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ID:bizwhale)原创 作者 | 三轮
当品牌在危机公关时,不迎合大众情绪,往往会带来毁灭性打击。反之,则是千载难逢的商机。
近日,游戏代练“胖猫”坠江的事件引发各界关注,多地网友通过外卖平台点单纪念。然而,有网友在现场直播时发现,部分外卖是空包。涉及品牌包括蜜雪冰城、茶百道、华莱士等。在网友围攻下,茶百道、华莱士等品牌不得不做出回应。
与此同时,主动顺应大众情绪的香飘飘,迎来了一波增长。随着网友晒出香飘飘MECO果汁茶在日本超市产品上印有嘲讽核污水排海的标语,“0.1%的土地污染了70%的海洋”、“可以没有日本不能没有海洋”等内容获得大众一片好评。网传该事件疑似员工个人行为,香飘飘马上发文称:我们的员工是好样的!其董事长还亲自去接机员工回国。
种种公关事件可以看出,顺应大众情绪借势营销,能让品牌美誉大大提升,反之声名狼藉。而看似偶然的情形,大部分经过精心策划。
茶百道、香飘飘的双面“感情牌”
回顾胖猫事件,即一名游戏代练疑似被PUA,一天工作十几小时,最后跳江了。跳江前,他还给“女友”转账了最后的6.6万元,并备注“自愿赠予”。姐姐称,男生出事后,“女友”归还了最后2笔大额13.6万。男生的姐姐现在准备打官司,希望能追回弟弟所有被骗的钱款。
此次事件曝光并引发全网热议后,很多爱心人士前往长江大桥送外卖以及鲜花祭奠。
据了解,网友之所以送这些东西,主要是因为“胖猫”的头像,以及他为了省钱给女友,每次只点10多元,甚至不到10元的外卖,由于麦当劳太贵,所以他不舍得花钱。但很多细心的网友发现,一些商家送的外卖是空袋子。
众怒之下,诸多商家被投诉。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称,已经接到多个电话反映此事,建议消费者提供单号以及拆开空包的证据,向12315反映,然后分配给辖区的各个市场监督管理所进行核查。这件事我们也会继续跟进。
涉事品牌蜜雪冰城、华莱士、牛约堡、朱小小螺蛳粉官方皆已致歉,分别对涉事门店作出闭店解约、停业整顿等处罚,对涉及的订单全部退款,并给予10倍金额补偿。
其中,茶百道在微博发文称,得知“胖猫”的遭遇后,我们深感痛心和遗憾。对于大家所反馈给我们的“给胖猫点的外卖送来却是白水”的问题,我们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公布如下。
经查: 5月3日凌晨1点左右,重庆鲁祖庙门店密集接到若干外卖订单,收餐地址信息均为“长江大桥”。当时店内唯一的夜班店员,听信个别取餐者“必须快速出餐……其他品牌都是装的白水或空包……”等表述,擅自使用纯净水出餐,共涉及订单约40个。
< class="pgc-img">>查清原委后,茶百道表示,已要求门店开除涉事员工,所涉及订单,已要求涉事门店全部退款、致歉。公关的态度、速度、质量相对到位,众怒得到疏解,大众就没有再为难品牌。尤其今年4月上市企业的茶百道,其于上市首日即破发,跌幅一度逼近40%。此情此景,茶百道保持舆论的敏感性总是没错。
不过,茶百道还有一条,以胖猫之名捐款100万,用以关爱青少年类公益项目。此举略显多余,如今已遭到舆论反噬。在极易引起对立的网络舆论环境中,茶百道的公关内容略显过度。
< class="pgc-img">>同样的案例还体现在香飘飘中。众所周知,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已经有段时日了。今年4月19日,日本开始了第五次核污水排放,并且坚称对环境无害。其很快就遭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打脸。
在日本的一家华人超市里,香飘飘Meco的包装上出现了中日双语的嘲讽日本核污染水的标语,其中包括“无耻”“0.1%的土地污染了70%的海洋”“可以没有日本,不能没有海洋”“海洋不是日本的下水道”等字样。紧接着,凌晨有网友拍到香飘飘董事长蒋建琪拉着“欢迎香飘飘勇士归来!”的横幅现身机场,接机赴日回国员工。
一夜之间,香飘飘成为“国货之光”,迎来“泼天富贵”。虽有人质疑香飘飘摆拍、炒作,但不得不承认这是香飘飘一次成功的营销。
两件事看似没有必然联系,但在同一时间段,不同情况下,正好体现了消费品品牌打“感情牌”的两面性:茶百道属于化“危”为“机”,而香飘飘属于主动出击,抓住大众对立面,用杠杆放大“家国情怀”。
