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第一杯奶茶你喝上了吗?
< class="pgc-img">>1. 销量竟破 4000 万杯,火爆全网。随着立秋的到来,奶茶界再次迎来热潮,全国 15 万商家共同打造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销量惊人,仅立秋一天就突破了 4000 万杯大关,更有 8 家品牌销量破百万杯,彰显奶茶市场的巨大潜力。
2. 回顾过去几年,奶茶相关企业注册量持续攀升,增速惊人,但 2022 年却遭遇下滑,不过好在 2023 年已触底反弹,注册量再次增加。广东以 5.74 万家奶茶相关企业领跑全国,深圳更是成为唯一奶茶相关企业存量破万的城市。
< class="pgc-img">>3. 奶茶文化的魅力不可小觑,这背后是年轻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也是对社交互动的热爱。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你不仅喝的是味道,更是那份温馨与陪伴。
快来分享你的奶茶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甜蜜与幸福。
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点点奶茶火了。大家眼中的网红餐饮并没有在短时间内退烧,一点点奶茶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更加火爆。
奶茶行业一直来都是众多行业中的投资热点,近年来奶茶行业的市场不断扩大,我们脑海里最初的奶茶店印象——台湾珍珠奶茶五块钱一杯,早已经淡淡模糊。
奶茶的花样更是五花八门,奶茶店也是令人眼花缭乱,知名的奶茶品牌COCO都可、沐菓、大卡司、港之悦、一点点、御台好茶坊……甚至是现在风靡的喜茶、丧茶,深深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点点奶茶,他的品牌发展之路是怎么样走的?20平方米的奶茶店,真的日赚2000?天天排长队,生意火到爆,却暂停加盟?一点点奶茶玩的是什么套路?
从50岚到一点点
一点点品牌最早是在2010年上海成立的,真正发展起来却是从2015始,“火”势才开始蔓延,到如今据统计全国已经拥有2000多家门店。
无风不起浪,短时间迅速发展起来自然有原因,一点点品牌的由来有点颇显憋屈,本来并不是叫一点点,而是叫50岚,是台湾人在1994年创立的奶茶品牌,在台北奶茶市场可是小有名气,那个时候台湾50岚在全台北就有600多家门店。
由于这个行业钱好赚,50岚想进军大陆市场,扩大自己品牌的知名度,于是就在2010年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分公司。
可是谁能想到,大陆人太聪明,早在2006年时就已经注册了”50岚”的商标,借它的名号做奶茶。于是这家正宗的台湾50岚被迫换名,也就是如今的“一点点”。
所以,一点点能短时间在奶茶行业站住脚,离不开在台北十几年开奶茶连锁的经验基础,无论是资金,还是运营能力,还是调制奶茶的配方技术,都是有雄厚扎实的“内功”基础。
工于心计,玩转品牌运营
一点点这个品牌的运营,是很有“心机”的,当然他的“心机”来源于在台北十几年的奶茶连锁经验,从最初的路边摊,到遍布台北600余家,它早已摸透了奶茶行业的运营以及消费者的心理。
在产品设计上,一点点奶茶跟其他奶茶不一样的地方是:一点点奶茶是可以任意选择甜度、温度、加料、混搭的。
传统奶茶店奶茶经过研发,都是统一的“标品”,而一点点似乎是可以根据用户习惯来定制的,我们暂且叫这种方式为“个性化定制服务”。这是一点点奶茶出奇制胜的关键点,也是奶茶行业里最大的“心机”。
为什么说一点点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是一点点奶茶出奇制胜的关键点,奶茶行业里最大的“心机”?这得得从四个层次来分析:
1. 显人气“心机”
一般奶茶店,在用户点餐的时候,店家询问顾客,欢迎光临,您要喝什么茶?您要中杯还是大杯?询问到此结束。
一点点则是,欢迎光临,请问您要喝点什么?您要中杯还是大杯?请问您是要怎么做?甜度需要怎样为您调整?您要做几分甜的?温度要怎样?凉的还是热的?要不要帮你去冰?需要加点别的吗?
