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在无锡吃面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寅周柏春姚慕双有一出独脚戏《十三人搓麻将》。演的是,13个人有4个人搓麻将,其他人围观。这些人,每个都来自江浙地区的一个城

周柏春姚慕双有一出独脚戏《十三人搓麻将》。演的是,13个人有4个人搓麻将,其他人围观。这些人,每个都来自江浙地区的一个城市,操一口当地方言,搓麻场景带出各地方言梗,体现上海海纳百川的特色。

其中有一个无锡人角色,不是搓麻将的,也不是围观的,是隔壁无锡面店来收帐的。搓麻将的人点了外卖边搓边吃,他来收帐:一碗鳝丝面一角九,炒面一角九,小笼馒头一角九,汤面一角九。

无锡方言里数字“一”,念“啊”,“九”仍然念“九”。“一角九”,就是“啊国九”,四样不同的餐点,统统标价“一角九”。

不熟悉无锡方言的人,听上去是反复的“啊国九”,以此作梗,来表现无锡方言特色。而搓麻者点的餐食——小笼馒头和面,就是无锡最出名的两款食物。

其实在过去,无锡面店挺流行的。不过到了今天,无锡面的风头似乎被其他城市的面抢了风头。

江南一带的面,网上流传者,多是杭州的片儿川、虾爆鳝面,镇江的锅盖面等。风头最劲的,莫过于无锡的“隔壁邻居”苏州,面条种类非常多:松蕈面、枫镇大肉面、三虾面、奥灶面、卤鸭面等等,因季节而变化,每季各有主打。

而说到无锡面,就想不到有什么代表作。

想来想去,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男主角杨乃武,倒是在无锡吃过一碗光面。他两次经过无锡,第一次是光绪二年初春,被押送去北京,路过无锡寄监一晚。后一次同年夏天,平反后返乡途中,乘船途经无锡,上岸到拱北楼买了一碗光面充饥。

拱北楼旧照

恰好,店里一个客人认出他,上前招呼。杨乃武感慨:“杨某虽获朝廷恩典,得以平反昭雪,但功名被开革,已属一介平民,今后当如这碗光面一样,阳春白雪洁身自好,再不愧对天下读书人!”于是,光面从此就称为阳春面,被后世文人视为洁身自好的象征。

杨乃武吃面的店叫拱北楼,是无锡最老的餐厅之一,创办于同治二年(1863年)。最早的老板是毛氏兄弟。毛士年与毛耀九,他们看中了北大街坛头弄旁游弄内临运河的一块空地,地段临近无锡北区的繁华地段北大街。

莲蓉桥则连接无锡米市,附近又是当年无锡的旅游码头“游山船浜”,市口非常好。又加上李鸿章的淮军从天平天国手中抢回了无锡,百废待兴,商业飞速发展,面店开张后,生意自然兴隆。

拱北楼残迹,1937年被日军焚毁。

拱北楼的面,特色在于做面和吊汤有一套独特考究的方法。

吊汤用肉骨鸡架和鳝鱼骨吊熬,而面则用刀切,手臂不断跳压面皮子,一边往上拍小粉,让面皮薄而不粘,再用刀切出来,也称“刀切面”。

这样制作的面条,就算煮透了也不会变糊粘口,吃起来滑爽。

这种制作方法,实有根据。《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记载“煮面法”就相似,先是揉粉:“用盐水搜面团,捺三、二十次,以物覆之。少顷,又捺团如前。如此团捺数四。”

其中,“搜”是和面的意思,揉面后还用东西将面团盖上,让面“饧“一下,反复四次。之后,“真粉细末,捍切。”

这里真细粉末,就是前面所说的“拍小粉”。小麦麸洗制面筋后澄淀的淀粉,纯度比一般的淀粉更高,这样和出的面条,口感更好。

今日拱北楼

脆鳝面

功夫还在煮。“煮法,沸汤内搅动下面,沸透,住火,方盖定。再烧,略沸,便捞入汁。”意思是,煮着水开了后焖一下,然后再煮一次。

拱北楼的煮面就是一绝,师傅站在锅前,全凭一双筷子,能煮出不同口感的面条,满足客人不同需要。

“断生”是生面进锅便撩起,一口将面咬断面芯子还是生的感觉。“透面”则是将面煮熟透,“软熟”非但熟透还要软。

软的“最高级”,是“锅里烂”。生面锅里煮,直至烂透,但又不胀胖,顶适合牙口不好的老年人。

无锡面好吃,名气大,可能原因还在于制面的面粉质量好。1902年,无锡荣氏兄弟开车了第一家机器面粉厂,获得了中国第一个商标兵船牌面粉。1912年,他们又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到1922年时,荣氏家族拥有的面粉厂有12家,产量占国产面粉三分之一。而江浙一带各地能兴盛期面馆之风,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受益于无锡发达的面粉工业。

不过,无论是面粉还是制面工艺,现在去拱北楼一定无法感受当年盛景。有历史原因。抗日战争时,无锡沦陷,拱北楼被一把火烧了,又后来经历了公私合营,一度重兴后,又在商品经济冲击下没落而停业。再次易主后,拱北楼重新装修开业,从店老板到员工,早就搞不清换过多少任,地址早搬了,店面今非昔比,连原本引以为傲的自制手工刀切面特色,也早改成了机制面,唯一留存下的,可能就是“拱北楼”的店名。

我在某点评网上翻翻食客的评论,留言着当然几乎都是游客,要么就是慕名而来,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老字号这样好那样好样样都好,要么就是服务差菜品差样样都差。

