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广的眼里,吃粤菜花多少钱都值得!
以前认为一顿饭人均两三百已经够奢侈了。
但当我知道广州这些土豪粤菜餐厅的时候
我发现我的钱不是钱...
能让你一次性吃掉
三分之一的月薪
一个月的房租
三个月的早餐
半年的话费!
虽然吃不起,
但我们还是能看看的!
以下这些高逼格餐厅,
吃过一家服你是土豪!
吃过三家你就是贵族了!
好酒好蔡研发工作室
< class="pgc-img">>装修很清爽,所有房间名字也以茶艺、玉器等奢华名词命名,菜单是没有的。主要菜单以当天主厨自己采买最新鲜的食材自己制定当日菜谱!
吃饭的过程中,至少有两个人提供全天候服务,舒适感一级呢!很多明星都专程来吃!就连梁朝伟、周润发、陈奕迅还有贝克汉姆等都来光顾过,堪称“明星饭堂”!
脆皮婆参靠得入味软糯,入口像年糕粘牙,胶质的绵密感受会在舌头上留香,非常香浓,表皮却酥脆甘香,两种口感交融,真是好精彩!
牛油果官燕作为一道甜品非常清新,甜而不腻! 猪肚鸡翅这道菜,鱼翅易嚼且又有嚼劲,猪肚完全没有腥味,处理的的很干净。花胶捞饭镬气够足,腌蟹、蛇汤够鲜。
地址: 天河区体育东路28号方圆大厦4楼
推荐:脆皮婆参、牛油果官燕、脆皮黑猪手
人均:1499元
空中花园
< class="pgc-img">>如家般的温馨摆设及适当的文艺气息 ,能让用餐体验变得更加惬意,空中花园的装潢,是新派中式风格,古色古香的木质桌椅,和几近小型图书馆的书柜布置,再配上现代化的暖黄灯饰 ,让整家餐厅有浓浓的书香氛围。
前菜的凉拌莴笋,层层堆叠的造型,加入花椒提味更是点睛之笔;炸春卷的妙处,不是馅儿有多高级,而是炸制功夫做得好,空气感十足,咔擦一口咬下去,好像咬到了一口云~飘忽的感觉特别棒。
地址: 天河区珠江西路12号富力君悦大酒店21-22楼
推荐:黑椒牛腩煲、凉拌莴笋、炸春卷儿
人均:703元
林记燕翅鲍
< class="pgc-img">>小房间环境很安静。适合两个人慢慢吃,静静吃的辣种呦!放假很干净舒适,服务很到位,私密性很强,适合商务宴请。
燕、翅、鲍、海参、花胶任意点一份/每人,就会上一桌子的小菜,喜欢的都可以任意加,而且都是新鲜出炉的!这里的鲍口感不错很肉厚饱满,汁酱勾得很好。海马炖翅是强烈推荐,有两只海马,翅也很粗壮且骨膜肥厚!
地址: 天河区黄埔大道西173号
推荐:鱼翅、 鲍鱼、 椰汁燕窝
人均:611元
心仙餐厅
< class="pgc-img">>某种程度,算是米其林一星以上的享受,西餐上菜式,每个菜都独立碟子餐具,上菜时介绍,菜之间还有橙汁漱口清味。
酸辣面,外表普通,入口会发觉是鱼面和手工面的结合,店家介绍面是当天制作,牛高汤加入高级香醋和辣椒油,拌上葱蓉,大乘之作。
一口九肚鱼。外层脆浆薄,脆,里面的鱼肉鲜嫩,再蘸点菊糖脂,去腻增甜。太阳婆参,有别于一般的海参,软糯带嚼劲犹如糯米的口感,外层煎得金黄酥脆,用刀切着蘸汁,好像在吃牛扒。
地址: 天河区体育东路138号金利来数码大厦2楼
推荐:一口九肚鱼、太阳婆参、酸辣面
人均:600元
悦景轩
< class="pgc-img">>环境很好,窗边要提前定位。位置不多,但是因为是开放厨房,所以到7点后人多就会有点吵了。早点去的话情侣和商务都挺适合的。服务不错,倒茶换碟子比较积极,说话声音轻,晚上靠窗视野景色还可以的啦。
樱桃鹅肝很不错,好看还有创意,外面是樱桃酱包着,口感很棒棒哦!冰火烧肉拼叉烧,皮很脆!肉也新鲜…膏蟹龙口粉丝,这个是把肉蟹黄都拆出来然后和粉丝干捞一起的煲。很好吃,还省事儿!
