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代文豪、美食家苏东坡,面对浠水河,曾如是感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清水秀之地,必是美食传情之处。
清光绪《蕲州志》载:“蟹出茅山下者,黄多而味甘,较它处为胜。
< class="pgc-img">>一屉蒸笼,几只螃蟹,这一口宫廷贡品的鲜美,从策湖万倾碧波中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北名牌产品”的“茅山螃蟹”产自浠水县的第一大天然湖泊——策湖。策湖水产丰富,以茅山螃蟹最为著名,因个大体肥、黄多味美闻名遐迩。茅山螃蟹体重每只达半斤,蟹黄味更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明代被列为贡品。
< class="pgc-img">>一盘青蒿,清香爽脆,散花藜蒿是鄂东名产,在浠水有着千年的种植历史。三国时期,周瑜在“策湖”训练水师,常取藜蒿、菱角、茭白等野生蔬菜作为军用,给士兵强身健体。而今的盐客树牌散花藜蒿,畅销北京、天津、武汉、上海、黄石等大中城市,供不应求。
< class="pgc-img">>“心较比干多一窍,貌若西子胜三分”。闻一多先生笔下的巴河芝麻湖莲藕,以九孔闻名全国。巴河莲藕成名于北宋,苏东坡称其“齿隙留香”。巴河莲藕,熟食炒而不黑,炖吃汤味醇正。如今,锐意进取的巴河人正在巧做巴河藕文章,把这独有的莲藕资源,分享全国。
< class="pgc-img">>“日有千人撒网,夜有万盏明灯”,清代状元陈沆描绘的望天湖,鱼肥水美,欣欣向荣。望天湖是浠水县第二大湖泊,这里产出的“状元湖”牌胖头鱼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它外形似鲢鱼,体型侧扁,头部较大,肉质细腻鲜美,味道纯正自然,营养价值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
< class="pgc-img">>大自然的馈赠,升华在美食上,展现的是人类的智慧。把鱼制成面,在全国并不多见。巴河鱼面以望天湖优质鲜鱼、高级面粉、生粉为主要原料,配上鸡蛋、精盐等佐料,使用传统工艺制作,既可作主食,又可作宴席名菜,也是火锅的上好配料。如今,浠水生产、销售的巴河莲藕、鱼面、藕粉、鱼子酱等地方特色食品畅销全国,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金奖农产品。
< class="pgc-img">>有佳肴、也有美酒。“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让苏东坡醉倒的糯米封缸酒,是浠水的又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糯米封缸酒是选取本地优质“三粒寸”糯米和“天下第三泉”水沿袭传统工艺精心酿制而成,酒体谐调、香气浓郁、甘甜醇厚,风味独特。
尝一口美食、喝一口美酒,胸中块垒,顿作山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好吃的米饭,关键在“米”。浠水是鄂东“鱼米之乡”,长江水滋润下的千里沃野,非常适宜水稻生长。精选出的优质大米光洁细长,色泽如玉,蒸煮后米饭晶莹剔透,清香四溢,吃一口软糯清甜,唇齿留香。世间山珍海味,不及家乡这一碗香米饭。
< class="pgc-img">>三月好春光,浠水菜花黄。每年花开季节,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把浠川大地染成金黄,成为鄂东地区一道亮丽的田园风光。这里出产的双低菜籽油保留了油菜籽的天然醇香,色泽清亮、宛如流金,先后获得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畅销农产品、绿色食品等殊荣,香溢千家万户。
稻花世界,是人间烟火,茶果飘香,是人生意境。
< class="pgc-img">>沏上一杯董河碧珍,茶色泽嫩绿微黄,泛象牙色,鱼叶金黄,香郁味醇,回味甘甜,这是来自“湖北名优茶产品”董河牌“碧珍茶”独有的味道。还可以泡上一壶葛根茶、葛根醋饮系列产品,品味大别山的韵味。
< class="pgc-img">>好茶配好果。“金玉”猕猴桃产自散花镇的石牛山上,纯天然、有机种植的“金玉”猕猴桃口感极佳,更是闯进了国宴,闯出了国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鲜艳的火龙果来自洗马镇,5年前,浠水人南果北种,开长江以北种植火龙果先河,这里的红心火龙果清甜多汁,入口即化,不仅在当地大受欢迎,更远销武汉、广州、深圳等地。
这条流淌千年的母亲河,一线串珠,滋润着浠水的山区、丘陵、平原,也造就了这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新时代的浠水人,正在用农耕文化的质朴演绎着现代农业的辉煌。
>▌每日播报
黄冈市:
2月17日0时至24时,本市新增-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含临床诊断病例,其中出院病例103例,6例死亡。