如果你是第一次去一点点店里,当你这样被反复问道的时候,第一时间肯定就会好奇问店员,可以怎么做?有几分甜的?有哪些东西可以加?那么服务员就会微笑的耐心和你解答,帮你完成第一杯“定制”,此刻你的心情绝不会是嫌店家啰嗦麻烦,反而会有一种亲切感,认为这样的服务很贴心,很赞!
而实际上,这就是一点点奶茶的其中一个“心机”:这样的做法除了能与顾客产生互动,让顾客觉得宾至如归之外,同样也拉长了点餐和制作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顾客等待的时间,让店门口瞬间积聚人气。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这样说的有点牵强,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不妨我们先来看看一点点奶茶店的吧台设计,一般的奶茶店吧台都是呈“一字型”排开,所有的工具设备都是在一条线上,流程就像一条流水线,务求快速出单,效率第一。
而一点点奶茶店吧台却设计成L型或者U型,操作区相对来说大,将制作流程所需的工具分散,每个员工又是各尽其职,所以我们经常见到一点点奶茶的员工走来走去,这就很容易给人一种“很忙”的错觉,但由于区域广面积大,又能让人觉得“忙中有序”。
实际上是刻意放缓效率,制造成人气爆棚,店员忙得不可开交的假象。这就是为什么报纸、网络、我们所看到的,一点点奶茶天天排长队的现象原因。
2. 网络热点话题“心机”
如果你以为一点点的“心机”只是为了让店里显得“人气”,还有让顾客觉得贴心。那么你就错了。我们之前所说的一点点“个性化定制服务”,第二个心机是在网络上。
如果你是加留心,关注过一点点奶茶的官方微博,或者搜索过百度一点点的相关信息,你会发现“个性化定制服务”,被一点点玩坏了。
最早网络上出现关于一点点的爆文是《史上最全的一点点隐藏菜单,上海磕奶茶党们疯啦!》很明显,这是一点点奶茶刻意策划的,你可以搜索一下一点点隐藏菜单,光百度就至少会有20页关于一点点隐藏菜单的软文,而且点击量都是过万,显然一点点利用“个性化定制服务”做文章,造话题。
有了“隐藏菜单”这个热门话题之后,微博上也是没有平静过,微博大V、社交达人、学生软妹纷纷晒出自己搭配的一点点茶饮“配方”、口感评测、照片,形成一股热潮。
线上以这样的形式与用户互动,每次顾客晒出自己的“新品”,一点点官方就会第一时间@,与用户唠嗑。甚至很多线下的用户,会拿着微博上别人调制的“配方”到店里要店员做。
3. 免费加料“心机”
加料免费是一点点奶茶的第三个小心机,一点点提供免费加料的东西看似挺多,但基本上都不值钱,像珍珠、波霸、椰果、仙草、红豆。
都是小成本的,但商家提供这些,给顾客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品牌的口碑就潜意识的形成了。因为别家都不提供免费加料的服务,只有你家一点点可以免费。
当然一点点提供免费加料的目的也是为“个性化定制服务”做内容,如果加这些料要钱,用户的体验和参与感就会大打折扣。
停止加盟,保护自品牌
尽管一点点奶茶这么火,但招商加盟却很早以就已经停止了。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好的东西,得不到才显得珍贵,一点点奶茶停止加盟,就是想肥水不流外人田,想让自己的品牌显得更有价值。
其实并不是,当一个品牌迅速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它更应该考虑的自品牌的保护,就像一个气球,往里面吹起,能让它变大,但他的变大程度取决于自身能否承受,如果过了这个度,气球就会炸。
门店也是一样,不是钱赚的越多越好,而是要结合自身,去衡量,这么多的门市,我是否能管理的过来?我的中央工厂材料能不能供应的上?我的门店质量会不会下降?会不会有人冒充我们?所有门店的服务和流程是否都统一?
