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营销,你需要知道这四大核心基本功。
营销感悟:营销就是围绕着顾客需求在满足顾客价值的同时还能为企业带来一定收益的手段。
营销核心基本功思维导图
营销关系图谱
营销核心基本功之一:创造顾客价值的4个阶段
营销始于企业经营,终于顾客价值,营销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从中获利,正因为如此,营销才将顾客价值创造分成了四个阶段,循序渐进的交付顾客的需求。
第一阶段:认知顾客价值
认知顾客价值是四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我很喜欢哈佛的营销大师特德·莱维特说过的一句话,顾客购买的不是产品,而是问题解决方案。
比如说我在街上一家店铺里购买了一瓶农夫山泉,不是因为它的包装好看,也不是因为我的一时兴起,而是因为我口渴了,所以此刻我需要购买一瓶水来解决我的口渴问题,而正好农夫山泉占据了我的心智,让它在我脑海中形成了独有的品类定位,所以一口渴,我就会想起它!
想要将产品出售给顾客,就要先弄清楚顾客需要的是什么,你能给它解决什么问题,而顾客为什么需要购买你的产品而不是竞争对手的?等等,所以第一步,就是先弄清楚顾客的需求,市场上的竞品等等问题,根据顾客的需求出售给他相应的产品,帮助解决他的需求,这就是王赛老师所讲的营销的本质——利他。
第二阶段:创造顾客价值
这个阶段很好理解,就是依据顾客的需求来生产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来解决顾客的问题,并产生产品定位占领顾客的心智。
第三阶段:传播顾客价值
当一款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被企业生产出来过后,就需要将产品投放到市场上去解决目标顾客的需求,这个时候就到了产品的推广阶段,利用一切的市场推广手段来影响我们的目标顾客。
第四阶段:交付顾客价值
目标用户对产品得到了认知,并在脑海中形成了产品定位,最后阶段就是满足用户场景中能及时购买并能愉快的使用到该产品来满足其发生的需求。
营销核心基本功之二:重新定义4P理论
四个阶段衍生出了经典的营销4P理论,何为4P?即:产品、价格、渠道和推广。
Product(产品)
4P理论中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一款产品首先要在市场上清楚它的定位,然后明白它的目标人群是谁?针对目标人群我有什么卖点,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和竞品相比,消费者为什么要选择你,而不是其他产品?对于市场来说,我是准备推出一款产品来满足一类消费者,还是制定一条产品线来满足一类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或多类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Price(价格)
价格的制定一直以来是企业最为头疼的一件事情,一款产品开发出来了,但是不知道如何给它定价,这里有六种常规的定价方法,每一种定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企业。
随行入市定价法
此类定价法主要针对于行业内没有定价权的企业,主要根据行业内竞争产品的价格平均数来为自己的产品定价。最典型的产品如矿泉水行业,一般价格都定在1-2元。
成本加成定价法
此类定价法主要针对于垄断、半垄断行业,定价的方法等于成本加利润,最典型的例子如过桥收费站、大米价格等。
价值定价法
自家产品的质量、使用效果等比竞争对手还好,但是价格却比竞争对手还低,最典型的就是沃尔玛超市的价格。
感知价值定价法
给顾客带来的不仅是使用价值或需求价值,还能为顾客产生心理等其他附加价值,比如依云矿泉水,定价20元。
歧视定价法
根据不同的细分群体例如消费习惯、消费行为、地域、社会地位等不同制定不一样的价格,最典型的就是飞机航班票价。
生命周期定价法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定价,主要吸引的是一部分喜欢尝鲜的顾客和品牌忠实粉丝,最典型的就是Iphone手机,新品出来价格都是最高的,而过段时间价格就会降价。
Place(渠道)
传统下的渠道定义为经销商以及下面的各级代理,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如今的渠道已经由原来的单一化转变为如今的多元化和融合化。
何为多元化?你想要购买一件产品,不光是在线下店铺能买到,还能在网上购买到,不仅能在网上经销商处购买到,还能在总店购买到,这就是多元化。
何为融合化?线上线下全方位打通,融为一体,线上下单,线下消费或体验,这就是融合化。
