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抖音出了一个海克斯科技博主,江湖人称“绝命毒师、炼金术士”。
8月13日开始,抖音博主“辛吉飞”20天涨粉超450万,还引起了网友、官媒、餐饮从业者间的一场“舆论乱战”。
图源:新抖
>海克斯科技原本出自游戏《英雄联盟》,指的是一种魔法与科技融合的幻想技术,在“辛吉飞”这里,却成了一种“科技美食”的制作方法。
视频中,“辛吉飞”向网友系统展示了牛排、燕窝、奶茶等常见食品的制作过程。因为制作过程与化学实验太过相似,“全是科技与狠活”,偏偏不论是制作方法还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都是合法合规的,这给观看视频的网友们造成了极大冲击。
图源:抖音
>很快,围绕“辛吉飞”的各种梗开始爆红抖音,诸多网友和博主也参与到了相关讨论中。截至发稿前,抖音话题#海克斯科技##三花淡奶##科技与狠活#的累计播放次数超7.5亿。
“辛吉飞”是怎么火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下这位舆论中心的海克斯科技博主。
从烤面筋摊主到海克斯科技博主
回看“辛吉飞”的抖音视频,“辛吉飞”最初是东北沈阳的一位烤面筋摊主。
2019年3月23日,“辛吉飞”在抖音发布了第一条视频,演示了烤面筋切花器的使用方法。此后,他还陆续展示了土耳其烤肉、芝士热狗棒、韩式炸鸡等小吃的制作过程。这个阶段的“辛吉飞”更像是一个小吃从业者的日常分享账号,单条视频获赞很少过千。
图源:抖音
>2021年4月12日,“辛吉飞”发视频宣布,干了5年的烤面筋生意干黄了,“五年啥也没剩,干出来一堆破烂”。两个月后,“辛吉飞”转换身份,成了一位调料厂家,开始详细分享东北煎焖子、轰炸大鱿鱼等路边摊小吃的制作方法。
这个阶段的“辛吉飞”像是一位美食博主,还有网友请他分享特定小吃的制作方法。其中,烤面筋的制作方法视频成为“辛吉飞”最大的爆款,截至目前获赞超40万。
图源:抖音
>或许是因为天天混迹在食品添加剂市场,像网友调侃的一样“完成了前置任务,开始转职炼金术士”,“辛吉飞”分享的内容逐渐从路边摊小吃变成了“科技美食”。
从“辛吉飞”这里,网友们知道了不少“科技美食”的猫腻。
为什么想在自助烤肉店吃回本是做梦?“辛吉飞”说可能是因为商家用了进口冻肉,而南美巴西的进口冻牛肉是20-28元/斤,澳洲新西兰的进口冻牛肉是30元/斤。
图源:抖音
>为什么一些餐馆的汤显得特别白?“辛吉飞”说可能是因为商家用了三花淡奶、植脂末等食品添加剂调色,而不是像宣传的那样熬了一晚上。
为什么一些直播间的即食燕窝能卖29.9元的超低价?“辛吉飞”说可能是因为商家一碗燕窝的成本只包括6毛的明胶片、4毛的糖浆、5毛的包装。
此外,炸鸡排的肌肉纤维可能是靠大豆拉丝蛋白,炸虾仁用的可能不是真虾,而是面粉、色素、虾肉香精,冰皮榴莲月饼可能也没什么榴莲……
2022年7月25日,“辛吉飞”在视频中介绍了某种“黑糖珍珠奶茶”的制作做法:奶茶里没有奶,而是植脂末和奶香精;茶叶也不是好茶叶,而是茶叶沫子。
视频下方,一位自称是奶茶店前员工的网友表示这是“非常标准的做法”,还有一位自称前奶茶店主的网友表示,自己用的是好茶叶、新鲜水果和黑白淡奶,但即使用果糖代替蜂蜜也压不下成本,最后只好关门。
图源:抖音
>这一波系列内容下来,再配合“辛吉飞”眼歪嘴斜、吃完“科技美食”就要上厕所的夸张演绎,让网友们大为震撼。一位网友留言:“飞哥一段短视频,比唠叨了我二十年的妈妈还管用,让我戒掉了路边摊小吃。”
一勺三花淡奶炸出了餐饮行业的“舆论乱战”
事情到这里,“辛吉飞”还仅仅是一位科普方式比较特别的博主。转折源于以“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为代表的一批账号对“辛吉飞”提出质疑。批评者认为,“辛吉飞”存在三大问题:宣扬低价有罪论、贩卖焦虑、传播犯罪方法。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连续发布了两条对“辛吉飞”的批评视频,其中第一条已经删除。图源:抖音
>然而,这些声音反而激发了部分吃瓜群众的逆反心理和战斗热情。
