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记者 党鹏 成都报道
“不出海,就出局。”近日,在四川眉山的申唐产业梦工厂开业典礼上,其公司创始人唐申如此表示。
据悉,申唐产业是生产火锅底料为主的食品供应链企业。在国际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最新调研报告中,申唐产业以10万多吨火锅底料的年产量,成为全国火锅底料生产企业里最大的单体工厂。
当前,火锅以标准化的烹饪工艺、花样的食材搭配和与生俱来的社交属性,正在推动中国餐饮出海热潮。作为火锅供应链的火锅底料企业,在国内行业内卷、产品相对过剩的境况下,自然凭借东风加速出海。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在2026年,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有望达4098亿美元,近3万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仅火锅品类就有望达到289亿美元。“但是供应链出海面临国际壁垒与行业监管挑战等诸多难题。”唐申表示。
“对于火锅底料为代表的复合调味品市场的发展,还是相对地看好,也长期地看好,这个基本面是没有变的,加速出海的市场空间很大。”中国食品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虽然2024年上半年倒闭了180万家餐饮企业,但是复开了160万家,就是说整个中国的餐饮赛道还是值得投资的。
四川眉山的申唐产业梦工厂开业典礼
火锅底料企业的“内卷”
“通过深度专家访谈和数据交叉验证,就所甄别出的相关品牌的火锅底料单体工厂,对截至2024年1月底的年产能进行了排序。”弗若斯特沙利文方面解释,单体工厂的火锅底料投产年产能,不包括香辛料、蘸料等与火锅底料存在一定差异的产品。
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排名,前10家火锅底料企业中,前5位企业分别为申唐产业、颐海国际、漫味龙厨、草原红太阳、天味食品。产能分别对应为10万多吨、9万多吨、8万吨、6万吨、4万吨。此外,前10位火锅底料企业中,有5家在四川设厂,分别为申唐产业、颐海国际、漫味龙厨、天味食品、圣恩生物。
其中,申唐产业不仅生产火锅底料,其各种复合调味品已经为多达5280家餐饮品牌、超过22万家门店提供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
民生证券认为,结合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 年国内火锅底料市场的规模达到370亿元,未来3年年复合增长率约13%。
唐申认为,我国是调味品生产大国,出口量远远高于进口量,不过我国调味品出口量占国内消费总量的比重相对较低,国际出口也是以华人市场和餐馆为主。复合调味品行业走向产业高端化和细分化是必然趋势,行业进入整合期,企业数量增速趋缓,出现“良币驱逐劣币”的现状,体系大而完整的企业才能存活,行业已经出现过剩状态。
实际上,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排名并不全面。据火锅品牌小龙坎方面介绍,其旗下的火锅底料工厂年产能10万吨左右;除了小龙坎旗下的火锅门店自用之外,其代工合作品牌有联合利华、海天、良品铺子、海欣食品、吉香居等。
“火锅底料作为复合调味品的重要细分赛道,受益于火锅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小龙坎方面表示,企业要紧跟市场变化加强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就此,朱丹蓬认为:“火锅底料是备受产业端青睐和追捧的刚需品,因为随着整个经营风险的加剧、成本的上升、厨师的管理以及人工等因素的影响,‘一站式’的火锅底料已经成为餐饮企业的一个刚需品类。”朱丹蓬解释道,以前可能更多的火锅企业自己炒底料,但是现在为了效率、为了成本、为了管理难度的降低,会选择外购方式。这对于火锅底料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量、一个机会和空间,未来还有望进一步扩容。
火锅产业链加速出海
