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重庆1月25日电 题:“火锅老油”里到底有多少“油水”?——重庆火锅“潲水油”问题调查
新华社记者柯高阳、韩振
重庆市食药监局日前发出公告,对5家涉嫌回收使用“火锅老油”的火锅店立案调查,并将涉嫌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相关线索通报或移送公安机关,针对重庆火锅行业新一轮整治由此揭开。
重复回收使用的所谓“火锅老油”,其实就是和地沟油同属回收油的“潲水油”,因危害人体健康早已被明令禁止使用,在重庆火锅行业却是多年来禁而不绝。记者调查发现,使用“潲水油”可以获得暴利且难以被发现,违法成本极低,亟待从源头上加强整治,避免“潲水油”流向餐桌。
“潲水油”背后的暴利有多大?
“‘潲水油’屡禁不止,最大的原因还是暴利驱使。”一位从事重庆火锅生意20多年的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斤火锅底料成本为15-20元,一般情况小锅要用2-3斤火锅底料,大锅用4-5斤,但大部分火锅店的锅底费仅为30-50元左右,还不够成本。而使用“潲水油”,大锅耗油1.2斤左右,小锅耗油0.8斤左右,剩下的六七成油可以循环使用,省出来的一大半成本就是商家的纯利润。一家火锅店按每天接待30桌算,使用“潲水油”可节约成本1000多元,一个月下来可以增加数万元的收入。
这位业内人士透露,多年以来,那些使用“潲水油”的重庆火锅企业已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加工流程:从餐桌上回收的火锅底料,先由漏网过滤实现油渣分离,再用100-120摄氏度的温度干烧进行油水分离。分离结束后加入香料炼制,再重新端上餐桌。为了更好地分离出“潲水油”中的残渣,有的商家还要进行高温冲洗的环节。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直接在店内加工“潲水油”,还有一些火锅店选择将“潲水油”卖给小作坊,由地下市场加工制成“地沟油”。
重庆市渝北区一家火锅店经理告诉记者,他的火锅店每个月都有2到3吨的火锅“潲水油”需要处理,如果按照每公斤10元的收购价卖给小作坊,每个月可以多挣四五万元。虽然火锅“潲水油”有环保部门认证的公司负责回收,“但如果把‘潲水油’交给他们,不仅卖不了钱,反而要交一笔处理费,这谁愿意啊?”他埋怨道。
管住“潲水油”到底有多难?
“违法使用‘潲水油’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但相关行为的取证与查处难度却很大。”重庆市江北区食药监分局副局长陈宏岗介绍,近年来食药监部门对“潲水油”进行持续打击,但屡禁不绝,不法商家使用“潲水油”的手法越来越隐蔽。
有的不法商家选择在夜晚营业结束后熬制“潲水油”,再装进一次性包装袋以蒙蔽消费者;还有的不法商家采用高纯度过滤,或与合格的食用油混用,使得“潲水油”难以辨别,执法取证困难。
1月10日,重庆食药监部门对涉嫌使用“潲水油”的大队长主题火锅北城天街店进行检查。记者跟随执法人员进入火锅店后厨发现,该店在厨房安有摄像头,但店里的厨师称,摄像头从来就没有使用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店家在后厨直接加工使用‘潲水油’,没有监控视频就很难直接证实。”相关人士说。
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国还缺少鉴定“潲水油”的相应技术标准和检测方法,这意味着如果“潲水油”没有在初始和中间环节被“一锅端”,一旦上市销售、使用,其被发现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此外,消费者维权成本过高,也变相助长了商家使用“潲水油”的气焰。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重庆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忠民指出,火锅店使用“潲水油”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属于普遍性侵权。但这一损害并不明显,消费者如果发起维权,费时费力却补偿有限,且面临举证困难等难题,这令不法商家有恃无恐。
火锅“潲水油”如何根治?
