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新闻记者 谭璩
上周,网红奶茶店“鹿角巷”在成都万象城开业,再次在朋友圈引起一阵狂热的“秀晒炫”。这是继“奈雪の茶”之后,在成都刮起的第二股“网红奶茶风”。据悉,“喜茶”也将于9月份在万象城正式亮相。作为城东的商业“扛把子”,成都万象城在进行品牌升级调整之后,先后共引进三家时下热度最高的“网红奶茶”店,这无不说明,“网红奶茶”店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吸客利器。
鹿角巷成都万象城店
不仅是万象城,记者走访发现,原本多开在街边的奶茶店,如今都纷纷进驻了购物中心,其中不乏有高端购物中心,而类似“喜茶”这样自带IP的奶茶店,甚至可以拿到购物中心一层的黄金铺位。今年下半年,成都万象城、成都IFS和成都悠方购物中心都将相继在紧邻户外广场的一楼铺位开出“喜茶”店铺。而其他网友耳熟能详的例如1点点、COCO、快乐柠檬等奶茶店,更是遍布在各大购物中心或百货商场。其中,在成都天虹百货,1点点奶茶店还占据了一楼大门入口处附近的黄金位置。可以说,奶茶店已成为各大购物中心招商时争抢的吸客法宝。
成都悠方购物中心一楼喜茶店铺已经打上了围挡
如今,餐饮、休闲、儿童三大业态已牢牢占据了购物中心的核心地位。奶茶店的存在,更是逛商场、看电影、聚会的必备“伴侣”。20块钱左右一杯的价格,很容易让人下单,拿一杯在手里,更像是成了消费者的一种习惯。尤其是,奶茶的受众绝大多数是年轻女性,而年轻女性恰恰也是商场消费的主力军,因此奶茶店自然成为了商场的标配。
因开奶茶店门槛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单店投资额不大,所以市面上的奶茶店品牌非常多。但是,若要做好一个奶茶店品牌却也不容易。据行业人士透露,不同的奶茶产品的口味都有区别,出品的速度、产品推新的节奏以及品牌营销,以上环节都需要齐头并进才有可能把品牌做好,尤其是店铺开多了之后,连锁管理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直营店比加盟店更好控制和有效管理,因此品质也相对更高。
实际上,奶茶店已经过了“遍地开花”的时代,如今购物中心对奶茶店品牌的筛选,更加的严苛。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奶茶店的引进,并不是单纯一个轻餐饮业态,起的也远不止为顾客服务这么简单。就想万象城相关业态招商负责人对封面新闻记者所说:“我们在引进奶茶店的时候,并没有把它作为特定的一类业态,更多是从不同业态的互补和区域氛围这两个维度的打造上去考虑的。所谓的网红奶茶店,它的客群和我们商场原固有客群是不太一样的,甚至会为我们带来一些增量的客群。”据悉,奈雪の茶万象城店开业几个月以来,平均销售业绩高达170万左右/月,而刚开业几天的鹿角巷,也已经达到了约4万元的日销售业绩。
消费者在奈雪の茶成都万象城店排队购买奶茶
成都悠方购物中心招商副总监王莉告诉记者:“我们在跟奶茶品牌谈合作时,首选当然是知名度高的品牌,比如喜茶、KOI这样的品牌。一是品牌知名度高,能与商场的品质相呼应,便于商场的推广宣传;二是其店铺自身的经营比较稳妥,店铺销售通常都不会差,对应的商场租金收益也有保障。”
成都悠方购物中心的KOI奶茶也十分受年轻人欢迎。
据悉,除了万象城、IFS和悠方将连续开出“喜茶”店铺。年底,“奈雪の茶”还将在龙湖西宸天街亮相,而“鹿角巷”在龙湖金楠天街、凯德.金牛和仁和新城的三家新店也在筹备当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源:福州晚报
这些奶茶,还能愉快地喝吗?
省市消委会联合发布比较试验报告:有的奶茶没有一滴奶,有的过量加糖,有的咖啡因含量过高
根据《2018年阿里本地生活数据》,福州人喝奶茶的频次位居全国之首,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在随处可见奶茶店的福州,奶茶质量如何?
