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季
热气腾腾的火锅大受欢迎
牛羊肉片(卷)也随之进入热销季节
低价羊肉卷里有“秘密”
日前,记者在济南市区走访了多家超市,发现有的500克包装的羊肉卷要46元;400克包装的要25元,折算下来,平均每500克羊肉卷的售价在31.25元。
而在港沟大集上一家售卖羊肉片的摊点前,挂着“纯正羊肉,每斤23元”的牌子,记者问摊主为什么这么便宜,摊主说是每斤20元批发来的。
在经十路、环山路、花园路、英雄山路的多家火锅店里,记者也发现每盘羊肉片的价格不等,高的五六十元一斤、低的二三十元一斤。
低价格羊肉卷是怎么来的?
济南市历城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张姓市民告诉记者,他曾在其他地市一家小型肉食品加工作坊打工,知道某些低价羊肉其实是狐狸肉和羊肉拼接混合而成的。先用羊油等羊肉香精把狐狸肉拌好,铺在保鲜盒底;再把保鲜盒放进冰柜,一个小时之后,把冰冻的肉取出人工或机器切片。
他说,狐狸皮价格不菲,养殖户养狐狸是为了卖皮,而狐狸肉大多以特别便宜的价格处理掉,一只狐狸白条,20元左右就可以买到;甚至有的养殖户价格低到1块钱1斤就卖了。
另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市面上用来掺假的肉中还有不明肉(可能是猪肉)和鸭肉。由于鸭肉的价格每斤仅五六元,颜色和口感跟羊肉更为接近,也成了不法商贩造假的首选。
资料图 来源:摄图网
羊肉真假难辨,
为此济南市章丘区
采用DNA检测技术进行了抽检。
抽检124批次,8批次肉源DNA不合格
10月17日,济南市章丘区食药监局对全区开展羊肉制品专项抽检行动,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羊肉制品进行DNA检测。
章丘区食药监局副局长曲广欣介绍,此次抽检涵盖生产、流通和餐饮各个环节,主要进行羊肉、牛肉、鸭肉、狐狸肉等5种肉源DNA的检测,以及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多种兽药残留成分的检测。检测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全部由区政府出资,样品随机从辖区选择生产、流通和餐饮单位。
此次抽检进行了7天,共计抽检羊肉卷、牛肉卷等124批次,抽检范围涵盖该区2家生产企业,以及客流量较大的27家超市、66家餐饮单位,涉及到外地羊肉片生产厂家22家。
11月6日,检测结果出来了:检出的肉源DNA不合格的有8批次,有的羊肉片未检出羊源成分,涉嫌造假。有的羊肉片则检出其它肉源成分,涉嫌羊肉片里掺入了其他肉类:比如,从一家超市提取的盒装羊肉片,生产单位为淄博市某食品公司,检测出其它肉源成分;在某超市提取的羔羊肉片,生产单位为嘉祥县某食品公司,也检测出其它肉源成分。
零容忍,从严惩处
对于这些涉嫌掺杂掺假,且尚有库存的同一批次的羊肉片,章丘区食药监局将加大源头追溯力度,责令商家采取下架、封存、召回等措施,坚决让其退出市场。对上述抽检不合格的8起案件,章丘区食药监局均已立案,正在进行处罚程序。
执法人员在检查过程中,还告知消费者鉴别假羊肉的方法,比如,羊肉颜色一般呈浅红色,鸭肉是暗红色;正常的羊肉肥肉应该是一丝丝夹在瘦肉里,而假羊肉的瘦肉和肥肉分界比较明显。
相关食药监管专家介绍,政府出资委托第三方用DNA设备检测真假羊肉,尽管在省内其他市也有过,但像章丘这样大规模的抽检还是第一次。
有关专家指出,保证食品质量,需要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的监管体系,还要各个环节商家知法守法。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和社会公德,才能生产出让人放心的产品。
教你鉴别真假牛羊肉
1
看
假羊肉的白肉和红肉是分开的,白是白,红是红,一块一块的。
真羊肉的白肉和红肉是相接的,纹理很清晰,而且很自然。
2
化冻鉴别
鉴别假羊肉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羊肉片化冻。化冻后的假羊肉片立刻就显出了原形,红肉和白肉轻轻一碰就分开了,一看就不是自然长成的肉。
而真羊肉则不同,我们用手去撕,白肉和红肉是相粘连的,肉质很自然。
资料图 来源:摄图网
3
彻底解冻鉴别
再来看一下彻底解冻后的真假羊肉,假羊肉的红肉部分和羊肉部分基本全都分离,而且看起来很像是拼接成的。而真的羊肉条纹还是很明显,看起来很自然。
4
水煮鉴别
假羊肉放进热水锅里煮一下看看,煮了2分钟左右,假的被沸腾的热水冲击后散开了,颜色也变得不自然了。而真的羊肉,肉质变紧实了。
现在
你知道
怎么分辨
真假羊肉了吗?
