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夏日的来临,山东省再次进入“烧烤模式”,全省多地温度突破35℃。人们对于冷饮的需求也日益攀升,无论外卖配送还是门店销售,冷饮都将迎来一年之中的旺季。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不再仅局限于上班吃饭睡觉了。
根据山东本土求职招聘网站齐鲁人才网数据,当前山东白领冷饮消费已超过早餐、午餐以及宵夜,占据全天餐饮消费的28.6%。而以奶茶、果茶等为代表的茶饮则成功代替瓶装饮料、冰淇淋、雪糕等传统冷饮,成为广受白领人群欢迎的冷饮形式。
消费两极化凸显,过半白领每月消费15杯以上
上图为当前山东白领每月茶饮消费数量,通过数据可见,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白领人群对茶饮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有超过5成的白领每月消费茶饮在15杯以上,其中每月消费在16-20杯人数最多,占比为35.5%;除此在外有20.4%的白领每月消费在10-15杯;月均消费不足10杯的人数占比也相对较多,为25.2%;另有16.4%的白领消费在21-30杯,更有7.5%的白领表示每月消费在30杯以上。
通过数据不难发现,购买茶饮已成为广大白领的高频行为,而就消费人群性别来看,又有很大不同,据齐鲁人才网数据显现,每月消费在15杯以上的白领中,男性高达72.6%,而消费在15杯以下的人群中,女性则高达65.8%,男性白领无疑更具购买力。
“下午茶”文化盛行,互联网行业白领成消费主力
上图为齐鲁人才网调查统计的每月消费茶饮15杯以上白领其所属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人数最多,占比高达17.9%;教育培训行业位列第二,其占比为13.32%;银行/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和房地产营销行业占比相差较小,分别为10.94%和9.03%。
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独占鳌头与其从业人员年轻化有着必然的关系,该行业从业者多为90/95后,相对于80/70后白领,其接受度更高。其次,这也与当前流行的“下午茶”文化有着一定的关系。
消费升级,茶饮“轻奢化”趋势显现
通过白领茶饮消费区间来看,近70%的消费者会选择15元以上的饮品,由此可以看出茶饮消费开始逐渐高端,其中价选择格范围在16-20元间的人数最多,占比为34.8%;消费价格在11-15元的白领占比为20.6%;有16.1%的白领消费价格在21-25元;消费价格在26-30元和10元以内的白领人数基本相同占比分别为11.7%和11.2%;另有5.6%的“土豪级”白领,消费价格在30元以上。
由上图可见,白领茶饮消费已呈现出“轻奢化”趋势,毕竟当前茶饮市场已发生巨大改变,无论是产品质量、品牌形象、店面环境,都是如此,在为广大用户带来消费体验升级的同时,价格上涨也成为必然。通过线下调查发现,当前绝大多数茶饮单品价格均在15元以上,10元以下单品已成为凤毛麟角。其次这也与消费人群有一定的关系,当前以90后、95后年轻人为主导的消费人群结构已经形成,而茶饮的消费人群也以此为主,他们在消费过程中,普遍更加注重品质与服务,追求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体验式消费,因此价格高低不再是其考虑的首要因素。
挣得多≠花的多,“小镇青年”消费已经崛起
依据齐鲁人才网发布的第二季度山东16地市职工薪酬数据,目前青岛市白领平均薪酬最高,为6480元,当地白领每月消费茶饮金额也位列全省首位;而反观临沂、潍坊两市,当地白领薪酬虽不及济南,位列全省3、4位,但是当地白领茶饮消费能力已经于济南相差无几,临沂甚至还反超济南;除此之外,淄博、菏泽、济宁等城市,白领茶饮消费能力也相对较强,每月消费均在400元以上;而反观烟台市,虽然作为全省第三的经济强市,但当地白领茶饮消费能力相对较弱,每月消费金额仅为395元。综合来看不同地市间仍存在一定差距,但身处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已开始崛起,消费能力不输“济青”大城市白领。
品类同质化严重,“网红打卡”更为重要
