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买菜订单猛增,各平台供应链积极应对
生鲜电商力保“菜篮子”(网上中国)
“今天你抢到菜了吗?”“哪家平台菜多?”“几点最容易抢到?”“我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抢!”“我每天晚上12点抢!”……受疫情影响,在生鲜电商平台下单买菜成为不少家庭的选择,一些人为了从不同平台买到心仪的菜,甚至连设几个闹钟提醒开抢。业内人士称,疫情是对生鲜电商的一次“大考”,订单暴涨考验着平台供应链、配送、物流、人员服务等诸多环节。
线上果蔬订单增多,京东七鲜超市的工作人员正加紧分装物品。图片来源:京东
“保供应”各有妙招
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的李高峰等3位司机,近日穿越大半个中国,通过29小时不停歇的接力,终于把生鲜电商平台美菜网捐赠的33.5吨菜品送到了武汉一线防疫前线。这批爱心食材包括2万余斤土豆、2万余斤白萝卜、1万余斤圆白菜、1万余斤冬瓜、7000余斤大白菜,被分别送达武汉东湖高新区的15家防疫单位。
疫情之下,助力武汉“菜篮子”供应的,除了美菜网,还有盒马鲜生等生鲜电商平台。为优先保障武汉地区的需求,武汉的盒马鲜生及时从长沙、重庆等周边城市调配物资,供不应求时直接从上海发货。为了让武汉医院的医护人员每天吃上热饭,武汉的18家盒马鲜生门店成立了专门团队,1月26日起每天免费为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武汉第六医院提供早、中、晚三餐,并为武汉市武昌区21家医疗单位每天供应饮用水、方便面、自热食品等物资。
“绿叶菜真的是‘秒没’啊!”“晚几分钟就抢不到西红柿了!”优先保障武汉之余,面对全国各地暴涨的线上订单,各家生鲜电商平台使出各种招数“保供应”。作为生鲜电商最重要的一环,供应链关乎有没有菜、菜的品质是否好、能不能高效供应等关键问题。
为保证菜肉蛋奶等供应稳定、价格平稳,京东成立了“生鲜商品保民生应急小组”,采销人员时刻监控数据、关注销售增长趋势,并建立每日更新库存及生产信息的联络机制,以便及时调配采购和库存。此外,京东还紧急联系果蔬、肉禽、奶蛋、半成品等多个品类的重点品牌,逐个排查产能情况,并协同京东物流开通快速收货的绿色通道,确保产能和货运配送流程高效畅通。“我们的供应链资源发挥了大作用!”京东相关负责人坦言。
为农产品提供“神助攻”
防疫期间,一方面是“买菜难”,广大消费者希望买到日常所需的高质量生鲜商品;另一方面是“卖菜难”,各地个体农户、生鲜品牌商家等因为道路受阻、上行通道不畅,不同程度地遭遇农产品滞销难题,损失可以分秒计算。由此,一条全新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应运而生。
京东近日发布“告全国农人书”,宣布开通“全国生鲜产品绿色通道”,全面开放并倾斜供应链、物流、运营、推广等核心资源,既解决滞销生鲜农产品上行问题,又能让优质的生鲜产品迅速送到更多用户手中。
阿里巴巴大农业办公室发布“爱心助农”计划,天猫、淘宝、聚划算、盒马鲜生、饿了么等,组成了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的全域网络。为广西永福的砂糖橘,浙江德清的春笋,山东临沂的白菜、茄子、小番茄,海南昌江的西州蜜瓜等全国核心产区滞销农产品打造紧急供应链,同时保障城市“菜篮子”量足价稳。
“预计到2月底,将有超过1800吨滞销优质农产品陆续上架全国各门店。”盒马鲜生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盒马的蔬菜水果肉禽蛋等商品,可以做到每天补货上新,高峰期门店工作人员每天补货7-8次。
“共享员工”携手抗疫
卫引从北京青年公社餐厅青年路店加入盒马鲜生北京十里堡店,成为一名“共享员工”。图为卫引为外送订单拣货。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当下,生鲜电商平台迎来了用户的主动大迁移——许多之前没有在线买菜习惯的人,纷纷涌入。
