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摘要:商务部门是餐饮业和住宿业安全生产的行业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负有餐饮业和住宿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消防、市场监管、公安、卫生、体育等部门是餐饮业和住宿行业相应业务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一、餐饮业和住宿业包括哪些主要经营业态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注释,住宿业指为旅行者提供短期留宿场所的活动,有些单位只提供住宿,也有些单位提供住宿、饮食、商务、娱乐一体的服务,不包括主要按月或按年长期出租房屋住所的活动。具体包括旅游饭店、一般旅馆、其他住宿业。(旅游饭店是指旅游饭店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定的旅游饭店和具有同等质量、水平的饭店活动。一般旅馆指不具备评定旅游饭店和同等水平饭店的一般旅馆的活动)
餐饮业指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具体包括正餐服务、快餐服务、小吃服务等服务类型。(6210正餐服务指在一定场所内提供以中餐、晚餐为主的各种中西式炒菜和主食,并由服务员送餐上桌的餐饮活动;6220快餐服务指在一定场所内提供快捷、便利的就餐服务;623饮料及冷饮服务,指在一定场所内以提供饮料和冷饮为主的服务(茶馆服务、酒吧服务、咖啡馆服务、其他饮料及冷饮服务);其他餐饮业6291小吃服务指提供全天就餐的简便餐饮服务,包括路边小饭馆、农家饭馆、流动餐饮和单一小吃等餐饮服务)。
二、餐饮业和住宿业的行业主管部门是商务部门
商务部门作为商贸行业主管部门,承担商务服务业(含餐饮业、住宿业等生活服务业)的行业管理工作。商贸服务业,指的主要是与企业商务贸易活动以及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以及物流业、典当业、拍卖业和部分娱乐业等其他服务业。因此,餐饮业和住宿业主管部门是商务部门。以河北省商务厅官网公布的三定方案为例,该厅专设服务贸易和商务服务业处,承担全省商务服务业(含餐饮业、住宿业等生活服务业)行业的管理工作。以山西省2020年11月30日印发的《山西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实施细则》规定住宿业、餐饮业的安全生产监管的牵头部门均是省商务厅。再以《河北省H市安全生产监管权责清单》为例,该清单第47条规定,市商务局负责商贸服务业安全生产管理,依据《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4年第4号)等规定,指导商贸服务业安全管理,督促商贸服务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指导相关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此外,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监管责任原则,还有以下专业业务领域的安全监管机构:消防救援部门(及住建部门的消防许可机构)负责餐饮业和住宿业的消防安全监管,卫健部门负责餐饮业和住宿业(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负责餐饮业和住宿业的食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公安部门负责餐饮业和住宿业的治安安全监管。
三、餐饮业和住宿业安全生产属于应急管理部门直接监管责任。
众所周知,应急管理部门除了负责综合监管工作外,还专门负责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工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那么商贸行业是否包括住宿业呢?按照2019年1月31日,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修订《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行业安全监管分类标准(试行)》的通知(应急厅〔2019〕17号)第八条规定,商贸行业主要包括:51批发业,52零售业,59装卸搬运和仓储业,61住宿业,62餐饮业等5大类的企业(不含消防、燃气的监管)。因此,餐饮业和住宿业作为商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由应急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以河北省应急管理厅三定方案为例,该厅职能第(十二)条规定,按照分级、属地原则,依法监督检查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及其安全生产条件和有关设备(特种设备除外)、材料、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监督管理工矿商贸行业省属企业和驻冀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该厅专设工商贸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处,专门负责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工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再以河北省H市应急管理局三定方案和内设机构设置职能为例,市应急管理局专设工商贸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处,负责商贸等工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拟订相关行业安全生产规程、标准,指导监督相关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等工作。
标题:创新餐饮消费场景,加快餐饮数字化赋能(引题)
9部门共促餐饮业高质量发展(主题)
中工网北京3月28日电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北梦原)“餐饮是传统消费的重要领域,在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我国餐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0%,餐饮经营主体数量超过1000万,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22项政策措施,稳定和扩大餐饮消费,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我国餐饮业明显复苏,全国餐饮收入5.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4%,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13.2%。但同时,餐饮服务供给质量和结构仍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方式粗放、安全基础薄弱、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仍然存在,亟需出台政策措施,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对此,《指导意见》从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创新餐饮消费场景、增强餐饮业发展动能、弘扬优秀餐饮文化、促进绿色发展、优化餐饮业营商环境、加强组织保障等7个方面,提出22项具体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完善餐饮业标准体系,支持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创新夜间餐饮、休闲餐饮、文旅主题餐饮等消费场景,支持发展社区餐饮、老年助餐、地方特色餐饮、乡村休闲餐饮,培育一批知名餐饮品牌、美食集聚区、小吃产业集群、餐饮促消费平台,加快餐饮数字化赋能,扩大中餐国际交流合作,推动餐饮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新网3月28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从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创新餐饮消费场景、增强餐饮业发展动能、弘扬优秀餐饮文化、促进绿色发展、优化餐饮业营商环境、加强组织保障等七个方面,提出22项具体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完善餐饮业标准体系,支持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创新夜间餐饮、休闲餐饮、文旅主题餐饮等消费场景,支持发展社区餐饮、老年助餐、地方特色餐饮、乡村休闲餐饮,培育一批知名餐饮品牌、美食集聚区、小吃产业集群、餐饮促消费平台,加快餐饮数字化赋能,扩大中餐国际交流合作,推动餐饮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抓好文件落实和政策落地,进一步发挥餐饮业对扩大消费、稳定就业、保障民生、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