去年夏天火爆全国的“网红”一点点奶茶刚刚进驻青岛,就在台东步行街上演了一出骄阳之下排队百米的“夏日异景”;今年年初,万象城的喜茶同样为我们奉献了排队三小时,一天无闲时的商业奇观;加上早年入驻的coco以及近年走火的答案茶、鹿角巷、丧茶等品牌,一条步行街或者一个CBD汇集四五家网红门店已经成为青岛街景的日常。而通过齐鲁人才网调查数据显示,网红属性也的确是众多白领青睐的首要因素,其占比已高达32.1%。
包装外观作为排名第二的青睐因素,占比为21.7%。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粗略的包装改良成精致好看的杯子,也赋予了饮品更多的体验附加值。
综合来看,口味、价格已不再是白领青睐的首要因素,其占比仅为9.6%和7.9%,与之对应的则是对产品新奇度及创意度要求的逐渐提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吴浩)
鲁网·闪电新闻7月1日讯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饲养宠物犬越来越普遍,然而很多人缺乏对动物喂养的责任心,随意地遗弃让流浪动物越来越多。宠物猫狗变成流浪猫狗,动物自身的生存、安全受到了挑战。而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来看,流浪猫狗对市民的安居、交通、卫生、人身安全构成威胁,成为了社会的“大事”。
7月1日起,淄博市正式实施《养犬管理条例》,对养犬行为进行强化管理,引导市民自觉遵守养犬规范。在《条例》第四章第三十九条中规定:鼓励依法登记的犬类保护协会、动物保护组织等社会团体和组织依法收容犬只。目前,淄博市尚未有官方认定的犬只收容留检场所,如何解决社会上的流浪猫狗问题,目前被收容的猫狗状况如何,成为了不少爱犬人士关心的焦点。为此,记者采访了淄博市首家注册的动物保护协会——淄博市汪汪喵流浪小动物救助中心负责人姜色色,对目前淄博市流浪猫狗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探访。
夏日39度的高温炙烤着大地。经过七拐八折,记者在张店炒米山的半山腰见到了姜色色,此时的她全副“武装”,迷彩长裤、防晒衣、旅游鞋、大口罩,只露出了一双眼睛,“不穿这样的话,狗狗对我太‘亲热’,有时扑到身上会被抓伤。”她笑着说。
推开铁栅栏门,穿过林间的小路,来到一间简陋的小“窝棚”前,“窝棚”里面仅能放置一张床,角落里堆积着锅碗瓢盆,“这就是我的小家,平时吃住都在这里,有点乱。”姜色色不好意思地说,她说,自从救助站搬过来,她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了,每天早晨七点从张店的家里过来,晚上十一点回去,日日如此。
姜色色大名叫姜育爽,“圈里”的朋友都喜欢叫她的网名“姜色色”。她在“圈里”人缘好,说话直爽、做事麻利、富有爱心,很受大家喜欢。从2010年救下一只即将要被安乐死的狗狗后,她的爱心救助便一发不可收,“眼见不了脆弱的生命被剥夺生的权利”,自此,她开始收留、解救那些被遗弃或者患病、出车祸的狗猫,一只、两只……几十只、几百只,随着收留的猫狗越来越多,她不得不多次寻找合适的收容场所。从2010年至今,已经换了5处地方,每次都是因为所在辖区的养犬规定不允许圈养大型犬只而搬家。3年前,她租下了现在的场所,这里远离居民区,不会扰民,也是郊区,属于养犬一般管理区,非常合适建流浪动物救助中心。
这些年,为了救助流浪猫狗,姜色色辞掉了工作,之前干影楼、卖化妆品挣的钱全部投了进去,还抵押了房子贷了款。2014年7月,姜色色从民政局注册了我市第一个动物保护协会,起名叫淄博市汪汪喵流浪小动物救助中心。目前,她的救助中心有700余只狗,200余只猫,“每只我都能叫得上名字,包括生活习性怎样。”姜色色自豪地说。这些猫狗中,因车祸致伤被救助的占了40%,被主人遗弃的占40%,被社区、相关部门清理的占了20%。还有很多因为市民不想养了,慕名送到这里来的,滨州、东营、潍坊、章丘等地的猫狗都往这里送,姜色色全部收留。“我不收容怎么办,实在不忍心一个小生命被遗弃致死。”送来的猫狗,全部都要进行绝育,丛麻醉到手术,都是姜色色一人操作。
这么多猫狗,如何解决食物问题?姜色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吨狗粮5500,一月需要5吨;猫粮一吨5800元,一月消耗2吨,并且每月都有新救助的猫狗进来,基本上一月能进8条狗、10只猫,夏季尤其多。这实在是一笔太大的开销了!”这部分支出,都是姜色色一个人承担。爱心网友偶尔会进行一下资助,但是毕竟能力有限,只能解决一小部分困难。姜色色开始考虑爱心领养制,爱心人士可以从这里领养一条狗,“用领养代替购买”,也可以认养在这里,每月可提供一定的狗粮,这些狗粮会专门喂给被指定认养的狗狗,做到“专狗专养”。5月至10月期间,每月会有开放日,领养人可以探望被认养的猫狗,“欢迎领养人及社会部门进行监督。”为节约开销,她还在院子里种了南瓜、黄瓜等蔬菜,养了鸡,用她的话说,是“绿色循环产业链”,猫狗的粪便会施到种植的青菜中,青菜成熟后再剁碎掺到狗粮中喂给狗狗,由此节省一点点开支。
