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萍 实习生 王馨漪 杨宁 宋佳旻 北京报道近年来,在“颜值经济”崛起大潮中,玻尿酸成为一个“神奇”的存在,不仅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也被广大求美者疯狂追逐。特别是随着需求高涨和技术发展,玻尿酸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并延伸出一个光怪陆离的市场。
早在2008年,原卫生部就批准透明质酸钠(即玻尿酸,HA)为新资源食品,使用范围为保健食品原料,但要求该食品用于食品生产加工时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至2021年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三新食品”公告,透明质酸钠被获批为新食品原料,可应用于普通食品添加。至此,玻尿酸食品开始风起,如现下流行的玻尿酸奶茶、玻尿酸巧克力、玻尿酸饮用水……
吃的玻尿酸也能补水、具备美肌功效?玻尿酸食品到底是不是智商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还有人利用“黑科技”玻尿酸来“设局”。
“玻尿酸+”食品泛滥
2021年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在中国普通食品里面也可以添加透明质酸的公告后,华熙生物就发布了首个玻尿酸食品品牌“黑零”。不到两个月,华熙生物就正式推出首款玻尿酸饮用水“水肌泉”。
而且,在“玻尿酸+”的时代里,连宠物们都拥有了自己的玻尿酸口粮。2021年4月的“京宠展”,华熙生物推出的新宠物品牌海宝诗(HAPAWS)联合功能粮品牌麻瓜(MU'GGULES)贩售了一款玻尿酸宠物粮。不仅概念新奇、科技感十足,售价更是不菲。据媒体报道,一袋320克的玻尿酸粮要56元,1.6kg包装的则要200多元,同样是两百元预算,市面上的其他品牌能买到5.4千克。
福瑞达也相继上市天姿玉琢透明质酸钠饮品、善颜透明质酸钠液态饮、玻小酸透明质酸钠饮品等玻尿酸食品,蛋糕品牌诺心LECAKE和拥有200多年历史的药企采芝林先后推出玻尿酸巧克力,汤臣倍健、Proceanis等品牌的保健品也趁势而上。
然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搜索发现,很多电商平台的商家并没有按照规定提示食品风险。比如广药大健康产品的透明质酸钠水光夹心软糖(含VC)产品和焦点福瑞达的“boyo”玻尿酸果蔬酵素轻颜饮产品,在淘宝售卖页面上并未写明不适合人群有哪些。甚至,boyo玻尿酸果蔬酵素轻颜饮产品的其中一条评价出自一位孕晚期母亲,她表示服用了产品,感受很好。
广药大健康产品的透明质酸钠水光夹心软糖(含VC)产品 来源:淘宝
焦点福瑞达的“boyo”玻尿酸果酵素轻颜饮 来源:淘宝
除了酵素、补水软糖这一类为成人提供的功能性食品外,玻尿酸也被应用在牛奶等食品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发现,有消费者投诉光明牛奶配送工作人员。该消费者表示,送奶的工作人员误把鲜牛奶送成了玻尿酸的牛奶,并在消费者询问2岁儿童是否可以食用时回复“可以”。该消费者后来查明,并不建议幼儿孕妇服用该产品。
随着玻尿酸食品的风靡,玻尿酸小料也“席卷”奶茶、饮品市场。
综合现代快报曾经报道,在南京秦淮区的某商场,一家奶茶店就推出了玻尿酸小料,一颗颗粉色透明的小料,在外卖平台售价2元一份,约10g,不过销售量月售仅有1份。在评论区,消费者留言说口感不错,“养生好喝”。店员向该报表示,该小料中含有透明质酸钠,是公司统一调配的,吃下去是否能补水保湿不好说,并且一杯奶茶小料的添加量不多,实际作用可能不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搜索发现,苏州、上海、景德镇等地也有茶饮店推出了各式含有玻尿酸的饮品,甚至有些茶饮店还推出了玻尿酸饮品的专栏。一些茶饮店以玻尿酸为卖点,将“补湿”、“美肌”、“和冬日说干燥”作为宣传语。虽然推销方式各异,但相同的是,大部分商家并没有在外卖平台、产品介绍处标明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食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审评机构依照法定程序,组织专家对透明质酸钠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审查并通过。但鉴于透明质酸钠在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足,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标签及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并标注推荐食用量≤200毫克/天。
外卖平台上的玻尿酸奶茶饮品 来源:美团外卖