Promotion(推广)
不仅仅是渠道发生了变化,产品的推广方式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转变,从以前的整合营销传播已经逐渐过渡到如今的融合化营销传播。不分时间,不分地点,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产品的信息,任何事物都已经沦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如今的传播工具已经无法单一评判其推广效果,因为你压根不知道顾客是从哪个渠道了解你产品并下定决心来购买你产品的。
举个例子,因为我才买了新房,需要装修,所以目前对装修公司比较敏感,在坐公交车的途中,看到了某整装公司的电视广告,说的很心动,只要在预计时间段去公司交装修定金,整体价格就会打85折,在上班途中,我打开我的手机,浏览着,突然又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广告信息,于是来了兴趣,又百度了下该公司的网上信息和官网,在下班途中,居然在轻轨大屏广告上又看到了这家整装公司广告,于是乎,在周末,我就去这家公司做了了解。
基于以上的例子,你能说我是因为它的哪类广告才去它公司做了解的呢,是电视广告?还是信息流广告?还是百度信息?轻轨广告?可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它是利用它的广告信息组合将我这类目标群体锁定在了我的路径当中,这就是融合化营销传播。
对于服务行业来说,4P理论显得过于单薄,于是就在1981年布姆斯(Booms)和比特纳(Bitner)就在4P的基础上新增了3P,变成了7P。
7P理论在4P理论的基础上新增了“人员”、“流程”和“有形展示”三项,对于服务行业而言,企业的员工是将企业价值观传递给顾客的第一窗口,企业在顾客心智中的地位如何,完全取决于企业的服务人员,而想要让服务人员将企业的价值观很好的传递给顾客的话,流程和价值的有形体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最典型的服务行业如海底捞。
营销核心基本功之三:4P理论的衍生4C理论
基于围绕着企业核心的4P理论过后,还有一个基于用户需求的4C理论,它是1990年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所提出的,可以说是从重视企业到重视顾客的一个有力体现。
顾客需求(Customer)
从产品为中心的4P过渡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4C,标志着“产品好就能卖得出去”的神话已经破灭,企业应该着手于研究用户的需要、欲望、需求、消费行为和背后的购买动机。
总体成本(Cost)
顾客购买一件商品不再只局限于眼前的价格利益,而是会关注购买此商品会付出的整体成本,包括但不限于:时间陈本、经济成本、交付成本、使用成本、心理成本等。
举个例子:我想买一台打印机,A打印机价格3000元,B打印机价格5000元,两台打印机都包含同样年限的维修服务,但是A打印机使用起来非常麻烦,很费顾客时间,但是B打印机使用起来是傻瓜式的,非常简单方便,而且B打印机就在家附近就可以买到,但是A打印机的购买渠道离家非常远,这个时候你会选择购买A还是B呢?虽然A打印机的价格低于B打印机,但是顾客的使用成本和时间、交付成本都远远高于B打印机,所以结果不言而喻。
要想顾客选择你的产品,你可以在价格高于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将其他用户购买成本大大降低,这就是为什么如今的国外企业能打败本地企业的核心。
便利(Convenience)
互联网时代,顾客购买商品不会局限于时间、地点和支付方式,线上线下的融合,使得交付成本大量降低,所以企业不再局限于经销商和渠道商,迎合顾客行为和时代的变化,是传统企业所必须做的事情。
沟通(Communication)
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有价值的顾客关系,企业不再是只注重单一推广,还要注重与用户的随时沟通,掌握第一时间的用户心理,以用户体验为第一标准,最经典的企业如小米。
营销核心基本功之四:内部营销与关系营销
内部营销
一个人的武功是否高强,不仅要看外功掌法是否迅捷,还要看他的内功掌法是否深厚,做营销亦是如此,如果将4P和4C理论比作企业做营销的外功的话,那么内部营销就是企业的内功了,何为内部营销?公司的价值观、使命感员工认同即为内功,不仅要让公司的员工认同价值观和使命感,还要带动你的经销商,只有内部团结,战线统一,你才能对外四处攻城略地,如阿里巴巴、腾讯、海底捞等大型公司皆是如此。
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价值观和使命感?
