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上方△蓝字可关注我们
编者按:5月11日-13日,一年一度的盟享加·中国特许加盟展北京站又将开幕。
本周末,5月11日-13日,一年一度的盟享加·中国特许加盟展北京站又将开幕,今年展会将迁至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展览规模将再次提升至50000㎡,预计将有800家连锁品牌参展,是其开展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
盟享加·中国特许加盟展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唯一支持的加盟展,自1999年起创办,已在全国十余个城市举办50余场展会,展会参展范围涵盖中西式正餐、快餐、饮品、甜品、小吃、咖啡、烧烤、教育培训、儿童娱乐、连锁酒店、洗衣洗染、汽车服务、家居装饰、美容美体、社区生鲜、无人零售等70余细分行业。
今年的北京站是中国特许加盟展的第52届展会,每年的北京站都成为了解当年加盟市场动向、热点的重要渠道,今年的北京站又将有哪些亮点可看?
特许“新”品牌多
很多连锁品牌都会在中国特许加盟展·北京站上首次放开加盟。今年首开加盟的品牌尤其多,且大多是市场知名连锁品牌,目前已知的有新辣道、和合谷、仔皇煲、权味、权金城、热辣生活、恒信合家欢、阳坊胜利涮肉、叫板比萨等,大小品牌约有十余家。
中小投资额品牌占比提升
中国特许加盟展各类投资额的参展品牌都有,小到10万以内,大到500万以上。从今年已确认参展品牌中可以看出,以10-50万区间为主的中小投资额型品牌所占的比重相较往年有所提升。这与加盟创业群体日趋年轻化,资金积累少,以及加盟市场逐渐向二三四线甚至县乡下沉相关。
业态更细分 更专业
消费升级带来顾客需求的差异性,许多行业尤其是教育业、零售业变得更为细分化。在此届展会上,就可以看到很多细分业态,水果生鲜、休闲零食、酒水、电子烟、眼镜、医药,、共享玩具、智能家居、幼教启蒙、认证教育、少儿英语、书法教育、潜能教育、机器人教育、AI教育、玩具体验馆等等,仅教育业就有多大数十类细分业态。
快“食”尚,慢生活
生活节奏的加快,让快餐、小吃成为更多年轻人日常的选择,这两个细分行业也成为这次展会最大参展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悦已”、“养生”、“社交”等要素也成为年轻人消费时的重要考量。这次展会上也可以看到很多这类型的项目,新式甜品饮品、音乐餐厅、主题餐厅、房车旅游、每日鲜花、美容养肤品牌占据了总参展品牌的较大比例。
部分本届展会参展品牌:
?餐饮
火锅:
新辣道、小肥羊、东来顺、阳坊胜利、德渔府、味纲、逸山伍、蘭番坊、辣莊、抽签串串香、熊喵来了、北家姓、草原往事、觅锅
中式正餐:
和合谷、仔皇煲、焖道三汁焖锅、夜小红、三分饱、黄记煌、便宜坊、西郁、春风十里、蛙来哒、七丼、小恒水饺、犟大骨、爱辣屋咕噜鱼、沪小二、小城渔家
中式快餐:
阿香米线、犟骨头排骨饭、至味优粮、韩校校、米多面多、你是我的酸辣粉、温记状馍、滋溜溜、长安粥铺、铭记鲁肉饭、壹食一焖锅饭、包裕丰、火齐砂锅粥、麻辣老司机、挑嘴猫、仇婆、焖尚铁锅焖面、鱼少侠、米思悠、蟹蜜、煮元张、罗罐中、匠滋炒饭、大鼓米线、天美汇鸡翅包饭、繁醉花亭、探虾迹、unclefish、鸡光宝盒、禾谷渔粉、炭之家、麻辣速递、汤火功夫、肖二華、川秘、无名缘、烫趟鲜、港岛记、猛男的炒饭、奈哥、青蔬、圆十秒到、饭丰町、煮福来手工米线、酸菜妹
