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3日,《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在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上发布,广东有20家企业上榜,位居榜首。从城市来看广州、佛山各有6家企业上榜。
《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发布现场
上榜的广东企业有:国联水产、广州酒家、温氏、得宝食品、东龙烤鳗、甘竹罐头 广东恒兴、广弘控股、何氏水产、江丰实业、九毛九、岭南控股、品珍科技、尚好菜、无穷、唐顺兴、新雨润、壹号土猪、鱼兴港和远宏水产。
总部位于广东湛江的国联水产进入榜单前十,位列第五。 国联水产是湛江本地一家老牌水产食品公司,始建于2001年,旗下产品包括预制菜品为主的精深加工类、初加工类以及全球海产精选类,目前已经形成风味鱼系列、小龙虾系列、夹粉系、快煮系列、火锅系列、米面系列等六大系列预制菜,2021年预制菜规模已达 8.4亿元。
广州酒家进入榜单前三十。广州酒家入局预制菜多年,主打速冻盆菜、盐焗鸡等粤菜,2021年业务营收达到了8.48亿元,营收占比也提升至21.8%。当年业务毛利率达到36.18%,远超同行。
温氏进入榜单前五十。2021年,温氏股份销售预制菜产品共约1.7万吨,2022年预计销售2万吨左右。2021年,温氏股份共销售熟食鸡约1400 万只,同比增长约4%。
值得注意的是,上榜的20家广东企业中,有11家主营农林牧渔,因此广东预制菜的主要领域以即配为主。
据了解,根据加工深度与便捷程度,目前预制菜可以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配食品和即配食品。即配食品,即只提供基本原料,需要自行配菜、调味、烹饪。即烹、即配类,也就是快手菜和净菜,属于公众理解中的“真正意义的预制菜”。从榜单整体来看,主营即烹类产品的企业占 44%,即配类占 25%,即?类占 17%,即热类占 14%。
农林牧渔属于产业链上游端,基于原材料优势和渠道积累,具有天然的发展优势。在广东,预制菜产业所触达的上下游链条比较完整。以国联水产为例,涉及养殖、生产加工、研发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
【记者】黄晓韵
【作者】 黄晓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餐八大菜系里,如果论知名度、江湖地位、受欢迎程度,粤菜当之无愧是“老大哥”。
但如果论到连锁化率和地域分布,粤菜却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2023年,中国餐饮业总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同时,餐饮业的连锁化率达到21%,同居“八大菜系”的川菜、湘菜,纷纷跑马圈地,加速扩张。在头部品牌的马太效应之下 ,盈利和抗风险能力,成为卓越品牌的基本功之一。
船到江心,不进则退。
在这种情况下,一向堪称“敢为天下先”的粤菜,如何在这轮餐饮加速连锁化发展的浪潮中,破局变革?
