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编辑 小黑爱生活
买私人飞机,这年头倒也不算啥大新闻了。 不过瞧瞧肖永明,刚在青海混成首富没多久,2017年一放假,人家就找了个高速堵车的由头,悠哉游哉地坐着自家飞机飞回老家四川石羊镇,那派头,杠杠的!
这事儿还火了,为啥?因为这飞机愣是没找着合适的停机坪,最后直接降落在了石羊镇的公路上,整整停了十来分钟。路上的行人全给惊住了,车也不开了,就围在那儿看新鲜,肖永明这面子,赚得那叫一个满当当。
回到老家,肖永明那叫一个阔气,给村里的老人小孩发红包,老人一千,小孩四百,乐呵呵的,那场面温馨又热闹。这一番操作下来,活脱脱就是一个在外面打拼成功,衣锦还乡,给家族长脸的故事嘛。
可你猜怎么着?当初身家256亿的肖永明,如今他公司就背上了221亿的债,自己还因为搞了点小动作被警察叔叔请去“喝茶”了。这几年间,肖永明到底经历了啥大起大落?
说起来,肖永明,打小就是家里的老大,学习成绩不咋地,村里人都爱叫他“肖牛娃”。不过,学习不行不代表混社会也不行,因为他有个厉害的爹——肖方林。肖老爷子虽然没读过书,但人精着呢,懂门路,会交际,自己做风箱、麻绳的小买卖,愣是把货卖到了全国各地。
有了这手本事,肖方林干脆开起了工厂,取名叫永鸿。肖永明一毕业,17岁的小伙子就接过了父亲的班,成了永鸿的副厂长。可厂子里那点事儿哪能满足肖永明的野心?肖老爷子也是个开明的,经常带着儿子走南闯北见世面。几趟下来,肖永明的心思就不在副厂长的位置上了,他瞅准了餐饮这行,觉得里头油水大。
但肖永明可不是在自家门口随便开个饭馆那么简单,他一猛子扎到了青海的格木尔,1996年和人合伙整了个“小小酒家”。凭着在永鸿积累的管理和销售经验,他愣是把这酒家经营成了青海餐饮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肖永明这家伙,可算是尝到了甜头,从那以后,他就像是踩上了风火轮,胆子大,动作快,跨界跨得那叫一个溜,最后愣是成了“钾肥界的大佬”,心里还盘算着怎么再摘个“铜矿霸主”的帽子呢。
青海那片宝地,给了肖永明无限的遐想。他知道,那地方矿藏多得是,跟山西煤老板坐等收钱似的,他也想这么来一套。于是,2002年,藏格就这么诞生了,主打的就是钾肥市场。
可刚开始那会儿,难啊!小打小闹怎么跟那些老牌的大企业抗衡?肖永明接到的订单少得可怜,钾肥资源也紧巴巴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但肖永明可不是省油的灯,他懂得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一件事上。所以,在钾肥大王还没坐稳之前,他就悄悄在2006年给自己铺了条后路,跟人合伙投了巨龙铜业,占了个股东的坑。巨龙铜业,那可是铜矿界的巨无霸,家底厚实,铜金属储量985万吨,杠杠的。但问题也来了,矿在高原上,挖起来费劲,没盈利前,这矿就像块烫手的山芋。
肖永明在青海这么一通操作下来,感觉老路越走越窄,于是他灵机一动,又整了个新招儿——“金融三步走”。
说到做生意,资源是王道。订单少,矿源紧,肖永明干脆来了个狠的,收购!这一招,直接让他从钾肥界的小透明升级成了老二。怎么收的呢?3.8亿大洋,一举拿下瀚海集团85.82%的股份,顺带还把昆仑矿业也给捎带上了。这钱从哪来?别问,问就是肖永明有他的小九九。
说起来,肖永明在2016年还玩了把借壳上市的大手笔。为啥?还不是为了钱!想让融资环境更宽松点,毕竟金融圈的大门还没正儿八经地为他打开过。审批慢?等不起!干脆直接借壳金谷源,这家原本做日用陶瓷的,因为产品不咋地,连年亏损,正愁着转型呢。肖永明这一来,金谷源算是找到了新东家,而他,也顺顺利利地踏进了资本市场的门槛。
到了2016年,藏格控股这家伙就聪明地借了个名叫金谷源的“壳”,嗖的一下就上市了。这一上市,不得了,老板肖永明瞬间身价飙升,直接飙到了256亿,成了青海那块地儿的首富,外头都管他叫“钾肥界的扛把子”。
那时候肖永明简直是风光无限,被媒体吹得跟神仙下凡似的。他也不客气,顺势还给自己加了把火,直接坐着私人飞机回老家。你说这阵仗,村里的老少乡亲们哪见过这场面,都挤着脑袋想看看到底啥是青海首富的派头。
而且肖永明这人还挺念旧情,每次回家都给乡亲们发福利,还大手一挥捐了150万修路,让大伙儿告别了泥泞小路,走上了宽敞大道。村里那条新修的双向四车道,外头传得沸沸扬扬,说是肖永明捐了1.2亿,其实,那是借来的,连本带息还要还2.9亿呢!