特色小吃:
热辣生活、秦淮坊、功福咖小蹄大作、阿甘锅盔、正新、蜀游记、口水鸡排、特派卷、斗腐倌、仙浆、辣之妙酥麻辣锅、第1佳、陕味食族、米思特煎饼侠、型男美蛙、鱿将军、鲜粮卷饼王、闪八、食味鲜五谷、千座、小花小甲、爱尚吃溜滑、蜜哆哆炸鸡、八挂炉、喵小洛、大磨王与麻小仙、37.5°Cmood、爆脾气、咏巷炸鸡、包煮公米面小馆、妈妈故事米线、查哥、大喜麻辣拌、下钱钱拌面、又卷烧饼、海鲜遇上面、麦多和、格朗合、春川春、老城街小面、早客、鱼你说、三角君、靖公主、夺命小串、疯狂小串、铁米巴适、阳街、沈中、彭城二妮、Y号芝士榴莲饼、敖拜、嗨岛兔手撕烤兔
饮品甜品:
碰碰凉、黑泷堂、广芳园、8’八点醒、快乐柠檬happylemon、壶沏、Chatime、帝娜朵拉、JUICY、Salud 撒露、印茶、蜜斯舞茶、甘茶度、新作の茶、芒探、茶太良品、我很懒、黑玉饮铺、张阿姨奶茶、海盗の怪物冰、尊御港记、吉事果、再发号、爱咪欧、REMICONE、中街1946、沪上阿姨、麦茶德、吾饮良品、解忧魔茶、台九号线、鲜茶道、蜜菓、鲜果时光、遇见奶牛、熬得露、寻花吻茶、囍仔记、老虎堂、嚮茶、抖因缘茶、零度乐园、四云奶盖贡茶、牛乃奶奶、光洛、茶桔便、唯秘约定、黑糖彪
咖啡:
太平洋咖啡、咖啡之翼、易咖YEE.coffee
西式餐饮:棒约翰、比格、MrPizza、百富、尊宝、乌巢、德克士、乐堡士、好伦哥、爱8寸、叫板、巴贝拉
日韩式餐饮:
正一味、町上寿司、N多寿司、和番、丸武、角屋、拉面天神、熊本一禾、鲜目录、欧巴悠、花盛、权味、权金城
?零售
茶叶:八百秀才、芬吉
酒水:优布劳、全球美酒汇
食品:百果园、李雷yu韩梅梅、久久丫、辣小鸭、荷喜牛轧糖、熊猫日记、鳄珍
烘焙:吐司来了、研酵小山、周记、英伦时光、八月堂、麦田儿·花舍
医药:111医药馆、百草堂
家居用品:圣优趣、FaSoLa、爱学习、A佳
眼镜:MATTERWAVE、TUROKSTEINHARDT
其他:浩泽净水、YOOZ全新一代减害电子雾化烟、菠萝树、老银匠、熙美诚品、大秦、桔色、IP小站、洋葱OMALL、天竹之家、京东方
?服务
教育:海风教育、乐融、山姆大叔、笔端书法教育、优胜教育、爱玩书、蓝思凯奇、Play ABC、蕃茄田艺术、KIAORALISA、Tutor ABC、巴布阅读、希朗少儿英语、汤姆客、百特、灰姑娘、TOP语状元、剑之舟、芝麻街英语、宝可思ICC国际儿童、罗兰数字音乐教育、北大青鸟、易贝乐、爱贝、凹凸个性教育、XPlus松鼠AI教育、Cinostar、能动英语、慧读国际高端少儿英语、雪乐山、蓝莓果教育、乐聚机器人、寰宇少年、蓝色金、双师课堂、瓦力工厂、创想未来
儿童服务:恒信合家欢、EBH、皇家宝贝摄影、皮特曼
家居装饰:业之峰、积木家、未来空间、九藏天下
洗衣洗染:福奈特、约瑟芬、翰诺、洁希亚国际洗衣、象王
医疗保健:鹰视力、山哈堂、喜轻松、护眼世家、盐风健康
美容美体:唯美度、椿姬TSUBAKI TIME、阑馨十月、媛缘堂、西子悦
其他:熊猫星厨、速8酒店、蜜蜂出行、花点时间、银泰房车、汇隆基业、暴风|BFC/暴风|雷霆、超能空间
更多展会情况,本周末一起拭目以待!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快捷购买展会门票!