日前,省、市消委会联合发布《福州现制现售奶茶比较试验报告》,涉及的奶茶品牌包括喜茶、奈雪の茶、1点点、85℃等,产品类型包含无糖、少糖、微糖等,其中在实体店购买26款,在网络购买14款,检测项目包括蛋白质、脂肪、反式脂肪酸等18项。
报告提醒,部分奶茶品牌存在奶茶中无奶,无糖奶茶实则有糖,以及咖啡因含量过高等问题。
部分奶茶中没有一滴奶
报告称,奶茶是在茶汤中加入奶或奶制品调味而成,按照相关规定,奶茶饮料的蛋白质含量应≥0.5g/100g,而本次比较试验的20个品牌40款现制奶茶中,29款样品的蛋白质含量低于0.5g/100g,不符合率为72.5%。
根据报告,都可、快乐番薯的4款奶茶样品,检测仪器检出低限,未能检出蛋白质含量,也就是说奶茶中一滴奶都没有。
有的号称无糖实则有糖
奶茶为追求口感而加入过量糖,常为人们所诟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约25g以下”。
报告指出,比较试验中,20款正常甜度的奶茶含糖量在21g~48g(以蔗糖计)之间,平均为35g/杯,其中有16杯样品的含糖量超过了25g。
报告表示,过量加糖,会给消费者带来龋齿、超重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隐患。一块方糖大约是4.5克,一杯奶茶的糖含量相当于添加10块方糖的品牌有贡茶、1点点、都可、奈雪の茶、小确茶、舔杯。
此外,奶茶店一般有不加糖产品,并注明不加糖、不另外加糖、无糖、微糖、少糖等。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对于预包装食品中标称“无或不含糖”的,要求含糖量不高于0.5g/100g。此次比较试验,针对不加糖类20款奶茶样品进行检测,有14款样品标称为无糖,但经检测,样品含糖量在1.1g/100g~5.8g/ 100g(以蔗糖计)之间,均不符合国家无糖标志规定。
本次比较试验中,小确茶、奈雪の茶、益禾堂制作的无糖奶茶,一杯的糖含量甚至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每日糖摄入控制在约25g以下的建议量。
有的咖啡因含量相当于两罐多红牛
茶叶基本都含有咖啡因,红茶和乌龙茶咖啡因含量更高。少量摄取咖啡因可以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有提神效果,但过量摄取咖啡因会导致头晕、心悸、高血压、失眠等副作用。
报告称,本次比较试验中,38款现制奶茶的咖啡因含量平均为107mg/杯,咖啡因含量较高的有:KOI奶茶(大,冰,全糖),223mg/杯;85℃珍珠奶茶(超级杯,无糖),183mg/杯;快乐番薯琥珀珍珠奶茶(L,正常糖),173mg/杯;吃茶三千国王珍珠奶茶(不加糖),159mg/杯;KOI奶茶(大,冰,不加糖),153mg/杯。
参照一罐250毫升红牛咖啡因含量80mg~100mg,抽检样品中,咖啡因含量最高的奶茶相当于两罐多的红牛。
省市消委会发出三点倡议
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现制奶茶行业规范发展,昨日,省、市消委会召集相关奶茶经营单位,对奶茶比较试验结果进行通报,并发出诚信经营三点倡议:
一、公示奶茶成分表。在奶茶店铺和网络售卖页显要位置标注奶茶成分表或配方(因手工制作定量误差应标明),严格按配方制作,让消费者了解并监督。
二、完善警示标志。在奶茶店铺和网络售卖页显要位置完善警示标志,根据糖、脂肪、咖啡因、茶多酚等含量对消费者饮用量进行提示,对儿童、老人、糖尿病患者作出警示,不另外加糖奶茶标注“微糖”或“少糖”字样,防止“无糖”标示误导消费者。
三、牢固树立健康意识。品质口感兼顾,降糖减脂,树立健康意识,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食品。
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周紫薇
0.01元一杯的奶茶,每人竟然可以无限量购买几百杯……2月25日,KOI奶茶由于操作失误推出的“白菜价”团购券,1小时不到就被抢拍25万单。
其实,粗心商家被羊毛党“薅哭”的案例不在少数:价值5万的黄金不小心标价为5000元,4500克的水果被设置成了4500斤……遇到商家标错价格,这“羊毛”还能薅吗?
==买家==
1分钱的奶茶,快点买!
2月25日下午5点17分,市民黄女士所在的微信群突然有人分享:“KOI奶茶在大众点评上推出了0.01元一杯的奶茶团购券!大家快抢!”