从三鹿奶粉这样轰动全国的食品安全事件,到评论区一个个网友的现身说法,让不少网友相信食品安全问题普遍存在,相信“辛吉飞”说的才是真相。同时,由于“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主理人经营着一个预制菜品牌“三餐食客”,也让部分网友对其观点的客观性产生了质疑。
图源:抖音
>关于低价有罪论,“辛吉飞”的支持者多次强调反感的不是科技与狠活,而是商家把科技产品当真材实料卖。玩梗过程中,网友更多是提出问题:肉为什么又便宜又滑嫩?汤为什么又白又香?有科技与狠活吗?
关于贩卖焦虑,有网友吐槽,辛吉飞“贩卖焦虑”的方式不过是把符合国标的商品又做了一遍。如果合法合规的东西被人知道了是贩卖焦虑,那有问题的是谁?
图源:抖音
>关于传授犯罪方法,认证为律师的“柴嵩 | 广州刑事律师”反驳道:“如果按照这个理解,中国裁判文书网就是中国最大的教授犯罪的网站。”
“辛吉飞”和其支持者有两个核心观点:第一,符合国家标准的不一定是健康的;第二,一些无良商家在用科技产品冒充真材实料。
“辛吉飞”曾在直播中举例说,消费者想象中的蜂蜜可能是蜜蜂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采花蜜采出来的,但实际上,现在的蜂蜜可能是蜜蜂被蜂农喂了糖产出来的,是科技蜜,是蜂制品。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曾在视频中提到,我国蜂蜜的平均合格率为98.2%,但在“辛吉飞”支持者看来,检测合格并不能证明蜂蜜的品质。
“中国食品报融媒体”分享的数据。图源:抖音
>与此同时,更多业内人士也相继加入战场。
有人认为“辛吉飞”是在误导消费者,砸餐饮人的饭碗。“西餐纸老虎(供应链链)”发视频称,三花淡奶就是脱脂浓缩牛奶。评论区有人补充,三花淡奶是很平常的食品添加剂,主要作用是调色。还有人称这是“反智主义”。
有人认为“辛吉飞”是在帮助消费者辨别餐饮和食品的真假。“研发主任破解配方”发视频称,这会是对行业的一次洗牌,更有利于用真材实料做餐饮的商家。不少食品商家也在趁机推广自家产品。
有人干脆向“辛吉飞”学习,感叹“各个都使活,我也不搂着了”,爆出更多行业内幕。
生鲜商家“小李的牛排课”解释了为什么一些消费者能买到超低价牛羊肉。因为一些原本要流到加工厂做罐头、猫粮狗粮的110元/吨的临期牛羊肉,现在流到了直播间。“过期了一年半年你根本看不出来。”
图源:抖音
>牛肉商家“饕哥牛排”解释了为什么冻虾仁比带壳虾还便宜,能卖到10多元一斤。因为通过磷酸盐泡发后,虾仁不仅会变大,还能变得脆口。
科普博主“耳钉大叔”解释了为什么土豆能长特别大。因为使用了光合作用促进剂氯化胆碱。“这至少会让土豆不好吃,注意我说的词,是至少。”
母婴从业者“母婴大玩家”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纯草本湿疹膏效果意外得好。因为加了类固醇激素。这类产品过不了审核更严的妆字号,只能标注是消字号。
与此同时,与“辛吉飞”并称为“美食界两大狠人”的刘怂也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关注,让“一勺三花淡奶”成为了抖音上的热门梗。“刘怂”主要分享了路边摊小吃的“科技做法”。据新抖数据 统计,“刘怂”近15天涨粉超190万,9月4日发布的“正能量铁板鱿鱼做法”获赞超70万。
图源:抖音
>截至发稿前,“辛吉飞”虽然没有一个50万赞以上的爆款视频,但却实现了20天涨粉超450万,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这些博主的助推下,让他成了这段时间的抖音热点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辛吉飞”在抖音爆火后,其快手账号“卖面筋的阿飞”也迎来涨粉。据新快数据统计,“卖面筋的阿飞”近8天涨粉近140万。此前,“辛吉飞”主阵地是快手,截至发稿前,其抖音账号发布视频228条,快手账号“卖面筋的阿飞”发布视频1122条。
图源:新快
>也是由“辛吉飞”开始,由抖音到快手,掀起一股针对食品安全的讨论热潮。
“辛吉飞”爆火背后是大众的食品安全焦虑
“辛吉飞”为什么突然火了?
