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近年来餐饮界比较热闹的赛道,除了火锅、面食等赛道之外,应该就是茶饮赛道了吧,头部餐饮品牌都在入局茶饮赛道,包括我们熟知的海底捞、老乡鸡、巴奴等,而近日,连做便利店的便利蜂也跨界布局茶饮赛道……
餐易私塾 餐易君 | 文
这年头,不喝一杯咖啡去去困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打工人,不喝一杯精致鲜美的奶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社会咸鱼……
茶饮行业在打工人和咸鱼们的追捧下,成了炙手可热的东西,也带火了茶饮赛道,无论是新入局者还是餐饮头部大佬们,纷纷开始布局茶饮赛道。
就连中石化、便利蜂等这些不属于餐饮行业的大企业,也都纷纷跨界干起了茶饮的卖卖,据悉,近日,拥有两千多家店的便利店品牌便利蜂就做起了茶饮生意,开始卖起了咖啡和奶茶。
01
便利蜂入局茶饮赛道,起名不眠海
近日,便利蜂以店中店模式推出饮品站“不眠海Sober Hi”,开卖手工精品咖啡和新式茶饮。据悉,截至5月24日,便利蜂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南京开出38个饮品站。
而据了解,该饮品站并不是市场上常见的自助饮品店,而是由咖啡师在场把控,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精品咖啡以及其他茶饮。
而不眠海的产品包括四个系列:精品咖啡、手冲咖啡、嗨乐冰、现制茶饮,其中精品咖啡包括市面上常见的浓缩、美式、拿铁等,不仅如此,还有多种包括手冲咖啡的花魁咖啡、耶加雪菲科切尔以及印尼曼特宁咖啡豆等。
据悉,不眠海的装修设计也与它的名字交相辉映,它的装修风格采用的都是蓝白色系的装修,而且与便利蜂的店形成了明显的区隔,这种方式,不仅能将便利店和茶饮区分开,还能与便利蜂黄色的色系区分开来,给人一种清晰之感。
除了产品和装修之外,很多人可能最关心的就是其价格了,餐易君了解到,不眠海精品咖啡的价格基本在10-20元不等,而现制的茶饮价格大概在13-16元之间,三款手冲咖啡都是20元。
相比起市面上其它的茶饮咖啡等品牌,其价格并不贵,甚至还偏低,据喝过的网友分享,其味道也非常的好,是一款性价比都很高的茶饮品牌。
02
便利蜂入局茶饮赛道的原因何在?
便利店里卖饮品是一件常见的事,因为饮品几乎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但便利店里的饮品大多都是瓶装或者杯装饮料,以此来增加产品的丰富性。
包括7-11在内的很多便利店都会卖饮品,但便利蜂却直接开辟出了一条饮品线,将饮品独立成品牌,它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制造新的赢利点
现代化的社会是个网络化的社会,在各大电商、外卖和超市APP的冲击下,便利店的生存越来越艰难,相比起便利店火爆的年代,现在的便利店自然大不如前。
对于便利店来说,继续寻找一个新的赢利点来丰富自己的业绩和营业额,而纵观现在市场格局,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欲望和消费格局都有所改变。
以前人们会觉得几块钱的瓶装饮料贵,但现在的消费者,他们会花几十块的钱去品一杯咖啡、喝一杯水果茶,他们更在意享受。瓶装饮料的市场在逐渐浓缩,新茶饮市场如火如荼,此时入局,正好介入这片仍是商机的红海。
二、咖啡和茶饮都是大赛道
从茶饮的细分赛道分析,无论从哪个方向看,茶饮和咖啡都是大赛道,现在都比较火热,我们熟知的一些头部餐饮品牌们也都在布局茶饮和咖啡赛道。
比如海底捞打造茶饮品牌,麦当劳入局咖啡赛道,连国企中石化都开始布局咖啡赛道,想在这其中分一杯羹。
据数据显示,去年和今年,这两条赛道当中就已经有多个品牌完成了融资,包括我们熟知的喜茶、奈雪的茶、沪上阿姨等,奈雪的茶更是在上个月完成了上市计划,成为新茶饮第一股。
而据统计,2021年新式茶饮赛道已发生近十余起融资事件,总额超8亿人民币。
这条赛道是大赛道,自然也是机会,其实去年便利蜂便已经推出了茶饮品牌“茶小蜂”,产品涵盖市面上大多数流行奶茶,以此来抢夺市场,而这次的“不眠海”,似乎是它对茶饮的一次升级,来进一步加大赢利点。
三、依托便利蜂,能迅速扩大规模
现在的茶饮店发展,除了产品的创新升级等因素之外,最大的难题也许就是店面的扩张了。我们熟知的网红奶茶品牌茶颜悦色虽然在长沙拥有百来家店,但至今未在全国推广。
茶饮店的扩张并不容易,但便利蜂却不一样,便利蜂是什么?它是一个便利店品牌,在全国拥有两千多家的门店,对于布局茶饮赛道来说,简直有着纯天然的得力条件。
就像中石化布局咖啡赛道一样,利用的就是它先天的门店和客群条件,这对于新入局者来说,起步线就高出了很多。
不眠海依托于便利蜂的门店和客群,无论是在布局上还是管理上,都有着成熟的模式和发展链条,借助这个先天的条件,它的发展只会比一般的茶饮品牌好太多。
