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我是大郎。
最近我看到一个数据挺有意思的,所有想开店的年轻人当中,一半以上想开的是奶茶店。在这里我劝各位要慎重,奶茶加盟一时爽,钱包掉进火葬场,最后大概率只是加了个寂寞。
但诡异当是,要问卖奶茶挣钱吗?炒鸡挣钱,高达百分之六七十的毛利率,已经不是秘密,上次大郎聊到这种水平的赚快钱神器还是玻尿酸。
挣到钱的的人,比如今天我们要这个人喜茶店的老板聂云宸,靠做奶茶生意身价已经超过了40亿人民币。
1.身价超40亿的90后
聂云宸,男,29岁,专科毕业,如今身价超过40亿,8月刚刚登上了深圳富豪百人榜。让我们来看看,深圳富豪百人榜上都有谁?
企鹅马、恒大许、顺丰王赫然在列。聂云宸,唯一一个上榜的90后,暴富的秘密,藏在一家家性冷淡装修的喜茶店里。
2012年,关掉手机店的聂云宸,在老家江门里开了奶茶店,这个时候的奶茶,刚刚从热水冲粉末变为桶泡茶,市场基本被一点点、快乐柠檬、CoCo占据,看起来没什么增长空间了。
很多人劝他,别瞎折腾了。这事看起来,比开手机店不靠谱多了。
果然,开业前几个月,每天赚100块。但“贼心不死”的聂云宸在会上说:“这是一个品牌诞生的地方。”当时台下一片哄笑,就跟聂总是在讲脱口秀似的。
2.江门笑话变行业神话
但到了2019年,聂云宸在全国开出了401家店,坐上了中式茶饮的头把交椅,大郎翻了下喜茶的对外披露数据,一家喜茶店每天能卖出2000杯奶茶,平均收入在100万以上,401家门店一年的销售额就是35亿。
根据招商证券2019新式茶饮报告,头部茶饮店的净利率为11%,也就是说,聂云宸一年可以净赚3亿。相比之下,蜜雪冰城虽然在全国范围开出7000家门店,在盈利能力上,也只能屈居第二。
而相比同类型奈雪的茶,喜茶估值达到了160亿,奈雪的茶60亿,全中国的奶茶店至少有上千家。为什么杀出重围的偏偏是喜茶?
这事儿,从2017年忽然爆火的一条微博或许能看出端倪。这一年,喜茶进入上海,引发空前排队潮。趁着饥饿营销的声音越来越大, 一事无成、碌碌无为、依旧单身等词都是当代社畜的生存现状。
一个月后,饿了么和网易新闻真的就在对面开了家丧茶,不仅想蹭喜茶的热点,更踩中了年轻人心情的主基调—丧。而当丧成了当代年轻人心情的主基调后,快乐就显得更加珍贵。
这事儿口红效应早就证明了,日子越丧,人们越迷恋无意义的小可爱。
3.一杯奶茶的破圈之旅
所以,从2000年开始,一边是中国七万多家传统茶企业客人越来越少,一边香飘飘的杯子却可以连起来绕地球一圈。
2000年,所有人都沉浸在“一年卖出7亿多杯,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两圈”中,15秒的广告,香飘飘的名字出现了7次,那是香飘飘老板蒋建琪砸给湖南卫视3000万换来的。
而当初选择湖南卫视的原因,正是因为以综艺节目起家的湖南卫视观众群体和香飘飘的用户画像非常吻合。
收到香飘飘启发,20多岁的聂云宸,依然延续着找用户画像接近的品牌做联名。
< class="pgc-img">>后来,喜茶拉着小黄鸭、百雀羚还有杜蕾斯牵手成功,奶茶行业的销售费用极高,营销从来都是奶茶行业的关键,但唯有喜茶,将用户转化成了最值钱的客人,也是后来能吸引腾讯小马哥投资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喜茶的客人最值钱?如果我们横向对比一下瑞幸咖啡,就能认清现实。同样是营销,瑞幸的方式是先把投资人的钱给我花完,请流量明星、电梯间铺广告,再到狂发消费券,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发现那些人都是馋瑞幸的便宜。
逼得瑞幸只能三番四次跑去和华尔街洋韭菜讲,中国人手一杯咖啡的故事。喜茶鸡贼的地方是,我用各种方法诱惑你,来我这排队,来我这拍照,来我这放松身心,还得喊着朋友一起来,最起码也要发个朋友圈炫耀炫耀。严肃点说,瑞幸是用渠道打品牌,喜茶是用品牌打渠道。
从北京、上海、到成都、杭州,喜茶每到一个城市都掀起了排队热潮,甚至还有黄牛组团买货卖货,一家奶茶店,撑起一条产业链。
