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丰富
>“焖面、烩菜、豆芽、炖鱼味道都很不错,最关键是价位合理,只要8元。”3月13日傍晚,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军区社区的为老餐厅,郭大爷一边吃饭一边对记者说。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军区社区根据辖区人口结构,不断优化“银发”民生服务,打造“家门口”的为老餐厅,解决辖区独居、空巢老人吃饭问题,让他们从舌尖暖到心尖。
从广泛征询民意,积极对接驻区单位申请扩大服务用房面积,军区社区克服重重困难,真正让惠民政策落地。半年来,为老餐厅广受辖区居民好评,午餐和晚餐时段食客络绎不绝,“我们因地制宜,同时制定少油少盐的周健康食谱供大家选择。针对辖区内高龄、失能等部分行动不便老人,开展送餐上门服务。”社区为老餐厅第三方运营负责人于斌对记者说。
海拉尔路街道基层党建办主任李艳红接受采访时表示,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大事儿,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近年来,街道在解决老人做饭难、吃饭难、吃饭愁的问题上精准发力,全力推进“社区+为老餐厅”养老服务模式,同时打通引流渠道,拓展更多为老服务的场景。截至目前,已经有军区社区、长海社区、公主府社区、赛马场社区成功推行了为老餐厅,下一步,街道下辖的其他6个社区也将逐步推行,争取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天中午11点半开始,居住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下涧槽社区的一些老人就会陆陆续续到家门口的“岁月厨香”助老餐厅吃饭。在这里他们花12元可以吃上20个菜的自助餐,符合特定条件的老年人,最高还能享受到半价优惠。
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老年助餐服务是需求量最大的养老服务。按照3亿老年人口计算,有超过20%即6000万老年人有助餐服务需求。老年助餐作为我国养老事业中七大“急难愁盼”之一,写入了今年国务院发展银发经济的1号文件中。
2023年10月,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各地加大了老年食堂建设力度。今年3月以来,多省份密集出台省级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行动方案。民政部在4月、5月连续召开两次全国老年助餐的工作座谈会,进一步细化完善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政策举措并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健康持续发展。
第一财经在养老一线调研时发现,老年助餐服务虽然广受老年人欢迎,多个地方也在因地制宜地探索多种助餐服务的模式,但离《行动方案》所提出的“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政策目标仍有差距,尤其是助餐点可持续运营难、送餐上门成本高、对社会资本吸引力不足等痛点有待破解。
最迫切的养老服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
下涧槽社区为原中车成都机车车辆厂职工家属区,老龄化率接近25%,8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超过6%。辖区3000余位老年人多为空巢、留守、高龄老人,买菜做饭难是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岁月厨香餐厅是成都市老年人助餐品牌“蓉颐助餐”的一家社区助老服务性餐厅。2018年,由二仙桥街道办事处和下涧槽社区、成都颐佳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打造,辐射周边126栋居住单元,为4264位长者及其家庭提供一日三餐营养膳食,每天来餐厅就餐人数超400人次。
自从岁月厨香餐厅开业以来,王均民(化名)老人几乎天天来这里吃饭——离家近方便、价格公道实惠、政府监管质量有保障,是他选择助老餐厅的三个原因。60岁以上每顿自助餐特价12元,已过8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还有3元补贴。不仅如此,他在这里还能找到“吃饭搭子”,与老同事老邻居们边吃边聊,让吃饭有了社交价值。
成都颐佳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怀阳对第一财经表示,对于老年人来说,吃饭和吃药就医一样是刚需。从市场端的调研来看,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买菜做饭难度很大,有些老年人常常吃剩饭,对身体不好,而且大部分老年人也不愿意花钱请保姆来做饭,助老服务性餐厅可以帮助老年人解决这个问题。
民政部对《行动方案》的解读中提出,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家庭少子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高龄、失能、独居、留守等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据抽样调查,22.1%的老年人有助餐服务需求,老年助餐服务已成为最迫切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之一。
老年人面临的另一个尚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是,我国老年人群膳食不合理、营养不良现象普遍存在。根据我国营养监测数据,在老年患者中,营养不良比例为16%(独居人群中,其营养不良比例可达40%以上)。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指出,现阶段老年人营养不良主要不是由于贫困,而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特别是居家生活的失能、患病、高龄及独居老年人,普遍存在做饭难问题,而助餐服务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老年人做饭难、饮食单调、营养不良问题。
黎怀阳表示,按照相关政策的要求,助老餐厅注重适老餐食营养搭配,根据老人生理特点,考虑老年人咀嚼、消化能力稍差等特点,对套餐进行专业合理搭配,过黏、过甜、过酸、过咸、过于油腻的食物都不上桌,这样既能满足老年人对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水的补充性的摄取,又能在口感上满足老年人的口味。