从北京的纸箱包子(假),到三鹿的三聚氰胺(真),受各种真真假假的媒体报道,大众对食品安全一直是存有疑虑但不清楚细节。
“辛吉飞”特别的地方在于,第一次用视频形式,成系列地把各种“科技美食”的幕后制作过程展示了出来。看完这些视频,网友不禁嘀咕:合法合规的都这么刺激,那不合法不合规的呢?
不可否认,“辛吉飞”的确蹭上了网友对食品安全的焦虑,随着海克斯科技的玩梗增多,不少网友也有点反应过激,觉得什么都是“科技与狠活”。但究其本质,这波流量的来源还是网友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
“中国食品安全报融媒体“分析,网友觉得假冒伪劣产品更多,第一是网友更容易记住假货的新闻报道,第二是食品监管天然存在延后性,监管部门没办法保证所有上市的食品都绝对安全,只能事后处罚。
直播带货爆火以来,主播们更是屡屡打破“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大众共识,反常识的事情需要理由。主播说是因为优化供应链、减少中间商,但网友也会怀疑是因为偷工减料、滥用添加剂。
针对某网红售卖的9.9元的牛肉粒,“辛吉飞”演示了牛肉粒的科技做法。图源:抖音
>网友对“科技美食”的愤怒未必全部正确。关于“白汤更有营养”的常识,包括“老爸评测”“中国食品安全网”等账号均表示白汤的脂肪含量极高;关于妖魔化食品添加剂的相关言论,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食品专业华霄教授”表示“没有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工业”。
图源:抖音
>近日,抖音还在“辛吉飞”视频下方增加了“科学看待食品添加剂”的官方提示。
对于“辛吉飞”的内容科学性,本文不做过多评判,但某种意义上讲,“辛吉飞”们的确让观众有了更多判断和选择的视角。很多时候,大众焦虑的不是信息的负面,而是信息的偏颇,只有充分知情,同时有基于充分知情的自由选择,大众对食品安全的不安才能得到缓解。
各类不知真假的言论很容易引起网友的恐慌 图源:抖音
>事实上,各行各业都需要自己的“辛吉飞”,帮助大众对美妆、母婴、保健等行业内幕建立更深的了解,帮助行业变得更透明,也为真材实料、良心经营的商家创造更好的环境。
“阿纯是质量测评家”的核心人设是美妆打假博主,目前粉丝963万。图源:抖音
>“低价没有罪,但忽悠人有罪,诱导消费者有罪。”“辛吉飞”在直播中强调。
<>今,TFBoys是国内最夯男团。而那首男女老少通吃神曲《青春修炼册》则是不少人每次唱K的必点曲目。
叔叔阿姨们,如果你们现在连他们都不认识,那就别指望跟新生代好好聊天了!