说到底,所谓“老字号”其实都差不多,没什么人搞得清楚原来的样子和味道,也多是慕着往日声名想象。

所以,作为游客,想体验无锡的面,为何非去拱北楼不可呢?我觉得卜岩面馆就不错。翻查资料,卜岩面馆的店主原在拱北楼工作,所以面馆内就保留了许多拱北楼已吃不到的老味道。

两年前,店主卜岩去世,不少追忆他的文章,读来才发现,卜岩人生起落颇为传奇。他本命曹桂宝,据说“卜岩”得名于他的绰号“boy”的无锡方言谐音。他当年在拱北楼做学徒,动荡年代中,写出一张大字报“不要责难无罪的学生”,底下署名“卜岩”,就此出名,之后成为了无锡城造反派司令。之后1970年代,他在清查中落狱。潮起潮落,千帆过尽后,1984年,他开了卜岩面馆谋生,生意兴隆,就此闻名无锡。

如今卜岩面馆在学前街,地处无锡市中心,高大上的恒隆广场后小巷子里走进去,七转八弯,经过了钱钟书故居,能见到一幢两层楼的小楼,挂着“卜岩面馆”四个大字招牌。

二楼是炒菜,一楼是堂吃面肴,这个格局有点像上海愚园路富春小笼,老店可能都差不多,底楼散客,楼上雅座。面馆进门就是柜台,先点后入座,吃面的基本流程。店内一楼还隔出了一个玻璃间,作为冷菜和现成浇头的开放式厨房,一眼望进去能看到数碟梁溪脆鳝,黑乎乎炸酥脆浸了酱汁的鳝肉叠成小山,上头点缀数缕姜丝。

若论热炒浇头,基本还是虾仁、虾腰、猪肝等,似乎和杭州的面馆差不多。等到面端上桌,就立刻明白,同样现炒浇头,无锡面把无锡菜的热炒技艺融入在浇头里,其调味基调是浓油赤酱,内里包含了多种味觉层次,入口觉甜。

都说无锡菜甜,确实如此,不过咀嚼了几下后,鲜味冒了出来,甜味也灵光一闪消失了,最后以咸味收口。即所谓“甜出头,咸收口”。

比如我点虾腰面,虾仁弹牙,猪腰鲜嫩,显露的是厨师对火候的把控力。将虾腰从小碟拨入面汤里,连同勾芡和酱汁融化在汤中,鲜美仿佛也散了开去。

我立刻明白了,为什么卜岩虽名为“面店”,可实际上招牌菜却是梁溪脆鳝和红烧划水之类的菜。因为炒菜和面,对于无锡面馆来说,是相同分量的重头戏。

面固然重要,作为果腹的主食,是基础,而花样翻出的热炒,也是重点,体现了厨师的水准。这让我不禁想起日本的高档食肆,如大阪的箱寿司,看上去是寿司专营店,但实际上箱寿司只是会席套餐中的主食部分,而从先付け(相当于开胃前菜)开始,之后八寸、盖物等等到最后的水物(甜点),才是厨师创意和技术的体现。

银丝面

当然卜岩面馆的面条也佳,才尝一口就感受到无锡面的精妙。如果说苏州面的面条以加入碱来提升面的硬度,使面入汤水而根根分明,那无锡面则是另外一个境界了。口感是细软且滑,且丝毫不烂,即使面吃了多时,依旧汤是汤面是面。

无锡面的极致,是银丝面,一根根细如发丝,煮面入鸡汤,面条吸满汤汁,软而不烂。要实现这种效果,据说是和面时加了鸡蛋清,又用特殊的面刀切出来的。

这或许就是无锡菜的本色,看上去朴实无华,实际上则暗藏着巧思和功夫。

我读无锡名店聚丰园昔日主厨朱一飞的采访,他讲述几道无锡菜的做法,听上去就是如此。菜端上来看似朴实无华,实际上考究又费功夫。比如腐乳汁肉,选料肋条肉必须是五花三层薄皮,切成一寸见方小块,焯水后用腐乳调汁用文火慢慢煨焖,待皮肉软糯再用冰糖收膏。奶汤鲫鱼也是,鲫鱼一定是选一斤左右的,炖汤要用文火,加香菇和笋片,出锅要撒上蛋皮丝、青蒜叶、紫菜等,一样都少不了也马虎不得。

要说无锡菜的地位,以前本不低,以乾隆皇帝下江南而产生的名菜传奇,就有无锡菜的身影。而早在明末清初,锡帮菜就已确立为十六菜帮之一。

民国时代,发生在无锡的饮食轶事也颇多,蒋介石就喜欢无锡船菜,先后三次来无锡,其中一次还以船菜招待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夫妇,并称赞,“吃鱼蟹,要到无锡来”。

而如今,无锡菜的声名是暗淡了一些,有许多原因,如城市化商业空间和国际品牌对老字号及社会餐厅的挤压,或如年轻人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口味的变化,当然还有经营者在自身变革中的把握。

就如我慕名去吃无锡小笼名店忆秦园,最初开在惠山古镇,因惠山古镇开发暂时搬出来,结果想搬回去的时,发现原来的地方已经被人占了,连“秦园”的名号也被占了,一气之下,就在惠山古镇旁边的巷子里以“忆秦园”之名重来。