在各种公司获客成本不断提高的今天,对待喜茶这样自带流量的小baby,估值早就不是像对待传统奶茶店那样,单纯按照客流量和市场份额来计算,不少投资人在面对喜茶的时候,采用了更为宽容的门店估值+品牌估值+团队估值的综合加权法。
而即便计算门店收益,一年赚3亿的喜茶,也和“奶茶第一股”香飘飘几乎持平。也就是说,喜茶如果想要上市,也完全做得到,而最新的新闻也显示,聂总确实也有将喜茶送到香港公开发行的打算。
4.首创?好不好喝
一个“喜”字,打开了喜茶从单纯的商品变为更具与消费者情感连接的品牌。而这,聂云宸要感谢的第一个人,就是曾经山寨喜茶的人们。
最初的喜茶叫皇茶。2016年,皇茶的生意越好,聂云宸心里越不爽,他发现辛苦半天,自己还没开几家店,皇茶的山寨版倒是在全国各地开起了花。
聂云宸又想想,别人都在山寨自己的店了,自己还逢人就说“我是芝士茶的首创者”这事真是太傻缺了。
这就像,八国联军都冲进北京了,慈溪还抱着圆明园里的一块地板说,这是我大清王朝的地盘。
就像聂云宸后来自己说的那样:“没人在乎你是不是首创,大家关心是不是好喝”,这事很残忍,但是事实。甚至还有人专门趁着品牌没有注册商标的时候,抢先注册、强行碰瓷。
聂云宸决定,扔掉皇茶带来的品牌效应。改名喜茶,第一时间完成注册,然后从头开始。虽然这让喜茶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得不从新孵化品牌,但对比后来贡茶和鹿角巷被山寨搞得不厌其烦,甚至坊间流传,每10家鹿角巷,只有1家是真的,深圳首家鹿角巷在山寨店的夹击下,今年不得不关门。
而在一年前,门口还排着长队,更别提山寨奶茶品控参差不齐,最后买单的还是正宫。喜茶想要名字和包装全部大换血,但江门连设计公司都没有。
聂云宸决定自己上,从偶像乔布斯那里学来的酷感,加上茶的禅意,最终变成了今天喜茶的样子。
5.喜茶的伯乐与靠山
被“喜”字链接到的也不仅是年轻人,还有投资人。同样是在2016年,IDG资本和天使投资人何伯权给聂云宸送来了1个亿。
虽然今天的聂云宸,自己的身价都已经超过40亿,但4年前的1亿人民币,对聂云宸可是一笔天降财富。
何伯权有多了解中国的饮料市场?1989年,何伯权就创办了乐百氏,连续6年位于中国饮料市场占有率首位。之后,何伯权卖掉公司称为天使投资人,投出了利润暴涨4000倍的诺亚财富。
至于为什么选择喜茶,坊间众说纷纭。其中一个是,学生时代的聂云宸虽没好好读书,却恰好赶上了自媒体的兴起,作为科技类写手的聂云宸,最终被引荐给了何伯权。几年后,这位曾经“饮料届的king”最终选择了喜茶。
这个诞生于三线城市的茶饮品牌,算是正式巷子里杀了出来,后来喜茶门口排起的长队和社交软件上的一张张打卡照片,都在告诉所有人:奶茶还有更高的想象空间。但这个空间不再是奶茶的质量能做得多好,而是,能卖给多少人。
2018年,聂云宸推出喜小茶,主打不难喝、实惠和方便,想要杀回曾经的故乡,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现如今,聂云宸前边站着的敌人或许将是他曾经瞧不上的低价奶茶。
源:江阴日报-江阴网
8日晚,茶百道又一次上了热搜,这一次仍然是食品安全问题。
10月6日,浙江宁波一顾客称,从慈溪一家茶百道点外卖饮品时,在其分装的奶盖中发现蜘蛛。
该顾客表示,目前已向有关部门上报反映。
涉事茶百道门店店员回应称,在饮品制作过程中并未发现蜘蛛,该顾客收到饮品数小时后才向商家反映。
该店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正在与顾客协商赔偿600元。
一周前才被曝光用过期材料
一周多前,有博主暗访不同城市的4家茶百道店铺,发现都存在过期材料更换标签使用的情况,并且店员声称是为了防止监管部门检查。#茶百道使用过期原材料#的话题也于9月30日冲上了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茶百道官方微博10月1日凌晨发布致歉信称,将对所有店铺进行全面排查,严格整改,不符合要求的门店一律采取闭店处理。
图片来源:茶百道微博