盒马鲜生菜品齐全且有大量半成品;“京东到家”对接附近的商超或菜场,覆盖范围广;叮咚买菜配送速度快;美菜网便宜,适合大家庭或者采购量较大的人……各类抢菜指南日前纷纷出炉,品类、价格、速度是消费者最看重的。但不少人表示,由于单个平台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只好下载多个生鲜电商APP,以便购物时相互比对。艾媒咨询的报告认为,随着商家增多以及巨头布局扩大,生鲜电商行业竞争将持续升级,同时也将推动原有的行业格局加速洗牌。
与普通电商相比,生鲜电商的特性在于“鲜”。除了稳定供应链外,跟进冷链物流、强化配送能力,已成为生鲜电商在战“疫”中赢得良好口碑、抢占市场并长久留住用户的关键。然而,人员紧缺、运力不够是近期生鲜电商普遍面临的难题。棘手的是,如果配送时效不能保证,生鲜的品质会大打折扣。
为了提高配送效率,“美团买菜”的配送员将平时使用的两轮电动车换成了三轮车。盒马鲜生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很多门店的财务、招聘人员等都来帮忙拣货,还开着私家车一起配送。”盒马鲜生近日宣布开放3万个岗位招聘,涉及配送、采购等职位。美菜网也面向全国40个城市招聘6000名司机、4000名分拣员。
除了紧急招聘外,盒马鲜生还从暂时歇业的西贝莜面村、云海肴、青年餐厅等餐饮企业“租借”2000多名员工,扩充自己的分拣、包装及物流体系,租借期间,工资由盒马鲜生支付,租借期结束后,这些员工返回原餐饮企业。此外,京东七鲜超市、永辉、美菜网也发布了诸如“人才共享”“员工共享”的计划,邀请餐饮、酒店、影院及商户员工以短期打工的方式加盟。
“共享员工,共抗疫情,在特殊时期打开了企业用工的新思路。”专家表示,共享员工的方法可谓“一举四得”:减轻餐饮企业的压力,降低其人力成本负担;缓解生鲜电商订单激增、人手不足的供需失衡局面;员工获得更多收入;公众可以享受收货更及时的“云买菜”服务。(李雪钦)
<>天这个案例,也非常有特色,是《创业家》&i 黑马记者采访新辣道创始人李剑的口述稿件,非常接地气。
创立于 2004 年的新辣道鱼火锅通过打造可以标准化的核心产品,建立稳定
可靠的源头采购供应链体系,完善公司的人才制度最终实现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标
准化。截止到发稿时,它已经在中国开设了近百家店,其中直营店占比 80%,
年销售额近 8 亿元。
在创立新辣道之前,我还曾经有着另一段的创业经历。 我创立过一家年流
水超过 3 亿元的员工连锁餐厅。凭借这家企业的效益,我很快实现了财务自由。
但是好景并不长,由于没有看清楚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的中关村餐饮市场,再加
上内部管理问题的爆发,我的企业最终倒闭了。
第一次创业之后,我就想清楚了二次创业不只是赚钱,所以会想得比第一次
创业远。当时我想,一定要做一个能做大的生意。首先,生意要跟城镇化以及消
费升级趋势有结合。其次,我自身的优势能不能和这个生意结合起来。最后,这
个生意一定是简单化、可复制、能做大。最终我还是把自己创业方向锁定在餐饮
业。
完成定位之后,就要去寻找一个能够满足我上面要求的产品。所以,当我在
成都吃到梭边鱼的时候,突然觉得很惊艳。
我决定把它改良为火锅。原因有三个:首先味道非常好,这是一切的核心;
其次如果变成火锅既能标准化也能简单化;最后是差异化很强。
如果只是简单的标准化和简单化对消费者而言没有意义,一瓶矿泉水很标
准,但却没有差异化。所以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有四川特有的东西,所以在鱼
的酱料中很重要的腌菜都是在四川做的,现在虽然市面很容易买到,但和我们的
吃起来还是有差别的。
(《创业家》&i 黑马注:这中间还有着更为曲折的故事,据说李剑为了请来
四川的合伙人,也是现在新辣道的产品负责人徐伯春,李剑先后花费了一年的时
间去反复的说服他和自己合作开店。半年之后,徐伯春和司机开着一辆中巴,拉
满一车老坛腌菜,穿越秦岭,两天两夜后从成都抵达北京正式开始创业)
在完成产品选择和定位之后,要考虑选址的问题。我们的目标客户群基本还