不过呢,肖永明的光辉形象虽然打造得挺好,但从2017年开始,金谷源的股东们可就有点头疼了。为啥?藏格控股成了金谷源的大股东后,股价是噌噌往上涨,看起来挺美,但里头门道多着呢。原来金谷源的原股东同意卖壳,是因为肖永明给了他们一个业绩承诺,完不成就要赔钱。结果呢,三年下来,肖永明的业绩只完成了八成五,没达到标准,那就得按规矩来,拿钱补偿。
2017年还好,肖永明还算爽快,虽然赔的是部分股权,但到了后两年,该赔的1.2亿却迟迟不见动静,最后还整成了失信人,这又是为啥?原来肖永明这家伙野心不小,他本是巨龙铜业的小股东,但心里总想着要当老大。藏格上市后,他就宣布要吞下巨龙铜业全部股权,这一招可是引起了不小轰动,但结果呢,赌输了,资金链出了大问题,补偿金自然就泡汤了。
肖永明,这位资本市场的老油条,找钱的路子多着呢,最拿手的就是质押股权这招儿。藏格一上市,业绩噌噌往上涨,股价也跟着飞天,肖老板瞅准时机,高位套现,一股脑儿全投进了巨龙铜业的怀抱。
结果几百亿砸下去,巨龙铜业是到手了,可这铜,挖它比登天还难!手里攥着金矿却挖不出金子,这不是自己挖坑自己跳嘛,只能苦笑认栽了。
更糟心的是,铜矿变不了现,股权和现金补偿又拿不出来,肖永明这下是彻底成了“出行困难户”,飞机高铁都跟他说了拜拜。你说这境遇,难不难?
但这还不是最惨的。质押股权那就是玩火,股价一跌,公司控制权都可能不保。为了保住江山,肖老板也想到了老招数——业绩造假,可惜这招早就不新鲜了,藏格一用,立马就被揭了老底。
这不,2021年2月,肖永明就因为这事儿进了局子,还背上了221亿的巨额债务。好在肖永明有远见,早就培养了接班人,儿子上位掌舵,藏格这才没垮掉,算是度过了危机。
可债务嘛,还是要还的。肖永明那40多亿的股权,最后都被拿去拍卖了抵债。
短短几年的时间,肖永明愣是把256亿的身家给折腾没了。为啥会这样?说到底,还不是贪心作祟,野心太大,忘了掂量自己的实力。有野心没错,但也得悠着点,不然就成了“百亿瘦身”的反面教材,资不抵债,哭都没地儿哭去。
州小伙晒家中囤粮, 羡煞众人,本人却直言后悔,网友:凡尔赛呢
网上有人说:“人生总共才几年,疫情就占据了3年!”反反复复的疫情,让人们已经习惯了戴口罩出门,连1岁大的小孩都学会了排队做核酸。
最近广州疫情让大家有了一丝担忧,有了上海的前车之鉴,广州人的准备很是充分,有位广州小伙孙康凯晒家中“硬核囤粮”,羡煞众人,走红朋友圈,引来了不少网友们的热议。
其中有网友看到后却吐槽道:“你太自私了,一个人囤这么多菜品,也不肯分点给我!”
< class="pgc-img">>孙康凯晒出的“硬核囤粮”图片中,只见蔬菜塞满了整个冰箱,孙康凯对此直言:“很后悔囤了这么多蔬菜,冰箱温度太低,有些蔬菜的叶子都已经冻烂了。”
对此有网友表示:“凡尔赛呢?叶子坏了也可以吃,总比没有好,特殊时期还在这里挑三拣四,一看就是富人家的娃!”