地址: 天河区珠江新城华夏路16号广州柏悦酒店68层
推荐:蜜汁熏笋壳鱼、冰烧三层肉、 樱桃鹅肝
人均:515元
德利私厨
< class="pgc-img">>以传统粤菜为主打的餐厅。“轻奢”团长的个人理解是沿用高档粤菜的烹调方法,可食材选用品质依旧的中档,这无疑是对于主要追求味道的食客的首选。
环境的话,它家店只有九个包间,无大厅,做到了安静私密,服务员从入座到离席都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包括随时的茶水、毛巾以及换餐碟,最重要的是不收取服务费!
第一道菜是鲍鱼焖鸡,南非鲍鱼和童子鸡用黄酒加姜炖,还有持续加热的灶火,吃的就是一个浓郁,鲍鱼品质没得说胜过国产鲍鱼。
< class="pgc-img">>重头戏是鱼肚羹,包裹虾仁慢火熬制,汤头奶白色非常新鲜入口顺畅,鱼肚和虾吃起来相得益彰,一定要推荐。杏仁虾球蛮香口的,香甜款,有些小吃的感觉~里面应该是蛋黄酱,配上下面的黄瓜比较解腻。
地址: 番禺区南村镇兴业大道909号
推荐:鲍鱼焖鸡、鱼肚羹、杏仁虾球
人均:498元
摸摸自己的钱包
看看自己的脸
然鹅……
还有什么更贵的粤菜餐厅推荐?
欢迎留言区评论哦!
吃不起好歹能饱饱眼福的嘛!
如果出去玩,拍照后记得用【微信相框】
“微信相框,可以实时传送照片到相框里。
当你出来玩,可以给家人送一台微信相框。
用手机实时就可以传照片给家人!
这样,远方的家人也可以经常知道你过的怎么样!
对他们来说,只要你玩的开心,他们就很开心!
想要了解【微信相框】,可关注:相框中心
>经记者:唐元 谢陶 淡忠奎
自2016年上海米其林指南发布,此后短短7年时间,米其林指南又逐渐覆盖了内地城市中的广州、北京、成都和杭州。日前,米其林在成都重磅发布了“2024成都米其林指南”榜单。
这本红色“小册子”一面吸引着游客、食客前往目的地城市打卡,另一面则体现着一个城市对“米其林经济”的吸收度和融入度。
食在中国,味在何处?千万人有千万个胃,舌尖自有其所好。米其林指南的诞生,则在全球范围内,给食客们提供了一套“标准答案”。
1900年,世界上第一本米其林指南——“法国米其林指南”诞生。彼时,爱德华·米其林与安德烈·米其林两兄弟押注汽车赛道,除了卖轮胎之外,为了刺激人们汽车出行,一本记载大量与汽车生活相关的红色小册子面世,内容涵盖城市地图、加油站、酒店推荐等。谁能想到,当时的一本“汽车旅行指南”如今演变成全球美食榜“顶流”。
这也是“米其林指南”的开端。此后,米其林指南引入星级评定体系,创立专业评审团队,直至2008年才首次来到中国——首本“香港、澳门米其林指南面世”。
而米其林进入中国内地还要追溯到2016年的上海米其林指南发布。此后的短短7年时间,米其林指南逐渐覆盖内地城市中的广州、北京、成都和杭州。
对于大多西方人来说,中国美食既神秘又有趣。“法国人不懂中餐”,这是很多人对米其林指南榜单的“吐槽”。殊不知这份指南从一开始就有别于其他榜单,以“盘中食材、烹饪技巧、口味的融合、菜肴所展示的创意、菜品的持续稳定性”五大标准立身,米其林的美食定位从来都不只局限于“本地口味”。
从米其林指南的城市目的地选择来看,城市背后的“美食性格”与“消费特质”或许是在火候之外能传递给食客们的“饭后甜点”。
米其林入“蓉”2022年1月,首版成都米其林指南完整榜单发布,直到今年9月7日,“上新”2024成都米其林指南,米其林入“蓉”已历经三版。
彼时,米其林指南国际总监格温达·普勒内克(Gwendal Poullennec)先生在米其林指南选择成都作为“内地第四城”时表示,“成都美食的种类之多令米其林指南评审员印象深刻。即便岁月变迁,对传统的敬重之心让川菜经典焕发新的活力。风格鲜明的味道、奇巧精湛的技法、独具特色的食材让川菜风靡五湖四海,备受食客喜爱。”
成都加入米其林指南大家庭,也是米其林在世界美食地图上点亮的又一座美食之城。一个不可忽视的点在于,每一版的成都星级榜单虽是多地菜系“百花齐放”,但仍以川菜居多。
不吃辣的外国人怎么能“吃明白”川菜的味?如果简单地把川菜的味道形容为“麻辣”,想必太以偏概全。
在《鱼翅与花椒》一书中,扶霞曾提到,川菜的妙处在于点石成金,讲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四川厨师要学习的最基本技艺是调味,这也是川菜中最有乐趣的部分”。
而这对于四川餐饮界传奇人物——兰桂均来说,则是用了一生的功力将“有趣”进行了完美诠释。其一手打造的品牌“玉芝兰”,在今年的成都米其林指南中蝉联二星餐厅。
2024成都米其林指南二星餐厅共2家
图片来源:米其林指南官方微信
谈及此次殊荣,兰桂均的脸上显露出的是平和与淡定。川菜江湖,风风雨雨,兰桂均只坚持一件事,那就是自始至终保持食物原有的本真和口味的稳定性。