< class="pgc-img">>截至2月17日24时,本市累计确诊病例2828例含临床诊断病例,其中死亡84例,出院941例,1803例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黄州913例、团风162例、红安306例、罗田73例、英山62例、浠水297例、蕲春262例、黄梅(含龙感湖)278例、麻城247例、武穴228例。
▌我市拥有首架自主调配直升机 空客小松鼠直升机全勤保障黄冈抗击疫情
< class="pgc-img">>2月16号上午10时许,首架由黄冈市抗击新冠肺炎指挥部调配的援助直升机抵达黄冈外校操场。直升机和6名团队人员将24小时待命,依据指挥部要求,为各县市运送抗击疫情紧急物资。
在我市境内执行物资运送任务的飞机为空客小松鼠直升机,机号B-7436,载重0.8吨,由河北北直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北直总经理、飞行总领队杨毅带领航务、机械师、飞行员、油车司机、押运员等6名成员支援我市。
上午10点39分,直升飞机抵达黄冈外校操场上。直升机停稳后,机械师迅速上前开展飞后检查工作。
机械师在对飞机进行检修后,开始动手将机载的部分设备、座椅等拆掉,以便装载更多的物资。
据了解,黄冈中学全球校友联合会在开通“上海至黄冈·抗疫物资直升机运输专用通道”后,新开通空客小松鼠直升机在湖北省内和黄冈的直升机专用通道,旨在快速将全球物资汇集黄冈用于抗击新冠肺炎。
2月初,黄冈中学全球校友联合会负责人陈红利、唐铖、甘华征、阎云飞分头联系航空公司,经陕西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飞行总监李广满牵线,北直表示愿意全力组织飞机、团队,免费到黄冈开展直升机通勤保障任务,帮助医疗及物资的快速运输。
抗疫期间,北直保障直升机飞行运营,指挥部负责货物调配、运输计划、防疫设施设备,黄冈中学全球校友联合会负责保障机组日常生活。
▌市中医医院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传佳音
< class="pgc-img">>在此次疫情战役中,市中医医院利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疗效显著。自1月7日至今,医院3个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救治点累计收治疑似病例524例,其中300余例轻症患者症状明显好转,400名一线医护人员零感染。
2月15日,记者走进黄冈市中医医院的煎药室,一股浓浓的中药味扑面而来。工作人员忙着将处方中的药材进行浸泡、煎煮和灌装。
疫情发生后,市中医医院组织老中医团队,查阅经典古方,结合临床经验,集思广益,推出治疗新冠肺炎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情况,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作用,辨证施治。每天按时将近3000袋中药配送到近城区30家医疗机构及疫情防控相关单位,供一线医务人员及患者使用,实现了隔离病区中药全覆盖。
此外,医院还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对全部经治患者均使用中草药和中成药配合治疗,临床效果良好。下一步,医院将加量熬制中药汤剂,扩大免费发放范围 。
▌抗疫一线 13年后的重逢
< class="pgc-img">>13年前,他从死神手中救回来一名小男孩;13年后,当年的小男孩已经成长为一名护师,和他的救命恩人在黄冈抗疫一线意外相逢,并肩作战。这是发生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里的一个真实故事。
26岁的王冰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千佛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1月28日,他作为山东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来到黄冈。 与他对话的刘清岳,是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是山东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2007年,年仅13岁的王冰因为青霉素过敏导致肺水肿,进了重症观察室。刘岳清大夫精心治疗,将他从死神手中抢救了过来。
来到黄冈的第二天,王冰意外得知自己的救命恩人也来了。于是,1月31日晚,刘岳清医生接到了一个微信好友通过验证的请求,留言是“您是刘清岳大夫吗?您还记得,2007年抢救过一个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孩子吗?”刘岳清大夫通过验证后,王冰主动发起了视频通话。
刘岳清医生是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骨干医师,今年大年初一,他入选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来到黄冈抗疫一线。得知王冰也来到黄冈,他非常高兴。