孙康凯看到网友的评论后表示:“评论太扎心,我就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只不过我提前做了准备而已。”
< class="pgc-img">>孙康凯表示,当初听到上海疫情后,他就开始去超市购买了不少的生活用品,蔬菜类包菜买了3个,土豆买了一大袋子,胡萝卜,西红柿,花菜,白萝卜等这些可以耐存放的蔬菜都买了不少。
当时超市的服务员看到他购买这么多,都表示有点不可思议。
但是孙康凯还是比较有忧患意识,另外一个就是懒,不愿意每天去超市,每次去都是买一大堆东西回来,孙康凯更愿意一个星期去一次,而不是像大爷大妈一样每天都去。
< class="pgc-img">>除了囤蔬菜之外,耐存储的干货买了不少。
有4袋大米,1袋面粉,三板鸡蛋,还有一大袋子的粉丝和面条,连食用油都买了2桶,孙康凯的准备还是非常充分的。
孙康凯表示去年就是因为没有提前准备,导致他隔离宅家吃了1个星期的泡面,而且由于泡面数量不足,导致他一天只能吃一顿。
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这次的他准备的物质很丰盛。
< class="pgc-img">>除了蔬菜和干货之外,孙康凯还囤了不少的方便面,看完“土坑酸菜”事件后,孙康凯就把曾经最爱的老坛酸菜方便面给抛弃了,转向了购买白象方便面。
除了方便面之外,孙康凯还购买了10盒自热火锅,1袋冰糖,实在是不行还可以每天煮粥喝。
< class="pgc-img">>作为一个90后,零食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孙康凯的“硬核囤货”的零食包括泡椒凤爪,火腿肠,辣条,奶茶,豆腐干,饼干,薯片,海苔等各种风味零食。
宅家这么久了,孙康凯还有一箱零食没开封,平时爱吃零食的他,硬核准备了两大箱子放在家里,孙康凯表示:“一般零食保质期都很长,根本就不用担心会过期,只会担心不够吃。”
< class="pgc-img">>网友们看到孙康凯的“硬核囤粮”后,纷纷表示羡慕,但是也有人表示反对:“你抢我抢就涨价了,最后是商家开心了,其实生活物资不用担心,做多买个两三天的东西。”
有网友也在评论区晒出了自己的囤粮:“多买几袋大米油,有这些就不慌。 我家买了4包大米,三桶油,十包盐,买了有半个月的菜,现在菜还能吃十天。”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赞点推转发走好运,愿你有始料不及的运气和突如其来的欢喜。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巴克4万员工集体涨薪,为何外企喜欢8小时 ,而国内却流行996?
最近咖啡巨头星巴克宣布集体涨薪至14薪,据悉目前星巴克在全国有近4万名员工,这次涨薪计划涉及到全体员工。
星巴克4万员工集体涨薪,消息出来后,很快就登上了热搜,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有网友表示:“现在去还来得及吗?”
< class="pgc-img">>也有网友表示:“众所周知,劳动法只对外企有效,外企福利这么好难怪从来不缺人。”
星巴克已经涨到14薪了,但是国内的餐饮企业,连13薪都没有普及,为何外企喜欢发年终奖,而国内却不流行呢?为何外企基本上都喜欢8小时工作制,而国内却流行996呢?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 class="pgc-img">>外企利润更高
2021年10月29日,星巴克发布了2021年财务,根据财务报表数据显示,2020年10月到2021年9月,星巴克净利润为291亿美元,中国区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7%。
这么高的利润,让星巴克手中有粮,赚了钱更愿意分一点给员工,于是有了近4万名员工的集体涨薪。
星巴克一杯咖啡最低也要30元,而且门店租金更低,利润更高,有更多的资金来考虑员工福利之事。
所以外企更喜欢发年终奖,而在国内却不流行,国内的餐饮店利润没有星巴克高,获得的利润更少,能够自由支配的资金更少,就算产生了不少利润,国内的餐饮老板更喜欢拿取开新店,而不是拿去给员工发奖金。
< class="pgc-img">>经营理念不一样
像星巴克,麦当劳这样的外企,喜欢标准化,喜欢用制度来管理,不喜欢用人,按照古人的说法就是:用法治而非人治。
外企更崇尚契约精神,雇主与工人签好合同后,双方按照合同规定行事,喜欢8小时工作制,多加班一分钟都会给工人计算好加班费。
而国内却更擅长人治,更擅长使用人情味去进行管理。
< class="pgc-img">>不喜欢签合同,不喜欢书面约定,反而喜欢口头承诺,约定好工作8小时,结果太忙,工作了10个小时,老板请吃了顿饭犒劳员工,结果员工便不好意思向老板要加班费了。
导致第二次又忙了10小时,也不好意思去要,久而久之,8小时工作制变成了10小时,法治彻底变成了人治。
某个公司率先实行了996,最后越来越流行,于是各个公司都变成了996,仿佛缺少了996就不是在上班。
< class="pgc-img">>人口红利
中国有14亿人,属于人口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红利。
在三四线城市一份传菜员的工作,月薪3000元一大堆年轻人抢着干,于是店老板就会想,既然这么多人抢着干,何不把薪水降低一点,变成了2600元,没想到还是有不少抢着干,最后工资订在了2500元。
而在欧美国家,由于缺少人口红利,一份传菜员的工作月薪3000元没人干,提高到8000元依然没人干,最后月入过万才有人愿意尝试。
为了留住这个员工,于是餐饮店不仅仅提供了五险一金,还给出了年终奖,并且从13薪变成了14薪。
而在国内,由于年轻人太多,于是工作时间从原来的8个小时,变成了12个小时。他不愿意干,自然有人愿意干。
< class="pgc-img">>国内环境正在改善
受到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影响,国内的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以前一份传菜员月薪3000元的工作很多人抢着干,而如今愿意干的人越来越少。
不少餐馆面临招人难的局面,为了留住员工,不少餐饮连锁巨头都开始给员工缴纳社保,有些还提供了五险一金。
但是跟外企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星巴克早就实行了8小时工作制,一周休息2天,缴纳五险一金,而国内的餐饮店能够做到这样的,依然少之又少。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赞点推转发走好运,愿你有始料不及的运气和突如其来的欢喜。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