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减少人员接触和聚集,降低疫情风险,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发出通知,鼓励餐饮单位在疫情防控期间,提供打包用餐或网络订餐,尽量减少直接进入餐饮场所聚集的“堂食”服务。
疫情防控期间,餐饮单位暂不提供“堂食”的,要明确公告(如张贴宣传语:为了您的健康,建议避免堂食),倡导消费者打包外带用餐或者网络订餐。
餐饮单位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确保食品安全,自觉接受监管,不得以暂不提供“堂食”为理由逃避食品安全监管。
市场监管部门要有关餐饮单位加强现场加工和外带餐用具检查,及时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对于存在问题且拒不整改的网络订餐实体店,由市场监管部门移交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进行停业或下线处理。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要加强管理,严格落实“六项措施”,保障食品安全,杜绝疫情传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培乐)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生间洗手设施不齐备、新规政策了解不全、外卖公示问题仍然存在……1日起,新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以下简称“餐饮新规”)正式开始实施,记者7日采访发现,不少餐厅和商家落实新政要求并不理想,不少卖家还处在学习整改过程中。此外,1日起,食品生产者生产的食品不得再使用原包装、标签和“QS”标志,取而代之的是SC信息标注,市民购买食品时记得查看下产品外包装。
餐饮新规初步落地,多数餐厅正在对标整改
“比起旧规,餐饮新规在洗手设施上做的要求更细了,而我们原先的设施就符合规定。”纬七路亮仔龙虾一名工作人员指着洗手池旁边配备的洗手液、擦手纸等表示,近期也加强了消毒通风方面的要求,后厨人员、服务人员的穿戴及消毒方面也格外注重。“新规建议标注外卖制作时间和食用时限,这个由于要统一打码制作标签,我们还没来得及实行,但已经在筹备了,准备外卖食品的时候也会用笔写上‘建议尽快食用’,并叮嘱外卖骑手。”该工作人员说。
位于经一纬五的鲁西南老厨子店工作人员则表示,餐饮新规强调的加强原料采购、运输、查验等店内一直在严格实行。“我们与有机蔬菜基地签订协议,选择的都是证照齐全的供应商,进货票据也都留存完整,肉类只使用当天新鲜宰杀的,连转基因食品我们都从来不用。”鲁西南老厨子工作人员表示,夜里工作人员走后,厨房的紫外线灯要开整整一晚上杀菌。
记者亲身体验发现,在大中型饭店内,卫生间通常配备有洗手液或肥皂,旁边也配有烘干机或擦手纸,便池及卫生间地面也较为干净,但部分小型饭店在卫生间整洁方面尚有不足,洗手设施也不齐备。“厕所的洗手液用完了,马上给补上,擦手的设备我们也买了,还在路上。”八里桥附近一家饭店工作人员对卫生间内缺少洗手设施的情况作出解释。
此外,一些饭店存在对新规了解不详细、调整不到位的情况。“知道有这个新规,但确实不知道新增了哪些条例,国庆忙,暂时也还没做针对性调整。”堤口南路一家面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店内一直都很注意卫生与食品安全,今后会根据新规进行内部整改。“我们知道新《规范》已经施行,也在依照规定做相关准备。”漫炊烟饭店经理王先生说,饭店定期进行高温消毒,且员工做菜使用的水均为净化后的水,员工的工作餐也与顾客的餐点共同制作,从不单独另做,店内的烧烤采用的也是清洁的无烟烧烤。
外卖保温措施需升级,公示信息仍不完整
订外卖最怕的就是不新鲜,甚至有人担心拿到别人退货的外卖。此次餐饮新规明确,烧熟后两小时的食品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热藏)的,其食用时限为烧熟后4小时。记着采访了解到,大多数外卖商家基本可以保证1小时内送至客户手中,但保温效果千差万别,不少产品温度往往低于60摄氏度。“下一步将升级保温设备,努力做到所有产品温度达标。”饿了么山东区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
餐饮新规要求,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在网上公示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名称、地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信息、食品经营许可证。此外,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还应在网上公示菜品名称和主要原料名称。记者注意到,经过前期多次整改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的绝大多数上线商家,均有食品安全档案可供消费者查询,但照片清晰程度参差不齐。同时,大部分商家的点单页面,能够看到菜品名称和主要原料名称,不过,仍存在原料名称不详细的情况。