很简单,就是去对待顾客一样去对待自己的员工,让员工对企业有极强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如果一家企业员工的幸福指数为0,那么这家企业必将失败,参考企业:海底捞。
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是从用户的需求入手,构建有价值的顾客关系,这是关系营销的核心。另外在如今透明的互联网时代,顾客不仅能分享、夸奖企业,还能诋毁企业,所以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何为用户需求?能支付用户欲望的就是需求,而欲望则是需要的聚焦。
举个例子:我想喝水,为什么?因为口渴了,这是我产生的需要,但是我想喝农夫山泉,只有它能解渴吗?当然不是,我只是将喝水的需要聚焦化了而已,这就是我产生的欲望,当我产生欲望过后,我能满足它,这就变成了我的一个需求,如果我不能满足呢,那就只是欲望而已。
了解了顾客的需求过后,企业生产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并想办法与顾客发生第一次关系过后还能构建起长远的关系,就好像男女朋友,不只是见一次面、谈个恋爱一样,最终目的是奔着结婚去的,企业对待客户亦是如此。
关系营销不是CRM系统,也不是客户数据池,恰恰相反,这些东西反而是你与顾客关系的罪魁祸首,关系营销是与顾客真诚沟通的搭建桥梁,在顾客触动他的需求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你,因为你不仅能带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案,还能与他保持长期的价值沟通。
本文由 @ 胡怡然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击上方篮字 ? 或搜索微信号:cyr811关注我们!
一家专门研究报道火锅,中餐的新媒体!
餐饮业,这个行业门槛低,只要努力肯干,最差也就是不赚钱,亏本的可能性很小,所以相比其他行业,餐饮行业稳妥...
然而事实如何呢?
数据表明,每年在餐饮业折翅的创业者不少,甚至亏完全部身家的也不是少数。做餐饮,并不是创业者想象中那么容易。
本文发于餐饮人必读 微信号:cyr811
| 全文需2分钟时间阅读
ps:平台已经开通评论功能,欢迎留言,说出您的看法
1
利润杀手,餐饮界可怕的“隐形成本”
做餐饮,餐饮人首先要看明白两本账。一本是可以看见的,一本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账,需要有制度来管理,而看不见的账则需要用文化来管理。
服务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论是餐饮还是酒店,员工流失率常年都是居高不下,有的餐厅甚至可以达到100%的流失率,仔细盘算下来,其实这是一笔非常高昂的“隐形成本”。我们做个形象的比喻,将一个餐厅的团队看做是一辆汽车,团队的每个员工都是这辆汽车不同部位的零件,汽车要跑得快,开的顺手,每个零件都需要时间来磨合,如果不停地更换零件,不仅成本增加,而这辆汽车也会一直处于一个磨合期,根本谈不上效率和盈利。有一个计算流失率的公式,餐饮人不妨算一算自己餐厅的流失率,看一看在人员的成本上,每年有多少损失,必读君猜想,这一定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据。
流失率=该岗位当期离职员工数/(该岗位当期离职员工数+该岗位当期期末员工数)
众所周知,餐饮企业招人困难,留住人更困难,而留下来的人,也未必是合适的,朋党效应不是只有大公司才会有的事情,哪怕一个小小的餐饮店也会遇上,选择合适的人,是餐饮不可忽视的成本和盈利点。员工,用得好就是企业的助推器,用不好就是企业的利润杀手。
2
做好这两点,员工流失率将大大减少
任何行业的员工离职都可总结为两点:钱给的不到位,干得不开心。拿着白菜钱,操的卖粉心,钱少事多,自然再好的企业背景也难以留住人。虽然现在有些餐厅为了留住员工,也是做了很多工作,营业之前先跳个操鼓舞一下士气,增加团队凝聚力,逢年过节聚餐发福利,买社保,加工资,包吃包住等,但是尽管做足了这些,有些餐饮企业还是留不住人。
那么,离职根源在哪里呢?