之后,“忆秦园”在《舌尖上的中国》露过一面,就火了,如今无锡遍地分店,还推出了新品牌“無夕”,以及高端店金牌忆秦园,开在无锡恒隆广场之类的高档商场。

听上去,这就是一个民营品牌商业现代化的典型案例。我特意去了金牌忆秦园,想体验一下高档了的忆秦园有什么不同。

在无锡最奢华的商场恒隆广场的五楼,店内装修透着中古今结合,保留了长桌和长条板凳,但材质和设计已经升级,如板凳上还特意做了一层坐垫。

门口柜台上是菜单,花样也多,招牌自然是蟹粉小笼,但分出了层次,比如纯蟹粉小笼,仅用蟹粉为馅。品种最多的是馄饨,馅料来自无锡太湖水产,虾仁馄饨、荠菜虾仁馄饨、太湖三白馄饨外,还有刀鱼馄饨、汽锅鸡馄饨和巨无霸大馄饨,从名字上感觉到一丝“网红味”。

蟹粉小笼

此外还有五六款牛肉面。一般无锡老牌小笼店都会兼卖馄饨,但面条倒不做。当然忆秦园本身就和无锡老牌小笼不太一样,传统无锡小笼追求的是个大皮薄肉馅混了皮冻,于是汤水咸甜透鲜,富有层次。而忆秦园则主打蟹粉小笼,以肉馅包裹蟹粉,肉馅基本不带甜味。纵然有蟹粉加持,但我也不觉得比我以前贪爱的无锡鲜肉小笼更好吃,何况蟹粉也缺乏灵魂。当然,店里的虾仁馄饨或太湖三白馄饨,则更令人失望了,皮厚馅少,也吃不出有什么特别。

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想便知,无非是采用了中央厨房。就如忆秦园品牌介绍上推崇备至地写着:“以中央厨房为中心,结合现代科学管理经营传统餐饮,从采购、入库、领料、制作加工存储、冷链配送的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但问题在于,标准化的制作和品控,固然能够把控品质,也容易引入加盟经营以进一步扩张,可是,食物则少了一种人情味,从烹调变成了一种“加工品”,餐厅也变成了快餐店。

可是,如果不对老店进行现代化,结果会不会就是凋零,就像拱北楼?卜岩面馆如今依旧维系着原本的味道,可未来呢?就算是素来尊崇老店的日本,也经常有百年老店后继无人就此关张的事情。这样一想,我又不确定了,坚持原来的制作工艺和味道,会不会只我一厢情愿自私的贪执。

说不定,那些从未尝过忆秦园游客或年轻人,也就此认可了这个味道,就像我们在几十年前也未吃过洋快餐,如今不还是在popeyes门前排队等着吗?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新闻报料:4009-20-4009

期以来,加盟这门生意,在中国的名声并不好。

提起加盟,人们想到的词汇通常是“骗局”和“割韭菜”。

对加盟这种商业模式最常见的质疑是:开放加盟的品牌都是不怎么赚钱的。如果真的赚钱,肯定自己干了,怎么可能还让人加盟呢?

在备受质疑的同时,加盟却在中国市场加速发展。

一向坚持直营的喜茶宣布开放加盟。瑞幸也在暂停三个月后,重新开放了加盟。快餐行业的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汉堡王,茶饮行业的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咖啡行业的Manner、Tim Hortons等品牌,都是加盟模式的忠实拥趸。

时至今日,加盟模式不仅成为了餐饮行业实现扩张的重要依托,更是被复制到了酒店、零售、生活服务、房地产等各个领域。

加盟为什么有如此魔力?它和直营之间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加盟作为一种商业形态,是不是一门适合普通人的好生意?

创业邦收集了上百份数据、访谈了多位加盟行业人士,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普通人的创业基础设施

在中国,创业的形象,跟科技行业高度绑定。大众熟知的创业故事,也大多是有关于科技精英的,但科技行业的创业,普通人很难染指。

在商业更成熟的美国,普通人想要创业,最先想到的,就是去加盟个连锁店。

这其中,不乏把加盟生意做到很大、乃至上市的“职业加盟商”,也许加盟生意做的好,未必挣得比科技行业少。

美国商人Andy Patel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现年58岁的Andy Patel出生于印度的古吉拉特邦,1984年,20岁的他带着父母给的20美元从印度来到美国,在一家Wendy's西餐厅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仅仅用了六个月,他就晋升为了助理经理,在当时,他还在麦当劳、达美乐和汉堡王做着兼职工作。

靠着努力工作,1991年,他买下了第一家IHOP餐厅,并在之后的一年内让这家餐厅实现了扭亏为盈,销量翻了一番。

随着财富的增长,此后的二十几年里,他大手笔购入了多家餐厅,到了2017年,他已经拥有了73家汉堡王、51 家 Applebee's、18 家必胜客和5 家 IHOP。这些餐厅均由他名下的 Apple Investors Group LLC.(苹果投资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年收入达3亿美元。

像Andy Patel这样专业的加盟商还有很多。小到有着80多家Wingstop和整个Pizza Patrón品牌的“超级加盟商”Charles Loflin,大到SSCP、Yum!Brands、rbi等知名品牌管理集团,从一家小小的加盟店做到市值过亿企业的案例在美国的加盟商中比比皆是。

在中国,同样不乏这样的“职业加盟商”,熊大爷的第一位加盟商、江苏事业部负责人廖理春就是其中之一。

廖理春是一位资深的餐饮人,在加盟熊大爷之前,他已经有了十余年的餐饮行业的经验。2013年之前,他的身份一直是“火锅店老板”,自己在常州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红火时还开了两家分店。然而,出于管理的不完善和供应链的不稳定,他的火锅店很快就失败了,于是在2013年,他以加盟商的身份加盟了一家火锅品牌“东方肥牛王”,想要学习品牌火锅店的经营之道。