是以年轻人为主,所以确定要选一家目标人群流量大的街边店。我们第一家店开
在惠新东街,因为那里消费人群中年轻人居多,同时还有写字楼、居民区、医院,
有白领有医生,而且容易停车。
(《创业家》&i 黑马注:黑马营成员企业云海肴的选址却更加偏爱购物中心,
不过相同之处是,他们都喜欢大学生聚集的区域)
一开始我们生意的还不太好。我最担忧的一个问题是,是不是真的味道好,
能被大家所认可?创业一开始最需要的是建立信心。为了解决信心的问题,我用
了两个到现在还有意义的推广方法:
请客。我请朋友们过来免费地吃,过程中,我会跟他们讲清楚是怎么做的,
为什么好吃,吃完了之后就发现十个人中会有七八个觉得不错。很快就有朋友免
费吃完之后,跟我打电话说,帮我订位子。这样就建立起了自己对这个产品的信
心。连续请了两三个月后就顺利覆盖到上千人。因为你对产品有信心,你会相信
他们会带来一桌人,一传十,十传百,生意就打开了局面。
(《创业家》&i 黑马注:另一家新派餐饮云海肴第一家在后海的店生意不好
的时候,所想到的推广策略也是两条:1、和周围的公司办联名卡。2、每周两
天菜品打折,同时搞团购。)
借力。我跟学校的学生会合作,出钱让他们在学生刊物做广告,发放联名的
学生优惠卡。这样把中午的生意给带起来。发展学生客户有一个好处,若干年之
后,他们很多人留在了北京,会继续变为你的客户,因为他们对于学生时代的味
道是很怀念的。
当然现在新店的推广有完善的体系了,围绕不同新店有不同的策略。但还是
延续了我第一家店的思路。现在的推广也是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套餐,顾客全场五
折,还送代金券,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顾客接触到我们。
在第一家店成功之后,我思考如何实现从一家店到一家餐饮公司的跨越。我
认为餐饮业之所以无法做大,总是停留在作坊阶段,原因是:餐饮业创业者创业
精神缺失,在囤积了大量现金后,觉得餐饮创业太辛苦,容易安于现状。餐饮是
一个控制点太多的行业,太不容易标准化、流程化。
我一开始就确定要按照企业思维来经营新辣道。我们不是一个饭馆,而是一
家餐饮企业。所以回到企业的逻辑:必须有核心产品。新辣道有最初起家的梭边
鱼、还有罗非鱼等好产品。为了保证持续出好产品,需要机制:我们设立了产品
委员会,花重金设立了一个实验室给合伙人用于新产品的研发。我们基本围绕鱼
为中心的火锅,提前一年研发新产品。
产品的标准化。为了实现鱼和火锅底料的标准化,我们用了两个方法:1、
自己在山东温泉养鱼。能否养出好吃的鱼靠水,我们建立水循环系统,保证水温
一直保持在 27-28 度左右,百分之百的温泉水和地下水混合。我们和科研院所
进行多代合作,培育出鲜美有品质的鱼苗,这样保证了鱼的标准化生产。后续的
冷链环节,比如宰杀排酸我们都严格按照统一标准。
2、找原产地。有些鱼的品种比如罗非鱼不是我们养殖的,我们也会想办法
解决标准化。我们会和国内最大的罗非鱼供应商合作。解决底料标准化重要的原
则是,里面的辣椒、蒜都必须原产地采购。
(《创业家》&i 黑马注:餐饮业做大的灵魂是标准化。i 黑马曾经报道过的
甘其食,这家新派餐饮连锁企业此前获得天图资本 8000 万元投资。据天图资本
合伙人张海燕向 i 黑马透露,最初甘其食创始人童启华为了保证包子的标准化,
从上游面粉采购,以及菜的大小都有近乎苛刻的要求,而且为了能够实现快速规
模扩张,甘其食的品类被严格控制在五款。)
当然光是产品标准化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服务的标准化:围绕顾客和产品需
求把流程服务画出来,再把流程拆解为标准是什么、执行者是谁、检核者是谁,
这个就是 SOP。目前新辣道的几千个 SOP,包含技术、服务、管理的 SAP。为了保证这个标准化,每个店经理巡店路线,从每天早上开始,要做什么表格表单
都是被严格规定的,你要上传给你的上级管理者批阅。
(《创业家》&i 黑马注:服务标准化的典型是麦当劳,而麦当劳的核心在于
其厚厚的标准化手册。据说国内某家知名度很高的教育培训企业为了实现服务标
准化,将一个员工的服务流程拆解为 32 道,反复磨练)
目前新辣道有一些店面是实行加盟管理,如何保证加盟商和直营店的标准化?
