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我是茶理杨,今天呢给大家讨论一个有趣的话题,打麻将!起牌、码牌、看牌、推牌、糊了!咱们主题是打麻将精神,打麻将有啥精神呢?
说咱们一个小小的奶茶店,生意好的,7/8个人,多的十几个人的都有,生意一般的,也得3、4个人,生意比较不怎么好的啊,像有些夫妻店的,小两口在那守着就行,不管怎么样,一个小奶茶店也是需要我们这个小团队的人合同协作,最终完成这个店铺的高效率高质量的运转。今天呢,你杨老弟给兄弟们着重的讲讲,咱如何把打麻将的精神运用到奶茶店中。
比如哈,我跟在座的兄弟们正打麻将呢,我啪啪地洗牌哈,突然呢,我的一颗麻将掉到对面的那个王大哥脚下了,谁捡呢?当然是王哥捡了,他离麻将最近,早捡起来早开下一局,早点开局,我好快点赢钱,那对面的王哥牌要是调到我脚下了,我也马上捡起来。那不能说,谁掉的牌,谁捡是不是,那王哥绕过来,老大一圈了,浪费了多少时间,是不是。所以说咱们打麻将的时候,是不是不管谁掉了牌,大家都会尽快的捡起来。
好,这事再放到咱们奶茶店身上,说顾客要的是一杯四分甜的奶茶,可是负责制作的店员呢,给弄错了,给弄成八分甜了,顾客一喝,不对劲,大热天的,等了那么久,脾气不好的顾客肯定会直接责怪、甚至是辱骂我们负责点单接待的同事,那肯定有员工这样想,又不是我制作的,我只负责接单点单,要骂也只能骂他呀,凭啥骂我呢。我为啥平白无故的受这个委屈,我不干,我内心不舒服。有些员工嘴巴不会说,但是一定有这种想法,明明是他的错,老板为啥批评我,顾客为啥辱骂我,肯定有这种事情,对不对?
如果咱们用打麻将的精神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想,啊,这个店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小家园,一个人做错了,其实我们所有的小伙伴都有关系,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来解决好这个问题,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奶茶店真好!
我们再说,打麻将的人几乎从来不迟到,哎!哥几个,今天晚上9点钟,某某棋牌室,不见不散,说好晚上9点,可是刚到晚上8点的时候,三个人就已经先到了,剩下哪一个人还没来,马上这三个人就轮番打电话一顿乱催,快点!快点!你搞快点,三缺一!另一个人就说:慌啥子嘛!不是说好9点钟的嘛,现在才8点钟,好嘛好嘛!我马上来,10分钟就到!
放到咱奶茶店身上,我们的很多员工几乎都是踩点上班,绝不早来一分钟,10:30打卡上班呢,几乎就准时10:30到。
再说工作环境,打麻将的人从来不会抱怨工作环境,不论你是在棋牌室,还是在豪华酒店,还是在农村老家的炕头上,哪都能打,冬天冷呢,就披着被子打,夏天热呢,就光着膀子打,我见过最牛的,就属于四川那边的,在一辆越野车的后备箱四个人挤着打。
在放到咱们奶茶店身上,哎呀,这门店太小了,挤挤攘攘的,站这么多人,挪都挪不开身了,哎!这老板也太抠了,这么热的大夏天,也不给我们装一个空调,哎!每天站的腰酸背疼的,要是给我们配个椅子坐着干活就好了。
还有一个我特别欣赏的地方,就是打麻将的人,用手就能摸出字来,虽然你杨老弟我会打麻将,但是我几乎不打麻将,我就很佩服这些能把字摸出来的人,特别是那个万字,太难摸了。为啥他们能摸出来,因为他们用心了。
假如咱们能把这种用心的精神运用到奶茶店中,你说啥活干不好,什么样的顾客留不住呢?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啥呢,打麻将的人今天要是输了,肯定说,唉!今天火气好背哦,中途就拼命上厕所,洗手,洗手,换手气,男的呢,就使劲抽烟,哎呀妈呀,那烟一根接一根的,但是呢,自己输了钱,却永远不抱怨别人,只怪自己手气不好。
咱们奶茶店工作呢恰恰相反,包括咱们在座的一些老板们也是一样,出了问题,就先找别人的错,永远不反思自己有啥问题,像刚才讲的那样,明明是负责制作同事的问题,为啥要责怪我点单接待的。
像这种情况太多了,其实咱们大多是奶茶店经营者们,特别是一些自己创业的,开夫妻店的,或者加盟一些小品牌的,这些兄弟们虽然再经营,但是对管理几乎是一窍不通的,有些时候走的全是相反的路,你说一家店能好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奶茶店的管理绝对不仅仅是招几个营业员来给你干活就完事了的,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科,更是一家奶茶店工作效率,顾客满意度,销售业绩的一个定海神针,它链接起你的每一个员工,每一件细小的事情,每一杯奶茶,每一位顾客,它也是一家经营一家奶茶店成败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能否将打麻将的精神运用到奶茶店中,需要各位大哥大姐们的仔细斟酌,后期我也会陆续的发布相关的管理奶茶店店员的干货作品。
我是茶理杨,解决茶饮行业从业者遇到的各种经营问题。让经营奶茶的理念更简单!