加盟了“东方肥牛王”之后,尽管没有亏损,但是生意依然不温不火。直到他遇到了熊大爷的创始人刘俊雄,也就此成为了熊大爷的第一家加盟商。

开了第一家熊大爷门店后,廖理春发现,现包饺子这门生意竟然出奇的好——不仅投入少、管理简单,消费者们也都很认可现包饺子的口味和新鲜程度。

因此,廖理春又加盟了7家店。由于业绩出色,廖理春还被任命为江苏事业部的区域合伙人,管理着七十多家熊大爷门店,三年来只关停了三家。

除了熊大爷和东方肥牛王,廖理春还经营着一家名为“家宴”的高档私房菜餐厅,以承接商务宴请类订单为主。

作为拥有三个品牌、其中两个品牌都是加盟的餐饮人,廖理春通过家宴、东方肥牛王和熊大爷饺子年收入能达到2000万元。

除了廖理春,来自东莞的丁陈生也是这样一位“职业加盟商”。

消费行业媒体“第三只眼看零售”曾经在2022年7月做了一篇关于加盟商里“隐形冠军”的报道。在这篇文章中,他们指出,有这样一类加盟商——他们在加盟的业态上不设限,可能会同时加盟近10个品牌,开出几十家门店,做到年营收两三亿元。有些加盟商的生意规模甚至已经超过品牌商。

丁陈生就是一位这样的加盟商。2013年至今,他先后加盟了鞋类品牌大东、服装品牌爱依服、内衣品牌香蜜闺秀以及零食品牌零食舱四个品牌,迄今为止开出了70家门店。

根据第三只眼看零售的报道,截至目前,丁陈生已拥有25家香蜜闺秀、20家爱依服、15家大东、10家零食舱;这其中,仅有4家门店因亏损关店。2021年,上述门店全年营收1.5亿元,净利润达到900万元,超过同年多数上市超市企业利润(由于零食舱开店集中在2022年,因此营收数据未计入统计。预计该品牌今年营收将达到5000万)。

来自广西柳州的刘强同样如此。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当了几年大学老师,接着又去柳州市工业设计院做了十年的工程师。当时,正好赶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大浪潮,刘强的同事们纷纷辞职下海。终于,2012年,刘强也从体制内辞职,开始了从学者向商人的转型之路。

当时,刚刚离开体制的刘强并不懂得如何做生意,于是他看了一些商业方面的书籍,其中一本介绍麦当劳加盟模式的书非常打动他。从那本书中,他了解到,其实做生意不一定非要从头创立一个品牌,通过加盟,也可以把生意做大。正好赶上朋友在柳州加盟了一家7天酒店,跟朋友了解完情况之后,刘强想,这不是跟麦当劳的模式差不多嘛!在查阅了更多肯德基、麦当劳加盟的资料后,刘强更加坚定了要做加盟的想法。

说干就干。在考察了多个品牌之后,刘强最终选择了东呈酒店集团。他先后加盟了4家城市便捷酒店、1家怡程酒店、1家宜尚酒店、1家柏曼酒店,后来又在无锡开了一家宜尚酒店。

在刚刚加盟的五年里,这几家酒店为刘强带来了极其丰厚的回报——每家经济型酒店每年能实现400万-500万的营收,每家中端酒店每年能实现1000万以上的营收。也就是说,在生意好的年景里(疫情之前),刘强的这8家酒店每年能为他带来大约7000万元的营收。

做不了职业加盟商,靠加盟发家致富也可以。

珍珍是蜜雪冰城浙江温州地区的一位加盟商。2020年,她与老公一起经营的餐馆遇到了疫情,于是他们关掉了店铺,加盟了一家蜜雪冰城。刚加盟的时候蜜雪冰城还没有培训基地,奶茶怎么做、门店怎么管都是由公司派来的人员上门培训,后来所有的加盟商都要去总部参加培训。也就是在培训基地那里,珍珍学会了如何做冷泡茶、如何调制冰淇淋、如何打出细腻浓厚的奶盖等。2022年,珍珍和老公已经有了十几家蜜雪冰城,年营收也突破了2000万。

有类似经历的还有河南郑州的加盟商小梦。2013年,小梦刚刚结婚,从家里拿到了一笔“创业基金”后,就在郑州二七区的万达金街开了一家美甲店。当时整条金街的生意非常一般,关店的关店、倒闭的倒闭,唯独一家蜜雪冰城屹立不倒。当时那家蜜雪冰城的老板娘去小梦店里做指甲的时候屡次劝她加盟蜜雪冰城,小梦没有听进去,后来小梦的美甲店倒闭转做微商,看到一个客户小姑娘开了六家蜜雪冰城,还告诉她“经理只要让你在这个地方开,就不会赔钱”,她再也按捺不住了,转头就去选址,终于在2017年在一个学校里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蜜雪冰城门店。

如今,小梦已经在郑州、西安等地开出了10家蜜雪冰城的门店,年营收也接近千万。加盟五年,她靠着自己在郑州换了车、买了新房,也计划利用手头的资金开更多蜜雪冰城的加盟店。

这么看,如果就只想做个单体店,当成谋生的手段,加盟一样合适。

韩旭(化名)曾经是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某事业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2000年,他和妻子双双辞职,去南方考察了一趟之后,回来就开了两家服装品牌加盟店:森马和以纯。