撰稿|蒲 琳
广州机场,一群女生佩戴着粉丝组织的证件,焦灼地望着闸口方向。到达大厅忽然出现了被层层保安护住的三个小男孩,女生们开始尖叫、失控,举起手中的手机胡乱拍摄,因为所有人都在你推我搡,她们的手机里只留下晃动的各种脑袋。
小男孩们被护送进专车后,粉丝开始挨个手举横幅、对着DV倾诉衷肠,说到动情处泣不成声:“你是我见过最棒的孩子,虽然你不需要我,我还是要说,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这是2014年4月4日广州机场的一幕。当这场疯狂的接机发生时,媒体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但11天后,音悦V榜年度盛典上,这三个男孩获得了“最佳组合奖”,粉丝给的尖叫声远远高过其他知名歌手,主持人曾宝仪也被男孩们的人气惊到。
写到这里,他们的名字也呼之欲出了,他们就是——TFBoys。三个小男孩中,队长王俊凯出生于1999年,王源和易烊千玺出生于2000年。
娱记们这才恍然大悟:“95后已经走红了?”
如今,TFBoys是国内最夯男团。而那首男女老少通吃神曲《青春修炼册》则是不少人每次唱K的必点曲目。
叔叔阿姨们,如果你们现在连他们都不认识,那就别指望跟新生代好好聊天了!
成长于互联网
TFBoys意为The Fighting Boys(奋斗男孩),所在的时代峰峻文化有限公司名不见经传,此前并没有推出过其他艺人。
进入“主流视野”的TFBoys很快被频繁报道并受邀参加《快乐大本营》节目录制。但其经纪人倒是显得颇为淡定,她表示:“其实我们也累积了很长时间人气啦,不算爆红。”
的确,说到TFBoys的走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当年,王俊凯和王源的翻唱视频《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被原唱范玮琪在微博上转发并称赞,让时代峰峻迎来了第一次爆点。这个视频仅仅在新浪微博的转发量就超过8万次,截至2012年9月,视频网络总点击量超过500万次。
而成员中的另一位易烊千玺是北京人,从小就参加电视台节目、拍摄广告。
之后,时代峰峻趁胜追击,更多的翻唱内容出现在网络上。不得不说,这些翻唱,最简单的只在KTV包间里录制,复杂点的也不过就拍成粗制滥造的MV,但在没有媒体关注的情况下,他们还是通过网络积攒起了数量可观的粉丝。
时代峰峻将2011年7月到2013年8月这段时间看作是TFBoys初步完成粉丝原始积累的过程。在这期间,该组合虽未出道,但三人也都逐步拥有相当数量的个人粉丝,微博+优酷成了最重要的网络工具。
2013年8月,公司正式把三个男孩以组合形式推出,没有发布会,没有媒体通稿,宣告出道的手段是一支名为《十年》的视频,意为这些男孩从现在开始努力十年,以后前途无量。“出道”后他们继续在视频网站以组合身份发布歌唱节目和小短剧。
从2014年到今天,三个男孩子的人气已经可和韩国偶像比肩了。
圈内人都知道,传统的偶像文化是这样的:娱乐公司认真地宣布艺人出道,开发布会,上通稿,出专辑,演影视剧,现在还可以加上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这种推出明星的模式在半个世纪之内都没有根本性变化,只是媒介载体在报纸、广播、电影之外增加了电视和网络。
但TFBoys的不同在于,他们还没有正式被称作“艺人”的时候,就已经通过零门槛的网络完成粉丝累积,这和公司原本的名气、前辈提携、媒体炒作都没有关系,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靠实力取胜。
一位自称“高冷”的女粉丝这样阐述心路历程——之前对TFBoys那些消息的态度完全是这样的:“呵呵,又出了个什么鬼东西,确定那不是广场舞的视频吗,脑子有病才会去喜欢他们,脑残粉真的好可怕噢。”但看了视频后的结果却是,“现在,啪啪啪打脸打得好痛嗷,一上午就入坑的我真的一点节操都没有。”
