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中国美食非遗情景教学课日前在北京止观小馆举办,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法国、意大利、韩国、尼泊尔等国家的研究生们兴趣盎然地听课并参与了中国非遗美食制作和品鉴。
胡院长和同学们观看止观艺术馆的展品
隶属于福德汇餐饮集团的止观小馆是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辽河口渔家宴”保护传承基地,今年10月29日集团董事长张嵩被推荐作为中国非遗保护项目代表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海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专家论坛”,介绍了“辽河口渔家宴”的非遗保护,受到论坛主办机构的好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教授对此充分肯定,认为美食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代中国的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让更多的国际学生了解,因而决定在止观开设非遗美食文化情景教学课。
胡钰教授在课程开始时点明了本次教学课的探索意义,表达了对于新闻传播专业的海外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们积极参与到对中华美食文化研究和传播中的期待,并介绍了他访问意大利美食科学大学的情况,他说:“把美食作为文化、把美食作为艺术、把美食作为媒介,是当代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其作用的发挥需要更多国际的视角、创新的视角和青年的视角。”
情景教学课堂设在北京王府井附近清代王爷府邸的止观小馆,具有200多年历史的皇族建筑和占据很大面积的艺术展馆都让国际研究生们对这家号称“开在展馆里的餐厅”眼前一亮。课程中,张嵩以非遗项目传承人身份围绕“中国辽河口特色海洋食材与民间食俗的餐饮生产性保护”主题做专题报告,从地理位置、“古渔雁”群体及其文化、海洋食材的认知与利用、沿海民间食俗的继承与发展5个维度对中国辽河口特色海洋饮食非遗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保护传承建议。他认为自己的研究和带领企业团队进行的餐饮生产性保护“既是对先辈的致敬,更是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弘扬”。
在法国多年从事工业艺术研究的中法设计中心董事长樊哲,是福德汇文创设计总监,他介绍了美食文化交流在中法文明互鉴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对如何发展和传播非遗美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也从国际设计专家角度定义了止观小馆的探索:“用艺术赋能餐厅,打造‘博物馆里的餐厅’将赋予美食和餐厅不一样的内涵和体验。”
中国烹饪协会前副会长、饮食非遗保护专家边疆在课上介绍了中国饮食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发展及其对人类非遗保护的贡献。各国研究生纷纷就本国的美食文化特色和与中餐的比较畅谈了感触和理解。尼泊尔博士生李昊轩Sangeet说,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美食文化深厚,我们从理论上有了一定了解,而这种实践型的课程对于深入理解非常重要。法国博士生丹凤Kathrrin从中法美食的比较分析了文化的多样性,认为多多交流是不同文化互动发展的重要渠道。“美食是传播文化的最好载体,它以人们喜爱的方式深入人心,学习文化传播,品味各国美食是重要课程。”来自意大利的博士生瓦利亚Valeria对意大利和中国的美食都非常热爱,她把体验、品味、认知中国美食作为在清华学好传播的必修课。
讲授后,由张嵩现场指导国际研究生们制作“辽河口河蟹焖饭”把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大家边动手制作边对辽河口稻米品质、稻田蟹养殖、焖饭的制作与食用有了直接的了解和体验。接着,同学们对“辽河口渔家宴”的食材与菜点、技艺与食俗提出了多个问题,都得到专家们细致地解答。
胡钰教授表示,这样的情景教学活动乐趣多多,体验多多,收获多多,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中国美食企业能够与大学合作,组织国际青年创意美食交流会,把中华美食文化传播开来。(李记)
来源: 光明网
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十年后留在北大,我要做快乐的食堂阿姨。”近日,网友黄女士称自己北大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大食堂工作,引发网友关注。8月18日,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黄女士于2022年入职北大餐饮中心,今年7月已从文员转岗为管培生,目前正在轮岗,做食堂阿姨是为了体会师傅们的工作。(据8月18日极目新闻《北大研究生毕业留校做食堂阿姨,本人回应:管培生轮岗体验工作,无编制和户口》)
8月13日,黄女士发文称,十年前自己去长沙读书,后一路考到北京的学校读新闻传播专业,后来又成功保研北大。十年后,她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新事业,“先从食堂阿姨一步步做起!”
