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成都4月26日电 题:火锅与分餐制“同行”——四川成都餐饮新风尚观察
新华社记者张海磊
夜幕降临,成都美食街的空气里弥漫起香浓的火锅味,食客们坐在滚滚翻腾的红油汤锅前大快朵颐。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人们发现餐桌上悄然兴起了使用公筷公勺和推行分餐制的新风尚。
记者在位于成都武侯区的一家大龙燚火锅店看到,每个桌上都摆有“多一双筷子,多一份安心”的提示牌。当客人完成体温测量、手部消毒等一系列步骤后,服务人员将其带到堂食区域就座,并提供公筷建议使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使用公筷公勺和推行分餐制再次走进公众视野。四川省商务厅联合四川省火锅协会、四川省烹饪协会等40家餐饮行业协会机构,共同推出“公筷公勺吃出大健康,中式分餐引领新风尚”的倡议,并得到了全省300余家餐饮企业的响应。
“3月6日恢复堂食,除了以往的生料公筷外,当时又给每个顾客面前摆两双筷子、两个碗,后来发现这样不但没起到作用,反而给顾客增加了就餐麻烦。”大龙燚火锅玉林店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常听到筷子掉地上的声音。”后来,经过不断调整和改进,现在改为提供特意设计,更具区别性的公筷。
记者注意到,公筷有专门的红色包装,长度与普通筷子相比约短10厘米,颜色略浅,且头部有字迹。“以前觉得一起来吃火锅的都是亲朋好友,互相熟悉,没必要用公筷公勺,现在还在逐渐适应中。”成都市民李骏说。
四川省火锅协会执行会长严龙认为,火锅是一口锅里煮万物,对大火锅来说大家吃的是其乐融融的氛围。火锅文化也有一定的包容性和自由性。“增加换筷子的行为,会让很多消费者一时不习惯,但协会还是积极倡导这些安心举措。”他说,倡议的背后实际是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对火锅店来说,尽最大可能把控好每个环节,是当下最重要的。
记者在成都高新区一家集渔泰式海鲜火锅店里看到,服务员正在一个点了鸳鸯锅的餐位前提供分餐服务。他把涮好的菜统一捞起来,根据口味分别放进两个公盘。客人只需用公筷把食物夹到自己碗里即可。“现在市场上大火锅是主流,大家在意的是吃的氛围,火锅的饮食特性也决定了分餐后,顾客的体验感会下降。所以,我们是在提倡健康理念与保持吃火锅的乐趣之间寻求平衡。”火锅店负责人段虹宇说。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火锅委员会主席汤庆顺认为,一人一锅的时尚小火锅和深受年轻人喜欢的麻辣烫、冒菜或许会因为分餐制理念而迎来发展的契机。
成都双流区的一叶一世界藏茶素食火锅店复工后逐渐迎来一些老主顾。“从创立之初,我们就是一人一锅,并且餐位是隔断的。”火锅店创始人白海告诉记者,“现在,客人离开餐位去酱料台需要戴口罩,要做好层层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在广汉市骏马金属制品厂,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锅具。“疫情之后我们的工作重点有了明显变化,以前火锅需要的锅以大锅为主,现在针对分餐制的需求,我们正加快对小锅的开发与制作。”骏马金属制品厂董事长马骏说。
< class="pgc-img">>语
2024年9月9日至11日,城市品牌游学·成都站,一起去牛市坎老火锅、冯校长老火锅、程碟衣火锅馆、万老头水煮蛙、汤香纪鲜汤火锅、圣恩股份有限公司、千牛刀渣渣牛肉、罗二火锅、谭三娘鲜切牛肉自助火锅,感受优质品牌的独特之处。
附:报名联系方式在文末海报。
牛市坎老火锅
同行都去秘密考察!
天天排队,让成都各个餐饮公司都去秘密考察的品牌是谁?它就是2021年被孵化的品牌——牛市坎。
牛市坎老火锅以“手工“概念为品牌方向,通过手工必点菜、现做区、现打等动作,将手工概念植入顾客心智。
同时在轻量化趋势下,围绕年轻群体倒推产品结构、场景体验。在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磨砺出自己独特的门店模型。
冯校长老火锅
单日排队1000余号!
2023年3月份,冯校长老火锅成都太古里首店正式开出。单日最高排队量达1300多号,接待量315桌,翻台率达15轮次,200㎡门店,20张桌子,单店曾创造月营收300万。其它如兰州、深圳、合肥等地,排队依旧火爆!
论其背后的打造,创始人冯明强表示,首先是有一个差异化场景,整体装修比较简陋,同时直接舍弃普通的窗户、店门等设置,将店内情况展露给过往游客,自带广告性质。
凭借成都首店的位置和流量优势爆火后,再用产品继续引流复购,品牌持续稳定出圈,让其成为当下成都火锅排队王。
程碟衣火锅馆
同比增长40%以上的爆店!