相比其他行业,餐饮业基层员工是个劳动强度较大,社会认同感不高的圈层。这一圈层人员虽然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但不乏一些实际操作能力很强的人,餐饮的管理层可根据这些人的能力将他们的岗位进行重新分配和培养,这样,员工所从事的不再是流水线一般的机械作业,工作富有创造性,对于自身的认同感和成就感自然也会加强,在岗位上干的开心,离职的机率就会大大减少。
其次,就是文中提到的朋党效应。这种关系在短时间是解决了店里人手问题,但是长期下去也是一个隐患。
拿必读君身边的实例做个解释吧,朋友小A开了一家火锅店也是留不住员工,小A的发小小B当时也在朋友的店里帮忙,就介绍了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进来,期初是解决了人员问题,但是随着时间越长,这些人因为有着朋友小B的关系,开始懒惰,推脱事情给别的员工,甚至抱成一个小团体来对抗老板的决定。都拿着同样的工资,干的却不是同样的事,其他员工自然不高兴,离职的问题又出现了,加之生意不好,事情到了最后,朋友小A不得不关了他的火锅店。
小A的火锅店倒闭先撇开其他不说,就说人员问题。小团体欺压新人在哪个行业都不算新鲜事,有些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但对于人员流动大的餐饮业来说必读君认为这是一个必须要严格重视的事情,因为这不仅代表着老板提供了一个不良性的工作环境,甚至这样的小团体还会成为管理的雷区,组团离职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3
必读君解析
虽然餐饮业入职门槛低,但是要经营好却并不容易,从店铺的选址、原料的采买、人员的召集等等方面都非常的讲究,这些问题呢,必读君后面会做更为详细的干货介绍。
而已经开始经营餐饮的朋友,在必读君文中提到的关于人员的问题也要多加注意,相互尊重是必须的,尽管你可能是老板,但尊重你的员工,并不会妨碍你老板的威严。再者,对于那些有才能的员工要委以重任,依事用人,用之所长,增加员工对自身岗位的认同感、成就感。最后呢,就是朋党效应,中国讲究一个人情,但这是把双刃剑,对于餐饮来说,餐饮本身的性质是商业,是盈利,不忘目标就不会陷在人情的泥沼中。
------END-------
还要看?点击下列关键词:
转载,合作加微信:qingcai5678
作者:金利
<>0月30日,由餐饮界新媒体主办,排队网、熊猫设计、微盟承办的“2016餐饮界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在深圳科兴科学园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餐饮精英齐聚一堂,引爆餐饮创新源动力!
众一品联创始人欧峰、排队网CE O江浩南、Kao!烤肉饭创始人吕强、餐饮界新媒体创始人鹤九、云味馆创始人迟焕涛、西少爷联合创始人袁泽陆、蚝门九式创始人陈汉宗(蚝爷)、好色派沙拉创始人肖国勋、微盟O2O事业部的总经理林缙、大餐饮共生圈创始人/董事长郭丽丽、法商慧创始人何俊锋等10+大咖现场分享了关于餐饮创新的10大维度干货,引爆全场!
今天,参某为大家整理了众一品联CEO欧峰的演讲内容《互联网时代下的创业生态社群》。
温馨提示:内容有所删减
欧峰 众一品联品牌发展集团CEO
曾服务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多年,15年以上连锁企业品牌管理经验及互联网品牌运营实操,在品牌、商业模式顶层设计、众筹、社群等方面有独特的见解,是首批中国众筹架构师导师。2015年畅销书《风口》的发起人。
什么是生态社群?
“生态社群”,这个词语今年很热门,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很多人会问,你能不能告诉我社群怎么变现?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事情,那我今天简单从几个维度给大家分享一下到底什么是生态社群。
关键词一:时代
第一,我想分享的词是“时代”。
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里,很多传统的餐饮人曾经耳熟能详的辉煌品牌,甚至还有上市公司,为什么就沉寂了?
这个时代里面,突然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多互联网餐饮品牌,互联网餐饮把传统餐饮“乱拳打死老师傅”,传统餐饮人懵了,为什么我们变成这样?
当传统餐饮人想借助互联网思维、研究互联网模式的时候,又发现一夜之间,那些互联网餐饮品牌如昙花一现般不见了,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是企业快速迭代,同时又是企业快速萎缩和灭亡的时代。
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也不管你是互联网思维还是传统思维,不管你的模式是线上还是线下,商业的本质是不会变的。什么是商业的本质?商业的本质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这个新的创业时代里,我们在场很多要创业的餐饮人,会思考是要创办互联网餐饮还是传统餐饮,以及如何将互联网和传统餐饮有效结合,真正要做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让用户的需求和实际的商业行为发生最契合的吻合,而不是简单地构建一个社群,然后只是想如何将社群变现。
关键词二:重构
餐饮行业正在面临重构,可能今天你会讲我如何进行模式重构,如何成本重构,如何价值重构。
但是真正的重构在哪里?
