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10月28日电 伴随着“中部崛起”,武汉正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10月26日,深兰科技华中区域总部落地武汉,在签约仪式上,深兰科技携手泛海控股与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先旺、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交管局,江汉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一行,共同见证开启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从左至右)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张喜芳、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区长李湛、深兰科技董事长陈海波
城市运营巨擘,驱动都市智慧新生
武汉CBD作为5G综合示范区,在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车辆运行技术层面上具有先天优势,引入自动驾驶公交车,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内实现中国首条自动驾驶商用运营线路,这也是继武汉发放全球首张自动驾驶车辆商用牌照后,响应国家科技创新号召,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
科技引领生活,打造人工智能新型空间
深兰科技作为快速成长的人工智能企业,与江汉区政府达成了合作协议,计划在江汉区设立深兰科技华中总部基地、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基地、人工智能产业园区等项目。并结合双方优势,深化人工智能技术成果在各行业的示范应用,充分发挥深兰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领域的优势,共同推动区域科技产业升级。会上,深兰科技董事长陈海波表示:“深兰科技将立足武汉,与武汉中央商务区、泛海集团打造‘基础研究-应用研发-产品产业化’三位一体的全国人工智能示范高地,为武汉加快建成全国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中心城市添砖加瓦,添薪蓄力!”
本次落地CBD的深兰熊猫智能公交车,搭载有深兰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驾驶技术、手脉识别系统、车载机器人、同时具有语音交互、精准广告推送、乘客异常行为监测等多项功能。其自动驾驶技术等级介于L3-L4之间,已通过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严格测试,并已在天津、广州、常州等地试运营多时。利用高品质的舒适体验,重塑智能城市公共出行新生态,打造人工智能城市下的新型移动生活空间。
强强携手,智行CBD,慧聚未来
以科技优势赋能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将领跑武汉CBD进入自动驾驶商用时代。此举将促进江汉区以及整个武汉市增强公共交通配套服务功能,也为引领科技产品向民生服务的示范起到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助区域产业更新迭代。
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张喜芳表示:“随着AI时代来临,共同打造智慧出行CBD,既有商业价值,更能惠及民生。而民生品牌在泛海体系,有特殊意义和使命。我们的合作伙伴深兰科技也把‘人工智能,服务民生’作为愿景,并且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与突破。因此,此次自动驾驶熊猫公交项目的落地,也是多方响应武汉市委市政府‘民有所呼,我必有应’号召的具体体现。”
未来,泛海控股与深兰科技强强联手,还将致力于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综合金融、战略投资等多个相关领域的建设性业务合作。助推武汉快速迈入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用科技携手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6氪获悉,新鲜零食品牌「熊猫沫沫」完成了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供应链建设。这是熊猫沫沫近半年来获得的第二次融资,此前,已获得窄门零拾孵化的种子轮融资。