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刘岳清的工作岗位还是重症病房,接触的都是一些重症、危重症患者。
刘岳清告诉记者,目前治愈出院的绝大部分都是轻症患者。这两个危重症患者,上了呼吸机,最终能治愈出院十分不易。在黄冈抗疫一线,他也经历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给新冠肺炎患者插管,第一次做深静脉置管,第一次对气胸放管。
王冰护师是大年初四主动报名来到黄冈抗疫一线的。他的工作岗位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重症病区。 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上班时间没时间吃饭、 没空闲喝水,一天工作下来,感到都要累趴下了,但他从不叫苦。
▌黄冈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实现通电
< class="pgc-img">>2月15号晚,经过国网黄冈供电公司施工人员5天昼夜奋战, 黄冈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全部通电,为如期投入使用奠定了基础。
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我市决定紧急改造黄冈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启用4—11层病房,按照传染病“三区两通道”要求,改造病房190余间,提供床位近400张,作为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疗备用机构。
接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令后,国网黄冈供电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专班,组织黄冈高新区供电服务中心抢修力量进驻医院,开展电力设施改造,确保按期达到隔离收治标准,投入使用。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竞速,电力建设者们抓紧时间进场施工,在5天的紧张工期内,成功保障了新院区双电源接入完工。
下一步,国网黄冈供电公司将紧抓隔离病人转院的“窗口期”,确保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黄冈市传染病医院电力设施改造工程,为抗击疫情提供坚强电网保障。
▌八方支援 共抗疫情
< class="pgc-img">>连日来,各地爱心人士纷纷向我市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捐款捐物,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力量。
正邦集团向红安县捐赠150万元抗疫资金和价值150万元的抗疫物资,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2月15日,临沂市兰陵县人民捐赠的40吨蔬菜运抵黄梅,这批紧缺物资将在第一时间分发到隔离点食堂和留观点宾馆。
2月15日下午,四川省广元市振铎建设公司捐赠的17.5吨蔬菜,经过26个小时的风雪路程,抵达武穴。
2月16日,江苏省沭阳县蔷薇村蔬菜基地捐赠的10吨蔬菜和 馥海食品有限公司捐赠的1112件自煮火锅套餐,先后抵达蕲春。
罗田县蔬菜协会组织湖北七月、森之源等多家农业种植合作社,将7000公斤萝卜、平菇、大蒜、白菜薹,送到医护、公安等抗疫一线单位。同时,该协会还积极与各大超市对接,解决种植户蔬菜滞销难题。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2月15号,英山县74岁老党员甘锦贤将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38双鞋垫, 送到正在这里抗击疫情的湖南永州医疗队员手中。收到这样的礼物,队员们心里充满了暖意。
▌云南省禄丰县200余吨“爱心蔬菜”到达黄冈
< class="pgc-img">>2月16号下午,经过3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由云南省禄丰县捐赠的200余吨“爱心蔬菜”到达黄冈,这6车蔬菜将分别发往黄州区、麻城市和浠水县,支援抗疫工作。
据了解,为支持黄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云南省禄丰县针对黄冈市新鲜蔬菜紧缺的实际,积极筹集当地出产的优质新鲜萝卜170余吨、青豌豆30吨、葱1.4吨,于2月14号下午从禄丰县勤丰镇出发,驱车1900多公里,经过30多个小时长途跋涉,到达黄冈市。
据了解,承担本次蔬菜运输任务的6辆大货车来自云南德胜物流有限公司禄丰运输队。在此之前,该公司已组建了3批运输队,将300余吨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等生活物资陆续运抵湖北。
▌黄州区强化流调再排查