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简称每经记者)采访时说:“我一直希望川菜回归本源,并将其带到大众视野中,让更多食客在辛辣的味觉刺激之外对川菜有更多的体验。米其林重视菜肴所展示的创意以及食物水平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我们既要传统,还要时尚,有自己的个性。”
四川有句老话:“吃得咸,看得淡。”见识过太多看起来毫不搭调、吃起来和谐相融的食物,对新奇的东西,成都人总有一种淡定包容的气场。也因为此,青年文化在这里一直兴旺,这座数千年一直身处群山中的城市,似乎从未老去。
同样,关乎川菜的“新旧融合”,也能在这里找到最适宜的“磁场”。
成都市饮食公司企划部部长、成都市烹饪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罗晏子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榜单,让我更加明确了市场和消费需求。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能够入选这个榜单,是对我们传承传统美食、讲好品牌故事的一个认可。透过这个榜单,我们也看到了不同的可能性及差异性,未来我们做好技艺传承的时候,也会进一步融合创新,把老字号的文化底蕴与技术优势做得更扎实。”
同样,作为川菜代表,柴门餐饮旗下的柴门荟蝉联米其林一星餐厅,柴门公馆则再次进入米其林指南入选餐厅。“目前成都的美食正不断向精致化、品质化发展。米其林榜单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与标准的榜单,对这座城市的餐饮市场而言,它可以进一步传播成都美食的美誉度。”柴门餐饮营销部总监何知微告诉记者。
2024成都米其林指南一星餐厅共11家
图片来源:米其林指南官方微信
一直以来,中华老字号就是米其林指南餐厅的“座上宾”,比如陈麻婆豆腐旗舰店,已连续三年入选米其林必比登推荐榜单。一个热知识在于,“必比登美食推介”餐厅是用于表彰那些菜品质量高并且价格适中的餐厅,即人均消费额低于200元人民币。
这个价格亲民的“老牌劲旅”不仅本地人喜欢,外国人多少也能提到一嘴,从他们口中常常说出那句“Mapo tofu”,就能知一二。
2024成都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荐榜单
图片来源:米其林指南官方微信
“我们期待米其林指南的入驻能有效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辐射到周边更多的地区。同样,随着米其林指南的入驻和持续更新,成都还吸引着诸多高品质餐饮品牌的新店或首店,也助推了我国西南地区餐饮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米其林中国副总裁、市场部总监高嵩先生说道。
五城各味2016年,米其林指南进入上海,2018年“南下”广州,2019年“北上”北京,2021年底宣布成都作为中国内地第四个目的地城市,而到了今年,其成功“牵手”杭州。
在目的地城市的选择上有没有什么标准?米其林的官方说法是:通常基于专业评审员进行的探索和评估。
米其林中国区总裁、首席执行官伟书杰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我们有非常专业的评审员,他们会不断评估不同城市餐饮业的成熟程度,进而决定将哪一个城市作为米其林指南的下一个目的地城市。”
这其中的关键词在于城市餐饮业的成熟程度。而成熟度更多是建立在有良好营商环境、有足够的消费人群以及从业者等基础上。
从五座城市的选择上来看,米其林按照惯例会献上对城市餐饮的评价。
例如,对于“新晋选手”杭州,米其林指南国际总监格温达·普勒内克如此说道:“我们注意到杭州精致餐厅的数量和水准正在稳步增长。虽杭州美食尚以本地菜系为主,除浙江菜系外的其他类型美食也应市场需求而稳步攀升。”
这也反映了米其林指南在选择一度被称为“美食荒漠”的杭州时的具体考量。其实,作为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的浙菜,由杭州菜、宁波菜、绍兴菜、温州菜四个流派所组成,各流派各带浓厚的地方特色。
再结合此次榜单来看,杭州二星餐厅“缺席”,与其说是米其林指南初来杭州保持的“克制”,不如说是对这座城市的另一种激励,摆脱刻板印象,杭州也许可以借此一搏。
而说到北京,评价则是“无论是为了追寻美食风潮,探究地域传统味道,还是感受国际化的创新呈现所带来的独特体验,美食爱好者眼中的北京美食包罗万象。”
对于上海评价是“群星璀璨,繁华似锦。不愧为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必访之地”。
在广州,“老将与新秀共绘广州餐饮多样面貌”成了2023广州米其林指南餐厅的推荐词。
