌生,但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品牌却从大众视野中消失了。
最痛心的莫过于它的创始人何伯权。1989 年,何伯权与4个年轻人组建中山乐百氏保健品有限公司,短短8年,何伯权让乐百氏的销售额由1989年的几百万元上升到1997年的15亿元,连续5年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然而,在乐百氏巅峰之时,何伯权却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也让他后悔终生。
2000年,他将92%的股份卖给法国达能。过度的股权稀释,导致他的话语权越来越弱。
2001年11月30日,何伯权向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宣布他和杨杰强、王广、李宝磊、彭艳芬等五位创业者集体辞职的消息。
原因是达能不想做大乐百氏,甚至想将其雪藏起来,为此何伯权与控股方发生了严重分歧。
分歧的最后结果是何伯权被踢出局。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最让人唏嘘的是,南玻创始人曾南,辛苦拼到71岁,最后被人踢出公司。
2016年11月15日,曾南在愤懑中告别了他用大半生心血培育出的好“孩子”——中国玻璃和太阳能行业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标杆企业——南玻集团。
除了一纸辞职的报告,没有欢送,没有感谢,有的只是与打上门的“宝能系”之间的事事非非。
< class="pgc-img">>2014年12月,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持续买入南玻股票,最后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也直接导致曾南失去了主导权,最后宝能系步步为营,彻底接管南玻。
71岁的老人家,辛辛苦苦拼搏了几十年,最后却没能守住产业,落得一无所有。
在告别之前,尚在病中休假的曾南说道:“我退了(董事长)以后,永远不会再给什么人打工了,多高的职务也不干,我该休息了。”
3. 对赌协议失败
10年前俏江南创始人张兰,告别了她一手养大的“孩子”。
由于与资本对赌协议,没有实现承诺。最后张兰不得不被逼退出董事会,离开俏江南。
这位创始人,曾经靠着在加拿大餐馆每天16个小时的辛苦打工攒下了2万美元的原始资金。回国后,开始做起了餐饮。
< class="pgc-img">>从阿兰餐厅到投资3亿,一把椅子都要18万元的兰会所,7年间,俏江南打上了中高端餐饮的烙印,在全国开出数十家分店。
在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非常好的情况下,引入资本,最后因为没在约定时间实现上市的诺言,被股东踢出局。如今只能黯然神伤,在家帮忙带孙子。
从一手创办到一无所有,这些创始人经历了一段难熬的岁月。
三次被逼出局的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曾经成为业内笑谈,他的一句话也道出不少创始人的无奈:“大家已经上了船,何况我还是一个创始人,如果我不想下这个船,谁也赶不走我。”
资本究竟有多残酷?
商战不断,尽管是独角兽也不得不面临被资本踢出局的下场。
去年,卡兰尼克正式宣布辞职离开Uber,这是在受到了Uber五家大股东的压力下被迫做出的决定。
2017年以来,Uber丑闻不断。先是爆出内部性骚扰丑闻,后又被谷歌爆剽窃专利技术,甚至因为司机抱怨报酬太低,创始人与司机互怼。
作为世界上价值最高的“独角兽”公司,未上市的Uber估值达到了700亿美元。然而Uber在全世界各地依靠“烧钱”进行价格补贴,已经严重亏损。
亏损的直接结果就是,创始人被逼下台。
无奈的卡兰尼克在辞职声明中说道,“在这个艰难时刻,我接受投资者让我下台的要求。我希望Uber从此以后能告别内斗纷争,把注意力集中到公司建设上面。”
资本究竟有多残酷?当市场容不下你的时候,合并成了无奈之下的选择,创始人要么忍辱负重,要么选择离开。
2015年,曾经轰动一时的滴滴快的合并事件,让吕传伟陷入了无尽的焦虑之中。
尽管合并后对外宣称将实行双CEO制度,快的打车CEO吕传伟继续留任董事会并担当其他职务。但我们看到的是,新公司所有的对外基本都是由滴滴打车CEO程维和总裁柳青领导。
吕传伟几乎未曾露面。
所谓双CEO 制、独立运作,也只不过是一个堵住悠悠之口的谎言。
资本血拼,创业公司跑马圈地,拼到最后还是被资本吞并。
在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的时候,大众点评CEO张涛据理力争,他想守住这份辛苦打拼下的基业。
合并之初,新公司也是实施联席CEO制度,2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
结果仅仅过了一个月,王兴发出内部信,确认张涛退出新公司CEO,只担任董事长。即使看上去更高端,但如果不参与企业管理,就意味着被清出局。
随后,张涛与同事抱头痛哭的照片被疯传,也证实了他离职的消息。
在大势面前,你根本没法改变局面,尽管各种不愿意,但还是要听从资本安排。
创始人在这一刻,什么都不是。
反抗与无奈
“过去我创业十年来,遭遇过很多困难。并且越到困难的时候,我的性格就越强,越不服输。为什么这件事情就不可以?我一定会把它扭转。我就是要让你们看看我是怎么来坚持这件事情的。”
2012年春节前,团宝网的创始人给高管发了一封邮件。
当时的团宝网正陷入经济危机,账上已经没钱了,如果投资方的钱再不到账,员工的工资是不可能发下来的。一旦员工拿不到工资,公司的负面消息将会在网络上全面爆发。
< class="pgc-img">>为了拿到救命钱,任春雷向原有投资人求助。结果投资人要求团宝网裁员70%~80%,并撤除北京以外的所有分站,再进行投资。
无奈之下,任春雷对团宝网进行了裁员,结果投资方出尔反尔,承诺的款项迟迟未打。投资人甚至说道:“我不给你钱,让你工资发不下去,看是钱的魅力大,还是创业梦想和激情的魅力大?对资本缺乏敬畏,是你要吸取铭记的教训。”
任春雷万万没想到,最后迎来的却是反目成仇。
“我的去留已经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文化能延续下去。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是万科文化的守望者。”