其实做连锁,做企业,每个环节,都是息息相关的,一旦有一个环节,或者说一个门店出错,那么就会触碰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到最后负债累累,而倒下的牌,很难再搭起来。
用奶茶用户需求来看,其实奶茶的需求是在不断上涨的。但是经济学里很多行业都是有生命周期的,用户搜索“奶茶加盟”的人数在2015年有着明显增长,并且这种增长一直持续到2017年的现在,目前还没有出现下跌的现象。
一点点这个品牌他们2015年开始快速拓展,后期呈现每个月20家左右的新店数量来攻城拔寨,在一些城市开展了区域授权和单店加盟等灵活方式。一点点的背后是台北50嵐,50嵐是台湾一级奶茶品牌,除了数量上比清心福全少外,余下的各项指标上基本都名列前茅。与COCO相比,50嵐来大陆的缺陷是在时间节点上晚了点,但苦练内功的高人一出手总会显示出横扫一切的功力。
从产品质量来说,一点点奶茶为给顾客提供优质的用餐体验,将一点点奶茶与音乐结合起来,是顾客在享用艺术般的美味同时,又能享受听觉盛宴。六大系列、200多个品种的皇茶带给你嗅觉、味觉、视觉上的多重享受。一点点一直在创造“绿色、健康、安全、美味”的贴近大众需求的饮食产品,为客户输送最方便快捷的食材和为客户创造最大的营运利润空间。
怎么火起来的其实不是那么重要,如何持续火下去持续经营对于一个商家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而质量就是保证。一点点的质量我想喝过的朋友都知道。
从一点点来看,饮品不火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 产品没有创新,不能与时俱进,客户从一开始喝这个产品到现在,一直没有任何变化。
- 在几年前,奶茶店确实很少有在各个媒介上做广告的,是靠自己积累的口碑代代相传。但是最近几年变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没有一定的宣传根本没有办法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中存活下来。
- 忽略了消费升级的趋势,对自己的客户群体出现错误的判断,不能随时调整适应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
而反观一点点,将上面的3点原因修改到了极致。曾经一年卖出4亿杯的香飘飘奶茶,让一点点看到了在大陆生根发芽的机会,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很快将自己的根据地选择在了上海,以上海为中心慢慢向杭州、苏州、福州等地辐射,此外一点点奶茶不仅口感好,而且注重对产品线升级换代,进行消费升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点点奶茶四季都有它热卖产品线,这是其它品牌很少能比拟的,经过10几年的发展,成为大陆奶茶NO1品牌也不足为奇!
一句话,成功背后的付出,不是每个人都看得到,就像俗语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在当下不缺乏营销人才,天才。就像前两年的“皇太极”“雕爷牛腩”,炒作得全天下皆知,连在上海的我,都对其慕名异常,如果到北京,一定要品尝一下。但是还没等到机会,就有非常多尝试过的朋友说,产品一般,言过其实,然后渐渐的,这两个品牌就走下坡路了。餐饮行业,口感肯定是第一位,有口感,即使营销落后,也能渐渐发展,但是倒过来的话,就是一阵龙卷风,来势汹汹,去也匆匆。
本文由 @品牌咨询那些事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源于网络
