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阮经天主演的电影《周处除三害》正在热映,其中主角陈桂林原型——原台湾第一杀手刘焕荣的故事,堪称是扣人心弦!而刘焕荣之所以敢如此嚣张、在台湾横行无忌,是因为他在台湾有一个强大的幕后靠山,那就是台湾第一黑帮——竹联帮!
< class="pgc-img">>竹联帮,它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万名帮众,在台湾更是像幕后掌权人一般的存在,甚至可以控制台湾当局、操纵台湾股价!
那么,问题来了,竹联帮到底从何而来?又为何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权力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来看看吧!
竹联帮,或者说台湾黑帮,它们之所以能发展起来,离不开一件事,那就是1949年国民党战败,在那之后,200万的国民党军官拖家带口来到了台湾,他们被安置在了由废弃学校和废弃寺庙改建的“军眷住宅”。
一开始,这些人想的很好,觉得过不了多久就能重回大陆,可现实给了他们重重一击,等到大局已定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回到大陆只不过是“痴人说梦”。既然回不了大陆,国民党自然没有养闲人的道理,这些军官纷纷“下岗”、被迫自谋生计。人生地不熟的,自然没什么好工作,只能卖卖水果、拉拉人力车,勉强度日。
而在这背后,就出现了一个尖锐的社会矛盾,那就是这些大陆来的“外地人”,实打实的侵占了台湾原住民的生存空间!日子过得艰难,台湾原住民自然把责任都推给了这些大陆来的“外地人”,于是,一场原住民对外地人的“战争”一触即发。
最初,台湾的原住民先成立了帮派,欺压外地人,外地人为了反抗,也联合起来与本原住民的势力抗衡。
< class="pgc-img">>1953年,台湾第一个具有组织规模的青少年帮派组织——“四海帮”成立了,帮主是冯祖语。他召集了44名大学生,在台大建立起了帮派,没想到几年间,“四海帮”就发展到万人之众。
竹联帮的前身其实和四海帮一样,也是1953年成立的,当时叫做“中和帮”,创建人是中学生孙德培,他因为身材矮小,总是被原住民欺负,因此苦练武术,就希望有朝一日能向原住民“报仇雪恨”。帮内的成员多半都是国民党军眷,年纪普遍比四海帮要小,多是初中生和高中生。“中和帮”的发展并不顺利,没两年,帮主孙德培就因为参与跟敌对帮派的械斗、期间误杀对方,被逮捕进了监狱。
没了帮主的“中和帮”群龙无首、开始分裂,成员潘世明、沈信吾等一个接着一个出走。眼见着原本好好地一个帮派就要散了,元老赵宁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终于在1956年6月主导整合了帮派。他们出于尊重,把帮主的位置留给了监狱里服刑的孙德培,由周榕担任总指挥,将中和帮残余的势力统整为“竹林联盟”,即为“竹联帮”前身。
四海帮和竹联帮先是对原住民展开了“镇压”,等到原住民不敢闹事了,为了争夺“第一帮”的位置,四海帮和竹联帮也没少有摩擦,因为四海帮成员家庭条件更加富足,由初高中生组成的竹联帮几次差点灭在四海帮手里。
巧的是,1962年台当局整顿黑帮,四海帮因为行事高调,被多方打压,甚至差点解体,而竹联帮就趁着这个机会一跃崛起。到了60年代,竹联帮最有名望的帮主陈启礼上位,算是开启了竹联帮最辉煌的时代。
< class="pgc-img">陈启礼
>竹联帮在成立的时候,分为狮、虎、豹、凤、鸭,这五个堂口,陈启礼就是鸭堂人,人称“旱鸭子”。那陈启礼这只“旱鸭子”,又是怎么游上了一帮之帮的位置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震惊了整个台湾黑道的“香港西餐厅之战”了。
当年,陈启礼在中山区的香港西餐厅担任经理,可西餐厅却遭到了牛埔帮小混混的挑衅,陈启礼当然不会允许这些小混混在自己地盘上惹事,当晚就带着吴敦等八个小弟,来到了西餐厅门口,见到牛埔帮的人就暴揍一顿。
牛埔帮不愿吃亏,陆陆续续来了上百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8对100,任谁看陈启礼他们都是要输,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陈启礼带着竹联帮的兄弟全身而退,甚至连个受伤的都没有!