“爱国”、“爱民”营销难掩业绩压力
茶百道、香飘飘之所以愿为大众提供情绪价值,或者说用自损的方式哄消费者开心,既有民族情怀的原因,也有业绩因素。上文已阐述过茶百道的如履薄冰,下面我们来看看香飘飘。
< class="pgc-img">>在讽刺日本核污水后,5月5日下午,香飘飘直播间同时万人在线观看,主播身着贴有中国心的红色衣服,多款商品被售罄。这期间,还有香飘飘总裁杨冬云进入直播间与网友互动,并发放了直播间福利。5月4-5日,共有超千万名网友涌入香飘飘抖音直播间下单,店铺直播日销售额由原来的2500元暴涨至100万元,涨幅高达400倍。
作为“中国冲泡奶茶第一股”,香飘飘这些年没少在营销上下功夫。
香飘飘的广告语从“一年卖出三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到“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已形成了冲泡奶茶界的消费心智。现在,其宣传语为“销量领先,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40圈”。
2006年是香飘飘的高光时刻,一年时间销售额从千万级直接干到了4.8亿,杯装奶茶市场彻底被香飘飘引爆了,同时也引来了多位对手。喜之郎旗下的优乐美,大好大食品下的香约奶茶,再加上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奶茶。
整个赛道瞬间变得拥挤起来。这个时候联合利华向香飘飘伸出了橄榄枝,准备出资10个亿收购香飘飘。香飘飘创始人蒋建琪开始很心动,虽然也有一点顾虑,国产品牌很难逃脱被雪藏的命运。最终蒋建琪冷静了下来,拒绝了联合利华的收购。
后来,各个冲泡奶茶品牌迎来了价格战。2009年由于通货膨胀导致原材料上涨,香飘飘杯装奶茶卖一杯还要赔5分钱,这个时候竞争对手用价格战来赢得市场。
为应对依赖冲泡业务的风险,2017年在香飘飘发力即饮业务,推出主打杯装即饮的兰芳园等产品,打入中高端液体奶茶市场;2018年,又推出Meco果汁茶,对标现调水果茶,强调0脂肪、0添加色素。
不过,即饮业务还有娃哈哈、康师傅、农夫山泉等对手。香飘飘的内部经销商也一度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之下,香飘飘的发展陷入低谷。2020年,整个上半年盈利只有2.28万元,如果去掉政府补贴,企业完全是亏损的状态,这种情况下,香飘飘毅然决然地向当时风雨飘摇的武汉捐出了1000万元。
再看香飘飘近年的业绩与营销费用。根据其财报显示,2020年到2022年,香飘飘的营收分别为37.61亿元、34.66亿元和31.28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46%、7.83%和9.76%。香飘飘销售费用分别为7.14亿元、7.4亿元、5.61亿元。
2023年,香飘飘的销售费用猛增53.42%,达到8.6亿元,财报解释称主要是增加广告费及市场推广费支出、组建即饮销售团队增加人力支出所致。在过去一年,香飘飘旗下的兰芳园、Meco也频繁出现在湖南卫视的许多综艺节目植入中。
总而言之,从业绩和行业的角度来看,香飘飘亟需找到一个支点,撬动业绩杠杆。这个支点最好是营销,以极少投入换取较大回报。尽管爱国营销是个取之不竭且绝对正确的方向,倘若频繁使用,亦会过犹不及。
品牌情绪随着人群、媒介进行变迁
对国货品牌来说,以往营销靠砸钱买广告,现在的营销方式正向着捐款、爱国等提供情绪价值方式发展。公关方式则为小事狂道歉、大事不说话。这与当下年轻人普遍爱上网“冲浪”,又极易被种种观点带着走的趋势相关。品牌稍有不慎,就会被流量“反噬”。
而当下消费者之所以注重情绪价值营销,是因为消费心态变化。目前,众多“90后”“00后”已是各个领域的消费主力军。
这一消费群体成长环境相对宽裕,有自己的消费喜好。既要花钱买开心,又要省钱买实惠,是他们的主要消费趋势。产品功能性、性价比与产品参与感、仪式感结合,才能抓住这波年轻人的心。
对品牌来说,单一的产品功能无法满足消费者,甚至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产品同质化加重,很多品牌便无法出圈,获得用户“垂怜”。