一个中国城镇,总有这么一条小吃街。每当傍晚来临,小吃街灯火辉煌,打着不同颜色的灯牌并排在一起,吸引年轻人流连忘返。
然而,这条街看似烟火气十足,却暗流汹涌。小吃街上,必定会有少至3、4家、多达7、8家奶茶店并立,它们在菜单、招牌、LED屏乃至员工工装方面铆住了劲,都想要赢得那些“喜新厌旧”的顾客们的欢心。
在奶茶大流行的今天,大街上一眼望不到头的奶茶店面告诉我们,奶茶圈早已度过了野蛮扩张的蛮荒时代。
今日奶茶的内卷,绝不亚于鸡娃的内卷。
2020年数据显示,全国连锁奶茶门店数量达到37到40万间,行业竞争无比激烈,怪相迭生。
有三年亏损上亿、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奈雪的茶,首日破发,到收盘跌了13%。有去年一整年新开304家门店,完成C轮融资的喜茶。还有平价奶茶的代言,完成首轮20亿资本融资的蜜雪冰城。
巨头之下,更多的是那些不被人关注的,80%日收入不足150元的小店。
在一杯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奶茶背后,人们会好奇,开奶茶店赚钱的秘诀是什么?
而当前的这些巨头们,为了在深度内卷的奶茶圈立足,又展开了哪些激烈的资本搏杀呢?
今天,咱们就来深挖“奶茶”的历史,透视这个没有硝烟的资本战场。
萌芽时期·1990-2005
奶茶的故事,可以从记忆里的“珍珠奶茶”聊起。上世纪80年代,泡沫红茶是台湾的流行饮料,当时在台湾开了不少泡沫红茶店。
在这些红茶店中,有两家老字号茶馆,一家是台南的翰林茶馆,一家是台中春水堂。
他们在台湾街边的小吃粉圆中找到灵感——将粉圆与冰奶、红茶做融合与调配,于是有了第一杯珍珠奶茶。
< class="pgc-img">春水堂珍珠奶茶
>90年代后期,陆续有人开始引进塑料杯和“自动封口机”,取代堂食的玻璃杯,让奶茶外卖成为可能。
嗅觉灵敏的台商,很快将目光锁定在“品牌连锁外卖店”,并以这种形式迅速将珍珠奶店复制到内地。
曾经在学校门口,由植脂末和甜味剂编织的初级珍珠奶茶小店,从2000年开始,逐渐被街头连锁奶茶店取代。
一场长达20年的奶茶争霸赛,正式拉开帷幕。
那时候,那些懵懵懂懂的少男少女,都会相约一起去奶茶店买奶茶,一起喝奶茶成了一种美好的情愫。初恋的味道是酸涩的,奶茶店则成为里面最甜的回忆。
这一年,一家名叫“黑珍珠”的奶茶店在杭州文二西路街角开业。这家不起眼的小店,就是后来奶茶帝国缔造者——浙江博多控股集团的前身。
和其他的奶茶店不同,博多的野心,不是开一家连锁奶茶店,而是要渗透到奶茶行业全产业链,成为顶配的集团公司。
它从上游的原物料生产销售入手,自己直接生产植脂末、果酱、压缩果汁、果粉、茶叶等原材料。同时做品牌孵化运营,它能把ERP管理系统输出给你,把奶精等原料配方输出给你,你就直接可以加盟开店了。
由于起步的早,博多的速度很快。两年后,第一家茶饮原物料工厂——博多工贸食品厂在杭州成立。工业化生产有效控制了成本,成了它旗下品牌在市场上很大的优势。
仅用了五年左右的时间,博多就开启了奶茶加盟疯狂的时代,也开启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博多的黄金时期,门店数一度超过两万家,奶茶品牌达到300至400个。蜜菓、茶桔便、甘茶度、遇见奶牛、九龙巴士、黑泷太郎、张阿姨奶茶、黑玉、季忆、印茶、科学队长……这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奶茶品牌背后,都是由博多来操盘。