陈启礼一战成名,成为当时社会的焦点和台湾黑道江湖的传奇。陈启礼也凭借着这次的功劳,坐稳了竹联帮帮主的宝座。
不过,陈启礼第一次做帮主,就爆发了“陈仁事件”。1970年,竹联帮骨干陈仁因萌生退意,盗领组织大笔公款后逃逸,因为惧怕被追杀,他还特意申请警方保护自己。
然而,这样也难逃竹联帮杀手们的手段,几天后,竹联帮成员张如虹公然在西门町警方的重重护卫下,成功刺杀陈仁。不过,这件事情因为闹得太大,时任帮主的陈启礼就被当局看做是幕后指使者,被捕入狱,判处6年有期徒刑。
< class="pgc-img">>陈启礼一入狱,竹联帮又是群龙无首,同样的分裂剧本再度上演,直到1976年,陈启礼出狱,竹联帮才重现生机。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陈启礼已经失势了这么多年,为何出狱还能带领竹联帮再度复苏?
答案出人意料,因为这时候的陈启礼,早就已经投靠了台当局,他想要背靠当局,把黑帮给漂白!借着这层背景为依托,陈启礼直接纵横台湾经济界,接连成立承安消防、美华报道、名商俱乐部等5家公司!不得不说,这种洗白方式非常的好用,竹联帮一个黑道社团,居然频繁荣获嘉奖:
台北市第三届十佳慈善社团、十佳D品交易集团、二十世纪全球最具影响力十大黑团体第二名、第一届民进党最诚信伙伴金狮奖……
除了商业洗白,在原本的黑道屋里方面,因为有陈启礼这层关系,竹联帮的武力值可以说是也如日中天,连小喽啰身上带的武器都日趋现代化。
此时的竹联帮被称为:是拥有18个企业化堂口及直属武装部队“竹联突击队”!
竹联帮此时在台湾真的是无人能敌,内部没了对手,自然就要向外扩张,陈启礼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香港,成立了恒升国际公司;接下来是美国,成立龙堂、凤堂、虎堂、狮堂4堂,后来又在日本东京银座设立了分堂。
竹联帮如同花团锦簇一般,四海帮、黄埔帮这类一直被他强压一头的帮会自然心生怨怼,1984年6月,这些帮会联合起来,拿出了“六国围秦”的架势对竹联帮宣战,台湾黑道史上规模最大的街头冲突“荔舫餐厅事件”就此爆发。
真刀真枪的打过一架,两拨人尤嫌不够,他们直接把冲突从混混斗殴、提升到了经济政治层面。商战是必须要打的,那一仗打倒香港股市昏天黑地,造成了全台湾的黑色金融风暴,让无数股民苦不堪言。
可惜的是,竹联帮的好日子到这也就算是到头了,因为当年震惊全球的“江南案”爆发了!
1984年夏天,有一位笔名是“江南”的旅美作家,撰写出版了一本《蒋经国传》,其中内容对蒋经国不利,这引起了蒋经国儿子蒋孝武的不满。于是,蒋孝武派人秘密联系了竹联帮帮主陈启礼,希望陈启礼可以帮忙“处理”一下江南。
当年的10月15日,江南刚吃完早餐外出散步,就遇见了埋伏已久的竹联帮杀手董桂森等人,被一枪正中眉心,倒地身亡。董桂森怕江南没死透,还在腹部和胸部补了两枪!台湾省的人杀了美国人,这在当时可以算是一件外交大事件了!
陈启礼和竹联帮最终成了替罪羔羊,竹联帮一众骨干被彻底清扫,统统关进了监狱!但毕竟竹联帮这算是代人受过,因此没过两年,到了1988年,台当局就宣布释放“江南案”三百多名帮派分子,包含了竹联帮各个堂主与角头,陈启礼也于1991年假释出狱。
< class="pgc-img">>竹联帮从这时候开始,再也没了往日的荣光,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今的竹联帮在台湾依旧有着一席之地,与四海帮、天道盟并称为台湾黑社会三大帮派,颇受当局的忌惮。就比如说2014年“竹联帮”平堂堂主主田震宇遭枪杀,出殡就高调出动了11辆包括法拉利、兰博基尼、保时捷911等总价上亿元的超跑开道,还有台湾各帮派超过2000名黑道人士到场。台北市警方当即如临大敌,提前两天就在周围酒店、夜店临检,葬礼现场更是部署了超多200名警力维护秩序。
与此同时,竹联帮还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地活跃,与香港新义安、14K,日本的山口组以及美国的华青帮等黑社会帮会关系密切,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2008年世界黑社会帮派的第四大危险组织!
| 炒枯在
编辑 | 炒枯在
还在犹豫什么?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赶紧关注我,一起开启幸运之旅吧!祝您财运亨通,心想事成!