<>说最近奶盖茶已经不火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果茶。
不过,自己挖的坑,(哪怕过气了)含着泪也要填上的。
一个月前,局座发过一篇关于奶盖奶茶各店原料调查的文章,很多粉丝留言表示“XX家的奶盖,我一喝就加了奶盖粉”。这就有点让人怀疑了,试喝过147杯奶茶的局座,连带局里的一水儿探员,并没有那么大的底气,说自己一喝就能喝出哪家奶盖加了奶盖粉。
加没加奶盖粉,有这么明显?
奶盖粉是什么味道...
奶盖粉到底是什么味道啊!?
于是,一个让探员们闻风丧胆的想法,在局座脑海中形成了。
在研究比较之后,局座在某宝下单了销量极高、广受好评的五大袋奶盖粉,想要做个实验:就咱们屯的这些探员,舌头和味觉都在“普通”级别的普通人,究竟能不能尝出奶茶的奶盖,有没有加奶盖粉呢?
▲普通人一枚
一场暗搓搓的舌头PK大赛就这样开始了。各位粉丝可以摩拳擦掌,准备来替换局座某些个舌头彻底失灵的探员了。
虽然你不想听但局座还是要科普的
奶 盖 粉 背 景 知 识
有些人一听到“奶盖粉”什么的,就有抵触情绪。局座懂你,毕竟“食品添加剂”之类的的东西,没有给大众留下好印象。对此,我局的立场是这样的,奶盖粉只要用的是正规厂家的正规产品,在合理的范围内添加的,从食品安全上是没有问题的,否则这种东西就被禁售了呀。不过,你肯定还是对它有一百个疑问的,比如:
此时此刻,局座十分想隔空@X壳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科普。。。
以局座购得的这种奶盖粉为例(已经查过它的生产商经销商的都没问题,产品有QS标志),翻看奶盖粉的原料表,主要成分就是植脂末、奶粉、白砂糖、芝士粉、食用盐以及一些食品添加剂。
一般植脂末确实是含有人们口中常说应该减少摄入的“反式脂肪”的,但不谈计量就说危害是耍流氓嘛,具体还是要看植脂末的加工的原料和工艺,不能一竿子打死,比如局座买的这一种,就特别标注了不含反式脂肪。
奶粉、白砂糖、芝士粉、食用盐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日常食品及调料,只要厂家用了正规原料也是没毛病的。
其他的辅料和食品添加剂,就真的需要大家自行学习或发问啦,把配料名打进搜索引擎,一般都会告诉你是什么,看不看得懂就是另一回事了……
当奶盖粉寄到的那一刻,局座就迫不及待地干吃了一口,原以为会是小时候偷吃奶粉的感觉,然而并不完全一样,粉质非常细腻,奶味和甜味儿都有,但比较淡,类似于寡淡的奶糖味道,倒是没啥怪味。原本买了两种不同品牌的奶盖粉,但另一种味道闻着有股塑料味儿,于是就直接Out了,吃坏探员可不好。
最简单的一点原因就是降低成本,在商言商,也没啥可说的。
奶油与牛奶都不是容易保存的食品,而粉类原料方便储存。
比起奶油原料打发时的辛苦和不易掌握,用奶盖粉的制作奶盖,更简单易掌控。
在后面的文章中大家也会看到,奶盖粉制作出的奶盖形态更好更稳定,口感更绵密。仅仅是加了少量奶盖粉,做出来的奶盖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最近饱览相关网页的局座,真的快被饮品领域的深水呛到了。
回归主题,我们局的那些探员到底能不能喝出这些奶盖粉的味道呢?普通人能否通过简单的方法鉴别一杯奶茶有没有加奶盖粉呢?