在当时的小县城,人们买衣服还更多是去街边店和百货商场,没见过这种款式新颖、有设计感、门店装修一尘不染的品牌时装店。也正因如此,韩旭和妻子的生意经历了如日中天的十年——大概是在2005-2015年间,森马和以纯的每家门店年营收都能达到百万以上,2013年,他们还在县城的主干道上开出了分店,每个品牌旗下都有2-3家门店经营着。

前财经记者戴淼(化名)是杨国福的加盟商之一。2017年,她从媒体离职,在北京的望京SOHO地下一层开了一家杨国福。

之所以选择杨国福理由也很简单——她是餐饮行业的小白,想要选择一个体系完善的成熟品牌加盟,不想花太多心思做品牌和推广;麻辣烫又是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品类,随便招个人培训两天就能煮。最重要的是,杨国福的加盟费低,适合积蓄不多的人。

从2017年开业到现在,戴淼的店年度流水最高做到过40万,即使是在疫情严重的2020年,她的店仍然靠着外卖收入保持了盈利。生意最好的时候,戴淼的店一天能有一百五十多单的堂食订单,在今年春天第二波疫情来临的时候也保持了八九十单的堂食单量。在五月北京禁止堂食的时候,外卖的日订单量也能达到150多单。

著名商业咨询顾问刘润曾经提出过商业的两种形态,幂律分布正态分布

幂律分布指的是可以形成赢家通吃效果的行业,如互联网,是典型的赢家通吃,老二都很难生存。

正态分布指的是大部分人赚中间水平钱的行业,能赚很多钱/一点钱都赚不到的可能性都是少数的。比如饮料行业,可口可乐只有一个,但市场上也有很多地方性的饮料品牌,也能活得不错。刘润认为,无论是选择工作还是想要做点小生意,都要选择进入一个“正态分布”的行业,也就是要选择一个大多数人都能赚到钱的行业。而餐饮、零售、酒店、服饰等行业都是符合正态分布的行业,适合普通人通过加盟的形式进入。

尽管加盟模式在中国落地开花后发展迅速,中国的连锁加盟率仍然远低于美国。

以餐饮行业为例。华兴资本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中国餐饮连锁化率在逐年提升,2020年已达到15.0%。但日本餐饮连锁化率高达48%,美国餐饮连锁化率高达54%。

图片来源:《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

比起零散的单体餐饮店,餐饮连锁企业有很大的优点:

首先是营业利润率高。

美国餐饮咨询公司Aaron Allen &;; Associates做的一项研究显示,随着加盟连锁化率的提高,营业利润率也随之增长。

图片来源:Aaron Allen &;; Associates

如图所示,拥有60%以上加盟店的餐饮连锁企业在餐饮服务行业享有最高的营业利润率,中位数为 17.5%——是轻度特许经营(拥有不到30%加盟店)餐饮企业营业利润率中位数(3.2%)的 5.5 倍。

Dunkin' Brands、Wingstop 和麦当劳等拥有大量特许经营权的连锁店在企业层面不受食品和劳动力通胀问题的影响,因为这些成本的大部分由加盟商承担了。至于其他运营费用,如广告和营销活动方面的支出,则通常由企业总部与加盟商共同分摊,从而大大减轻了母公司的负担。

其次是品牌价值高。

从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Finance发布的2022年全球最有价值25家餐厅品牌榜单可以看到,20家都是美国的餐饮品牌,且基本都是像麦当劳、赛百味等以连锁、加盟为主的品牌。

图片来源:BrandFinance

因此,尽快提高国内餐饮行业加盟连锁的比率是当务之急。这不仅需要品牌方的努力,做好管理和运营;更需要加盟商的共同努力,经营好自己名下的店铺,才能提升所属餐饮品牌的价值和利润率。

更灵活,更低成本

抗风险能力更强

餐饮产业投资机构番茄资本的创始人卿永一直很看好加盟模式。他认为,比起直营,加盟模式更加灵活,抗风险能力也更强。

“其实过去在餐饮行业一直都有一个鄙视链,就是做直营的瞧不上加盟的,大部分具有更大理想的创业者可能都会更加看重直营,觉得要想打造一个长久的品牌,直营是更合适的模式”,卿永说。

“但是在整个疫情期间,我们看到直营和加盟的抗风险、灵活性之间的差别极大。到今天为止,全中国做直营连锁的绝大多数餐饮企业都非常艰难。而做加盟连锁的品牌,虽然也受到了疫情比较大的影响,但依然保持着不错盈利,甚至有些还有非常好的增长。我们发现两者商业模式的灵活性差异极大:

首先是成本结构的差异

直营连锁在真正规范之后,由于要承担较高的税金、社保和持续上涨的人员薪酬,还有包括租金和门店投资等非常多的固定性开销,导致灵活性特别低;但加盟连锁由于加盟商本身个体户的属性,人员成本相对比较可控,加盟商自己给自己打工,成本也低,相对的成本大概会低30%左右。

其次是风险承受能力

由于加盟模式是由整个社会更多的资源去共创,有利益共享,同理,出现亏损的时候,大家一起分担亏损;但对于直营连锁品牌,创造的利润全部属于创业者,但所有的亏损也都得由公司承担,也很难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这也能回答开篇时的那个问题:如果真的赚钱,肯定自己干了,怎么可能还让人加盟呢?

