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后已经开始立遗嘱了
▼
12 月 19 日,刚满 18 周岁的大一新生小红(化名)来到上海中华遗嘱库第二登记中心,为自己订立遗嘱。小红希望把存在银行卡里的 2 万多元留给自己的一位朋友,她曾在小红最伤心难过时给予了支持和关爱。尽管并没有把这笔钱留给父母,但小红表示,以后挣的钱可能会往这张银行卡里放,如果资产增多可能会重新订立遗嘱,增加遗嘱继承人。小红说,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以后会更加认真地活着。
来源:021 视频
网友评论
▼
去年 11 月,
#25 岁姑娘生日当天立遗嘱 # 登上热搜
就引起网友激烈讨论过。
崔文姬是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二登记中心的法律专员。去年 25 岁的她在自己生日当天立下遗嘱。
在崔文姬立下遗嘱后,她的父母还不是很理解,非常诧异。但在崔文姬看来,立遗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因为你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才能来。"她认为,如果意外发生,这样才能够不留遗憾。
如何看待年轻人立遗嘱?
有人认为,
立遗嘱是未雨绸缪,
谁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
▼
还有人认为,
年轻人立遗嘱太早"没有意义",
也有人觉得这么做不吉利。
▼
中国人忌讳谈生死,就算是小孩儿无意之间的一句"饿死了",都会被大人呵斥"小孩子不要乱说话!"
在很多人印象中,立遗嘱是那个颤颤巍巍的老年人的事,再不济,也是上了岁数的人该去思考的事。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是那些大人呵斥就会停止对死亡的想象的人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开始立遗嘱了。近年来,不少年轻人也开始提前行动,早早立下遗嘱。
90 后三年来立遗嘱人数翻近 3 倍
今年 3 月 28 日,中华遗嘱库正式发布《2019 中华遗嘱库白皮书》,首次公布了中青年人立遗嘱大数据。截至 2019 年底,中华遗嘱库已登记保管了 16.5 万份遗嘱,目前已生效遗嘱共计 781 份,其中共有 2333 位 60 岁以下中青年人订立登记遗嘱。
中青年订立遗嘱人数持续增加," 90 后"三年来立遗嘱人数翻近 3 倍。在中华遗嘱库立遗嘱的 90 后,有 99% 都将父母选作财产继承人。
他们大多是经常外出坐飞机、工作压力大或者经常加班熬夜的年轻白领和创业人士,拥有一定资产 ( 包括游戏账号、虚拟金币等虚拟财产 ) ......
据介绍,前来订立遗嘱的年轻人有些拥有大量财产,有些家庭关系复杂,还有一部分是从事高危职业 ……
一份遗嘱也许只有寥寥数语,却能体现出人们对生死、财富和法制等问题在观念上的巨大进步,所谓只有看透生死,才能更好笑对人生。
也有人说:这也在一定层面上,折射出如今年轻人存在的安全焦虑——生活不确定性增加,转型社会竞争压力大,内在的皈依感缺失 …… 每个去订立遗嘱的年轻人,内心大概都有自己说不完的苦 ……
年轻人为什么选择立遗嘱
@啾啾丨 25 岁
我是在我爸突然去世时,很想知道他究竟对死亡是怎么想的。他会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对这个世界说吗 ?