群友很快发现,优惠券出了大“bug”。点开链接,本应每人只能限购一杯的“白菜价”优惠,竟然可以不限量地购买——按住加号键,你可以轻易将购买量提到“100”,原价需要2300元的100杯黄金珍奶,如今只需0.01*100=1元,实现“奶茶自由”不是梦。
“群里不少人直接囤了50杯,买100杯的也有。”
广大羊毛党蜂拥而至,纷纷下单,直到晚上6点团购券紧急下架,大众点评显示,销售量最终定格在25万单左右。黄女士也下单了20张奶茶券,但她说,商家只要愿意兑换一两杯就可以接受了,因为0.01元的价格加上无限量购买,“一看就是bug”。
担心奶茶店被直接“薅秃”倒闭,微博上有消费者表示愿意看商家处理结果,给自己留一两杯,其余退掉,“看着奶茶店怪可怜的,放过它吧!”但也有消费者不以为然——这“羊毛”是自己“凭本事”眼疾手快“薅”来的,和平台及商家的交易都是正常的,店铺就应按商品描述进行兑换,一杯不少。
==商家==
纯属操作失误,可以兑换!
0.01元的奶茶究竟能不能兑换?大量囤券的又能换上几杯?
25日晚上,不少消费者前往KOI线下门店进行核销,但遭店员拒绝,“说是系统bug,不让用”。
网友“初心小小1466”在微博上描述了自己兑券遭拒的情况:店员声称没货了,以后不会补货,也不能换成其他等价商品,但是在店里有看到其他非团购顾客的奶茶还是在正常制作。
针对上述情况,KOI官方微博于26日上午发表声明,证实黄金珍奶0.01元的团购单的确是“操作失误”,解释道“由于事发突然,营运门市暂时无法进行核销,真的很抱歉!”
同时KOI表示,经过多方沟通,从26日起,所有一线城市标准门市均支持团购券核销,具体兑换详情以团购订单为准。“霸气”的决定,让不少网友直呼“有担当!”“大写的佩服。”
27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上海飞洲国际广场的KOI线下门店,咨询店员团购券是否可以兑换,店员十分爽快地表示“没问题啊!换几杯?”据悉,今天已陆续有十多位消费者前来兑换团购券,多是一杯两杯零散兑换的,也有几位顾客一次性兑换10杯和同事朋友分享。
店员提醒,因为门店日常原料库存备货有限,为保障更多消费者可以兑换到饮品,每位用户每次最多核销10杯,剩余的次数他们会建议顾客分天前往门店使用,避免门市备料不足,无法出单。
==讨论==
商家标错价格,这羊毛能薅吗?
商家标错价格的“意外”并不是偶发事件。微博上,#网购时商家标错价格能薅羊毛吗#话题阅读量已经达到2.6亿,引发大量讨论。
去年10月,京东商城长虹旗下一厨电经销商因推广失误,3小时内被抢拍了20万单的事件还历历在目——原价62.9元的电水壶,优惠30元,返现25元,如果还有5元的全品券,只需2.9元就可以拿下。该店随后发布公告称:损失太大濒临倒闭,因此恳求买家退货,放他们一条生路。
还有更多以超低折扣吸引买家的网店,因被“薅羊毛”而无力承担,直接以“折扣错误”或“无法发货”为由取消订单,惹来消费者差评投诉:虚假营销!
低于1折的折扣,虽然看似不太可能,但在电商飞速发展的今天,故意打出“薅羊毛”“捡白菜”等关键词吸引消费者购物的做法也并不少见。商家是标错价格还是在打折促销,是否需要消费者判断?凭自己手速下单得来的优惠,究竟能不能放心使用?
《民法典》和《电子商务法》针对商家标错价格的行为都做了同样的规定:在互联网上订立买卖合同的时候,如果符合合同成立要件,消费者只要提交订单成功了,合同就成立了,商家未经沟通私自取消订单,则属于违约行为。这意味着,在网上买东西,有“羊毛”可以薅,果断下单没有任何问题。
那对于商家来说,如果确实是一不小心标错了价格,除了被薅羊毛,还有什么办法挽回损失呢?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商家可以请求撤销合同,来维护自身利益。
但这并不意味着商家可以直接取消订单、不断发短信要求消费者自行取消订单等。而是要通过向法院起诉,由法院来判决商家标错价格到底是出于无心失误还是故意制造噱头,根据具体情形判断是否撤销合同。
知名法律博主、律师@谈典看法在#网购时商家标错价格能薅羊毛吗#话题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法律虽然赋予了商家撤销权,但是需要通过诉讼途径,非常繁琐,成本也高。
这种情况下,他建议商家通过向公众发布公告,说明情况,与消费者协商,消费者这个时候也要予以理解,积极配合退货退款。“商家切忌强行取消订单,只有双方互相理解、互相配合,才能更好解决问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周紫薇
编辑:陆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