6月18日,广顺兴·首届粤菜产业变革与发展论坛暨2024年度投资人大会首在上海举办,千人赴约,共商粤菜产业的变革、发展。
< class="pgc-img">>餐饮加速进入“万店时代”,粤菜连锁化亟待破局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餐饮业的总收入同比增长20.4%,达到5.29万亿元,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与之相对应的,是餐饮业的连锁化率达到21%,比上一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一批餐饮企业率先进入千店、万店俱乐部。
万店时代预示着一个新的节点,餐饮行业步入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加速度阶段,这是一个未来不可逆的大趋势。
< class="pgc-img">>而5万亿市场的背后,各个餐饮品牌的悲欢并不相通:2023年,是餐饮行业开店数量和闭店注销数量均达到百万峰值的一年,大家普遍感觉盈利更难了,投射到资本市场上,抗风险能力成为卓越品牌的基本功之一,不断进击的头部餐饮品牌依靠马太效应持续虹吸,加速了各个细分赛道淘汰出清的速度。
< class="pgc-img">>本次粤菜产业变革大会上,美团发布了一组行业数据:餐饮品类中,连锁化率最高的饮品已达到44%,火锅处于20%,最近5年,八大菜系的连锁化速度稳步提升,达到了17%。这其中,粤菜连锁化率仅7%,在地域分布上,粤菜“大本营”广东遥遥领先,其次是江浙沪等南方省市,北方大部分地区门店均不超过1000家。
在业内人士看来,菜系的连锁化程度和工艺复杂程度成反比,和菜系的大众化程度以及跨区域渗透能力成正比。
与粤菜连锁化率偏低的状态相反的,是它在八大菜系中极高的受欢迎程度。按照美团数据热度排名,川菜、粤菜、湘菜,是线上总交易额排名前三的地方菜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烹饪协会2022年统计数据,湘菜、粤菜、川菜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7.6%、16.2%、16.1%。
这几年,湘菜追川逐粤,后来居上,发展势头凶猛,靠的就是在头部品牌带领下,攻城略地,迅速扩张。
龙争虎斗、厮杀激烈。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与粤菜一贯的“低调”“务实”的风格一样,粤菜企业也更多是脚踏实地、稳打稳扎。在这场大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广顺兴从2017年创立至今,经历了疫情黑天鹅的三年,门店数量却突飞猛进,已经开到了600家,堪称粤菜界的“黑马”。
< class="pgc-img">>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谭海城说,目前能够在全国开拓600家以上门店的粤菜企业只有广顺兴。“可以说,广顺兴为粤菜的连锁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期待未来广顺兴能够在品牌化、连锁化、数智化,甚至时尚化、健康化、资本化等领域,成为粤菜的一面旗帜。”
“川”“湘”跑马圈地,粤菜怎样靠头部带动“加大步伐”?
粤菜以其丰富精细、淡中求鲜的特点,名扬四海,享誉世界。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始,粤菜火遍全国,为各地餐饮市场带去了先进的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创新菜品等元素。不过,在随后的发展中,川湘菜、杭帮菜、西北菜等菜系异军突起,尤其是近些年的连锁模式,更是不断颠覆着各个菜系的江湖地位。以湘菜为例,仅仅在2022~2023年2月一年间,新开门店数就达到3万家。
< class="pgc-img">>本次粤菜产业变革大会上,广顺兴获得了国际权威机构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颁布的“2023中国粤菜餐厅第一品牌(按门店数量计)”“2023年粤菜餐厅全国门店数量第一”“中国连锁餐厅豆豉鲮鱼煲仔饭首创者”的三项认证,认证中也明确表示:新一代粤菜连锁再次带动了行业走势发展新阶段,头部品牌的拉动效应,显著提升了粤菜餐厅的发展潜力。
纵观广顺兴的发展路径,和近几年成功占领市场的企业一样,无不包含着以下几个底层逻辑:
