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中国侨网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疫情重创美国餐饮业,不少业者苦撑着经营,更多人已经关门。日前,美国国会众议员孟昭文就助力餐饮业的新提案举办在线说明会,会上,多名华裔餐饮业者代表呼吁政府尽快出台相关补助,帮助商家渡过难关。
当地时间9月15日,美国国会众议员孟昭文线上举办“餐厅法”提案说明会,邀请华裔餐饮业者与社区代表出席。她表示,餐饮业是华裔新移民赖以生存的行业之一,她父母来美的第一份工作就在餐馆,她学生时代也曾在餐厅打工。如今,疫情让餐饮业陷入困境。
孟昭文说,为缓解餐饮业的困境,她已联合国会众议院125位议员提案“餐厅法”,计划设立1200亿美元纾困金,援助受疫情打击的餐饮业者。提案即将进入投票阶段,她呼吁与会业者提出建议,以帮助提案更好实施。
美国中餐业联盟(纽约)总会会长、布鲁克林金皇廷大酒楼业主陈善庄表示,3月暴发疫情至今,纽约市餐饮业受到重创,直到现在业者都不能开放堂食,只能依靠外卖与户外餐厅弥补损失。超过一半的酒楼没能熬过疫情,只能关门停业,很多员工失去收入。
美国中餐联盟主席朱天活表示,“薪资保护贷款计划”只是杯水车薪,许多餐饮业者并未成功申请到补助。疫情重创餐饮业至少三个月,除了员工薪水外,房租与水电费仍需缴纳,业者急需补助来渡过难关。
美国中餐业联盟副主席孔庆超表示,从事餐饮业40年的他,如今遭遇了最大的困境。即使疫情趋缓,许多员工担心染疫,宁愿领取救济金也不愿复工,为商家重启增添挑战。若“餐厅法”实施,他建议政府提供多语言的申请服务推广,勿让英文不好的新移民错过这一机会。
此外,许多华社侨领均在会上发言,支持“餐厅法”提案,期盼早日实施。(牟兰)
品安全是关系到生命健康的大问题,尤其在群体性就餐的校园环境中,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旦受到危害,不仅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引发信任危机,甚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相关部委共颁布或发布20余部(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意见等,足见国家对食品安全关注度非常之高。
然而,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依然时有发生,食材缺乏品质保障,导致过期、变质、产检不达标的菜品被学生食用,严重的中毒事件还会引发大众不满。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校园的食品安全工作未落到实处,相关责任人员缺乏系统的食品安全工作经验,也缺乏正确的态度,不能为师生的健康安全负责。
校园中人群基数大,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细节复杂,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需要政府、学校、承包商乃至社会组织多方协作,从后备资金、制度管理、员工意识、系统工作等各个环节落实,确保食安工作万无一失。
2019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禧云国际董事长刘延云在《关于积极引导多方协作以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提案》,提出六点建议:
一、建议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采用“强监督”和“零容忍”的态度。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并监督校园团餐企业严格执行和遵守《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定期严格投放食安相关的宣传标识。此外,建议相关部门对校园配备食安专业人员进行强制性规定,推动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二、引导学校食堂在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机制。学校食堂要成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就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停止销售可疑食物,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将病人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此外,政府也要引导学校要在第一时间向所在地的食品监管部门、卫生防疫部门报告,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查明食物中毒原因。
三、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建议搭建全国统一的校园食品安全溯源信息平台。政府应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整合和统一食品追溯标准规范,推广追溯流向查询、风险预警、企业监管、统计分析等食品安全技术服务,对食品的采购、仓储、运输、加工、销售进行全流程监控。
四、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建立校园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互联网体系。食品安全需要全民参与,政府应引导消费者借助网络的力量发现、曝光、检举学校食堂在许可管理、人员健康管理、场所环境、设备设施、采购贮存、加工制作、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备餐、营养膳食等方面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促使食品安全生态圈良性循环。
五、鼓励餐饮协会、教育机构等机构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培训,为校园输出专业的食安管理人才。校园食堂内部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缺乏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系统性认知,开展食安知识培训,帮助学校食堂消除认知盲区,强化食安意识;此外,吸收、引进专业的食安管理人员,并输送到各校园团餐企业,指导日常工作开展,帮助其提升整体食安操作水平,降低食安事故发生率。
六、政府应倡导引入第三方专业
主页> 关注> 生态聚焦> 地方在线>
禧云国际刘延云两会提案
发布时间:2019-03-07 12:08 来源:消费日报网综合
食品安全服务机构,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效率。第三方食品安全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可以针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各学校食堂的特点,通过食安体系导入、目视化管理实施、现场辅导追踪等措施,为食堂建立食安管理制度,规避食安风险。同时,建议政府对第三方食品安全服务机构以及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在技术研发和技术设备上加大投入,推动我国整体食品安全检测水平的提升。
来源:消费日报网
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界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新形势新部署新要求,聚焦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查研究,捕捉、研究和分析问题,积极通过提案履行职责,提案内容涵盖了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呈现出提案结构更加优化、提案质量显著提升、提案数量趋于平稳、及时运用提案助力疫情防控的特点。
为更好地以公开促质量、促监管、促落实,即日起,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将通过“北京政协”微信公众号【提案摘编】栏目,摘登部分提案内容。您还可以通过北京市政协网站【网上提案点评】栏目,对已公开的千余件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的提案进行点评打分,并留下您对所关注提案的具体意见建议。
感谢您对市政协提案工作长期以来的关注与支持!
《关于加强餐饮、快递行业白色污染治理的提案》
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北京市外卖和快件数量快速增加,外卖、快递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和使用量迅速增长,已成为我市消费环节白色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外卖、快递塑料包装物在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随食物进入人体,将对人体健康尤其会对儿童身体造成影响,在填埋或焚烧处理时还会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并形成二次污染。
早在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限塑令”,在行政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然而从现有情况看,实施效果不甚令人满意。北京在加强餐饮、快递行业白色污染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台盟北京市委从三个方面为政府支招。
现状
01 治理力量过弱,缺乏统筹。目前主要由政府承担白色污染的治理责任,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等主体并未积极参与到治理行动中,大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的自主性不高,且缺乏有效平台和信息的获取途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尚未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环境保护、工商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相互监督。
02 缺乏严格标准和有效监管,商家大量使用廉价塑料产品。目前,绿色包装生产标准及规范尚待明确,对生产和使用廉价塑料产品的惩处力度不够,行业内部、外部监督体系亟需健全。同时,塑料替代产品的成本较高,且产品性能还有待加强,市场份额较小,商户从自身利益出发,难以将使用绿色包装转化为自觉行为。
03 宣传教育不到位,公众环保意识薄弱。政府部门对于塑料制品危害等相关环保宣传较少,消费者对非环保包装的危害认识不足,主动选择绿色包装的意识不强。
目的
加强对餐饮、快递行业白色污染的治理。
建议
01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的合作机制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理顺白色污染治理参与主体间的关系。由政府起主导作用,做好政策制定和监管工作,带动企业发挥基于标准及规范的执行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