电影《周处除三害》中
,阮经天饰演的“陈桂林”原型,正是台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叱咤风云的“第一杀手”刘焕荣,这位杀手背后的势力——台湾第一黑帮竹联帮,更像是一段段充满血雨腥风却又引人深思的历史,竹联帮的兴衰,不仅是台湾黑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折射出时代变迁、社会矛盾以及政治角力的复杂图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故事要从1949年说起,国民党战败退守台湾,大批军官和眷属被迫迁徙,形成了与本省居民格格不入的“外省人”群体,他们聚居在简陋的眷村,生活困顿,与本地人争夺有限的资源,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少年帮派应运而生,竹联帮的前身“中和帮”便是其中之一,最初,这些帮派只是为了自保,对抗本地帮派的欺压,随着时间的推移,帮派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逐渐演变为对地盘、利益的争夺
1962年,陈启礼的出现,将竹联帮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他出身贫寒,却极具个人魅力和领导才能,在“香港西餐厅之战”中,他以少胜多,一战成名,奠定了其在帮中的地位,陈启礼上位后,开始着手整合帮派资源,并效仿企业化管理模式,将竹联帮打造成了一个等级森严、组织严密的庞大势力,他意识到,仅仅依靠暴力无法维持长久发展,于是开始积极寻求“洗白”,涉足建筑、娱乐、金融等行业,将黑金逐步漂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进一步提升帮派实力,陈启礼积极向政治靠拢,利用政治力量为自己谋取利益,他曾公开表示支持国民党,并利用帮派势力为其助选,这种黑白两道通吃的做法,使得竹联帮在台湾社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甚至一度到了可以操纵股市、影响政局的地步,这种与政治的紧密联系,也为竹联帮日后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1984年
,震惊世界的“江南案”爆发,将竹联帮推向了风口浪尖,旅美作家江南因出版《蒋经国传》,触怒当局,被竹联帮杀手暗杀,这起事件引发了美方的强烈反应,也迫使台湾当局对黑帮采取强硬措施,陈启礼等竹联帮核心成员被捕入狱,标志着竹联帮的黄金时代走向终结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管经历了“江南案”的重创
,竹联帮并未就此消亡,陈启礼出狱后,竹联帮逐渐恢复元气,并继续活跃于台湾社会,随着台湾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当局对黑社会打击力度的加大,竹联帮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如今的竹联帮,更多地以企业化的面目示人,涉足餐饮、娱乐、房地产等行业,试图摆脱过去的黑暗形象回顾竹联帮的兴衰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黑帮的滋生蔓延,往往与社会转型期的动荡不安密切相关,贫富差距、社会矛盾、政治腐败,都为黑帮提供了生存的土壤,黑帮的存在终究是社会发展的一颗毒瘤,它破坏社会秩序,挑战法律权威,最终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旨在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杜绝任何低俗或不良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007年11月8日,台湾“竹联帮”领袖陈启礼的葬礼在台北举行。
两千多名老、中、青黑帮人物前来出席,让台北警方如临大敌。
整个葬礼的组织者,帮主黄少岑更是全场的焦点,这场葬礼轰动一时,不由让人们重拾对黑帮的关注,也对这位黑帮老大——黄少岑的江湖路充满了兴趣。
< class="pgc-img">>问题少年,岑初入江湖
黄少岑祖籍湖南郴州的桂东县,父亲是国民党的一名老兵,1949年,跟随蒋介石败退台湾。
1950年,黄少岑出生于台湾的台中市,父亲初来台湾,没有根基,每天为了生活而忙碌打拼,因此黄少岑小时候是生活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没有得到严格的管束。
黄少岑生活的正气街以繁华、热闹的夜市而出名,是一个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地方。
当时国民党惊魂未定,上层人物忙于争权夺利,造成基层管理脱节,因此,正气街的局势并不太平,极为混乱。
为了争取生意地盘和利益,大家开始拉帮结派、明争暗斗,慢慢地就诞生出来了一个黑帮组织,号称“正气帮”。
“正气帮”以年轻人为主,手段非常毒辣,性格十分嚣张,在街上收取保护费、插手各种生意,横行霸道,周围的居民谈之色变,都不敢惹他们。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黄少岑,从小耳濡目染了许多黑帮的行为,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渴望长大后,也能像这些人一样驰骋街头、闯出一片天地。
< class="pgc-img">>从上小学起,黄少岑就不是一名好学生,逃学、打架是家常便饭。
父母的疏于管教,让正处于青春期的黄少岑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重大偏差。
1963年,小学刚毕业的黄少岑经人介绍加入了“正气帮”,年仅13岁的他正式开始了黑道生涯。
在“正气帮”的成员中,黄少岑年龄最小,外表胖乎乎的,看起来一幅人畜无害,可爱乖巧的模样,帮主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幺幺”,这个外号一直伴随着他。
后来,在江湖中的地位提高后,也有人叫他“幺哥”。
如果被他的外表所迷惑,那就大错特错了,黄少岑打起架来残忍凶狠,下手毫不留情,他不喜欢罗嗦,信奉用拳头和刀枪解决问题,这股狠劲,超过了帮中许多比他年长的成员。
有一次,一名小头目带着黄少岑去一家餐馆收保护费,对方老板仗着人多,一直在讨价还价,小头目正无计可施之时,黄少岑快步上前,拔出匕首插在对方面前的桌子上,直接问:“要钱还是要命?”
