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财经3月6日讯(记者 贾玉静)最终,海底捞在创立30年之际官宣开放加盟。
3月4日晚间,海底捞(06862.HK)发布公告,披露公司将着手推行海底捞餐厅的加盟特许经营模式,按照以直营为主、适时引入加盟特许的多元经营模式,进一步推动餐厅网络的扩张步伐。为此,公司已成立加盟事业部,制定加盟特许经营相关模式细节及商务合作流程。
目前,相关加盟细则未有公开,但根据加盟合作申请表,品牌给意向加盟商“可投入海底捞事业的资金(不包括贷款)”的选项,最低一档为“1000万元以下”,其次为“1000-2000万元”、“2000-5000万元”、以及“5000万元以上”。由此可见,海底捞加盟验资门槛或达千万元级别。
广科咨询策略分析师沈萌认为,与其他品牌开放加盟的出发点不同,海底捞的目的并不仅止于通过加盟体系继续推动成长,同时也是希望在通过开放加盟形成更加稳固的发展基础。“所以海底捞对于加盟商的选择会更加严格,同时对于加盟体系的扩大也会更加审慎。”
开放加盟,顺势而为?
上述消息一经发布,相关话题迅速引发热议。要知道,身为餐饮行业领头羊,海底捞每一步战略决策都具有标杆意义。
财报数据显示,过去30年,海底捞在大中华区共经营近1400家餐厅。另据此前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截至去年12月31日,海底捞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预计将不低于414亿元,增加比例不低于33.3%,净利润预计不低于44亿元。相较于2019年业绩,2023年营收及净利润预期分别增加不低于65.9%及71.8%。
谈及海底捞为何在持续盈利的稳健发展阶段开放加盟,沈萌表示,经过前期的调整,海底捞重新定义了自己的竞争力,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品牌依旧面临变幻莫测的考验。“所以在稳定盈利后再开放加盟,一方面是确保加盟商对海底捞品牌有足够的信心,另一方面是可以更大范围将海底捞的品牌和管理能力进行外溢,推动海底捞下一阶段的成长。”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则直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短、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经过30年的稳健发展,海底捞此时放开加盟可谓‘顺势而为’,在持续盈利的稳健发展阶段开放加盟亦可增强加盟商信心,有助于提高合作几率。”詹军豪举例道,很多明星网红或市井小店餐饮品牌刚起步就草率开放加盟,没多久品牌就倒闭了,这种情况时常出现,导致加盟商在选择合作时更加小心,需要更全面的评估品牌综合实力,而海底捞就给潜在加盟商提供了一颗定心丸。
在他看来,海底捞此举从长远看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通过加盟模式,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业绩及品牌价值,以此确保自己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
门槛抬高,有何不同?
事实上,尽管海底捞已放开加盟,但其准入门槛并不低。
在加盟合作申请表中,海底捞表示“期望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实现品牌与加盟商本地资源强强联合,长久合作长效共赢”。其中不仅要求加盟商需认同海底捞企业文化、价值观一致,具有长期与海底捞一同发展的意愿及规划,还明确指出加盟商需具备多店发展的财务基础、有地方物业资源,具备企业管理经验。
目前,相关加盟细则未有公开,但申请表中“可投入海底捞事业的资金额度(不包括贷款)”和“个人总资产”这两项的最低一档都是“1000万元以下”,其次是2000万元、5000万元,最高是“一亿元以上”。换句话说,要想加盟海底捞,资金实力必须足够雄厚。
对此,餐饮连锁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表示,目前加盟一家火锅店的整体资金,通常在200至300万元量级,与之相比海底捞门槛较高。不过,近两年来餐饮、茶饮品牌争相开放加盟,火锅算是比较容易做到标准化的品类。他判断,海底捞开放加盟目标是在下沉市场开疆拓土。
“海底捞现已发展到1000多家门店的规模,下一步发展需要更多进入下沉市场。”文志宏坦陈,在下沉市场,选址、人员招聘、运营管理如果都靠总部直营,效率低、投入大,如果用加盟商,有利于整合资源,这也与海底捞规划不谋而合。据媒体报道,海底捞曾在2023年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交流纪要中提到,二线城市展现可以继续加密的潜力,三线及以下潜在市场广阔。
只不过,一些场景的准入和物业资源,或许是品牌方不具备、而加盟商具备的特殊资源。加盟评估专家、架梦数据创始人龙真认为,进入三线及以下城市或县域市场,当地优质加盟商或许更易获取租金议价权与合适物业点位。“这就需要更有资源的当地加盟商帮助品牌实现,实现优质资源整合。”