但不管是从业者还是资深粉丝,对TFBoys似乎都有些无所适从——早年,该组合的百科资料里细细密密地写着某年某月某日翻唱了某首歌、发布了某个视频,但却无法一句话概括出艺人的成绩,如“演某戏的那谁”“唱某首歌的那谁”甚至“和某某传绯闻的那谁”“某某力捧的那谁”,这样最常见的形容都不能用在他们身上。
“养成”的参与感
TFBoys的走红,无疑让娱乐圈的从业者开始了新的思考——重金打造、华丽视觉、精美编曲、国外优质团队都没有,连渠道推广都没有,就往网上一贴,也能有这么多粉丝,为什么?新渠道与传统包装明星性价比的差别“令人发指”。
说到底还是看脸。
在这个“颜知己正义”的时代,外貌绝对是当偶像的第一步。而TFBoys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日本的杰尼斯事务所和韩国的SM等偶像经纪公司,都是很年轻的男孩组合,受众群体以女性为主,粉丝表现疯狂。
事实上,时代峰峻并不忌讳承认这一点,他们坦言的确受了日韩偶像文化的启发。不仅TFBoys诞生于互联网,时代峰峻公司本身就是一家依托互联网造星的经纪公司,他们将互联网力量视为造星过程中最重要的打法。
从2009年开始,时代峰峻便将自己许多练习生的视频发到微博和视频网站上。2010年该公司开始招募男孩培训,培训全部免费,从基本的唱歌、跳舞、演戏教起,慢慢筛选出有潜力的新人,网络上的TFBoys小短剧,其实是他们培训时的作业。至于如何从学校招募到值得培养的男孩,被视作商业机密。这家公司说,肯定会仔细和孩子的父母沟通,保证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业,不占用上课时间。
当时,时代峰峻打的算盘是,通过互联网让网民对旗下练习生的人气和潜力做一个初期评估,这些练习生被统一称为“TF家族”。它的聪明之处在于,不像传统经纪公司只根据自己的评估标准打造艺人,而是通过网络视频的人气反馈来权衡每一位练习生的价值。
这里插个题外话,时代峰峻其实不是第一个想拷贝杰尼斯事务所模式的中国公司,此前多个男生团体都号称“中国杰尼斯”,但都以默默无闻而告终。湖南卫视也在2012年重金打造过一档名为《向上吧少年》的节目,定位为“90后热血成长秀”,但该节目并没有预期中火爆,当年还有媒体分析认为是“太低龄”而水土不服。
在日韩的先例面前,时代峰峻的定位也非常明确,即只招男孩。原因很简单:女生长身体比较快,很可能突然间就变了一个人,不好控制。
TFBoys的经纪人更明确表示:“我们的理念就是养成模式。”
所谓“养成”,就是让粉丝们看着偶像长大。这也就解释了,TFBoys的包装和视频都采取简单化处理的原因,“他们一开始出来,是有很多缺点的,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我们《十年》的宣传片说,让孩子们用平时玩的时间,做一些努力,最终完成一个梦想。粉丝会觉得是看着自己家人在成长。”经纪方表示,这样,少年组合就和“励志”产生了联系,让粉丝们觉得正能量满满,“我们的形象一直就是邻家男孩,是清新剂。正是因为他们很自然,才让粉丝喜欢。”
这不,养成系的发展模式确实为TFBoys圈了大量的“怪阿姨”粉,但他们的粉丝绝不限于此,主要分为两种:“妹妹粉”和“亲妈粉”。前者是跟他们差不多大的孩子,追逐帅哥;后者比他们大一些,强调自己是在看着偶像成长。
“亲妈粉”这个词原来用于形容粉丝文化里对偶像极度忠诚、爱操心的粉丝,她们会把跟自己同龄的粉丝叫“儿子”;在TFBoys这里,初中生的确是比大学生和刚踏入社会的女孩小了一辈,“儿子”终于成了一个不夸张的叫法。在这些货真价实的正太衬托下,连“95后”的粉丝都自称“怪阿姨”,“80后”还就是名副其实的“妈妈级”了,更不用说再大一点的“70后”,绝对是看着自己亲娃长大的心态了。
一个“亲妈粉”这样说:“少年偶像的魅力不在于鲜肉,而在于陪伴;看着这些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是一种幸福。”
“唱歌唱得好啊,而且很萌,很可爱,王俊凯还是学霸,成绩也好。”另一个“90后”的妹子则说,“像我们这样的姐姐粉可不少,我们就是把他们当做弟弟,看他们一眼就很满足了。我们和凯爷(粉丝对王俊凯的昵称)一起成长,他长大了,我们也老了!”