目前,申唐产业的火锅底料出口26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还是供应链端口,在供应链方面主要是为一些大型的连锁餐饮出口服务,我们的自有火锅底料品牌九眼桥也是在出口的。”唐申表示,未来会加大自有品牌的销量。
这方面,火锅品类出海有着先天的优势,这主要在于与传统中餐相比,火锅品类的标准化程度高,且不需要厨师,更容易扩大产出和标准化,是比较适合出海的品类。
目前,“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已经在2023年年初成立国际事业部,启动全球扩张,同年在新加坡开出海外呷哺呷哺火锅首店。国内老牌涮羊肉火锅小肥羊以“快乐小羊”的新品牌身份出现,进一步聚焦海外市场,首家门店落地美国波士顿。
海底捞的海外业务起源于2012年,彼时海底捞在新加坡克拉码头开设了第一家海底捞火锅店。近两年,海底捞以海特国际作为平台,加速出海。截至2023年年底,特海国际在国际市场共经营115家海底捞火锅餐厅,其中70家位于东南亚地区,17家位于东亚地区,18家位于北美地区,10家位于其他地区。
“小龙坎海外总计73家门店,其中欧洲24家,美洲21家,东南亚25家,其他区域3家。”小龙坎方面介绍说,目前公司旗下还没有因水土不服导致闭店的情况。
记者注意到,除此之外,大龙燚,朱光玉、蜀九香、蜀大侠、朝天门、谭鸭血等火锅品牌也都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火锅企业的出海,带动了火锅底料为主的供应链企业随风而动,积极在海外布局B端和C端,期望打开新的市场。
破解中餐出海痛点和盲点
记者注意到,早2021年年初,成都扬名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名扬”(Ming Yang)火锅底料,就在美国遭遇被召回的事件。原因是该产品含有牛油,而中国不具备进口牛肉产品无须FSIS复检的资格。其实,扬名公司出口业务方面还是非常用心的,也有一条专门为美国市场设立的生产线。
就此,唐申表示,火锅底料作为供应链产品,在出海过程中应该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产品本地化与创新同步的矛盾;国外文化适应性挑战;供应链出海面临的国际壁垒与行业监管挑战;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复杂性带来的清关难题;出海团队的管理问题。
在小龙坎方面看来,其在海外采取的都是合作模式,需要重点关注当地连锁加盟合规制度、用工制度、食安制度等。“随着中餐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接受度的提升,国产复合型调味品也随之出海。还需进一步提升国际物流的运输效率及准确度,以及深入了解国际市场复合调味品的需求趋势及偏好,研发具有独特风味和差异化的产品。”小龙坎方便强调。
“我们要把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中国的美食文化、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勤劳输出出去,为此一直在做准备。”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表示,首先要对海外市场进行调研,因为每个国家都有地方文化、地方口味,比方说东南亚地区的消费者喜欢辣跟甜,但是周黑鸭的口味走向这样(的口味)就不太舒服。此外,在非洲,消费者特别喜欢吃周黑鸭的产品,特别是非洲人连鸭脖的骨头都吃进去了,这是特别兴奋的一件事情。虽然非洲人很喜欢中国的味道,但是非洲国家老百姓很穷,面临消费力不足的问题。“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研究各个地方的文化差异跟口味差异,进行品牌创新和产品创新,我们相信这一定会走下来,一定会走向世界。”周富裕表示。
但在黄记煌创始人黄耕看来,作为中餐的代表之一,要走向海外市场,目前还是服务于小众的海外华人,实际上在国内内卷不动了,在国外还是一种内卷。“但是你看看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在中国市场服务的客户是谁,不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而是我们国内的广大消费者。”黄耕表示,因此我们需要深刻思考,以中餐的形式赚外国人的钱才是我们需要真正去想去做的。