新规要求,网络外卖平台和自建网站餐饮经营者,应如实记录网络订餐订单信息,包括食品名称、下单时间、送餐人员、送达时间以及收货地址,信息保存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信息保存目的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纠纷,有利于相关部门调查取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餐食介绍是否详细将成为消费者选择商家的一个重要参照,如果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还可保留相关证据,方便维权。
QS标志退出历史舞台,SC标志实现食品可追溯
除餐饮新规外,食品类新规也于1日起实施。作为新《食品安全法》配套规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同步实施。根据《办法》实施事项有关通知,2018年10月1日起,蓝色的QS标志将正式退役,取而代之的是SC信息标注。
记者日前走访市区多家超市看到,绝大多数食品如可乐、鲜牛奶、方便面、矿泉水、奶粉等外包装或标签上已经没有了“QS”标志,取而代之的则是由字母“SC”加上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食药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旧版食品生产许可证在申请变更期过渡期间,使用原包装、标签、标志的食品,在保质期内可以继续销售。但从2018年10月1日起,食品生产者生产的食品不得再使用原包装、标签和“QS”标志。
对消费者而言,新标志“SC”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实现食品的追溯。因为,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一经确定便不再改变,以后申请许可延续及变更时,许可证书编号也不再改变。这不仅是对生产者安全生产的一种鞭策,在购买食品时,能够知晓食品原料从哪来,在哪加工,何时产出等等,也让消费者买得更加放心、安心。
起桌椅、张贴“暂停堂食”通知、设置外卖取餐台、施划一米线……4月22日,济南市商务局协同历城区工信(商务)局、历城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正在检查督导某餐饮店“禁止堂食”落实情况。
据了解,自3月30日起,济南市全市餐饮单位暂停堂食服务。济南市相关部门迅速行动,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通知全部餐饮服务单位立即暂停堂食服务,广泛宣传、加强检查,确保把禁止堂食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联合督导组先后来到彩石街道、唐冶街道、洪楼街道等,重点查看了餐饮单位是否按照要求暂停堂食服务,“场所码”是否申请并在显著位置张贴,戴口罩、通风、消杀等疫情防控措施,从业人员核酸检测、个人防护是否到位等落实情况。济南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胡吉忠强调,餐饮单位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坚决禁止堂食;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检查督导作用,切实把暂停堂食的疫情防控措施抓细、抓实、抓到位。
济南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历城区工信(商务)局、历城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一同参与了此次检查督导活动。
在彩石街道,彩龙路沿线的部分餐饮店已贴出禁止堂食的公告,采取提供外卖和到店自取的形式满足附近居民的就餐需求。虽已停止堂食,但服务并未打烊,消费者线上下单即可享受“无接触”配餐。检查人员现场要求各商家要加大店内消毒频次,全方位落实好各项防疫措施。
在唐冶街道,有一些商家将桌椅作为“入门线”挡在店门口,桌上放置点餐二维码,方便顾客即取即走,避免进店用餐。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针对市民用餐的早晚高峰会派出专人进行不定期巡查,严格落实督导。
餐桌作为“入门线”,避免顾客进店用餐
在洪楼街道,某餐饮店门口除张贴“禁止堂食”公告外,还派有专人引导顾客扫描出示“场所码”并测量体温,点餐时间隔“一米线”等。据店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除上线各大外卖平台外,还号召员工积极地“走出去”,为附近办公楼配送工作餐、与社区对接提供送餐服务等,全力转战外卖市场。
“我们在要求员工每天进行‘应检自检’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也坚持稳定价格、推出各类套餐满足到店自取的就餐需求,积极配合并按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与政府一起把这个难关渡过”,餐饮店负责人说道。
下一步,市商务局将加大督导餐饮经营场所疫情防控措施执行的力度,对违规堂食的餐饮经营场所,一律要求现场整改,对整改不到位、不彻底的餐饮经营场所,将移交有关部门予以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