兼顾公益和市场实现可持续运营
吴玉韶认为,老年助餐服务是一项兼具普惠性、市场性、公益性的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政府统筹、保障基本。老年助餐服务本质上是市场性服务,政府要统筹扶持但不能大包大揽,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做好老年助餐服务,持续运营是关键,虽然各地都在加大对老年助餐的扶持力度,但也有一些老年食堂出现了经营困难甚至关张的情况。
业内的相关调研也显示,我国养老助餐行业的痛点,主要在盈利点不够清晰、养老助餐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社区助餐点少、送餐上门成本高、一些补贴或优惠政策门槛较高、落地周期长,对社会资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等等。
黎怀阳认为,有些老年食堂经营不下去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选点时考虑得不全面,比如不临街、人流量不足,水电气消防等硬件不达标等,二是企业没有用市场化来支撑公益的理念。
“食材成本加上运营成本,20个菜的自助餐向老年人收12元,我们是不赚钱的,但通过分时段就餐,吸引社区居民、周边就业人群也来餐厅吃饭,年轻人收费为18元,这个差价就是我们盈利的空间。此外,我们还与旁边的社区、医院等达成合作为病人提供营养餐、套餐等助餐服务。”黎怀阳说。
增强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性是民政部近期连续召开的两次座谈会的重点之一。4月12日的成都座谈会强调,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深化调查研究,杜绝“仓促上马”;注重试点先行,防止“一哄而上”等,以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健康持续发展。5月22日的天津座谈会提出,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健康持续发展,推动资源可持续、运营可持续、服务可持续。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着力增强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性。提出“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建立多元筹资、多方支持和风险分担机制;同时,鼓励各地从设施场地、财政投入、税费减免、人力资源等方面完善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保证供给主体适度盈利能力,解决实践当中存在的老年助餐需求不稳定、持续运营难等问题,切实防止“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确保助餐服务可持续。
黎怀阳认为,点位的选择对于老年助餐企业的可持续非常关键,建议区一级政府对点位进行整体规划,划定人口密集和老龄化严重的地区来作为老年食堂的点位。另一方面希望破解送餐上门成本高这一痛点,现在仅仅是靠餐厅自有人员或是社区志愿者是不够的,最好能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将外卖平台接入老年助餐的网络中,这样老年助餐服务才能更加方便地送达那些高龄或是腿脚不方便的老人。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前,闵行区马桥镇第二家社区食堂——银林坊社区食堂试营业。据了解,该社区食堂的建成投用,填补了此前马桥大居区域没有社区食堂的空白,将满足周边12个社区万余名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的就餐需求。
红烧大排、肉饼炖蛋、粉丝包菜、芹菜香干……中午11点不到,各式菜肴被陆续摆上保温餐台。窗外寒风凛冽,食堂内却温暖如春。
得知家门口的社区食堂开业了,家住银康苑的吴老伯老两口就过来“尝鲜”:“今天第一次过来,点了两个大荤、一个小荤,一个素菜,打完折26元,菜式可以,价格也实惠,米饭也蛮软的,适合我们老年人。”
吴老伯表示,家里平时就两个人,自己烧饭,烧多了要吃好几顿,烧少了菜式又换不了花样,现在家门口多了个社区食堂,在这里想吃哪个菜自由选择,确实方便很多。
步入食堂,就餐区明亮整洁,整体布置舒适温馨,点餐窗口上的今日菜单和价目表一目了然,十余种菜品整齐地摆放在保温餐台上,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价格方面,大荤10元左右,小荤6元左右,素菜2—3元。
据介绍,该社区食堂建筑面积1173.42平方米,一楼为厨房,二楼为餐厅和备餐间,每天10:30—18:30营业,提供午餐、晚餐和外卖服务。试营业期间,食堂全场菜品八五折优惠,并赠送酸奶一杯(送完即止)。
正式营业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到食堂消费,无论堂吃还是外卖,均享受标牌价八五折优惠。针对60岁及以上马桥镇户籍的低保、低收入老年人,每人每天可享6元助餐补贴(补贴申请及办理方式详见文末)。
值得注意的是,银林坊社区食堂还设有宴会厅。社区食堂筹建期间,马桥镇在开展“四百”大走访过程中发现,食堂附近多为动迁安置小区,居民有就近举办婚丧喜宴的需求,于是就在食堂堂食区域外设置了宴会厅,在满足老年人助餐需求的同时,还可满足周边居民举办婚丧喜宴的需求。
社区小食堂,民生大文章。下阶段,马桥镇将聚焦“政府搭平台、居民得实惠、市场出效益”的目标,持续推进社区食堂建设,做实做细做优这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让老年人享受家门口的幸福味道。
银林坊社区食堂助餐补贴告示
银林坊社区食堂已试运营,现就银林坊社区食堂助餐补贴相关事宜告示如下:
补贴申请
低保低收入老年人助餐补贴“当月申请次月享受”,符合条件但未申请助餐补贴的老年人如需到社区食堂用餐并享受助餐补贴的,提前凭身份证、户口簿和三个月养老金账户流水到所在居村委申请。
补贴办法
获批助餐补贴的老年人需提前持有效身份证明(身份证、户口簿、社保卡等一种)提前到社区食堂接待处(银林坊邻里中心一楼东侧)办理补贴储值卡,即办即用,办理时间另行通知。老年人凭卡就餐享受每天6元的助餐补贴,以实际就餐为准且一次消费满10元,不重复享受折扣优惠,结算时按标牌价直减。
特别说明
1.社区食堂的结算系统暂不互通,已经在马桥镇其他社区食堂办理了补贴储值卡的老年人,不能在银林坊社区食堂重复办理补贴储值卡,在其他社区食堂注销了补贴储值卡的除外。
2.正在享受送餐服务的老年人可以在银林坊社区食堂办理补贴储值卡,但只能在配送中心不送餐的节假日享受助餐补贴,停止送餐服务的除外。
3.如有疑问,请向居村民政干部咨询。
(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