此时,品牌想获取更大市占率,除了在研发上继续下功夫之外,还要跳出产品功能性的限制,借助现在的媒介渠道变化、消费者人群关注点变化,巧妙为大众提供情绪价值。
< class="pgc-img">>另外,在胖猫事件中,就有反面教材。其实在胖猫外卖事件里,除了茶百道等及时反应的商家,还有德克士等选择沉默回避的商家。
根据极目新闻记者致电德克士全国客服电话反馈,一名工作人员称接到了几起反映该品牌空包的投诉,但不清楚处理的情况,会向公司相关部门反映记者的采访请求。截至发稿时为止,记者未收到该品牌工作人员的回复。这无疑加重消费者不满情绪,属于负分处理了。
善用营销花样能激起一时浪花,前有李宁、鸿星尔克,现有茶百道、香飘飘。但品牌功能性是基础,情绪价值是锦上添花,香飘飘借“爱国营销”的东风,短暂回到公众视野,并收获了短期内的销量暴涨。
长远来看,就如鸿星尔克实际经营中,仍面临众多问题。这也是香飘飘、茶百道们单次营销成功后的发展,我们还要打上个问号。
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10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3圈。”
这句魔性广告语曾让香飘飘迅速出圈,成为家喻户晓的杯装奶茶品牌。然而,在新式茶饮兴起、消费者消费习惯更迭等因素影响之下,香飘飘的盈利能力陷入困境之中。
2017年11月,香飘飘冲刺IPO成功,成为“中国奶茶第一股”,市值一度逼近140亿元。如今,香飘飘市值仅57亿元,较巅峰期蒸发近60%。
近日,香飘飘公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公司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拟自2024年2月7日起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总金额在2000万元-3000万元之间,本次增持不设置价格区间。
3月5日,香飘飘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对公司后续的经营思路、如何提升冲泡业务和即饮板块的销售的增长、终端网点开拓计划以及2024年费用投放规划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回答。
家族企业“放权”
2004年的一天,40岁的浙江湖州商人蒋建琪在街头看到一家门前排着队的奶茶店,认为这是一门可以赚钱的生意。一系列筹备工作后,香飘飘诞生了。
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香飘飘一举成为国民奶茶的代表品牌。那句“一年卖出10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3圈”的广告语也深入人心。
2017年,香飘飘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国内奶茶行业第一家上市的企业。作为国内主要的冲泡奶茶经营企业,香飘飘2012年至2022年连续11年杯装冲泡奶茶市场份额保持第一。
香飘飘家族化气息浓厚。自上市以来总经理一直由蒋建琪担任。截至2023年9月30日,蒋建琪、蒋建斌、陆家华与蒋晓莹等个人合计持有香飘飘75.59%股份,蒋建琪与陆家华另外还通过杭州志周合道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6.08%的股份。
其中,蒋建琪与陆家华为夫妻关系,蒋建琪与蒋建斌为兄弟关系,蒋晓莹系蒋建琪与陆家华之女。
2023年底,香飘飘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蒋建琪将以每股13.43元的价格,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公司总经理杨冬云转让其持有的2053.73万股股份,转让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据公告,权益变动的目的是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激励公司核心管理人员。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番创始人蒋建琪辞去总经理职务,引入职业经理人,是香飘飘加速去家族化的重要标志,“对于香飘飘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利好。”
