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年8月15日,根据全国消协智慧315阳光公开,百胜餐饮(沈阳)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肯德基百花餐厅被消费者投诉,涉及消费金额35.10元。
根据投诉内容,2024年08月15日,消费者李**反映其通过线下消费的方式在百胜餐饮(沈阳)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肯德基百花餐厅购买的其他肉制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要求对方退赔费用,赔偿损失。
天眼查显示,百胜餐饮(沈阳)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肯德基百花餐厅,成立于2010年12月24日,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卜奎南大街136号,是一家以从事餐饮业为主的企业。
本文源自金融界
< class="pgc-img">>递网 乐天 8月6日
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百胜中国”,股份代号:9987)今日发布财报。财报显示,百胜中国2024年上半年净利为4.9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86亿美元增长3%。
百胜中国2024年第二季度营收为26.8亿美元,同比增长1%。
截止2024年6月30日,百胜中国旗下门店总数达到15,423家,其中肯德基门店数达10,931家,必胜客门店数达3,504家。本季度净新增401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净新增99家,占比25%。
< class="pgc-img">>百胜中国2024年第二季度经营利润为2.66亿美元,同比增长4%;不计及外币换算影响,经营利润本应高出900万美元,或同比增长7%。核心经营利润2.75亿美元,同比增长12%。
百胜中国2024年第二季度经营利润率为9.9%,同比增长20个基点,得益于稳健的餐厅利润率和管理费用的减少。
百胜中国2024年第二季度餐厅利润率为15.5%。剔除1,200万美元影响餐厅层面可比性的项目,餐厅利润率大致和去年同期持平。营运效率的提升使利润率保持稳健。
百胜中国2024年第二季度外卖销售同比增长11%,保持了百胜中国过去十年来的双位数增长。外卖约占肯德基和必胜客餐厅收入的38%。
百胜中国2024年第二季度数字订单收入达22亿美元,数字订单约占公司餐厅收入的90%。
肯德基Q2营收20亿美元 净新增门店328家
百胜中国的核心业务主要是肯德基和必胜客。
其中,肯德基2024年上半年营收为42.4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1.82亿美元增长2%;经营利润为6.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6.93亿美元下降8%;
< class="pgc-img">>肯德基2024年第二季度营收为20.1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9.84亿美元增长2%;经营利润为2.6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73亿美元下降3%;核心经营利润为2.7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63亿美元增长4%。
肯德基2024年第二季度净新增门店328家,其中加盟店净新增74家,占比23%。截至2024年6月30日门店总数达10,931家。
必胜客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11.3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1.51亿美元下降1%;经营利润为87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9000万美元下降4%。
< class="pgc-img">>必胜客2024年第二季度营收为5.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5.54亿美元下降2%;经营利润为40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500万美元增长13%;核心经营利润为4100万美元,上年同期的核心经营利润为3400万美元。
Q2通过股票回购和现金股息形式向股东反馈2.49亿美元
百胜中国董事会宣布百胜中国普通股每股现金股息为0.16美元,并将于2024年9月17日支付给截至2024年8月27日休市前登记在册的股东。第二季度,公司以总计1.87亿美元回购了约510万股普通股。
百胜中国通过股票回购和现金股息的形式在第二季度向股东反馈约2.49亿美元。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仍有约6.66亿美元的回购授权可用于未来股票回购。