来吧,让我们第三次集体掉入奶盖大坑试一试。
无良局座逼探员喝到怀疑人生的
奶 盖 粉 敏 感 度 测 试
首先,局座想看看,局里探员们的舌头对奶盖粉的味道有多不敏感,到底加多少奶盖粉,才能让他们喝出不对劲来。
测评对象
近15位勇士,都自称“朕是全局味觉最敏感的”探员。
测评内容
以0、20%、40%、60%、80%、100%不同比例的奶盖粉,混合牛奶、奶油,逐步减少奶油在奶盖中的比例,制作出6杯奶盖茶。
测试方式
0与20%两杯做对比试喝,正确猜出哪杯加了奶盖粉的探员被淘汰,猜错的留下,进行下一轮0与40%两杯的对比。以此类推,直到决出食鉴局味觉最失灵的探员。
也就是说,每一轮留下来的选手都以为自己是舌头更灵敏,猜对了的人。那个下午,他们是“洋洋得意”这个词的代言人。最后知道真相的你们,眼泪掉下来。
在几乎扫空了一家超市的牛奶(光明优倍全脂牛奶26.9元/1.35L)、奶油(总统奶油54.9元/1L)、芝士粉(菲力奶油芝士44.5元/250G)之后,局座抱起小打蛋器,在自制奶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正经的无添加奶盖 ▼
奶油、牛奶和芝士的比例为8:2:2
盐和糖都不是必放的,局座只放了很少的量,作为调味
折合每杯奶盖茶(约60ml)的奶盖成本:4.87元
比较良心的加了2成奶盖粉的奶盖 ▼
奶油、奶盖粉和牛奶的比例为8:2:8
折合每杯奶盖茶的奶盖成本:约3.24元
加了4成奶盖粉的奶盖 ▼
奶油、奶盖粉和牛奶的比例为6:4:12
折合每杯奶盖茶的奶盖成本:3.76元
加了6成奶盖粉的奶盖 ▼
奶油、奶盖粉和牛奶的比例为4:6:18
折合每杯奶盖茶的奶盖成本:约3.53元
一杯加了8成奶盖粉的奶盖 ▼
奶油、奶盖粉和牛奶的比例为2:8:35
折合每杯奶盖茶的奶盖成本:约3.19元
一杯毫无人性的纯奶盖茶 ▼
奶盖粉和牛奶的比例为1:4
折合每杯奶盖茶的奶盖成本:2.63元
一杯只有奶盖粉的纯奶盖茶 ▼
牛奶和奶油都不加,奶盖粉和水以1:4的比例制作的话
折合每杯奶盖茶的奶盖成本:1.71元
在这里,局座所说的这个20、40、60的比例是计算的奶盖粉与奶油的比例,让牛奶跟随奶盖粉的增多而增多。如果把牛奶量保持固定,只改变奶油和奶盖粉的比例,做到60%的那杯开始,就会出现如下情况:
▲看到快要砸破茶面,沉底的奶盖坨了吗?
▲见过倒杯不洒的奶盖茶么?
减少奶油、增加奶盖粉的同时,如果不增加牛奶的比例,就会得到密度超大、稠得不行、直接沉底、倒杯不洒的奶盖……于是,为了让每一种奶盖浓稠度差距缩小,更接近于无添加奶盖的形态和口味,F探员也就失败了了六七次吧。毕竟没加盟什么奶茶铺,没有现成的各种配比给她用,只能像第一次和面的菜鸟一样:“哎呀稠了!加点奶! 哎呀稀啦!加点粉!”