遵循两条标准:首先供应原料和 ERP 软件系统统一,一旦加盟商不按照标准执
行,可以直接停掉加盟商的系统和鱼的供应,而没了这两条,基本很难运营。另
外要严格筛选加盟商,对于加盟商要保证价值观一致。
(《创业家》&i 黑马注:加盟而死的案例太多了,当年鼎鼎大名的土家族掉
渣饼火遍中国,随后开始了加盟扩张,但由于没有严格的管控体系,只要加盟费
就可以加盟,最终一年不到,土家族掉渣饼在中国大地消失了。)
除了标准化之外,人力资源管理也是我需要考虑的问题,我用了三条策略:
明晰招聘标准、摒弃强人治理、建立完善的店长选拨机制。
明晰招聘标准:招基层和店经理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有执行力标准考核,
有面试评估系统。然后按照招人—使用—培育—挽留四个生命周期来管理人才。
摒弃强人治理:怎么保证一个餐饮店在千里之外,你的员工在尽职尽责的劳
动,每一级干部都在工作,就需要好的管理,需要好的体系,而不是依靠老板自
身的巡店,淡化个人英雄主义。
选拨店长:两年半到三年,有机会从基层成长为店长。还有一种途径——
招应届毕业生,6 个月就能到管理层,两年成长为店经理。这两个途径培养起来
的店长都好用。
(《创业家》&i 黑马总评:不管是新辣道,还是黄记煌,亦或者是甘其食,
这几家餐饮企业都有共同的特点,产品足够单一,可标准化,不要厨师,奉行产
品主义,把产品的地位放在首位。)
【总结】
成功到底可不可以复制?还是仅仅只靠运气?运气的成分不可少,但是80%还是靠清晰的营运模式的,而这来自于学习和借鉴!
>你抢着菜了吗?”已经成为新冠肺炎疫情下,除“你抢着口罩了吗?”外另一句流行的打招呼方式。而居家隔离、不敢出门的人们纷纷涌向了买菜App,生鲜电商“压力山大”,货物短缺、人员匮乏、运力不足、系统崩溃等等问题随之而来。
这种状况还要持续多久?这对于在2019年“九死一生”的生鲜电商来说,是一次机会吗?
文 | 常涛
01为什么“一菜难求”?