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股东反馈了9.94亿美元,超过2023年全年的反馈金额,其中包括约2,170万股普通股的回购,回购股数相当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在外股数的5%以上。
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女士表示:"我们实现了自分拆上市以来利润最高的第二季度,尽管面临充满挑战的行业环境,我们的核心经营利润仍增长了12%。我们专注于提供高性价比和创新的产品,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推动了同店交易量的强劲增长。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提升营运效率,稳定了餐厅的利润率,并实现了经营利润率的增长。”
屈翠容女士说:“新店维持良好的回报,肯德基的回报周期维持在2年,而必胜客的回报周期则缩短至2到3年。凭借在行业中的领先能力和规模,我们不仅能够有效地应对挑战,更能将其转化为我们的竞争优势。”
财报发布后,百胜中国在港股大涨超过9%;截至目前,公司股价为249.6港元,市值为962亿港元。
———————————————
雷递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说什么行业最赚钱这还难以分出胜负,若真要论高下,想必餐饮业也可以成为拔得头筹的备选。那么在中国的快餐行业里,就有一个快餐公司巨头——百胜,在全国拥有8700多家餐厅,一年入账600亿元。
起点
百胜餐饮集团的前身是泰康全球餐饮公司,在刚开始只是美国百事公司旗下的一个部门,于1993年在上海成立。而百胜公司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在1987年,1987年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北京天安门的前门大街成为北京客流量最大的地段之一,百胜餐饮集团就在北京开下了第一家肯德基餐厅。
肯德基最初引入中国,是以中外合资的方式,但它刚开始并不被人看好。曾任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长的夏觉在后来的访谈中回忆道,刚开始觉得就是一个小炸鸡,成不了什么气候,所以就只同意将以前自己引进的炸鸡设备,当投资入股。
后来夏觉通过一系列措施融资,美国的公司又援助了一些资金,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总算在 1987 年 11 月 12 日开业。开业那天,刚开始还没有什么人来,但是到了下午人就多了起来,后来还不得不由警察来维持秩序。
发展
在1997年的时候,百胜集团选择从百事公司中独立出来,是为了能够成功上市。
百胜餐饮从百事分离出来时,百胜全球餐饮集团既要弥补那些给集团带来的损失,同时又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企业文化该如何创建?三个知名餐饮品牌又该如何平衡,是共同协作而不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又该如何让员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百事集团总裁共同领导下,公司保留了分离前可以继续沿用组织方式,为公司的未来发展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划,也明确了未来发展的目标。
采取了一系列之前没有过的措施,集团上下团结一致,挺过了最初的难关,短短时间内,集团的发展就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焕然一新。
扩张
2002年3月,百胜收购了总部位于美国肯塔基州列克星敦的两个品牌:艾德熊和海滋客。2002年5月,百胜以低价收购了艾德熊的全部股份,2005年百胜创办了东方既白产业,2009年12月7日,百胜与香港怡和集团签约,将百胜在台湾地区肯德基销售的经营权售给怡和集团。
九年前的11月7日,百胜收购小肥羊的申请被批准,之后,百胜餐饮以46亿港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小肥羊火锅这个品牌,并成为独立股东,自此,火锅领域也有了百胜餐饮的加盟。
从1978年百胜进入中国市场,就先后引进了三大品牌,分别是肯德基,必胜客,塔可贝尔,这三个餐饮品牌分别在三种不同口味的食品连锁餐饮领域居于全球领导地位。而现在百胜中国旗下的品牌,有肯德基,必胜客,小肥羊,东方既白等快餐知名品牌。
肯德基的创始人是山德士上校,最开始他接手的是一家加油站,为了收入,又在加油站开了一家餐厅,这家餐厅的炸鸡特别受欢迎,因此,山德士努力改进自己的食谱,研究了特殊的炸鸡配方。