熊猫沫沫成立于2021年初,36氪对其做过报道,是一家定位“新鲜零食”的炒货零食连锁品牌,坚持现烤、鲜食、现装、鲜卖四大优“Xian”准则,源头直采,以炒货坚果为主要品类,产品涵盖炒货坚果、果蔬烘焙、果脯蜜饯、肉脯辣食、酸奶零食5大品类,多数零食保质期都在15天~3个月,以保证最佳赏味期。
熊猫沫沫零食,企业供图
自今年6月在长沙开出首店以来,截至目前,熊猫沫沫已在湖南、江西、贵州、北京等地签约门店数超100家,10月1日更是10店连开,刷新了单日开店纪录。在开店过程中,熊猫沫沫已全线测试了一二线城市的社区店、购物中心店、县城店、乡镇店等不同区域的不同店型。
此外,经过不断摸索,熊猫沫沫也已经打造出清晰的门店模型:单店面积40~60平方米,客单价30-40元,员工3-4人,单店投入30万元左右,月营业额在30万-50万元,回本周期4-8个月。侯建立告诉36氪,熊猫沫沫会为合作伙伴提供从选址到运营的一系列服务,不收取加盟费,只收取每月流水的3%。
熊猫沫沫店型。企业供图
供应链方面,创始团队在全国走访了400多家上游供应链企业以及几十个县城零食终端店,围绕选品、定制、研发等不同环节进行调研。
据创始团队介绍,农产品源头复杂分散,要做出品质稳定的产品,产地的选择非常关键。仅板栗这一个单品,团队从5个原产地进行比较,最终选定迁西板栗。未来,为保证产品的稳定度,熊猫沫沫会布局种植端,定向锁定优质原料。
为了更好地服务合作伙伴,熊猫沫沫团队还精简SKU,将其严格控制在100以内,从而确保将每个产品的质量,也更加利于供应链管理。
除了在产品开发上直击年轻消费者需求,熊猫沫沫在营销传播上也进行了年轻化尝试,比如今年其在长沙发起全城摸金挑战赛,每50包瓜子里放置一个金瓜子,引发了排队购买,在抖音上收获500万曝光量。
熊猫沫沫店内场景,企业供图
熊猫沫沫创始团队在线下连锁、线上运营、产品研发等方面有着多年积累,其中,创始人邢志远拥有十多年线下门店管理经验,曾管理过5000家以上的门店;联合创始人侯建立有10年线上电商运营和丰富的餐饮创业经验;产品合伙人张晓宁则擅长爆品开发和供应链管理,曾任三只松鼠高级产品经理。
据沙利文研究院、开源证券研究所的数据,中国休闲零食市场规模2015年7355亿元,2019年已增长至11430亿元, 5年复合增长率11.6%, 2022年有望突破15000亿元。
其中,坚果炒货是休闲食品第二大品类,较于其他品类,近些年保持较快增长。根据浙商证券统计,2020年坚果炒货市场规模为1415亿元,五年CAGR为8.2%。
不过整体来看,我国零食炒货市场比较分散,虽然每个城市都有不少零食炒货店,但以夫妻老婆店居多,用侯建立的话说尚处于“水大鱼不大”的阶段,尚未出现千店品牌,就拿不久前对外宣布6亿元融资的坚果炒货连锁品牌薛记炒货来说,其门店数量在700家左右。
但基于标准化程度高、类餐饮属性、产品耐吃、散称溢价高、供应链可控等特征,坚果炒货又具备“万店基因”。侯建立表示:“我们团队有线上、有线下,能够做到双主场经营,从系统的搭建,到品牌营销,再到用户的管理,我们企业的系统性是比较好的。目前,产品、供应链和门店模型已经打磨成熟。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既定规划,稳步朝着万店目标进军。”
今年1-7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7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这是国家移民管理局8月19日公布的数据。
这不仅仅是一串数字,更是中国国际吸引力的直观体现。
8月12日,上海的蓝兰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她有两个来自芬兰的朋友结束了他们在中国的旅程。21天的时间里,他们游玩了北京、西安、成都、重庆、张家界、上海6个城市,还体验了无现金支付、在高铁上点外卖等“新鲜”事物。他们此行是因为看到了YouTube上旅游博主发布的视频,被吸引而来。“但是没玩尽兴,他们回国后又预订了下半年来中国的行程。”蓝兰说。
随着中国免签政策的持续放宽,优化入境便利等配套政策的完善,以及与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化,今年我国入境游市场升温,这个暑期更是迎来了外国游客潮。不少青年深耕入境游,为国外游客量身打造特色产品,提供外语专业服务。
海外游客多了,外语导游火了
8月17日晚上8点,28岁的英语导游李仲伟结束了一天的行程。从业3年多,他感受到了今年入境游的火爆,海外游客多了,他的工作也变得更加繁忙。“每天要工作近12个小时,每个月要接待三四个团。”李仲伟用“无缝衔接”形容自己今年的带团工作,有时带完一个旅游团,连一两天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就要接待下一个。这样的忙碌恐怕还要继续,“接下来的订单已经排到10月底了”。