真正的重构是整个餐饮产业链的重构,而不是简单的模式重构、互联网重构,甚至说我今天有一个1,我的重构就是加0,把0去重构,而今天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在产业链的重构中,你的价值链在哪里。这就是我下面要分享的词"价值链"。
关键词三:价值链
现在很多的餐饮企业,或者是非餐饮企业,你的优势体现要么通过产品竞争,要么通过店铺竞争,要么通过营销,要么通过供应链,要么通过资本。但是,企业是一条价值链。现在的企业竞争是这一些所构成的价值链的竞争,以及这个价值链和另外的价值链所构成的生态圈的竞争,这才是根本。
有很多人说我们的竞争还是要讲产品,产品是1,产品是你做生意最基本应该做好的事情,不要老把那个事情拿出来讲。如果你今天还讲产品,说明你原来做产品做得不好。后面那些0,那就是价值链,也就是生态圈。所以,我今天为什么讲生态社群也是由多个价值链、多个生态圈组成的。
每家企业也有自己的多个生态圈、上游的生态圈以及用户的生态圈,你该思考的是如何进行匹配?
关键词四:立基点
创业者最关键的点在哪里?就是你的“立基点”。
立基点是什么?每个创业者都可以把自己比作圆规,画圆的时候要找到一个点,通过这个点我们来画一个圆,而这个圆就是你构建的生态圈和你的生意闭环,决定这个圆大小的因素取决于你的臂长以及你的立基点够不够高、够不够稳,如果你的立基点总是改变,那就不是圆,而是杂乱无章的线,也就不能形成生态圈及生意闭环。所以餐饮的创业者先找准自己的立基点,稳稳地立在那里,才是根本。
立基点定的越高,你的商业格局也自然高,关键还是你是否还可以找到更高的核心资源。
关键词五:创业者+
这两年到处都在讲“互联网+”,然后又提到社群+,好像一个企业有一个+、有一个社群,就能够找到时代方向。可我今天也讲+,那就是“创业者+”,我们创业者要+什么?
首先你是+社群,这个社群不是简单看你有多少粉丝,今天通过微信群或者公众号现在有多少粉丝变成你的社群,你会想我的社群如何变现。
如果你今天想构建社群,第一个去想的是如何用社群变现,这样你的立基点就是很迷茫的点。今天的社群是需要加上生态的,这样才能形成有价值的产业链。生态在上方,社群在下方。
我们现在的商业是从以前做产品到后面做模式,以前从做粉丝、做流量,到社群就要做关系。从做情怀,到今天做价值观。
你是要通过社群去构建你的商业设计,通过商业设计来构建你的价值链以及打通全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社群的商业价值取决于你如何在你的产业里、领域里做商业设计的格局与运营模式,在全产业链及跨界中,通过社群的迭代,演化出动态平衡的生态。
关键词六:聚合
生态社群更多的是“聚合”,聚合什么?不只是聚合粉丝,不只是聚合种子用户,也不只是聚合意见领袖,而是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力量,包括资本,就像前一位嘉宾讲企业做到一定程度要找资本,聚合人、资本、资源、渠道、信息,人是其中最基本的点和核心。
其次,社群的主要功能是连接,连接一切可以连接的。还有就是关系,我说了,我们要将流量变成关系,生态社群真正的价值是你的流量能否变成真正的强关系,而这个关系是什么呢?是这个(下图)。
生态社群是以连接一切为核心,是人的聚合,更是品牌、资本、资源、信息、模式,以及产品的系统连接,是建立复合的强关系。各位,你们以前的社群是建立人与物的关系,人与餐厅里面每个菜品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永远是弱关系,真正的关系是你和用户或顾客、你和资本方、你和合伙人以及你和员工的强关系。这个强关系怎么建立?我觉得这才是各位要思考的问题。
新生态社群——众慧师徒创业营
我来自于众美联集团,众美联集团是餐饮界里面构建生态系统和将生态社群做到极致的一家公司,也是餐饮行业里唯一的将餐饮供应链系统做到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我们通过构筑“产业链联盟+品牌集合战略+商业模式设计+资本资源助推”的生态平台,来推动我们餐饮业的更优质的发展,再通过生态社群连接更多产业链。
我们正在做的生态社群是什么?就是在构建新商业的生态创业系统,叫做众慧师徒创业营,这是一个全球商界领袖联合授业平台。我们的生态社群有以下6个要素。
1导师
我们邀请了全球10位商界领袖,同时拥有全球高潜商业实战品牌集,及六大创业生态系统。