-------------END-------------
天早上7点左右,在呼和浩特市旧城区,遍及大街小巷的烧麦店里飘出的独特香味,吸引着区内外食客。
“我每周都要来几次,二两热腾腾的烧麦,一壶浓浓的砖茶,真解馋……”这是呼和浩特市民李悦多年的饮食习惯。
而与烧麦有着类似地域文化特色的蒙餐,更是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追捧。为吃上一顿地道蒙餐,张凤珍常常会在周末带着小孙子从北京来到呼和浩特市。
……
烧麦、蒙餐、毕克齐八大碗、准格尔旗碗托、赤峰对夹、卓资山熏鸡、草原涮羊肉……这些独具地域特色的老字号美食品牌,一直是内蒙古餐饮业吸引消费者的金字招牌。
特别是近年来,活跃于全区各地的餐饮业传统美食老字号门店,以老百姓买不买账、市场接不接受为主要标尺,努力在“守”和“创”之间探寻发展之道。
“拌馅时,每个生肉粒大小都要精准到1厘米见方,葱块的大小、品种及加入比例都有严格标准。”说起“老绥元烧麦”先后荣获“国家地标美食”“内蒙古老字号”“中国名小吃”称号,内蒙古老绥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恒强道出其中缘由。
在周恒强看来,餐饮业老字号要想生存并发展壮大,“固本创新”是重中之重,固的不仅是老手艺,还有对好品质的坚守。而在创新方面,不仅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巩固老字号品牌影响力,还要在提升老字号认可度上下功夫。
为了在推陈出新中壮大消费群体,“老绥元”“麦香村”“德顺源”等历史悠久的餐饮业老字号名店以各种蔬菜汁替代水和面制作而成烧麦皮,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色香味丰富的素馅烧麦、麻辣烧麦、沙葱烧麦等数百种不重样美食品种。同时,在营销上积极拥抱直播带货等新业态。
“老字号的优势特色在于‘老’而不褪色的优良品质,出路在于守正创新。”谈到餐饮业老字号的发展,内蒙古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副会长、德顺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强感同身受。
做餐饮行业,最难的是把生意做成事业、打造餐饮业名牌。为此,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等盟市以烧麦、蒙餐为主的一些老字号餐饮店,除了经营确保品质的各色烧麦、手把肉、草原涮羊肉等传统美食外,还在店内附赠顾客吹拉弹唱等艺术表演。
业内人士认为,老字号的“老”,不是“倚老卖老”,而是经久不衰的优良品质和老字号光环背后的责任与坚守。
“我们家五代人一直住在土左旗毕克齐镇崞县村,从爷爷的爷爷起,就一直做事宴席面‘八大碗’,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我们坚持用最传统的做法,使用当地肉质鲜美的食材,不用色素、味素,凭传统工艺制作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今年52岁的张永平作为张氏家族“八大碗”美食第五代传人,已制作“八大碗”30多年。如何让这道老字号名菜受到更多人喜爱,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多年来,“八大碗”从过年、办事宴待客,到走进大饭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永平在秉承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使这一包括清蒸羊肉、扒肉条、清蒸牛肉、焖鸡块、炸丸子、焖肘子、炖鱼块和八宝粥在内的传统名菜,通过快递物流从村里的“小席面”走向区内外大市场。
“要做就做原汁原味的地道蒙餐,每天预定几只羊就卖几只。有时供不应求,我们也只能遗憾地告知顾客第二天再来。”内蒙古德乐海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霍双权说,蒙古包子、手把肉、烤全羊等蒙餐要想保证色香味俱全,需要配料、腌制、烤制等多道复杂工序,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求质量砸了牌子。
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碗托被誉为当地特色美食的“当家花旦”。作为诞生于晋陕蒙交界处的特色小吃,百余年来,它的制作与配料也推陈出新,荞面加水反复搅洗成糊状, 筛滤后的糊液舀入碗内放入笼屉蒸制。蒸熟的碗托用竹签或小刀划成菱形小块,浇上一勺特制的豆腐汤或醋蒜芝麻盐汤、驴肉汤……令多少人魂牵梦萦。如今,碗托不仅是当地享誉甚高的老字号美食品牌,还被端上诸多星级酒店餐桌。
在赤峰市,对夹现身餐桌要追溯到100多年前……它饼皮酥脆,里面层次分明而柔软,夹在中间的熏猪肉瘦而不柴、肥而不腻,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2018年,一家企业在赤峰市建成占地6000平方米的对夹专业技术研发中心及无菌化生产车间,形成日产10万个对夹的产能。“我们的对夹,除了在线下门店销售,还通过线上销往全国各地。”赤峰对夹制作技艺及非遗项目传承人韩正泽说,为了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目前赤峰对夹在传统工艺基础上,针对其口味、品种等,均进行了丰富和改良,有望成为当地集面食、肉食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餐饮行业独具特色的大产业。
记者调查发现,直到今天,在全区享有盛誉的丰镇月饼、卓资山熏鸡、包头老茶汤、河套硬四盘(红烧肉、炖羊肉、酥鸡、丸子) 等诸多传统名吃,依然是内蒙古各地吸引食客的餐饮业老字号品牌。
如何续写餐饮业老字号辉煌?实践已然作出回答,并还须作出与时俱进的回答。
“老字号的创新,应当是对标新发展理念、适应市场机制的创新,是顺应扩大内需走势、符合企业长远规划、取得市场普遍认同的创新。只有定准消费者认可的调子,才能找到守正创新的路子。”自治区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内蒙古将继续完善餐饮业老字号动态管理机制,鼓励开展老字号品牌振兴等创新活动。