眼看F探员是算不清了(连当个奸商都不够格),局座拍马赶到,纸、笔、计算器齐上阵,边实验边调整,才算把奶盖的配比给研究透,确定了前文写出的比例,为了就是让加了奶盖粉的奶盖,味道尽量接近无添加的版本。
前期研发完成,终于要开喝了。在探员们看来,这又是一次普通的测试罢了:两杯奶盖茶放在面前,试喝后,问你哪一杯好喝。
测试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基本上90%的探员都更喜欢加了奶盖粉的那一杯,理由无非是“味道好、奶味重、口感好、浓稠绵密……”反正市面上用于形容奶盖美味的形容词,他们都用上了。而喜欢没加奶盖粉的几个探员则是觉得,有奶盖粉的奶盖有一股“廉价巧克力、人工的味道......“
第一个烟雾弹问题过后,局座试着让他们分辨哪一杯是加了奶盖粉的,哪一杯是纯天然的。答案更有意思,在六轮的试喝比较中,形成了这样三种人群:
首轮淘汰不屑派
以L探员为代表的几位,一喝就喝出来哪个是加了奶盖粉的。到底怎么分辨的呢?“味道更甜、奶味更浓的肯定就是啊“,因为他们认为,好喝的就是添加了粉的,是调制过的味道,并且这味道更接近外面奶茶店喝到那些奶盖。逆向思维,局座也是服……
中途变卦疑惑派
这是大部分人面对奶盖粉的真实表现。“没想到这么难分辨啊,几种奶盖除去芝士和盐的调味不太同,基本的味道好像是差不多的,随便蒙一个吧……”抱着这种态度,原本“晋级“了的几位选手在后续几轮的比拼中,又莫名选择了另外的答案,”幸运“地淘汰出局。
一错到底自信派
“真不知道这么明显的事情,你考我这么几次干嘛,我光凭肉眼看,就知道是哪一杯啊”
——L'探员
这一派的探员认为,没加奶盖粉的那一杯,根本比不上加了粉的那杯来得香浓,还指着正确答案对局座说:“你这杯原料也太次了,而且有那种结起来的块儿(其实是没有完全打碎的芝士),一定是奶盖粉没化开啊”。
嘿,小瞧了奶盖粉吧,人家化得可顺畅了,难打的永远是只有奶油和奶盖的无添加版本……
盼望着,盼望着,最后一轮来了,揭晓的时刻近了,获得本局第一届味觉最失灵大奖的三位选手是——
L‘探员:“怎么还不给我们发奖?”
Y探员:“好开心,要得小红花了。”
一点点死忠粉小J探员:“势在必得,朕的味蕾全局最灵敏。”
恭喜从一开始一直错到最后的你们。“你们一直认为是加了奶盖粉的那一杯,从头到尾都是没有加粉的那一杯。”
听到这样的结论,L'探员露出了史上最复杂难解的一个表情……
以上两两比较的赛制,能判断出奶盖粉的探员并不少(虽然给出的理由可能相当奇葩,还有一部分是蒙对的),所以局座增加难度,开启下一轮让所有人凌乱的奶盖连线题。
全员被逼做连线练习题的
奶 盖 粉 比 例 配 对 大 赛
测试要求
试喝桌上的六杯不同比例奶盖粉制作而成的奶盖茶,喝完之后,把每杯奶盖茶与奶盖粉使用比例一一对应。
花了整整一星期研究奶盖,自制奶盖茶对局座来说已经轻车熟路了。看着一排排的小杯子,局座真的又动了开奶茶店的念想。
又双叒叕聚众吸了一次奶盖▼
好,交卷结束,来看看探员们的成绩:
八位探员参与测试,其中六个零分,另外两个只连对了一杯。
▲考完试对答案,得知自己一道没对的时候,他们竟然还很开心……
好吧,局座甚至都不太知道要怎么写这个食鉴结论了。当6杯差不多的奶盖茶放在你面前的时候,想要再喝出哪一杯是纯天然无添加的版本,就变得难上加难了。结论是“我局探员的舌头没一个灵的?”还是“奶盖粉真的是隐藏伪装太好了?”还是“局座的奶盖打得有问题?”