除了以上优势,加盟模式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发挥众人的智慧。

不管有意无意,创新往往是自下而上的。

上文提到的那位加盟东呈酒店的刘强。

疫情到来之后,刘强的酒店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于是他开始想办法自救,想办法增加酒店业务的非房收入。

于是,“伴途”小程序应运而生——这是一个以酒店集团为主导的OTA平台,包含了酒店订房、旅游导览、美食导览、特产购买等功能,还内置了可以上下滑动的开屏短视频。用户不仅可以在小程序上以优惠的价格订房,还可以在小程序上购买门票、打卡本地人才知道的景点、品尝更地道的美食。

目前,刘强及其团队开发的“伴途”小程序已经获得了东呈酒店集团的认可,未来东呈酒店集团在全国各地的所有门店都将入驻该平台,伴途小程序的覆盖范围也将扩大到全国大部分城市。作为一名“职业加盟商”,刘强可以说是成功地把加盟生意通过“转型升级”做到了全国。

早期的蜜雪冰城并没有区域保护政策,耿小姐的老店被附近新店挤走了不少生意。

但是,她发现隔壁的两元柠檬水店生意很好,于是跟总部请命:如果总部把这个产品做出来,我有信心卖得比两元柠檬水那家店更好。很快,蜜雪冰城研发出了“冰鲜柠檬水”这款产品,并选择了耿小姐的门店进行首次上线,后来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冰鲜柠檬水成为了蜜雪冰城仅次于冰淇淋的第二大爆品,耿小姐的门店也凭借着这款大单品扭亏为盈。

懂加盟网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孙金云教授团队通过对1004个餐饮品牌、461311家餐饮门店的经营信息进行梳理、比较和交叉分析之后发现,在餐饮加盟模式中,共存在八个常见的误区:

  • 低报预估投资额

  • 被高估的毛利率

  • 扭曲的投资回报周期

  • 高企的加盟费

  • 已备案品牌关店率却更高

  • 大品牌未必“强”

  • 泛滥的山寨品牌

  • 被误导的流量

图片来源:《2022餐饮特许加盟研究报告》

这其中,每一个都是品牌加盟可能踩到的坑,而每一个坑都有可能让加盟商陷入关店甚至破产的境地。为此,加盟商在选择品牌时应该注意考察品牌的各个维度,审慎决策,避免由于主观人为因素造成的经营不善。

中外加盟简史

特许经营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这时候的特许经营,是作为一种政府的管控手段而出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扩张和英国建立北美第一个殖民地詹姆斯敦均采用了这种方法。

而商业特许经营的萌芽,则开始于16世纪的美国。

1730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办了自己的印刷所,并出版了费城的第一份报纸《宾夕法尼亚报》。

1731年,他与手下的一名熟练工人托马斯·怀特马什达成商业协议,将印刷业务扩展到了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并制定了竞业协议,规定怀特马什只能从富兰克林那里购买设备和纸张,并且怀特马什需要自己管理业务并且自负盈亏。此后,富兰克林又通过类似的方式将业务扩展到美国的另外五个地点,并在多米尼加、牙买加、加拿大和英国建立了印刷厂。

如果说本杰明·富兰克林和他的印刷厂是商业特许经营的雏形,那么现代意义上商业特许经营体系的建立,则与两家公司有关。

1863年,缝纫机的发明者艾萨克·辛格和他的胜家(Singer)缝纫机公司为了拓展业务,开始授予缝纫机特许经营权,他们在美国各地开设了缝纫机工农公司分店,并撰写了第一份标准的特许经营合同书,商人可以购买胜家缝纫机在特定地区的独家销售权,从而使胜家以极低的成本进入了更广阔的市场。

1891 年,一位名叫玛莎·玛蒂尔达·哈珀的女士在纽约罗切斯开了一家美发沙龙Harper Shop,由于她独有的护发和护肤方法,美发沙龙生意非常好。哈珀的美发沙龙不仅提供护发、护肤服务,还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从她课程毕业的女性学员可以被分配到一块区域来开设自己的Harper Shop。

1926年,她更是开了一所美容美发培训学校。哈珀和她的美发沙龙在特许经营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的特许经营体系是第一个几乎具有现代特许经营所有要素的体系,提供培训、产品、品牌、广告和保险,到了1928年,全球已经有了500多家Harper Shops。

此后,越来越多的大企业也开始学习这种模式。时间来到20世纪,有一家企业将特许经营的模式推广到了全世界,它就是麦当劳。

1940年,理查德·麦当劳和莫里斯·麦当劳两兄弟联合创立了麦当劳快餐厅,两兄弟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典型的美国小企业主,诚实待人、勤勤恳恳,通过细心观察建立了“汽车餐厅”这一备受欢迎的商业形态,也通过对食物品质和用餐流程的优化让麦当劳成为了当时该地区最受欢迎的快餐厅。

1955年,奶昔搅拌机推销员雷·克罗克接到了麦当劳兄弟打来的订购电话,于是他驱车前往加州。麦当劳兄弟热情地接待了他,还给他展示了整个后厨。克罗克在那一刻知道,自己看到了一座金矿。他说服麦当劳兄弟卖给了自己特许经营权,在芝加哥郊区开设了麦当劳的第一家加盟店,并和麦当劳兄弟定下了“加盟商负责选址,麦当劳负责帮助加盟商贷款、建店,并收取加盟店1.9%的销售额作为费用,其中0.5%要分给麦当劳兄弟二人”的协议。到1959年,麦当劳已经拥有了102家分店。