其一,挖掘单品,以点突破。前几年单品、爆品概念兴起,全国各地,以一个爆款单品带火一个品牌,甚至是一家企业的案例屡见不鲜。比如从川渝菜系里细分出来的麻辣烫、麻辣火锅、串串香、酸菜鱼等,湘菜的辣椒炒肉、小炒黄牛肉等,广顺兴以粤菜中最为知名的猪肚鸡、广式烧腊、广式茶点、煲仔饭为核心菜品,走出特色,走出爆款,就是最好的例证。
其二,走平民化、大众化路线。不少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觉得与粤菜有一定距离,提起粤菜,代名词好像就是“高端”、“贵”。事实上,与粤菜的“高端”同时伴随的,是粤菜的精致和烟火气。纵观市场,走平民化、大众化路线的品牌,才是更大的蓝海,以川菜、湘菜为例,一致选择了二三线城市和下沉市场。而广顺兴,主打的也是平民百姓也消费得起的粤菜,强调“质价比”。
其三,产品标准化。英国经济学家马丁·克里斯多夫曾说过:“21世纪不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毫无疑问,品牌要想往外走,标准化之路是必不可少的。供应链决定了一个连锁餐饮品牌能走多远,供应链的触达能力有多强,你才能开好多少店。
粤菜对食材的新鲜度要求极高,保证新鲜、高品质的食材供应是重中之重。在此情况下,广顺兴搭建了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构建了品牌护城河。
< class="pgc-img">>向上,广顺兴通过和联合利华、温氏股份、丹麦皇冠、皇上皇、益海嘉里、王家渡等头部优质供应商合作,在食材确定的整个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全链条的标准化流程,获得了更好的产品标准和成本优势。
向下,广顺兴专门定制打造了“四温一体”高标准、现代化冷库,由全球知名供应链服务公司设计,可以为更大范围内的终端门店提供保障,确保出品的质量、安全和口感,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数字化和标准化加持,粤菜未来仍有无限可能
< class="pgc-img">>本次粤菜产业变革大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曾任北大副校长的张国有教授提出,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均有利于餐饮业。
比如,城镇化率的持续提升,以及生育率的下降,带来的均是消费的拉动,以及对餐饮的品质要求。
另外,全球数字经济时代已经来临,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我们需要考虑以研制智能化软件为方向,构建数字能力。
具体到餐饮行业,已进入智能4.0时代,全面数字化是企业触达消费者、提高运营效益和上下游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未来3至5年,促消费注定是经济的重头戏,而牵引消费进化的一大动力源,是今年以来被高频提及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包含能带来产业传导作用的新制造,能提高传统行业附加值的新服务,以及把单点发展转化成网络发展的新业态。从这个层面来看,餐饮连锁化正是“新质生产力”。
具体到口味上,依照美团统计的消费者最爱口味数据显示,辣(41.7%)、清淡/本味(23.7%)和鲜(20.3%)是消费者最喜欢的 3 个口味。
在后疫情时代下,人们的饮食健康养生意识前所未有地提升。粤菜同时占据清淡/本味(23.7%)和鲜(20.3%)的特色,未来的发展,仍有无限可能。
< class="pgc-img">>正如广顺兴品牌创始人趙朋所说,粤菜这个千亿级大赛道,是永不落幕的风口。在过去的三年,广顺兴逆势增长,靠的是“不割韭菜,不做快招,不卖地图”。未来,希望广顺兴能够成为一个平台,裂变出更多商业模式,让投资人和追随者享受更长久的品牌红利。
(作者:红餐编辑部)
< class="pgc-img">>许你没有想到, 在全国拥有600家门店的廣順興,已经成长为全国粤菜“门店之王”。
6月18日,廣順興·首届粤菜产业变革与发展论坛暨2024年度投资人大会在上海举办。
会上,廣順興获得了国际权威机构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颁布的“2023中国粤菜餐厅第一品牌(按门店数量计)”“2023年粤菜餐厅全国门店数量第一”“中国连锁餐厅豆豉鲮鱼煲仔饭首创者”的三项认证。
< class="pgc-img">>认证中也明确表示:新一代粤菜连锁再次带动了行业走势发展新阶段,头部品牌的拉动效应,显著提升了粤菜餐厅的发展潜力。
拥有600多家门店的廣順興,究竟为何“兴”?
