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钱江晚报
一只只蹄髈被丢进垃圾桶,都几乎没怎么动过!读者给我们留言“控诉”:
在婚宴在食堂在自助餐厅
这些浪费的场面真让人心痛
本报记者 章然 见习记者 周琪
餐桌上大大小小的浪费,几乎每个人都见过。
你的反应是一丝痛心,一声劝告,还是避而不谈?
从昨晚开始,关于浪费粮食的话题,已然在本报读者和小时新闻客户端用户中引发热议。让记者关注的是,不少人来诉说了自己目击的浪费场景,有些场景很奇葩,有些甚至是常态。
今天,我们记录了一些,希望这是一记记的警钟,哪怕是让读者多吃一口正要倒掉的米饭。
杭州王小姐:
几乎没动的蹄髈,就被丢进了垃圾箱
90后女白领小王在杭州市中心一家大型单位工作。她是杭州本地人,参加饭局几乎是每个月的必备项目。
让小王感到难以忍受的是婚宴食物浪费现象。
一个多月前,小王作为女方好友,去杭州城郊一个村里参加婚宴。婚宴大厅蛮大的,摆了大约40桌酒席,10人一桌,一桌大约20多个菜品,蹄髈、羊排、牛排、各色蔬菜,“菜量都比较大。”
小王发现,婚宴上,空了两三桌酒席没人入座,“婚宴总是有备桌的,但这一场,哪怕备桌没人坐,居然也上菜了。”
婚宴结束后,小王看到,基本上,每桌都有大量剩菜,蔬菜类大概率都会剩下六七成,“打包情况非常少。那些没怎么吃的蔬菜、比较占肚子的蹄髈——好几桌的蹄髈都没怎么吃过哦,还有那些不便携带的汤水,都直接扔进垃圾桶了!”
她也看到,备桌上,有人打包了牛排和羊排,但蔬菜类原封不动全都扔了。
“杭州主城区婚宴的情况会不会好点?”记者问的时候也很无奈。小王苦笑着说,只要是婚宴,几乎都会有浪费,“为了图个吉利,鸡肉、鸭肉、鱼肉、海鲜都要上。”
有一次,她去一家高级饭店参加婚宴,也摆了40桌,一桌起码是6000元的价格,龙虾、鲍鱼、鱼翅、老鸭煲……7点开席,前面仪式环节提供小点心。
“婚宴上菜比较慢,一些人已经被点心喂饱了。”当天,除了海鲜类吃得比较多外,老鸭煲、鸡煲这些荤菜几乎都没动,最后全进了垃圾桶的肚子。
事实上,吐槽婚姻浪费的不止王姑娘一人。
“甲鱼只是裙边被吃掉,里面的肉都没吃过,就这么扔掉了,不要说主食了。”杭州人朱先生说的情况,你是不是也遇到过呢?
自由职业者小林:
“抢下”几乎所有生蚝,结果好多没吃
从事文字工作的小林算是个自由职业者,经济条件尚可。前段时间,他带着女友去吃一家高档海鲜自助餐,看到了让他印象深刻的一幕——
“我们当时正在排队,前面排着一些大爷大妈。只见他们直奔最贵的生蚝、螃蟹、鲍鱼类,一个盘子上装十几个,几乎全部都拿走了。”小林说,轮到自己时,档口盘子上已经不剩什么高档海鲜类了,“当时,我还蛮不开心的,但也不好说什么。”
他没想到的是,他们结束用餐走的时候,路过大爷大妈那一桌一看——嗬!生蚝都没吃完,拿得实在太多,每个盘子都剩了五六个。
“这种行为我觉得太过分了!哪怕是自助餐,哪怕是昂贵食材,也应该能吃多少拿多少,这样吃不完多浪费啊。”小林说,这不是自己第一次在自助餐厅看到这种情况,“帝王蟹的脚整个剩下被弃的也有,自助餐也不是这么浪费的呀!”
厨师陈师傅:
每天剩菜剩饭能装六七大桶
我看着心痛啊
有位食堂大师傅也来小时新闻留言了——
“我们单位就在武林商圈,每天剩菜剩饭都能装六七个大桶,我不是说全都是浪费的食物,但比例还是不小的!”
这位姓陈的大师傅说,自己经常去看厨余垃圾,想看看什么菜被倒掉比较多来了解大家的口味,“但没用的,我换一种菜,还是会有很多被倒掉。前一天,我刚刚把西兰花换成花菜,今天倒花菜的还是不少啊!”
陈师傅说:“我好几个同行,也是承包单位食堂的,都说食堂浪费是蛮严重的。”
“从一粒种子到最后成熟的稻米,农民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而且还要天时地利,这其中的艰辛一般人不能体会到的。”对这个问题,陈师傅认真想过,“一个呢,食堂菜众口难调;二个,哪怕上新频率高,大家也会说食堂菜难吃。现在的年轻人相比我们而言,一方面条件好了,一方面他们确实没经历过饿肚子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啊!”