杨冬云生于1971年,曾历任广州宝洁公司项目经理、大区域经理、品类总监;黛安芬集团中国区副总经理、总经理;易达集团亚太区副总裁并兼中国区总经理、日本区总裁;速8酒店高级副总裁;白象食品集团执行总裁/副总裁、董事,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杨冬云上任第二天,香飘飘股价一度上涨10%。
香飘飘表示,新任总裁将会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董事长会倾注更多精力在公司总体战略规划及核心产品的研发创新。
对于未来的经营思路,公司仍然会继续坚持“双轮驱动”战略,新总裁的加入,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组织管理方面的能力,推进各项策略更加有效地落实,推动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双轮驱动“加速”
香飘飘主营业务为奶茶饮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分为冲泡与即饮两大产品板块,主要产品为“香飘飘”品牌奶茶(固体+液体)、“MECO蜜谷”品牌果汁茶和“兰芳园”品牌即饮产品。
公司四大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固体+液体)、四川省成都市(固体+液体)、天津市(固体+液体)以及广东省江门市(液体)。
2023年4月,即饮销售团队初步实现独立运作,鉴于冲泡和即饮的客户群体差异,此举有利于即饮产品爆款的打造。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营收及净利润规模均有边际好转,但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9亿元,同比增加29.31%;净利润348.39万元,同比增长104.64%。其中,冲泡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25.74%;即饮类实现营业收入7.43亿元,同比增长37.68%。
然而,产品销量增长之下,香飘飘的成本也急剧增加,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成本达20.60亿元,同比增长22.56%,高于公司营业收入。
巨大的销售费用大增,在一定程度上吞噬了公司的利润。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达5.75亿元,同比增长46.59%。其中,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达2.09亿元,同比增长101.89%。
再叠加本来就不算突出的销售毛利率,2023年前三季度,香飘飘的销售净利率仅为0.16%。赚钱效应不容乐观。
对于如何提升冲泡业务的增长?香飘飘表示,产品的与时俱进,持续推进年轻化、健康化升级。持续推进渠道下沉。随着冲泡产品不断地升级迭代及渠道深耕,也有望给一、二线市场带来一定的增量。在已有泛冲泡类产品取得的积极反馈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更多积极的探测。
对于如何提升即饮板块的销售增长?香飘飘表示,产品品类方面,积极创新,持续探索产品品类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拓宽即饮产品赛道,丰富产品储备,夯实基础。加强即饮渠道建设,持续提升即饮渠道的服务能力与管理能力。适时、适量进行品牌宣传方面的投入,扩大品牌影响力。