< class="pgc-img">博多旗下品牌
>在2000年后的第一波奶茶店扩张浪潮中,博多没有选择去“挖金矿”,而是更聪明地去“卖铲子”。
靠品牌加盟赚取加盟费和原材料费的做法,让博多最大程度地收割了奶茶时代的第一波红利,也加速了奶茶连锁店扩张的时代进程。
规模与品牌·2005—2011
2005年之后,内地奶茶店爆炸式疯长,品牌加速跑马圈地,台湾的CoCo、大陆的大卡司、街客、地下铁等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当年,CoCo完成100家门店,而快乐柠檬则在2007年成为了第一个进入购物中心的奶茶店,地下铁则在全广西所有地级市落地。
奶茶店终于走出了校园,走向了更广阔的商业天地。
当时的奶茶,无疑属于暴利行业。据批发商的透露,4.5元的珍珠可以调配40杯奶茶,调制奶茶的奶精,一公斤批发价15元,以320毫升的杯子为例,至少能调配50杯。
一杯几元钱的奶茶,物料成本只有5毛钱,这个内幕业内心知肚明,暴利的刺激,让开奶茶店成为创业的风口。
奶茶行业的蓝海,开始吸引大资本、大玩家。
2005年,以香飘飘为代表的杯装奶茶开始进入市场。
香飘飘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在湖南卫视砸下3000万做广告,扬言要将货铺到用户的心里,很快,他们把货铺到了奶茶店还没有渗入的小县城、小商超,并说了那句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豪言壮语:一年卖出10亿杯,杯子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
香飘飘铺天盖地的广告,无疑为奶茶产业的曝光添了一把火。
< class="pgc-img">香飘飘奶茶
>2007年前后,奶茶行业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阶段。
这个时期出现的品牌奶茶店,有着统一的店面设计、vi形象、系统的产品研发、内部精细化的管理等。
想要在同质化的奶茶赛道成为巨头,品牌必须要塑造竞争壁垒。一是抢下赛道,形成羊群效应,各个品牌“跑马圈地”,开设新店的速度迅速增加。例如创立于台湾的Coco奶茶,采用了单店加盟+区域代理的模式,迅速把奶茶店开遍全国。
二是扩展产品线、做全品类。例如COCO奶茶将饮品拓展为六大类:红绿茶、奶茶类、巧克力/咖啡、精选、特调/欧蕾、酸奶/雪泡/冰沙——基本覆盖了当时奶茶店所能制造的全部饮品。
然而,行业一旦到了巅峰,就要警惕了,一个不留意前方就是悬崖。谁都没想到,2008的金融危机来了!奶茶行业猝不及防,受到了重创。
等金融危机的寒冬刚过去,台湾“塑化剂”事件,又给了行业一记重拳,国内的媒体开始铺天盖地报道奶茶圈的内幕。“橡胶珍珠”、“添加剂”、“奶精”等,一大波品牌就这样“倒”在了争霸全国的路上。
金融危机后的3年,是奶茶行业经历的第一波大洗牌——它同时也宣告着奶茶行业“蓝海”与“暴利”的消失。
本土品牌崛起·2011—2016
金融危机之后的第一波奶茶“大洗牌”,标志着台式奶茶在大陆的落幕。此前,五花八门的奶茶产品,大多脱离不开原初“珍珠奶茶”的影子。
受台湾“塑化剂”事件的影响,部分本土品牌试图逃离台式奶茶的影子,另辟赛道,给予奶茶全新的定义。
其中,2012年第一个脱颖而出的网红品牌是“一点点”。