和很多幼年出道的孩子不同,TFBoys一直在强调“不耽误学习”,几位成员都号称“学霸”。他们不仅是俊美正太,还在力求完成中国人重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或许也是他们能俘获各个年龄段粉丝的重要原因吧。
少年的无限可能
在媒体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在同班同学眼里,王俊凯和王源没什么特别,也没想过和他们合影。而在粉丝眼里,这两人怎一个好字了得,就连他们爱吃的面店、常去的奶茶店,都被粉丝如数家珍。在学校门口,常有好多粉丝踮着脚往学校里张望。两人的成名也带动了周边的商业,王俊凯常光顾的面店老板曾在微博上发了一张王俊凯的背影照,被转发3000多条,而老板平时的微博互动量仅个位数,不少外地粉丝到重庆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这里来吃一碗面。
知乎上“TFBoys为什么这么火”的提问下,回答也是踊跃得不要不要的。在回答里,有乐评圈里的人这样说:“真正印象深刻是他们发来了《heart》的MV,当时看完之后,我就镇住了。这首歌当时一直是音悦台上面连续好几周的冠军。众所周知,音悦台的打榜机制是最为苛刻的,因此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歌手的粉丝忠诚度,当然也可能确实TFBoys为此花了巨大的精力来冲榜。”
经纪公司透露,十分重视对他们的引导,让他们知道“人气如泡沫”。所以,现在他们的心态很好:“我们的孩子都没有明星架子,他们知道,这个阶段红,可能几个月被忘掉也不一定。”在学校里他们也没有特殊待遇。
经纪方并不愿意将TFBoys定义为“童星”,而是更愿意用“少年”这个词。因为这个词衍生出的可能性是,等他们到了20岁左右才是黄金时期,有成为真正的全民偶像的可能。这笔优质资产不必急于变现,大可慢慢等待。
粉丝觉得自己在养成偶像,其实偶像也在耐心地培育粉丝。
我们不能再用旧眼光来评估TFBoys。“95后”已经让娱乐业大佬们大跌眼镜,“00后”更是另外一种受众。TFBoys的队长王俊凯的偶像是林俊杰,一次颁奖礼后台遇到林,他发微博说:“这次盛典后台见到了林俊杰哥哥,人很温柔,而且舞台上气场那么强。”难怪近来林俊杰能回炉重新走红,靠的竟是自己的崇拜者。
>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难逃一吸”(ID:huxiu4youth)。“虎扯电台”是虎嗅旗下一档关注前沿年轻人文化、消费潮流的电台节目。
由于网站功能限制,将在文末附上音频链接。
虽然自己羞于承认,不过颜人中是2019年红的最快的歌手之一。
颜人中的成名,肇始于朋友帮忙录的一个翻唱《有可能的夜晚》,目前在平台上获得了超过280万的播放,视频中他鼻子里塞着团纸,从此得名“感冒嗓”。
随后他的单曲《晚安》于4月份上线,截止11月播放量超8亿,评论数超20万。作为2019年的音乐黑马,目前稳居网易云音乐歌手榜华语地区前二十。
在虎嗅门口接到一行人时,他一米八的身高有点害羞地站在经纪人旁边,像是被家长带来的孩子。
开场寒暄。聊北京的天气、14日要上线的新专辑、每一天的忙碌生活,颜人中说还好啊已经很习惯了:
“最近几天起床就开始打游戏。”
同行的经纪人“十三”攥着准备好的台本,笑着捂住头:“我们刚才对词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你能不能参考一下,怎么一上来就跑偏了。”
爱玩的男孩
颜人中从小喜欢唱歌。