如今,从最新公布的星级餐厅来看,上海、广州、北京、成都、杭州分别有50、19、36、13和6家。
不难看出,上海当之无愧成为了米其林指南最“宠爱”的城市。
其实也不难理解,作为米其林指南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的城市,通常来说,榜单的评价都会带来正面效应,不仅吸引更多外地游客跟着榜单前来寻觅美食,也让更多当地餐馆以及厨师有了登上米其林指南的动力,进而不断改进菜式以及服务等。
“最为关键的是保持食物原有的本真和自始至终保持口味的稳定性。他们的标准高度聚焦食物本身,而且秉持专业主义,不以菜系而论,也不囿于地域之别。不讲别的,我对他们在美食方面的专业及专注是非常认可的,这是我们国内业界依然欠缺的。”谈及米其林指南的标准,兰桂均此前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样分享道。
“其实,我也不知道他们(米其林评审员)什么时候到我店里,我也不知道他们具体是谁。对我来说,变换菜色,探索不同的口味,并非难事。难的是如何保持不变,用一贯的高水准保持食物本真。全情投入一次不难,难的是每一次都全情投入。”兰桂均说。
就如国内著名美食评论家“眉毛”所言,行业头部餐厅为了得到米其林的肯定,会按照米其林的标准来操作,比如服务和酒单,这些都是以前我们本土餐饮行业比较忽视的部分。
除此之外,餐厅还会用心用力地去研究菜品,让菜肴的色香味、摆盘更符合世界性标准。这一系列操作还会向下辐射,带动中档餐厅一起进步。
城市融入度在兰桂均的眼里,“很多人说中国人不懂米其林,米其林不懂中国。美食,其实就像音乐一样,没有国界,好听的就是好听,不好听的就是不好听。”
著名美食评论家林卫辉此前谈到,米其林指南是用外国游客的视角来看一个城市的美食。
因此,一个地方的美食再好,但如果外国游客来得少,就无法接触到米其林餐厅,所以有足够的外国游客关注是米其林摘星之旅目的地选择的条件之一;此外,米其林星级餐厅的标准是精致餐饮,而这种精致餐饮是有成本要求的,与一个城市的商务应酬、经济发达程度高度相关。
也就是说,米其林指南有其隐形的“门槛”,能拥有这本红色美食小册子的城市,一定是能与“米其林经济”相匹配的城市。
成都宽窄巷子是游客美食打卡地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通过米其林指南吸引游客前来是第一步,而更重要的在于城市自身对于“米其林经济”的吸收度和融入度。
小到餐厅来说,获得米其林授“星”,本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誉。餐厅在短期内能够获得流量加持带来的业绩保证;而另一方面,米其林指南与生俱来的“磁吸力”,也“鞭策”着餐厅从业者进行主动创新,以争取摘星或者延续星级。
而回到城市本身,米其林指南不仅为世界游客提供了目的地“美食指南”,让游客获得“舌尖上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国外游客得以透过指南,深入了解城市,以美食为桥梁,让更多城市中的中高端餐饮有机会迈向国际化,助力城市餐饮消费活力的提升。
米其林中国副总裁、市场部总监高嵩先生就曾坦言,有57%的常旅客表示,如果一座城市有米其林星级餐厅,他们会愿意待更久时间;71%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因此增加他们在当地的消费。
一个例子是东京,它是世界上目前拥有最多米其林星级餐厅的城市。
去年11月,入选《米其林指南东京2023》的餐厅对外公布,其中,获得最高荣誉的三星餐厅有12家;另外,“即使绕远也有必要去一趟”的二星餐厅有39家;“到了附近则有必要去一趟”的一星餐厅有149家,上星餐厅共计200家。
更早前,在2019版指南中,东京就曾凭借230家米其林星级餐厅领跑这项纪录的世界之最。
于是,多年前,就有被称作“美食摘星团”的游客,专程飞到东京“打卡”米其林星级餐厅,旅行线路变为了“集邮”米其林星星。
作为米其林指南版图上的一颗新星,近年来,成都凭借更多走向“高端化”的川菜进入国际化视野。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全市餐饮行业实现餐饮收入1444.6亿元。其中,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占到了287.1亿元。
谈及此次的2024成都米其林指南,高嵩先生也表示,“随着米其林指南的入驻和持续更新,成都吸引着诸多高品质餐饮品牌的新店或首店,也助推了我国西南地区餐饮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诚然,米其林指南只是我们看待城市经济发展的微小缩影,但每一次指南的发布,却也吊足了胃口,使之“未颁先火”。人们在关注餐饮发展的同时,餐饮业也无时无刻不在映射着城市的“火候”。