北大研究生做食堂阿姨(当事人社交账号截图)
“北大研究生毕业做食堂阿姨”,如此不走寻常路,引发网络关注。“北大研究生怎么去当食堂阿姨?”“是否太大材小用了?”同时,由于黄女士读的是新闻传播专业,又引来议论,似乎是“学新闻没出路”的例证。
有网友在留言中称,“听好了,张雪峰,我们新闻传播专业就业方向十分广泛,还可以当食堂阿姨。”“新闻专业还是挺好的,毕业就达到了‘饭来张口’的程度!少走了40年弯路!”以此调侃新闻专业的就业问题。
网友的留言(网络截图)
今年6月,“考研名师”张雪峰在直播中谈高考志愿填报时表示:“别报新闻。”“ 从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他还指出“新闻学专业难找工作”,相关言论引发热议。据报道,近年来,每逢高考季,劝退填报新闻学等所谓“天坑”专业的声音都会不绝于耳。实际上,所谓的“天坑”专业,只是一个伪命题,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有人才的用武之地。如果心浮气躁,不愿潜心用功,抱着炒短线的急功近利思想,东一榔头西一棒,再好的专业也可以把人“废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邓建国认为,“其实本科学啥无所谓,只要你认真学就行了,人生道路很长,慢慢调整都可以。”这话也表明,没有专业好不好的问题,只是有没有学好的问题。一些所谓的“天坑”专业,无非因薪酬低、就业岗位无大幅增加、成功成本高、工作环境艰苦等原因而令人生畏,但如果从内心上喜欢,在乐此不疲中,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使命,精神上的富足并非物质可以比拟。
当事人的回应(来源:当事人社交账号截图)
“喜欢什么就专注于什么,不需要太多纠结和比较。”这话放在北大研究生毕业留校做食堂阿姨这件事上,也是如此。这位北大研究生只是选择了自己所喜欢的事,无关新闻专业好不好的问题。她自己在评论区回复表示,北大研究生毕业留在食堂工作,是自己遵从内心的选择,她为此也放弃了很多高薪工作。可见,新闻专业并非就没有出路,是她自己选择了学校的食堂工作。
黄女士还解释,这份工作是没有编制和户口的,工资和食堂效益也并没有太大关系,她做好这份工作,是出于对事业的尊重。“到今年7月正式工作满一年,下定决心从文员转岗成管培生。”她表示,目前是在轮岗,做食堂阿姨是为了真切体会师傅们的工作。
类似的人往“低处”走并不少见,诸如“年薪30万女生转行卖快餐”“大学副教授去中学当老师”“北大博士考取城管”之类,屡屡引发关注,当事人依然坚定做自己,外界也能以平常心看待。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选择自由,职业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行业都需要人才,不必以思维定势来固化对基层岗位的认知。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岗位对于工作能力、治理水平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基层岗位迎来高层次人才加入,也是势所必然。据介绍,北大餐饮中心管理培训生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协助制定餐饮中心相关发展规划、协助完善食品安全及营养分析等相关规章制度、参与食堂运营管理等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也不是容易的事。
北大研究生毕业留校做食堂阿姨,别说是“学新闻没出路”,这跟她学的专业无关,而与她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关。能做自己觉得喜欢的事,就没有什么不好。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刘启明 (重庆大学)
近日,一则关于北大新闻系女生留校做“食堂阿姨”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评论区再次为新传就业、学历贬值、就业观念、成功标准等问题掀起浪潮。但据媒体求证,北大餐饮中心管理培训生主要负责协助制定餐饮中心相关发展规划、协助完善食品安全及营养分析等相关规章制度、参与食堂运营管理等工作。(8月18日 极目新闻)
“新传就业难”的话题不断引发网民的热议,这就像是“流量密码”但凡参与者都会爆“火”,深陷舆论的漩涡之中。“北大女孩”在其社交动态最开头处便亮明了“北大”“食堂阿姨”“新传生”这三个标签,三个极具反差与争议的标签,再一次将“新传就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触动舆论神经。不禁让人们思考,自媒体在网络环境下应该如何叙事?
学习新传应当学以致用,讲好自己的故事,而不是制造歧义。“北大女孩”这篇文章中最具争议的就是,她将“北大”“食堂阿姨”两个反差鲜明的词语放在一起,随后又加入了“新传生”这个“热点词”。这样表述的好处就是极具传播特色,让大众能迅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其变成人们话题。但是就其本身而言,这篇文章就极具引导性,让大众误解她的真实意义。仿佛多年的践行努力,获得的顶尖学位,最终只因“糟糕”专业而未有好的结果。然而谁又会知道,食堂管培生实质是负责活动策划与行政工作,与其专业对口吻合。这样以“弱者”身份来发布新闻,或许能博得大众眼球,但是却丢失了新传学习本质的“真实”。
自媒体不应该去渲染、加工新闻,使其向着舆论的一极不断偏移。“北大女孩”的含糊其词造成了舆论的极化,随着其他自媒体的推波助澜,加速了事件向热点的转移。其他自媒体不对文章信息进行核实和思考,便对其进行主观化地“加工渲染”,导致大家争论不休,让舆论场呈现出众声喧哗的态势。所以,新传专业并不是张雪峰老师所说的不重要,而是非常重要,自媒体工作者如何去叙事对于我们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极其有帮助。
执好手中笔,讲好胸中话,担好肩上责。自媒体应当守住新闻传播的红线,尤其是具有专业背景的新闻传播学子,不要以“博眼球”“赚流量”为主,而忘记新闻的本质。这样只会让网络乱象横生,让新闻专业备受争议。在这个人人都有故事、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要讲好自己的故事、讲清楚自己的故事。尤其是新传学生,更应该守住新传的“荣光”。如果没有讲好自己故事的能力,更不必说去讲好学校、家乡和中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