在竞争激烈的火锅市场,程碟衣不打无意义的价格战,而是坚持“高品质,亲民价”的策略。在营业额不断回落的当下,程碟衣却逆势增长,像6月份,同比去年增长40%以上。
场景设置上,程碟衣火锅馆用“人物IP”走出差异化,通过港风与戏曲风叠加,给人以奇异之感;
产品上,引入“火锅+江湖菜”模式;在营销上,非常擅长异业联盟,像保时捷、蔚来、书亦烧仙草等都有合作,且常有明星光临。
2023年全网关于程碟衣火锅馆的流量超过30亿,荣获火锅热门榜、火锅环境榜等多榜榜首,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依然以慢打快,3年开50多家门店,稳扎稳打,店店盈利。
万老头水煮蛙
出道即剑指品类头部
今年上半年,水煮蛙品类显现出增长潜力。其中,万老头水煮蛙更是脱颖而出,剑指品类头部!
6月12日,由万老头举办的“首届万老头吃蛙节”,于中国·成都·九眼桥盛大启幕。不仅打响了川渝水煮蛙全国出圈第一炮,更将“吃蛙节”推向了全民参与的新高度。
万老头,作为蛙品类的川渝代表品牌,坚持以“轻投资·重品质·好味道”为经营理念,在空间轻投资精效果的基础上,也将更多精力,专注到产品研发层面。
随着品牌形象和地道风味的出圈,前来品尝的顾客与日俱增,万老头仅用了1周时间,便取得了大众点评“成都特色菜”全城第1的好成绩。
汤香纪鲜汤火锅
成都火锅的“另类”
喝一口鲜汤,从川渝穿越到云南。在红锅盘踞的川渝地区,汤香纪凭借一口清汤锅,不仅杀出重围,还赢得了市场,吸引众多年轻人排队、打卡。
鲜汤配鲜货,在养生健康的消费观念引导下和流行吃“鲜”的当下,新鲜的肉类、蔬菜、菌菇,无疑切中消费者的“味蕾命脉”,鲜货的陈列和摆盘,更是让很多年轻人拍照分享自传播,且店内多设打卡点,不得不说,汤香纪是懂这届年轻人的。
喝一口鲜汤,吃一口鲜菜,窗外的阳光也清爽很多。
谭三娘鲜切牛肉自助火锅
一年跑出130+门店,品类头部!
今年,由于牛肉供应链价格变化以及人们对性价比的追求,鲜切牛肉自助火锅品类尤为火爆。
来自成都的谭三娘鲜切牛肉自助火锅,成立一年多,跑出了130+家门店,覆盖四川、安徽、陕西、湖北等多个省份,增长势头不俗。
谭三娘的产品体系牛肉以新鲜现切作为卖点,主打健康、新鲜、老少皆宜的品牌理念。同时“自助+平价”的模式,吸引消费者不断前去尝试!
圣恩股份
优质实力供应链品牌
圣恩有着独具特色的模块式研发和柔性定制,研发了数百种风味模块,每年调味新品研发数量在800个左右,柔性定制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名列前茅的技术力量,有着千万级研发设备和运营投入,以及20%占比的技术人员。
12万+餐饮门店选用,广受头部连锁和新零售品牌认可,其中不乏海底捞、盒马、7-eleven、拉面说、冻品先生、日食记、加点滋味、乡村基、锅圈食汇、蔡林记、自嗨锅等知名品牌。
近年来圣恩股份加速了智慧工厂建设。2021年,圣恩股份新建的金府基地顺利投产,解决了产能瓶颈困扰。有了新5G工厂的加持,圣恩股份在赋能预制菜研发和生产方面将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千牛刀渣渣牛肉
渣渣牛肉品类头部
去年底全国走红的渣渣牛肉品类,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半年内相关注册企业新增数量接近200家。
作为品类的大王,千牛刀一般140平店面,20张灵活摆动桌子,人均客单价45元,日均营业额能够达到3.5万-4万元,日均翻台次数达到20次。
整体来说,千牛刀整合了当下非遗泡菜、花卷、快餐明码标价式门头,把店型做的更具有复制性,再加上老板个人IP的打造,跑出了规模,将渣渣牛肉热度推向了高峰。
秉持着保守+微创新路线,不到一年时间,就在重庆、北京、广州、杭州、西安、乌鲁木齐等二十多座城市设下五十多处“占据地”。
罗二火锅
同行口中的“火锅神店”
开在老小区里的‘罗二火锅’,作为成都街头新晋排队王,强势破圈:“苍蝇馆子50强;“2023点评”必吃榜;大运会‘显眼包’双语菜单;李宇春到访当日,营业额飙升30%……
在后疫情的博弈中,罗二火锅找到了社区餐饮的极致运营策略。
一方面,它砍掉营销,比如月租金2000块,基本不装修的门面,不到50元油漆自涂的门头等。
另一方面,它押注产品主义,将资金全部投入到产品升级中,用出圈产品、不敷衍的活动产品、无条件退换菜等体验,给消费者立下信任状。