关于玻尿酸奶茶、饮品的“花式好评”和推文也充斥着小红书等平台,五彩斑斓的图片和各式推崇玻尿酸食品的宣传语不断吸引着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眼球。然而玻尿酸食品究竟是否如营销的一样,有诸多神奇功效,还依然没有定论。对于食品中的玻尿酸每个人身体能吸收多少?在什么部位起到作用?到底要吃多少才有效?……这些仍需要科学研究进一步解答与验证。
玻尿酸奶茶测评 来源:小红书
“代理陷阱”
玻尿酸食品被很多人宣传为食品中的“黑科技”。在市场火爆之下,有人将其当做敛财的好工具。不少人也因对其认知有限而掉进了这个美丽的“陷阱”,张晶晶(化名)便是其中一位。
张晶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1年7月28日被一位自称叶姓的人添加微信,并拉进了一个“正能量”群,叶某每天对她关怀备至,常用正能量的话鼓励她,成功获取了她的好感与信任。在他建立的群聊中,大家也每天互相分享成功经验、交流心得。
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叶某人将话题转移至宝芝林燕窝玻尿酸产品。在聊天中,叶某人自称是宝芝林品牌宝芝林燕窝玻尿酸的市场总监兼合伙人,也是宝芝林(厦门)公司的运营总裁;该公司的产品宣称有美容养颜,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在群里,叶某的助理也宣传了公司的产品、团队,甚至还有人分享出去送货的图片、卖产品的转账截图,营造出产品畅销的景象。
公司营业执照等 受访者提供
而聊天记录中,ID名为“月淡风清”的人声称自己是宝芝林燕窝玻尿酸之父“郭学平”,是受到叶某的邀请来为群成员针对燕窝玻尿酸答疑解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该名字与华熙生物的首席科学家同名。
过了一段时间,叶某表示,这款宝芝林燕窝玻尿酸产品在招收代理商。在300多人的群里,有关的工作人员发布大量相关信息,并用限量招收代理、先付款先享有资格的方式带动起了大家的付款和经销代理热情。张晶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出于对叶某人的信任和想要赚点钱补贴家用的心理,群里很多人都交钱做了代理商。而代理商一旦交完钱,就可以进入商学院的加密课堂,等待学习,同时群聊也宣布解散。
2021年8月16日,张晶晶与湖南某公司签订了代理商合同,将钱汇至该公司。名为“宝芝林燕窝玻尿酸”的产品也陆续从福建厦门发到包括张晶晶在内的各个代理商的手上。但随后,他们发现该产品卖不出去,大量滞销,便想退货,让经销商退钱。与此同时,张晶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其签订合同后张晶晶很快收到了产品,但该公司于2021年12月13日才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
“我们这群人花了2-10万元不等。去年11月份有人退款退货了,签了解约书,解约书上有条款,不允许他们说不利于公司的话,不能煽动別人退款,货是按498元一盒算的,违约金是一个月15%算的,货寄出去要扣邮寄费,货是退到福建厦门的。”张晶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张晶晶则是从去年12月份开始给对方发信息,没有人回复,2022年1月份给客服发信息,对方称过年公司放假,年后上班后客服也不回信息了。“我就在网上查到了总公司电话,他们说让厦门公司的负责人给我打,过了一天没打,后面我又给总公司打,这样电话才打过来,对方自称邱某,某(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便是这个名字,但我不能确认真实性,并称联系了武汉的经销商,给他们说了给我办,但我的合同签的湖南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致电了上述湖南、厦门公司,厦门公司在工商信息上留的电话为空号,湖南公司的则没有人接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后发现,在网页端“宝芝林燕窝玻尿酸”的相关文章均与“叶某”这个名字绑定在一起。文章中,叶某是某(厦门)公司总裁,而“某燕窝玻尿酸”为境外品牌,有独家技术和各种神奇功效的产品。
然而,启信宝的查询结果却显示,某(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控人、高管、历届高管名单均无“叶某”这个名字。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宝芝林是香港品牌,由关德兴宝芝林药业有限公司注册。关德兴宝芝林药业有限公司为宝芝林(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持股比例为33%。目前没有公开资料显示叶某与关德兴宝芝林药业有限公司、宝芝林(厦门)公司有所关联。
张晶晶尝试以各种途径联系了某(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方承认了这是自己的产品,但张晶晶告诉记者,该公司迟迟没有对解约的事情作出处理。
玻尿酸食品究竟有何功效果?