反正,可以肯定的是,“再也不要做奶盖这个选题了”。
奶盖加没加奶盖粉,尝是很难尝出来了,那用看的可以看出区别吗?先来带大家近距离观察不同比例奶盖粉的对比图:
无添加奶盖与2成奶盖粉奶盖的对比▼
照片上看区别不甚明显,不过纯牛奶和奶油打发的奶盖,在浇到茶上的瞬间,会立刻有一层溶解的面,有点像一层薄纱。质感上,天然奶盖更加蓬松丰盈,搅拌起来没有太大阻力,颜色稍黄一点。加了奶盖粉的奶盖,会有胶状的质感,比例越多越粘稠,越需要加大量牛奶来稀释,同时,也越发地容易打发,通常是搅拌几下就已经要成型了。
无添加奶盖与4成奶盖粉奶盖的对比▼
无添加奶盖与6成奶盖粉奶盖的对比 ▼
无添加奶盖与8成奶盖粉奶盖的对比 ▼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出,加了奶盖粉的奶盖,一般会有线状的沉淀,一丝一丝的,但这只是我局制作的版本,不知道随着奶盖粉品牌和工艺的不同,是否还能观察到这一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纯天然奶盖会逐渐融入茶底,奶盖和底茶会混合得比较均匀,所以茶的颜色是整体都偏白了一点。
无添加奶盖与纯奶盖粉奶盖的对比 ▼
过了大概2分钟而已,纯粉奶盖已经变成了这样,非常容易分辨……给大家看一下刚放上去的样子:
这一杯的奶盖非常非常明显,肉眼即可分辨,颜色惨白发灰,而且表面有非常多明显的气孔气泡。重点是,溶解的速度非常之快,差不多一两分钟就狗带了。这和我们外面喝到的奶盖差别极大,所以大概可以判断,市面上没有奶茶店是采用这种纯奶盖粉兑水的超黑心比例配方的……
但是,只要把水替换成牛奶,奶盖粉和牛奶以1:4的比例打发,又可以做出一杯像模像样的奶盖了……
基本上,这些奶盖之间的差距,可能只有自己亲手打发过才会有点感觉,光靠外观形态上的观察,结果大概就是上面的我局连线题的成绩……连猜带蒙,准确率还很低。
信不信由你,但还是要放出本次奶盖实验的结论:一杯奶盖茶到底加没加奶盖粉,食鉴局探员(基本上)喝不出来,也看不出来。
也许你会觉得,实验了半天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不是坑爹嘛,又有什么用呢?是啊,但局座觉得,有时候“无用”也没什么,努力食鉴,只是遵从于内心的“好奇心”和“不信邪”而已。
再次声明,以上结论仅限于这是我局探员的测试得出,也许真的有高人可以喝得出吧……
不过喝不出来也不必太过担心,前面也说过,奶盖粉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毒药,少量添加确实会让奶盖更好喝更稳定,少量饮用也不至于对身体造成多大伤害……否则,局座也不敢拿我局探员的健康开玩笑,做这次实验了。
如果你真的非常想辨别出有没有加奶盖粉这个事儿,局座的建议是,在家多尝试几次自制奶盖,记住无添加奶盖的味道和质感……不过你都在家自制了,想必也不会常喝外面的奶盖茶了吧。
关于奶盖粉的揭秘,基本上就是这么多了,要是觉得食鉴还算靠谱,请大力转发给你的小伙伴吧~
>近,随着315消费者权益日的到来,一系列奶茶店的问题被曝光,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茉酸奶、古茗、书亦烧仙草、茶百道等知名品牌纷纷被卷入舆论漩涡。这些曝光背后,揭示了奶茶店行业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本文将深入探讨奶茶店背后的真相,以期为消费者揭开神秘的面纱。
奶茶店的问题
随着315消费者权益日的到来,一系列奶茶店的问题浮出水面。这些问题涉及产品质量、卫生安全、虚假宣传等方面。消费者反映称,一些奶茶店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使用劣质原料制作奶茶的情况。同时,一些奶茶店存在卫生隐患,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此外,一些奶茶店涉嫌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
知名品牌的曝光
在曝光名单中,茉酸奶、古茗、书亦烧仙草、茶百道等知名品牌备受关注。这些品牌一直以来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然而,此次曝光事件却给它们的品牌形象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消费者对于这些知名品牌的信任受到了严重动摇,一些消费者表示不再愿意购买这些品牌的产品,担心其质量和安全问题。
奶茶店背后的秘密
奶茶店背后的问题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还涉及到产业链上的种种问题。一些奶茶店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采用了低成本的原料,甚至存在使用劣质原料、添加剂的情况。与此同时,一些奶茶店在宣传中夸大产品功效,忽略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整个奶茶行业的声誉。
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对于奶茶店曝光事件,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奶茶店的监督检查,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选择信誉良好、口碑良好的奶茶店消费,避免受到不良商家的欺骗和伤害。
奶茶店的未来发展
奶茶店作为一个备受欢迎的消费品牌,应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整改。只有做好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奶茶店还应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交流,倾听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奶茶店行业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奶茶店曝光事件揭示了奶茶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醒我们消费者要保持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监管部门和奶茶店经营者也应共同努力,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