上国中时他可以把自己同桌唱烦,逼得对方打电话帮他报名选秀综艺《超级偶像》。紧接着他被叫去试音,并奇迹般通过了海选,选手名单上登记的还是他的本名“颜仲瑄”。
当时他以为,节目组不会理会一个14岁小屁孩的报名。后来在比赛时唱潘玮柏的歌忘了歌词,止步十六强。聊到自己忘词的时候,他嘻嘻哈哈不以为意。
对14岁的颜人中来说,这依然是一次机会。但现实是,上高中考入体育班之后,他“很酷”地对合作的经纪人说:“不要,我以后都想打篮球”。
对方有些诧异,问:“你确定吗?”双方再没联系。
他玩儿心很重。
行事似乎都出于自己的兴趣,在乎的不是自己是否在接近“某种‘成功’标准”,而是简单的以“这件事是否有趣”来决定自己要做什么。
在翻唱视频爆火之前的人生中,颜人中初中参加选秀拿到十六强、高中考入体育班想进入职业篮球、大学去学舞台剧表演、毕业以后跟着学长做街拍摄影师、还去别人的婚礼做过音控和派对的DJ…像是个永远都不会规规矩矩坐在椅子上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孩子。
但他并不算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从小任性,父母比较少管他,对自己的选择较少干涉。唯独对做音乐这件事情一直不太赞同。在老一辈眼里,做音乐几乎成了“不务正业”的代名词。即使父母反对,他依然和圈里的音乐制作人保持着联系。
“当时制作人老师电话打过来问我:‘你要不要帮我录个demo?’。我跟他不太熟,也不知道这个demo是要做什么的,但我还是去帮他唱了。”
他记得更清楚的是,当时自己打麻将连庄,手气极好。被制作人一个电话叫走录音,回来以后好手气就没了。
电话的另一头,录制好的demo跟其他人的作品被一起被送到网易云音乐。负责挖掘音乐人的工作人员摘下耳机:“这个声音很特别。”
“于是我就坐在这里了。”颜人中说。
评论区的情感博主
对颜人中来说,2019年承载了自己及很多个“第一次”。
第一次翻唱爆红、第一支个人单曲、第一次参加晚会节目、第一张专辑、第一次演唱会….很少可以有人在一年之内从无到有会有如此丰富的经历。而这一切都始于,被网易云音乐所发掘的一段无心录制的demo。
被问及“这样的成长经历靠的是什么?”时,他不好意思地将其归功于运气:“一切都太巧合了,我从来没有想过可以走成这样。”
但颜人中依然有着自己的野心。
江苏卫视《蒙面唱将》的舞台上,揭下面具之前吴宗宪问:“你就是不停翻唱别人的歌?”他忙不迭解释自己已经出了十一首单曲。在最后独白中他说:“希望以后大家能再多听听我的音乐。”
停了一下,他强调:“作为歌手的颜人中。”
颜人中非常在意别人将他看做一位“短视频翻唱网红”,短短几个小时聊天过程中,强调了不下五次“翻唱只是兴趣。”
短暂的成名经历,已经让他感受到了外界和自我认知之间的偏差。
也怪不得外界,大多数人熟悉他,都是通过上传的那些短视频。第一支视频火起来的当晚,制作人老师打给他电话:“你传的那个歌很多人听诶。”他还没有概念,不知道多少人能算是“很多人”。
短视频的点击量依然在提醒他,自己正在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些数字背后,翻唱视频的选曲,再次让他感受到认知上的偏差。
“有时候歌曲我选来选去,很多他们都觉得不适合,因为有太多人没听过了。”录到自己不喜欢的歌,经常需要反复录制数个小时。有的视频无论如何都不满意,最后就存手机里不发;即使数据不好,录到喜欢的歌时依然状态很好。
颜人中对音乐的态度直接反应到状态上。短视频列表里,有时会出现周杰伦的曲子,他从不掩饰自己的憧憬,说这就是他音乐道路上的榜样。
“但要达到他那样实在是有点远哈哈哈。”