塔可贝尔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墨西哥风味快餐餐厅。起源于加州,创始人Glen Bell不断地努力,在五年内成功的开了100家门店,1970年,塔可贝尔成功上市,四年前,塔可贝尔正式来到中国,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并开始了在中国的旅程。
东方既白始创于2005年的上海,以“旅途中的江南风味”为定位,设计了不同的餐期,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材。他的名字出自苏东坡的《前赤壁赋》百胜的企业文化,是兄弟品牌,
到如今,百胜餐饮集团成为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店面最多的一家连锁餐饮集团,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中拥有35000多家餐厅,集团员工超过100万名。
随着中国餐饮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百胜餐饮集团在中国的发展日渐蒸蒸日上。今年的4月份,百胜和咖啡品牌共同组建了合资公司,一起在中国经营,已经在上海开业。并且,百胜在《财富》美国500强排名第361位。
前路
两年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也是这家百胜在中国的第31个年头。 改革开放给百胜中国带来了超乎想象的机遇。百胜中国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与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高速发展密切相关。" 屈翠容表示。但机遇之后就是挑战,消费者的观念,行业之间的竞争都将是百胜需要克服的困难。
到五年前,百胜集团在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业务都在中国,后来,百胜餐饮集团成功的在美国上市,马云旗下的蚂蚁金服也曾入股百胜中国百胜的企业文化,成为百胜集团的股东之一。然而,从前年到去年上半年来看,集团的营收利润和净利润都有所降低,由此看来,百胜的发展也开始进入了缓慢期。
百胜的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勇争第一,另一方面,百胜坚信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致力于加强员工的综合能力,培养优秀人才,倡导协同一致的团队精神,凝聚员工信念,企业内部以及合作伙伴的团结合作。
在百胜的企业文化里,百胜就是为了能够在给予顾客愉悦的用餐体验,同时让员工成长发展,从而成功将成员大家庭扩展到事业上的各种合作伙伴。百胜的目标是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成功,最大的餐饮公司,相信百胜的未来一定足够吸睛。
中国商网 唐砚/摄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颉宇星)提起运动时尚服饰,就不得不提斐乐(FILA)。这个具有意大利血统的运动品牌曾经频繁易主,经历过一段低谷期。然而,在被安踏收购后,斐乐实现了逆袭,其去年的销售额突破百亿元,成为安踏的业绩增长引擎,助力安踏成功登上国内第一运动品牌的宝座。
百年品牌曾频繁易主
斐乐的“出生地”在意大利。1911年,一对名叫斐乐的兄弟在意大利比耶拉小镇创立了该品牌。
起初,斐乐的产品主要是网球和高尔夫球运动装备。直到20世纪70年代,斐乐为了迎合大众需求,又开设了篮球、滑雪、登山、瑜伽等产品线。
随后,斐乐赞助了不少优秀的运动员。例如在网球领域,有连续109周排名世界第一、获得11座大满贯、63座冠军奖杯的“网坛传奇”比约·博格;在篮球领域,斐乐的代言人是格兰特·希尔,他曾被誉为“最接近乔丹的人”。
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斐乐的命运可以说是非常动荡。2003年,斐乐被美国纽约的.收购;2007年3月,一直负责斐乐亚太地区业务的 Ltd.通过控股公司 House与Sport Brand Ltd.达成协议,买下斐乐的全球鞋履及服饰业务。同年,百丽国际以4800万美元买下斐乐品牌中国区(包含香港、澳门地区)所有权益。
百丽集团在2007年下半年成立全资附属公司,拥有及管理香港、澳门和内地的斐乐中国商标,且负责以零售方式销售带有斐乐中国商标的运动服装、鞋类产品以及配件。
然而,由于经营不善,斐乐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日趋边缘化,公司业务甚至出现亏损。公开资料显示,在2007年净亏损达553万元,2008年亏损扩大至3218万元。
巨大的亏损使百丽决定将斐乐这块“烫手山芋”出售,而买家就是安踏。
2009年8月,安踏发布公告称,以总价约6亿港元收购斐乐在中国的商标使用权和专营权。
对此,不少分析师认为,斐乐业务在短期内不会给安踏的收益带来巨大提升,因为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辨识度有待提高,且仍处于亏损状态。