“企业盈利靠的不是老字号的招牌,而是世代传承的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诚信经营理念,这也是永不褪色、永不过时、持续发展的老字号餐饮实体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局局长王鹏认为,没有待客的诚信,餐饮业传统美食招牌再“老”,顾客也不会买账。
“当前,全区各地都有餐饮业名吃老字号,就是缺乏一个好的运营模式,老字号餐饮业生产经营实体散而弱和竞争力不强是不争的事实。一定要把内蒙古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各种特色传统美食老字号生产经营者组织起来、联合起来,通过统一的包装、策划、推广等政策支持,实现老字号传统美食的产业化升级,让更多的‘内蒙古味道’香飘四面八方,成为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力军。”张志强说。
“为了提升餐饮业老字号知名度,我们制订了《内蒙古餐饮企业品牌评定通则》等相关标准,目前依据标准正在选树餐饮品牌店。”内蒙古品牌战略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高英杰说,未来自治区将持续加大力度,逐渐开发、完善、挖掘餐饮业老字号品牌潜力,凸显餐饮业老字号美食价值与品牌特色,为振兴餐饮业老字号、扩大内需、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油。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烟火气”,特别是离不开餐饮业老字号的“烟火气”。期待更多的内蒙古餐饮业传统美食老字号生产经营者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在守正创新中开发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符合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产品,续写餐饮业老字号“不老传奇”!(记者 李国萍)
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携手河北广播电视台倾情策划联合推出特别节目《我的家乡在河北》,让我们一起溯乡源、忆乡景、述乡俗、觅乡味、及乡物、拾乡技、念乡艺、闻乡曲,感受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第三十六期 邢台清河清河,位于邢台市最东部,东隔京杭大运河,与山东夏津相邻。它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世界张姓起源地,有“羊绒之都”之美誉,被授予“中国张姓文化之乡”“中国武松文化之乡”称号。
讲述人邢台市清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张倩
张姓是中国三大姓之一,占总数的11.8%,在全球人数逾一亿。张氏宗族其得姓地就在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有“天下张姓出清河”之说。2009年世张第四次恳亲大会和2015年世张第七届次恳亲大会就是在我们清河进行的。
有句话说得好,“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我们清河县的羊绒是全国最大的羊绒原料加工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羊绒纺纱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羊绒制品产销基地。近年来,来自蒙古及中亚国家的原料,在清河加工后织造后,源源不断地销往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清河用羊绒敲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正从“羊绒之都”,迈向“世界绒谷”。大家要备春节的年货,一定要来我们清河逛一逛。
来到清河,大家一定要尝尝我们的清河名吃“菜豆腐”。传统的菜豆腐以黄豆、叶类蔬菜、小米为主要原料,用“小拐磨儿”磨成豆沫,水中加小米、豆沫熬成粥,加入剁碎的蔬菜沫,放入少许盐即可,入口香,营养高,深受大众喜爱。
< class="pgc-img">>
据说,清河菜豆腐还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当年朱元璋落魄之时曾经路过清河,几天没吃饭的他到一老妪家乞食,老妪在房前屋后寻了一把野菜,掺着家中仅有的一把黄豆面给他熬了一盆粥,朱元璋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吃的最香的一顿饭。朱元璋当皇帝后,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吃腻了,就想起了当初落难时在老妪家中吃的菜豆腐,于是命御厨为他做菜豆腐。
御厨做出来的菜豆腐总是吃不出当年的味道,朱元璋便命人把老妪接进了皇宫,但是,老妪做出来的菜豆腐也没有当年的香味,朱元璋问原因,老妪说:“皇上啊,你饿几天再吃就香了”,朱元璋从老妪的话中悟出了道理,于是重赏了老妪,并为菜豆腐赐名“珍珠翡翠白玉汤”,从此以后,清河菜豆腐名扬天下。
春节时,清河一带待客,都上八大碗,主要有鸡、鱼、猪肉、牛肉、丸子、藕夹、面筋、假菜等。八大碗讲究荤素搭配,多为熟食装碗再行蒸笼,蒸完后扣在盘子上,外形统一美观,在八大碗中叫做率最高的一道菜叫“鹅脖”,这道菜外形像鹅脖,却是用鸡蛋皮卷肉馅过油炸,然后切成长段码入碗内上屉蒸,出锅时浇上高汤制作而成,色泽金黄,表皮筋道,肉馅鲜嫩,十分可口。
清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清河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2021年邢台市第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在清河举办,届时,清河各方面将进行提升改造。
大家有机会来河北清河,畅游时尚小镇,体验羊绒文化,感受品质生活!
《我的家乡在河北》用河北故事唤起对家乡的多彩记忆,用声音传递暖意与思念。春暖花开的季节,家乡的美景等你来赏。欢迎留言与我们互动,一起为家乡点赞!
来源 | 河北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