小结:
新茶饮市场一直以来都是餐饮人们争夺的“风暴地区”,也一直也都是餐饮品牌们争夺的增长点,但在这条拥挤的赛道上,你永远都不知道最终会迎来什么搅局对手。
业内人士更是分析认为,不眠海一旦发展成熟,必将在饮品界激起不小的水花。但它未来能否借助便利蜂的网点优势,迅速筑起护城河,我们拭目以待。
年疫情之后,街头巷尾的茶饮实体门店密度不减,前段时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持续霸占热搜榜,也吸引了不少创业者的目光。
在一条商业步行街,记者发现,不足一千米的商业步行街上,密布了14家茶饮门店。其中,蜜雪冰城有4家,书亦烧仙草有2家,此外还有奈雪的茶、都可、茶主播等大大小小的茶饮品牌。14家茶饮门店,分属于10个茶饮品牌。
“95后”的罗晗肖,今年6月在郑州开了一家茶饮店。
茶饮品牌加盟商罗晗肖:总成本差不多三十五万元左右,不到四十万元。房租一个月是一万元,管理费是一万元左右,装修花了五六万元左右,设备和原料不到十一万元,转让费是十一万元。
罗晗肖告诉记者,目前茶饮店每日的流水在三千元左右,她希望能在一年内收回成本。
采访中,一些茶饮品牌的加盟商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今年密集开店,主要是因为成本下降了不少。
赵栋在2018年开第一家茶饮店时,总成本的60万元中有20万元是店铺的转让费。而今年因为疫情影响,一些实体门店急于转手,转让费大幅下降。
茶饮品牌加盟商赵栋:今年转让费低,是正常转让费的百分之三十,所以紧接着开了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单杯茶饮平均毛利润百分之五十五左右。
蜜雪冰城招商专员潘云晶:每周有两万左右的品牌加盟电话咨询量,真正提交面谈申请的客户大概是两千两百单,取得开店许可证的客户大概有两百六十个,每周开业的门店大概在一百家左右。
数据显示,目前只是茶饮行业中奶茶这一个门类,我国经营范围包含奶茶的企业超过14万家,仅2019年至今,全国新增注册奶茶企业就有23664家。
不仅是小成本创业者,一些传统行业的巨头也纷纷跨界入局茶饮行业。行业巨头也来跨界卖奶茶,茶饮行业会迎来哪些新变化?
今年7月,首家娃哈哈奶茶直营店在广州正式开业。娃哈哈集团提出未来10年在全国布局1万家茶饮店的目标。
此外,传统中药品牌同仁堂也开起了茶饮店。喻永红从事中医养生和临床工作将近40年了,今年她有了新任务,为茶饮产品研发配方。
将传统的中医药与新式茶饮相结合,同仁堂茶饮主打健康、养生牌。为了快速扩张门店数量、抢占市场,同仁堂也在探索“直营+加盟”的模式。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都认为,茶饮行业通过加盟、连锁,实现门店数量的快速扩张,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把控产品的标准化。
在一家茶饮制作培训基地,记者看到,来自50家新签约加盟门店的将近150名学员正在进行茶饮制作培训。
记者体验了学习制作柠檬茶的流程,将柠檬切片,称取40克到45克柠檬装入塑料杯,捣碎至果肉挂杯壁,摁下果糖机上的按键,加冰、加水、封杯,一杯标准的柠檬茶就做好了。
培训师告诉记者,产品标准化的最重要保障,主要在上游原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以及高效的物流供应链。
中国烹饪协会供给侧服务委员会委员秦朝:整体来说,现在的趋势一定是标准化,要解决食品安全,走品牌化、连锁规模化的路线,这个其实是现在茶饮行业的主流趋势。
茶饮品牌借助加盟模式实现门店数量的快速扩张,而小成本创业者也可以快速开店。然而,开茶饮店并不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在一条商业步行街记者看到,一家今年七月刚开业的茶饮店,已经贴出了“转让”的信息。
一家茶饮品牌的招商专员告诉记者,他们企业曾经做过大学生创业的帮扶项目,但结果很不理想,很多门店最终赔本关门。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门店的创业者做不到经常在店里,而这一点,直接关系到门店的原料损耗与产品销售额。
蜜雪冰城招商专员 潘云晶:茶饮创业失败的因素包括老板经营经验不足、合伙人过多造成相互推诿、后期门店出现无人管理的状态,同时也涉及商圈变化,房子的稳定性,比如后期房东不再出租了、房东恶意涨房租。
此外,茶饮品牌的加盟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茶饮品牌甚至在没有实体门店的情况下,就开始大肆推广加盟。
茶饮加盟推销人员:分为单店和代理两种模式,现在拿下一家单店是15万元,拿下一家叶伴花代理需要49万元。
记者:叶伴花现在在全国没有任何一家实体门店。
茶饮加盟推销人员:上个月16日才开始招商,它怎么可能有门店呢?