茶百道在致歉信中称,个别门店出现了不符合卫生标准,私自更改操作流程等问题,对此表示歉意。将针对所有店铺进行全面排查并整改,不符合要求的门店一律采取闭店处理,严重者直接取消签约资格。
茶百道表示,将加大巡店频次和培训力度,优化门店管理。并将通过自媒体平台及时更新上传门店巡查整改问题及措施。
茶百道不止一次触碰食品安全红线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茶百道首次被曝触碰食品安全红线。
涉员工私人饮品,与店内原料混放
据媒体此前报道,2021年2月,上海奉贤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突击检查奉贤宝龙广场中部分奶茶店,发现茶百道存在部分半成品没有盖子遮挡,部分食品原料未封口,员工个人将已开封的食品与店内原料混放、工作人员健康证不齐全以及佩戴口罩不规范等问题。
图片来源“上海市场监管”微信公号
3月,湖南省郴州市市场监管局突击检查了市城区部分奶茶店,发现存在茶百道现场2名从业人员未办理健康证,厨房地面潮湿,垃圾桶垃圾外露等问题。
原材料标签过期
5月,茶百道(长沙世纪金源店)被曝在市场监管局突击检查中存在原料疑似过期现象。执法人员在检查冷柜里的材料时还发现,品名为"蛋糕"和"生炼乳"的原材料标签过期。
5月28日,针对此事,茶百道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得知此事后,该司第一时间组织专项调查组对该门店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经调查,抽检过程中存在疑问的“蛋糕”及“生椰乳”并非过期原料。两种原料均为门店现场预制,因门店员工操作疏忽,在预制原料后未按规定及时更换有效期标贴,导致在抽检过程中原料有效期标贴时间显示过期。
网友意见不一
看完这次事件不少网友慌了
不过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这么大的蜘蛛,做的时候不可能看不到。
本文来自【江阴日报-江阴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做锅盔现烤现卖,专开商场店一开就550家,而且店店排队。
它人均消费13-15元,20平小店月入20-50万,净利10-25万。
它瞄准了年轻人跟女人,80%打包带走,把锅盔这种小吃做成快消品。
为什么这么火?
1
23岁创业失败负债近百万
却靠火锅店的锅盔意外翻盘
阿甘锅盔的创始人张玉,在23岁这年创业失败,负债近百万。为还债,这个女孩一咬牙一跺脚,带着2000块来到了上海。
当天是圣诞节,站在徐家汇天桥上,看着魔都的车水马龙迷茫,然后一头钻进网吧,看了一部电影——《阿甘正传》。
这是改变命运的一个晚上。
她边看边哭,回想起创业的失败的经历反思着,阿甘只有9岁孩子的智商,却成了亿万富翁,还能随时重头再来,不停地奔跑。后来再创业时,她将创立品牌冠以“阿甘”二字,这正是阿甘锅盔的由来。
最初,锅盔只是张玉火锅店里的一个产品,却卖的很火爆,很多人冲着它来,甚至出现了开着豪车排队买锅盔的奇观。
再后来,张玉在火锅店旁边开了一个档口店,专做锅盔。月底对账时发现,火锅前厅后厨那么多人,月纯利为4万;而锅盔店,4个人创造的月纯利达到了8万。
于是,张玉决定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锅盔上。
< class="pgc-img">>
五年时间,截止目前,阿甘锅盔已经覆盖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西安、苏州、郑州等全国130余个城市。开出超过550家连锁店,已签约门店数超过1500家。仅2月底广州专场招商会上,现场签约近200家。
已开业的门店中,超过90%的都是商场“排队王”,人均消费13-15元,平均20平的店面,月入20-50万/净利10-25万,成为锅盔品类当之无愧的NO.1。
2
成为商场排队王背后
全因为做对了这4件事?