“未来出海是申唐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出海就出局。”唐申表示,出海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升自己的水平和竞争力:找准出海方向,深入分析目标市场;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生产效能;提升组织能力,加速海外市场渗透;注意企业出海经营的合规性,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做好优质供应链出海布局,稳固扩张基石稳健灵活的全球供应链采购系统,是餐饮企业实现“走出国门”的关键;创新优化产品,适应并赢得当地市场。
朱丹蓬表示,必须非常精准化地熟悉对方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并做好整个市场的调研,掌握对于品类的标准,当国内企业达到了这个标准的时候,后续有什么纠纷都可以通过法律进行一些协商。
(编辑:于海霞 审核:厉林 校对:颜京宁)
标题:海底捞、太二酸菜鱼、喜茶等中式餐饮品牌加速“走出去”——
熟悉的中国餐饮品牌把店开到了海外
近日,海底捞菲律宾马尼拉的门店前,消费者在排队等位。肖 海摄
小肥羊在柬埔寨的门店开业首日。白 笙摄
太二酸菜鱼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门店。王 明摄
担心在国外品尝不到“熟悉的味道”?如今,国内走红的不少中国餐饮品牌把店开到了海外:奶茶店落地迪拜、埃及,喜茶、蜜雪冰城等茶饮品牌把竞争从国内延伸到国外;火锅品牌进驻美国商场,海底捞、小肥羊赢得众多食客的喜爱。
中国餐饮品牌“出海”,体现了中国餐饮产业实力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也有助于更好地传播中国饮食文化。
“出海”提速,中餐品类更丰富
把现切的羊肉、红润的鸭血、嫩绿的叶菜一口气“扔”到冒着热气的锅里,几秒后捞出蘸上混着蒜末的麻酱,一场味蕾盛宴在火锅店里上演。“我经常不蘸料直接吃,鲜切羊肉超大片,特别满足。”美国人杰西在新泽西州读大学,是小肥羊火锅餐厅的常客,比起麻辣火锅,他更喜欢小肥羊的滋补原汤锅底,既香又不刺激。
火锅是最受外国“吃货”喜爱的中国美食之一。从“中国城”到大商场,越来越多的中国火锅品牌走到海外。截至今年3月底,特海国际在国际市场共经营119家海底捞火锅餐厅。呷哺呷哺2023年在新加坡开出海外呷哺呷哺火锅首店。朱光玉、蜀九香、谭鸭血等火锅品牌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中国奶茶品牌也从亚洲开到了大洋洲。2023年底,喜茶美国首店在纽约百老汇正式投入运营,开业首日销量超2500杯。2023年8月起,喜茶在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核心商圈接连开出当地首店。同年,蜜雪冰城宣布进军日本和澳大利亚,悉尼首店开业第一天就实现了2.4万元的营业额;奈雪的茶在泰国开设了分店;茶百道首家海外门店落地韩国首尔。
“我在荷兰生活了6年,刚来这边的时候,既喝不到正宗的奶茶,也吃不到好吃的火锅。好在这几年荷兰的中国餐饮品牌越来越多了,尤其是火锅店多了,作为重庆妹子我可太高兴了!”在荷兰鹿特丹工作的罗女士说。
不少经常出国的人发现,国内走红的中国餐饮品牌开到了海外,在国外品尝地道中餐越来越方便。“我们刚从迪拜旅游回来,一共玩了5天,后面3天都在中餐厅吃的。”辽宁大连人小孙说,迪拜的中餐选择非常丰富,有海底捞、鼎泰丰等连锁店,就连奶茶店都有好几个熟悉的牌子可选。
出海中国餐饮品类更加多元化。正餐、快餐、休闲餐、小吃等细分业态的头部品牌都在积极布局海外,咖啡、新茶饮、火锅、烤鱼、麻辣烫等众多品类百花齐放。2023年,“鱼你在一起”宣布在纽约、迪拜等地布局加盟门店;正新鸡排海外签约新增34家门店,日本东京新店开业当天营业额超1.5万元。今年以来,先后有杭州餐饮品牌外婆家在美国纽约开出首店,主打台州菜的新荣记在日本东京开设第一家海外分店等,品牌品类愈加丰富,并向高端精品菜扩展。
从唐人街里的特色小吃,到高档中餐馆和连锁品牌,中国餐饮品牌不仅走出了中国,也走出了唐人街、中国城,更加融入了海外市场,让“中国味”飘得更远。
擦亮品牌,做有品质的中餐
中国餐饮品牌为何近年密集“出海”?