“潲水油”有百害而无一利,在重庆火锅行业却是公开的秘密甚至“潜规则”。有消费者惊呼,老百姓想吃顿安全放心的火锅怎么就这么难?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重庆市辖区内火锅门店近3万家,产值达300亿元。专家表示,如此数量众多、规模巨大的产业,若没有科学有效的方式,仅仅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容易穷于应付,很难监管得过来。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和静钧等专家认为,应从根源上寻求对策,抓好“潲水油”产生的初始环节,对火锅等餐饮行业餐厨垃圾废料的处理制定明确的标准,安装监控系统、打造明厨亮灶,实现回收过程全程监管覆盖。
为“潲水油”寻找“出路”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潲水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虽然不适宜食用,但可以制成肥皂、润滑剂等工业产品,应用市场广阔。对此专家建议,为了提高餐饮企业将火锅“潲水油”等餐厨垃圾通过正规渠道回收的积极性,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由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专业公司以一定价格收购“潲水油”,实现巨量的餐厨垃圾变废为宝,从源头上避免“潲水油”流向餐桌。
上好评如潮,在成都龙泉驿区一家小有名气、色鲜味美的火锅店背后,其实并不简单。最近,位于成都龙泉驿区的“六六六鲜味兔火锅”在熬制老油时,被警方抓了个现行。
据民警介绍,11月7日晚9点,龙泉驿区警方经侦大队联合龙泉派出所对辖区一火锅店进行突击检查时,发现该店老板邹某正在熬制火锅老油,嫌疑人邹某、张某被警方当场挡获,并扣押相关制作原料及工具。
在现场,民警查获了两盆36斤和8斤的老油,熬制老油的盆、勺和过滤网一应俱全。据老板邹某交待,该店于2016年开业,生意将就过得去,但为了节约成本,同时吸引更多顾客前来消费,邹某便动了歪脑筋,想出了熬制添加老油的法子。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龙泉驿区“六六六鲜味兔火锅”违规使用老油被当场逮到
据民警介绍,每当顾客吃完火锅后,邹某和张某便安排员工将锅底端回厨房,将表面的油用勺子盛到厨房的铁桶里,再用漏网过滤掉渣滓。过滤后的油放入铁锅里用温火进行熬制,熬到油脂沸腾之后便倒入盆里备用。然后在制作火锅时添加使用,同时加入青油、牛油、香料等进行炒制。食材炒制完毕后,一锅“色泽鲜亮,味道鲜美”的火锅便上桌供顾客食用。
虽然明知老油对顾客身体不好,但为了节约成本,吸引顾客,邹某和张某还是采取了此方法。
据龙泉驿区警方透露,此次抽查是全市集中打击食药环犯罪“昆仑”行动,严厉打击食品、药品、环境、侵权假冒等民生领域的重点突出犯罪。目前,“六六六鲜味兔火锅”老板邹某和张某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被依法刑事拘留。
红星新闻记者 逯望一 照片由龙泉驿区警方提供
编辑 彭疆
烈 封面新闻记者赵紫君
回收火锅锅底熬制“火锅老油”、缅北回流人员在国内对境外人士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认购一台设备即可获取收益致200余名老年群众被骗……8月10日,四川南充市公安局顺庆区分局召开“百日行动”新闻通气会。
某火锅店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为节约成本和提高火锅口味,南充顺庆一火锅店4名股东将使用过的火锅汤底进行回收,过滤收集汤底中的油脂,通过加热的方式对油脂进行反复炼制供客人食用。7月20日,顺庆区公安分局行政执法侦查大队联合北城派出所,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查处废弃油脂180千克。目前,4人均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李某等人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一批缅北回流人员在国内搭建窝点,对境外人士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今年6月底,顺庆公安分局对该犯罪团伙进行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50名,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周某等人涉嫌集资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周某等人以发放传单等方式,对外宣称其公司正在推广、安装刷脸支付设备,如认购一台设备每天都可获取收益,而事实上该公司并无相关设备,造成200余名老年群众被骗。近日,顺庆区公安分局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查扣现金77万余元、房产2处,涉案金额1700余万元。目前,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我们紧盯盗抢骗、黄赌毒、黑恶痞、枪爆刀以及寻衅滋事、养老诈骗、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等突出违法犯罪。”南充顺庆公安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强介绍,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以来,南充顺庆公安破获各类违法犯罪案件142件,打处违法犯罪人员266人,捣毁犯罪团伙6个。
张强提到,南充顺庆区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均同比下降23%,刑事治安警情实现“双下降”。其中,盗窃类警情同比下降25%,打架斗殴警情同比下降22%,“百日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