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西品牌中华行国际食品餐饮展区。本报记者刘业飞摄
5月28日—30日,由法国高美艾博展览集团、北京爱博西雅展览有限公司与中国商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4 SIAL西雅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上海),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2024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国际食品餐饮专场依托此次盛会同时启幕。我省39家优秀企业参展,展出内容涵盖了特色杂粮、水果、红酒、饮料和陈醋等山西品牌产品。
2024 SIAL西雅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汇聚全球“新”“奇”“特”食饮精品,共吸引75个国家及地区的5000余家参展商。展会有14个主题展区,展品涵盖了进口食品、休闲食品、大健康食品、乳制品、粮油及调味品等。
记者在山西品牌中华行展馆看到,门梁上方巨大的“山西”二字以鲜艳的中国红占据C位,凸显山西浓重的历史底蕴。入口处设置一面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山西品牌宣传片,吸引了前来观展的市民驻足观看。
山西品牌中华行国际食品餐饮展区占地面积260平方米,以“三晋潮品·焕新亮相黄浦江畔”为主题,汇聚了山西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包括醋产业集群、酿品产业集群、饮品产业集群、乳品产业集群、肉制品产业集群、果品产业集群、功能食品产业集群及保健食品产业集群等主题的39家企业,分为六大板块,以不同设计风格展示各产业领域品牌产品。开幕首日,该展区吸引了大量来宾,场面十分火爆。
在酿品产业集群展区,展出了戎子酒庄、大同守口堡杏酒等山西特色酒水;饮品产业集群展区有大寨核桃露、棘生园沙棘汁、天之润红枣可乐等。记者看到山西品牌中华行展区内,各家公司推出的现场品鉴活动,让现场客户感受到了美味与营养的双结合,纷纷与这些企业洽谈合作。
“今天上午已经与十几位专业采购商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大家对我们公司生产的沙棘汁赞不绝口。”山西献果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曹满告诉记者,此次展会他们展出了沙棘原浆、沙棘复合果汁等产品,就是想借助这样的一个国际展会得到更多的订单。
“我这次参加展会主要是想找到一家预制菜的加工包装公司进行合作。”朔州家和红事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焦嘉告诉记者,他们厨师制作的一道“宫廷土豆”小吃十分受当地人喜爱,不少在外地的朔州人都很想念这道家乡美食,于是他萌生了预制食品加工的想法,今天已经有6家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
“没想到红枣还可以做成可乐,味道还非常不错!”来自香港的参展嘉宾陈先生在品尝了山西天之润枣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红枣可乐后连连称赞。他告诉记者,山西品牌中华行展区产品丰富,藜麦、沙棘汁等产品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作为SIAL世界三大食品展之一的SIAL西雅展,已经成为全球食饮产品快速流通不可或缺的重要商贸平台。省贸促会副会长王岫介绍,这次组织39家企业带了上百种山西特色产品参展,确保了产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依托SIAL西雅展,把山西的好产品推出去,也为山西食品企业提供了借鉴和学习同行的机会。
本报记者刘业飞
(责编:褚嘉琳、温文)
< class="pgc-img">>日,晋城市城区出台加快特色餐饮(街区)建设的若干政策,着力推进特色餐饮(街区)建设,全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质、有亮点的高品位餐饮街区品牌,促进消费提档升级。
据了解,该政策适用于列入区级特色餐饮(街区)重点创建范围或镇(办)上报,经评审纳入创建范围的街区或集聚区,同时建筑面积不低于1万平方米,入驻商户不少于50家,有独立投资运营管理主体。扶持对象为特色餐饮(街区)投资、改造主体,特色餐饮(街区)运营管理主体,入驻城区特色餐饮(街区)、依法注册并纳税的经营主体。
其中,在街区改造补贴方面,鼓励街区委托专业机构开展街区布局规划、景观设计、业态定位等规划设计,区级财政给予规划总支出30%的专项补贴,最高不超过30万元。改造提升的特色街区,在整体改造工程完工、经验收合格,给予项目贷款贴息,最长3年,最高不超500万元。在街区运营方面,鼓励特色餐饮(街区)运营管理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营销宣传推介活动,纳入省级、市级大型营销宣传推介活动的,对运营管理主体给予单次不超过活动总支出3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首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认定的特色餐饮(街区),对运营管理主体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和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入驻特色餐饮(街区)的全国、地级市以上认定的老字号、非遗品牌和其他知名品牌城区首店,每个给予街区运营主体20万元的奖励,分两年拨付。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振海
源:央广网
央广网太原4月16日消息(记者张洁)日前,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省水利厅印发《全省推进农业节水增效行动方案(2024-2027年)》,旨在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要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到2025年,全省总灌溉面积达到2356万亩,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在43亿立方米之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0.58。到2027年,全省总灌溉面积达到2476万亩,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在45亿立方米之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0.59。
《方案》针对雁门关区域、太行山区域、吕梁山区域、上党盆地区域、汾河平原区域,实施以工程节水为主、农艺节水配套、机制节水保障的综合集成节水措施,推动形成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逐步实现农业用水方式从粗放向精细化、从浇地向浇作物、从水肥分离向水肥一体转变,为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农田工程节水方面,重点实施水源保障工程,到2027年,新增、恢复水浇地24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0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到2027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0万亩。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到2027年,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940万亩以上,其中建设改造坡耕地高标准农田240万亩以上,建设各类集水设施容积30万方。实施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到2027年,探索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技术、方法以及体制机制模式,带动引领全省数字孪生灌区建设。
农艺节水方面,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到2027年,建设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80万亩以上。统筹推进品种、结构节水,到2027年,选育引进抗旱节水新品种200个以上,全省建立抗旱节水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5000亩,搭建“看禾选种”舞台,发挥展示评价在良种推广中的主渠道作用,到2027年,累计推广抗旱节水品种240万亩。加快技术示范推广,到2027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40万亩,创建4个节水型灌区,创建农业节水示范区4个和抗旱节水品种展示示范基地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