一点点奶茶有特别的“一点点”星星签,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包装设计,引爆了社交媒体时代的第一波奶茶宣传浪潮。
此后,社交媒体这个全新的宣传领域,开始被奶茶品牌们所重视。
除了包装外,当时“一点点”的招牌产品“玛奇朵奶盖”,也是传统奶茶所不具有的。很长一段时期,一点点的门店,总是能看到排成长队的人群。
从“一点点”开始,喜新厌旧的消费者推动了奶茶行业的技术革新,在竞争迭代中,奶茶的品质开始提升。
植脂末出现了“0反”的健康概念、更多的店家开始探索使用牛奶制作奶茶。从普通的常温奶,到口感更好的巴氏奶都有尝试。
除了原料外,奶茶品牌们在口味上也做了很多创新,从单一的珍珠奶茶变成了奶绿、焦糖玛奇朵,可以添加的辅料扩展到布丁、烧仙草等。
这些品牌走向精细化的同时,奶茶的价格也被迫提升。此时,能同时保证原料质量与成本的供应链上游,依然是赢家。
比如博多,它很像是奶茶国的国王,坐稳了位置。博多旗下的奶茶品牌,每2-3年就迅速更迭一波,改头换面。但不论换掉谁,输的是小商家,赢得总是它。
博多之后,还有奶茶原料第一股的佳禾食品,这家公司来自苏州,服务香飘飘、娃哈哈、CoCo 都可、古茗、益禾堂、蜜雪冰城等品牌,因为赶上了行业井喷式发展的风口,成了传统茶饮时代的幸运宠儿。
但毕竟两者抓的都是原料供应链。而此时人们对奶茶的需求,已经不再是三四元满满一大杯的调配奶茶了。
随着年轻人对于健康、品质有了更高追求,新的“鲜奶、鲜茶、鲜果”消费时代正在到来。
2011年,21岁的聂云宸在广东江门九中街,开了一间小小的叫做“皇茶”的店。他一人负责店面装修、菜单设计、产品调制等工作,天气不好时,每天只能卖出几杯茶。
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创业,从开手机连锁店的尝试中,他得到了一个教训:依赖销售源和缺乏自身品牌是硬伤。
他找到了这些连锁奶茶的通病:都用植脂末来调味,口感单一,也不健康。“奶茶就是奶加茶”,他用最单纯的思路,找来鲜奶和茶叶进行调配,直到找到最合适的原料。开店前他花了一年的时间,来研究怎么做出一款有代表性、适合宣传的茶。
他关注到微博上年轻人最常传播的关键词是芒果和芝士,但芒果跟奶盖调配在一起的口感和茶并不非常搭;而芝士跟奶盖搭配,不仅能提升奶盖的口味,与茶的融合也更有层次感。经过几个月时间调试后,喜茶的招牌——“芝士茶”就这样诞生了。
之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喜茶在江门这座小城市,从几乎无人问津到开始排队,仅用了半年的时间。
喜茶推动了奶茶“精品化”时代,有点像是奶茶圈的“苹果公司”,在“诺基亚”博多力压成本的时期,他更关注产品本身和消费者的体验。
在喜茶走红的同一时期,彭心与丈夫赵林也决心创办奈雪的茶。
奈雪是一家夫妻店,最初的定位就很高,以20-35岁的年轻女性为主要客群。它打造了一种场景:“一杯奈雪,一口软欧包,在奈雪遇见两种美好”。
< class="pgc-img">奈雪的茶定位年轻女性
>2016年,喜茶拿到了IDG资本超一亿的投资,这一新闻瞬间轰动了奶茶行业。拿到了投资的喜茶,在国内迅速铺设门店。
一年后,仅有24家店面的奈雪的茶,也取得天图投资1亿元融资。
大资本介入奶茶行业后,决定一个品牌输赢的,就不再仅仅是一杯奶茶好喝不好喝。这个行业的玩法,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资本大战·2016-至今
资本是怎么作战的呢?