学生族小陈:
点外卖凑满减
多点的一份饭直接就扔掉了
在杭学生族小陈印象最深刻的“浪费”,相信能引起很多年轻人的共鸣。
小陈是典型的“外卖党”。这几天天热,暑假宅家,她从饮料到三餐,全靠外卖解决。
“现在,很多外卖商家会推出满减活动吸引顾客。然后,很多人就会为了凑满减的优惠,点一些自己根本不需要的食物。”小陈反思,自己也有。
“奶茶一杯不到20元,点两杯根本喝不掉就会浪费。或者多点一份饭,就为了凑单免配送费。”她在学校里经常会看见有人将一些额外点的外卖食物原封不动地扔掉,“几块钱一份饭,知道吃不了,有些人会直接扔掉。这种现象真的很普遍,但也真的很浪费!”
不仅是外卖,线下的餐饮店也常有因满减优惠造成的浪费,“那种知名的快餐店,也总会搞买一送一或者满减优惠的活动。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会因为‘薅羊毛’买太多,到最后,发现自己根本吃不了。很多人就这样‘不自觉’地浪费了食物。”
本报记者 万静
近日,北京东四环外某商厦五楼餐饮区,一家自助火锅餐厅内,一名顾客和服务员争得面红耳赤。起因是餐厅要求“浪费食物每200克要加收50元”,而这名顾客为了“光盘”,将没吃完的肉、虾、蔬菜等一股脑丢进了火锅。“怎样才是浪费食物?说不清。最后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服务员摇了摇头,很是无奈。
根据4月29日公布施行的反食品浪费法,食品浪费是指对可安全食用或者饮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合理利用,包括废弃、因不合理利用导致食品数量减少或者质量下降等。
近年来,我国食品浪费现象严重。为推动反食品浪费法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于6月中旬联合发布《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督促生产经营者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律规定,依法严厉查处各类浪费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
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随机走访北京多个餐厅发现,食品浪费现象仍然较为常见。对于反食品浪费法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等内容的落实,被访餐馆的执行情况也是参差不齐。
相关规定流于形式
自助餐厅浪费严重
在北京朝阳一家比萨快餐店,记者放眼望去,一些餐桌上堆满了没吃完的炒饭、蛋挞、比萨、黄瓜片等,还有的顾客点餐后几乎没动筷子,将食物悉数剩下。服务员面无表情地推着垃圾车,麻利地将这些剩菜剩饭倒进泔水桶。
记者调查发现,自助餐厅是发生食物浪费现象的“重灾区”。
在北京广安门外一家自助餐厅,顾客入场前除了支付餐费外,还要额外支付50元押金。如果吃完饭没有浪费,押金如数退还。但这样的规定常常引发争执,有人质问服务员:“我们这么多人,怎么可能不浪费?还没开始吃,凭什么先给你们几百块钱?”由于对方人多势众,服务员只好改口:“不收押金了,剩菜不达到一定量不会罚钱。”
还是在这家餐厅,顾客结束用餐退押金时,服务员未做检查就直接就将押金退回。此前制定的反浪费的相关措施流于形式。
对于顾客浪费食品的行为,服务员多是好言相劝,如果对方不听劝,他们也没有其他好办法。“说多了,弄不好会起冲突,和顾客争执被投诉的肯定是我们,所以老板常常让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家云南菜馆的服务员说。
反食品浪费法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应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在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或者由服务人员提示说明,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可记者随机走访10多家餐厅发现,只有一家餐厅张贴了“制止餐饮浪费 践行光盘行动”的标语,其他餐厅张贴的多是防疫须知、卫生许可等告示。
反食品浪费法还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可以根据消费者需要提供公勺公筷和打包服务。可实际中,往往只有顾客提出打包需求时,餐厅才会准备餐盒打包,而且一般情况下都要收费。一听说要收费,很多顾客都不愿意打包了。
外卖点餐超量普遍
加工运输损耗不少
小份菜缺乏,胃口小的一份都吃不了;不同餐厅菜量不一,按照以往经验点餐却发现点多;为了凑满减,硬是多点了一份不需要的菜……虽然反食品浪费法已经对外卖行业提出了相关要求,但记者发现,目前依规执行的平台商家并不算多,外卖点餐超量问题仍然存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外卖总体订单量达到171.2亿单,外卖市场交易规模达到8352亿元,外卖用户规模已接近5亿人。受访专家认为,外卖点餐浪费现象值得关注。
《公告》对外卖点餐消费模式中的食品浪费问题作出要求,餐饮外卖平台要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理性消费。
“将外卖点餐平台纳入反食品浪费监管的范围内,实现监管全覆盖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只有餐饮服务经营者和餐饮外卖平台多承担信息公开和提示责任,与消费者高效沟通,才能有助于消费者作出合理判断,更好防止出现食品浪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
粮食加工、运输环节中的浪费现象也不容小觑。根据研究机构披露的数据,在粮食生产到加工这一环节,会出现不可避免的粮食消耗,数值大概在8%左右。也就是说,每年在生产加工、存储运输和消费环节要损失大约3000万吨左右的粮食。
为此,《公告》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全面落实反食品浪费措施,通过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生产过程关键点控制,防止食品变质,降低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细化配套制度措施
共同保障光盘行动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纷纷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