凭借如此真诚动作出圈,它复购率高达40%,并逐渐布局全国。
阿婆小院盖碗茶老火锅
园林气息的诗意栖居
现代人追求的“松弛感和舒适感”,在阿婆小院都能找得到。独特的“小院风”场景,让久居喧嚣都市的人们,在此享受到一份难得的宁静。
院内,木桌竹椅、老戏台、盖碗茶,时光惬意;锅底现炒,烟火气十足;产品如花胶鱼肚、花胶丸子、水晶嫩牛肉、阿婆手工滑肉等,还有各种炸货小吃,都深受顾客青睐。
用场景提供情绪价值,用产品赢得顾客欢心,是阿婆小院最值得借鉴之处。
2024年9月9日至11日,城市品牌游学·成都站,让我们一起去牛市坎老火锅、冯校长老火锅、程碟衣火锅馆、万老头水煮蛙、汤香纪鲜汤火锅、圣恩股份有限公司、千牛刀渣渣牛肉、罗二火锅、谭三娘鲜切牛肉自助火锅,感受优质品牌的独特之处!
扫描下图二维码报名游学
华社成都4月26日电题:火锅与分餐制“同行”——四川成都餐饮新风尚观察
新华社记者张海磊
夜幕降临,成都美食街的空气里弥漫起香浓的火锅味,食客们坐在滚滚翻腾的红油汤锅前大快朵颐。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人们发现餐桌上悄然兴起了使用公筷公勺和推行分餐制的新风尚。
记者在位于成都武侯区的一家大龙燚火锅店看到,每个桌上都摆有“多一双筷子,多一份安心”的提示牌。当客人完成体温测量、手部消毒等一系列步骤后,服务人员将其带到堂食区域就座,并提供公筷建议使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使用公筷公勺和推行分餐制再次走进公众视野。四川省商务厅联合四川省火锅协会、四川省烹饪协会等40家餐饮行业协会机构,共同推出“公筷公勺吃出大健康,中式分餐引领新风尚”的倡议,并得到了全省300余家餐饮企业的响应。
“3月6日恢复堂食,除了以往的生料公筷外,当时又给每个顾客面前摆两双筷子、两个碗,后来发现这样不但没起到作用,反而给顾客增加了就餐麻烦。”大龙燚火锅玉林店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常听到筷子掉地上的声音。”后来,经过不断调整和改进,现在改为提供特意设计,更具区别性的公筷。
记者注意到,公筷有专门的红色包装,长度与普通筷子相比约短10厘米,颜色略浅,且头部有字迹。“以前觉得一起来吃火锅的都是亲朋好友,互相熟悉,没必要用公筷公勺,现在还在逐渐适应中。”成都市民李骏说。
四川省火锅协会执行会长严龙认为,火锅是一口锅里煮万物,对大火锅来说大家吃的是其乐融融的氛围。火锅文化也有一定的包容性和自由性。“增加换筷子的行为,会让很多消费者一时不习惯,但协会还是积极倡导这些安心举措。”他说,倡议的背后实际是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对火锅店来说,尽最大可能把控好每个环节,是当下最重要的。
记者在成都高新区一家集渔泰式海鲜火锅店里看到,服务员正在一个点了鸳鸯锅的餐位前提供分餐服务。他把涮好的菜统一捞起来,根据口味分别放进两个公盘。客人只需用公筷把食物夹到自己碗里即可。“现在市场上大火锅是主流,大家在意的是吃的氛围,火锅的饮食特性也决定了分餐后,顾客的体验感会下降。所以,我们是在提倡健康理念与保持吃火锅的乐趣之间寻求平衡。”火锅店负责人段虹宇说。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火锅委员会主席汤庆顺认为,一人一锅的时尚小火锅和深受年轻人喜欢的麻辣烫、冒菜或许会因为分餐制理念而迎来发展的契机。
成都双流区的一叶一世界藏茶素食火锅店复工后逐渐迎来一些老主顾。“从创立之初,我们就是一人一锅,并且餐位是隔断的。”火锅店创始人白海告诉记者,“现在,客人离开餐位去酱料台需要戴口罩,要做好层层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在广汉市骏马金属制品厂,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锅具。“疫情之后我们的工作重点有了明显变化,以前火锅需要的锅以大锅为主,现在针对分餐制的需求,我们正加快对小锅的开发与制作。”骏马金属制品厂董事长马骏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