过去的奈雪和喜茶,从上游供应商采购原料,资本进入后,金主们深知博多策略的好处,于是开始迅速切入上游产业链,以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例如自建茶园、单品水果种植基地。
根据目前新式茶饮的主流材料,奶茶的上游供应链,最重要的就是鲜奶、茶叶与水果的原材料。
同样投资奈雪的天图资本,也投资了百果园,和正在冲刺A股的茶叶品牌八马茶叶。资本试图整合整个供应链,达到效益最优的状态,背后的野心呼之欲出。
奶茶店稳定的收益,表面看是前端的品牌溢价,但这个行业的更迭速度完全超过了想象。喝奶茶的年轻人,喜新厌旧的程度一定是超过喝星巴克的“中年人”。所以收益的深层来源一直都没变,就是赚供应链的钱。
博多提前20年知道这个道理,IDG、天图资本等资本方也知道。
对于新玩家来说,虽然你可能做出“最好喝的奶茶”。但一家之力,想要拿到上游供应链廉价、稳定的供应却几乎不可能。
这也就是为什么80%的奶茶店都在亏损,处在陪跑状态。只有少部分被资本扶持的品牌,才能维持生存、甚至制造奶茶圈的狂欢。
除了供应链,另一端连接的是流量曝光。资本注入的另一好处,是可以打通资本其他投资领域的流量端,来为品牌集中的曝光,抢占消费市场流量。
在这一点上,“奶茶届的国王”博多,与喜茶、奈雪相比,没有一个网红招牌和稳定的流量加持,供应链又被后者腐蚀,“王座”大有倾倒之势。
不过,想要突围也不是没有可能。
就在喜茶、奈雪爆红网络的时候,一个几乎要被大众遗忘的童年冷饮店“蜜雪冰城”,开始做品牌转型。
蜜雪冰城很机智地避开了喜茶和奈雪所占据的高端茶饮市场,并积极攻占下沉市场。“2元冰淇淋,4元柠檬水”成了蜜雪冰城的标志性引流爆款。
2018年,蜜雪冰城还做了一个决定,与企业咨询公司华与华合作,打造了雪王IP。三年后,雪王IP和蜜雪冰城主题歌,完美地实现了一次“病毒式营销”,证明了社交媒体不只属于高端品牌,廉价品牌也可以成为“网红”。
奶茶界“拼多多”——蜜雪冰城的生存之道,让人想起了黄铮的一句话:
我们吸引的是追求高性价比的人群,他会买一个爱马仕的包,也会用9.9元买一箱苹果,我们满足的是一个人的很多面。
谁在赚奶茶的钱?
回顾奶茶行业发展的20年,只靠加盟就能赚钱的大时代已经过去。当前这一行业里还能生存并盈利的玩家,无非是以下三类:
1.要么像博多、佳禾这样,掌握供应链上游和经营模式,自己不挖金矿、而是靠卖铲子赚钱。旗下品牌换了一茬又一茬,自己却稳坐金山。
然而在资本的助力下,喜茶、奈雪这些高曝光度的新茶饮品牌,也掌握了供应链优势。博多这样的全产业链老玩家,真的还能高枕无忧么?
2.要么像喜茶、奈雪的茶这样,靠高品牌溢价和网络营销来赚钱。
喜茶、奈雪的出现,分流了很多追逐时尚和品牌的年轻人,对一点点等“前网红”,是一个明显打击。但或许有一天,喜茶、奈雪也会成为“前网红”。
3.要么像蜜雪冰城这样,切入到四五线城市,将成本压低到极致,靠薄利多销来赚钱。而蜜雪冰城的扩张,正在杀死着优乐美、香飘飘等上一代低端市场参与者。
根据财报,2020上半年,香飘飘净亏损9250万元,达到了历史业绩的最低点。这个曾经高喊“绕地球一圈”的品牌,已经进入死亡的倒计时。
未来,随着奶茶行业进一步内卷,仍在赚钱的三者之间,看似是不同的赛道,喜茶、奈雪等占据高端市场,而像蜜雪冰城和博多旗下的老品牌,则切入到低端市场,一个往上走,一个往下走。
但暗地里,它们之间的资本战争已经开始。
例如喜茶通过子品牌“喜小茶”,进军低端市场。10元左右的价位,与蜜雪直接冲突。而蜜雪也通过在一线城市扩张、提高部分单品价格,涨价到10元以上,试图提升品牌溢价。
这就和手机圈的竞争很像,华为可以升级加价,苹果也可以降维打击。
< class="pgc-img">喜茶子品牌——喜小茶
>这些佼佼者显然都已经明白了一点,随着奶茶业深度内卷,利润被挤压到极致,奶茶行业即将进入一个“赢者通吃”的时代。
在“2020中国茶饮十大品牌榜”中,蜜雪冰城紧紧跟在喜茶后面,名列第二。从投入回报比来看,相比投入数年仍在亏损的喜茶和奈雪,蜜雪冰城在2019年做到了65个亿的营收和8个亿的净利。