段时间,一说到蜜雪冰城,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就已经开始浮现:“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这首连像样的名字都没有的歌曲(没错,它就叫“蜜雪冰城主题曲”),却凭借简单欢快的旋律、反反复复的歌词,从奶茶界迈出第一只脚开始,迅速破圈。不仅如此,还有层出不穷的粤语版、俄语版、黄梅戏版、京剧版、电音版……魔性的“蜜雪冰城甜蜜蜜”,在极高的传唱度中洗遍了广大网友的脑。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B站蜜雪冰城官方站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蜜雪冰城洗脑神曲的背后,离不开一家叫做“华与华”的营销咨询公司,而操盘“华与华”的正是人称“中国最贵营销大佬”的华杉、华楠两兄弟。
“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啦”、“老人要穿老人鞋,专业老人鞋、认准足力健”等等,都是出自华与华。
靠魔性主题曲火爆全网
自6月3日,蜜雪冰城品牌官方号在B站发布主题曲以来,蜜雪冰城靠“病毒式营销”彻底出圈,频频喜提热搜,还因过分魔性被网友戏称为“高考禁曲”。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B站蜜雪冰城官方站截图
>事实上,这首魔性上脑的主题曲旋律来自于民谣《oh,Susanna》(音译《哦,苏珊娜》),这是一首由斯蒂芬·福斯特1847年写的乡村民谣,流传至今已有174年历史。从乐理上讲,作为一首波尔卡节奏的五声阶歌曲,其明快的旋律很容易被记在心里。蜜雪冰城主题曲就选用了其中韵律感强、旋律简单的一段,进行简单改编和重复,短短的13个字,配合蜜雪冰城“雪王”的表情包,实现了快速传播。
目前,在抖音,#蜜雪冰城主题曲 收获了16.8亿次播放量;
< class="pgc-img">>在B站,官方 MV 播放量达到1370.4万。
< class="pgc-img">>网友还自发创作了不计其数的改编版本,一时间,这首主题曲出现了四川话、粤语、广西话、东北话等方言版本,甚至还有英语版、俄语版、日语版、泰语版等不同语言版本,让蜜雪冰城提前实现了在全世界“开分店”的愿望。
主题曲火爆出圈后,又传出去蜜雪冰城线下门店唱主题曲就可以免单的消息,不少网友去蜜雪冰城门店“打卡唱歌”,成了众多年轻人的“社死现场”。
蜜雪冰城幕后推手
据红星资本局,重庆品萃广告传媒公司的负责人向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蜜雪冰城主题曲的火爆与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在于衍生内容生产的快捷性,让大众能围绕主题曲内容将雪球快速地滚起来。”的确,仅13个字的歌词、简单的雪王形象,这些简短的内容,能让B站鬼畜区的UP主们在此基础上迅速进行二次创作并传播,才造就了铺天盖地的传播效果。
在蜜雪冰城洗脑神曲的背后,离不开华与华上海营销策划公司(以下简称“华与华”)。而操盘华与华的,正是人称“中国最贵营销大佬”的华杉、华楠两兄弟。
你可能没听说过华与华,也不曾听闻华杉、华楠的名字,但是你一定听过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
“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啦”
“老人要穿老人鞋,专业老人鞋、认准足力健”。
事实上,除了蜜雪冰城外,海底捞、得到、西贝筱面、晨光文具、汉庭酒店、洽洽瓜子、新东方、绝味鸭脖……这些耳熟能详,覆盖消费者衣食住行的品牌背后,都有来自华与华的推广创意。
据红星新闻,2018年下半年,华与华为蜜雪冰城创造了一个拿着冰淇淋权杖,头戴皇冠的“雪王”符号,同时确定了红色与白色的主色调。此后,蜜雪冰城从品牌形象到门店设计,从物料到周边,从办公系统到店员,全部围绕雪王符号来制定。
可以说,蜜雪冰城将“雪王”这个超级符号用到了极致,甚至门店打烊后,都能在卷闸门上看到“雪王”的形象。
< class="pgc-img">图据华彬个人微博
>从华杉的微博中可以看到,华与华给蜜雪冰城创造出“雪王”的品牌形象时,从蜜雪公司内部到经销商,都出现了不少反对和质疑的声音,认为违反了扁平和简约的潮流。
< class="pgc-img">>但事实证明,“雪王”的品牌形象给蜜雪冰城带来了辨识度 ,就连蜜雪冰城的CEO张红甫都在朋友圈感叹:“消费者好识别,过目不忘就是简约。”