记者
手记
消费需求持续进阶
日前,“餐饮界的奥斯卡”——第三版成都米其林指南榜单正式发布,再次将大众的目光聚焦在了成都。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美食之都”,成都不负众望,展现出强劲的综合实力——本次成都米其林指南榜单阵容持续壮大,共增加13家餐厅,总数达到69家餐厅。
从老牌劲旅到新晋玩家,从本土特色到异域风味,从深藏于街头巷陌的寻常小店到四海宾客纷至沓来的顶级食府,成都拥有与上海、巴黎、东京等一众“米其林城市”高度相似的特质——美食文化开放包容,消费需求持续进阶。
正如米其林指南国际总监格温达·普勒内克所言,“我们一如既往地深挖成都当地美食,探索城市风味的新风向。新上榜的小店,有些可能其貌不扬,却个性十足。从清晨到夜晚,他们用食材的万千幻化调剂了食客的生活,拼接成蓉城美食特有的热闹。与此同时,我们也特别关注年轻一代餐饮人的努力。他们闪耀着执着与坚持的光芒,致力于将五湖四海之味在成都演绎出卓越的水准与品质。”
一份小小的榜单背后,是这座城市多元、国际的美食文化,是蓬勃向上、充满创意的餐饮产业,更是一个不断迭代、生机盎然的消费市场。这份榜单,无疑成为了成都在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最为亮眼的一个注脚。
记者|唐元 谢陶 淡忠奎
编辑|程鹏 易启江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报记者 刘旺 北京报道
近日,2023年中国饭店集团60强名单正式公布,引起了酒店管理业的热议。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2023年上榜的60家饭店管理公司(集团)客房数量为518.3万间,饭店数量为51494家,同比分别增长7.6%和7.2%。中档饭店的增长速度最快,在去年各档次饭店新开店中占比41.4%,在今年筹开饭店中,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47.5%。
与往年不同的是,除了在规模上进行排名,中国旅游饭店协会从不同维度对饭店集团进行了评价,包括营收、利润、市值等多个方向,同时也传递出了行业更加侧重于全方位发展的信号。
在中国旅游饭店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润钢看来,行业将进入“碎片化”竞争时代,门店规模数量之外,在下沉市场、新兴地区;三四星级的存量酒店改造;目的地酒店的打造等多个方面,都会有着充分的竞争。
行业进入质量竞争时代
记者注意到,此次榜单的样本饭店集团是70家,从整体来看,2023年饭店总数为51775家,增长率为7.8%;客房总数为522.1万间,增长率为8.4%。
增长率数据较2022年时的7.1%和8.2%有所增长,但相较于2021年和2020年的双位数增长,仍呈现比较缓慢的态势。对此,张润钢作出判断,“疫后规模发展并未提速”。
在酒店行业人士闫苏和看来,这是行业正在公司良性转变的数据化表现。一方面,饭店集团在当前的扩张过程中更加谨慎,单纯的数量扩张已经成为过去,酒店业的扩张已迈入了寻找提升高质量的阶段;另一方面,“向存量要发展”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共识。
2023年,中国三大酒店集团均调整了扩张计划,降低开业目标。另外,存量酒店市场已经成为了新的增长蓝海,不少酒店集团都将“存量改造”作为发力点。记者注意到,华住集团就曾提到,华住的中高端酒店将以存量改造升级为主;东呈酒店的老店翻红计划已经更新到了“3.0”阶段;更早还有首旅,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向存量要发展”。
此外,另一个行业进入质量竞争时代的信号是,行业对饭店集团的评价,不再单纯聚焦在规模上。
据张润钢介绍,在本土饭店集团的规模排名中,锦江酒店、华住集团、首旅如家、格林酒店、东呈酒店、尚美集团、亚朵集团、德胧集团、安逸酒店和岭南酒店位列前十。但若考虑市值排序,根据2023年12月31日的市值数据,华住以756.6亿元市值位居榜首,锦江以287.2亿元紧随其后,而首旅则以174.4亿元排名第三。市值排名随后的是亚朵、君亭、华天、金陵和格林。
在营收方面,华住、锦江和首旅位列前三,其后是亚朵、金陵、格林、华天和君亭。在营收增长速度上,亚朵以106.6%的增长率遥遥领先,其次是华住、君亭、首旅、华天、锦江、金陵和格林。
在净利润排名中,华住以40.9亿元位居第一,随后是锦江、首旅、亚朵、格林、金陵和君亭,而华天则出现了亏损。