< class="pgc-img">>对方被他的气势所吓倒,乖乖地把钱如数地交给了黄少岑,从此,整个大街都知道了黄少岑这个狠人。
因为表现出色,黄少岑深受帮主和帮中前辈的赏识,他在帮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他在这种打打杀杀的日子中找到了成就感,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少岑的野心和欲望也随之膨胀起来。
他不再满足于正气街这片小天地,一心想寻求外面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时的台湾帮派林立,在江湖上混,免不了要和其他派系发生联系或者争斗,机缘巧合中,黄少岑认识了台湾最大黑帮“竹联帮”的大佬童强。
< class="pgc-img">>从此,他的人生开始了重大的改变。
初进“竹联帮”,到中流击水
“竹联帮”最早是由“中和帮”演化而来的。
1953年,在帮主孙德培的带领下,开始疯狂扩张地盘,其势力范围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或许是心态过于膨胀,1955年,孙德培在一次打斗中杀死了一名少年,酿出了人命,被警方逮捕入狱,其他帮派趁机前来抢占地盘,一时间江湖上血雨腥风、恶斗不断。
面对群狼的进攻,群龙无首的“中和帮”节节败退,一些成员见势不妙,纷纷改换门庭,不到半年时间,帮中就只剩下一些元老苦撑门面了。
在帮派即将分崩离析之际,1956年6月,“中和帮”留下的这些元老们在中和乡竹林路召开了一次大会。
会议决定设立狮、虎、豹、凤、鸭五大分支,每个分支各负责一块范围,积极联络旧部,发展新人,重振帮派雄风,为逃避警方打击,会议将“中和帮”改名为“竹林联盟”,也就是后来的“竹联帮”。
因孙培德尚在狱中,新的联盟不设帮主,各分支由堂主负责。
1962年,台湾当时最强的帮派“四海帮”成了警方重点打击对象,其实力大为受损,雄风不再。
“竹林联盟”的各个分支乘机群起而攻之,接管了许多“四海帮”的地盘,接收了其不少的小弟。
< class="pgc-img">>“竹林联盟”的帮派势力逐渐开始壮大起来,迅速成为台湾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帮派。
黄少岑加入“竹联帮”之时,正是“竹联帮”如日中天之际,各路英豪纷纷前来投靠,江湖上隐隐有了“天下第一帮”的名头。
“竹联帮”大佬童强与黄少岑打过几次交道,对他较为欣赏。
正值“竹联帮”招兵买马,扩充势力范围之际,童强就向帮里推荐了黄少岑,而黄少岑正渴望寻求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双方一拍即合,1968年,黄少岑加入了“竹联帮”。
刚加入“竹联帮”不久,黄少岑就参加了轰动台湾的“香港西餐厅之战”。
< class="pgc-img">>此时的“竹联帮”已经推举了鸭支堂主“旱鸭子”陈启礼为首任帮主,他们在扩张过程中,与当时的大帮派“牛埔帮”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在一次行动中,陈启礼带人突袭了对方一家武馆,“牛埔帮”迅速展开了报复行动,集中了三百余人携带着竹制刺刀、武士刀等武器,围攻“竹联帮”的活动据点——香港西餐厅。
而陈启礼身边只有几十号人,虽然西餐厅易守难攻,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正在形势危机之际,观察员黄舜发现了对方的指挥部设在西餐厅隔壁的金华酒店大堂。
擒贼先擒王,“竹联帮”决定主动出击,童强带领战斗组从外围分乘两辆出租车,突袭对方指挥部。
< class="pgc-img">>黄少岑就跟随在这支八人突击队中,下车后,童强用散弹枪朝对方开了一枪,黄少岑快速奔跑过去,直奔对方的一个头领,抡起大刀砍了过去,对方顿时血流如注。
经过短暂的交手,对方首领落荒而逃,连帮主都挂了彩,围攻西餐厅的马仔们,群龙无首,只得撤退,陈启礼趁势出击,大败“牛埔帮”,“竹联帮”出奇制胜后,声名大振。