截至2021年底,麦当劳在全球共有40031家店,其中加盟店数量为37295家,占整体门店数量的93%。这些加盟店在2021年为麦当劳贡献了107.5亿美元的营业利润,约占麦当劳全部利润的85%。这其中,大部分都是租金和特许经营费贡献的。

20世纪60-70年代,特许经营开始从美国传向世界其他国家,1972年9月23日,欧洲特许权联合会成立;日本也在1963年成立了第一家特许经营连锁店,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获得了很快发展。

在市值排名网站Value.com2022年1月列出的全球市值前十餐饮服务公司中,以加盟为主的品牌管理集团就占了三个,分别是百盛中国、Dadern House和rbi。而其他上榜的品牌,则分别是Costco、卡夫亨氏、CHIPOTLE MEXICAN GRILL、Sysco、康帕斯集团和DELIVERY HERO SE——只有墨西哥餐厅CHIPOTLE MEXICAN GRILL一家是直营品牌。

中国的特许经营商业,是从1987年开始的,代表性事件是第一家肯德基门店的开业。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出了在华第一家分店,从此开启了它的中国之旅。前肯德基亚太区总裁王大东清楚地记得,开业那天天气很冷,飘着雪花,由于等待用餐的人太多,肯德基不得不求助公安人员来维持秩序。门口排队的人绕了一圈,排队近一个小时才能买到一块原味鸡,可是人们都兴致盎然。

在中国,从1990年开始,麦当劳始终坚持直营模式,也就是自己所有,自己经营,扩张缓慢。而肯德基从1993年起,就开始尝试加盟模式,因为大量加盟商的加入和推动,它迅速跑马圈地,远远超过了全球巨头麦当劳。

直到2008年,麦当劳才苏醒过来,开始启动加盟模式,但因为800万的加盟费门槛太高,推广一度暂停。直到2014年,麦当劳才正式把加盟模式当作在中国的主要扩张模式。但此时,肯德基根基已稳。

肯德基之后,李宁、华联、联华、东来顺、马来拉面等企业也都开始采取特许经营模式,中国的特许经营市场骤然升温。

截至1998年6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团体会员中有50家企业都从事特许经营业务。

2007年5月1日,我国《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正式开始实施。

从1987年第一家肯德基的开业,再到《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等法案的陆续颁布,加盟模式不仅推动了市场经济在神州大地上的落地开花,更是帮助那些想要靠劳动致富的普通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加盟行业会变得更加精细化、人性化,我们也期待着一个更加公正、普惠的加盟时代的到来。

本文源自创业邦

长三角一体化紧锣密鼓地进行时,苏锡常一体化也提上议事日程。

4月21日,首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在苏州召开,三市现场签署苏锡常一体化发展战略协议。这也是苏锡常历史上第一次联合召开的“圆桌会议”。

被称为“散装江苏”最为发达的地方,苏锡常三市的合作发展能否为江苏区域发展探出一条新路,形成新的苏南模式?

互不服气的苏锡常

苏锡常,即苏州无锡常州都市圈的简称,早在2002年国务院批复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中,便首次提出“苏锡常都市圈”。在新近出台的长三角一体化江苏《实施方案》中,苏锡常东连上海、西接南京,与南通、扬州、泰州隔江相望,是江苏接轨上海、辐射长三角的桥头堡。

作为江苏最为富庶的地方,苏锡常的经济有多强?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给苏锡常下了一个定语,他说,苏锡常都市圈身处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从GDP数据上来看,2019年,三地GDP分别为,苏州19235亿元,无锡11852亿元,常州7400亿元,三市GDP合计达38487亿元,已略高于上海(38155亿元),相当于一个上海市。

苏锡常三市语言相似、文化相通,在发展的路径上也相互学习:之前走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的苏南模式,后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虽然苏州GDP为无锡和常州之和,但苏州并没有体现出龙头的作用,真正的龙头是在上海,而苏锡常三市在竞争中合作,竞争大于合作,可以说是互不服气。

这次峰会的举办地苏州工业园区,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开发区和高新区,但坊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当年中新合作建开发区时,新加坡领导人首先来到无锡,途径苏州回上海时,被苏州当时的市委书记竭力邀请到苏州考察,结果这个合作开发的园区留在了苏州。

这个似真似假的故事反映了三地为了发展各施其能、互相竞争的基本格局。

在苏锡常采访,记者经常会感受到三地比学赶超的竞争态势。比如无锡江阴和苏州昆山,一个以民企为主,一个以台资见长,两地GDP高居全国百强县前两位,但两地干部在谈到对方时,既有不服,也有敬佩。这种竞争的氛围和刺激,也促进了苏锡常的发展。

三地的竞争还在基础设施上。比如机场,常州有奔牛机场,无锡有硕放国际机场。不过在苏州人口里,更愿意把硕放国际机场叫作苏南国际机场,这个机场在无锡新吴区硕放镇,隔壁便是苏州相城区。虽然这个机场离苏州市区只有几十公里,但对于苏州人来说,没有机场始终是块心病。

为什么此时要开合作峰会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早已超越了一个行政区划的概念。拿苏锡常来说,三市面临着共同的发展困境:产业结构有雷同,都以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产业、冶金化工为主,如何协调发展,形成产业链互补,减少产业结构趋同而形成的恶性竞争;传统制造业强大,到了需要创新来引领的发展阶段,但又都有依赖原来发展路径的惯性;总体上产业门类齐全、规模庞大,但本地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和龙头企业数量相对偏少,大科学装置等国家级科创平台不足,企业创新创业环境亟待升级。