代雯也感受到了入境游的喜人势头。受我国过境免签政策的影响,这个暑假,她在澳大利亚留学时结识的不少当地同学,都在社交媒体上给她留言,计划来中国旅游,请她推荐好玩的城市。“中国每个城市都各有特色,很难推荐。”代雯不急于给出笼统的答案,而是会进一步询问对方的兴趣偏好,是喜欢历史文化,还是向往自然景观,以此进行推荐。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等18个省(区、市)的37个对外开放口岸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美国、加拿大、英国等54国公民持普通护照等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前往第三国(地区)的联程客票,从中国过境的,可在口岸办理免签过境手续后,在规定区域内免签停留不超过72小时或144小时。
此外,中国在入境游政策上持续发力,从单方面免签到全面互免签证,从增加过境免签口岸到邮轮入境免签政策的实施,这些便利措施叠加释放,简化了入境手续,降低了旅行成本。
蒋映鑫是一位00后,本科所学专业是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去年毕业后开始从事外贸行业,因为不喜欢公司的工作氛围,今年4月,她开始在成都学习带入境旅游团,6月正式带团。“西班牙语是世界第三大语言,有21个国家和地区将西班牙语作为官方语言。”得益于这样的语言优势,除了西班牙,蒋映鑫还接待过智利、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家的游客,忙得不亦乐乎。
在与外国人的接触中,蒋映鑫明显感受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对他们的强大吸引力,免签政策更是让不少境外游客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几位西班牙游客跟她说,如果没有免签政策,他们一个人要交150欧元左右的签证办理费用,“节省了这样一笔钱后,他们也就更愿意来旅游”。
当然,也有很多外国游客不满足于144小时过境免签或15天入境免签时间。中国对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吸引力已不局限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他们对中国各方面的变化都很好奇,也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行走。
作为一名英语导游,26岁的王孜带过最长时间的团是20天,而徐洋(化名)见过不少外国游客前往武当山学习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文化,一学就是一年时间。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感知中国,导致市场不仅需要大量外语导游,对导游的能力也有了新要求。
为了确保每位游客都能享受到满意的旅行体验,蒋映鑫拿到旅行社的行程计划后,就开始收集游客的年龄、国籍、饮食习惯、文化禁忌等信息,力求在旅途中避免可能的文化冲突,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外国游客来到四川都是以看大熊猫为主。”针对这一特色,蒋映鑫会提前搜索他们的国家是否有我国赠送的大熊猫,并以此为切入点,询问他们是否见过大熊猫,不仅能拉近与游客的距离,也让他们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围绕自由行、定制游提供特色服务
除了传统跟团游,李仲伟发现,入境游“散客化”倾向在今年更为明显,自由行、定制游比例逐渐升高。不仅打卡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的传统热门景点,外国游客开始坐高铁,逛小城,走进网红菜市场,更深度地体验中国。
蒋映鑫接待的基本都是小团,最大的一个团16个人。“外国游客更喜欢一个家庭或者是三两好友出行,刚好一辆商务车就够用,行程也更个性化。”今年,蒋映鑫经常应游客要求,带他们去成都人民公园闲逛,或到市井巷子喝茶,体验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不是走马观花。
“还有一些年轻游客执着于体验共享单车和地铁。”胡广源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俄语口译专业研二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带外国游客旅游,不仅可以提升俄语口译能力,还可以赚钱补贴生活费。前段时间,他接待了两个来自捷克的中年男性,他们不仅要求体验地铁,还想亲自挖掘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
今年22岁的刘珅几个月后要前往法国读研,这个假期她带一些外国游客在北京游玩,其中一位来自土耳其的游客一直在尝试使用微信支付,成功支付的那一刻,他表现得极其兴奋。