政策红利释放,让企业“走出去”更有底气。今年3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中餐“走出去”。支持餐饮经营主体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在检验检疫等领域合作,积极推动中餐厨师赴境外从业,支持餐饮原辅料等进入国际市场。
“‘出海’也是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对本报记者表示,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5.3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同年新增餐饮注册量300多万家,形成一批“万店”品牌,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许多企业在门店布局方面已经达到了天花板,为进一步增加营收、提升利润,企业的“出海”需求愈发强烈。
品牌意识增强、产品实力提升,是中国餐饮品牌“出海”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海外的中国餐饮连锁店越来越多,这体现出中国餐饮企业的品牌意识在增强。九毛九集团旗下的太二酸菜鱼品牌已在亚洲、北美等多个地区开设门店,其有关负责人表示:“集团致力于在现有市场深度挖掘潜力,通过增加门店密度,深化品牌影响力,并与海外顶级品牌及供应链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探索新市场,推动品牌与当地文化的深度融合,如结合餐饮与零售、文化体验等创新业态,为品牌注入更多价值。”
专家指出,如今的中国餐饮品牌“出海”不仅指到海外开店,更要树立品牌,做有品质的中餐,擦亮中国餐饮品牌,借由中国味道传播中国文化。
近日,一名中国小伙在美国海底捞店内表演川剧变脸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穿着川剧服饰的中国小伙邀请正在就餐的美国消费者碰一下自己的脸谱,瞬间变脸的精湛技艺令对方惊叹,成为文化交流的生动例证。在海底捞海外门店里,你还可以听到最热门的中国流行歌曲,欣赏到“甩面”表演。海底捞有关负责人说:“海底捞的品牌文化建设依托于川派文化的底蕴。通过川派火锅、温馨服务、川剧变脸以及融合中国功夫元素的捞面表演,海底捞不仅在味觉上,也在视觉上向国际社会传播了川派文化,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当前中国餐饮在海外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发布预测,到2026年,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3万亿元人民币,仅火锅品类就有望超过2000亿元。
中国餐饮品牌“出海”的脚步仍在加快。百胜中国中国餐饮品牌未来计划在欧洲和东南亚拓展尚未进入的国家,在北美进一步扩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杨国福集团德国团队计划在2024年完成德国20家门店的扩张,并延伸到欧洲多个地区。
挑战不小,但增长空间大
近年来,中国餐饮品牌“出海”速度加快,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众口难调是一大挑战。一方面,有中国留学生认为“味道还是比不上国内那么纯正”。另一方面,部分外国人不能接受太过辛辣或带有特殊味道的食物,如螺蛳粉等,中国常用的调味品如麻椒等被部分国家列为药材难以出口。
这就要求企业实施本土化策略。朱丹蓬分析,“出海”企业应根据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优化调整,根据当地饮食文化进行产品创新。“肯德基来中国卖起了豆浆油条,‘走出去’的中国餐饮品牌同样要根据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做适当调整。”他说。
九毛九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与饮食习惯,对菜品进行适应性改良,使之既能保持川菜的地道风味,又兼顾了各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实现了与当地市场的深度融合。”
人才短缺,是餐饮品牌“出海”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中餐连锁品牌相较于西式快餐品牌,对厨师、服务人员的需求量更大。据法国信息台消息,法国酒店餐饮业在各地有大量工作岗位需要填补,估计至少有20万至30万的岗位缺口,即便有餐饮企业提薪近20%、为员工每年提供7个星期的带薪年假,但仍然招不到足够的人手。这也是“出海”中国餐饮品牌遇到的共同难题。
不仅难招人,成本还高。据悉,在国内开店最大的成本是原材料及易耗品,在海外则是员工成本。餐饮服务业需要雇佣大量的服务人员,部分海外国家的人力成本比国内更高,这对企业的运营能力无疑是一大考验。