会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 ? 对留下的东西 ( 不仅是财产 ) 会想怎么处理吗 ? 但是他没有机会说,也没机会对我们任何人说,就走了。
我就在想,我不想走得这么遗憾。
我很想把我对在这个人世间走一遭的想法,告诉大家。把我的心愿告诉朋友,看有没有人帮我完成,想有人帮我处理好那些我珍惜的东西。
@张 s 丨 27 岁
去年立的遗嘱,起因是看到了无锡高架桥坍塌事件。
很受震撼,不知道哪天意外就发生到自己身上。
@zhh 丨 18 岁
我 18 岁,是目前来中华遗嘱库最年轻的。那天是和妈妈一起去的,她管理着几家公司,也在这里写过遗嘱。离婚后,把一部分的资产留给了我。我准备去国外读书,妈妈担心如果我在外面遇到什么事故,在没有立遗嘱的前提下,根据继承法,我的生父也可以合法继承到妈妈留给她的资产。写遗嘱也没什么特别的,都是妈妈的财产,我万一有什么意外,应该也是给她。
毕竟谁又会愿意把自己的财产留给不值得的人呢。
@先嘉丨 30 岁
我去年离了婚,有一个孩子。
过来立遗嘱,就是因为孩子。由于上一段失败的婚姻,让我想在婚前把财产安排好。如果婚后比伴侣先走,伴侣又想改嫁,立了遗嘱可以避免我的财产被继承。因为我还是想把财产留给孩子。
依依丨 24 岁
每隔半年,我更新一次自己的遗嘱。
"追悼会不要放传统哀乐,我已经挑好了歌。"
我从来不认为二十岁的年纪就想立遗嘱是多么不合时宜的事情,认识生命就是从认识死亡开始的。
大学毕业半年多,我辞去家人安排的国企工作,转行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开始我的北漂。从那时起,我有了每半年写一次遗嘱的想法。其实我并没有什么财务上的嘱托和分割,能留下的,只有我觉得要对一些特别的人交代的一点小事。
我有一些特殊的收藏,私人信件和手稿等,有些寄给朋友,剩下的就留给父母,任由他们处置。
我想,若我先于父母离世,希望能尽量降低他们的难过,我会告诉他们,这辈子能做家人已是我最大的福分,不能尽孝送终是我最大的遗憾。我还注册了器官捐献的志愿者,若身体并非毁于意外,希望按捐献流程留下最后一点称得上有用的东西。
我不喜欢中国传统烧纸祭祀,我不喜欢搞得乌烟瘴气不环保,在乎我的人偶尔想到我就好。我不需要刻意的仪式,葬礼也希望尽量从简,遗照一定要用我笑的照片。如果有追悼会,不要放传统哀乐,要放那首我很喜欢的《Dance For Me Wallis》。
谈死色变是每个人的本能,我也会。但对生命的敬畏里,也应该包含对死亡的态度。
马东在《奇葩说》里总结说:"如何面对生死这件事,是我们汉文化缺失的一课。"
也许对于死亡这件事,我们并不害怕。害怕的是,当死亡意外降临,有些话没来得及说,有些事没来得及做,我们真正害怕的是来不及,是遗憾。而对抗这份遗憾的,可以是一份遗嘱,也可以是一封信、一段录像。可能,立遗嘱对于很多人来说,更像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正拥有什么,以及还可以做点什么。
就像网友说的:"有时候会希望离开的那天不需要用到遗嘱,多和身边的人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家人多互相了解对方 …… 有些矛盾就不用等靠遗嘱才来解决。""希望暂时活久一点,亲自去照顾他们,别让遗嘱成为遗憾吧。"
来源:湖北经视综合新浪微博、中华遗嘱库、中国新闻网、真实故事计划、网络等
作者:湖北经视
来源: 湖北经视
不及防,
今天南京下雪了!
长江四桥上空飘雪了↓
来源:@南京交警
紫金山也……
来源:@南京十八频道
这波降温也太生猛了,
直接把雪花都砸了出来!
不过“@江苏气象”表示,
这波飘雪属于“可遇不可求”,
因为部分监测站点温度已经低于2°C,
但不会出现大面积降雪。
“@南京气象”也表示,
这雪到底算不算今年的初雪,
还得以测站为准。
南京市气象台今天09时35分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26日早晨,南京最低气温2℃到3℃。
这还不是最冷的!@江苏气象 发布的未来三天天气预报显示,明晨最低温度:淮北地区-1~-2℃。
而本周全省更是会有
3次降水+3次冷空气活动!