所以相比翻唱作品的数据,颜人中更在乎自己原创作品在平台上的表现。每次新歌上线,都会偷偷蹲在网易云评论区看听众的留言。直到有一天发现,他已经读不过来每天的评论时,才算意识到:原来真的已经有很多人喜欢上自己的音乐了。
看评论时间长了,还有意外发现:“评论区的大家都好厉害,一个个都是情感博主。”受嗓音影响,听过歌的人都会觉得他情感经历丰富。有人私信他感情生活上的困惑,他耿直地抓耳挠腮帮对方想辙。
在电台里分享歌曲创作心得:作曲还好,但其实不太擅长作词,希望有一天能写好曲子之后向自己的粉丝征集歌词,把征集到歌词的粉丝名字全写在专辑上。
“共同创作。”颜人中点着头若有所思。
会“装”的学霸
对一夜成名的颜人中来说,周围一些事情开始变得不太适应。
最开始是去奶茶店,发现店里在放自己唱的歌。“以前买奶茶听周杰伦唱歌,听到别人放自己的歌。有种奇怪的感觉”。粉丝去机场接机他受宠若惊,“为什么不在家多睡一会或者出去逛街,就只是为了跑过来拍我几张照片?”觉得这些女生很辛苦,还买来小零食问她们要不要吃。
作为“歌手”不理解的事情,作为“粉丝”时却异常诚实。还在台湾时他打球遇到周杰伦,“当时太激动,腿软了自己跌倒。”周杰伦跑过来问他有没有事,就好像给粉丝买零食的自己。
颜人中生活中的大多数不开心都围绕着“作品”和“吃”。吃不饱会生气,错过早餐会绝望。在《蒙面唱将》上台之前,颜人中控制了两天的饮食。团队成员吃汉堡自己只能在旁边看着。
“看到镜头上的自己肉嘟嘟的,觉得还可以、很正常啊。不过在这个圈子里好像是不太被允许的事情。”他把自己的微博置顶换成了减肥日记,在评论区打卡自己今天又吃了什么清汤寡水的食物。
男孩颜人中开始学着去接受那些曾经不愿做出的改变。
上台前一天,为了舞台效果更好,团队里的朋友希望他可以改掉唱歌闭眼的习惯,不要一上台就像“盲人歌手”一样。当天聊天的气氛有些紧张,朋友问他改掉这个习惯要多久?颜人中的回答非常抵触:“可能要一两个月。”
“可你明天就要上台了...”
节目第二天准时直播,舞台上的颜人中摘下面具,团队成员清楚看到监视器上的他瞪大双眼。事后了解,前一晚颜人中一直在对着镜子练习“睁眼”。
在电台里聊起这件的时候他才会不好意思:“我就是那种大家都很讨厌的学霸,装作没有学习,每次都考很好。”
他并不是不愿意改变,只是不希望让别人看见自己做出努力的姿态。
电台结束录制之后的第二天,颜人中更新了一条短视频。视频中他偷吃鸡腿被发现,附文字:希望鸡腿会原谅我。
曾经不吃饭会生气那个男孩,也会借短视频调侃自己了。
电台录制前后
本期电台录制的前几天,颜妈妈刚来过北京,看一看自己孩子的生活环境和状态。出人意料,颜妈妈对人中的原创作品进行了评价:
“你这首歌,太‘流行’了!一点个性都没。”
对于儿子演唱会的票3秒被抢光这件事,颜妈妈表示不相信。“但我妈妈还是给我一个赞——我们家里人对话都会比较酷一点。”
很难想象,除了几位在合作的音乐制作人以外,1994年出生的颜人中是团队里最年长的角色。
当天电台结束录制之后,我问他接下来希望去尝试的事情是什么。他回答说:忽略职业规划的话,想要去做演员,大学时学过舞台剧表演,希望自己有机会能“把演技捡起来” 。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醒悟过来,补充说:“还有一个特别想尝试的职业,就是电竞选手!我游戏打得很好,《英雄联盟》我是钻石排位。”
换个角度观察,会发现那个男孩还在那里。
音频链接:
网易云音乐:https://music.163.com/#/program?id=2064571166
喜马拉雅:https://www.ximalaya.com/yule/15384496/23678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