玻尿酸,又名透明质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193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眼科教授Meyer等首先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该物质。透明质酸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在机体内显示出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润滑关节,调节血管壁的通透性,调节蛋白质,水电解质扩散及运转,促进创伤愈合等。
因在医美领域的成功应用,让玻尿酸成为耳熟能详的名词。目前,为大众所熟知的一般是注射用玻尿酸以及外用玻尿酸。注射用玻尿酸主要应用在医美领域,小分子玻尿酸被应用于水光针之中,将以玻尿酸为主要成分的液体直接注射进真皮层。外用玻尿酸则是应用玻尿酸于护肤品,直接涂抹于肌肤。
而已经上市的玻尿酸美容食品和饮品,大多数也是以皮肤补水为主要卖点,通过“内调”,来实现女性“水光肌”的梦想。然而,内服玻尿酸的效果是否比得上注射用、外用玻尿酸,一直被公众质疑。
其实,国家卫健委批准玻尿酸能作为食品原料,只是说明食用玻尿酸的安全性,并不是认可玻尿酸食品吃下去就具有为皮肤补水、保湿的功能。甚至,国家卫健委在《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中22条规定——“生产经营新资源食品,不能暗示其具有疗效及特定保健功能。”
在2021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主任陈坚表示,食用透明质酸钠虽然可以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但其与营养健康的量效关系有待进一步系统评价。
不过,在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主办的功能性食品发展趋势圆桌论坛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制剂技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臧恒昌谈到,查阅诸多文献和研究发现,口服透明质酸(即玻尿酸)经过代谢,可以部分被生物体吸收利用。
文献表明,口服高分子量的透明质酸,约76.5%经肝脏代谢会变成能量被消耗掉,约8.8%则被输送到了各个组织器官发挥生物作用。口服的玻尿酸可以在保护胃肠道健康、护眼、缓解骨关节炎、改善皮肤功效等方面发挥功能。多项临床研究发现,口服玻尿酸具有保护胃黏膜,缓解肠道炎症,调节肠道菌群的功效。在眼健康方面,韩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口服玻尿酸可以缓解干眼症。另外,日本最早在2001年发表口服玻尿酸改善皮肤干燥的临床研究,玻尿酸还可以改善皮肤干燥,提升皮肤紧致,增强皮肤保水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从去年10月开店到现在我一直在亏损,总共60多万元,实在亏不起了!”3月16日,来自天津的童童致电记者,讲述了这半年来自己加盟奶茶店的惨痛教训。
去年8月,童童与成都一家公司签署协议加盟该公司奶茶店。经营后她发现,所谓的品牌奶茶店系公司虚构,承诺的扶持、运营等都没有兑现。于是她起诉了公司,案件将于今年5月开庭。
宣传是“蜜雪冰城”子品牌 女子投入60多万开店
“这就是60多万元的账单,包括两个地区的加盟费252000元,南京门店租金140000元,装修45000元……”童童给记者发了一张清单,是加盟奶茶店的每一笔开销。
去年8月,成都味极天骄食品有限公司邀请了有意向的客户来成都总部考察。童童提供的资料显示,持邀请函的商家在当天签约加盟后可享受“三万元政府补贴,品牌形象店所享受的扶持政策等待遇”。
童童说,当时公司招商负责人介绍,他们的奶茶品牌叫“花座”,是“蜜雪冰城”的二级品牌,当地政府扶持会给每个门店补贴3万元的加盟费,门店开业后将提供达人探店、直播等推广扶持。
“那里打造了一间奶茶样板间,几个员工正在制作奶茶,我们品尝了所有味道的产品,味道都挺不错,负责人说他们目前在全国各地招商,每个省份只有20个名额,先到先得,预计9月底会在全国举办百城百店开业,还会请到网红明星站台。”
承诺的运营和扶持均未兑现 多名代理申请退还加盟费遭拒
8月26日,童童签署了一份花座奶茶品牌的代理协议,经营地域范围是南京玄武区和天津河西区,两个地区的加盟费总计252000元。
去年9月,南京玄武区开店后生意惨淡,她发现公司承诺的售后服务并没有跟上,“每个月都亏,公司配送的物料远远高于市场价好几倍。”童童认为广告内容以及公司的承诺,和他们线下的经营完全不符。
那时天津河西区还没有开店,于是她提出转让代理权,并要求公司返还加盟费,却遭到拒绝。
“去年11月,公司发过一份通知,称会协助商家转让代理权,但负责招商的人在签署合同后就已经把我们拉黑了,没有提供任何帮助。”童童表示。
此外,童童提到,他们有一个花座奶茶维权群,里面有全国各地60多位代理商,“公司承诺的扶持、运营等都未兑现,有些人就不想加盟了,申请退款却遭到拒绝。”
记者调查:法人已变更 账户余额仅169元 “花座”非蜜雪冰城二级品牌
公开资料显示,成都味极天骄食品有限公司于2017年成立,今年2月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从1029万元减少到了150万元,法人也在去年11月发生了转变。