粤菜往事
如果说粤菜最鲜明的特色之一,那应该就是“兼容并包”,善于创新,长于求变。
粤菜源远流长,秦汉始,唐朝兴,明朝展,包含了广府菜、潮州菜、客家菜,唐宋以后,随着中原人口几次南迁,粤菜兼收所长,吸取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髓,使广东既继承了中原饮食文化的传统,又博采外来烹饪精华,从而形成了菜式繁多、烹调考究、质优味美的饮食特色。
但粤菜真正名扬海内外,要到清末民初。
清代以来,一口通商的外贸优势,使得岭南富甲天下,广州成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见诸记载的十三行行商的各种招待极尽奢华,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天下食货,粤东尽有之。”
1840年后,“一口通商”成了“五口通商”。上海迅速成为远东国际贸易中心。外商北上,粤人买办及粤商随之逐鹿沪上京津,影响全国的“粤菜”概念相伴而往。
与其他餐馆相比,粤菜馆布置精致细雅。例如上海的新雅粤菜馆,堪称当年的文化地标。
鲁迅日记里,就有多次去“新雅”的记载。他在1928年3月28日的日记中写道:“上午同方仁往别发洋行买《Rubajyat》一书,五元。往北新书店交小峰信并稿。在新雅茶室饮茗,吃面……又1930年2月1日晚,应大江书铺总编辑陈望道之招,到新雅茶室赴宴。”
新雅成了上海的“文艺沙龙”,巴金与萧珊的初次相见,郁达夫与王映霞的订交,戴望舒与穆时英胞妹会面,都是在新雅。
除了餐馆清洁,布置雅致,粤菜馆在上海摊闯出名堂,还得益于几个因素——
一是选料广泛,选用江南一带食材,引进或创制了烤乳猪、大良炒鲜奶、水晶虾仁、烟鲳鱼等菜品;
二是敢为人先。粤菜馆在上海滩创下多项“第一”:第一个安装空调设备,第一个播放背景音乐,第一个取消“响堂”——也就是服务员不在店里大声报菜名。
第三就是注意食客的体验度。从老板到服务员,对顾客都殷勤周到。顾客对某道菜有意见,马上换一盘,决无二话。
粤菜馆很快风头无两。上海滩名人杜月笙当年为其子摆的婚宴,李宗仁代总统宴请各国各界贤达,皆在粤菜馆。
其时,随着广东人远赴海外,粤菜馆随之到了世界各地,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菜馆。
从早年和西餐的融合,再到广泛吸纳其他菜系的食材、做法,“兼容并包”成了粤菜根深蒂固的基因,并逐渐开一派之先。
粤菜的“围城”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粤菜“支援”团队四面八方铺开,粤菜深刻影响了各地的餐饮业。
以郑州为例。1956年,为帮助内地加速经济建设,广州选派54名技术骨干组成援郑团队赴郑。很快,经营粤菜、烧腊、早茶、糕点和冷饮小吃的特色粤菜门店在郑州横空出世。精雕细琢的菜点,给郑州市民带来了的颠覆性的味蕾冲击。每逢中秋时节,人流如潮,排队购买广式月饼。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郑州陆续开起了几家粤菜馆,新潮的装修、细致的服务,全新的体验吸引着市民们,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也是第一次在粤菜馆喝到了咖啡。
随着粤菜在大江南北以高端立足,粤菜内部的配置和精细的厨师体系,也深刻影响了餐饮业。可以说,最近40年以来,粤菜承担了中餐标准化的问题,粤菜的后厨里,看到的分工体系、水台设备,很多都是以前自己没有,但是按照粤菜的模型建立起的后厨的配置。
比如“打荷”这个职位,就是源于粤菜,如今几乎已经成了各个菜系餐馆的标配。而任何一个品牌想升级,比如川菜、湘菜提升品牌,内核就加粤菜元素。
同时,粤菜兼容性极强,可向下、可向外。既可以高端商务宴请2680一位,也可以有接地气的烟火气,26.8元也能吃饱。
也因此,无论如何变革,粤菜在大众受欢迎程度上,一直位居前三。
但粤菜也有着自己的产业“围城”。2009年,曾有媒体发问:“为什么川菜全国各地高歌猛进,同属四大菜系的粤菜却走不出广东?”