据此前媒体报道,2021年1月,蜜雪冰城完成20亿元的首轮融资,龙珠资本、高瓴资本联合领投。蜜雪冰城的融资,标志着资本已经占据奶茶界的各个角落。
未来在资本的助推下,奶茶行业的迭代速度势必更快。
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间的竞争不是坏事。至少在未来,总是能尝到不同味道的新款奶茶,配套服务也会有所提升。像喜茶,产品的更新迭代就很快,差不多一个月可以推出4款新口味。
但对于奶茶品牌和他们背后的资本来说,却完全是另一番情景。凛冬将至,最残酷的战争已经到来。
~全文完~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欢迎关注我,转发、收藏并随手点个赞吧。
多老板说,不建议你辞职开奶茶店
有人买的10多万元设备,关店时几千元卖掉了
背后原因是资本也“喝”上了奶茶
都市快报报道 最近,颇受资本市场瞩目的“奈雪的茶”,正式登陆港交所挂牌上市。作为“全球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成功上市,让不少“精神股东”很自豪:我们把奶茶喝上市了。
看似不起眼的一杯奶茶,也能使一家仅成立六年的企业成功上市,这让不少网友“蠢蠢欲动”,按捺不住一颗向往“诗与远方”的心,准备辞职去开一家奶茶店。开奶茶店,真的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吗?开店后,是不是能过上既能每天喝奶茶,又能躺着赚钱的日子了?
开奶茶店买的10多万元设备
关店时几千元卖掉
“我是不太建议大家去开奶茶店了,更不建议年轻人辞职去开奶茶店。”虽然早已离开了杭州的奶茶江湖,但每每身边有想开奶茶店的亲戚、朋友向自己咨询开店事宜时,施老师的语气还是难掩激动,“现在的奶茶市场实在太饱和了。”
施老师如今是杭州某语言培训机构的老师,早已习惯朝九晚五工作的她,8年前还是一家奶茶店的小老板。
施老师回忆,2013年,杭州大街上的奶茶品牌还不像现在这么多,“有个叫张阿姨的奶茶品牌,那时候在杭州特别火。”2013年,她掏出了自己辛苦工作多年攒下的18万元,加盟了张阿姨奶茶。可创业的好日子还没到4年,一手开出的奶茶店就关门了。
“我开的奶茶店在沈塘桥地铁站附近。”因为地理位置还不错,施老师不到10平方米的临街门面,每月的房租就要1.2万元。“一个人既要点单又要操作也不现实,我还专门雇了两个店员。”
每年要给加盟的品牌交上万元的品牌管理费;每两个月还要至少从品牌方那边拿总价2万元的原材料,用来制作奶茶;还要支付员工工资、付房租……当2017年施老师的奶茶店周围一下子冒出了3家同行后,她越发感觉生意难做了,“到我决定关店的2017年年中,每个月能达到30%的净利润已很好了。”
直到现在,施老师都很庆幸自己当初的“及时止损”,“有一个同样当时开奶茶店的朋友,撤得比较晚,最后亏了40多万。”
就在施老师决定关店的2017年,义乌的95后女生一帆和男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奶茶店。
“那个时候我们感觉开奶茶店的门槛没那么高,奶茶也是快消品,可能相同的时间,开奶茶店的回报率会更高。”
一帆的自有品牌奶茶店,在2017年十一假期开业,“当时因为也搞了一波活动,一天就能出400多杯。”不过,这样的好日子却没持续太久。
十一假期刚过,一帆就发现,自己的奶茶店周围一下子开出了不下6家品牌奶茶店,“什么一点点、古茗、新时沏,全都来了。”
努力把小店维持一年半,一帆和男朋友最后还是无奈关店,做回了开超市的老本行,“后来每天能出30多杯都算好的了。”
一帆说,关店后直到现在,当时用来泡奶茶的茶包,即使后来每天泡两杯,还没泡完,“当时开店买的10多万块钱的机器,转手只能几千块钱卖掉。”
没到一年,“熬”死了10家奶茶店
和施老师、一帆的感受类似,许多做奶茶生意的人都会感觉2017年是行业的拐点。
“我记得那一年,我们店所在的那条街,一个月就开出了8家奶茶店。”在海盐开奶茶店的马老板说,2017年,她明显觉得自家的奶茶卖得没以前好了。