7月1日起,《淄博市养犬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全市养犬管理工作进一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对此,姜色色非常支持,她说,依法养犬,文明养犬,是每个养犬人的义务。养犬人士一定要做到外出拴狗绳,狗粪随时捡,按时打疫苗,尽量不要圈养大型犬只,不要随便遗弃狗狗,拒绝吃狗肉,斩断黑色产业链,做文明好市民,为文明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针对《条例》中的收容制度,她希望在实施的同时借鉴一下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比如青岛,由政府建立了专门的犬只留检所,有专业的工作人员,也有指定的宠物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形成了完整健全的宠物留检闭环;济南则是由城管部门统一抓捕流浪狗猫后,送到收容所,由政府统一接管,拨付专项资金进行救助,“据我所知,济南市整治流浪猫狗这一项工作,就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增分不少。我特别希望淄博在这方面能够有专门的机构来实施此项工作,比如建立宠物收容机构,招募爱心人士担任工作人员,有专门的资金进行日常养护管理。当然,如果需要,我可以无偿为宠物收容机构服务。淄博每年都在进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而整治流浪猫狗也是创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做好这项工作,将会为淄博市的创城增光添彩。”
“遵守相关法规,遵守社会公德,不干扰他人和不给社会增添麻烦的文明养犬人,才是真正的‘爱狗人士’。”为了宣传文明养犬,姜色色联合爱心网友,走进学校开展公益宣讲,针对如何正确对待流浪猫狗,如何防止被猫狗咬伤、如何处置等内容与孩子们展开互动,同时联合社区开展宣传,通过展板、传单、发放拾便袋等方式,呼吁养狗市民文明养犬;还通过开展二手衣物售卖活动,将款项用于流浪猫狗救助,助推城市环境建设。
“善待动物,尊重生命,这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希望以后市民不管以任何途径救助或发现流浪猫狗,都可以拨打‘110’,派出所会通知我们进行处理,或直接拔打我们的爱心救助热线13853350720,志愿者会24小时进行救助。如果发现流浪猫狗受伤,还可以送到我们的爱心合作宠物医院——淄博高新区精诚宠物医院、张店圣慈动物医院,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对受伤动物进行救助治疗。”同时,姜色色呼吁养狗人士不要将养的狗随便遗弃,让原本的宠物狗变成流浪狗,会对市容市貌造成极大的影响。要树立起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才能够推动文明养犬在全社会普及起来。
“只要我活着,还要继续干下去!”姜色色说地很坚决,殊不知,33岁的她身体非常不好,冠心病、抑郁症等各种疾病折磨着她,“因为舍不得,因为放不下,真怕哪天不在了,这些‘毛孩子’没人管了,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剥夺小动物生存的权利。我也期盼哪天收容所没有流浪猫狗送来了,就说明我们社会的养犬体制健全了。但愿这个世界再没有遗弃,我一直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闪电新闻记者 孙凯旋 通讯员 于谦 报道
山东鲁中的淄博市淄川区,一位70岁的老农民,用10年时间,于去年完成了一部80万字的五言体“鸿篇巨著”,出版的三卷五字经书,被誉为“当代德经”。
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全部为五言句,三部同韵,一韵到底。其上卷解读《孝经》《道德经》《三字经》等各种传统经典;中卷以民族传统文化、道德文化为主,并与现当代文化相融合,警劝世人、教化人间;下卷则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