“西餐厅之战”开启了台湾黑帮械斗中使用热兵器之先河,也为“竹联帮”以后称雄台湾黑道打下了基础。
黄少岑在这次处女秀中,表现勇敢,证明童强没有看错人,但作为一个低级别的新人,黄少岑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
表彰过后,黄少岑的日子重新回归平淡,湮没在数百名普通的帮派成员之中。
< class="pgc-img">>这种生活不是年轻气盛的黄少岑所想要的,他不想在这里浪费光阴,于是,黄少岑向童强提出退出“竹联帮”。
是以,黄少岑第一次在“竹联帮”的经历只有短短的几个月。
再入“竹联帮”,终登帮主之位
黄少岑与“竹联帮”的缘分并没有因退帮而结束,在外面闯荡江湖七年后,黄少岑并没有实现他少年成名的梦想。
数次在现实中遭遇挫折,让他的性格慢慢沉稳起来,阅历和格局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
< class="pgc-img">>他意识到单打独斗很难成功,不能急于求成,经过联系,黄少岑于1975年申请重新加入“竹联帮”。
回归“竹联帮”的黄少岑拳头依然勇猛,但少了几分浮躁,他严格遵守帮规,听从上级指挥,在每一次行动中都拼尽全力。
通过稳扎稳打,黄少岑渐渐得到了兄弟们的认可,慢慢进入了帮内大佬的视线。
此时的“竹联帮”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1970年7月,负责组织财务的陈仁携款潜逃,在面临追杀时,陈仁向警方求救,然而还是被竹联帮三名杀手当着警察的面杀伤。
< class="pgc-img">>嚣张的“竹联帮”让警方颜面无存,迅速立案调查,逮捕了幕后的帮主陈启礼。
陈启礼服刑期间,由“白狼”张安乐掌管“竹联帮”,大学生出身的张安乐不仅避免了帮派分崩离析,而且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以后的“竹联帮”转型打下了基础。
为了防止帮中老旧势力的阻挠,张安乐积极提拔年轻人,黄少岑在这种背景下脱颖而出,在帮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1976年,陈启礼出狱后,重掌“竹联帮”,他继续推行改革,加快推进帮派企业化,致力于“黑帮漂白”,18个堂口全部按照公司化管理。
< class="pgc-img">>新的举措推行后,“竹联帮”的经济状况大为改善,也扫除了向海外扩张的障碍,先后在香港、美国、日本等地区设立了分堂 。
“竹联帮”成为了与日本山口组、意大利黑手党齐名的国际大帮派。
作为少壮派的黄少岑因出色的表现成了陈启礼身边的红人,1980年,他被提拔为“竹联帮”总巡查,在帮中排名仅次于帮主陈启礼,黄少岑终于在而立之年实现了自己少年时的目标。
因为极速扩张,“竹联帮”与其他帮派冲突不断,黄少岑也是东奔西跑,应对形形色色的争斗。
其中1984年初的“荔舫餐厅事件”真正让黄少岑稳固了在帮中的地位。
当时四海帮为了抢回被占的地盘,联合台南的黄埔帮北上,向“竹联帮”发起了攻击。
双方在荔舫餐厅附近爆发了大规模冲突。
接到消息后,黄少岑带领“竹联突击队”火速驰援,经过血拼,打败了联军的进攻,黄埔帮最得力的堂主,人称“西门町霸王”的游国麟也死于荔舫餐厅。
经此一战,对手从此一蹶不振,黄少岑的战斗力和领导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得到了“竹联帮”上下的信服和认可,为他以后登上帮主之位奠定了基础。
1984年10月15日,爆发了震惊海内外的江南案,台湾情报局雇佣黑道在美国枪杀了华裔作家江南。而执行任务的杀手吴敦和董桂森就是“竹联帮”的成员。
< class="pgc-img">>面对美国的压力,台湾警方于11月12日开始了声势浩大的“一清专案”扫黑行动,陈启礼再次被捕入狱,帮中骨干纷纷落马,黄少岑自然也在警方的通缉名单之中。
为躲避风头,父亲安排黄少岑离开台湾,回到老家湖南省的桂东。
这是黄少岑第一次回到祖籍地。
老家的亲戚们给了他很好的关照,他自称:“在老家度过了这一生中最没有压力的日子!”