25日白天淮河以南地区有小雨,26日夜间-27日全省有雨,其中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小到中雨,29日夜间-1日全省阴有小到中雨。
本周有三次冷空气活动:25日、27-28日和1日。
受冷空气和降水共同影响,气温整体较低,周最低气温:淮北地区-1~-2℃,本省东南部5~6°℃,其它地区3~4℃,周最高温度8~13℃。
只能说接下来的每一天起床
南,非常南,越来越南!!
说起来,虽然近些年江苏每年基本都会下雪,
但作为南方人,
下雪就激动属于对雪花的基本尊重。
这不,#南京下雪#又上了热搜
毕竟,每年的雪后
南京就美成了金陵
苏州就美成了姑苏
扬州就美成了广陵
……
来一波今年年初的雪景预热一下心情!
南京↓
△图自@南京发布,摄影:孙晨
常州↓
△图自@当时我就困过去了
无锡↓
△图自@梦魂江南
扬州↓
△图自@村里的spring
南通↓
△图自@是啾啾了呀
你那里有多冷?
快来留言说说这个冰冻的一周吧!
综合/ 江苏气象 南京气象南京发布 新浪微博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华社南京5月20日电 题:记者手记:太湖水岸:脏乱鱼市地,让位“愉生活”
新华社记者叶挺、邹多为、李明
太湖之滨,生态之变悄然发生。
“没想到,脏乱拥挤的鱼市码头摇身一变,成了风景宜人的湿地公园,现在我几乎有空就来。”在江苏无锡小溪港渔咀公园,附近居民魏大爷对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5月17日,市民在小溪港渔咀公园散步休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马宁 摄
小溪港位于无锡经济开发区南部,紧临太湖。曾经,这里是远近闻名的湖边鱼市,渔民们在此摆摊贩鱼产生的遍地垃圾不仅污染了生态环境,也给市民生活带来挥之难去的烦恼。
“一到夏天,这里就会散发浓浓的腥臭味,遇到下雨天,更是满地泥污走不动路。”魏大爷回忆说。现如今,鱼市码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化的湿地生态公园。置身小溪港渔咀公园,远方太湖万顷碧波,近处树影花香、鸟鸣啾啾,一派江南好风景。
脏乱腥臭的鱼市码头,变身为市民休闲、观光的“愉生活”主题公园,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5月17日,市民在小溪港渔咀公园散步休闲。新华社记者马宁摄
原来,为了护好一湖碧水,2021年,小溪港生态修复工程启动。作为项目承建单位,江苏江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湧告诉记者,与常见的污水设备外力干预不同,小溪港渔咀公园项目,在退渔还湖的基础上综合施策,以生态为纽带,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地水下,采用近自然净化技术路线,提升区域环境容量和承载力。
“我们按生态链要素,采用底泥改良、水生植物系统立体构建、水生动物及土著微生物补给、生态监测、运行维护等技术措施,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通过自养生态系统与异养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打造了一座包括植被自然群落、沿湖生态湿地、亲水栈道、观鹭平台、彩虹跑道的现代化城市湿地公园。”吴湧说。
旧港新貌,得益于生态净化实现的水质提升,如今的小溪港,已与贡湖湾湿地公园、长广溪湿地公园、蠡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一系列湖滨湿地带连点成线、“串珠成链”,共同构建起无锡太湖水体保护屏障,也为市民构建了一处处享受愉悦生活的好去处。
小溪港的变迁,是经济大省江苏致力保护修复生态系统,特别是水环境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水网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江苏水域面积占比16.9%,居全国之首。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累计建成45个生态安全缓冲区。2013年以来累计下拨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约150亿元,用于环境保护、生态修复。通过系统化治理,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五年保持Ⅱ类,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提高至88.9%,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连年上升。五年来,在全省GDP连跨4个万亿元台阶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和保障。”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尹荣尧说,只有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发展才能更有底气,未来才能更有希望。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