我先介绍下国际商界领袖导师团, 小南国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慧敏、俺の株式会社社长&稻盛和夫大弟子坂本孝、新加坡第一家集团主席魏成辉、CVC大中华区主席&“红筹之父”梁伯韬、“美国热狗大王”Barry Potekin、阿里巴巴前总裁卫哲、西京投资管理公司(香港)主席&“中国女股神”刘央、岗岭集团联合创始人 执行董事长&1号店联合创始人 荣誉董事长&卓尔集团董事局联席主席于刚、蒙牛前总裁孙伊萍等商界领袖。
我们聚合这些商界顶级大咖来构建最顶层的资源系统,并通过真正的“师徒关系”,发现并培养和塑造中国未来的餐饮及商业的中坚力量和商界新星。
2弟子
中国的师徒文化讲的是传承,是情感,这些国际商界领袖希望将自己多年的做事做人的经验、方式、方法可以传道授业解惑,并共同发现优质商业基因、具备独特商业价值的优秀商业项目,让师徒之间建立起强关系的连接。
3品牌
这是个品牌层出不穷的时代,我们会看到很多品牌红极一时,也有很多品牌昙花一现,有些门店可能上半年还门庭若市,但是下半年就乏人问津了,为什么?因为这些品牌没有根,没有成熟的基因,没有完善的系统。
很多国外有着悠久历史的品牌,比如星巴克,它进入中国市场短短十几年,已经开到了2100多家门店,这个数量还在继续增长,为什么能够发展迅速,长盛不衰?除了它完善管理方式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品牌的成熟基因。
4圈层
另外我们要做的是“圈层”,圈层是这个时代很火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一种强关系,是彼此人脉圈的深度交互,复合型的强关系网。
我们所建立的圈层不仅是导师和弟子形成的圈层,还包括弟子与弟子之间形成的圈层,以及导师人脉圈层和弟子之间的深度交互,通过创业营内部的跟随、游学、参访、沙龙等各种活动,完成人脉圈日益深入的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富有生命力的圈层。
对于创业人来说,进入导师圈层还意味着与导师在事业上同行,依靠导师非凡的商业智慧和洞察,去共同进行商业投资和运营,共担荣辱,共创前程。
5资源
众慧创业营为弟子连接的第五个要素,是“资源”,我们链接的资源包括六大创业生态系统,从开始引入品牌所做的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再到品牌的中央发布,到众美联集团提供的全产业最大的优质供应链、供应链金融、再到运营系统、传媒推广系统的全套配备,其目的就是在于帮助我们创业营弟子降低风险,顺利完成商业设计、品牌的孵化、招商发布、运管系统匹配等,快速裂变覆盖产业。
6资本
最后一个,我们这个平台已经连接的是“资本”,对行业内及行业外的优势和稀缺资源及战略资本进行连接和整合,为不同的品牌餐饮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引入匹配的投资人和资本助推。以优势资本为助推器,为品牌餐饮插上腾飞的翅膀,加速品牌发展,缩短品牌发展周期,快速获得商业成果,通过IPO等多个方式.为品牌方和合作伙伴及投资者获得股权溢价收益。
导师、弟子、品牌、圈层、资源、资本,众慧师徒创业营这个生态社群平台把这些要素聚合起来,来构筑中国餐饮产业顶层的生态社群,培养未来餐饮之星、推动中国餐饮的不断发展。
在这个生态社群里,我们完成的是:
事业合,弟子借力导师的指引,完成事业的升级,以及彼此之间的深度合作;
创业诊,导师为弟子的事业把脉,带领弟子走出困境;
弟子盟,能够入选创业营的弟子都可以称之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弟子之间,从有形资源的互换与合作,到思想智慧的碰撞与探讨,形成彼此人生路上互相扶助的事业伙伴;
品牌集,通过完善的品牌孵化系统,完成一系列国际品牌在国内市场的落地、孵化与成长,成为这些品牌在国内的经营者,并收获品牌与之俱来的一系列社会及经济效益。
通过事业合、创业诊、弟子盟、品牌集来推动生态社群的运行,这才是生态社群的顶层变现。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由欧峰先生分享,餐某整理,属餐饮界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餐饮界(ID:canyinj),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