对比喜茶、奈雪的茶,或者一点点、COCO,蜜雪冰城的门店显得“花里胡哨”,但是只要一看见蜜雪冰城的门店,一股“超便宜”的气息扑面而来,而这正是瞄准下沉市场的蜜雪冰城最需要的。
不过,蜜雪冰城主题曲火爆全网,效果好到连华杉都不敢领这个功劳。当网友询问蜜雪冰城“到店唱主题曲就免单”的活动,是不是华与华的营销策划时,华杉在其微博表示,“都是网友在搞,画面是我们的”,“大家喜欢就自己玩,我们不靠这个做生意,也不想把这个当功劳”。
< class="pgc-img">>华杉曾经在公开演讲上谈到:“你会完整地看完一个广告单页的内容吗?我想我们基本上都只会瞟一眼,看到一些片段而已。所以,我们传播的核心是要解决广告传播中的损耗问题。”如今,蜜雪冰城的主题曲也是遵循了这个原则,不需要太复杂的创意和广告词,“13个字+雪王”就能让消费者记住蜜雪冰城。
依靠“走量式”的加盟快速扩张
据媒体报道,靠魔性主题曲频频出圈的蜜雪冰城总部位于郑州,成立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产品包括奶茶、果茶、冰淇淋等品类,其中不乏冰鲜柠檬水、摩天脆脆冰淇淋、摇摇奶昔、满杯百香果等畅销爆品。
与喜茶、奈雪的茶这类高端定位的茶饮品牌不同,蜜雪冰城主打下沉市场,目标用户为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平均客单价仅为6元左右。门店主要开设大学周边、步行街、商场周边等。
启信宝数据显示,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注册资本3.6亿,法定代表人为张红甫。公司前两大股东为张红超、张红甫,两人各持股47.5%。
1998年,蜜雪冰城创始人之一张红甫的哥哥张红超在河南郑州开了一家“寒流刨冰”冷饮店,这也是蜜雪冰城的前身。彼时张红超还在河南财经学院(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读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租下了一间小橱窗,专营刨冰等各式冷饮。
在蜜雪冰城的官网上,用漫画的形式讲述了张红超的创业史。从1999年到2003年,张红超的蜜雪冰城门店先后4次搬迁,除了卖冷饮,张红超还卖过苹果和糖葫芦,甚至还开了蜜雪冰城中西餐厅和蜜雪冰城家常菜馆。
到了2006年,张红超推出了1元钱的新鲜冰淇淋,大受欢迎。至此之后,蜜雪冰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低价”成为了它的品牌基因,延续至今。2007年,蜜雪冰城开出了26家加盟店;2008年这个数字翻了近7倍,达到180多家;2020年6月,蜜雪冰城成了全国首家门店数量破万的茶饮品牌。
< class="pgc-img">>图片来自蜜雪冰城官网
当然,过万的门店规模离不开蜜雪冰城的加盟生意。据红星新闻,有业内人士称,蜜雪冰城更像是“走量式”的加盟,加盟成本低,能快速扩张门店规模。
在蜜雪冰城官网上,加盟费的明细是公开的,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的加盟费分别为11000元/年、9000元/年、7000元/年。而奶茶品牌“一点点”在三个等级城市的加盟费为66000元、46000元、26000元。加上日常管理、门店设备、原材料、装修和房租,35万元起就能开一家蜜雪冰城加盟店,开一家“一点点”的投入是其两倍左右。
如今,蜜雪冰城占据了学校周边、交通周转点以及人流量大的临街店铺,在三四线城市“遍地开花”。
外界一直对蜜雪冰城很好奇,3元的冰淇淋、4元的柠檬水、均价8元的奶茶,这么便宜的产品,还能有钱赚吗?总结蜜雪冰城的经营之道,离不开“薄利多销”四个字,以及庞大体量带来的超低费用分摊以及对上游原材料采购的议价能力。
另据启信宝数据显示,今年年初,蜜雪冰城就完成了20个品牌的首轮融资,龙珠资本、高瓴资本联合领投。融资完成后,蜜雪城估值约200亿人民币。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洗脑”神曲火爆全网!幕后推手,原来是他俩…卖8元奶茶的蜜雪冰城,估值已达200亿!》
编辑:刘梦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