费用投放规划方面,香飘飘表示,2024年,预计冲泡业务仍然以“修复”为主基调,费用投放保持稳健;即饮业务的费用投放将维持一定的力度,与此同时,努力提升费用投放的精准有效性。总体上,公司会保证收入、费用、利润三者间的动态平衡。
新茶饮混战
香飘飘的故事,既是一段辉煌历程的回顾,也是一个企业在市场风云变幻中不断探寻生存之道的缩影。
作为杯装奶茶领域的龙头,香飘飘自上市开盘,股价从16元/股一路狂飙到36元/股,8个交易日累计最高涨幅就超过125%。然而,好景不长。
就在香飘飘大放光彩之时,一系列冲泡奶茶品牌随之冒出,例如周董代言的优乐美、香约奶茶、立顿奶茶等等。
更重要的是,随着消费升级的来临,新生代成为消费主力军。奶茶消费已经由过去“从超市买奶茶喝”的单一购买行为,转变为“将奶茶店作为休闲娱乐、网点打卡,赋予社交属性”的体验式消费。
在香飘飘大本营浙江,也成为茶饮新品牌抢滩战的主阵地。2008年,王霄锟夫妇在成都温江二中附近经营着一家夫妻店,注册了“茶百道”商标。同时期,浙江中部逐渐跑出一家“古茗”的品牌,一西一东,两者开始崭露头角。如今,茶百道、古茗均已逼近万店目标。
2024年伊始,古茗、茶百道、蜜雪冰城、沪上阿姨纷纷竞跑上市,以备足“粮草”,新茶饮行业中场战事悄然打响争。
生意如战场,成功需要智慧和勇气。香飘飘的确在产品创新上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香飘飘还是不可避免的迎来了自己的“中年危机”。在新秀辈出的新茶饮混战中,昔日的“国民奶茶”能否成功翻身,尚待观察。
本文源自览富财经网
民奶茶“讽日”翻红,遭知名媒体人炮轰
“一年卖出十亿杯”、“连起来绕地球三圈”的香飘飘彻底火了一把,靠硬刚日本排放核污水翻盘了。
五一小长假,赴日的游客们发现,当地超市售卖的香飘飘果茶上印有中日双语的嘲讽核废水的标语,包括且不限于:
“0.1%的土地污染了70%的海洋”、“请日本政客把核污水喝了”、“海洋不是日本的下水道”、“无耻”。
< class="pgc-img">>标语直白、言辞犀利,立场鲜明,迅速引起热议,老牌国民奶茶靠着这波营销突然爆红,官方一句“我们的员工是好样的”,更是将舆论推向高潮。
< class="pgc-img">>无论动机如何,低级红还是高级黑,这波富贵,香飘飘是赶上了。
01
靠舆论翻红的国民老品牌很多,安踏、娃哈哈、白象、蜂花、特步、老乡鸡们曾都深得其利,不过像香飘飘这么硬核的确实不多。
踩准情绪点,香飘飘总裁杨冬云本人下场直播间,表示将对“好样员工”奖励10万元;退休的创始人蒋建琪手持“香飘飘欢迎勇士归来”横幅,亲自迎接回国员工,节奏一波接一波。
由香飘飘而起的这股爱国热潮,自然引发了消费者“野性消费”:香飘飘的店铺直播日销售额由原来的2500元暴涨至100万元,涨幅高达400倍。
二级市场也不甘示弱:节后首个交易日,香飘飘股价涨停至19.21元,总市值更是一天涨了7.19亿元。
就在市场情绪高涨之时,舆论风向出现转变。
香飘飘投资者热线相关人员表示,“这不是公司主动去做的一个行为,是员工个人行为,公司已关注到此情况,目前想做好消费者的一个沟通和服务工作。”
媒体推测,网传图片是香飘飘员工手持带有讽日字样的杯套,进店拍摄而成,并非香飘飘自售的产品。
紧接着有网友发言:这只不过是香飘飘的一场自导自演的营销手段。通过利用大众的爱国情怀,割舍日本市场以保国内业绩。
知名媒体人胡锡进也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拿一个杯套摆拍,冒充在日本店里销售,假装“硬杠”,这涉嫌出于商业利益欺骗国内消费者,严重有违商业道德,不磊落。
< class="pgc-img">>无论是员工所为,还是企业的营销行径,空穴必然来风。日本罔顾国际社会指责,无理倾倒核污水,国内近8万家的日料店面临倒闭危机,全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被破坏确是事实。
从社会效应的角度来看,香飘飘为海洋环境而发声,可以算做一次利己利他的“正义之举”,但商业道德上也确实落了下风。
香飘飘没有给出更多关于“事实”的细节,而是紧急迎合“情绪”卖起了货,官网上架了“日本事件热搜同款”链接,主播们称之为“国货之光链接”。
< class="pgc-img">>02