律师表示,在没有实体门店的情况下,就收取加盟费牟利,严重违反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中“两店一年”的规定。
律师庞珊珊:品牌需要自己开两家直营店,每家直营店至少经营一年以上。作为品牌方,输出的是技术、培训、知名度,这种模式可复制,才能让更多的加盟者去参加、复制它,这是国家做出的最低标准要求。
业内专家提醒,创业者在加盟茶饮品牌之前,一定要亲自去实体门店考察,充分了解店铺的经营情况,谨慎选择。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央视财经
国茶饮市场零售规模5年翻了近9倍,奶茶行业的高速增长倍受资本关注,一些奶茶头部企业完成了多轮融资,2020年超40亿人民币进入新式茶饮赛道。资本的助推加速了奶茶行业的迅速扩张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矛盾”。本文将从“直营”和“加盟”、“高端”和“下沉”、“创新”和“跟风”、“线上”和“线下”四个方面谈谈奶茶行业资本之间的角逐和品牌之间的激烈竞争。
“直营”和“加盟”之争
“加盟模式”比“直营模式”的扩张能力强太多。《茶势喜人 灵感永驻 喜茶 2020 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直营模式”的喜茶在全球61个城市共开出695家门店。“直营模式”的奈雪的茶网站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奈雪的茶已遍布全国70个城市,近500家门店。“加盟模式”的冰雪时光网站显示全国开设门店已有2000家。 “加盟模式”的蜜雪冰城网站2020年7月发布消息称蜜雪冰城第10000家店开业。 从开店数量对比看,“加盟模式”展现出强大的扩张能力。
但是,奶茶行业有一个乱象发生在“加盟模式”。由于“加盟模式”的品牌方,靠赚取品牌加盟费和佣金获利。所以,有“快招公司”短时间内利用各种手段包装打造出一款 “爆品”品牌,大规模快速招商,获取巨大加盟费等利益,但完全没有后期服务和支持,当“爆品”热度消失后,他们会再包装一个新的“爆品”继续获利。
“加盟模式”对整个奶茶行业的冲击,还在于其带来的“无序竞争”。对于品牌方来说,“加盟模式”带来大量的加盟费,可谓“稳赚不赔”。但对于加盟商来说,“无序竞争”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甚至入不敷出被迫退出。“无序竞争”的影响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来,奶茶门店泛滥,店家获客被分流。AI财经社2020年11月消息称,在安徽芜湖某步行街上,300米之内有四五家店,500-600米之内大概十几家,甚至同一品牌就有3家店。南方都市报2021年8月发布的稿件中采访对象——在佛山开了3年多奶茶店的郭某表示, “品牌越来越多,奶茶店数量趋于饱和,每个商圈至少有3-5家以上的奶茶店,招商无序,商家之间 ‘贴身肉搏’,竞争惨烈。一个小牌子开在你旁边,生意分走三分之一,又来一个中等品牌,又分走三分之一,再来一个大品牌,基本上就成‘炮灰’。”
二来,低价竞争引发品质锐减。在低价位奶茶市场,价格低具有一定的优势,低价还想盈利的话,必然要削减成本,有店家在配方大概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价格更低廉的原材料、茶叶,导致消费者买到的奶茶,虽然看上去品相、口味差别不大,但品质下降。
“直营模式”虽然也会受到“无需竞争”的影响,但是其困境主要来自于自身。
直营模式的奶茶品牌净利率低。虽然,在单店中,奶茶的毛利可能达到60%-70%,但是,产品综合毛利和单店盈利无必然联系。门店盈利情况下,还要看单店对总部成本的分摊,若分摊过多则门店也不赚钱。如果选址出问题、经验管理跟不上、关店率高的话,选择直营模式的奶茶品牌,就算是知名品牌,净利润也有可能不到5%。
奶茶毛利虽高,但成本还要算人工、租金等。某“茶饮市场调查”显示,奈雪的茶平均售价27元,其中材料成本10.37元,人工成本7.72元,租金等成本4.13元,利润仅为4.78元,约占售价的15%。