此后十数年间,粤菜亦步亦趋,但动作不大。
2017年数据显示,在八大菜系中,川菜馆数量以压倒性优势高居榜首,但到了2022年,湘菜、粤菜、川菜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7.6%、16.2%、16.1%,湘菜已经力压川粤,后来居上。
与此同时,餐饮业收入突破5万亿,连锁化率达到21%,进入万店时代。
而在业内看来,湘菜追川逐粤,后来居上,发展势头凶猛,靠的就是在头部品牌带领下,攻城略地,迅速扩张。
此外,川菜的酸菜鱼、湘菜的辣椒炒肉等,都以极其符号化、地域化的“头牌菜”,迅速撬开消费者的味蕾。
低调务实,又讲究生活气息的粤菜如何走出“围城”,已经成为产业之问。
廣順興的“破冰”
那么,廣順興为何会成为粤菜“门店之王”?
公开资料显示:廣順興创办于2017年,创始人多次深入粤菜腹地,探寻人们记忆中的经典广味,最终确定了经典产品猪肚鸡、广式烧腊、广式茶点、煲仔饭等粤菜经典美食。
以猪肚鸡为例,靠着食材本身新鲜和品质,让食客感受不一样的味道。与此同时,那一锅热腾腾的浓汤,入口鲜香,是猪肚鸡的灵魂。
“模式善于创新”“食材源于产地”“出品坚守初心”……广顺兴创始人赵朋曾公开自己的“秘笈”。
正如最大的湘菜品牌之一兰湘子,老板却是兰州人一样。钻研探索粤菜数十年的赵朋,在广州市场之外,对粤菜快速连锁化开启了新的尝试。
和川菜的酸菜鱼、湘菜的辣椒炒肉一样,赵朋希望以精简SKU数量+大单品模式,走出特色,走出效率。
此后,廣順興以粤菜中最为知名的猪肚鸡、广式烧腊、广式茶点、煲仔饭为核心菜品,用产品组合穿透消费者的内心深处。
事实上,看似连锁化程度低的粤菜,其上游的原材料已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而下游,连锁品牌各个环节都已形成专业的产业化运作。
廣順興通过和联合利华、温氏股份、丹麦皇冠、皇上皇、益海嘉里、王家渡等头部优质供应商合作,在食材确定的整个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全链条的标准化流程。
同时,廣順興聚焦下沉市场,避开粤菜大本营广东区域,得以快速占领下沉市场,发展至全国。
从粤菜产业中看,类似廣順興的打法,是较为少见的,也给其他粤菜品牌,提供了镜鉴意义。
廣順興的“底牌”
事实上,已经成为行业样板的廣順興,也迎来了模仿者和挑战者。
看似商业模式简单的廣順興好模仿吗?或许未必。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谭海城说,目前能够在全国开拓600家以上门店的粤菜企业只有廣順興。
“可以说,廣順興为粤菜的连锁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期待未来廣順興能够在品牌化、连锁化、数智化,甚至时尚化、健康化、资本化等领域,成为粤菜的一面旗帜。”谭海城直言。
从2017年创立至今,中间还经历了“黑天鹅”的三年,门店数量却突破600家——廣順興的“护城河”和底牌又在哪里?
如果分析廣順興的成功,就是把消费者“质价比”和“心价比”的血条,直接拉满。
从质价比方面说,拥有600家门店的廣順興,已经产生“飞轮效应”,在供应链方面有着较强的议价能力,找到低价格和高品质的“公约数”,把优惠让渡给消费者。
< class="pgc-img">>在心价比方面,如今的餐饮赛道,更需要关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尤其是需要通过创新,让消费者得到其他品牌不能带来的体验。
在大会上,国际权威机构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除了对其颁布的“2023中国粤菜餐厅第一品牌(按门店数量计)”“2023年粤菜餐厅全国门店数量第一”的认证外,廣順興获得了“中国连锁餐厅豆豉鲮鱼煲仔饭首创者”的认证。
无论是新粤菜发展模式,还是新品品类,廣順興率先完成了从0到1的创新。
正如大会“穿越周期,增长共赢”的主题一样,对品类的创新,对食材的讲究,对粤菜文化的尊重与还原,让廣順興成功在千亿级的粤菜赛道上掘金。
不断跑出加速度的廣順興,也正在给业内更多的惊喜和期待。
本篇为《鉴闻》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