此外,还有每房平均收益和单房市值等数据。综合2023年的各项指标来看,锦江在规模上排名第一,亚朵在每房平均收益和单房市值上表现最佳,而华住在总市值、营收和净利润上均位居首位。
张润钢表示,多维度评价,也鼓励饭店集团在规模之外,注重全方位的发展。
闫苏和认为,多角度的评估方法可以全面地衡量饭店集团的整体实力,这不仅仅包括规模的扩张,还涵盖了营收、利润、每房平均收益等关键指标。这种评价体系鼓励饭店集团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重视内部管理与服务质量的提升,以更有效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例如管理上的挑战和财务风险,这些问题可能由过度扩张引发。
最关键的是,这种评价方法能够帮助投资者对连锁饭店集团的品牌有更深入和清晰的理解,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深入挖掘下沉市场潜力
在细致分析2023年中国饭店集团排行榜时,一些细微之处同样引人瞩目。
例如,位居榜单末席的凯莱集团,其客房数量为7160间,这一数字在2022年足以使其位列第55名。而2022年同期,排名第60位的厦门建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客房数量为6691间。这表明,随着行业整体规模的增长,进入这一榜单的门槛也在相应提高。
此外,锦江酒店在2023年的客房总数突破了百万大关,达到106.7万间,成为唯一一个饭店数量超过万家的饭店集团,旗下饭店总数达到11083家。旗下品牌包括中端品牌锦江都城、麗枫、欢朋、维也纳国际、凯里亚德、康铂,以及经济型品牌锦江之星、七天系列、IU、白玉兰等。
回顾锦江酒店的发展历程,资本运作是其扩大规模的关键策略之一。闫苏和认为,2015年收购法国卢浮集团,2016年收购铂涛酒店集团和维也纳酒店集团,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酒店规模和国际化水平。
资本的助力在当前仍然有效果。例如,2023年,绿地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将其52%的股权以6.24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明宇商旅股份;岭南集团计划以现金方式收购都市酒店集团70%的股权。
而明宇商旅和岭南集团在榜单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排名,分别位列25名和14名。
此外,据张润钢介绍,2023年,中高档酒店正在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本土酒店集团中,中端型酒店占据了主导地位,占比高达42.8%,并且在规模上相较于2022年实现了进一步增长。
2023年新开的酒店中,中端型酒店占比41.4%,而今年计划开业的酒店中,这一比例更是提升至47.5%,明显超过了其他档次的酒店。这一现象标志着酒店行业结构的重大转变。华福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星级酒店的结构正在从传统的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过渡,中高端酒店的升级趋势日益显著。
而下沉市场则是中端酒店的关键领域,可以看到,名单中规模较大的饭店集团品牌都在积极布局下沉市场。例如,华住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在中国运营的酒店数量达到9684家,覆盖了全国1290个城市,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8个城市。
首旅集团也明确表示要深入挖掘下沉市场的潜力,开发了具有“投资小、赋能高、回报快”特点的轻管理模式,利用轻管理策略进入下沉市场。
与此同时,国际酒店巨头也将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场。2023年,洲际酒店集团超过70%的新开业酒店以及85%的筹建酒店都位于二至四线城市。万豪集团也计划在2024年将30%的新开业酒店布局在三线城市以下。
对此,张润钢认为,展望未来,行业将进入一个“碎片化”竞争的时代。规模固然重要,但在下沉市场、新兴地区的开拓,三四星级存量酒店的改造,以及目的地酒店的打造等方面,都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编辑:于海霞 审核:厉林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