三卷书共900余页、80多万字,句句饱含德育哲理的不间断押韵。整齐划一的五言句,能一韵到底,令人赞叹。很难想象,这样的鸿篇巨制,出自鲁中地区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70岁农民之手,他就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翟家崖村的孙福涛。
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储藏室,门窄无窗,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这便是孙福涛的“书房”。冬天无暖冻得浑身直打哆嗦,夏天闷热难挡蚊虫叮咬,仅靠一把电扇勉强支撑。而正是在这间简陋的小屋里,孙福涛老人夜以继日,捧出了这部10万句、80万言的《五字经》。
出生于1946年的孙福涛,自幼家境贫穷生活艰难。但寒门出贵子,他自小学至初中品学兼优,并写得一手好字,被老师夸奖为写家。只因家中兄弟姐妹多,生活困难,1964年初中毕业后,他被迫回家务农,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物质生活相对贫困,但我一直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孙福涛说,无论是在干农活,还是在外出的间隙,我都坚持写作哲理短诗,记录所感所思,也为日后写作《五字经》奠定了基础。
50年间,孙福涛做的笔记、摘录有十几麻袋之多,一张碎纸片也变成了他的记录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自费参加了山东师范大学自修大学汉语言专业函授、人民文学创作函授、鲁迅文学院创作函授等,如饥似渴地品读学习资料,系统学习汉语言专业知识。多年来,他在各种辞典、书籍中发表作品数百篇,其中,《在农民的风景里》获得《文艺报》笔会三等奖。
涓涓细流汇聚,总要找到倾泻而下的出口。2006年,有近半个世纪的文学素养为基础,孙福涛开始着手《五字经》的创作。“我借鉴前人圣贤的智慧,并结合自己多年学习的感悟,用押韵的五言句涵盖人生百态,弘扬道德文化,可以说是借别人的金砖来建自己的大厦。”孙福涛说。
“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孙福涛不喝酒、不抽烟、不打牌、不参加各种场合,以顽强的毅力拒绝各种诱惑,把少数人的冷嘲热讽置之度外。“家人的不理解让我感觉压力很大,但我依然顶住压力,为了完成我心中的的梦想,也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点精神财富,我觉得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孙福涛介绍说,他常常凌晨1点至3点产生灵感,精神兴奋,难以入眠。他们家百十平米的房子住了7口人,条件有限,为了不因频繁开灯影响家人休息,他在无光下摸索着找到枕边纸笔,然后在黑暗中凭感觉在纸上写写画画,力求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之光。在这其中,串行、重行是避免不了的,白天有空的时候再从重叠难辨的潦草字迹中一点点整理,直至完成书稿。
《五字经》从知识层面,堪称一部百科全书;从思想层面,可谓一部当代“德经”;从艺术技巧上,上中下三部同韵,实在难能可贵。《五字经》一经出版,便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10年来,"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的念头一直在催促着孙福涛,他把宝贵的时间、精力都用在《五字经》的创作上,从不觉得苦和累。80万字的书稿中,单注解就有7346条、30万字,注释亦做正文读。孙福涛不会使用电脑,一字一句全靠手写。文中涉及古今中外之智慧精华,他一点点给出注解,为后人研究传统文化提供翔实的资料。
“现代社会,价值观逐渐多元化,人们都在忙忙碌碌中追求物质财富,荒废了精神世界,我要用我的专长涤清人们思想里的杂质。”孙福涛说。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老人给世人留下了一座丰盈的精神宝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