2020年部分投资机构从看好直营品牌转变到更看好加盟品牌,虽然加盟模式比直营风险大,但盈利能力比直营强,而且,有些生意加盟模式能做,直营模式却不适合做。比如,品牌若需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直营模式难以管理,且同一个门店位置进行资源配置,加盟比直营的效果更优。
“高端”和“下沉”之争
目前,茶饮产品可分为低端(客单价5-10元)、中端(客单价10-25元)、高端 (客单价大于25元),茶饮品牌在面向下沉市场和一二线城市时各有侧重。在“高端市场”赛道,喜茶和奈雪的茶形成双寡头竞争格局;在“下沉市场”赛道,依托加盟模式快速扩店,已经跑出了蜜雪冰城这一头部品牌。
在城市分布方面,《2020年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 2020年新式茶饮门店在一、二线城市的增速放缓,呈现向三、四线市场下沉的趋势。
能图资本董事长熊芬认为,城镇化率提升至60%以上以及90后、00后奶茶消费人群消费力量的崛起,是奶茶行业在下沉市场崛起的重要底层逻辑。
喜茶于2020年开设子品牌“喜小茶”,杯均单价13元,由于价格比喜茶低了太多,所以一度被外界认为喜茶要在下沉市场与蜜雪冰城等品牌“短兵相接”。但是,阅读《喜小茶一周年小报告》后就会发现,喜小茶其实并不是涉足下沉市场, 而是从产品、门店、品牌等方面,对自身所处的价格带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并且悄然在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中站稳了脚跟。
奈雪的茶从2019年起便加快了二、三线城市的布局,目前已在二、三线城市拥有超过300家门店。奈雪的茶虽然进入二、三线城市,但开的是高端大店,定位依然是高端市场。在三线城市有两家店铺就接近饱和,短期内很难扩张太多。
喜茶和奈雪的茶看似涉足下沉市场,实际上只是把高端市场进行了延伸,本质还是定位高端市场。
至于喜茶和奈雪的茶涉足下沉市场的难点,可能是来自于其高端市场的初始定位和直营模式本身的限制。熊芬曾指出,2020年投资机构加速进入奶茶,一是因为奶茶消费增长迅速,二是因为重新理解和认可加盟模式,奶茶是小店经济,直营模式不适合品牌市场下沉,加盟模式更适合奶茶品牌的扩张。冰雪时光品牌负责人王孜宸表示,“如果想扩张,放松审核标准,一年加盟几百家都是可以的,但对后期发展将是巨大的挑战。”
成立之初就定位在“下沉市场”的蜜雪冰城,也曾尝试过进军高端市场。在2018年,蜜雪冰城试水高端,推出了副品牌「M+」,价格定位20元左右,但蜜雪冰城重点一直在扩张门店数量上,对产品研发和消费者需求的把握不够,「M+」最终落得惨淡收场。
蜜雪冰城依靠平价定位获取市场,平价的品牌印象深入人心,再加上高端市场已经有其它品牌占据,因此要撬动高端市场难度很大。
“创新”和“跟风”之争
近年来奶茶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AI财经社2019年9月发文称,LELECHA楽楽茶(以下简称“乐乐茶”)联合“三只松鼠”推出的新品“坚果茶宴”系列,与长沙茶饮品牌“茶颜悦色”不仅配方十分相似,连名字也是大同小异。喜茶推出中秋季产品“流心奶黄波波冰”,并打出口号“万物皆可波波冰”,随后,乐乐茶推出中秋之夜系列产品“奶黄流心月饼”,打出口号“万物皆可乐乐茶”,与喜茶文案相似。
除了产品方面,各品牌奶茶店的选址也有重合。南方都市报2021年8月消息,南都记者在广州白云区的润洲城市广场商圈踩点发现,商场500米范围的茶饮店大大小小加起来竟然超过了14个。36氪特邀作者DT财经2018年11月发布的文章指出,在上海,喜茶有1/4的服务覆盖区域与奈雪的茶重合,而在深圳,这个数字高达70%。
奶茶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行业竞争激烈,当有成功案例出现时,“跟风”、“模仿”几乎是最省事有效的“分一杯羹”的方法。这也是奶茶行业迅速同质化的一个原因。
跟随策略似乎是奶茶品牌屡试不爽的“妙招”,2021年夏初,喜茶等茶饮品牌出“小众水果+新式茶饮”的爆点新品之后,众多小品牌茶饮店也嗅到商机,趁机纷纷推出类似新品。由于生产奶茶技术门槛低,所以一旦有品牌推出热销的创新口味时,“山寨店”可以快速模仿,瓜分市场。
迅速同质化带来的问题是,创新产品生存周期缩减,奶茶行业迭代加快。