而对于加盟商的选择,品牌方也有着自己的考量。“本公司对加盟商将采用多项标准甄选,包括对我们品牌及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愿景规划、行业经验、财务基础等,并在所有自营餐厅和加盟餐厅实行统一的运营及品质标准。”海底捞在公告中强调。
根据公告内容,海底捞加盟餐厅将获得集团统一提供的人员培训、供应链系统、管理经验、食安管控、品牌营销服务、绩效考核等中后台服务,从而确保食品安全以及顾客体验。加盟餐厅将因应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物业状况和地理位置等因素,以严谨而系统化的方式,探索海底捞的新商业模式。
“铺天盖地的生意”
“海底捞还是战略上的高手,几乎都是在适当的时候都做了该做的决策。开放加盟这个决策也是恰逢其时。”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认为,放开加盟是海底捞继特海国际剥离独立上市后,进一步将国内直营重资产剥离变成轻资产的重要举措。
卿永同时表示,放开加盟可以调动更多拥有优势商业资源的合作者加入,开更多店占领市场,开更多低成本的好店。“未来,基于规模的进一步增大,获得更大的成本优势,海底捞价格也可以进一步降低,真正成为‘铺天盖地的生意’。”
卿永所言并非缥缈,放眼全球市场,头部的连锁餐饮品牌毫无例外地都依靠特许经营模式实现跨越式成长。不论是麦当劳、肯德基,还是星巴克、蜜雪冰城,加盟模式都成为其实现市场扩张的重要动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也在持续走高。《2023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从2018年的12%至2022年的19%,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随着行业发展,无论是餐饮企业还是加盟商,专业化程度都大大提高,双方正在共同推动加盟模式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进程。
《2023加盟人群投资报告》显示,2023年加盟投资人在加盟前考量的因素愈趋于均衡化,盈利模式、回本周期、行业发展前景依然是影响决策的TOP3因素,同时,总部的产品研发能力、所提供的支持、总部的供应链建设情况、培训体系、数字化水平、门店总数、知识产权保护情况都受到了更多关注。
从加盟投资人的考量因素可以看出,市场一片向好的情况下,品牌自身的实力以及对加盟商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影响加盟商的选择。《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2023》显示,餐饮加盟市场正从野蛮生长阶段转向理性成长阶段,餐饮加盟流程的各个环节趋向于标准化、正规化。未来,只想赚加盟费的快招品牌将难以生存,而拥有较高的关注度的头部餐饮品牌,也能为有意向加盟的餐饮创业者提供更多的筹码。
今年2月,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2024“全球餐饮品牌价值25强”排行榜,海底捞连续6年登榜。在过去的2023年,海底捞还相继登上《财富》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榜单和凯度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榜单。
华泰研究3月最新报告显示,开放加盟有利于海底捞更好借助社会资源,进入较为稀缺点位,适当加快公司拓店节奏,使门店经营更为灵活。为此,报告给予25x24年PE得出目标价24.26港币,维持“买入”评级。
(责任编辑:王晨曦)
过了疫情期间最艰难的时刻,在餐饮业全面复苏的现在,一直对外坚持直营模式的海底捞,却官宣开放加盟了。
3月4日,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底捞”,股票代码:6862.HK)发布公告称将推行海底捞餐厅的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以多元经营模式进一步推动餐厅网络的扩张步伐。此外,海底捞亦已成立加盟事业部,制定加盟特许经营相关模式细节及商务合作流程。
自1994年创立以来海底捞首次开放加盟
据了解,目前海底捞官网已开放加盟通道,有加盟意向的用户可登录海底捞官方网站【加盟合作】栏,扫描二维码填写加盟合作申请表单进行申请。
记者随机登录了海底捞官方网站,【加盟合作】栏设置在右上角。点击后页面显示,要加盟海底捞需要六个步骤:官网提交加盟申请、资质审核、合作意向沟通、加盟委员会洽谈、合作协议签署和店铺开业筹备。一旦加盟成功后,海底捞将提供运营管理体系、市场宣传策划、完整供应链体系以及产品开发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加盟支持。
在加盟申请说明中,海底捞提到,“自1994年创立以来,海底捞品牌已持续运营达30年,我们期望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实现海底捞品牌与加盟商本地资源强强联合,长久合作长效共赢。若您评估您的企业符合以下加盟商要求,可填报申请。海底捞会在收到您的申请后认真进行评估,并在7个工作日内联系申请方。海底捞对加盟商的要求包括:认同海底捞企业文化,价值观一致;具有长期与海底捞一同发展的意愿及规划;具备多店发展的财务基础;有地方物业资源,具备企业管理经验。”