不过,近年来在国内运营良好的中餐连锁品牌对“出海”还是很有信心。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面临人工成本高、供应链建设难等问题,但海外门店客单价较高,只要品牌塑造得力、市场拓展有效,可以较好覆盖成本。总体而言,“出海”仍然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专家指出,对中国餐饮品牌来说,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是其最大最稳固的客源。但要想进一步增强中国餐饮品牌影响力,需要吸引更多外国消费者。百胜中国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当前中国餐饮品牌标准化和品牌运营能力已有质的提升,经过长期市场培育,海外消费者对火锅已经形成了普遍的认知和接受度,以火锅作为领军品类使得中国餐饮品牌在海外客户中的推广具备了基础,国际中餐市场受众正逐步扩大。 (记者 徐佩玉)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人的投资意识是越来越浓了:手里多少有些闲钱了,人们要么炒股,要么买基金,要么投资房产……当然,也有很多人投资不仅考虑的是赚钱,更希望投资自己的“活法”——希望通过投资,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开店自己当老板,自由自在地过日子,就是一种很多人梦想中的“简单生活”。
“开一家餐馆吧!”这是想自己投资开店的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投资方向,因为投资餐饮比投资其它行业显得更容易一些:门槛低、对专业技术要求不高、操作性强。而近年来,餐饮加盟连锁店的兴盛,客观上给想投资的人提供了更好更方便的“入行”渠道,这更增加了人们开餐饮店的信心。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俗话——背靠大树好乘凉。
< class="pgc-img">餐饮加盟外卖店投入小市场大
>餐饮加盟外卖店投入小市场大
据了解,目前热衷开外卖店的投资者相当多,因为开设餐饮加盟店有两方面好处:其一,开设食品卖外店,投资不大,一般10万元~15万元就可搞定,而且管理简单,收效看得见;其二,成都的外卖食品加盟店,品牌商都是采取统一配送、统一培训、统一宣传、统一管理等方式经营,加盟者只需交纳一定的加盟金、保证金、培训费等,即可开一家与总店一样的餐饮加盟连锁店,这种店有统一的店招、统一的服务流程、统一的售价和服务,因此,投资者不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关心品牌的宣传、维护、升级、创新,只管埋头经营赚钱。
所以,像廖记棒棒鸡、佐记九味鸡、廖排骨、二姐兔丁这样的加盟小店就逐渐多起来——据了解,目前,廖记棒棒鸡在全国有100多家餐饮加盟连锁店,仅成都就有30多家店;廖排骨在全国有300多家店;佐记九味鸡仅在成都就有50多家店……据廖记棒棒鸡的一位加盟者说,开店头一年,她就赚了纯利十几万元。
加盟小吃店店小人气旺
< class="pgc-img">餐饮加盟外卖店投入小市场大
>龙抄手、乐来锅魁、南京灌汤包、福建沙田小吃、板凳抄手、骨汤抄手……小吃店也是时下投资者关注的热点。据一位李先生称,年初他萌发了加盟念头,一打听,加盟费才两三万,算上装修及几个月房租等费用,启动资金仅需10万元左右,于是他开了一家店。“加盟该品牌,投资者只要有资金及好的门店即可,其他均由总公司负责,简单极了。”李先生称。
另据了解,目前,除了市场上走红的多家小吃店外,市饮食公司也将旗下的20多家“中华老字号”拿出来连锁经营了,龙抄手、钟水饺、郭汤圆……这些店都可以单独成店,开到四面八方去。
特色小店渐受青睐
而今在人流量较多的商业区或住宅区,出现了不少特色的小型休闲食品店,久久丫鸭脖、台湾手抓饼、章鱼小丸子、龟岑膏等,这些店的投资全部在十万元以下,而店面小到只有几个平方米或十几个平方米,甚至只需一辆售货车即可。据了解,这些小店加盟费不高,都是统一配货或按烹饪程序自己动手制作,但利润却很高,加盟商家有足够赚钱空间。
西餐吧火锅店想加哪个加哪个
开咖啡馆、卖简易西餐,这是有50万左右的资金的人愿意投资的项目。据了解,目前成都有不少咖啡名店都是加盟连锁店,如上岛咖啡、名典咖啡等;成都自创的咖啡品牌也几家,典型的是良木缘、老鼠爱大米,目前这两家咖啡馆都要扩张,良木缘不仅在成都开设了十余家店,也在北京、重庆、拉萨开设了数十家连锁店;而后起之秀老鼠爱大米主题咖馆吧,目前在全国也有30多家连锁店。
愿意投资火锅店的人应该是最多的,据记者了解,在成都,连锁加盟的火锅品牌特别多,如谭鱼头、三只耳、刘一手、孔亮、川江号子、德庄、秦妈、小天鹅、蜀九香、靓家火锅、味道江湖火锅、曾毛肚、重庆胖妈烂火锅、曾实记泥鳅、石锅(火巴)泥鳅、玉林串串香、王梅串串香等。投资火锅店,最低门槛仅30万元左右,但高的也可达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
< class="pgc-img">餐饮加盟外卖店投入小市场大
>餐饮加盟连锁也有风险
据一项调查显示,在投资者首次创业时,餐饮加盟的成功率达80%,而投资者自行开店的成功率仅为20%。因此,近年来餐饮的连锁步子越走越快,但业内人士也提醒投资者,任何一项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加盟连锁店也是一样,因为,要加盟一个餐饮品牌,还是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