其实,梳理当年新闻后会发现,这是因为从2016年开始,资本就“喝”上了奶茶。
比如,2016年,喜茶获得了1亿元人民币的首轮融资,投资方为IDG资本;“奈雪的茶”在2017年初获得天图资本过亿元融资,融资前有17家店,融资当年便计划再开50家;此外,丰瑞资本投资了关茶,美亚投资了一点点奶茶。这些收获资本扶持的奶茶品牌,开始与其他品牌奶茶迅速拉开了差距。
“不要说2017年奶茶生意不好做了,现在新开出来的奶茶店生意同样不好做。”一年多前,河南人张老板在杭州的环北小商品市场旁边,开了一家蜜雪冰城奶茶店。仅去年一个冬天,他就见证了7家奶茶店关门,“今年年初又‘死’了3家。”
尽管因为所加盟的奶茶品牌最近频上热搜,使自家奶茶店生意火了不少,但张先生还是觉得,开奶茶店并不是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我们之所以在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开下去,是因为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价格。”而对于开自有品牌奶茶店的老板来说,情况还是复杂了很多。
2012年,马老板刚在海盐开自家的奶茶店时,海盐当地还没有喜茶、奈雪的茶等大的品牌奶茶店。而等到这些品牌奶茶店开到海盐时,马老板明显觉得,这两年自家店的营业额下降了至少15%。
“和大的品牌奶茶店相比,我们这种小店没有成熟的供应链能力。”
前两年,古茗上架了一款网红乐柠檬茶。其原料香水柠檬的主产区广东,因为去年气候干燥,导致香水柠檬减产,再加上奶茶市场对它的需求越来越大,5月中旬,香水柠檬的市场价一度飙涨至18元/斤,是平时的3-4倍。
类似的案例还发生在小众水果油柑身上。今年3月和5月,奈雪和喜茶接连推出以它为主料的奶茶,其他品牌的奶茶也陆续跟进,让油柑的市场价从每斤8元疯涨到40元。
“喜茶最近也上新了以黄皮为主要原料的黄皮系列新品。”对于大的奶茶品牌持续发力供应链,原来还会模仿其新品的马老板,现在已变得很佛系,“无论水果是否大众,在面对特殊供求状况时,我们这种小品牌的抗风险能力远远不如位于头部的品牌。”
在已做了9年奶茶生意的马老板看来,如今,奶茶的核心竞争力,早已经从口感转移到了供应链。
前期投入至少要50多万元
开奶茶店还是门好生意吗?
灼识咨询调研报告显示,按零售消费价值计算,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约为1136亿元,跻身千亿市场行列。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4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5%。
茶饮市场总规模增长的同时,开一家奶茶店的投入也正在“水涨船高”。
“以我们店为例,加盟蜜雪冰城的费用是1.1万元,每年21万元的房租,前期店面装修,买设备、物料的钱要20多万,再加上每年要交一次的1.78万元品牌加盟管理费,开一家奶茶店前期的投入至少要50多万元。”
张老板说,想要奶茶店回本,意味着每年奶茶店至少要达到120万元的营业额,“比如夏天,每天要卖出1000多杯才行。”
尽管靠着先前积累的好口碑,马老板这两年在海盐又开出了第二家分店,但她坦言,如果回到当初,她肯定会告诉自己,不要辞职去开奶茶店。“平常我和我老公两个人守在奶茶店,两个人换班,店从上午9:30开门,要一直开到晚上9:30。”
开奶茶店9年,尽管在2015年竞争还不太激烈的时候赚到了钱,马老板依然觉得,自己当时一头扎进奶茶生意的想法还是太简单,“最开始我是自己喜欢喝奶茶,觉得每天做喜欢的事很开心。”
不过,在面对现实的经营压力后,全情投入下,马老板觉得,现在的自己,早已没有一开始开店时想象中的“诗和远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