“可投入资金千万元以下” 加盟要填五项内容
记者扫描二维码后发现,申请加盟海底捞要填五项内容,分别是:个人基础信息、个人更多信息、学历及职业信息、商业经历信息和加盟优势信息。
其中,在个人更多信息方面,海底捞需要申请人列出三个希望加盟的省份,期望未来三年内开出的门店数量和可投入海底捞事业的资金(不包括贷款)。其中资金额最小的选项是1000万元以下,金额最大的选项是5000万元以上。此外,申请人还必须提供期望的回报年限、个人最近一年的收入情况,以及个人目前的总资产。
最后,在加盟优势信息中,申请人还要填写“加盟优势自述”,主要是写申请人加盟海底捞的核心优势,这将被作为海底捞是否同意加盟的重要依据。
餐饮业回暖后反而选择开放加盟
官方数据显示,海底捞品牌于1994年创始于四川简阳,自1999年起逐步开拓西安、郑州、北京等市场。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底捞在中国市场共经营1382家海底捞餐厅。
如果海底捞的开放加盟发生在疫情期间,那或许会被外界解读为一种积极自救的手段:前几年疫情期间,海底捞与业内多数企业一样,经历了一定程度的业绩下滑。 2021年业绩巨亏。
但从2022年开始,随着国内餐饮业的迅速回暖,海底捞的业绩逐渐回升,且有超过疫情前的趋势。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捞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预计将不低于人民币414.0亿元,增加比例不低于33.3%,净利润将不低于人民币44.0亿元。撇除汇兑收益及损失的影响,相较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2023年下半年净利润预期增加不低于10.0%。
相较于海底捞2019年度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分别约人民币249.4亿元及人民币25.6亿元(剔除特海国际业务),2023年营收及净利润预期分别增加不低于65.9%及71.8%。
作为国内餐饮行业领军企业,近年来海底捞在产品研发、优化管理架构、数字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多元的消费体验。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海底捞共推出三百余款新品,包括全国产品以及区域化特色菜品,例如海南门店推出的“海鲜糟粕醋锅底”,北京、东北区域的酸菜白肉锅底,河南地区的胡辣汤,苏州地区的小龙虾炒饭等,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体验。
或为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并增强抗风险能力
“本公司认为,引入加盟特许经营模式将在继续保证管理水准和顾客体验的基础上,增强营运能力,引入更多优质资源,提升营运效率,助力海底捞品牌扩展至更多城市,为更广泛顾客提供服务。”这是海底捞在公告中对开放加盟的解释。
有加盟特许经营行业的从业人员认为,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大,但同时竞争也非常激烈,许多餐饮企业的做法是通过多品牌、多元经营,包括直营+加盟、线上+线下等方式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并以此增强抗风险能力。而国内餐饮业的回暖也给海底捞开放加盟增加了溢价空间。
2023年以来,餐饮市场高速发展。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同比上升20.4%,创历史新高;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356亿元,同比上升20.9%。
同时,中国餐饮连锁化率持续走高。2023年4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手美团发布的《2023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从2018年的12%至2022年的19%,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进程不断加快。不过,对比美国54%的餐饮连锁化率,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消费者担忧再也看不到生日歌和拉面舞
说起海底捞,消费者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它的菜肴,而是知名的“海底捞式”服务:让当事人“社死”的生日歌、拉面舞;火锅边的川剧变脸;一个人寂寞地在海底捞吃火锅,还有服务员贴心地在对面的座位上放上一只大玩偶,陪你一起吃;以及在海底捞享受美甲服务……对于海底捞开放加盟,有部分消费者担忧,今后在加盟店是否还能享受到这些“海底捞式”的服务呢?