2月17日,黄州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启动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回头看”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对2月10日以来所有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集中留观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流调工作进行“回头看”大排查。
< class="pgc-img">>本次排查重点检查黄州区与高新区毗邻的地方、城乡接合部、村与村、社区与社区、网格与网格以及组与组、塆与塆交界相邻交叉区域,特别是其它无人管理的地方,及时发现、诊断、隔离、治疗“四类人员”, 其中包括已在医院治疗已作过流调的人员,坚决阻断病毒传播。
为确保排查工作责任落实,黄州区要求各驻点联系领导坚持一线领导督导,社区(村)和派驻第一书记坚决落实包保责任,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不断一天,做到排查区域全覆盖、无死角。
▌黄冈:发热咳嗽人员主动就诊 一次性奖励500元
我们正处在极其重要的窗口期,当前,全市交通封闭、小区(村)24小时封闭和延迟复工复学等人员流动管控措施全面实施,正是阻断传播途径的窗口期。时间不等人、疫情蔓延不等人,各项防控工作都要跑到疫情发展前面。继一系列严防严控措施后,2月16号,我市发布20号公告,对发热咳嗽人员主动就诊的,一次性奖励500元。
通告指出,凡居民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向所在社区(村)报告,由社区(村)安排专门人员护送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对主动就诊人员,一次性奖励500元。
各级疫情防控人员要深入搜索排查,凡排查发现新的发热人员,应迅速组织安排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对防控工作人员一次性奖励500元。
通告明确,鼓励社会各界监督举报。广大市民发现新的发热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社区(村)举报,一经查实,一次性奖励500元。两人以上先后举报的,奖励第一举报人。
通告称,奖励资金由所在社区(村)在第一时间支付,并做好登记造册。疫情结束后,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
通告强调,对有病不报、拒不接受就诊的人员,公安机关将介入调查,依法予以查处。
通告从2020年2月16日起执行,截止时间视疫情另行通知。
▌好暖!黄冈热心市民凌晨送夜宵给防疫一线执勤人员
< class="pgc-img">>执勤人员为抗击疫情奋战一线,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不,热心市民张先生则用他的爱心为防疫一线执勤人员送去温暖。
张先生在本地从事餐饮行业,持续近一个月为防疫一线执勤人员送夜宵。2月15日的凌晨,黄冈下起了大雪,夜晚十分的寒冷。但张先生还是像往常一样坚持每晚为防疫一线的执勤人员送餐。据记者采访了解到,从大年初一开始至今,张先生每天晚上会为黄州城区的50多个卡点的执勤人员送去夜宵。白天则为在一线的急诊、隔离区,民警、护士送餐。高先生告诉记者,因每天的送餐量不等,目前他每天中午的送餐量800份左右,晚上的送餐量在900份左右。
当晚,除了张先生的爱心夜宵,还有热心市民为抗击疫情守护在南湖的执勤人员送来了军大衣,以此表达对防疫一线执勤人员的感谢。在防疫一线执勤的民警吴建华告诉记者,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感到非常的温暖。
这顿暖心的夜宵让防疫一线执勤人员倍感温暖,也让我十分动容,防疫期间,这样的暖心市民还有很多,你们的存在,让寒夜不再凄冷。我们相信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会到来。
▌蕲艾预防助力 抗击新冠肺炎
< class="pgc-img">>2月16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第19号通告: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特向广大市民推荐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的方案。方案提出:推广使用艾烟熏室和使用中医疗法中的艾灸。
昨天,记者走进黄冈市中医医院,只见院区内烟雾缭绕,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艾草香味。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该院在日常清洁消毒之外采用了艾条、艾叶熏艾的做法。
根据面积大小,该院安排专人在门诊大厅、预检分诊台、住院病房用不同方式进行艾熏,消毒除疫、提升人体正气。
据古书记载,艾叶烟熏预防瘟疫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