如果说之前三市更多的是竞争,如今,三市的发展要脱离一城一地的狭小范围,谋求更广的合作。江苏省委、省政府也看到了这一点,明确要求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大资源共建共享和有效整合力度,大力推进苏锡常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到苏州工作了半年多的蓝绍敏敏锐地观察到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他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科学谋划的一盘大棋,也是国内先进地区积极探索实践、全力以赴推进的一件大事。而推动苏锡常一体化发展,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是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的具体行动,是苏锡常三市破解发展瓶颈、提升城市能级的务实举措。

他在峰会上说:“苏锡常一体化发展搞好了,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更能成为上海、南京两大都市圈的‘链接环’,带动扬子江城市群跨江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蓝绍敏说,在新时代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在长三角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中走在前列,是三市的共同机遇、共同事业和共同责任。

无锡市委书记黄钦在峰会上说,“苏锡常”历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三地人民同脉而传、经济同根而生、未来同向而进,强化苏锡常一体化、服务促进长三角一体化,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底气。

有意思的是,无锡市委书记黄钦是苏州昆山人,在2012年到无锡工作之前,一直在苏州工作,熟悉两地情况;无锡市长杜小刚是常州人,在去年底到无锡工作之前,在苏州工作长达15年,曾当过太仓市长、昆山市长、昆山市委书记,熟悉苏州情况;常州市长陈金虎则在无锡工作10年以上,担任过江阴市委书记,2019年底到常州;常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梁一波是苏州张家港人,长期在苏州工作,当过吴江区长、区委书记,三年前到常州工作,作为分管工业的副市长,熟悉常州的经济。因此,从干部的任用上看,三市一体化也有着良好的基础。

三市书记心目中的一体化

如果把视野拉开一些,苏锡常一体化是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子项目,从这个角度来说,苏锡常一体化首先离不开上海。

蓝绍敏说,苏锡常一体化是平等的一体化,长三角上海是龙头,苏锡常共同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起到协同增强效应和辐射作用。

目前,苏锡常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三市虽然已拥有了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并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端纺织、生物医药等领域具备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垂直整合能力,但在人才、科技创新等方面,仍有明显的短板,这也是未来三地合作的方向。

蓝绍敏说,可以积极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真正做实做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同争取将三市新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纳入示范区范围,推动示范区成熟经验向其他开发区复制推广,率先形成一体化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苏州、无锡制造业“底盘”很大,常州智造也是全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一道风景线,我们完全有能力共同打造产业智造服务联盟,一道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他甚至充满诗意地说,苏锡常一体化是共赢的一体化,三市不做做不了、不想做的事,多做可以做、大家想做的事,在一体化中实现真正的共赢;苏锡常一体化是高效的一体化,我们完全可以加大力度、加快节奏,多创机遇、多增红利、多得成效。

在具体方向上,蓝绍敏认为,要联合推动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下好一盘棋”,联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互补“拧成一股绳”,联合推动基础设施互联共享“编织一张网”,联合推动重大政策协调互动“同唱一首歌”。

黄钦则提出要从6个方面进行一体化,即主动推进规划、交通、产业、生态、文旅、服务一体化。他说,无锡非常期待与苏州、常州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系统推进各重点领域的对接合作,聚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核心区、技术创新先导区、绿色生态标杆区、综合交通枢纽区,整体提升在扬子江城市群、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协同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能级和影响力。

常州市委书记齐家滨提出,常州将推进与苏州、无锡产业对接协作和科技创新协同,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加快推进沿江高铁、苏锡常快线等项目建设改造,开展生态环境共治,深化文化旅游合作。

一体化怎么做

在此次峰会上,三市签署的《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给三市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实现路径。

苏锡常三市明确,将在联合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协同共享、区域产业发展机会协同互补、区域重大政策制定协同互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对接等领域深入合作,做实做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共同开拓海外市场,营造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集聚的发展环境,形成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江南风格显著的国际大都市区。

苏州市长李亚平说,进入新时代,苏锡常肩负着为全省、全国发展探路的一系列战略重任,共同面临着高质量发展和创新转型升级的重大课题,要凝聚力量、紧密协同、一体化发展,携手开启新的苏南模式。

在产业协同互补方面,三市有着良好的基础,比如苏州人工智能是四大先导产业之一、发展势头良好,物联网是无锡的一大品牌,常州拥有“云计算华东基地”,三市应联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互补。

三市在规划上也会协同发展。无锡市长杜小刚说,今后无锡将携手苏州促进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周边地区与相邻地区协同发展,共同推动苏锡协同发展区规划建设;携手常州开展湖湾一体化规划建设,促进宜兴与溧阳两地在宁杭生态经济带上实现深度嵌入、产生共振效应。

三市还将在推进交通一体化上着力,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通达高效的交通体系。未来,在苏锡常三地将形成“30分钟城市通勤圈”,苏锡常都市快线拉近三地距离。高铁、城铁、市郊铁路、轨道交通网络布局,也将满足市民便捷换乘,适应通勤需求。

在生态合作上,三市也将加大力度。通过“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等的先行探索,提出并实施太湖互保共治、发展绿色经济的一致行动方案,共同建设国家级太湖生态经济示范区,树立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新标杆。

未来,苏锡常三市还将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共同协商、共同合作,构建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共商共建格局。常州市长陈金虎说,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推进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交通建设、文化旅游、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项目化运作,推动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实质性突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苏频道)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