被赶出万科的王石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多少有些无奈。
创始人是一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群体,上一秒上阵杀敌,下一秒就被资本打趴。
从2015年被乐视收购的那一刻起,按照资本的规则走向,易到创始人周航对易到的“失去”已经注定。
2017年4月,周航发了一封公开信,爆出乐视挪用易到13亿资金,导致易到陷入了严重的资金断裂。他从2010年创办的这家网约车公司,“本来已经是嫁出去的女儿了,现在遇到家暴我不能坐视不管了。”
44岁的周航第一次用鱼死网破的方式解决问题。结果,乐视离开了,周航也已不再是易到的 CEO。
一个有成熟经商经验的人,为什么陷入乐视这样的局里?周航说道:
“有别的选择吗?你没有别的选择。”
“不管什么许诺,当时公司没有更好的选择。我们在任何时候做的商业决定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而是要做出一个‘较好’的选择。”
所有的反抗与无奈在这个时候都显得无比苍白。
< class="pgc-img">>曾经,有媒体对国外创业公司失败的理由进行了总结,结果发现资金成了一个公司存活的最关键因素。
这也使得很多创始人不得不做一些妥协,尤其是引资入股后,企业做的所有决策都需要获得股东的同意。当你的满腔热血得不到回应甚至遭到反对的时候,接下来走的每一步都极其艰难。
GigaOm创始人感慨,“商业,就像人生,不可能和电影一样,不可能每个人都得到童话般的结局。”
一边市场需要烧钱补贴,一边员工这个月的工资需要发,当你无比焦虑的时候耳边又回荡起股东说的那句话:“这个季度又亏损了,再这么亏下去我们只能把你请走了。”
你生气又无奈,心想:“为公司付出了那么多,最后却一句话被否定,凭什么?”
一旦踏入了资本这条道路,很多事情就开始偏离了掌控,当你没有足够的筹码时,只能任大股东肆意宰割。你根本没法改变这种状态,只能在深夜里暗自捶胸叹气。
想不被“逼宫”,你必须了解这5点
创始人需要树立起“规则感”
在很多创始人被逼走的案例中,资本方其实并未违反规则,而只是利用了创始人不熟悉规则的漏洞。
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投资条款中都有“对赌协议”,当年俏江南在拿到鼎晖2亿元投资时,也有这样的对赌:如果俏江南无法在2012年年底前上市,鼎晖有权退出投资,并要求俏江南的原股东高溢价回购鼎晖的股权。
在签订“对赌协议”前,创始人要对自己企业的未来有足够的信心,和准确的判断。
而不能贪大求全,为了发展,不管什么条件先把钱拿过来,最后只会埋下祸根。
不要过早引入资本
“雷士所有这些麻烦都是吸引外部资本引起的。奉劝创业者,当你需要引进资金的时候要慎重。我当时就是太草率了,资金有困难时认为资金来了就行了,没有考虑清楚。”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说道。
有行内人士分析,“那些引起纷争的项目大部分融资都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在企业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融资,投资方的条件会相对苛刻,甚至是“乘人之危”,这就为后面的争斗埋下种子。因此,创始人如果希望能持续地对公司决策保持影响力,在融资的时候就一定要谨慎,千万不可为了短期利益而轻易出让控股权。
< class="pgc-img">>反思“我为什么要融资?”
有些创始人被扫地出门,就责怪资本游戏太过残酷、险恶。但商业世界里没有情义可讲,创始人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为什么要融资?
尤其是这几年创投环境的成熟,很多创业公司动不动就谈风口、拿融资。但在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非常好的情况下,就没必要去跟这股潮。
俏江南和大娘水饺作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餐饮企业,他们没有“应收账款”,现金流充足且稳定,根本就“不差钱”,那他们为什么要融资?
可能是因为国内金融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市场参与者尚不够理性的缘故,很多企业,尤其是创业型企业,往往患有一种“融资饥渴症”、“融资崇拜症”。他们可能并不十分缺钱,但在他们看来,获得资本的青睐是一种无比高大上、前途无量的事情,可以拿出来作为宣传的素材,于是,今天得意于“A轮融资”、得意于“B轮”融资。可是,这些融资,真能使你的企业发展得更好吗?
对创业者来说,认识到资本的意图很容易,真正困难的是,当资本送上门来的时候,你是否能够抵御住诱惑?少一些融资饥渴症,你将会避免很多麻烦。
寻找与自己理念一致的投资人
创始人与投资人闹僵,不全是因为利益冲突,有时候还是基于理念不一致。
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就是因为与控股方经营理念不同,最后被迫离开乐百氏。
像中国近年来的几起案例,闹得不可开交就显得不太正常,这显示出中国不少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仍有待完善。
一个企业寻求外部投资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他的理念,理念与公司发展的愿景是不是一致。
创始人自己要“干净”
在大部分引起纷争的项目中,都不可避免有一些不合规甚至违法的影子在里面,这也是争斗的导火索。
比如,万科被宝能和华润指责为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比如,在雷士照明一案中,王冬雷一方指出,吴长江在未告知董事会成员的情况下,将雷士照明品牌权利私自授予了另外三家与吴长江有深度关联的企业。
在雷士照明的发展过程中,吴长江还涉嫌代员工持股,从而给竞争对手留下“口舌”,以及涉嫌利用经销商的力量对其它董事会成员进行“逼宫”等行为,从而让阎炎与施耐德出现无路可退的局面等。
因此,创业者如果要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得确保自己是干净的,这样才不至于因为被别人抓住了“小辫子”而不敢声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