法院提供的财产保全结案告知书显示,当前成都味极天骄食品有限公司账上的金额仅有169元。童童向记者透露,他们怀疑去年11月公司已经将收取的加盟费进行了资产转移。
在一家名为安心加盟网的页面上,记者看到了成都味极天骄食品有限公司发布的关于“花座”奶茶品牌的加盟信息。页面信息显示,“花座茶饮隶属于味极天骄西南运营中心,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综合性餐饮集团公司;投资金额5-10万元,目前门店总数有332家。”
童童对于门店数量表示质疑,她说,“我搜索了总部成都一共才2家花座门店,均已倒闭,332家怎么可能呢?”此外,她还透露,去年加盟的奶茶店几乎全都处于亏损状态,他们想找公司退款,却发现当初对接他们的招商工作人员都不约而同地离职,还拉黑了他们。
对于“花座”品牌是否为蜜雪冰城二级品牌,记者致电了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蜜雪冰城亚洲总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当前蜜雪冰城只有一个子品牌“幸运咖”,并无其他二级品牌。
加盟公司回应:夸大宣传的招商人员系外包 目前公司运营艰难但并未倒闭
2024年3月16日下午,记者多次拨打了成都味极天骄食品有限公司的座机,听筒里传来的都是“暂时无法接通”。
最终记者联系到了“花座”品牌的负责人王某。王某解释道,“‘花座’品牌隶属于蜜雪冰城二级品牌”的说法应该是外包招商人员的夸张说辞,合同最后强调了花座品牌是独立品牌,商家都签字了。
对于商家起诉一事,王某表示:“公司会按照法律流程尽到该尽的责任。最开始确有资方赞助‘花座’品牌,但去年多个商家到总部投诉,赞助商就撤资了,目前公司运营艰难。”
而对于此前商家提到的政府补贴,王某解释道:“因为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当地政府对这类企业是有补贴的,公司是用这笔政府补贴来扶持加盟商,我们从未说过是政府直接补贴加盟商。”
王某还表示,“目前办公地点已经没有使用了,但公司并未倒闭,会为代理商提供帮助。”对于这样的说辞,童童和其他几位加盟商进行了否认,并表示目前双方已经闹僵了,公司一直在回避,对于他们的诉求不予理睬。
律师观点:加盟公司若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加盟商可以解除合同
北京华让律师事务所的薛媛律师告诉记者,基于当事人提供的资料来看,她认为本案件主要纠纷在于公司提供虚假信息欺骗了加盟商,在后续履约过程中不具备履约能力,让加盟商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该公司主要是在招商阶段对加盟商存在严重虚假披露信息的行为,宣称自己是知名品牌二代品牌,夸大公司的运营指导能力,导致加盟商对于该项目经营风险的无法进行准确判断。”薛媛律师表示,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和《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规定,加盟公司若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加盟商是可以解除合同的;合同解除后,过错方应该承担无过错方因履行合同所产生的所有损失,包含加盟费,还有装修、房租等其他履约损失。
此外,对于王某提到的公司2017年就开过奶茶门店,符合特许经营企业的说法,薛媛律师表示,如果企业要做特许加盟,需要具备两个直营店,且经营时间达一年以上,需在商务部进行特许经营备案,备案完成后,才有条件去招商加盟。
但她补充道,开过门店和门店开店成功是两个概念,如果加盟公司的确开过直营店,但是门店经营过程一直是亏损状态,也不代表公司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
“无论按照《民法典》还是《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因为欺诈、提供虚假信息签订了合同收了钱,都可以解除合同。但在实践中,加盟商不走司法途径,很难要回损失。”薛媛律师表示。
编辑:郑宗敏
来源:封面新闻
<>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最近一两年,大街上的奶茶店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出来了,而且牌子多种多样,但是往往几个月或者半年就会发现他们都开始转让店铺了。
< class="pgc-img">>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这一年我周边大街出现的牌子就有“一点点”、“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吾饮良品”等牌子,这些还仅限于两条街现在正在营业的商家,倒闭的好几家我都已经记不住他们名字了。
为什么如此多的奶茶店品牌不断更新换代,但大家仍然感觉貌似做奶茶店很赚钱!其实这是一种假象!现在奶茶店的火爆程度很大程度应该归结于加盟广告,甚至毫不客气的来说有些加盟商完全就是在“挖坑给人跳”。
< class="pgc-img">>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笔者这就用真实的案例(因为轻信加盟广告,导致亏了几十万)给你揭露加盟奶茶店中的重重套路,让你擦亮自己的眼睛!