此一时,彼一时。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去年同期,香飘飘也上热搜了,热搜词条为“为什么香飘飘卖不动了”,这与当前香飘飘日销售破百万的情形大相径庭。
< class="pgc-img">>此次,两位大佬齐齐下场,甚至久未露面的创始人蒋建琪都出山了,证明香飘飘确实需要这波流量,很迫切的需要。
2023年香飘飘财报显示,其营收为36.25亿元,同比增长15.90%,净利润2.80亿元,同比增长31.04%,虽有增长,但离巅峰时期还相差甚远,市值也跌去了一半。
再往前倒三年,对比之下业绩更是惨淡。
2020年至2022年,香飘飘三年营收始终处于下滑态势,分别入账37.61亿、34.66亿、31.17亿,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8亿元、2.23亿元、2.14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3.15%、-37.9%、-3.89%。
去年营收、利润实现双增,离不开其重金投入,香飘飘这些年没少在营销上下功夫。
2023年,其销售费用高达8.6亿元,同比增长53.42%。
< class="pgc-img">>一年单就广告费一项就花出去2.21亿元,快赶上利润了,增长高达88.48%。
< class="pgc-img">>香飘飘寄希望通过涨价提升利润,并于2022年2月对部分冲泡产品进行了提价,效果并不明显。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香飘飘以往的业绩增长高度依赖于冲泡类业务,这样单一的产品结构本就难以扛住风险,在新茶饮崛起后,更是一路走低,这主要是因为香飘飘经营理念、品类、产品、渠道等整个体系的老化,让品牌在新消费群体中逐渐被边缘化。
03
作为“中国奶茶第一股”,香飘飘曾经非常辉煌,连续11年杯装冲泡奶茶市场份额保持第一。
香飘飘成立于2005年,创始人蒋建琪是浙江湖州人,大专毕业进入铁路局工作也算体面,受身边各种“生意经”的熏陶,终于在35岁抛弃“铁饭碗”去创业。
起初尝试过做糕点、棒棒冰,但这些产品容易受节气影响,就把主意打到冲泡奶茶身上,刚创办一年还没有完成铺货,香飘飘就花了3000万在湖南卫视打起了广告,斥资2.5亿邀请来自中国香港的电影导演亲自执掌广告片拍摄,还请来了当红明星陈好代言,产品迅速爆红,还带火了立顿、香约这些后起之秀,以及“掐架”数年的优乐美。
打了一系列价格战、渠道战、营销战,后来香飘飘在这场对决中赢了。
在2014年到2016年,香飘飘的市占率超过63%,远超竞品,坐稳“杯装奶茶老大”的位置。
饮料界素有“双寡头”现象,可乐有百事和可口可乐,牛奶有伊利和蒙牛。
“双寡头”没有出现在冲泡奶茶市场,优乐美之后,香飘飘再无敌手。
2017年,香飘飘成功冲击IPO,成为“奶茶届第一股”。
然而就在其上市前夜,以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三巨头为代表的新式茶饮悄悄崛起,逐步掀起奶茶消费新风潮。
在新茶饮的冲击下,香飘飘们自然是“不香了”。
其实,独生女蒋晓莹接班后,曾主导香飘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试图通过“冲泡+即饮”的双轮驱动战略来探索第二增长极。
经过两年努力,2018年香飘飘电商板块的销售额接近8000万元,与她接班时相比,足足翻了80倍,也算获得了公司内部的认可。
只是这么努力的接班人,后来依旧没能改变香飘飘的颓势。
客观原因之一是中国冲泡奶茶市场规模增长见顶,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产品力不强,单一且不重视研发,过度依赖营销。
从创立至今,香飘飘可以说一直在吃冲泡茶的老本,传统“奶茶粉冲泡思维”早已被年轻人消费群体抛弃。
蒋建琪想要的顾客,都变成了新茶饮的顾客。
又验证了那一句老话: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如今,香飘飘靠嘲讽小日本又走红了一把,是抓住这波红利持续增长,还是遭流量反噬,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