2013年底,中办、国办制定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切实压减不必要的公务接待,加强接待费报销结算管控,实行县以上接待信息公开并强化对接待问题的问责。
2021年4月29日,反食品浪费法公布施行。自此,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道德倡议上升为法律规范。
除了国家层面,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立法监管,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5月27日,《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施行,明确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劝阻、制止食品浪费行为,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的,可以通过市民服务热线反映或向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7月20日,四川省印发《四川省公共机构厉行节约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暂行办法》,首次为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立标尺”。
受访专家认为,减少食品损失和浪费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一人一部门之事,需要各利益相关方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反食品浪费法出台后,在如何保障实施、落实方面还需进一步细化,并制定配套制度措施,才能真正形成良性运行的反食品浪费规范体系。
来源:法治日报
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吃得饱,吃得好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事了,但随之而来的浪费问题,不容忽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大约就够2亿人一年的口粮。光盘行动改变了很多人的用餐习惯,吃多少点多少,点多了打包带走也成为了日常用餐的常态化,但是在一些地方和角落,浪费问题依旧存在。
< class="pgc-img">>中午12点左右,记者分别走访了长春市的几家小吃城,因为正是用餐时间,小吃城内有很多食客。逛了一圈记者发现,大伙基本能够按人头点餐,人均一份,不剩菜、不剩饭成为很多人的自觉行为。
< class="pgc-img">>看这桌,套餐吃的是干干净净!
< class="pgc-img">>不过在走访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浪费现象。看这桌,米饭、小菜还有一些烤串类虽然全部吃光,但桌子中间的这份菜几乎没动。
< class="pgc-img">>再来看这些,白花花的米饭、麻辣的面条、鲜美的菜肴遗弃在餐桌上,都成了剩菜。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观察后我们发现,部分人由于不可口,或者胃口小,一份套餐往往吃不完要剩一半。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交谈中,这些食客自知浪费行为实在不该,也不愿过多言语。而在中午,同样忙碌的还有清理剩菜的清洁工人。他们说别看每人剩的不多,一中午下来,也是浪费惊人。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清洁工人说,早年间从泔水桶里看见半个馒头都是新鲜事儿,如今随处可见丰富的剩菜、剩饭。而在就餐的人中,他们也发现,剩菜的群体也有年龄的划分。
清洁工人:
年轻人不愿意吃就扔那了,到岁数人谁舍得扔。50岁往上的,基本上都不扔。
清洁工人:
有时候麻辣烫、米线都有剩的,面条都有。
记者:
剩的多吗?
清洁工人:
吃两口就不吃了,走了。
记者:
他们剩下了,也给你们加工作量了,是吗?
清洁工人:
是,我们一天紧着(收拾),都年轻的剩,岁数大的慢慢都吃了。
< class="pgc-img">>小吃城逛了一圈,晚上6点,记者又来到了一家自助餐厅,前来就餐的顾客络绎不绝。为了避免浪费,就餐前服务人员会向每桌顾客收取保证金。
自助餐厅 服务人员:
押金20元。
记者:
这20元是啥?(怕)浪费,是吗?
自助餐厅 服务人员:
超时、浪费,咱家肉贵,然后肉化了就不能用了。
记者:
有不退(押金)的吗?
自助餐厅 服务人员:
我家太多了,因为我家肉好,只要是浪费超过一盘,只要是有一盘肉,就不退了。
< class="pgc-img">>展台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食材,在多处醒目位置都贴有提示标语:勤拿少取、避免浪费。记者发现,大多数市民都能根据提示适量取餐,肉品、蔬菜、饮品、通常取一点,品尝后根据喜好再选择。一些客人用餐后,餐桌上的食物也基本都能吃完。
< class="pgc-img">>这桌,只有些剥下来的虾壳、骨头等。
< class="pgc-img">>这桌,肉几乎全部吃完,但一盘绿色青菜几乎没动
< class="pgc-img">>还有部分市民,看到样式多,会一个劲地多拿些,这样就造成用餐后,吃剩的食物还真不少。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走访中,服务人员无奈的告诉记者,用餐前收取的保证金,本想是杜绝大家浪费的行为,可是没想到,一些食客也会出招应对他们,为此,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自助餐厅 服务人员:
桌子底下、桌子空、沙发底下、用餐巾纸包,你要是发现就说他了,忙的时候发现不了,就拉倒。
< class="pgc-img">>“光盘行动”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还关系到餐桌文明,这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缩影。希望大家都能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践行“文明餐桌”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