而时任安踏副总裁张涛表示,收购斐乐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斐乐主要走高端运动路线,在国际品牌效应和科技研发方面有着明显优势。而国内高端细分运动消费市场仍有较大潜力,加之安踏在本土的影响力和销售渠道资源,斐乐的进入有利于抢占国内高端运动市场份额。
被安踏收购 定位运动时尚
安踏把斐乐定位成高端时尚运动品牌,并对斐乐的产品设计、销售环节和市场推广进行相应调整。
在产品设计方面,斐乐大中华区总裁姚伟雄坦言,他最看重的就是产品的创新度。“作为一个品牌,重复以往成功的商品fila的企业文化,消费者很快就会厌倦,你的商品是不是有足够的新鲜度?那样消费者才会追你。”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第一,我要求每一季的创新面料不少于一半。第二,我们进口材料的比例,要求不少于40%。”
除了在产品设计上追求创新度,斐乐的销售渠道也不同于当时的其他运动品牌。当时,大部分运动品牌都采取了经销模式,而斐乐从经销商手中收回几乎所有的门店,转变成直营模式。姚伟雄表示,经销商毕竟还是买卖的合作关系,而自营则能对整个店铺实现百分之百的掌控力,从装修、陈列到卖货,都由总部直接把控。但他也坦言:“总部直接管理几百家店面,这是非常累的事情。但做商业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做好业务,就要在细节上付出更多。”
另外,直营模式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品牌可以对市场消费趋势进行快速反应,这对于一个定位时尚、需要紧跟潮流风向的运动品牌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市场推广方面,斐乐采取以娱乐时尚明星为主的营销布局。无论是舒淇、陈坤还是高圆圆,每位代言人都为斐乐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安踏曾表示,品牌将延续一贯的娱乐明星策略,深挖国内20岁至45岁的中产阶层受众资源。
在安踏的不懈努力下,斐乐在2014年开始扭转颓势,实现盈利。直至2016年,斐乐在安踏拥有了一个全新角色:业绩引擎。据安踏2016年财报显示,斐乐实现了运动与时尚的跨界,拉动服装品类的毛利率上升了3.2个百分点。
中国服装协会的相关专家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斐乐可以扭亏为盈一方面在于其自身拥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这样有利于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而安踏对于斐乐的“改造”,也能帮助它吸引到更有消费能力、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者。
去年创百亿元营收 成功逆袭
在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后,斐乐在去年充分地对运动时尚市场进行布局。
去年9月,斐乐登陆米兰时装周,姚伟雄表示:“斐乐在保有自身意式DNA的基础上,不断将时尚元素引入运动领域,通过创新面料、时尚设计及与意式美学的完美结合,充分诠释出自己独有的时尚运动理念。去年,品牌选择重返诞生之地意大利,登上米兰时装周的舞台,颠覆传统运动品牌形象fila的企业文化,以崭新的时尚面貌向世界展示斐乐的成长与蜕变。”
另外,斐乐的市场推广更趋年轻化。斐乐发布了潮流运动品牌“”,签约王源,黄景瑜,马思纯为全新代言人,这标志着斐乐将全面进军20岁至30岁的年轻消费市场。
明星确实激发了消费者的购物欲望。中国商报记者在斐乐门店进行了随机采访,很多消费者表示,是因为自己喜欢的明星成为代言人后才决定购买该品牌产品。斐乐店铺销售人员也表示,很多消费者都来找“明星同款”,有些系列已经断货。
在销售渠道方面,截至去年12月31日,斐乐在中国、新加坡共开设1652家门店,在国内的门店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
斐乐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从安踏去年的业绩来看,安踏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大涨44.4%至241亿元,净利润增长32.9%至41亿元,成为国内运动品牌的老大。而斐乐去年的销售额突破100亿元,销售增速超过80%,是目前安踏旗下品牌中贡献最大的。
上述专家表示,目前市场普遍看好斐乐的未来增长空间。相比专业的运动服饰,运动时尚系列服饰适用于更多场合,也更符合现在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的审美趋势。另外,斐乐的高端运动时装路线也为品牌提供了更高的溢价能力,未来利润空间会很大。“未来斐乐需要在消费者忠诚度上继续下功夫,毕竟时尚的风向变化太快,很多国际运动品牌已经察觉到运动时尚市场的增速在不断放缓,斐乐也应该有所警觉。”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