1、利用潜在加盟者想要“赚大钱”的心理
但凡想要自己出来创业开奶茶店的人,无一不是看中现在奶茶店的暴利和火爆程度,想着自己也能通过开奶茶店来发家致富,而且有些人想着自己当老板,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但是呢?自己又没啥经验,而且也没有打造品牌,而且现在加盟广告又多,广告词也写的很诱人比如——“0经验开店、3~7天学会、总部扶持、5平米开店、总部全套营销策略和管理标准。”
是不是很心动?对于想创业的小白来说真的很诱人了!所以第一步就是引人上钩。(另外说明一下像一些非常火爆的大品牌,比如coco,只能做城市区域代理,不做单店加盟,标准较高,普通创业者不具有加盟实力,上述说的请不要对号入座,以免造成误会)
< class="pgc-img">>2、加盟公司的贴心服务,带你一步步入坑
当你决定加盟某个品牌之后,就会有专门的加盟经理跟你对接加盟的全部流程。通常是会把你带到他们公司里去当面了解品牌和产品。通过精致的公司环境和公司产品把你带入到他的营销套路里去,让你相信他们公司的实力和专业程度。
然后就开始跟你洗脑了,比如你先开始想要加盟A品牌,他会跟你推荐另一个B品牌,并表示这是个公司力推的全新品牌,很适合你,你一听还以为他们服务周到。
而且对于你的一系列的疑问,他们都会给你完美的回答。比如选址,会通过严格的市场调研来帮你审核地方。管理方面会安排督导去去你开的店的现场帮忙把控和培训店员,在后期也可以随时来店帮忙管理。原材料方面会由总公司来供应,保证不会出现问题。
至于最重要的营销问题,则会保证公司有庞大的团队和超强实力,开店后会依据每家店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营销方针,保证你一定不会亏损!听到这里,怎么样?是不是很动心?开始准备签合同交钱了?
< class="pgc-img">>3、签约后发现困难接踵而至,公司敷衍了事
当被加盟经理的一系列“糖衣炮弹”所“轰炸”后,一般人就准备签约了。签约完成后,会给你进行培训和下相关门店学习,产品培训不用说,都是技术上的问题,学起来也快。
但是去门店学习,看看别人的经验就很重要了,他们的加盟门店众多,会把你安排到哪些门店去学习,不用我说了吧!说不定有些加盟商来个自导自演,给你营造一种生意很好的样子。前些时间不就爆出了有些奶茶店雇人去排队,营造出一种很火爆的样子吗?
然后就到了自己真正开店的时候了,你自己选的地址发给加盟经理,加盟经理根本不会给你进行之前说好的调研,只会敷衍你说可以就完事了。但是这个阶段出于信任,你开始装修,装好了之后就开始买机器和原料了!
这个时候套路就来了,公司会强制要求你从公司买,但是价格高了50%,不愿意?不可能,他回以合同来要挟你,不从公司进会罚款,并表示公司家的品质好。走到这一步,你已经骑虎难下了!
< class="pgc-img">>4、各种费用收割“韭菜”,提供营销策略形同虚设!
当你花高价买来了机器和原料,运送过来的时候,物流人员会要你一笔上千的运费。还有之前说好的督导来指导新店开店,但是需要承担督导的住宿费、车旅费和餐饮费。这些都是之前谈合同时并没有的费用,这个时候开店在即,你也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
当你好不容易开店后,发现生意并没有那么好的时候,想起之前公司说的提供量身打造的营销策略的时候,发现他们只是给你发些敷衍了事的东西,比如送东西之类的。本来因为从公司采购原材料和机器就比外面高50%的成本了,还送东西,这成本就已经压得加盟者喘不过气了。
< class="pgc-img">>而实际上,店生意不好,他们根本给不了什么有用的营销策略。慢慢地三个月不到店倒闭了,你去找公司理论,你会发现自己的合同里藏着许多霸王条款,这个时候,一切都真相大白了!而自己从始至终就是一堆“任人宰割的韭菜。”
对于某些想做加盟品牌的朋友来说,谨以此文来告诫你们,三思三思再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