针对入境游自由行和定制游的趋势,在社交媒体,已有不少年轻人看准入境游行业,打算招募同伴开启创业。有的精通海外广告投放,有的手握海外客户和博主资源,也有一些在国内做定制化导游,为入境游客提供特色服务。
王孜所在的公司专门为入境游客提供生态旅游服务,山鸟舍、The absolute panda(直译为“绝对熊猫”,用熊猫这张中国名片代表兽类——记者注)、野花见,公司的每一个部门负责一种野生生物门类,团队成员往往具备扎实的摄影和野生生物专业知识。以王孜所在的山鸟舍为例,他的同事有久负盛名的西方鸟类专家,有经验丰富的职业观鸟人,也有扎根保护区对当地资源了如指掌的护林人员。
“中国有很多比较稀有的鸟类,例如红腹锦鸡、白马鸡、蓝马鸡、四川山鹧鸪等,都很吸引外国游客。”王孜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外国游客所提需求,为他们个性化定制可以观赏到鸟类的线路,并带他们进行野生动物探索。
今年2月,王孜带一对法国籍夫妇前往青海,他们是狂热的猫科动物爱好者,此行的目的是为看到雪豹、兔狲、荒漠猫和猞猁。16天的行程里,他们最终看到了其中3种。这对夫妇激动地告诉王孜,这是他们第四次出国寻找雪豹,此前几年去过有可能出现雪豹的蒙古国、斯里兰卡和印度,都没有看到,这次在中国不仅看到,并且拍到了。
今年,徐洋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武当山打造传统文化游学项目,受到不少国外游客的欢迎,在6月至8月期间,他带的国外游客占比高达7成左右。
“很多外国游客热衷于钻研中国的传统文化。”徐洋拿《道德经》举例,在与前来游学的外国游客交流时,他发现他们的理论研究很扎实、很深入,并且愿意下功夫学习,这都缘起于他们对此浓厚的兴趣。
此外,“很多游客来中国并不只有旅游一个目的”。记者采访胡广源时,他刚带着几位俄罗斯游客参加完一场关于焊接材料和设备技术的展会。他接待的外国游客中,有60%的游客既要来中国洽谈生意,又要旅游。因此,胡广源有很多订单是中国老板雇佣他陪同俄罗斯客户考察市场,顺带旅游。
“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爱上中国”
一次,胡广源要接待一对俄罗斯夫妇,为了尽快“破冰”,也为了给他们留下好的初次印象,第一次见面时,他就给那位女士送上了一束鲜花,“我知道俄罗斯女生喜欢花”。从机场回酒店的路上,那位女士手捧鲜花,笑容满面,接下来的几天行程里也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给外国游客讲解时,除了山水之美,李仲伟会尽可能多地讲一些中国文化,推荐他们到其他省份走一走看一看,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
“希望尽自己所能,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爱上中国”,这成为几位受访者的一种共识,甚至说是一种责任。
因为一星期后要接待新的入境团,王孜在接受记者采访的第二天,就前往四川西部考察一条新的线路。除了收集住宿环境、餐厅以及路线用时等信息外,他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找到游客要求见到的野生生物目标物种。
王孜深知,持续学习和实地考察是提升专业素养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每年淡季,他都会和同事们定期外出考察,“也是希望自己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今年,王孜还接待过3名来自意大利的游客,每顿饭他们都要吃一到两碗米饭。“你们的食物领先很多。”他们的不吝赞赏让王孜自豪感爆棚,“这就是我们中华美食的魅力和跨越国界的吸引力。”
此外,他发现外国游客十分认可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近20天的时间里,他带着这3名意大利游客,每天花两个小时,乐此不疲地在青海的高原山脉上拍摄鼠兔。“你们这里的鼠兔比人都多。”他们说。
在带入境旅行团的过程中,刘珅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民俗风情。更为重要的是,她和这些游客互相留了联系方式,成了可以继续联系的朋友。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是往年都没有的,其中涉及的国家也很多。”徐洋最近在思考如何利用好这个政策,策划一些对应的产品或宣传,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前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见习记者 陈晓 李梓昂 记者 许革)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