此外,业界也存在观望。业界认为,开放加盟有利于品牌在轻资产运营的前提下进行迅速扩张,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但与此同时,如果加盟商经营不善或存在违规行为,可能会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那么,开放加盟后,你有兴趣去开家海底捞吗?还会继续去海底捞的加盟店用餐吗?
来源:橙柿互动
盟的风终究还是吹到了海底捞!
3月4号,海底捞发布公告 将推行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一时间网友是议论纷纷:
A:苗长熟了终于要割了?
B:开放加盟,品质就不好说咯~
C:我终于能在县城吃上海底捞啦!
不过,早在几年前,海底捞就曾表示决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加盟、合作、特许经营等申请。主打的就是一个要自己干,谁都别来沾边!怎么现在态度180度大转弯了?
海底捞是这么说的:以多元经营模式推动餐厅网络的扩张步伐。说简单点就是 借着加盟商的钱搞扩张。毕竟不差钱的海底捞没有近忧也有远虑。
前不久,海底捞发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财报显示2023年海底捞全年营收超过414亿,净利润也在44亿元以上。虽然业绩亮眼,但门店增速却在放缓。
2019年,海底捞全球门店数量768家,到2021年增加到了1443家。2019~2021是海底捞急速扩张的3年。大肆砸钱扩张,随之而来的是亏损和闭店。
海底捞开始慢了下来,可餐饮行业的其他选手是卯足了劲儿往前冲啊。数据显示,国内餐饮连锁化进程已经从2018年的12%,提升到了2022年的19%,不少餐饮品牌都在通过加盟扩大连锁化规模。
3月9日,全国直营门店数量最多的重庆本土火锅品牌珮姐宣布开放加盟;今年1月,九毛九就称 要逐步开放旗下太二酸菜鱼和山的山外面酸汤火锅的加盟与合作业务;去年奈雪的茶搞起了“直营+加盟”;而坚持了十年直营的喜茶,也在2022年开放了加盟,还有卷王瑞幸。可以说,从连锁正餐到茶饮咖啡,头部餐企的“加盟大奋战”是愈演愈烈。
海底捞当然急了。如今开放加盟,能引入更多优质加盟商,也能让海底捞品牌可以延伸到更多区域甚至是下沉市场,何乐而不为?
但也不是谁都可以上牌桌的。加盟消息一出,有不少人就跃跃欲试了,结果打开加盟渠道一看傻眼了:“在加盟申请表中有个必填的调查:期望未来3年开店的数量,最低档的选择都是2家以内。”
可投入海底捞事业的资金额度”和“个人总资产”这两项的最低一档都是“1000万元以下”,往上是2000万元、5000万元,最高是“一亿元以上”。可以说,没有1000万的现金储备根本没资格上牌桌。
不仅如此,据海底捞官方网站显示,加盟商需要满足4个条件:认同文化、长期发展、财务基础、地方资源。不仅考验加盟商的资金,同时也在考验着加盟商的资源!也就是说人不要小白,要强强联合!
不过,虽说开放加盟可以迅速扩大规模、优化现金流,寻求新增长,但毕竟 直营是用自己的钱做自己的事,加盟是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如何在扩张速度和服务质量之间寻求平衡,就是海底捞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本文源自伯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