奶茶行业迭代速度,从之前的5-8年加速到3-5年。此前艾媒咨询的一项数据调研显示,可持续经营超过一年的奶茶店仅为18.8%。人气奶茶品牌中,早期风生水起的一点点被后来者淘汰,一些奶茶加盟品牌甚至活不过三年。
当消费者对常见的几款奶茶品类审美疲劳的时候,新式茶饮品牌急需打造新的网红爆品,来提升流量。开发“小众水果”新品虽然是一种解决办法,但并不是长久之计。围绕人群的生活方式,如场景融合、潮流文化、朋克养生等,开发被认同的产品才能激发更大的消费潜力。
“线上”和“线下”之争
“线上”和“线下”主要是围绕社交带来的流量而争。新式茶饮注重打造社交属性,奶茶已演化为“社交货币”,成为年轻人彰显生活方式的载体。新式茶饮在品牌调性、空间营造和内容输出等方面附加了诸多精神标签和属性。
为了给奶茶品牌增值,品牌开始跨界合作和打造私域流量池。跨界合作依然是围绕社交,创造新的社交消费场景,包括产品上的跨界,如茶饮+烘焙类品牌、茶饮+咖啡品牌等,也包括周边产品的跨界联名。打造私域流量池也是重要一环,建立会员体系,精准预测用户喜好,提升销量和复购率。
纵观消费品所涵盖的零售领域,“线上”与“线下”之争纷纷扰扰十几年,到底是做线下门店还是搞搞线上就可以了,一直是摆在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面前的跷跷板。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天平快速向“线上”倾斜。
《2020年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54%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线上渠道购买新式茶饮,与2019年相比,新式茶饮线上订单占比提升近20%。2020年共9家新式茶饮品牌组建了数字化团队,其中奈雪的茶、喜茶数字化团队超百人。自2020年奈雪、喜茶入驻天猫之后,新式茶饮天猫线上销售额增长近2倍,新式茶饮品牌旗舰店累计浏览人数超过千万,较去年增长3倍。
“数字化”成为新式茶饮“刚需装备”,驱动着新式茶饮品牌加速进化,更便捷、更细分、更多元成未来趋势。以数字化管理为核心,进行全链路数字化搭建,涵盖供应链、门店运营、品牌营销、线上渠道以及产品数字化驱动等多个围度,推动新式茶饮企业“人、货、场”的重构。
用户在线上下单,为品牌打造私域流量池提供了用户画像和统计数据,于是,奶茶品牌不仅仅是售卖一杯奶茶,更是在经营一份“流量生意”。
结语
近十年,我国奶茶企业注册量暴增,投融资额度近两年大幅提升。企查查数据显示,2010年奶茶相关企业注册量仅2354家,2015年突破1万家,2020年新增注册量8.1万家,2021上半年新增4.5万家,截至2021年7月1日,我国在业/存续奶茶相关企业(包含个体户)32.7万家。2021上半年茶饮品牌共发生融资事件15起,披露金额超50亿元,超过2020年(17.03亿元),远超2019年(2.17亿元)。
《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2020年底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将达4420亿元,是咖啡市场的两倍,其中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全年超40亿人民币进入新式茶饮赛道。有数据显示,2015- 2020年我国茶饮市场的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9.8%,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的零售规模翻了近9倍。
能图资本董事长熊芬认为,奶茶的野蛮生长阶段基本已经结束了,意味着做个加盟就能赚钱的奶茶模式结束了,下一个阶段是品牌力角逐阶段,包含品牌形象、供应链、管理水平和精细化体系的升级。在行业竞争激烈时,区域化不妨是个较好的防御方法,奶茶赛道很大,可以允许多种差异化公司存在,不会一家独大。现制奶茶增长迅速,整个三四五线城市的消费需求都在提升,未来茶饮市场规模完全可能达万亿元。(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冬阳)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