现代研究也证实,艾熏能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对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流感病毒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艾叶在中国广泛分布,以黄冈市蕲春产的为最佳。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上的优势,综合专家意见,疫情防控指挥部特向广大市民推荐蕲艾预防新冠肺炎使用方案。
蕲艾预防:
(一)燃适量蕲艾艾绒、艾条(艾叶)薰室内外,熏时室内适当密闭。
(二)开水泡蕲艾叶,待温度适宜时泡脚,一天一次,本方法既可用于预防,也可以用于辅助治疗。
(三)蕲艾艾灸,可灸足三里、关元、肺俞、大椎、神阙等。
开《现代汉语词典》,“双抢”的解释:指抢收、抢种。浠水自古文人辈出,翻遍清代嘉庆年间状元陈沆、现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二十世纪新儒学大家徐复观等先生的海量诗文集,也寻不到“双抢”这一词汇或者劳动场景。
原来,听父亲说,解放前,浠水农村普遍只种一季稻,每年秋季收割水稻,生活是慢节奏的。《浠水县志》记载:1952年2月20日,本县乃至湖北省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饶兴礼农业社成立,王震、王任重、张体学等中央和省市领导人先后前来指导。同年4月19日,饶兴礼参加我国农民访苏代表团赴苏联访问。1955年,为纪念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经上级同意,饶兴礼农业合作社正式定名为十月高级合作社,1959年秋改为十月大队。
1952年,饶兴礼农业合作社开始试种双季稻,第二年全县共试种双季稻2773亩。据饶兴礼回忆说:由于插二季稻是当地农民祖祖辈辈没有做过的事,没有经验,吃了不少苦,费了不少劲,最终于1955年取得试验成功,这成为浠水“破天荒”的大事。
十月大队和十月公社,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耀眼的红旗。 从1961年起,饶兴礼在十月大队推行了“麦-稻-稻”和“油-稻-稻” 三熟三高产模式。自七十年代起,浠水试种和普及杂交水稻,每年种三季,实现或者超过了“吨粮田”目标。饶兴礼苦干加巧干,成为了“科技兴农”的带头人,荣获过全国水稻丰产奖章,连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红极一时。
熟悉了这一段史料,可以推想,浠水“双抢”始于饶兴礼,始于五十年代。而我是七十年代初出生的,最初的“双抢”记忆是大集体时期。浠水有个说法,“不插八一秧”。即七月必须先抢收完早稻,后抢插完晚稻秧。八月初就是立秋,水冷三分,秧苗长得慢,势必影响产量。为了赶季节,那时的人民公社社员起五更睡半夜。收了工,队长还要连夜开大会,张三“好劳力”记十个工分,李四“病夫子”记六七个工分……
我上小学时,跟着妇女们到收割后的稻田去“捡谷穗”上交,颗粒归仓。后来安徽小岗村点燃了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全国推行了农业承包责任制。父亲常说:“早起三朝当一工。”为了避开高温劳作,一家人鸡叫起床,带着磨快的镰刀收割,带着大头钉形状的独脚木凳扯秧。田间地头,空中蚊虫来袭,水中蚂蝗叮咬,还有土蛇和田鼠的惊扰。等到太阳升起来,地上像点了火,躬身稻田中央,如在火锅中蒸煮……
累了,越站越想歇歇。渴了,越喝越觉得渴。父亲说,必须咬牙挺住,这叫“攻坚战”。农忙季节,很多人家提前做好“炸磨粉”,就是将木甑蒸熟的大米晒干,再炒熟,推石磨磨成细细的米粉,随时可用开水调成米糊糊吃。为了补充能量,乡村商店的红砂糖特别紧俏,泡一碗糖水可以止止饿。还可以打一个新鲜的生鸡蛋,加上一坨猪油和红糖搅拌,用开水冲泡成一大碗鸡蛋汤喝下。
“双抢”每年都是一场恶战。父亲是打算盘的高手,母亲是插秧的快手,哥哥是犁田打耙的好手,唯独我是受保护的“读书种子”。每年“双抢”时节,正是中考、高考发榜的季节。听说十里八乡熟悉的子弟金榜题名了,人们会无比羡慕地说:这算脱离苦海了,再也不用搞“双抢”了。我们这一代人有强烈的“跳农门”愿望,读书才会“下得了泼”。而那些个出落得水灵的长辫子美女,千方百计嫁给了“吃公家饭”的中小学教师,或者当兵提干的军官们,或者早年招工到外地挖煤的工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故乡浠水如今转型升级了,一举成为全国闻名的养鸡大县、水产大县、窑炉之乡、大理石台面之乡、建筑装潢之乡等等,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今非昔比了。那战天斗地的“双抢”时节,已经淡化成一个历史概念,渐行渐远了……
秀美浠水
微信ID:xishui438200
文:凡力 图:网络 编辑 :陶政
联系电话:0713--4221416
投稿方式:加入天南地北浠水人QQ群 455018341,共享群文件。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秀美浠水】微论坛,与百万浠水人交友、聊天、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