家住杭州的蔡女士为了“抢菜”,每天设定了4个闹钟,“连睡眠也被搞得支离破碎”,但依旧抢不到。
“盒马每天早上8点、零点开始抢,绝对秒没,我一次都没抢到过,简直比双11还可怕。订单一到结算那步,不是提示运力紧张,暂时无法下单,就是提示没有库存。直到周五(2月7日)零点我才成功抢到一次,留下了一把辛酸泪。”不仅菜难抢,蔡女士还表示,价格也比平时高出不少。“在某平台上,黄瓜的价格达到了8.6元一根。”
蔡女士设定的“抢菜闹钟”
不过,即便你能“幸运地”抢到菜,也不用高兴太早,因为随后你就会发现,什么时候收到货也是个问题。
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杜女士比朋友早几日返回了北京,她反复提醒朋友,如果要在网上买菜,一定要早点下单,可别等没菜了现买。“同学早上在每日优鲜下的单,都晚上了还没送到。”杜女士说。
订单页面提示“配送运力已满”
虽然目前各地菜市场和超市的蔬菜供应大多充足,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线上买菜”还是成为了人们的首选。
有网友甚至总结出了各平台抢菜的攻略。有的平台“不用抢,价格公道,绝大多数时候2h(2小时)准到”;有的平台“运力挺多,但商品选择较少”;还有的平台“需早上5点半开始预约,一些菜不太好抢”。
不少网友就开始纳闷了:既然菜品充足,为什么还是抢不到呢?
这背后,一方面是订单量的激增。公开数据显示,饿了么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外卖买菜订单量同比增长9倍,商超订单也同比增长超2倍;盒马过去一周广州、深圳、成都等地订货量达到平时的5-10倍;每日优鲜从除夕到大年初八实收交易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50%;叮咚买菜大年三十订单量同比前月增长超300%。
而另一方面,则是订单量激增背后运力的不足,这也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在北京地区,每日优鲜的送达时间从平时的一小时内变成了两小时内。2月9日,中新经纬记者注意到,送达时间已经变成了四小时内。叮咚买菜App以往承诺的29分钟送达,也变成了“当日送达”;美团买菜送达时间也延时至7、8个小时内。
盒马鲜生一位负责人表示,门店小二已经全员出动,每天上货7-8次,远超平日峰值。“我们很多门店的文职人员,包括财务、hr、店长在内,都去帮忙拣货、开着私家车配送,尽一切努力保证货架是满的。”
美团买菜方面也表示,受到疫情防控导致的物流不畅、人力紧缺等影响,部分蔬菜等生鲜商品出现了短时间缺货,部分站点可能因订单集中,导致配送延时。
每日优鲜工作人员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华北区域共投入了1000多名骑手,但由于订单量繁多,很多配送人员回家过年,人力较缺乏。加上疫情期间比较特殊,好多小区不让进,则会出现一些延时情况。
该平台一位配送员告诉中新经纬记者,他所在网点春节期间共有10名配送员值班,从腊月二十八(1月22日)至今(2月7日)没有停。“疫情爆发以来,网点的订单量较平时至少涨了3倍,这还是在数百万人没有返京的背景下。”
当被问道“为何送单如此慢”时,上述配送员表示:“主要还是缺人,春节前放假回老家的员工都没到位。不是他们不来,是不让他们来,怕有传染风险。”
02 还要持续多久?
为缓解这种情况,生鲜电商平台也在积极采取行动,其中最重要一项就是解决拣货员缺乏及运力不足问题。
2月3日,盒马鲜生发消息称,云海肴、青年餐厅员工将赴盒马上班,其他餐饮如有需要,可联系洽谈。
京东生鲜肉禽奶蛋采销部负责人王志强在接受中新经纬(微信号:jwview)采访时表示,这段时间运力方面相较平时较紧张,为解决问题,在门店运营方面,一是合理性排班,提前准备;二是发布了“人才共享”计划,诚邀临时歇业的餐饮、酒店、影线及零售联营商户员工在此期间以短期打工的方式加盟。
2月6日,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宣布推出“蓝海”就业共享平台,通过该平台,全国各地餐饮商户,可统一为员工可就近报名,选择成为一名“蜂鸟”骑手,或者成为附近一名商超便利店的员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约4000名餐厅员工有意“临时上岗”。
美菜网2月10日发布消息,在全国40个城市招募4000个分拣员和6000个配送司机。
在加大供应方面,饿了么联合优鲜菜场、菜文基、菜公社、四季生鲜、菜老包等供应商,加大了近期的采购量;京东到家则与沃尔玛、永辉、步步高、永旺、等近40家连锁商超及16家社区生鲜连锁、菜市场达成合作,定时早晨7点到10点,保障水果、肉禽蛋奶、米面粮油等生鲜、民生类商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