1988年,陈启礼因“百日大赦”出狱,重返“竹联帮”,原来入狱的一些成员也相继被释放回来,黄少岑见风头已过,也结束了在外面长达八年的漂泊,返回台湾,继续协助陈启礼打理帮中事物。
< class="pgc-img">>陈启礼负责外部生意版图的拓展,将帮中往来资金合法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洗白”。
黄少岑主抓黑帮势力范围的扩张和内部管理,在黄少岑的努力下,“竹联帮”不仅很快恢复了元气,还新增加了30多个堂口。
因为目标太大,陈启礼在台湾的举动受到许多限制,他决定将生意重心转移到柬埔寨的金边。
1995年,陈启礼将帮主之位正式传给了黄少岑,并在“竹联帮”创办的刊物《美华报道》上面公布,一时轰动江湖。
黄少岑成了“竹联帮”的第二任帮主,也是首位公开披露信息的帮主。
< class="pgc-img">>就任黑道帮主的消息之所以能公开披露,说明“竹联帮”的漂白之路还是有些成效了。
黄少岑当上帮主之后,继续帮派转型之路,他以公司为载体,开始转向合法行业,比如期货、制造业、建筑工程、文化影业等领域。
有了充裕的资金,黄少岑暗地里加大了对黑金政治的投入,与公职人员勾结,参与六合彩、夜总会的经营,其触角渗透到政策的制定、人员任免,甚至政治选举等政府事务。
虽不再像之前那般喋血街头,但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丝毫改变不了“竹联帮”的黑道本质。
1996年8月,警方再次开展了“治平专案”的大规模扫黑行动,黄少岑因牵涉一桩命案再次潜逃海外。
< class="pgc-img">>逃亡三年后,黄少岑在各方面的劝说之下回台自首,经过全力运作,才勉强过关。
常言道“祸不单行”,2000年,黄少岑在上次出逃的8年期间,与情人生下了一个儿子黄金宝。
黄金宝长年与爷爷奶奶生活在美国,因长辈管教不力,养成了嚣张跋扈的性格,在5月25日的一次冲突中,15岁的黄金宝开枪打死、打伤了三人,被美国法院判处75年监禁。
黄少岑得知消息后,差点一夜白头。
他立即飞赴美国,全力营救儿子,请出了希拉里的御用律师团,耗尽了所有家财,依然无功而返。
< class="pgc-img">>儿子入狱,对黄少岑是一次很大的打击,不知这是对他黑道生涯的讽刺,还是所谓的因果循环。
从此,黄少岑低调了许多,他把帮中的日常事物交给了赵尔文打理,江湖上有关黄少岑的传说也渐渐少了起来,这让一直紧盯着他的警方终于松了一口气。
2007年10月4日,陈启礼因病在香港去世。
“竹联帮”为他在台湾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黄少岑坐着轮椅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担任了陈启礼治丧委员会主任,策划主导了整个葬礼进程,代理帮主赵尔文和元老周榕担任副主任委员,这种排名意味着黄少岑依然是“竹联帮”的老大。
< class="pgc-img">>2019年11月份,黄少岑七十大寿,“竹联帮”在南港展览馆周边的空地上摆下了一千多桌酒席,高调宴请海内外江湖朋友。
因地点临近警察局,引起了许多联想,其挑衅的意味甚至惊动了警方最高层,或许黄少岑是在用这种方式宣布他依然还是当年那个霸气的“幺幺”。
黄少岑少年投身江湖,历经数十年血雨腥风,从小混混“幺幺”成长为万众瞩目的“竹联帮”帮主,他的经历堪称传奇。
他被国际刑警列为世界最危险的人物之一,也因支持统一而引起过关注,至于哪一面才是真正的黄少岑?也许时间会给出答案。
< class="pgc-img">>只不过真到了祖国统一的那一天,所谓的台湾黑帮还有存在的可能吗?到那时候,黄少岑和他的“竹联帮”又该何去何从?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