昨日,纳食在郑州熙地港的阿甘锅盔探店,30分接待顾客多为白领、全职太太和年轻情侣,七成为女性。20平门店配备6名员工、4个烤炉,一天平均能烤锅盔800—1200个,单月销售额最高做到40万。
跟阿甘锅盔创始人张玉和团队交流中,纳食也发现了这匹黑马持续走红的4大秘诀:
1
死磕每个产品细节
设备上。前前后后砸了三四百万,试过火箭型、隧道型、太上老君药炉型、大圆盘型等不同设备,最终选择了古法陶土炉子进行明档烤制,陶土材质能达到烤饼的最佳温度,一次烤6-7张饼,虽然慢但顾客体验更好。
食材上。从创业第一天就坚持与世界第一大肉品供应商双汇合作;并与全球供应链第一的夏晖物流合作,还选择了慈溪梅干菜和五德利面粉,用炭火烘焙出“梅干菜”、“鲜肉”、“红糖”、“牛肉”4种口味的锅盔。
口味上。考虑90后顾客追求健康、低卡路里,最爱“酸辣脆爽”口感。为控制卡路里,阿甘调整了肥瘦肉比例、放了蔬菜;为了让锅盔更脆,阿甘锅盔只有1.5mm;为了让锅盔脆而不扎嘴,在面和馅湿度上做调整,每个锅盔吃起来都爽脆可口,有肉有料。
品控上。阿甘锅盔有出品八不准。比如锅盔烤了一个洞,就不会卖给顾客,如果顾客还是要买,阿甘就会说“这个免费送给你,再做一个新的”。
2
好的选址先成功一半
截止目前,阿甘锅盔开的都是商场店,前期还专门傍着CoCo奶茶开店。
首先,因为商场的人流量得足够大,是最好的广告位和引流场;其次,阿甘锅盔前期在上海的门店几乎都是傍着CoCo奶茶开店。
这里面有两大考虑——CoCo奶茶和阿甘锅盔的客群都是年轻人,而奶茶和锅盔的产品形态刚好搭配。
3
搭配更丰富的消费场景
阿甘锅盔要实现对传统路边锅盔摊的升级,除了产品和选址,场景也是重要一环。
首先,商场良好的恒温、精致环境,解决了顾客酷暑寒风中排队等锅盔的痛点。其次,阿甘锅盔全部门店采用现场明档,现场揉面、现场包馅、现场烤制,也解决了顾客对于食材安全的担心。
而且锅盔跟其他品类百搭,创造了更丰富的消费场景,可辅助主食,坐着堂吃;可搭配奶茶等饮品,边走边吃;也可带回家,边追剧边吃。
4
解决品牌文化跟标准化
阿甘锅盔品牌还没出来之前,它的前身——在商场卖锅盔这一模型就成立了。阿甘锅盔品牌出来后,要做的是对整个品类进行整体升级。
他们请来了一流的设计师团队操刀门店设计,前期还获得了番茄资本和著名营销大师叶茂中的天使轮投资,要做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文化。
团队去锅盔的发源地——湖北公安,对锅盔文化进行追根溯源。在跟设计师团队反复交流沟通之后,才有了现在“麦基色中国红”的门店,也有了广为流传的“阿甘吃盔(亏)是福”口号。
在做好产品、门店形象和文化后,借助资本进入,阿甘锅盔开启了快速扩张键,形成一套培养师傅/店长和管理的系统,2017年一年增加了68家直营店,现已开出550多家连锁店,签约门店超过1500家。
本文资讯来源于纳食,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